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小说 (16篇) 经典小小说

经典[小小说] (16 篇)

这些作品共同特点:

1、是瞬间镜头

2、是 情节单一

3、是 篇幅短小

4、是构思巧妙

5、是 立意积极

●这是在精选51篇中国[小小说]中,选出的作品.值得学习

○(1)、张格娟警察劫匪

家明是一个警察,可最近他们小区治安不太好,常常接二连三发生被盗事件。那天,他给妻子买了一辆绿的(伏笔)电动自行车,放在了小区车棚里。

晚上,妻子担心地说:“家明,你说咱们新车子会不会也被人偷了去啊?”家明笑笑说:“家里有是警察,你怕什么啊。”
真是害怕处有鬼啊!夜里十二点多钟了,妻子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突然听见楼下一阵响动,她急忙趴在阳台窗户一看,天哪,自行车被盗了。家明匆忙跳下床,穿着睡衣追了出去。
在小区门口,碰见一个青年小伙子往出走。家明一把抓住小伙子问:“见到一个骑着自行车人从哪跑了吗?”小伙子给他指了一个方向
家明谢过小伙子,然后一阵猛追,果真见前面一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在奔跑,他就朝那人背影大喊一声:“快停下,不然我开枪了。”那个人扔下车子逃跑了,嘴里还喊着:“妈呀,遇上劫匪了。”家明推着车子往回走,他心想,这小偷还真有意思,明明偷了我车子,他还骂我是劫匪。
回到了小区,保安推着一辆自行车问家明:“这是小偷扔在院子里自行车,你看是不是你们家?其实小偷就是你在门口碰见那个人。”家明仔细一看,这辆车子颜色和牌子真是他们家,可他纳闷了,细一瞧自己推着这辆车子,,(照应)他大叫一声:“啊呀,难道我真成了劫匪了。”(点题)
家明望着劫来车子不知如何是好时,岳母打来了电话:“家明啊,你弟弟刚才下了夜班路过你们小区门口时,自行车被人劫去了,你帮忙给查一查啊。”
“啊!”家明此时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百家故事》2007年7月下半月发表了《警察当劫匪

【简

●题目:以事件为题《警察当劫匪》,题目本身就吸引人“?”

●线索:自行车

●开头:自行车放在车棚。绿色:是伏笔。

●中间:警察找自行车。

●结局:找错了。色:照应。

●情节:单一而曲折。

●主题:忙中出错。有寓意(警察认为他家不会丢自行车_丢了;警察碰到小偷_放走;警察家是绿电动自行车___他推回来的是红车.这个警察是不够格的,他不冷静,不会办案);有哲理(粗心大意,定会出错)。

(2) 、喊雷《石枕》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

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

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地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

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

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

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

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的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

能找到它!”

自此,小映无论是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

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游的。你

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是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处,你在河滩上怎么能找到?”

(由王蒙、王元化任总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新文学大微型小说卷(1976——2000年)》收入喊雷的《石枕》、《心障》、《生死抉择》。

(3)、陈蓝瓷花瓶

那段日子对她来说,是一杯清清的茶。
新婚中的她,爱情是醒里梦里的一片绿洲。
有朋友也要走进围城。朋友送来了大红的请柬。她和丈夫商量了好一阵决定送一份礼物去。仅仅为了省钱,他们便没去任何商店。最后她说,就送咱家那只蓝瓷花瓶吧。丈夫没听懂似的看她:她正看着那只蓝瓷花瓶,目光静寂得像夏夜的一片月光。丈夫知道蓝瓷花瓶是她最心爱的东西。
蓝瓷花瓶便送了朋友。
在送完花瓶的第二天,他们便离开了小城去了南方。走时仅带了几本书和几件随身的衣服,看看屋子,倒也没多少东西可带,带不走的和带着也没什么用的。
渐渐地,他们有了些钱,日子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清贫。后来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工艺品商店,专营一些美丽的仿古工艺品。也许丈夫天生就是块做生意的料,他们的生意很好。她也渐渐迷上了瓷器收藏,常常宝贝似的在灯下看了这件看那件。她便常常跟丈夫提起那只当年送了朋友的蓝瓷花瓶,忙碌在生意里的丈夫总要几经提醒才能和她回到同一话题上。她便有了些痴,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再也遇不见那样奇妙的蓝色了,还有那样恬静的白色睡莲,就像是一群栖息在蓝色湖波上的天鹅。她和丈夫说这话的时候,依旧是目光静寂地望着不可知处,只是眼睛里多了两片火焰。
那一年家里来信说母亲病重,想着店里眼下的一大堆业务,又想贫苦惯了的母亲一向总是将苦难和着粗茶淡饭吞咽下去,料想这回也依旧能抵熬得住,便想等忙过了这阵儿再说。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念之间会铸成终生的遗憾。不久,一封告知母亲病故的电报将她击得昏天黑地。
他们又回到了不再有母亲的小城。和丈夫一起去看朋友,一进朋友家门,她便一眼看见了那只蓝瓷花瓶。朋友将蓝瓷花瓶放在漂亮的红木家具上。朋友夫妇一再感激婚礼时她送给他们那么美丽的花瓶。他们的话题便反反复复地环绕在花瓶周围。而她,更是执著地如同一只扑向火焰的飞蛾。
后来她便有事没事去朋友那里泡时间。朋友不知道她心里的故事。每次朋友都非常热情地待她,说欢迎她这么忙的人经常来看她。
看得出朋友和她一样爱着那只花瓶。花瓶从未染上过一粒微尘。而朋友坚持不肯给瓶子里装任何饰物。即便是鲜花。朋友说:配不起。
这就让她那句话永远只能萦回在心里成一声幽幽的叹息。
她现在已有能力去买一件更贵重的礼物给朋友了。她甚至想过要用更贵重的礼物去换回那只花瓶,但她不能啊。
她再次去看朋友,她和朋友坐在客厅的地板上谈笑。她借故去找一件东西,然后她似乎是不经意地,又重重地拂掉了那只花瓶。
她不知道是怎样走出朋友家的,也不记得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她看见一轮冷寂的月亮悬在中天之上。她站在一片月亮地里。她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月光下是那样地寂寞,她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碎瓷片,就着月光,她看见那片瓷像一块残缺的镜子,又像是一团水珠。
她只轻轻地唤了声母亲,眼泪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滴滴落在洒满月光的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陈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近百篇微型小说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等各种刊物转载,同时入选《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等50多种选本。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其“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曾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作品奖、小小说作家网“最受读者欢迎的小小说作家”等众多奖项。部分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已出版作品集《篮瓷花瓶》《爱情鱼》。代表作有:《爱情鱼》《伊人寂寞》《出神》《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好大雪》《谁听见蝴蝶的歌唱》《大师的袍子》《名角》《翠色》等。陈毓的小小说,着眼的角度比较独特,常常会让人惊奇怎么会想到那儿去!更兼她将诗的意象,散文的情调,小说的情节很完美地触为了一体,就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高古典雅的格调。在她的思想深处,似有一种潜在的悲剧意识。我曾看过她十七八岁时写的一份手稿。我不明白,在她当时那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段上,怎么会生出那么样深重的苍凉感呢!她笔下的人物,有些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得像唐宋时代的道姑,有些离我们很近,却又让我们觉着可望而不可及。她太理想化,太追求完美了,所以失望的时候必然就多。这就使得她的作品中大多迷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比如她的《雉诱》、《蓝瓷花瓶》以及后来获奖的《名角》、《爱情鱼》等。这些颇有影响的作品很快便奠定了她在小小说领域的地位。

○(4)、刘立勤《回乡

王市长轻车简从回到小镇绝不是没有衣锦还乡意思,而是想把这种意思表现得含蓄一点儿,以免留下一些话柄,不然日理万机他,就没有回小镇必要了。

王市长童年时候曾在小镇住过两年,那时候他只有七八岁。也不是市长,而是和黑蛋、狗蛋相差无几铁蛋。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后,母亲戴着一顶右派帽子和他来到小镇。因为母亲有满脑子好文墨,右派就成了学校老师,成了老师母亲不仅没有受到小镇人们歧视,而且还受到小镇人尊敬,就连他也颇受人喜爱,但那些日子在他心里仍然是一个创伤。他常说,没有在小镇所受屈辱,就没有今天成绩和地位:没有在小镇受到歧视,也没有今天这个市长。想像之中小镇给予他屈辱和歧视成了他前进动力,小镇给他坎坷也成了他骄傲资本。

因此,他当上市长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回小镇,想体味一番衣锦还乡滋味。因为,一个市长在他父母居住大院里并不耀眼,而在小镇乃至小镇所在这个偏远小县却是绝无仅有。可是,当上市长以来,他每天都在忙,日理万机地忙,整天忙些说不清事情,实在是抽不出一点儿时间,也难了心头之愿。

今天,他终于抽出一点儿时间回到小镇。眼前小镇变了,青石板小街被水泥硬化了,过去破烂瓦房换上了好多楼房,摩登姑娘与州城相差无几,以往痕迹已难寻觅。王市长心里顿时充满遗憾,遗憾小镇变得太快也太好了,遗憾这些变化与自己毫无关系。其实,王市长遗憾事情真太多了,他虽然当过许多官,却没干出什么事。他虽然当了两年市长,也只是讲了两年话,拍了两年电视。工作成绩虽然没有,报纸上却是天天有他照片,电视里天天有他影子,弄得像个名演员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正是如此吧,王市长虽然是独自走在小镇街道,小镇人显得很是热情,纷纷和他打招呼,还不断地问候他母亲,虽然没有一个人喊他王市长,也没有人喊他大名。可热情笑脸和滚烫话语让他幸福让他自豪。他觉得自己回乡是正确,他想展示一番当初铁蛋现在市长威仪。他昂首挺胸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晃到街头,那越来越热情笑脸使他心里热乎乎。这时,他后悔自己没带记者来。王市长出门没有不带记者习惯,他想今天要是带上几个记者,那些热情场面拍成录像可以上中央电视台,那些照片也会上《人民日报》,那时,一向严厉母亲说不定也会翘起大拇指。

想到这儿,王市长来到一个电话亭,他想打个电话召来几名记者。拿起了话筒,守电话老人就热情地递上一听饮料。握着清凉饮料,王市长禁不住问了一句:

“老人家,小镇人常看市台电视吗?”

“不看,市电视台都是领导在拍戏。”

“常看市报吗?”

“不看,市报都是领导讲话。”

“那你们——怎么知道我?”

“我们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我只知道你长得像你妈。你妈在我们这儿教过书,我们都记得她,也都记得她恩情。因此,我们见了你,我们就见到了你妈。”

老人说罢,又关切地问起了他母亲。王市长就低着头走了,他心里涌起一阵阵酸甜苦辣。

【学写作】

小说在结构布置上,作者对王市长“衣锦还乡”见闻上泼墨如水,但对故事另一主人公“母亲”描写却惜墨如金,始终没有让她登场亮相。但是“母亲”崇高形象却生动而感人,而这正是得益于文章反衬表现手法运用,正是作者艺术手腕高妙之处。

【懂人生】

诗人臧克家在诗歌《有人》上说过,把名字刻入石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地方/到处是青青野草。文章中,王市长极尽市长之能事地上镜曝光,希望活在人们心中,但却“有心栽花花不开”,反而是默默奉献“母亲”“无心插柳柳成荫”,永远地活在了人民心中,受人敬仰!(谭晓明)

——————————————————————————

刘立勤,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小小说学会会员。小小说创作颇有影响,有30余作品获奖或被《小小说选刊》、《青年博览》等报刊转,亦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其中,《叫我一声“哎”》获《小小选刊》1999—2000年度优秀作品奖佳作奖,《回乡》获中国微型小说首届优秀作品二等奖;小小说《有虫眼的豆子》、《叫我一声“哎”》等20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小小说排行榜》、《新时期微型小说精品》、《小小说名家名作》、《小小说十才子集》等多种选本。《叫我一声“哎”》、《有福同享》、《回乡》、《一支钢笔》、《请求》入选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度“最佳小小说”。

(5)、方英文《太阳语》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

1999年,方英文的一个数百字的对话体小说《绝望》被南开大学用作了文学理论方向研究生的入学考题材料。2005年,方英文的另一篇小小说《太阳语》又入选了陕西省的初中生毕业会考试题。这篇作品创作于方英文商州工作期间,首刊于《商洛报》,不久被《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先后转载,后又曾被收入不少选本,如《中国小小说典

●(6)、和你做一对“比目鱼”文/芨芨草

(2015-06-1510:26:19)

她是深海潜水员。这一行业,女性并不多。所以她的到来,让多是男性的行业一下子热腾起来。

他是潜水员中最出色的一个,她来后,也只能跟着他。这正是她的心愿,她是为了他才学潜水的。

多年前,她无意中看到了他在深海潜水的记录片,然后喜欢上了他。她到处打听他的联系方式,最终得到了他的电话。但他对她没有好感,或者说,他的情感都放在了潜水上。

为了接近他,她才开始学潜水。然后,她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并不知道她就是那个原来给他打过电话的女孩。他教她,尽心,但苛刻。

她跟着他在水里执行任务,从不叫苦,也不叫累。男人干的活,她也会抢着干。惭惭地,他对她另眼相看。再然后,他把她娶回了家。

她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了他的妻。蜜月之后,她就跟着他下海。那时,他有些犹豫。他找借口跟领导说了她的情况,不让她下海。可是她自己坚持要下去。

后来,她怀孕,生子。中间停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下海。他以为她会从此留在岸上,不再下水。

不想,孩子大了一些之后,她把他托给了婆婆,又要求跟他一起下海。他不同意,甚至发怒。可是不论他怎么说,她都坚持着要和他一块下。

他说服不了她,只好请母亲和岳母一块劝她。她对婆婆说:他是我丈夫,又是您儿子。我只有守着他,我才安心。婆婆无言了。她又对自己的母亲说:他是您女婿,也是我丈夫,你愿意看到我在岸上时刻担心他吗?她妈妈也不说话了。

她下了水,跟着他一起作业。他潜多久,她就跟多久。每次看着她在身边,他都心疼,但是又觉得心安。他其实知道她的能力的,只是,他不让她下水的心和她坚持下水的心是一样的。那都是爱。

他想过换工作,可以他实在热情潜水这一行;她也想过不再下水,可是她实在放心不下他一下人在水里。所以,她愿意,跟着他,和他做一对“比目鱼”,一直潜到不能潜为止。

爱是什么?爱就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7)、赵艳:酒迷
(2015-06-0909:38:48)转载



曹酒迷本名曹久名,父母期望他长久名扬天下。
曹久名是个地道的农家孩子,都说人随名长,曹久名不例外,上学时用功,回家帮父母种地,苦活累活抢着干,在村子里有口皆碑。鲤鱼跳龙门,曹久名大学毕业后分到市里一家食品销售公司工作,着实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争了口气。平时,曹久名喜文舞文弄墨,逐渐有豆腐块见报,在公司小有名气,后被提拔到办公室当了主任。曹酒迷这个绰号,正是他当主任以后,人们送给他的。
  当主任后,曹久名才发现,酒文化比笔杆子文化重要,于是上网取经,没事就钻研酒文化,直到大彻大悟。瞧瞧,几次小型酒局,曹酒迷都在关键时刻接过经理的酒杯,虽落下个贪杯的名声,却也得到了经理的点头暗许……
  这次的酒局不同往常,公司来的客人都是重量级人物,曹酒迷作为办公室主任义不容辞的要去坐陪。由于这次客人级别比以往的都高,宴席的档次也相应地提高了,不用说满桌的山珍海味,单是客人点名要的那酒就近千元一瓶。敬酒也有学问,喝,才显诚意,既不能把自己喝多了,误了正事,又要让客人喝满意。几圈酒敬下来,经理就收了手。这个酒局很重要,经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避免被动,最终赢得谈判胜利,为公司拿下大定单。于是按照惯例示意服务员悄悄把酒倒掉,换上白糖水,曹酒迷看着那杯即将被倒掉的酒,脑海立马闪现出:父亲躬腰撅腚薅草种地,母亲拎着破编织袋捡荒拾瓶……一杯上百元的酒,就快洒在地上,他坐不住了,蹭地起身,夺过服务员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一切尽在几位重量级客人眼中,几位可都是海量,酒场斗士,目睹曹酒迷这豪情,拍案而起,连叫几声:“好!好!好!”手一招,“曹主任爽快!今儿个咱们把酒论英雄,服务员,再上两瓶!”
  “啥?再来两瓶!”曹酒迷心疼啊,两瓶就近两千啊,只感到刚喝下的那杯酒此刻如成沓的百元钞票在胸中燃烧,喉咙冒火,哇的一下,喷了满桌秽物。曹酒迷索性一脚踹开椅子,席地号哭。曹酒迷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只隐约记得经理那张变形的脸……
  曹酒迷贪杯为公司造成了损失,自然引起了公愤……没等经理发话,曹酒迷主动递上了辞呈,要求辞去办公室主任职务,调质量部门当一名普通的质量监督员。经理叹了口气,提笔批示同意。
当了质监员后,曹酒迷通读质量手册,查看相关制度,对这些了然于胸后正式上岗。时光倒转,现在不是他陪人喝酒了,而是有人请他喝酒,当然是求他睁只眼闭只眼,高抬贵手让产品过关。可曹酒迷自从上次醉酒误事之后,对外宣称戒酒了,自然不给酒桌上谈事者机会。手下却一点都没松,严把质量关,即使上级领导吐口可以破例过关的,他也决不松手:“除非把我开除,否则产品质量不合格我就不签字,不过关!”
在曹酒迷的坚持下,虽然工资没涨,背后挨骂,但经他手检验把关的产品连续多年没有一起因质量问题遭到起诉退货的。质量过关了,效益自然就好了,和他一个质检组的无不伸大拇指赞叹!年终集体得个大红包!经理亲手发的,曹酒迷作为员工代表接过来的那一刻,脸就像喝了酒似的红光满面,比真喝酒好看!
  这年,经理外调,临走前极力推荐,经过上级认真调查,曹酒迷破格当了经理。走马上任后,确定公司发展目标:以质量取胜,向质量要效益!不喝酒,却订单连连。日久,公司真正借曹久名的光,久久扬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侯德云我的大学转载(2011-08-1911:20:00) [2003-2004年度(第10届)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今年各批次的高考志愿填报已全部结束,高三毕业生有的早收到大学通知书了,有的则还在翘首以待,有的已经开学报到开始大学生涯了。当然,也有名落孙山的。贴几篇相关的小小说名家名作。除了侯德云、胡炎的之外,秦俑《被风吹走的夏天》、何葆国《八月盛宴》也属上乘之作。

侯德云我的大学

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二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三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我对爹说:“爹,我不考了。我笨,我太笨了,我永远也不会考上大学的。”
爹用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爹说完这话,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说:“儿呀,你不笨。你像你妈,一点儿都不笨,你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我妈确实一点儿都不笨。她厌倦了小山沟里的穷日子,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声招呼都不打。爹却从来没有责怪过妈,他说:“儿呀,都是爹不好,爹没钱给你妈治病,她才撇下咱们走的。”
那几年的日子简直糟透了。爹为了凑齐我复读的学费,起早贪黑到处打零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他的手掌像砂纸一样,摸到石头上,能发出沙沙的响声;摸到桌子上,也能发出沙沙的响声;摸到我的脸上,沙沙的响声没有了,我的脸却会火辣辣地痛起来。
我的情况并不比爹好多少。我的心情跟我的学习成绩一样,越来越坏。我对高考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我有时候会很羡慕我妈,她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啥闹心事也没有,多么好啊。
今年,今年我必须考上大学。我不敢不考上大学。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我爹会受不了的,他也许会死的。
可是,我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听说高考的分数下来了,我赶到学校去看。只看了一眼我就昏倒了。老师和同学把我送到医院,舞弄了很长时间我才醒过来。我号啕大哭。我想我再也没脸去见爹了。我想我肯定是天底下最大号的笨蛋,复读的时间越长,高考的分数越低。我想我干脆死掉算了。
傍晚的时候我回到家里。爹做了一桌很好的饭菜,还买了一瓶白酒。他肯定把家里的那只大公鸡杀掉了。至于他从哪里弄到一条鲤鱼,我就猜不出来了。
我不知道爹为什么要整这么一桌饭菜。不年不节的,搞什么名堂呢?
爹打开酒瓶,倒了满满两杯酒,对我说:“来来来,咱爷儿俩好好喝两杯。”
我一声不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爹说:“儿呀,今年考得咋样?”
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的话:“挺好的,差不多能考上。”
爹咧开嘴巴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说:“我找算命先生看过了,他说你能考上。我琢磨着,你肯定能考上。来来来,咱爷儿俩再喝一杯。”
又是一饮而尽。我的泪水下来了,在脸上流得一塌糊涂。
爹笑嘻嘻地说:“儿呀,你这是咋的啦?”
我用手胡乱抹了抹自己的脸,说:“我,我是高……高兴的。”
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下来了,我装模作样到学校周围转了一圈儿,连学校的大门都没有进就回来对爹说:“我的成绩比录取分数线高了不少,兴许能考个好大学。”
爹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谎言也在继续。我不敢把真相告诉爹。我怕把真相告诉他以后,弄不好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真不赖,我考上了辽宁大学。通知书是我在县城的打字社里打印的,印章是我自己用土豆刻的。我在同学那里见过不少录取通知书,觉得自己造假的本领还不错。
我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再过几天我就假装去上大学,实际上是出去打工。我不会让爹给我寄学费的,我会说我在沈阳半工半读挣了不少钱。我甚至还会每个月都给爹寄一点儿钱回来,我不能再让他过以前的苦日子。我最后要做一件事,是四年以后,花钱买一个假毕业证,在爹的面前晃一晃,打个马虎眼就行了。
我把录取通知书拿给爹看,爹高兴极了。他挨家挨户把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村里的父老乡亲。爹以前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几天他却变成了一个碎嘴子,见到谁都爱说话。
我看见爹对两个不懂事的孩子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像我儿子那样,到沈阳上大学。”爹的表情太严肃了,两个孩子听完他的话,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了几转,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心里很难过,真的很难过。我恨自己几天后,我来到沈阳,我找到了辽宁大学,我在辽宁大学门口照了一张相。是请附近一家影楼的摄影师照的,为此我多花了两倍的钱。
我把照片寄给爹,然后就到劳务市场找工作去了。
我的“大学时代”终于开始了

(9)、刘学林:《高手》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给失利者指点几步,无不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身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不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从旁支招格斗两回合,红帅之围遂解。之后又点拔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经典[小小说](16篇) 经典小小说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您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执绿子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进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10)、 杨润泽给孩子起名争议

妻的预产期越来越近,家里人也开始跟着忙火起来了。除了准备赴医院生产所需的物品以外,大家争得最激烈的就是孩子的起名问题。妻是农村户口,虽说是少数民族国家在政策上可以放宽到三孩,可我是城镇户口,只能生一个孩子。所以对这们我们拥有的唯一的孩子将要出生,给他起名字便成了焦点。

按照习俗,给孩子起名的应该是我们健在的长辈。爷爷和奶奶已经过世数年,外公外婆妈先是找乡镇里的老学究和半仙给孩子起了些“鑫森淼”之类的名字,大家觉得外公外婆起名太老土而且过时,外公外婆觉得吃力没有讨到好,嘟嘟几句说他们不再管了,叫着顺口就行。孩子的还未出生,性别难以辨别,只能想了许多男孩和女孩的名字。父亲初中毕业,在家里算是个有学问的长辈,又做过几年的村官,父亲起的名字也算是“高大上”,什么“宏伟”、“建国”、“卫国”,“卫国”这个名字带有时代特征,像父亲那个年龄段的都喜欢用这样的名字,父亲还给孩子想了一个更霸气的名字:“克美”。父亲还给我们解释:“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孩子要有霸气,保卫祖国,克制美帝。”这种时代性和政治性太强的名字立即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小学文化,她说父亲的起的名字“难听也难叫”,她希望妻生的孩子是个女儿,她说女儿乖巧听话,母亲说:“生个女儿就叫媛媛,叫芳芳也好,生个儿子呢就叫伟伟。”

妻嫌母亲给孩子起的名字土气,不洋气。我对母亲给儿子起名“伟”表示反对。我曾经有个与我同姓叫“伟”的名字,大家平时都把这个姓名联起来开他的玩笑。妻也想了很多名字,她提议把我的姓和她的姓组合起来,再给孩子字。我同意妻的提议。于是妻想了很多,我欣赏的便是“杨雨果”,妻的解释是我和她爱情的结果。雨果的名字也是支持,外国有个大作家也叫雨果,以后起英文名不用像这们在英语字典里找来找去了,这种看上去类似于中外结合的名字恰到好处。

父亲与母亲反对起来,叫起来觉得怪怪的,总之不像个正常的中国人的名字。

否定“杨雨果”的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弟弟,他说下一辈人的名字要连在一起比较好,他反对我的姓与妻的姓合在一起。当然,支持弟反对我们的还有我的父亲与母亲。正当讨论正激烈时,电话响了,是妻的父亲和母亲打过来的。岳父岳母也盼了这个孩子许久,他们也给孩子想了不下于十个名字供我们选择。

父亲干脆把起名权下放给了我。我盯着屋顶的吊灯还在想,父亲便说:“你喜欢什么就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吧。”父亲的这句话启发了我,我说:“我喜欢钱,这样吧,生个女孩就叫美元(媛),生个儿子就叫钢蹦儿!”这话刚出,引起了大家的公愤,父亲骂我:“亏你读了那么多的书。”母亲还是坚持她的观点:“不管男孩女孩就叫媛媛。”

相持不下,只能采取就原始的方式——抓阄。把所有候选的名字做成纸团,叫父亲抽男孩子的名字,母亲抽女孩子的名字。父亲抽到的名字不是父亲所喜欢的,母亲抽到的名字也不是母亲所喜欢的。来来去去十几个回合,大家意见没有统一,看到躺在医院病院上待产的妻,大家只好“搁置争议”。

妻进了产房以后,产房外的争论更激烈了。除了我们一家人以外,又增加了岳父岳父妻姐妻嫂妻哥一大堆的人。妻顺利产下一个女儿,母亲高兴起来,叫着:“名字就叫媛媛。”母亲的叫喊无用,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一大家人围在病床边,不时地从不同的人嘴里跳出一个名字,然而很快这个名字就遭到了大家的否决。

给孩子开出生证明的事情拖了一天又一天,拖得产科的护士长不耐烦起来。她对我们的态度由柔和变得强硬:“给个孩子起个名字这么多人叽叽喳喳地叫了这么多天也没有个结果,到底叫什么名字啊。”

大家低头不语。父亲笑着说:“还没有结果呢。”

护士长瞪了我们一眼:“你们这样吵一辈子也起不出个名字来。来,孩子的父亲来给起个名!”

我挤到护士长面前,巡视了一眼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弟弟、妻哥、妻嫂、妻姐,还有呼呼地喘着大气跑过来的妻姐夫,我想,不管我起什么名字,还是和先前一样遭到大家的反对。我叫了父亲:“您是孩子的爷爷,还是您给起吧。”

没有想到我的这个提议大家一致支持。不过父亲倒惊慌起来,他脑子里想到的那些名字一下子被大家的支持而清空。父亲不断地拍着脑袋自语:“起什么名字呢?”

父亲急得在原地打转,他将手塞进裤兜,摸出一个小记事本,记事本的封面上是一支帆船的简笔画和“一帆风顺”的草书。父亲眼前一亮:“就叫一帆。孩子在他们这一辈是第一个出生的,排名为一,叫一帆好。”大家觉得父亲的话在理,母亲虽然坚持她的提名,但提名这么久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她也放弃了。岳父说:“也好,名字嘛都无所谓。”

唯一反对者是我的弟弟,他说女儿叫这个名字他以后有了孩子名字就不好起了。我说:“干脆把‘一’去掉,直接叫‘帆’了。”没想到大家也都同意。妻虽然反对给女儿起这个名字,但已经印在出生证明和户口本上了,反对也是无济于事。

最后淡淡地说:“就叫这个名字吧,女儿不喜欢以后自己再去改。”

原创首发。图/小雨。

【简评】

●题目:以"件"命题:《给孩子起名争议

●线索:单一(要给孩子起名___全家议论起名___定名___妻拍板定名"".)

●开头:点(大家争得最激烈的就是孩子的起名问题)

●中间:给孩子起名争议

●结局:名叫‘帆’
●结尾:淡淡地说:“就叫这个名字吧.

●线索:起名

●主题:和睦家庭,民主议事,重视人才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延:老刘卖牛

一大早,老刘赶着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的。说来你不信,牛已经卖过一次了,就卖到隔壁的村子,但时隔不到几天,牛就自己又跑了回来,任凭老刘怎样抽打它,它都不愿意再回到买主家去了。无奈之下,老刘只好先把牛暂时留在家中,然后把卖牛的钱如数的退还给买主。
随着家里的一头成年母牛前两个月产下了一头牛仔,家里是再也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了,再说了,家里正缺钱用,必须卖掉这头牛。
卖掉了又跑了回来的牛是一头年轻的小水牛,刚刚学会犁地,属于耕牛里的“抢手货”,价钱自然卖得高些,如果要买牛,是非它莫属的。

自从牛自己跑了回来之后,老刘就纳闷了,难道这头牛不仅识途,还很恋家?这样的结论,着实让老刘吃惊不小。其实,这头牛是老刘一手养大的,还亲自引导它耕地,其中深厚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的。特别是牛出生两个月的时候,村子里很多牲口都闹起了瘟疫,方圆几十里,不知病死了多少头小牛犊。牛的性命是老刘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救回来的。结果牛的病是治好了,老刘接着也害病了一个月有余。[闪回镜头]即便是老刘明白了牛对家的依恋,心里也确实舍不得让牛走,但为了全家的生计,老刘还是要赶着牛去了集市,而且老刘这次打算把牛卖得越远越好,那样牛肯定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一到集市,牛就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氛,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还不安和焦虑,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老刘的腿,一下再一下,它想尽力讨好一下老刘,想打消老刘卖掉它的想法。每当有一个买主和老刘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摇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老刘的脸和手。每当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会发出很大的哞哞声,直到老刘转身对它训斥一番才肯安静一会儿。[细节描写]但,不管怎样,最终,牛还是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买主给买走了。看着牛被买主牵着远去的身影,老刘拿着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结尾抒情]

【简评】

●题目:以"事"命题:《老刘卖牛

●线索:卖牛。

●开头:老刘赶着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

●中间:用回细节描写手法,讲牛"恋家"。

●细节:牛就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氛,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还不安和焦虑,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老刘的腿,一下再一下,它想尽力讨好一下老刘,想打消老刘卖掉它的想法。每当有一个买主和老刘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摇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老刘的脸和手。每当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会发出很大的哞哞声,直到老刘转身对它训斥一番才肯安静一会儿。[细节描写]。

●结局:牛,卖了。
●结尾:主人落泪,主人爱牛

●情节:单一(老刘牛___牛家___牛___"恋家"___主人落泪)。

●主题:说明物也是有感情的,表达了人的喜爱耕牛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孙莱芙:入伏村里唱大戏(小说)

(2015-07-22 09:41:16)转载入伏这天,米庄窝村唱大戏,戏是忻州北路梆子剧团,团长王万青是名角,以往都在县城交流会上唱。今年由闻名全县的企业家时迁出资,并且给每家发了一袋面,他用面包车拉回一车东西,烟是可劲儿地抽,酒是尽情地喝。

时迁是本村人,改革开放那年搬进城的,他进城是万不得已。时迁的爷爷时来曾是远近闻名的盗墓贼,凡本县大户人家的墓,无不下手。他们家的人经常穿奇形怪状的衣服,都是从墓里盗出来的。有人知道后,专门来村看,但苦于没当场抓住,捉贼拿双,拿他没办法。到时迁父亲手,一生倒卖文物,山西和内蒙长城沿线的文物贩子都和他有联系。

他们一家,男男女女都不是正经庄户人,都不劳动。农业社时女人、孩子偷掰玉米棒,偷西瓜,时迁父亲时大发到场面偷粮食,让下乡干部带着民兵逮住了,游街示众,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

改革开放后,地分开了,农业社所有东西都分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都安上大门,养上狗,地里拉回的庄稼当下就打成颗粒,扛回家。人们对他们家防范甚是严密,他们无论白天黑夜出门,都有人跟着。没办法,时迁和父亲决定进城。

进城后,时迁父亲仍是倒卖文物,时迁贩卖大牲口。从口外买上回口里卖。有年夏天,时迁走到内蒙凉城,天快黑了,他看到路边有块香瓜地,便把牲口拴了,摸进香瓜地。

正偷着,忽听有人喊:“谁?”

他说:“我,姨姨!”

那女人说:“嗷,是二蛋,回家吃饭吧!”

他说:“顾不上,等下回的哇!”

他和王四到内蒙贩牲口,口袋里经常装着些仁丹、小儿安。有回,晚上住到一户人家,这家老汉病重。时迁说:“我们能看。”王四说:“他是我们那儿远近闻名的好医生。”他们给老汉吃了些仁丹、小儿安。半夜后,老汉忽然哼了一声就没气了。老汉儿女一喊,来了很多村人,将他们送到公安局,关了半个月。

时迁回来,在家睡了十几天。那时,他父亲已经病入膏肓,老汉临死时对他说:“大福,我是死着的人了,爹告你,再不能做我们祖宗做的营生了。往后,你还是得靠住国家,绕弯住国家,才能吃上香东西!”老汉说完这话就死了。

时迁把父亲手里所有的文物都卖了,加上自己这些年的积攒,包了一座煤矿。刚开始时,煤矿资金少,发不了工资。时迁就借钱,到年关时骑摩托给人们送去。煤矿整合时,许多人不敢开,时迁却花了两千万,一下将煤矿买上。这几年,他的资产少说不下百亿。他把赚来的钱捐给残疾人、贫困大学生,还给县里建起一座剪纸艺术馆,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卓有成效的民营企业家。

很多年他都没有回乡,因为每当想起他们一家在村里的境遇,他的心就凉了半截。但是今年,他却要给村里唱大戏。他回村后发现,村人已经把过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们看着他闪光铮亮的“宝马”车,以及那一箱箱搬下来的“中华烟”、“汾酒”,还有那炸得一地的炮仗,对他流露出完全是伟人的钦敬之情。

黑夜,一村人围住他喝酒,说些夸赞他的话,他红光满面,摇摇达达,舌头僵硬地说:“还是,还是我爹……说得对……靠公家……多会也对……比偷强千万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冯相军:到罪犯家里去家访

(2015-07-22 17:41:49)转载

做了10多年监狱警察,到罪犯家里去家访,还真是第一次。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监狱是冰冷的,不论是电网、铁窗、还是镣铐,都缺少温暖的色彩。甚至穿在身上的那一身笔挺的警服,跟罪犯灰蓝的衣服比起来,也要多出一些庄重,甚而威严。这只是人们的习惯性印象。这么多年的职业经历,使我对于罪犯的内心世界多少有了些许的洞察,感觉其犯下的罪行,不过是人生偏离了道德和法律的轨道,在尚未开化的旷野释放了原始的欲望。我并不以为罪犯跟警察心灵的距离是遥不可及,也并不觉得警察跟罪犯情感的鸿沟是不可逾越,或许正因为此,当罪犯自暴自弃,不在意监狱的规则,不体谅家人的难处,不关心自己的未来,放任自己思想脱缰行为放荡,警察才有跟其平心静气交流和沟通进而对其感化和教育的可能。

那是6月的一天,细雨霏霏,厚重的阴云下没有一丝儿风。行驶在宽阔而平整的高速公路上,只见细细的雨点不停地滴落在挡风玻璃上,随着雨刷有节奏的来回摆动,前方的路,一会儿被雨滴遮蔽的模糊,一会儿被雨刷刮擦的清晰。

而我的心里,全是罪犯艾华的一幕一幕。

因为诈骗,他三年前投入监狱改造。按说,每一名罪犯,都会遵规守纪,积极改造,甚至费尽心机地在警察面前刻意表现,以为自己尽快减刑尽早自由创造条件。但艾华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总是心事重重,一个人在角落里暗自叹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既不主动向警察诉说,也不跟其他的同犯进行私下的交流。他的劳动产量,不高,重述的理由只有一个,身体不舒服,但多次检查却并未查出结果。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在意成绩不合格对减刑的影响。他的人生,好像脱了线的风筝,不知要在浩瀚的天空飘向何方。

监区警察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在车间,在谈话室,警察曾多次找其谈话,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看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他以自己内心世界的封闭,抗拒整个繁芜世界的侵袭。

我们只能确定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就是这几年以来,他从未有家属来接见过。我们曾问到过这一问题,但他以沉默作答。

或许,他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待于他的家属来揭开谜底。出于对他个人的负责,以及对于警察职责的恪守,我与我的同事——教育科科长与他所在监区的监区长,决定一同前往他家进行家访。

雨,还在下,没有停下的迹象。

他日思夜想的家,就在眼前。烟雨蒙蒙中,我分明看清了它的轮廓,看清了在楼道下站直了的一个女子的身影——她大概就是艾华的爱人了。

农村的院落,收拾的还算是井井有条。紧挨南墙的一块闲地上,种着茄子、菜椒之类的蔬菜,长势正旺。菜地里还有一棵绽放的月季,花瓣上残留着晶莹的雨滴,令这份耀眼的粉红,显得更加妩媚,清澈。

我们说明了来意。她很坦然,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一点儿不觉得惊奇。

我们问了她的生活,才知道她生活的并不易,不仅要忙地里的活计,还要操持家务,并在闲暇时间打零工以补贴家用。她说,她不想去看他,也没有时间去。

她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似是对我们关切的礼貌性的回应。我注意到,她的手掌,是干活人的粗糙的手掌,她的脸庞,挂着一个人生活艰难的沧桑印记。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感情基础究竟是如何,但可以肯定,他的离开,或者说,他所做下的事情,已经令她伤心透顶,否则,结发妻子,怎会对自己的丈夫是冷是暖无动于衷呢?

为了缓解气氛,我们换了话题,说起艾华不能参加劳动,是不是以往在家里也是这样。她从室内找出了一张证件,是当地残联颁发的残疾证。她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他之所以残疾的来龙去脉。原来,艾华在做工时不幸从房上摔落,导致腿部残疾。不过,他的残疾很隐性,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与常人有何不同。

没有人知道,艾华为何对此隐瞒不说。他有这样的特殊情形,在劳动生产上完全有被照顾的理由。

我们谈到了艾华,谈到了艾华对家人的念想,对于失去自由的人而言,在人生低谷,亲人的疏远,将会令他对自己的过去更加愧疚,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只有在人生的非常时期,夫妻之间的扶持,才会显得更加珍贵,更有意义。我们希望,她能方便的时候去看一下,哪怕是一次,对于艾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一种心灵上的告慰。毕竟,艾华,在灵魂的孤岛,如果没有亲人的关注,将不知会飘摇至何方何处。除了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不去了,不去了,自己照顾自己吧”,她没有多余的话,似乎内心有千言万语却不能言——她眼圈泛红,已不止一次地用粗糙的手掌擦去沧桑脸上的晶莹泪滴。

家里就她一人。我们想知道他们的孩子现在怎样。

她没有拒绝,跟我们讲起了自己孩子的故事。儿子正在当兵,女儿出嫁,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作为母亲的独有的幸福。或许,对于女人来说,受苦并不可怕,她一个人再苦再累也能将儿女安置的很好。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幸福,只是不知道,对于身陷囹圄的父亲,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的父亲,究竟因为什么原由,使得自己不能去尽一点儿女的关切呢?

我们谁也没有问。但我确信,这里头一定有令人伤怀的过往,任何些微的刺激,都会令本已脆弱的心灵滴出殷红的血来。

她的苦楚,不知道艾华能否体谅。

“这些事艾华知道吗?”

“不知道,没人给他说。”

孩子当兵,女儿出嫁,哪一件事不是大事好事?我们想将这个消息带给艾华,但不知道她是否介意,或者有其他的想法。这样的家庭讯息,对于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和思想稳定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做管教工作很看重这些。

“那跟他说说吧。”

她没有觉得不妥。

我们来的时候,照了艾华近期的改造生活照,期望能以更直观的方式,让家属了解他们亲人的生活。临走的时候,我们也照一下罪犯亲人的生活照,期望能以更感性的方式,让狱内的罪犯能够在安静的时候走进亲人的记忆。

那一堵高不可攀的墙,隔离的是亲情。那一扇望眼欲穿的窗,流动的是思念。我们的远行家访,不仅传递的是爱,而且架起的是桥。

当我们结束家访,准备返程的时候,雨停了。太阳从阴云的后面透出耀眼的光,照在那一朵正在盛放的月季花上,成为满院最惹眼的亮色。

仰望天空,那一处天边,正有一道七彩的虹,恰似一座最美的桥。(文中艾华为化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悠然芸儿:一篇论文惹的事儿

大清早,太阳破例的从西边出来了。

马局长笑意盈盈的走进宣传科,全科的干事们立即严阵以待,闭口箴言,各自埋头认真。

小王啊,刘科长这几天不在,你们科还忙得过来吗?马局长扫了一眼众人,坐在王雷对面的位置,格外温柔的问。

嗯,挺好的。谢谢您关心。王雷虽然不知道这位爱找茬的“美女”局长为何今天如此反常,但她既然来了,自己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一边琢磨着如何应付她,一边起身给她倒了一杯茶。

马局长端起茶杯闻了闻,连声赞叹,好茶!好茶!这是今年新上市的碧螺春,对吧?

王雷还没来得及回答,马局长抿了一口茶,继续笑眯眯的说,小王,你这么年轻就坐上这副科长的位子,前途无量啊!

王雷忍住愤怒,挤出一丝笑,这还得谢谢您的栽培呢!脸色却一阵青一阵白一阵紫一阵红,变幻不定。

马局长也不管他说的是心里话还是敷衍话,脸上绽开了一朵花。

她压根儿没听出来,王雷回她的话是在骂她呢!

当初任命科长的时候,排资历,论能力,王雷都当之无愧,局长钦点过的。不想,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马局长。

这马局长是局里的业务副局长,可按分工,宣传这一块儿不归她管,她又不懂,人事安排怎么也不该由她拍板,但她硬是把自己管辖的另一个科室的同事塞进来占了王雷的位置,局里考虑到王雷会有思想包袱影响工作,刻意又弄了个副科长给王雷。虽然科长和副科长待遇相同,只差一个副字,但那个刘科长对宣传项目一窍不通,调研报告写得一塌糊涂,又不喜欢学习钻研,整天想着讨好领导,科里诸事都得靠王雷掌舵,功绩光环却全部揽在他身上。想到这些,王雷就觉得憋屈,忿然。

马局长哪来这么大能耐,能左右局长大人的意见?人家老公都爬到县委常委的位置上了,她能不狐假虎威吗?局长能奈何?不敢怒也不敢言啊。全外贸系统的人都得看她脸色行事呢。

退一步,王雷给自己宽心,再努力几年,熬出这个系统,苦日子就到头了。实在不行,自己也像老同事们一样,混日子得了,谁让世道这么黑暗呢?!

关心尽了,茶也喝了,马局长收住笑容,言归正传。

小王,你写的那篇《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获奖了,是吗?

对。二等奖。刊在《汉水日报》。王雷如实回答,不明白她何出此问。

哦!你等会儿来我办公室一趟吧。马局长神秘兮兮的朝他示意,又叮咛其他同志,刘科长不在,大家支持好王科长工作啊!

众人齐刷刷的抬起头道好,目送她走出办公室,才敢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儿。

王科,马局长找你什么事儿啊?大伙纷纷打探。

我也不知道。

王雷寻思着马局长问他获奖的事儿,该不会与这有关吧。

进了马局长办公室,她不像往常一样抬抬眼,爱理不理,热情的招呼王雷坐,给他倒水,弄得他极不自在。

小王,你知道的,科级以上领导每年都有一篇获奖论文的任务,你看,你那篇能不能让给我,或者在你的名字后边加上我的名字?

王雷心里“咯噔”一下,果真被自己猜中了。

可是,马局长,文章已经刊出了,没法更改啊?

“美女”局长哈哈一笑,摆摆手,这你就不用管了,我自有办法。到时候奖金是你的,证书是我的,怎样?

好吧。马局长话都说到这儿了,他就是不愿意也得愿意啊,怎敢违命。

一个月后,奖金和证书颁发了,马局长如愿以偿的领走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留下五百元奖金甩给王雷。

一夜之间,马局长变成了全市领导干部们学习的楷模,为新时代的领导代言,忙着上电视,录专栏,到各个县区开演讲会,传授经验。

那真是前所未有如火如荼的热闹景象,每个党校的教室都挤得满满的,摄像机,闪光灯,照得人眼花缭乱,主角——“美女”马局长,自然是容光焕发,笑逐颜开。

在报社工作的同学替王雷打抱不平,若不是你此番相让,这会儿红透半边天的人是你!

王雷淡淡的说,若我不答应,恐怕这会儿凄惨的根本没脸来见你。懂么?

同学点点头。

四个月后,出事儿了。

正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的马局长再次被闪光灯摄像机包围,不过,这次,她翻船了,有人举报她剽窃。

台下唏嘘一片,原来,这个“美女”局长的美丽优雅都是装出来的,是个文贼呀!可耻!

马局长的脸又红又蓝,又黄又紫,像孩子们涂的五彩皮球,煞是耀眼。

紧接着,马局长的老公,县委常委大人,也因这事儿牵扯进来接受调查,后被市检察院拘留,据说,他还涉嫌贪污受贿,贪污资金数额巨大,都不敢公布出来。

又是哗然一片。

行走于森林,难免会湿身。这对夫妻,不但不穿件厚外套保护自己,还把胳膊腿儿露出来嚣张跋扈,胡作非为,自己种的恶果,自己慢慢品尝吧。

你问,是王雷举报了马局长吗?

不是。

是谁?

不得而知。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败类怎能笑傲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刘新昌:阿勇的烦恼
(刊于《三湘都市报》2001年9月16日,存档资料)


 “都说现在的市场经济越搞越活,可我那老婆的‘计划经济’却越管越死,以前除了早餐钱和烟钱以外,身上总会有百十来元的零花钱。现在好了,早餐在家里吃,烟早就戒了,身上的零花钱也没了。咱哥们聚会总觉得特没面子……”在我家里喝酒时,阿勇板着脸对我如是说,一副极苦恼的样子。我说:“哥们,别拣了便宜还卖乖,有免费的财政部长给你投资理财,这么美的事情都被你碰上了,还唉声叹气干什么?不像我们单身汉没有宏观调控,吃不准哪天断炊少粮的还得负债经营。”听我这样说,阿勇苦恼地笑笑,说:“婚姻是座围城,你不进去是不知道个中滋味的。”
 其实,阿勇的老婆挺好的,温柔、漂亮、贤惠又特会持家,只是有个缺点,爱管男人的口袋。用她的话说是管住了男人的钱兜就锁住了男人的花(心)兜。
 看着阿勇怅然若失的样子,我就对阿勇说:“你就不会想点法儿挣点外块,凭你以前在大学时的文学功底,给报社写点稿子每月挣它百十来元还不是小事一桩?”“是啊,好主意!”阿勇大腿一拍,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然后,拍着我的肩膀说:“得了稿费,咱第一个请你。”阿勇还真说到做到,打这以后,每天一下班就钻到书房里不出来。几个月后,他果真拿着稿费到我这里来了,提了酒还带了菜,害惨了我在厨房里张罗了半天才搞掂。望着一桌丰盛的酒筵,他端起酒杯说:“哥们,感谢你为我指引了一条出路,让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来,为自由干杯!”看着他一脸激动的样子,我也激动地说:“为你的成功干杯!”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过了一年,当阿勇的稿件越来越多出现在市级各大报刊上时,阿勇来我这里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前几天,我在一家国家级大报上看到了他的文章,就打电话过去祝贺他。阿勇听出是我的声音后便大声嚷嚷:“哎呀,老兄,这回你可又得救救我了。自从我那老婆知道我能写稿挣钱以后,她就给我下了一项硬性政策,非让我今年写出一台空调不可,否则,稿费一个子儿也不准拿,超过空调的稿费多拿多得,少拿少得,你说我该怎么办?”
 看样子,阿勇的烦恼又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听雨:官声

(2014-09-2219:59:16)

转载
俞白和刘好礼是大学同学,他们虽然是同学,但干的工作不一样,俞白是一所中学的老师,刘好礼则是市里主管教育的一名官员。
一天,刘好礼到俞白他们学校检查工作,刘好礼提出他要下到班级听一节课,校长便安排他听了一节俞白的课。俞白虽然和刘好礼是同学,但刘好礼毕竟是领导,而且是市里的领导,俞白见了不免有点紧张。那节课他讲的是《鸿门宴》,俞白一紧张,将“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里的“新丰”写成了“新风”,上完课,刘好礼同俞白握了握手并没有说什么,但一回到单位,在一次关于老师师德师风的讲话中刘好礼说现在有的老师素质太差,一个很简单的字也能写错,老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子。他的讲话精神传达到了全市八县一区,老师们听了都很紧张。但刘好礼并没有点明是谁把“丰”字写成了“风”,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是俞白写了错别字。
十年后俞白退休了,同年刘好礼也退休回家。这年秋天,大家组织他们班的毕业四十周年纪念会,还邀请了他们大学的班主任参加,纪念会上有一个班主任的致辞,班主任说他年龄大了,让谁给他写一个书面的东西,大家一致推荐刘好礼,让刘好礼写,刘好礼欣然领命。不过,刘好礼写作时不小心将“诚挚的问候”写成了“诚执的问候”,大家都讥笑他,说这么一个常见的字你怎么都写错了,刘好礼脸一红没说什么。
纪念会开到中途,上卫生间时俞白碰见刘好礼,俞白走到他跟前,对着他的耳朵悄悄说:“老同学,你怎么也写错别字呀?”
刘好礼楞了一下,反应了过来,连忙笑着说:“老同学,对不起,那是官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

【精选·小小说(8)陈吕新:掉了毛凤凰(《与官太太同行》修改稿)

(2014-09-01 07:35:10)

  去年,我的女儿和牛主任的儿子一起毕业于五中,同届不同班,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华南理工大。

  那天我送女儿去上学,正巧碰上了牛主任送儿子去上学。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位年轻人,说是儿子的小叔叔。如今的子女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仅上小学要人接送,上大学了也得家长送去。做父母的生怕他们在半路上走失了,或是怕他们进了大学门不知道住在哪儿吃在哪儿厕所在哪儿。

  其实我和牛主任素昧平生,若不是送孩子上学碰到一起,我们可能会老死不相往来。

  他们买的是软卧,我们买的是硬卧。

  在站台上,牛主任立即让儿子的小叔叔找列车长联系,要把我们换到软卧车。她的嗓音热烈而洪亮,手势配合的很艺术,像是唱戏出身的:“你跟车长说,不管铺位多么紧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那位小叔叔唯唯诺诺地应声而去。我想,有硬卧就不错了,好多学生不都在硬座车厢里硬挺挺地坐着吗?便推辞说:牛主任,别麻烦了……不等我说完,牛主任把手一挥:不不,你别管,同船过渡,五百年难修,这一趟你就听我安排啦!

  看来这个牛主任真的很牛!

  很快,我们进了软卧包厢。我将补票的差价给牛主任,她眼一横,嘴一咧:去去,你给我收起吧!

  晚上,我说请他们吃饭,以表回谢之意。牛主任说:你别管,已经安排了。

  不一会,列车长来请了。餐车里已摆好了一桌,六菜一汤,五荤一素,啤酒红酒摆了几瓶,像招待贵宾似的。我想,列车上的饭菜比市里豪华酒店的还要贵,这一顿得大几百元啊!牛主任如此出手大方,真是叫我们只能用南方的一句口头禅来表达:不好意思啦!忽然我又感觉这是不是别有用心呢?我女儿在学校成绩好,长的俊俏,活泼可爱,现在和她儿子同上一个大学,莫非她想和我做亲家……嗯,难说。

  次日下车后,本可以直接去学校,可牛主任却要住进市里一家四星级酒店。我想,这就大可不必了。什么四星级五星级,不就是睡一觉吗,再豪华的房间,灯一熄也就只认一张床了。住这种酒店的人不是公款消费就是钱没处花的大款们。可牛主任说,有几年没来南方了,这次来时间也有限,该花的花,该吃的吃,该玩的玩,下午我们包一辆车子在市区内好好逛逛,晚上回来在宾馆游泳池玩玩再洗个桑拿,尽情地享受一下四星级服务,多痛快!

  午餐安排吃海鲜。我对海鲜一向没有好感,既花钱又没啥好吃的。螃蟹几十元一个,吃起来麻烦不说,又吃不到什么东西,光壳子。还有什么大龙虾,几百元一只,吃起来还不是一个虾味嘛。还有那不知名的海鱼,一条就是上千元,又能吃出什么特殊味道来?心里这么说,口里却是言不由衷地大加赞叹:不错不错,尝鲜了,在我们那里难得吃上这么丰盛的海鲜!五个人一顿午饭吃去两千多元,牛主任真是豪爽大方,好像不是在花自己的钱。我不知该如何表示谢意,还是连连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这一趟和牛主任同行,大长了见识,有钱的人家真把钱不放在眼里,花钱如流水。哪像我等一般世俗,手里有点钱了也不敢大手大脚,依然发扬光大着节衣缩食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

相比之下,仍然是那句话:不好意思!又想,我们真要成了亲家,恐怕不大和谐……

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这样琢磨。若不是一次偶发事件,我还不知琢磨到什么时候呢。

那天我去买菜,在菜场碰上了牛主任,她正在和一个卖菜的摊主争执,引来了一堆人围观。我走近一听,原来是牛主任买了几个西红柿,两块八毛钱,给三块,卖主没零钱找,就给她添了个小西红柿,说这个不只两毛钱。但她却不满足,将小西红柿换了个大一点的。这一来卖主不愿意了,两人便为这争执不下。我在一旁很尴尬,进退两难。想到牛主任和我们出行的表现,那是何等慷慨大方,今天怎么就为一个抵两毛钱的小西红柿和人家争执不休呢?趁她没看到我,我脚底抹油,转身溜走了。

这一情节让我彻底改变了对牛主任的印象,做亲家的念头更是一扫而空。

后来,我偶然碰到了那个“小叔叔”,才知道牛主任的官人原来是个局长,前时因为贪腐问题受到了撤职处分。牛主任也成了“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说起那一趟吃住行游的一切花费,“小叔叔”说都不是牛主任自己掏腰包,而是由受命专程陪同的他“灵活处理”了。至此,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不必考虑人情债了,花的是公款,我不过沾了一点点边而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啦!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牛主任其实是个花公家的钱挥金如土,花自己的钱惜金如命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

●题目:

●线索。

●开头:。

●中间:。

●结局:。
●细节。

●情节:。

●主题:。

★ ●☆○◎■□◇▲▼【】〖〗《》※“”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4370.html

更多阅读

欧洲旅游攻略-经典篇 欧洲跟团旅游攻略

当今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了,去欧洲旅游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鉴于经常有回来投诉的,在欧洲玩的不开心,应该去的地方没去上,小弟总结自己从事欧洲旅游的经验,用最大的努力尽量来为大家写一篇欧洲旅行的攻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步骤如下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总结精选16篇岁末奉献 个人考核评语精选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总结精选一一年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在工作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

声明:《★经典小小说 (16篇) 经典小小说》为网友酒武至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