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蘑人工栽培技术 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9年3月21日 12时43分

赵 承 忠

一、概 述

元蘑(Hohenbuehelia sertina)又称冻蘑、冬蘑、黄蘑,是我所92年开始人工驯化栽培,并于近几年在我市逐渐推广的,它的驯化成功秉承了长白山特产优势,我们在没有前人成功的条件下,进行大胆的探索,使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元蘑塑料袋人工栽培生物转化率为90—120%,元蘑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据报道该菌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因此代料栽培元蘑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食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态特征

元蘑在野生条件下呈覆瓦状,叠生在榆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菌盖呈半球型或扇型,表面黄绿色,湿度大时有粘液,靠近基部有短绒毛,边缘平滑,菌肉白色厚、实,菌褶稍密,白色至浅黄色,宽延生,菌柄侧生,很短或无,孢子印呈白色,孢子小,腊肠形,4.5-5.5×1-1.6um,无色光滑,囊状体梭形,中部膨大29-45×10-15μm。

1、营养特性及生态条件

元蘑是一种木腐性菌类,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枯死的倒木、枯枝上。木质化的组织是其重要的营养来源,在椴木上较多发生。元蘑能有效地分解木糖、葡萄糖和蔗糖,利用1%的豆粉及30%木屑浸汁作为氮源及生长因子,菌丝的生长良好。

2、温度条件

元蘑属典型的低温型食用菌,菌丝在10~30℃,均可生长,但以22~25℃条件下生长最好,温度过高菌丝体宜变黄,影响出菇,出菇期间3—22℃之间均可生长。以8—16℃最为适宜,元蘑属于稳温结实性菌类,温差刺激对元蘑的出菇没有促进作用。温度过高宜使形成的实体色泽变黄,菌肉疏松。

3、水 分

元蘑在野生状态下,基质含水率往往在70%以上,故而极宜使长成的菇体脱皮,实践证明元蘑出菇期间基质含水率在50—70之间均可生长,但以65—70%最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体生长期间与大多数食用菌没有区别,但在出菇期间则需要充分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之间最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则不易产生子实体,形成的子实体也极易痿蔫。

4、空 气

元蘑属于好气性真菌,营养生长期间有充分的氧,有利于菌丝体的快速生长,反之则生长速度缓慢,在生理生长期间如果通风不良则菌丝易痿缩,不能分化子实体,尤其是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菌丝体即会死亡,并形成褐色斑点,直至腐烂,元蘑子实体生长期间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才能确保子实体的形成。

5、光 照

元蘑在菌丝体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否则容易形成菌被影响出菇,在出菇期间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方能促进元蘑的分化和菌盖的形成。

6、PH值

元蘑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在3.5—9.0之间,均可生长但以PH5.0为最适宜,但在人工栽培时往往要使基质PH值略高些,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杂菌滋生,且不会太影响菌丝体的正常生长。

三、栽培方法

元蘑的人工栽培没有成熟的经验报道,没有专业的书籍进行过详实的介绍,我们经过十几年的经验摸索参阅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结合我们的实践,形成了以下技术措施。

1、备料:元蘑的人工栽培与其它食用菌相比较,栽培工艺可谓简单易行,只需要有充分的杂木屑,玉米芯作为基本培养基即可用于生产,我们掌握的基本配方为

(1)木屑80kg,稻糠25 kg,黄豆粉2kg,石膏1kg,过磷酸钙1kg,玉米粉5kg,石灰0.5kg,水份60%,PH值自然。

(2)玉米芯85kg,稻糠20kg,黄豆粉1.5kg,石膏1kg,过磷酸钙1kg,玉米粉3kg,石灰0.5kg。水份65%,PH值自然。

2、拌料:装袋 以上配方任选一个,按量称取各原料,除过磷酸钙以外,其余均干拌均匀,将过磷酸钙用适量水溶解后浇泼于拌好的培养料当中,直至加足水份,并适当闷料30分钟—1小时,然后即可装袋。

装袋应选择17×33×5c聚丙烯或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折角袋进行装料,并用无棉盖体封盖。装袋方式与栽培黑木耳、猴头菇一样。由于栽培元蘑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因此应注意尽量在拌料后8小时内将料袋装完,并及时灭菌,以防因温度过高导致培养料泛酸致使营养流失,出菇减少,因此在配制培养料和装袋时应尽量快拌料,抓紧时间装袋。料袋要求上紧下松,玉米芯培养料在料袋中间可不打眼。

元蘑人工栽培技术 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3、灭菌:装完的料袋应尽快装锅灭菌,灭菌锅最好是用0.3cm厚铁板焊制成的简易常压灭菌锅以节约水份,便于大批量生产,并结合用周转筐装锅,以利出锅装锅,减少破损,提高工作效率。装锅后,封好锅盖,及时灭菌,待烧开锅,锅内蒸汽达到100℃时开始计时,维持8—10小时,并闷3—6小时,即可趁热出锅。

4、冷却接种:灭菌后的料袋要连同周转筐一起出锅,并放入冷却室冷却,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即可进行接种。

接种时最好采用负离子发生器进行接种,这样有利于提高接种速度,减少污染率,防止药物对操作人员造成的危害或不适。减少药物在生产中的残留,由于负离子是在直流强电离子高压下产生的O3,O3遇空气后迅速转变成O2,故此有气肥效果,对于提高菌种接种后的成品率大有益处,接种速度也比使用接种箱提高工效,节省时间和人力,是值得推广的新方法,一般情况下,每瓶二级菌种可接元蘑栽培袋25—30袋,接种完后,直接放置到培养架上,进行菌丝培养就可以了。

5、养菌:元蘑菌丝体在刚接种完后,由于机械性损伤的原故,其再生能力较缓。故菌丝体定植期较长,此时温度不宜过高,最好维持在25~27℃左右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为好。如果地面较干燥可适当喷酒2%石灰水或2‰高锰酸钾以保持空气湿度,如湿度过大可在地面撒些石灰粉以吸潮控湿。

四、出菇

元蘑整个发菌期从接种到出菇约需要70天左右的时间方可,在正常情况下我地区栽培在6月上旬制袋即可,8月中下旬开始划口出菇,最好采用保护地出菇,以利保湿,便于管理,(即采用简易塑料大棚),一部分吊袋,一部分地摆,可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很好地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划口方式以“V”字形划口为好,每袋划6个“品”字形排列的口,划口后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出菇管理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1、通风条件要好 2、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左右。 3、光照应充足 4、温度要相对稳定。由于元蘑属低温型菌类,在选择出菇时间上要选择在气温降至22℃以下才划口出菇,故此,划口后的气温往往不是很稳定,且由于秋季气温干燥,易导致不发生子实体的现象,故此划口后一定要保持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确保原基正常形成,原基形成后要根据其生长情况适量喷水,并给予充足的散射光,一般从子实体原基分化到子实体形成。约需要15—20天左右的时间。元蘑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子实体菌盖颜色由深黄绿色向黄白色转变,菌盖边缘微微上跷,采收时一般要求整袋全采,元蘑不存在采大留小,均需一次性采收完毕,采收后要将料袋稍加整理,并适当养菌,约经15—20天还可长出第二朝菇。

元蘑人工栽培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和资料,我们是根据我所十几年的实践经验所撰写。具体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3957.html

更多阅读

运用新技术 评论 运用新技术,减少企业的成本

  获得新技术并不意味着花不必要的钱,下面给你介绍一些相关的技巧。          从保险资金到冷热两种资金,投资都朝向一个方向:投向小公司,将有限的资金节省下来投向另一方。        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将成本降的越低越

技术状态管理策划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技术状态管理是指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标识、控制、审核和纪实的活动。  (1)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两个基本的管理要素

技术市场名词解释 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概述  技术市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狭义的技术市场概念,是作为商品的技术成果进行交换的场所。广义的概念是技术成果的流通领域,是技术成果交换关系的总和。技术市场的交换关系,主要是技术成果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

果树滴灌技术 科发滴灌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本刊所提供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的资料和数据仅作参考。技术转让前,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应作进一步的了解和核实。由于信息提供的疏忽、大意或使用不当而出现任何错误,我刊不承担任何责任!      背景资料:     1、我国人

声明:《元蘑人工栽培技术 虫草人工栽培技术》为网友辜负的辜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