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的创作及人物品评 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

正像老舍妻子胡絜青说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在老舍作品中即或不是遭遇最惨的,也是最曲折的。然而,它毕竟与读者见面了。遗憾的是,这优秀的作品没有完成。

老舍创作这部作品是在六十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那时,祖国各界人们对前途充满信心,胸怀远大理想,意气风发。老舍亦有心要创作一部积极向上的作品,《正红旗下》是老舍酝酿许久的产物,也是他精心构思的结果。读它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似乎身上的重压被彻底去除,顿觉酣畅淋漓。它已脱去像《骆驼祥子》、《离婚》中所描绘出的压抑的特性,而彰显自由解放的气息。如,文中写到的多老大,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他有洋人做后背而对他卑躬屈膝。虽仍有几丝畏惧,却敢于表现自己的不满:“大家仰头一看,不约而同又把眼睛多扔了回去。”因为他们“不高兴搭救洋奴”。再就是对牛牧师的描写。新中国,人们知道该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文化支撑起民族气节,当牛牧师来到定大爷家,这里的友人再不像以前那样对洋人低头哈腰,甚至敢用蔑视眼神看他。中国逐渐强大,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也渐次显露,牛牧师基督思想似乎在这里派不上用场。看到洋人在我国不能再诣指气使,内心舒畅许多。同时,由心底散发出自信的力量,对前途充满信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变化。《正红旗下》中的王掌柜没有因多老大的“突然赊账”和借洋人撑腰,使命运发生转折,相反他想到去反抗。而像《骆驼祥子》等解放之前的作品,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似乎总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的牵制着而走向极端,甚至的演绎悲剧的人生。这种力量既是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封建礼教的逐步废除,这种无形的力量自然而然在被化解,所以,在《正红旗下》中,虽然大部分人的生活依然清苦,但再没有像骆驼祥子那样对自己命运不能自已的人。如果小说能继续下去,也许我们会为新中国的强盛欢呼,因洋人今天大快人心。这可能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正红旗下》又是一部写满族人生活的小说。新中国成立之初,老舍极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鼓励下,他才抛弃这守旧的思想,开始关注少数民族。这部作品的创作似乎也是迎合这一号召。文中满族人的“大姐”“二哥”等,回族的“金四叔叔”,汉族的“老王掌柜”相敬相爱,看不出民族的差异。甚至,“金四叔叔”“老王掌柜”比满族人更受邻里的欢迎和尊重。由此看到,这似乎又是一部宣扬民族团结的作品。我国由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组成,各民族团结一心才有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的解放。各民族团结的维系需要一种呼唤,像《正红旗下》这样的作品就是维系民族团结不可或缺的东西。老舍本身是满族人,在民族环境中生长,对民族的生活有所了解。他的作品又似一部历史资料记述着清末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看到汉族回族等文化在满族文化中的渗透。“二哥”拥有的就是“满汉全席”:他不仅会满族人该会的,而且也“会唱几段单弦牌子曲,会唱几句汪派的《文昭关》,会看点风水,会批八字儿”。作品中老舍写到,既是像“二哥”这样熟透了的满族人也才是“半个,甚至三分之一的旗人”。这样,老舍对老一代旗人又是肯定的褒扬的,足以反映老舍对自己民族的情感的真挚。然而,由作品我们也看到了落寞清王朝中满族旗人的腐烂生活。俗话说:“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封建王朝已在摇摇欲坠中,而沿袭至今的满族人散漫迷乱的生活方式却没有发生变化。作品以嘲讽的口吻写“大姐夫”身为骁骑校却不懂骑马剑术,“大姐”婆婆当穿赊吃,及红白事中坐席的安排。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王朝腐败的根基,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封建王朝垮掉的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作家着手写自传。老舍曾说,我也该写点关于自己的东西。《正红旗下》或许就是他所谓的要写的关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老舍妻子胡絜青称它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它既是小说,就有很多虚构的东西,但里面却又很多老舍自己或其身边人的缩影。如小说叙述者“我”,“二哥”。“我”的出生年月及背景经历与老舍有太多相同或相似;“二哥”也是曾给老舍留下很深印象的某位亲人的写照。但它又是小说,它像老舍其他作品一样通过生活中某个场景或细节反映社会。通过“大姐夫”一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整个满族家族生活;而从“我”家,我们似乎也看到没落贫困旗人窘迫的境况。老舍很爱自己的母亲,小说中“我”的母亲虽然对满族残留的封建礼制依旧讲究,老舍并没有用调侃的语言去嘲讽,而是敬重怜爱。老舍描写人物无论好坏总有或多或少的讽刺,既是像“二哥”这样倍受他敬重的人,也没逃过此劫。而对“我”的母亲的刻画中,我们却没有找到这样的字眼。文中又有“乍一看,她仿佛没有什么力气,及至看到她一气就洗出一大堆衣裳,就不难断定:尽管她时常发愁,可绝不肯推卸责任”。老舍的母亲是靠帮别人洗衣服,维持生计的。所以,可以肯定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老舍对自己生活及已逝亲人的回顾,包含太多真情实感。

小时候母亲给老舍讲的关于父亲牺牲的故事,是真实而心酸的。老舍很想据此写一部关于义和团的作品。在《正红旗下》中有一个叫“十成”的义和团成员似乎是老舍想细致刻画的。只可惜,作品没有结局,我们也就很难知道结果。在老舍留下的十一段中,“十成”的出现是短暂的,但无疑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老王掌柜”看到“多老大”的做法,想起自己的儿子;“二哥”因为他而决定帮助“老王掌柜”。十成的短暂出现似乎瞬间该变了两个人对社会看法。

作品中的“多老大”似乎是个反面的角色。在封建势力面临瓦解,各民族趋向融合的时期,会有像“多老大”这样谄媚洋人的人出现似乎是个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多老大”之所以会趋炎洋人,完全是为了私利,也就是生活的舒适。并没有真正信奉或巴结之意。尽管如此,这样的人也照样不被人接受。这时代的人对洋人有更多的了解。他们不再是盲目的崇拜敬畏,而更多的是不屑。所以才会有牛牧师在定大爷家可笑的一幕。牛牧师的舅舅本是个流氓,而他本也是个穷的一文不名的人。最后在中国却发了财,提高了身价,这值得我们反思。作品中说:牛牧师舅舅的亲友们得到启发——混到山穷水尽时,便上中国去发财。这句话很有讽刺性,其本身也告诫我们,洋人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或者还不如我们。在洋人本身,他们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自信,更多的是一种幻想,渴望依靠强国势力压服众人,从牛牧师与其舅舅的通信中我们即可以看出。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之所以被受欺凌,更多的是信服于洋人表面的威严,而并非弱于实力。

老舍曾说过,因为我自卑所以我幽默。或许因为这卑微心态的存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只是,幽默中又包含无限的辛酸与义愤。《正红旗下》虽依然保留其诙谐幽默的风格,但幽默中少了伤感,我们读出的更多是欣慰和宽解。如对“我”洗三时众人吃相的描写: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都忘了礼让,甚至连说话也忘了,屋中好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读罢让人忍俊不禁。又如写“眼睛多”坠入泥塘:忽然觉得腰眼上挨了一炮弹,或一铁锤。说时迟,那时快,他还没来得及“哎呀”一声,身子已飘然而起,直奔甬路下的泥塘。他想一拧腰,改变飞行的方向,可是恰好落在泥塘的最深处。别无办法,他只好诚恳地高喊,救命啊!足以让我们开怀畅笑一番。小说的语言很美,不是浮华,也不是刻意的雕琢,但于朴实中有一丝亲切,是老舍作精心凝练的结果。小说结构也很特别,它是以一个不是故事主角或不参与故事的“我”为叙述者,展开描写的。这样写既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更加丰满,亦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我”可以说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因为我不能参与故事。但“我”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我”身边发生的。作者就这样以一个不出现的第三个人为中心,将故事层层展开,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小说写的是清朝末年满族人的生活,思想难度较大,但老舍依然将人物刻画的丰盈饱满,讲故事叙述的淋漓尽致,可见其文化底蕴的雄厚,也可看出新中国的老舍,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鼓舞。

这优秀之作的结局我们已无从知晓,倍感惋惜的同时又有一丝欣慰。历史像一部话剧,播出后已不能重演,好坏自又后人评;它又像一面镜子,照出民族发展中的是非对错。我们可以批评,可以借鉴,可以指手画脚,却无法予以更改。好在他留给我们一个开端,一个可以由思想无限延伸的起始,我们可以做一次释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4670.html

更多阅读

《正者无敌》中的人物原型四 :罗世文、黄绍竑等。

正值“保钓”高潮和九一八国耻日之际,电视剧《正者无敌》的播放正逢其时。剧中还有几位使用真名的人物,其原型分别是:罗世文,剧中多次化妆为郎中、商人,代表中共与刘湘、冯天魁联系,又出现在山西抗日战场。罗世文,(1904--1948)四川威远人,1

声明:《《正红旗下》的创作及人物品评 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为网友丨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