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_书法篆刻网络展 李刚田书法篆刻



策展:中国书法网. 张雷(【沃兴华】【聿堂】版主)方斌,1966年生,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四届)、安徽省书协理事、省篆刻艺委会副主任、安徽青年书协副主席、淮南市书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二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大展,获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大展提名奖、“九届国展”提名奖、“傅山展”二等奖、“高恒杯”银奖、“煤电杯”三等奖、“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 优秀奖(最高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 优秀奖(最高奖)。2000年当选安徽首届“十佳”青年书家,05年获省政府文艺奖、06年当选《书法》中国书坛青年“百强”、07年当选安徽优秀青年书家,2002年获“安徽省书法发展贡献奖”。出版《方斌书法篆刻集》等。

方斌作品参展(赛)获奖情况一览

一、国家级(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全国首届新人展(入展)

2、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入展)

3、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4、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5、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入选)

6、全国第三届篆刻作品展(入展)

7、全国第四届篆刻作品展(入选)

8、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入展)

9、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入展)

10、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入展)

11、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展(入展)

12、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展)

13、首届“走进青海”全国书展(入展)

14、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大展(入展)

15、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特邀)

16、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

17、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草书(入展)

18、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入展)

19、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入展)

20、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展(入展)

21、当代书坛名家系列工程五百人精品展(入展)

22、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入展)

23、全国首届赵孟頫奖书法展(入展)

24、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三等奖)

25、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

26、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二等奖)

27、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篆刻(获奖提名)

28、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获奖提名)

29、“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 优秀奖(最高奖)

30、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 优秀奖(最高奖)

二、省级

1、安徽省首届临书大展 一等奖

2、安徽省第二届新世纪书法展 最高奖

3、获安徽省文联颁发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

4、两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文艺奖”

5、获“安徽省书法发展贡献奖”

学书杂感( 方斌)

学书杂感

前些年,西方研究者对人类的“幸福感”做过一次调查,并按其愉悦程度排列出人的三大幸福,结果列在首位的是:艺术家面对他刚完成的作品燃起一根烟的时候......

我还算不上艺术家,却时常能在自己的新作前燃起香烟,静静地品尝那丝丝缕缕的袅袅的幸福滋味。

一种滋味经常使你感到如此美妙,你怎能不牵肠挂肚?想再现她,就得为使这一事物反复出现而进行反复“劳动”,这或许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些人深爱书法的理由。

我的书法情结源于她的背面,小时候崇拜武松和赵子龙。躲在被窝里听老外公讲《保尔何察金》的时候,最佩服阿尔钦哥哥,阿尔钦为帮助弱小的保尔弟弟,竟然痛揍了比自己年纪还大的最爱欺负人的坏堂倌蒲罗,结果被警察带走,也不害怕……后来,我就跟着弄堂里的刘师傅练了几天武术,本也没打算好好练,私下里只想学几招厉害的,能对付“蒲罗”那样的家伙就行。可谁知道,有一天练完功,刘师傅指着他书桌上的笔墨、印章对我说:“一个练武之人如果没有好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达高境界的。”自那以后,这名话象是刻在脑子里,经常回荡。自己的兴趣也在不觉中变化着,纸、墨、书籍、石章逐步替代了那曾沸腾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刀枪、剑棍。攒下几个零钱,悄悄去“朵云轩”和黄陂北路石章摊了。接下来,用考贝纸双钩了整本《上海博物馆藏印选》,然后就两年颜楷、三年篆隶地做起了功课。五、六年后开始学习米、王行书,再往后就六朝刻石、大小草一发不可收了。至今,读书、临贴为“日课”,一晃二十余载,读读写写的空间变大了,享受幸福的空间变得更大了,山阴道上,风雨交加,至今尚未怯步,都缘于儿时的“情结”。

其实,学书法如同人们吃东西,幼小时,嘴须壮,不可偏食,最好能有人管着吃,长大后,没人管了,也不咬得动的都吃,否则,坏肚子,成年了,生活改善了,也得明白:大家爱吃的未必有营养,有营养的未必都爱吃,还得强吃,不然的话,瘦得风一吹就得扶着墙走,或肥得腰围比裤长还过分,都不是好现象,还得讲究吃的过程,甚至像陆文夫文章里写得那样,吃出“文化”来,若直奔结果,或许大家就该去打针活命。

用笔像用筷子,轻松自如为上,不夹菜的时候,别掉了就行,若总是耽心别人从背后抢了去而抓得过紧,恐怕没等到开吃就先累着自己了。且夹起一片瘦肉与夹起一粒花生米或一块豆腐,所用力气则大不一样。当然,也有不以然的,用筷子像开叉车一般冲过去,也可以抄得起一串难夹的菜来,看似“简便实惠”,总是缺了几斯文,经不住看。我就不信,像这类似洋人初用筷子的“技巧”叫“创新”。

用墨好比女子化妆,南方温湿宜淡,北方干冷须浓,若是上舞台表演,得浓重些,强光下显得精神、健康。在平常,得画淡些,不然,别人家很容易怀疑你干得不是正当职业。

纸有生、熟、厚、薄、粗、细之别,如同人们的四季衣裳,谁若用红星牌棉料想仿得与《兰亭序》一模一样,如张公者印里所刻“这辈子、下辈子、再下辈子”都不一定能成。下雨的时候,一件廉价的雨衣也比“皮尔卡丹”或“乔治阿玛尼”要强出许多。

落款钤印更似给衣裳配钮扣,衣厚且长,扣儿得大,结实!衫短而轻,扣儿要小,不蠢!唐装施布扣,夹克上拉锁,也是风格相匹。至于尺把长的卷子,滚上一堆不相干的图章,再于醒目处整上一两颗又大又红的“某某之宝”,是造假古董,自己逗自己玩,当不在此列。

有人问“净皮与洒金哪种纸好?”我就问他:“棉袄与毛衣哪种好?他问:“羊毫、狼毫哪样好?”我反问:“皮鞋、球鞋谁更棒?”若问:“长锋、短锋怎样?”反问:“高跟鞋与平底鞋如何?”其实艺术与生活道理上也差不了太多。至于问:《兰亭序》是否是天下第一行书?则反问:《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当真?依我看:下雨知道往家跑的人,都不必在此类问题上纠缠。艺术不是简单算术,都有标准答案,而常识更不是学问,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个不断发现,不断感受,不断思考,不断觉悟的过程。

许多人爱把作品比作自家的孩子,我虽然常挑剔别人孩子的缺点,却也不觉得自家的孩子就长成了人样儿,这样平添了不少打造自家孩子的动力,或许还是个优点。

平心而论,二十多年的读读写写,弄成现在的模样,实在不算高明。真正显示的是一种专一和执着,正是这样的精神,感染了家人、师长、朋友,因此得到太多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还感染了许多比我更年轻的人,纷纷捧起书、拿起笔、远离喧闹......

还是我老婆讲得好:“你哪天死,都不会觉得冤”或许她也能感到,我所从事的这些“劳动”经常使我处在幸福之中。

一天,刚当上中队长的孩子对我说:“爸,听别人说,你都当上书法家了!”“想当呢,但还没当上。”我答道。“那你什么才能当上?”孩子又问。“你没见老爸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就这么着,等学到你爷爷那个年纪的时候,差不多就有可能当上了。”“哦,有这么难当呵!”

安徽淮南市方斌

二00六年六月

方斌老兄---韦斯琴

称方斌为老兄,一是因为方斌兄和我算是老朋友了,二是因为方斌兄的生活态式通常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更老沉,三是因为方斌兄偶尔会以兄长的架式于文于书皆给我一些冷眼旁观者善意的忠告。

其实,认识方斌兄是2000年,省青年书协评选首届“十佳”青年书家,当时我们都入围,之前,我大约属于只埋头写字的人,对世事人情关心甚少。那一次,“十佳”办了个联展,至今仍有印象的是看方兄临摹了一幅倪云林的小楷,写得稍弱,用笔不够精致,但气息挺好!

几年之后,再见到方斌兄时,他已开始写书谱,写晋人,写得很硬朗、很痛快,让我吃了一惊。再之后,便是“高恒杯”时,我们安徽的几位书家去领奖,并前往义乌看望李章庸先生。

李章庸先生富收藏,且于印石更为偏爱,而方斌兄年少时便爱“琢磨”石头,善制印,于是章庸先生几乎取出所有“石宝贝”让方斌辩识,方兄也几乎无一出错地说出石头的产地及名称,而许多产地和名称,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大开眼界。

其实,做艺术和做人是同一种道,诚为上,厚积而薄发也.后来,我零星地知道,方斌兄对茶、对种花木都颇为考究,且有一群忘年交的朋友,难怪我一直觉得他的生存态势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比同龄人更冷静,更透彻,甚至有些自嘲式的幽默。

这一类型的男人,像一口古井,最初走过的人不大会在意,但若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绕井走一圈,便会发现那幽深处的清凉,很逼人,也很清心。

这样的老兄多几位,是人生的财富!

韦斯琴

2007.06

意 象 方 斌 半 蘆

方斌学书近三十载,已登堂居正,铅华蕴沉。遑论其艺,恐落俗于干湿浓淡或章法形神之定势。因而,评价方斌书法应回归精神层面进行思考。

苏轼云:无意于佳乃佳。与方斌论及书道,其总是去留无意现云舒云卷。即无论作品参赛也好,获奖也罢,成功如何,或废纸一堆,总是不显偏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缘由心法,顺其自然。其所以成功实则长期修为,正本清源,暗合了书道源本。

方斌属雄性超强之人。刚性外放,却耐住寂寞,内省出尘,潜心数年,游历于传统书学千山万壑,无语独立,隐显禅幽。其书法极聚磅薄之度,大域之象。观之,佳境层叠,有气韵沉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震撼。又有暮归山寺,月到天心之妙。作品神采丰腴,沉稳有度,凸显曲线之华美、宏伟精深之气象,令人折服。

方斌_书法篆刻网络展 李刚田书法篆刻
自古至今,书家德之高下,品居几何,对书法创作及书家评价尤为重要。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释疑:“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不幸的是,现代书学常有伪论,论及德品多从佛学轮回或前世修为,夜观星象,空腹打坐,闭阴收阳,卖弄玄虚,甚至杜绝房中之事。更有甚者,不思善上,蝇营狗苟,以书学为幌,混迹江湖。明明满眼蝇头小噱,却故做深沉,糊愚世人。可怕的是,尔等孽人如今竟常混淆视听,浑浊当代书界,想来真是一身冷汗。

无俗媚象,弃江湖味,绝阴糜诡异之乱。方斌书法似乎永远给人一种古雅、悠和、飘逸、峻朗之气。传达一种雍正、大度、饱满、浑圆之格。字如其人,字品乃人品,方斌是得道的。

我想方斌应对书法做过深度思考。其援楷入行书写的范仲淹《岳阳楼记》联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通篇气宇轩昂,格调高远,气韵沉雄,法度庄严,凛然有拒敌千里之雄浑霸气。系列作品如董其昌《画禅室禅说》、《唐朝叙书录》、《倪云林诗五首》、司空图《诗品》选、刘勰《文心雕龙》篇等。无不感法书瞬间兴致奔放,笔势开阔,酣畅迅捷,豪峻利落。每每读及都有心神美悦,时空恍惚幻象之感。即,我只是把方斌书法当作了审美的质介,更多的是他的书法能引领我透过章法,线条,飞韵、布局、节奏,穿透时空,遁入与古人先贤对话的臆境。此惬意快感是读方斌书法的最大享受,也是我对方斌书法数年长看常新,审视不倦的原因之一。这种书法美学上的高度,以及审美过程独特的愉悦,我还不能完全从语言上概括。

方斌书法并非无暇。某些略凸的刚性需淡淡隐匿,法度气象有待深度净滤、内敛。其书道和书学迁徙跋涉中理性的冷峻,能否耐住寂寞,甚至一生的孤独,都需不断检验。当然,这与方斌书法的整体内美价值和审美取向来说,可能有点吹毛求疵了。方斌是有自省能力的人,心中应自有答案。

我发觉方斌的性格与以前相比好象有了一些柔性,此变化似乎蕴含着什么。

丁亥端月于半蘆堂灯下

祀三公山写意

3.jpg(321.9 KB, 下载次数: 125)



3.0.jpg(165.39 KB, 下载次数: 115)



临王氏一门帖

59.jpg(201.49 KB, 下载次数: 121)



临王氏一门帖

60.jpg(201.45 KB, 下载次数: 116)



61.jpg(186.35 KB, 下载次数: 115)



临王氏一门帖

62.jpg(181.65 KB, 下载次数: 110)



65.jpg(176.09 KB, 下载次数: 119)



63.jpg(221.76 KB, 下载次数: 1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3541.html

更多阅读

李保田主演《流浪汉与天鹅》广西1985 广西黑天鹅投资集团

导 演:吴荫循编 剧:陈芜主 演:李保田 吴丹梁庆刚 钱占刚 贺筑平剧情:当美丽的天鹅掠过天空向天鹅湖飞去时,在外流浪多年的抹桌儿遥望家乡,思绪万千。在极左路钱盛行的年代,天鹅湖一带大搞围湖造田,他的鸬鹚排让人家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从

李广田先生文学成就之散文探究一 简述周作人散文成就

李广田先生文学成就之散文探究 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李广田先生,是我们邹平的骄傲和自豪。纵观李广田先生一生,其艺术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就艺术成就而言最突出的当数他的散文创作。先生的散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乡野风

张鸿林书法篆刻近作 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

张鸿林字木白,别署西域客,男,汉族,1 9 6 4年12月出生,山东济南人,任新疆库尔勒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疆书协篆刻、刻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 篆刻从古玺、汉印入手,于近人习赵

声明:《方斌_书法篆刻网络展 李刚田书法篆刻》为网友桃瓣轻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