流行词手册·叶开 :关于“土豪”那些事……

【流行词手册·叶开】

关于“土豪”那些事



这个时代,汉语呈现加速增殖发展的态势。一个人半年不在中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外国人。细数一下今年到现在为止的九个月里,有多少新词昙花一现,有多少旧词获得新生啊——例如“土豪”。我们这些从小学着革命教材长大的接班人,一定对“土豪”这个词记忆深刻。后面还常常跟着一个词“劣绅”。两个都是贬义词,是形容坏蛋的。词义上看起来很令人讨厌,实际上当上了“土豪”的人命运相当悲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民群众最喜欢做的是“贫民”。那个时候,谁家如果是三代赤贫,甚至像周立波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塑造的“赵光腚”那样一家子共穿一条裤子,那才是根红苗正的新社会主人。那时候,你要不说你自己穷得丁当响,都不好意思出门。天下大势,三十年河东,一杯浊酒喜相逢。谁想到被打倒在地,又踏上一脚的“土豪”,披着灿烂的资本主义外衣再度出现,并且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呢?

现在跟三十年前不一样,“土豪”成了褒义词,“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人民群众公开的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屌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是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土豪很忙”在十月长假生动地演绎着。关于“土豪”那些事,你在网上一搜,简直是成百上千,脱屏而出。

文字看着是一种书写符号,词语看着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同样的文字组成的词组,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词性,却展示出极其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些,其实值得语言学家去好好研究。

我读大学时最讨厌语言学上的两个词“能指”和“所指”,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手指和脚趾。那时我自以为是地想,为什么不能翻译成“符号”和“内容”呢?虽然听起来很“土豪”,但是我被汉文化语境下的学生或许更容易明白。但语言学家翻译成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

简单地用“土豪”来解释,所谓“能指”就是“土豪”这个词本身,“所指”就是那些蹦跶得正欢的“土豪土豪金们”。同样的“土豪”在三十年前,夹着尾巴灰溜溜做人,走路贴着墙缝,现在,他们开着超豪华跑车,举办着超豪华婚礼,赠送着超豪华礼物。人的价值,被这些礼物所取代,又令人想起另外一个经典的词:异化。

一旦人的价值产生“异化”,那么你作为人的价值就被抽空了,你就相当于这个物,你“物化”成了“土豪金”手机,超豪华跑车,狗链一样粗的金子,你成为了你所佩戴的物。如果这个物不存在,你的价值将随之消失,一无所存。

所以,有人说,那个得到丈母娘赠送价值四百万的超豪华跑车的新女婿倒地叩拜的不是丈母 娘本人,而是四百万。金钱长驱直入,皆因你的人生毫不设防。

也所以,很让人怀疑那些“天长地久”“永永远远”之类的“能指”会不会跟“所指”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为何如此震惊

我从小对大数字很敬畏。感觉那是一种彻底的气势,让你产生无可辩驳的敬畏感。

数字的大小,随时代而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 10000是大数字。那时万元户基本就是土豪了。小伙伴们谁兜里有一两块钱就是富二代。后来看香港电影,发现真正的土豪是摩天大厦里抽着雪茄、喝着红酒的老板们。而手拿能砸死人的大哥大,像著名影星成奎安这样的粗糙大哥形象,也深入人心。他嘴巴一歪,凶恶地对手下马仔说:“把他给我搞定!”

听起来真是酷毙了。

我因此很崇拜“大哥大”和“搞定”这两个词。那段时间,“大哥大”是一种身份象征,相当于某土豪丈母娘送给女婿价值四百万的宾利超级跑车。

数字就是那么直接!犀利!带着具体的形象,进入社会生活中,撕裂我们的思考。

时代变化太快,凡事不可以常理度之。今日之土豪们总能以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震撼我们的神经。如今, 10000已经变成一个小数字,七位数才是入门级。比宾利更加昂贵的千万元级跑车,在中国都很有市场。

过去,对 10000的感慨可能是“哇噻”或“犀利”。现在,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数字,这种惊叹词已经不足以表达震惊性了。

前段时间,铁道部运输局前局长张曙光公认自己一次受贿两千万元之巨。用面额 100元大钞换成重量计算,两千万元重达一百公斤以上。当然他们不会采用这么原始的方式,电子时代,一秒钟之内可能就转账成功了。

后来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的审判案开庭,说她涉案金额达两千亿之巨。换成百元大钞,这些钱重达四万公斤,相当于四十吨。以百元大钞堆起来,假设一万元一厘米厚,百万元一米厚,一亿元一百米高,两千亿人民币相当于二十万米高——达两百公里!丁书苗女士看着其貌不扬、人高马大、穿着品味低劣,很难想像她竟然运筹两百公里高的百元人民币大钞于无形间。相比之下,香港已故影星成奎安的土豪形象渺小的犹如分子了。

面对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没有比“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表达更能体现我们的震惊感受。

对那些超出我们正常想像之外、可能已经达到荒诞不经程度的社会现象,过去的惊叹词已失去了有效的概括力和表达力。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各种流行词应运而生,很多时候,用过去曾经有过的“熟词”加以重新组合,能制造出崭新的表达效果。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表达,原来是网友在微博上贴出来的一篇小学生作文,里面写到一个荒唐的革命故事,其荒诞不经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境地。联想到现在“抗日神剧”的大规模制造,可以想像一个被歪曲的历史事实是多么让人震惊。这个时候,你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批判或谴责,只能运用幽默、反讽的方式,来把荒诞事物呈现出来。

因为,面对一个庞大的怪物,所有的质疑都可能如水花溅落在荷叶上,不着一丝痕迹。这个时候,具体的批判性表达,已经无法囊括所有的情感,只能进行一种中间性的情感呈现。对这些荒唐的事件,对那些超出了我的想象力的庞然大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黄金大妈





上周传来“喜讯:英国广播公司(BBC)做了一档节目专门谈“Tuhao”一词,分析了这个影响巨大的中文词。“土豪”风行神州以至于天下,果然是非一般的犀利。“Tuhao”既已出口转内销,有望成为年度关键词。

“流行词手册”第一篇就写“土豪”,看来不谋而合。近两年流行的中国词汇如“Dama(中国大妈)”“Tuhao(土豪)”,据说也已进入英国权威《牛津英语词典》编撰者视野中,有机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外来英文词。

据悉,《牛津英语词典》已收录120个源自中国的词汇,如“Dim sum(点心)”、“Maotai(茅台)”、“Guanxi(关系)”等都是代表性词汇。

“(Dama)大妈”的赫赫威名,是去年与华尔街金融大鳄对决黄金时一战成名。黄金是传统贵金属,属“旧土豪”必备;“新土豪”不需要用黄金武装,他们有更加匪夷所思的奢侈品来为自己定位。飞机、游艇等是我等小民想得到的,我们想不到的则在看不见世界秘密地进行。不正能量的是一些被传颂的“狂欢派对”,如生产了“绿茶婊”一词的“海天盛筵”之类。小民津津乐道,皆因悠然而向往,而非谴责或不屑。

与这些隐秘世界相比,“Dama(大妈)”这个阶层本是隐藏在社会背后,却因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魔咒而变身为江湖侠客——在世界最寥落的时代,顶级杀手已经失踪,“中国大妈”在时代最前线拼命而结为“女好汉帮”。

亚洲人都爱黄金。中国大妈与华尔街金融巨鳄对决时,印度等国土豪们也在默默地吃进大量黄金。华尔街大鳄以深厚内力运用失传秘技“隔山打牛”这个绝招大量抛售黄金,中国大妈则布下诸葛八卦阵以化骨绵掌一一接下。高手对决,震荡江湖,打酱油者碰着死、沾着亡,情况之诡秘、之惨烈,而让中国大妈成为江湖中遥远的传说。虽然无数中国大妈最终被华尔街大鳄采用声东击西的经典手法各个击破,但威武不屈气势给西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妈”如“土豪”一样,原本是个普通词汇,经“华尔街巅峰对决”一役,而被赋予了崭新含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词则包含了更加复杂的情感。正在成为一个特殊团体的“中国大妈”的隐形世界,很难用简单的褒贬情感来粗暴地描述。她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历史债务和现实情感。除了“黄金杀手”的定义外,她们还是“时尚破坏神”——如网络神图刻画的那样,有钱大妈在巴黎街头把所有奢侈品牌穿在身上,混搭出一个中国街头大喇叭跳操的经典形象。“中国大妈”的彪悍形象已充斥人们视野,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有人分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普通女性生逢乱世,经历了社会大动荡,贫穷与挨饿的记忆太深刻,艰辛时世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创伤,使她们在日子安定并富裕起来之后,有一种猛烈的弥补心理,拥有了房子、车子之后,还要拥有更多,包括时尚魔法与青春秘方,凡是可能用金钱实现的梦想都实现了,但青春暂时无法挽回。这不仅是“中国大妈”的伤痛,也是几乎每个人的宿命。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原有汉语词汇的原有含义,已经不够用了。而以旧词打磨翻新之后再度运用,则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经典模式。这样的词,在今后会越来越多。

网络黑话之“不明觉厉”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地点聚会,人们通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具有相对的私密性和排他性,是一种极有效的识别手段。一个“新人”贸然进入这个环境,在语言运用上常常会露出破绽。伊拉克作家阿里巴德曾跟我说过,阿拉伯人通过发R这个音能够准确地区分异类,捉拿间谍。我听他们发这个音如Paris等,舌头仿佛是一根优质弹簧,令人叹服。据说要发这个音有几种方法:一是用筷子或调羹顶在舌头下练习;二是在刷牙时含着水练习。

在社会语言学范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有语言和用词是特殊的“俗语”。生活在特定文化圈的人运用熟悉的“俗语”,可以区分自己与他者、同胞与敌人、朋友与异类。在不同方言区,例如陕西方言、四川方言、吴方言、粤语等,人们也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地识别出了“老乡”和“外乡人”。在更狭小范围,人们运用特殊的词语来识别彼此身份,则可以称为“黑话”。

过去跑江湖的艺人或好汉,往往精通不同地区、不同帮会的切口或黑话,不然很难生存。

现在的网络世界也好似一个多门派多帮会的江湖系统,也有自己的“黑话”体系。因为特有的论坛、微博等网络社区的长期混生现象,以及不同语言区的相互渗透和启发,网络上常常通过一种缩写的方式,把旧式“陈词滥调”改造成新词。

“喜大普奔”这个词,取“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报刊喜用的词开头第一个字组成,用以表示一件事情在传播上令人极度欢乐愉快。不仅好事可以用,糗事也可以用,用在反讽语境上最生动。连一些语言学者都不得不表示认同了。

测验一下各位的网络黑话段位:“人艰不拆、累觉不爱、不明觉厉、啊痛悟蜡、男默女泪、细思恐极”这些都是什么意思?不许上网搜。

网上自然都有详细解释:

1.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了。

2.累觉不爱:太累了,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

3.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

4.啊痛悟蜡:啊,多么痛的领悟+蜡烛(表情)。

5.男默女泪:男人沉默,女人流泪。

6.细思恐极:仔细想想,恐怖至极。

这一类新词的诞生方式,都是做减法,浓缩前有的一些熟词俗语,从而造成一种崭新的表达效果。在一个节奏飞快、各种事件真相模糊的时代,人们对情感、对社会现象,都产生了无可把握的困窘感。这种很难表达清楚,但是因为不清楚、又觉得背后有一种你无法抵御的超力量在控制的状态,让人产生了莫名的脆弱和顺从感。这种感受,用“不明觉厉”来表达,最贴切不过了。具体不再深入,你懂的。

这类词具有时效性,除了极少的一些可能进入日常生活而成为汉语言的新词,很多其他的新词,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慢慢地淡出。

女汉子

如果有“年度关键词”评选,我会投给“女汉子”。

过去我曾说“二十一世纪是母氏社会”。那时我可能只是随口一说,后来发现社会正在朝我的预言发展,不免内心惊诧。“女汉子”一词的出现,颠覆了两性关系的原有观念。

“女汉子”反义词是“伪娘”。这两个词生动描述了此消彼长的两性关系,暗示着男性主导世界两千年的局面到了崩盘时期。这与新科技带来的新生产力模式密切相关——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强力萌芽,新旧世界面临着重新洗盘,两性关系也出现了反向倾斜。农耕前的狩猎社会,女性因能稳定地获得生活资源而占主导地位,到了农耕社会和冷兵器战争时代,男性以身体力量的强悍取胜。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后,“体力值”支配世界的方式变成了浮云——《机关枪的社会史》说,机关枪改变了战争,舞着砍刀、骑着马的武士被机关枪肆意收割。第三期工业革命,则改变大工厂的生产模式,并且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产品订制。

二十一世纪,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代,“力量武士”被戴着厚眼镜的“伪娘”或真娘儿们遥控无人驾驶飞机或远程飞弹化于无形,对世界真的需要换一种角度来思考。

魔法般的3D打印技术正飞速发展,结合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这种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核心动力的技术一旦完善,将会颠覆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的大工业化生产模式,共性化的商品生产变成了个性化生产,基于云生产的合作生产模式,也同时改变世界生产格局。拥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将会成为一种生产力,让“个性化”成为商品的真标签。这个新时代,“女汉子”找到了真方向。

所谓“女汉子”,是个性明显、自信、勇敢、坚决的女生,她们的特征是向外的,散发出亲和力和光亮度;“伪娘”则是男性原有虚假力量的坍塌,犹如燃尽的恒星被内在的空虚压垮,塌缩而为个子小小的、态度取媚的、逆来顺受的、担惊受怕的“白矮星”新男生。

“伪娘”的出现跟“独生子女政策”有关联,跟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密切相关。男生进入小学开始,中小学打压式教育体系就对他们进行精确制导的毁灭性打击。

男生发育比女生晚两年,进入初中时女生已经发育,男生还是调皮捣蛋小猴孩。我把孩子的成长分为两个阶段:树上小猴孩时期和上学直立行走时期。自由自在的心灵,到了小学遭到了不断的压制乃至修理。小学女教师居多,她们喜欢规矩女生,讨厌活泼好动的男生,动辄训斥,处罚,并用学校规矩和学习成绩来恐吓他们。小学生上课时被勒令背着手,如同戴着无形镣铐的方式,是中小学教育体系摧毁中国学生的最微妙隐喻,而在家里被妈妈如老母鸡般呵护小鸡仔而长大的男生,一旦进入学校即“躺着也中枪”,受到的打击最为惨烈——有时候,“女汉子”们也参与了对男生的拷打中,从而锻炼出一种霸气侧漏的心智。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中国教育体系需要大幅调整,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保有想象力,并在激发兴趣的主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躺着也中枪

入冬以来,对老百姓来说最难受的事情是被雾霾重重围困,并且无路可逃。朋友们都在被迫行动,买空气净化器、买口罩,减少出门,外加传得满天飞的各种神奇的食疗。然而,空气是无可逃脱的,比水还无可逃脱。

一位同事发微博说,他在电器商店看到一款空气净化器,店员说过几天才有货。他说,别过几天了,这个样品我拿走!

他发誓要跟雾霾打持久战,虽然不知道要战斗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们都知道,雾霾是无法抗拒的,就如同雾霾一样的观念——有位专家忽发奇想说中国人的厨房油烟是重要的污染源。很多网友在讨伐他,但我觉得有点道理——中国式炒菜,一到傍晚,就让小区油烟刺鼻,不见得没有一点污染啊。当然,是不是重要污染源,这个需要数据和分析。

饮用水被污染了,对付方法是喝纯净水。空气被污染了呢?除了空气净化器、口罩之外,还能干什么?吸纯氧气?这比喝纯净水还麻烦。但早有人做了。网上有人晒出吸氧照片,令人备觉土豪。很多年前我一直想买一副防毒面具戴着行走在大街上扮酷。那时觉得可能影响市容,担心被城管盘问。没想到现在戴防毒面具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刚写这个专栏不久,我脑袋里就一直想着“躺着也中枪”这个词。

这庞大无边而且徘徊不去的雾霾让我们觉得委屈,最符合“躺着也中枪”的定义了。但污染不见得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的汽车,我们的购物,哪一样不产生污染?中国人处处学习美国腐化生活,汽车都买大排量的。 SUV这种高油耗汽车在中国销量超好。路上常能看见一些司机开着大型豪华 SUV随意变道,体现出各种犀利。这里要呼吁一下:尽快实行燃油税吧!那些质量低劣、乌烟滚滚的大卡车、大巴士更是排污急先锋,重化工企业的污染又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有一段时间,我简直被“躺着也中枪”这句话给抓住了,简直充满了各种无奈。

这句话的出处上网一搜就一目了然。我这里也打个埋伏,不说。电影枪战片里,双方对决总是激烈火爆,倒下的比站着的多。有一个人根本没有参加枪战,只是路过,一看见火爆场面立即趴下了,却莫名其妙中了几枪。后来警察调查,硬说他就是带头大哥。中枪的路人如果能,一定会高喊冤枉,但他已经中枪倒下无法辩白了。这种事情在电影里发生不多,在现实生活中倒是常见。

“躺着也中枪”这句话不难理解,与“不明觉厉”“人艰不拆”之类相比,字面上就一目了然:无辜受伤害。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总希望社会向良善方向发展,越少人“躺着中枪”,这个社会就越美好。而“雾霾”,却有可能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躺着中枪”者自己开的枪。监督别人,自己也要减少污染,天空才可能重新变蓝,太阳才可能再度澄澈。

羡慕嫉妒恨

处在一个共同价值空洞期和新旧文化冲突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精神状态纷繁复杂,无以名状,导致词汇匮乏,在表达上不够用。随着交流手段的日益丰富,人们采用各种方式重新激活、整合旧有词语,赋予新涵义,再度表达,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羡慕嫉妒恨”是三个动词的组合:羡慕→嫉妒→恨。这个复合词组的有趣之处在于原有三个“旧”动词在拼接时产生了叠加、递进效应,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大型的、繁复的动词集团。用动词来复合一个名词,是造词的常用手法,典型者如“开关”、“看守”等。

“羡慕嫉妒恨”这个动词集团所代表的情感是单向的,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复杂态度——由于羡慕(地位、财富等)太厉害又不能达到,可能会退行性病变成了嫉妒。

“嫉妒”是非常微妙的一种情感,介乎正常和非正常中间。“羡慕”是一种相对正常的情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比自己高明的、高级的人“景行行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一个有志青年会通过学习、修炼、积累,向偶像靠近,甚至取而代之,“屌丝逆袭”。

在不稳定社会,规则空缺,监督无效,有胆识者、敢冒险者通过正常或非正常手段达到“成功”目的。秦末乱世,英雄纷起。陈胜那一句仰天长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年如天外来音,激活了无数的英雄起于草莽,对前朝庙堂产生“彼可取而代之”的强烈信念。

但“造反是要杀头的”,通常来说“刁民”的下场是阿Q在赴法场前努力画圈,只有应时而起的大英雄才能“打倒旧世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尚且在半途失败,陷入垓下重重围困中英雄末路,何况普通小民?小民不能造反,但什么也阻挡不住藏在身体深处、内心黑暗地带的仇恨。

如果羡慕而行动,则这种情感是正向力量,驱动一个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而一旦人们困顿于羡慕中却无进取之心,又缺乏行动力,心中愤愤不平,郁闷发酵变酸而成“嫉妒”,这种情感就变得有害了。一个嫉妒者总是脸色阴沉,心情郁闷,对万事都看不顺眼,抱怨、愤怒、讥讽,以至于最终可能向着仇恨的泥沼一路狂奔。

“羡慕嫉妒恨”里面的三个词代表了人们三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一个比一个递进一层。“羡慕”和“恨”,这两种情感已经不同质了,通过“嫉妒”的激化,发生了质变。以我们的道德传统来判断,这种变化不能说是升华,而是蜕变。“爱而生恨”通常是因为占有欲得不到满足,又无法通过情感的升华来达到大爱而产生了反向畸变。这种畸变产生的精神破坏力是巨大的,在这种精神力的驱动下造成的社会破坏力更是巨大的。

三十年来的经济急促发展,让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一各种手段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并且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来“炫富”,从而对大部分“后富”者(实际是被贫困者)的情感伤害,这种伤害也会激活“仇恨”的情感。

因为表达渠道的匮乏化,情感诉求的无效化,“羡慕嫉妒恨”这个“集团”动词所表达的复杂情感最终被抽空了,“羡慕”失去了缓冲地带“嫉妒”一步跨越,让很多人的内心只剩下了“恨”。

没有中间地带的社会是危险的,一旦“仇恨”成为常态,社会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单向性黑洞,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和人性的善都吸入去,化于无形。无法正常化的社会,则可能向着丛林世界一路坍塌。如何避免?很简单,让社会正常化,让规则人人遵守,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坑爹

那天我和女儿走在放学的路上。

一到傍晚这个时候,就像是动物农庄造反了一样,她们学校的学生在周边的几条路上成群结队,浮泛于江湖之中。

女儿大叫一声:“前面挖了一个坑,里面站着我的爹!”

我知道这是她们中学生对老师布置作业的“吐槽”,便问怎么了。根据“家长手册”,我问她这一天在学校里怎么样,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有什么讨厌的事情。诸如此类。我们总是这么一边往地铁方向走,一边聊天。

“坑爹”这个词最近非常流行,网络上有各种考证,起源、发展等,我这些都不介绍,只是想到,为何在这个时代,“坑爹”的事情盛行如此。学校布置作业太多到了让家长帮忙瞎编的程度,是一种精准定位的教育界“坑爹”。一件事情连累到了“父母”跟着奔忙,这样的事情就是“坑爹”。进一步说,人们可以把这个词运用到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去。如快下班时,公司“总监”突然宣布:“今天全体加班!”这也是标准的“坑爹”。

【流行词手册·叶开】:关于“土豪”那些事……
人行道面前有一位妙人儿男生,两个耳朵塞着耳机,宛如儿童医院里打吊针的伤病员,翩翩然走在迷惘的道路上。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各种垃圾新闻是如此的沉渣泛滥,孩子们又是如此的自我封闭,恨不得把自己的七窍都封闭起来,成为尘世间的闭关高人——如果你背着书包,戴着口罩,架着眼镜,塞着耳机,吃着关东煮,基本就是生活在这美丽雾霾中的一位忍者神龟了。

女儿捅捅我,“爸爸,就是他!”

“谁?”我担心其中有诈,警惕心爆炸。

“就是跟××分手的那个男生……”女儿说。

“他们是真的失恋了吗?”我问。

“反正谁也不理谁了……”女儿说,“××说了,你若安好,便是一堆狗屎!呵呵!”

根据我掌握的情报,这二位,一男一女,不仅没有接过吻,连手都没有拉过。这么古典这么煽情,这么过家家,于二十一世纪实在是太不可思议到了细思恐极的骇人地步。

小孩子嘴里的词汇层出不穷。前天一位老教授到单位找我,说常看我的《新民晚报》专栏,发现这些词他都看不懂,说,我们老年人还怎么办?

我说:“没办法,人总有被淘汰的时候。”

一个人不接受新生词汇,就是被社会淘汰的标志。一个人如果能反过来把社会淘汰了,他就是绝世高人。

孩子们对一件事不屑和嘲讽时,词语运用手法简单又先进。他们把同一个词连续重复三遍,加上选择性连词制造疑问句或反问句的假象:你这是吃饱了撑的呢?还是吃饱了撑的呢?还是吃饱了撑的呢?这样疑问句就变成感叹句,可以表达不满乃至愤怒了。这种排山倒海的“疑问感叹句”,对特定情形的表达,有奇特效果——如果我听不懂,这就是真的“坑爹”了。

另有一种本义上的“坑爹”,如那个“坑爹”高手李某某,让全国人民都见识了一个可怕的家庭崩溃。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为非作歹、胡作非为而犯事,把自己的父母亲拖下水,这是真正的“坑爹”。

吐槽

三十年如一日的春晚换了导演,新贵冯小刚上台执导,观众本期待来个新人新气象,不料冯导只是搞了一台朋友圈联谊会。

三个男主持张国立、朱军、毕福剑三张老脸一个比一个老伯伯,拼命地想吐出几句幽默来。朱军打算幽一默,张国立出手更快,说“八戒的队伍打一人名”,砍刀直削朱军。毕竟年纪不饶人,三位虽然使出浑身解数,但想让新世代产生兴趣真是难上加难。女主持是老面孔董卿加一位面生的女生,张国立还拿董卿过去几次为刘谦做“托”的事小加幽默,不料新的魔术师还是刘谦一样的尖下巴,鸡窝头,倒是嘴巴上讲的故事编得不错。

一台春晚,想得到的旧面孔都上来了,冯巩老当益壮,关于送礼的小品编得很不错,他演得也卖力。老面孔牛莉越发苗条,老面孔郭冬临却像个发面面包,这一对的小品差强人意。新人也有很多,但大多记不住,倒是那个躺着演的小品大为有趣,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崔健公开拒绝上春晚制造了一点新闻,大多数同志能上春晚都是乐陶陶的。在这台晚会的结尾处,年高德劭的李谷一老师率领一群老当益壮的老歌手唱了一首老牌抒情歌曲。三十年过去了,老歌手的老面孔由晚会的主角逐渐沉淀到了最深处。

同样是三十年的老面孔,身材雅致、表情娇羞含蓄的苏菲·玛索却在“逆生长”,真是令人感慨万分。她唱法文抒情歌,自然、轻快、有趣,这让惯于高亢的搭档刘欢完全找不到节奏,彻底失去了老大哥的分寸。而庾澄庆和李敏镐的组合,老法师庾澄庆爆发性地表演,也压住了李敏镐这位韩国当红小生。据说小女生迷恋李敏镐到了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拼命尖叫的程度,可是,老大哥庾澄庆一点机会都不给他。

最后“吐槽”一下四位“选秀”冠军,失望一词不足以表达我的忧伤态度。

“央视春晚”作为中国人除夕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顽强地坚持到了新世纪。今年换圈外导演,打算出新意,不幸遇上了微博加微信,整整一个晚上,无数“吐槽”铺天盖地的大狂欢,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网民“吐槽”比“春晚”本身更好看。

“吐槽”是一个在网络上极有生命力、表现力惊人的流行词。“吐槽”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奇之处,以一句、一词简单地揭示其中的荒谬。“吐槽”的结果,使严肃变成了荒诞,高尚变成了卑贱,认真变成了搞笑。全民的“吐槽”狂欢,让整个社会平面化,任何虚假的严肃、高尚、认真,都有可能被这种“吐槽”的海洋所淹没,进而冰消瓦解。

“吐槽”者的态度,大多是一种揶揄或者感叹,是对真实、合理、公正的一种委婉的诉求,但更多是维护既有的、惯常的价值,并不能提升或创造一种价值。

对不合理的事件、貌似严肃实质荒唐的事情,人们都有“吐槽”的冲动。相对来说,“吐槽”是一种委婉的讽刺和批评,一个人如果遭到大量“吐槽”,他的行为就可能有很多荒谬。

你懂的



很早就把“你懂的”这个词列入“流行词手册”备选名单,但一直没有动手写文章。

当时查一下资料,发现这个词表面温文,内涵猛烈,冰山之下有湍流。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三字,跟2008年“艳照门”事件密切相关——当时,艳照事发,网络沸腾,各种需求剧增。“天涯”和“猫扑”两个论坛上很多“楼主”发帖,一通议论之后,附上一个链接和一句话:“你懂的”。当时最没心没肺的一句话是“跪求照片”,沉着的有心人则只发一个邮箱,附上一句:“你懂的”,连“跪求照片”都省了。在那种语境下不必说出来,论坛里泡的人们都知道什么意思。说“你懂的”,与道德禁忌和网络管制有关。道德上有意隐晦之外,为了避开网络关键词搜索上的过滤,网民们发明了各种替代词,用以规避各种明的暗的禁制。

“艳照门”事件沸腾到顶峰时,网民抛去了道德和法律,满足于欲望的宣泄和狂欢,不再考虑事件中人的感受,不再理会事件中人到底应负何种法律或者道德责任。核心道德意识的缺位,让宣泄时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网络道德很诡异,有时网民会形成一种可怕的道德意识,协同作战般对某些事情疯狂追杀;有时候,为了出名却又可以除却最后一块遮羞布,做那无底线折腾的妙事。在网上出名的办法很多,不少人挖空心思地想招数吸引眼球(要怪就怪搜狐张朝阳发明的“眼球经济”这句咒语吧)。为此,明星们的老套路是秀恩爱、装爱心、卖萌、或者制造绯闻事件。而不无名女生想成为受人关注的明星,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去除身上的伪装,如拍写真集,自造各种“门”,挑起网民的窥视欲。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种:出名。

还有一类人本不想出名,因他所做之事具有出名潜质,如滥用权力等,激怒了网民疯狂“人肉搜索”,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对象。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当事人只是习惯成自然地表现出“权力的傲慢”,但事件放大之后,激起普通网民的冲天怒火。这也反映出滥用权力和社会不公,造成了整个国家的深刻裂隙,如干柴一般的社会,缺乏核心价值的滋润和濡湿,一旦有任何火苗点燃,就可能造成猛烈的社会冲突。

“你懂的”英文应词为“you know”。不过,英文词“you know”渐渐沦落为口头语气词,而中文“你懂的”却随着中国转型期各种社会事件、道德事件、政治事件的变幻莫测的发展,词性变化得丰富有趣。

“你懂的”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必细说”。在说与听双方,都有预存的普遍知识,不必说出来。最高境界是眼神传达,默契到不用开口,就传递了丰富的信息。第二层是“不能细说”,有些内容只能存在于彼此内心深处,要你自己去体会、琢磨、判断,而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可能错了。一旦说出来,就可能犯禁忌。有些事情,说早了、说晚了,都不恰当,所以不说。这都是无需、或者不必细说的原因。还有一层,是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拿捏,有时事情不到时机不能明说,但相关内容和细节,说与听双方,都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如同树上的果子一样,不到时候不能摘取。

这个词本来渐渐地隐没在网络之间,但前几天全国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先生在回答港台记者提问时,又说了出来,遂致此词焕发第二春,迅速波及全网。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传播?究其原因,还是“你懂的”。

围观rubberneck



昨天刚学到一个英文词rubberneck,问女儿什么意思。她想了想,不得要领。

我说:这个词的意思是“围观”。

女儿愣了一下,接着我们都爆笑起来。英文rubberneck是个复合词,rubber(橡胶)和neck(脖子),合起来是“橡胶脖子”。这个词实在太生动形象了,越想越觉得好笑。无论谁拥有这样一根橡胶脖子,都可以弹性十足地伸长,高高超过别人的脑袋,看到更多的稀奇古怪、刺激有趣的事情。一旦街头巷尾发生点什么事情,这rubberneck的仁叔或大婶围观起来肯定是百发百中,可以称为“围观达人”。

学到这个英文词,我的民族自卑心一下子消去很多。原以为只有中国人才爱围观,才会发生芝麻绿豆小事就有大量围观者。想到英美亦好事者众,心头不禁释然矣。

我们常常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在城市里,原本几乎空空荡荡的街头,一旦发生什么事情,立即会凭空冒出无数闲人来围观。好像是在一个原始世界,有些动物从地下钻出来,有些从树上倒吊下来,有些从河边奔跑过来——起因无非是只顾奔跑的小白兔一头撞在了大灰狼身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在交通警察巨蟒到来之前,围观动物们全都出现了,鼹鼠、狐狸、老虎、猴子、大象、犀牛、斑马、野猪、长颈鹿……这些动物仿佛在参加一个盛大的派对。晚到的小动物们只能看见大象、犀牛、老虎、斑马们挤得紧紧的肥胖屁股,焦急得十分失望,只能向长颈鹿探听消息。长颈鹿伸着比任何动物都高两倍的长脖子,悠闲地瞧着,不时偷空咬一口枝头上嫩叶,慢慢嚼着。任何动物拥有这么长一根脖子,肯定都是围观第一高手。但吃东西就要小心翼翼,嚼得碎一点了,卡在长脖子里,啄木鸟医生也无计可施。

我在当着精力过剩的乡村少年时,也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做着这样的好事者。我们年纪小,个子瘦,身手灵活。劣势是矮小,优势是猿猴般灵活,发生什么事,几乎是一转眼我们就占领了周边大多数枝头,成为站在树枝上的长颈鹿,还能替好奇而心急的大婶子们做现场报道。

“围观”是普通民众对消息一种热烈过头的渴望。在没有新闻的乡村里,人们无聊得甚至会故意制造新闻,让街坊邻里们有机会打发一下漫长而苦闷的光阴。

到了网络时代,“围观”这个词改变了性质。人们对一些不方便表态,但又有强烈的参与意愿的事情,通常采取“围观”的态度,从而有限度地、谨慎地表达对某些事情的关注,或者委婉地表示着不满、抗议。有些事情,一旦围观的人多了,可能就成为一个爆炸性消息的传播源头。而负面的“谣言”,也可能会因此传播出来。

对于这样的“谣言”,合理解释、进行疏导,比有意瞒骗、故意封锁的效果要好。

学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中流行了一个词“学霸”,而且愈演愈烈之下,变成了一个常用词。所谓“学霸”,就是刻苦学习,考试成绩又好的学生。通常在一个班里会有一个人人敬仰得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学霸”,这个“学霸”的形象通常是戴着眼镜,扎着马尾巴辫,一脸牛逼的表情,在一众平庸之辈中,款款走过,各种令人羡慕嫉妒恨。

“学霸”的反义词是“学渣”,从不努力,考试成绩很差。

我觉得“学渣”这个词甚至比“学霸”还生动。“霸”字基本可以望文生义,而“渣”则更是生动鲜明可以直接理解。

对于“霸”字,我们老一辈有各种不好的记忆,一说到这个字,就想到各种被批斗的坏蛋。在过去,如果谁不幸被当上了“恶霸”,那真真是打倒在地,踏上一脚,万世不得翻身了。由此,凡是涉及“霸”字,都给人以恶的印象,例如电霸、水霸、街霸等。但是,经过三十年的淘炼,这个字竟然神乎其神地从贬义词升华为褒义词,确实完全出乎意料的。

然而,“学霸”竟然不是学校里最顶尖的高手,这个更加令人景仰到张大嘴巴如凭空吞食了一个癞蛤蟆的、比“学霸”更胜一筹的大佬是“学神”。

所谓“学神”是学习从不努力,考试时却能独占鳌头的学生。这样的家伙,人们对他们已经不可能有“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感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不配对“学神”老大拥有这种低级的情感。人家又不是努力来的,人家是天生的——几乎是天生的,看着你只好崇拜,而不应该嫉妒。总之,你嫉妒也白嫉妒,浪费自己的能量而已。

“学神”的反义词是“学弱”。

所谓“学弱”,是拼命努力了,然而考试成绩仍然很差的学生。这也是先天所限,奈何不得的。天资这东西,事实地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孩子生而不同,虽然在政治权利上应该平等,但他们的智力和理解力,是各有差异的。作为学校的教师,应该认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不要总想着把全班几十个学生的成绩全都拉平。

网上流行一个关于“学霸/学渣”、“学神/学弱”的的十字坐标图,非常。左往右是努力值——从不学习→努力学习,下往上是考试分值——分儿低↑分儿高。“学神”盘踞在左上方,“学霸”在对面。“学渣”落在左下方,“学弱”在隔壁。

读这幅图,最好不要光是感到好玩好笑,又或者光是羡慕嫉妒、光是景仰得如滔滔江水。而是要从中明白,有教无类,以爱为教育的根本,尊重学生天然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是教育的最佳、最自然形态。

在一个班里,“学霸”和“学渣”是棍子的两段,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师喜欢“学霸”,讨厌“学渣”,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也因此,“学霸”可能会遭到别人的羡慕嫉妒恨,甚至冷枪暗算。还在初中生还比较单纯,即使玩点什么阴谋诡计,也一望而知其然及所以然。不像高中生或大学生,这个时候的嫉妒以致于恨,如果疏导得不好,很可能导致极不良的后果。也因此,老师更应该注意观察,要更加包容。

一个社会是由各种人构成的,一个班级也一样。

尊重差异,彼此宽容,才是更好的社会形态。

打酱油



“打酱油”这个词据说来源很多,本文只取其一:广州电视台记者曾在街头采访一位路人,问其对“艳照门”事件有何看法,被访男子答曰:“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

这可能是无意的回答,一经播放,迅速走红。很多有心网友用各种方式演绎,甚至还画了“酱油男”的漫画,在网络上传播。一个词语的流行就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上迅速扫过,碰上者无不喷嚏连连。这种表面的语言现象,如深挖下去,一定会发现其下藏有复杂的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种原因。所以,不能把流行词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戏谑、反讽、幽默的语言游戏,而要看到在冰山之下,潜行着看不见的庞然大物。

处在不断转型中的一个社会,因法律有待健全等各种原因,个人力量和个人声音显得非常微弱,个人权利也可能会遭致不知来自何方的暴力侵犯。因此,普通人在面对需要表态的困窘局面时,大多选择退缩、龟息的应对策略。

中国有漫长的社会动荡历史,不断的改朝换代,激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大动荡,而生灵涂炭,赤地千里。晚唐诗人曹松在《乙亥岁》中感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元代词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此多历史教训,无数动乱战争,中国人本应彻底反思而加以避免。却因制度性的原因,或文化的原因,如伟人云“两千年皆行秦制度”等等,改朝换代频繁却仍是“换汤不换药”。每一个朝代到了晚期,各种尖锐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激化,致民乱蜂起,而大厦倾覆,生灵涂炭。

这种社会大动荡对普通百姓的伤害记忆实在是太深重了,所以中国民间传统一直有各种自保智慧,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古训,让普通民众学会取消自我,尤其是在乱世中,更要学会退缩、隐忍而“苟全性命于乱世”。这类文化记忆,不可谓不流传深远。如果法律无法有效地保护个人权利,那么每个人在面对各种社会事件时,都会首先选择自保和退缩,而不愿意冒险介入一个“真相不明”的社会事件之中。

公权力、私意见等各种微妙态度,一旦出现在各种社会事件交汇的中心,一旦无法把控,就可能引发动荡和不安。而普通人就首先会想到要自我保护,要尽量规避明显的个人态度,从而隐退自我,潜入人群,营造心理上和现实中的安全盔甲。

“打酱油”这个词的蔓延,微妙地体现了普通人对公众事件的规避态度。每个人在需要针对社会事件表态时,因为内心的恐惧而选择自我取消,成为“路人甲”和“路人乙”,拎着空空的酱油瓶,沿着现实的边缘,贴地而逝。

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社会,需要制度保障、法律保障,需要激发每一位公民对社会事件的参与,贡献智慧,而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反思“打酱油”的态度是如何出现的,又应该如何应对、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1663.html

更多阅读

我的电脑 属性打不开:1 用注册表修复

【我的电脑】属性打不开:[1]用注册表修复——简介电脑中“我的电脑”的属性突然打不开了,该怎么办呢?首先说说“属性”的应用,在电脑中,扩展名为.cpl的文件都是属性文件,由控制面板功能调用,主要由Rundll32.exe来运行,在注册表中有关于这一

柯云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格言_左岸右岸

柯云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格言分享自柯云路新浪博客/>>情感系列>>男人女人>>一见钟情 1、就爱情的微妙而言,天下大多数人的相爱,本质上都是一见钟情的。2、异性的美丽和才华,既有吸引力,也有压力。对自己力量有充分自信的男性不

叶璇:我们这行比的不是一时是千秋

看好刘青云夺金像奖影帝:他演得实在太好!大公娱乐:《暴疯语》目前正在热映中,在这个电影里你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叶璇:在《暴疯语》里我终于演到了梦寐以求的一个角色,就是青云的太太。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到了现场才知道,我要这样子被他暴打,因为

一个并不悲观的灵魂:关于刘年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

一看这就是呕心沥血之作,调动了很多资料,感谢苗洪老师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作这长达两万字的评论。祝好人一生平安!——刘年一个并不悲观的灵魂:关于刘年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作者:苗洪(海南)我写诗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都会安静下

转载 猿渡静子:该如何告诉孩子关于死亡的事

原文地址:猿渡静子:该如何告诉孩子关于死亡的事作者:方陈  死亡是一种消失,永远的消失。因为不复存在,所以它总能让人感到极度的恐惧。虽然人们也知道,那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却希望那是遥远的,远到不愿去想它,极力回避它。  但活在如今这个

声明:《流行词手册·叶开 :关于“土豪”那些事……》为网友弯了的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