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十六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视频

「19、行菩萨道,应现起庄严妙相之清净土,以救痴迷着相之苦众生。今之求生,正为速证无生,乃得现起无边净土也。」

这一段讲得好。尤其末后一句,把净土的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菩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萨道」是觉悟的道路,不再迷惑了。诸佛如来教导我们,「应现起庄严妙相的清净土」,这个应,不是作意、不是有心要怎么样去庄严,怎么样去设计,怎么样去创造,不是的,它是性德自自然然变现出来的净土。心清净了,清净心里面自自然然变现出来的庄严妙相的清净土。秽土怎么变现出来的?是一些痴迷着相的众生,他居住的环境痴迷着相,把本来庄严妙相的清净土,变成我们现在这个秽土。这个境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是真理。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法界无量无边,归纳为十大类,每一类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的。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来的?众生心变的。你心里面想什么就变什么,一点都不错。也许你说,我心里想,想了没变成?那是你想的那个功夫还不够,所以没有变出来。想的功夫不够,专心去想,想的那个功夫够了,就变了、就起变化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记载,这在正史里面、二十五史里面,那个决定不是假的。元朝初年,有一位很有名的画家赵子昂(赵孟俯),他喜欢画马,他的字也写得非常好。一直到现在,他的字帖还在一般市面上流通得很多。他画马,天天想马那个动作,去看马、想马。他那个观想的功夫到家了,观成了。他有一天中午睡午觉,那个时候有蚊帐,挂着蚊帐。睡觉还想马,想马在那个地方打滚。他的太太不晓得,进了他房门,把蚊帐一掀,床上一匹马,在那打滚。这一吓,惊吓一叫,他醒了,醒了是个人。才晓得,想那个境界,身体变成马了。他要想佛,不就变成佛了吗?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不是假的。你们想一个什么东西没想成功,你们是胡思乱想,赵孟俯先生想马是一心专想,他就想成了。我们胡思乱想,想什么也想不成,道理在此地,事实如此。

阿弥陀佛现的净土,是清净心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这是因。缘,佛给我们讲的,他在因地当中曾经参观、考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取诸佛之善,舍诸佛刹土之恶,建立了西方无比殊胜庄严的国土,提供给我们大家做为修学的环境,那是缘。有因有缘,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得非常清楚,《无量寿经》上记载着有西方世界的历史,西方世界的因缘。末后一句好。我们现在求生,就是快速证得无生;凭自己功力证无生,那个太遥远、太遥远了。无生法忍的菩萨,要是依《仁王经》所讲,七地。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无生忍,九地是上品无生忍,这三个位次是无生忍菩萨。念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证得,无生忍原来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生到西方就证得,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证得这个境界,「乃得现起无边净土」,这一句话诸位要牢牢的记住。什么叫「无边净土」?菩萨所到之处统统是净土。菩萨即使示现到阿鼻地狱去度众生,他在阿鼻地狱还是住净土,他的净土没有改变。别人住的是阿鼻地狱,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他到我们人间来,我们人住的是秽土,他住的是净土,这就叫「无边净土」。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同时就证得无边的净土。尽虚空、遍法界,随便你到哪个地方,你住的这个土跟西方极乐世界无二无别。凡夫肉眼看不见,他清清楚楚,这是真实不可思议。

「20、心净则佛土净,不着有也。求弥陀之接引,不着空也。此即是真修二边不着也。」

这是给你讲,念佛法门是般若净土同修。所以大家只管念佛,一直念去。深深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不要听人家乱说,人家说西方,你往西方走,地球是圆的,现在飞机飞,没几个小时又飞回来了,西方在哪里?说这些话不是佛说,是魔说,魔来破坏你的信心,不希望你往生,因为你往生,他就不能控制了;他希望你永远在他魔掌之中,受他的控制。你一念佛就出去了,这是他最害怕的、最恐惧的,想种种方法来破坏你。我们不要听,相信佛的话,佛说西方我们就往西方去。这是求感应,并不是真正有个方向,我们从真实这个西方,从这里求感应,是这么一个道理。西方到底在哪里?不要担心。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就是那个无线电,跟西方极乐世界就联上了,这个佛号是导航,只要循着这个佛号,就决定不错;何况到时候佛还来接我们,操什么心!所以方向、路在哪里?不要去辨别,不要看西方世界好多好多星球,到底哪个星球是极乐世界,别打这个妄想,打这个妄想就错了。为什么?你又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错了。叫你要离一切相,你就这么做就对了。所以,空有两边都不着。「此即是真修二边不着也」,二边不着是般若,金刚般若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与金刚般若融成一体。说共修,共修还是两样都去共修,两个变成一个,般若就是净土,净土就是般若,已经入不二法门了。

请掀开经本一百二十六页。还是解释经文:「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说了很多。

「21、知一心作而无碍故。性相本来圆融,染幻尚无碍,净幻岂复有碍。知一切法心现识变。则不着不坏,性相圆融,一切无碍。」

这一段诠释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要知道。知道的好处,第一个:见到深位的修行人,我们不会感觉得奇怪;第二个好处:知道自己功夫还不够,前面的路还很远,要有耐心求进步,认真努力去修持;因此这个境界不能不知。一开端说「知一心作而无碍」,这个关键在「一心作」。一心是清净心,一心是平等心。平等心里面怎么会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自然是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才现出这个现象;若是清净、平等,决定是没有障碍的。

下面这些句子,可以说是这一句的批注。「性相本来圆融」,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亲证的境界;实实在在讲,本来是圆融的,所以性相从来不相妨碍;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佛在《圆觉经》里面尤其讲得透彻。染幻是六凡法界,六道凡夫;净幻是四圣法界,这是通常我们说的六凡四圣。但是在此地,《金刚般若经》里面,染净的意思又不相同。为什么?因为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凡是跟染相对的那个净也不净,还算是染,由此可知,四圣六凡都是染幻。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染幻。幻就是说明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是真实的,叫幻。本经末后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个意思。净幻指的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幻,《华严经》上所说毗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也是净幻;所以这个地方的染净,跟我们平常讲的意思不一样。「四圣六凡都无碍」,这个话说起来,我们有一点不相信,因为我们现在处处都有碍,怎么会没有碍?要晓得本来是无碍的,为什么?因为本来是圆融的,四圣六凡、一真法界都是圆融的,法法圆融,无有一法不圆,无有一法不融。障碍的产生,是产生在众生心中的妄想、分别、执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无碍;我们因为有妄想、执着,所以处处都有障碍。诸佛菩萨、罗汉们,这些圣人常常示现在我们世间,不定是什么身份,不定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这些再来人他们真的是无碍,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

在佛教传记里面记载,历代都有这些再来人,示现种种的神异,我们一般俗话讲神通,不可思议。现代这个社会,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好象具有神通的人不少,中国叫它做特异功能。这些人是不是佛菩萨圣者再来教化众生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应当要有的,应当要问的,应当要辨别清楚的。末法时期这个现象,世尊当年在世已经看得很清楚,也把这个现象的究理,为我们说得很明白,这些话都在《楞严经》上。所以《楞严》不能不读。佛在经上怎么说?佛说菩萨、罗汉有神通,妖魔鬼怪也有神通,要以现神通来说,好象妖魔鬼怪还不输给佛菩萨,也神通广大,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诸佛菩萨教你断恶修善,教你做好事,一定教你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佛菩萨。如果教你作恶,不劝你修善,不准你修净土,这一种示现神通的,必定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是什么再来的,我们也就不必问了,心里就有数了,从这个地方去辨别就不会错。总而言之,见到这些状况,我们不感觉得奇怪,也无需要攀缘,用平常心看待就好,自己还是用自己的功,还是老实念佛,那就无碍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障碍,何况一真法界?「净幻岂复有碍」,当然更没障碍了;这里面有大道理。

「知一切法心现识变」,不但是十法界,连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内。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变现的过程又如何?将来结果怎么样?「心现识变」这四个字答复得干干净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虚空法界的现象,是自己心里面自自然然现出来的。现出来的是什么现象?《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就是唯心所现;所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改变过。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把一真法界改变了,现出来的。怎么改变的?识把它变的,识就是分别、执着;能分别的第六意识,能执着的第七末那识。有了这两样东西,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每一个人的识心不一样,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都不相同,没有一个相同的。因此一真法界就变成了无量无边的法界,真的是无量无边。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这些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法界,归纳为十大类:四圣六凡,这说话就方便了。所以这是归纳成十大类,实际上无量无边;识变的。佛在十法界普度一切众生,度个什么?无非是教人转识成智,恢复心性的本来面目而已。除此之外,佛不曾说过一句话,佛为我们说的就是为了这个。我们今天念佛法门,是不是也修的这个?是的,一点都不错。佛教给我们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就是识,不想别的,不再变别的,专想阿弥陀佛,就专变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再变回去,我们变错了,变成六道轮回。现在念佛了,用这个办法再变回去,再还原,就这个意思。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就是法相宗的转识成智,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无住生心」,它统统都相应。放下万缘是「无住」,一心专念是「生心」,与般若相应。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赞叹,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轻易的看过,那个损失实在就太大了。

「则不着不坏,性相圆融,一切无碍。」末后这三句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我们怎样修学。这个修学大家听了,好象跟我们的关系还不太大,我们再换个话说,这是教我们怎么过日子,教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怎样工作,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了。我们佛法当中修学两个字,包括这么多东西。所以诸位要晓得,修学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要用什么态度?于一切法不着,不执着;一切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要拒绝,我们可以受用。饭摆在面前可以吃,不要说这个我不执着,我不要它,不可以的。一切境界现前可以受用,不能执着。受用是什么?生心;不执着是什么?不住。不着就是不住,「应无所住」,不坏就是生心,我可以受用它,这个生活就自在、就快乐了。我们讲追求人生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不着不坏,它性相就圆融。因为性是空寂的,所以不可以执着;相是幻有的,不应该破坏,幻有的相可以享受,这个样子一切无碍了,跟「性相圆融」完全相应,这么做才圆融。

「22、知此,则知净土与般若、求生与离相,语别而义实无别。舍此不图,岂非自误。」

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道理通达了,你就晓得净土与般若的关系。前面我还提了一下,净土与法相的关系。法相讲转识成智,都很密切,非常圆融,一丝毫的矛盾都没有。世间法讲矛盾,就是佛法此地讲的障碍,没有障碍。求生是生心,离相是无住;求生就是一向专念,离相就是万缘放下,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意思完全相同。「舍此不图,岂非自误。」「此」是讲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一桩事情你要是舍掉不要了,你是自己耽误了这一生。这一生难得,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实实在在说不只百千万劫。彭际清居士所谓「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是今天,不容易!你能够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成佛的快捷方式念佛法门,真的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个地方劝你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23、当知不应住、无所住,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即色声香味触,供佛度众,乃至养此色身,皆不能废而不用。若能不着,何碍之有,当如是领会也。」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前面这两句,我们都曾经详细的讲过。佛的意思是除我们妄想、分别、执着的病,用意在此地。并不是除世出世间一切事相、一切法,不是除这个,这个东西有用。我们今天供佛也是拿六尘来供佛,我们供的花,花是色;我们在佛前燃香,香是味、香味,我们还是用六尘供佛。在大乘佛法里面,我们没有见到佛说法,但是在古籍流传下来,有一些线索我们可以能体会到。像古代敦煌的壁画,现在到中国去观光旅游,很多人都到敦煌去看,佛教的艺术。世尊讲经,这些声闻弟子很多都坐在下面听,菩萨弟子也围绕着佛,诸天天女散花、奏乐、歌舞,供佛、供养海会大众,都是六尘供养。这是说我们供佛离不开六尘,六尘怎能不要!前面讲「不除其法」,这个法就是指的六尘。这个六法我们要用它,叫它做法,色声香味触,这几种法。你看这个上面字样就没有尘。为什么它没有尘?因为你心里面不分别、不执着,它就不是尘,它不会染污你;心里面如果一分别、一执着,这个法就变成尘。尘是灰尘,来污染。我们桌子一天不擦,灰尘就污染。这个东西你只要一分别、一执着,染污你的清净心,所以它叫六尘。假如我们对于这些不起分别,不执着它,它就不叫尘,就叫六法。「乃至养此色身」,我们身体在世间还没有离开这个世间,身体需要养,需要营养,养这个身体,也需要前面讲的六种法:色声香味触法,需要这些东西来养这个身体。「皆不能废而不用」,上供诸佛,下养色身。讲到养色身,就包括布施一切众生,统统用得上。要紧的是「若能不着,何碍之有」。我们的病就是执着,佛所有一切的教诲,教导我们除妄想、分别、执着而已,这就是佛法。「当如是领会」,整个《般若经》的经文义趣,都要从这个地方去领会。下面讲到我们念佛,这是在佛法里面最殊胜的法门,最重要的法门。

「24、念佛,生心也。离相,无所住也。此心虽空空洞洞,却提起一句佛号,正是生无所住心也。妙莫妙于此。求生原为证无生。离相求生同修矣。」

「念佛,生心也。离相,无所住也。此心虽空空洞洞,却提起一句佛号,正是生无所住心也。」这个把念佛的秘诀、念佛的要领,给我们说出来了。念佛的心要清净,净宗一些课诵本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一心称念。一心就是清净心,二心那个心里面有妄想就不清净,叫一心称念。一心,心里面空空洞洞,心里面有一样东西就不空了,心就有住,就错了。这样说起来我们会感觉得好难,我念佛都打妄想,要说这个心干干净净、空空洞洞一个念头都没有,我从来也做不到,我们念佛是不是白念?没有白念。只可以说你现在的心还不清净,还没有念到一心,念的功夫不够。继续努力,不要灰心、不要怀疑,只要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但是必须要晓得,所有一切忧虑、牵挂统统是妄想,都不是真实的,愈减少愈好,这就是我们常讲要放得下,你放下得愈多愈好,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不能放下,念佛的功夫就不会得力。不但世法要放下,不挂在心上;佛法也要放下,也不能挂在心上,那就对了。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都相应了。

「妙莫妙于此。求生原为证无生。离相求生同修矣。」同修就是净土跟般若同修;离相是般若,求生是净土。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证无生。《般若经》所讲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无生。般若求证无生,我们念佛也是求证无生,目标相同,方向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念佛这个方法手段巧妙、方便,人人能修。

「25、行解方便,当同时并进。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可以增智慧、养道心。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喜怒哀乐,或不致牵动主人翁。亦不致矜张急燥,自是自满。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万勿忽。」

「行解方便,当同时并进。」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这叫真正用功,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说是解懂得一点,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有解无行。实在说,有解无行,你那个解未必透彻,未必真实。为什么?你没有通过实验。现代科学家都讲求要实验,没有通过实验的理论未必是真的,未必能靠得住。佛法所讲的理论方法,我们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要通过实验,这才是真的。所以解行要同时并进,这个里面有真乐,叫法喜充满。他天天有悟处,这个光阴没有空过,每天都有悟处。悟处,换句话说,自己的境界每天都在提升,都有进步。若一天没有进步,这一天就空过,一年没进步这一年空过,那就真可惜了。一个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肯放弃宝贵的时光。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可以增智慧、养道心。」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这才真正是增长智慧、养道心,道心就是法喜充满,清净自在。「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喜怒哀乐,或不致牵动主人翁。亦不致矜张急燥,自是自满。」行持功夫得力了,得力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喜怒哀乐,就是讲的七情五欲,展现在你面前你不动心。「主人翁」就是我们的心性,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自己这个心做得了主宰。如果这个心做不了主,境界现前,心还会被境界所转,顺心的起贪爱,不顺心的起厌恶、起憎恨,这就是功夫不得力。我们自己想想平常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时刻刻要勘验自己的功夫,动不动心?假如动心,马上念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也不行,压不住,这个喜怒哀乐是一定要往外发,用《金刚经》也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连着念几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起伏的念头伏住,然后这一句佛号就得力,功夫就得力。真正修行人修什么?就是在一切人事环境里面,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去掉而已。修行不能离开境界,离开境界那怎么个修法!

「不致矜张急燥,自是自满」,这是说我们自己修学的态度;前面这个说外面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扰。《金刚经》末后讲「不取于相」,底下还有一句「如如不动」,我们有没有做到如如不动?自己还有一丝毫得意这个样子、自满的样子,甚至于骄傲的样子,现在人常讲有一点点成就值得骄傲,那完了,这一骄傲就完了,怎么可以值得骄傲?或者显出来急燥,这都是自己功夫不得力,这不是外境的,是里面内心的。念佛人不受外境影响,有的时候内心会起矛盾,我念佛念了这么久,为什么佛还不来现给我看看,听说别人都见佛,都闻到香,都见到瑞相,我为什么念了这么久还见不到;我念这么久,为什么还不得一心?这就显示出急燥,这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是要求瑞相的,哪个经上给你讲念佛求瑞相?没有讲。一直念下去,有瑞相也好,没瑞相也好,有也不要理它,也不要自己自觉得很满意,「我见到莲花,我见到佛,你们都不如我」,那你的功夫完全破坏了。要晓得,佛菩萨不现瑞相,实在讲你自己没有功夫,禁不起考验,心还没定下来,纵然刚刚定下来,一见瑞相又起了波浪,那佛不是来害你吗?佛很慈悲,不害人,你还受不了,所以不能现这些瑞相给你看。等到你功夫真成就,即使见到佛来了,也如如不动,心里若无其事,那个时候佛一定会现相。等于说是你念书念得差不多,可以考考你,那来考试,来考考你。书还没念好不能考,你怎么会及格,看得很清楚,你决定考不及格的,所以他也不来考你。「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万勿忽。」可见得正念要紧,正念就是佛念,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26、平时于起心动念时修。更须于对遇境缘时用功,以历事而炼心。修福修慧、与众结缘、大慈大悲、自觉觉他、平等不二。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诸佛未必护念。」

「平时于起心动念时修。」起心动念时,这个时候是自己用功,起心动念都要保持一个清净。无论动什么念头,赶紧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决定不能将念头相续增长,那就不好。

「更须于对遇境缘时用功」,这是讲应用在生活上。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生活离不开的,两种环境都非常复杂,非常广大。我们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练什么?练不动心,练不为外境所转,练自己在境缘当中做得了主宰,那就成功了,练这个!再说得浅显一点,练习看破,练习放下,练这个,这是真正的练功。不是现在一般练气功,那个没有用的,那个功练得再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断烦恼。我们要看破放下,练这个功,一心念佛。「以历事而炼心」,历是经历,样样事情我们都应该要经历,也就是说要通过样样世缘,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不动心了?所以要「历事炼心」。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那个功夫如果我们叫他一个总名字,就是这四个字「历事炼心」,五十三参是历事炼心。善财去五十三参,我们到哪里去五十三参?其实善财做的榜样,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在一切境缘当中,真的看破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不执着,那个人就是善知识、就是菩萨,你就是善财,你参学这一关通过了。你要问善财的那些善知识在哪里?到处都是。你有眼睛不认识真可惜!统统是善知识。善财那个善知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统统都是,没有一个不是的。我们在这里面修行,要知道修什么?修「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修这个;你能把这三句听懂,听明白,你认真去做,不但我承认,我相信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你已经把《大方广佛华严经》参透了,彻底的明白了。为什么?你在生活上都做到,都用上了,还要念什么《华严经》!《华严经》上就是教你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不但《华严经》参透,六百卷《大般若》也参透了。《金刚经》上讲的这么透彻,什么是佛法?这就是佛法,道地的佛法,真实的佛法。

「修福修慧、与众结缘、大慈大悲、自觉觉他、平等不二。」自己达到这个境界,你的日常生活行为一定是这样子的。修福是广度众生,以种种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修福。修福而不着修福的相,虽然天天在做,时时在做、念念在做,绝对没有着相,不着相就是修慧。并不是修福以外,还要再找一个别的修慧,那就错了,不着相就是修慧。「与众结缘」,虽结缘也不着相,这个真正叫「大慈大悲、自觉觉他、平等不二」。着相就不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着当然更不平等。

「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诸佛未必护念。」有一些人不肯帮助别人,自己很谦虚、很客气,「我现在还不行,我修行功夫还不够,我还不能帮助人」,这是我相未除,诸佛也不会保佑你。什么时候干?现在就要干,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知道修福跟修慧是一不是二,只要修福不着相就是修慧。这个意思结得非常之好。

八九、结成无住布施 结不应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要紧的是「住」,住就是执着。菩萨要不要布施?要布施,一定修布施。刚才讲念念修布施,可不能着相,可不能有分别,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就对了。

「1、发菩提心,即是发六度心。不应住六尘生心,正为行布施六度耳。」

六度包括菩萨全部的生活,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我们虽然讲了很多次,实在说还不够。为什么说不够?大家的境界没转过来。不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们没有转过来,观念当中没转过来。所以世尊《般若经》讲二十二年,还真有道理!二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不断的叫你熏习,把你这个观念转过来。我们的观念这是积习太深,起心动念都是老毛病、老观念、老思想、老看法,错了!无论是世法生活,或者佛法修学,我们观念统统错了。展开经本念一念,好象懂得一点,把经本合起来,又忘得干干净净,这样修行怎么可能有进步、怎么能有成就!

「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什么?第一要觉悟生死轮回可怕,世间事再没有比这个事情可怕的了,这个要觉悟;其次要觉悟念佛可以这一生当中成佛。你能觉悟这两点就不错了,你就有救了。这两点要不觉悟,没救了,其它的觉悟不行,这两点太重要了。你觉悟到六道生死轮回可怕,你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超越六道轮回。你要觉悟到念佛可以成佛,我就用这个方法去成佛、去了生死出三界,这叫真正觉悟的人。这就是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无上菩提心」。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听过经的,只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他念了几年,能够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不生病,预知时至。他凭什么?就凭这两种觉悟,他就成功。这两种觉悟是彻底的觉悟,真正的大觉,一切悟门比不上它。彻底觉悟的人,他这个心一定是六度心。他世缘统统放下,这是布施心;他一定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念佛,这是持戒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缘,他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计较,这是忍辱心;一天到晚这一句阿弥陀佛不间断,这是精进心;世间什么样的好事,他都不会受诱惑,他如如不动,佛法里面什么样高明的法门他也不要了,这是禅定心;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是般若心。人家发的是六度心,我们要想成就,不发这个心就很难很难,一定要发这个心。

「不应住六尘」,那正是看破放下。六度的事要不要做﹖要做。六度的心要有,六度的事要做,决定没有妄想,决定没有杂念,决定不被污染,这样行六度,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是真实的修菩萨六波罗蜜。

「2、一有所住,已为境转。则布施等功行,必不能圆满。故应离一切相,广行六度,利益一切众生。」

「一有所住,已为境转。则布施等功行,必不能圆满。」这是不能执着,这是不应住。有丝毫的执着,一有所住就是有丝毫的执着,你就被境界转了;也就是说,你心里面别有牵挂、别有忧虑,你被境界转了。虽然行菩萨道,菩萨道行得不圆满。这个不圆满的菩萨道,如果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还行!带业往生。假如不修净土法门,你一生所修学的都变成来生的福报。来生一定有福报,福报在哪一道享,可说不定了。来生还能得人身吗?想想看自己的五戒圆满不圆满?五戒圆满才能得人身,五戒不圆满,人身得不到。想想看我会不会变饿鬼,来生到鬼道去?鬼道有鬼道的条件,想想看我的条件跟他的条件合不合?他什么条件?贪心,悭贪是饿鬼。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世间五欲六尘贪,佛法也贪,贪心跟饿鬼道就感应了,饿鬼道的业因是贪心。地狱道的心是嗔恚,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满意,一天到晚发脾气,那是跟地狱接近了,做邻居了。愚痴变畜生,愚痴是邪正搞不清楚,真假搞不清楚,善恶搞不清楚,那是愚痴。学佛法,佛法也没有搞清楚。那个果报是畜生。所以你修的福报是一定有,将来到哪一道去享受,自己好好的想想应该知道,不必问别人。

「故应离一切相,广行六度,利益一切众生。」真正觉悟的人,他一生生活一定是这么过的,他日子过得很惬意,是利益一切众生。「广行六度」,他一定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心就有住,随缘的心是无住的。攀缘是我心里想我要怎样做、怎样做,那你心里就有想。诸位一定要记住,我想要怎么做、怎么做,那是修福,修有漏的福报。真正菩萨行,他根本就不想,机会来了做,不能不做,不做对不起众生;没有这个机缘决定不做,不会去想着找事情去做,没有这个道理的。你们这个地方请我讲经,我就来讲;你不请我,我绝对不会来。我不会通知你,「你们请我去讲」,我不会这样作法的。那你心里就住相了,这个不可以的。真正修行、真正用功,是要离一切相。可是佛法里面没有定法,诸位要记住,我讲的话你要懂得我的意思。你们初学讲经的人,要找人请。为什么?我还不会讲,我要练习,所以要到处去找人,你们大家来请我,给我有机会多讲讲。那是学讲经要找机会,这是应该的,这是一个过渡期。自己真正用功,那就不可以,随缘不攀缘。缘份实在讲,大概只有讲经的法缘可以找人,多托人给你一些机会,其它的缘都不好,都不是善缘,决定不要攀缘。印经这个事情是好事,如果说我们印经发起了,大家来捐钱,这是心有所住,不好!应当怎么做?可以告诉大家,有一部很好的经书,对于众生很有利益,透个消息给你,你自己肯发心,你拿去印,你不肯发心就算了,这样就对,这就是随缘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个机会告诉你,有这么一个机会,你愿不愿意做是你的事情,我不劝你做,我也不拉你来做。我心清净,你心也清净。你也不会心里有个压迫感,有个压力。「法师找到我,我不出钱,不好意思!」你也难过,那就不好了。消息不告诉你,对不起你,有机会一定要告诉你,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要这样做,你一生当中,心就很清净、就很自在,没有一丝毫的压力。所以这就是离一切相;心里干净,要离相。

「3、『佛说』二字,亦有深意。佛为过来人,乃经验之谈,非同理想。」

「佛说二字,亦有深意。」这个地方没有讲如来说,讲佛说,《金刚经》上这些字眼里面含义很深。如来说跟佛说,不一样,意思不相同。佛说,完全是就事论事。如来说,那是从心性、从理上讲的;佛说,这是从事上讲的,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当中说的。「佛为过来人」,他所讲的,「乃经验之谈,非同理想。」这不是从理上讲的,从事上说的。佛是过来人,教我们这一生当中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快乐,过得很自在。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不应住就达到了,一切法里面统统不住。

「4、长老问意,在得一安住其心之方也。而一切无住,正是安心之妙方故。一切不住,即是离一切相。即是不为境转,则其心安住而不动矣。」

「长老问意,在得一安住其心之方也。」这个要回过头来看本经的开端,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话,他问了两个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应该安住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妄念应该怎样把它降伏住?尊者在经的开端问这两个问题,而世尊讲这部《金刚经》,也就是答复这两个问题。长老是须菩提尊者,他在前面问的意思,是希望得到一个安心的方法。「而一切无住,正是安心之妙方故。」心要怎样才安?一切都不住,心就安了。如果你自己感觉得你心不安,心不安生活很痛苦,身心不安非常痛苦。学了《金刚经》,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怎么安法?你想想哪些事情叫你不安,你就把那个事情放下,你心不就安了吗?你可千万不要说,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解决我心才安,这个事情解决,底下又出了个事情,这些事情是连环的,像铁链一样一个扣一个,没完没了!你以为你这一桩事情解决你会心安,底下那一桩事情马上就出来了,永远你不会安心的。佛是过来人,佛有经验教给我们,放下就安了。不要解决,解决很痛苦,算了,不解决了,就没事,这心就安了,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一切无住,正是安心之妙方。」你的心恢复到清净,清净心是真心,真心现前了,妄心放下了。

「一切不住,即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放下一切。不放下怎么行?不放下,你心有忧虑、心有牵挂、心有妄想,这个日子不好过。所以要放下,要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不为境转」,外面境界与我无关,世法、佛法与我也无关,这才真正彻底放下。「则其心安住而不动矣」,这个心安住不动,圆教经典讲这是八地菩萨,到这个心真正不动的时候,不为境转、不动的时候是八地,这真的叫顿超。所以《金刚般若》是圆顿大教,真的能够叫你顿超的。

「5、当知必一切无住,而后得所安住。必始终无住,而后法身常住。且并法身亦不应住,故曰不住涅槃。乃入无余涅槃也。」

「当知必一切无住,而后得所安住。」今天我们在这一段经里面,若真正得到一个安心之法,你的一生就受用无穷,这一次《金刚经》你没有白来。你得到一个妙法,这一生可以安心了,这的确是如获至宝,得到安心的方法。

「必始终无住,而后法身常住。」这个舍放下了,放下一时很容易,今天放下了,明天又来了,又想起来了,这是我们凡夫的通病。虽然短短的时间里面能放下,已经非常可贵。你能放下一个钟点,你一个钟点心是清净、是自在。特别是在念佛时、止静时,或者在静坐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叫你整个身心得到轻松愉快,虽是短时很有受用。如果能放下,能够让身心轻松,不晓得念佛求生,那实在是很可惜。我在美国遇到好几所的日本禅修中心,这样的中心,美国人去的很多,现在也有美国的出家人主持这样的禅修中心。他们里面没有说法、没有讲经,只有很短的开示。进入禅堂里面就是静坐,法师就是教你什么都不要想,把所有一切念头全部放下,在那个地方静坐几个小时。外国人生活都很紧张,工作的压力、精神的压力都很重,所以他一个星期到那里去坐上两、三个小时,他很有受用,所以他很喜欢去,他们不懂念佛。只能够得到很短时间的清安,恢复自己的精神体力,这是一定能够做得到的,对于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要懂得念佛,功德利益就无比的殊胜。像这些道理与事实的真相,必须要与这些同修们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他才能够欢喜的来参学,他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从短暂逐渐把时间延长,这就是精进,一定要能做到始终无住,那就成功了。

始终无住,不但是得定,实在讲是证果,「而后法身常住」。依照本经的标准,真正能做到始终无住,就证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到这个境界。如果是念佛人,他就证得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能生实报庄严土的人,当然生死自在,来去自如。凡圣同居土里面上三品往生的就生死自在,西方极乐世界想去就去、想来就来,没有一丝毫障碍,何况是实报土的菩萨。

「且并法身亦不应住,故曰不住涅槃。乃入无余涅槃也。」法身是理体,它不是事相,清净寂灭之理体。诸佛菩萨证得法身之后,他不住涅槃,《金刚经》上所说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两边不住,应无所住。生死是六道轮回。如果住涅槃,那就坏了。住涅槃是哪些人?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住涅槃。住涅槃就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本性,明心见性他就没有了。如果两边都不住,他住在哪里?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住生死是六道,住涅槃是四圣法界。总而言之,两边你要是住上一边,你决定出不了十法界。住生死的人不能出六道轮回,住涅槃的人不能出十法界;两边不住就超越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诸位要记住,超越十法界,所以这法门叫难信之法,无比的殊胜。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只是超越六道而已,没超越十法界;念佛人是超越十法界的。这叫做「入无余涅槃」,就是生死、涅槃都不住。

「6、禅宗可二祖,问安心法。初祖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初祖曰:吾与汝安心竟。此与本经问答之意正同。会得了不可得,则安心竟矣。」

「禅宗可二祖」,「可」是二祖的名字,叫慧可禅师,禅宗的二祖。「问安心法」,这也是心不安,大问题!那个时候达摩到中国来,达摩传的禅宗,在中国他算是初祖;如果在印度代代相传,他是第二十八代。到中国来他是第一代,在中国讲禅宗初祖是达摩。达摩那个时候在少林寺,少林寺的人也瞧不起他,也没人理他,他老人家也就落得清净,天天面壁打坐,反正人家不理他,他也不理人。慧可禅师知道这个人有功夫,不是平常人,向他请教,可是达摩不理他。那个时候冬天下雪,他站在雪地里面不肯走,都不理,站了很久,几个小时还是不理他,最后慧可把自己的手臂用刀砍下来供养达摩。砍一只手臂去供养达摩,达摩这才讲话,「你何苦来?自己把手臂砍了,你到底为什么?」这是表示他真诚请法,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要没有这个诚意,说老实话他也不能开悟。所以真诚心求法会开悟的。我们这个心不诚,所以听经听这么多年都不开悟,不但不开悟,愈听愈糊涂,心不诚。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看经、听经,以真诚心来读、来听,就有悟处。如果这个心不诚,不诚是听经、看经还打妄想,这是决定得不到利益。

慧可既然这样真诚,达摩问他:「你为什么?」他说:「我心不安,请大师开示,教我安心。」达摩祖师听到这个,手一伸:「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你们看到现在有很多达摩的塑像,一个手这样伸着,就是这个意思。手伸出来叫慧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就是他教学的方法。从这一句话当中,慧可回光返照,找心在哪里。所以回他一句,找了半天,「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的心找不到,不晓得心在哪里?《楞严经》上一开端,「七处征心」。阿难尊者没有慧可聪明。佛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还找,还在内、在外、在中间到处乱找。跟慧可比的时候不能比,慧可一回头,「觅心了不可得」,这个比阿难高明多了。他这一句话说出来,达摩就说:「吾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没事了。心不可得,还有什么不安?他从这一句话当中开悟了,明心见性,从凡夫地一下就证到圆初住的菩萨果位。圆初住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到这个地位。所以达摩法就传给他,他就变成禅宗二祖。你要问问他凭什么当二祖的,放下!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你为什么当不了二祖,你放不下,问题就在此地。你肯放下,你马上就当祖师,为什么放不下?

「此与本经问答之意正同」,尊者的问,世尊的答复,意思相同。「会得了不可得,则安心竟矣。」会是体会,你如果真正体会到了不可得,你的心当然安了,还有什么不安?换句话说,众生的心之所以不安,就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心在哪里?摸摸心在这个地方,那怎么行!你那个心怎么能安?现在科学家晓得了,心脏不是的,不管用;脑,现在以为说能够思惟想象是脑,也是错了。「觅心了不可得」是真的,这是事实真相,确确实实了不可得。佛门里面有一些人争论,佛讲六根,显现在外面叫浮尘根,真正起作用的叫胜义根。有些人认为胜义根应该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神经的系统,大脑脑神经管起作用的。这种说法依旧是个妄想,为什么?一般同修也许有人听说过灵魂出窍,这个事也是真的,出窍就是离开这个身体,西藏密宗里面这种事情就很平常。人的灵魂离开身体,离开身体的那个东西,那是胜义根。那它离开了,我们神经是不是都走了,都没有了?神经还在,可见得神经系统不是胜义根,是浮尘根。胜义根是净色根,我们肉眼看不到,有定功的人看到。这就是说明佛所讲的胜义根,绝对不是物质,绝对不是神经系统,这是我们要清楚的。人死了神识离开身体,他还是有妄想、分别、执着;但是人死了以后,他的神经一条也没有缺少,现在给他解剖一下,一条也没缺少。由此证明,神经系统还是属于浮尘根,不是佛经上讲的胜义根、净色根,这个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

九十、结成应 总标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是』就是决定不能够住相,住相就不是菩萨,就不是菩萨修布施。

「1、发菩提心,所为何事?为利益一切众生耳。若不布施,与众何益。故『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发菩提心,所为何事?为利益一切众生耳。」我们学佛,行菩萨道,为的是什么?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为就是为这一条。在大乘法里面,既然发了这个心,随时随处,念念之中,都要利益一切众生。我们穿衣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吃饭为利益一切众生。为什么?我这个身体要为一切众生服务,养这个身体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养身的。不为一切众生,要这个身体干什么?我们每天读诵、研究经论,将来准备演讲经论,统统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个身体是个工具,是干这个的。这就是说明念念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利益自己,没有自己。

「若不布施,与众何益。」我们今天自己穿衣吃饭,是不是布施一切众生的?是的。你如果真的是发这个心,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劳力,用我的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今天穿衣吃饭都是布施众生。为什么?我把我的身心都布施掉了,把我的智慧、身体、能力,全部都布施掉了。衣食住行是要养这个身体的,这个身体布施出去了。如果没有发这个心,穿衣、吃饭是自私自利。菩萨心跟轮回心在一念觉迷,觉为一切众生,迷为自己。为自己、为自己家庭、为自己一个小团体,都是迷。若不布施,不肯布施,于众生有什么利益处?

「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像现在我们在此地讲经,每一堂我们这里都有录像、录音,而这一些磁带很快的就流传到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有一些同修拿到之后,依照这个磁带把它变成文字。诸位现在看的这个经本,这种文字从计算机里面做出来的,不眠不休,不少人工作到夜晚二、三点钟,他这是布施,他这是利益一切众生。他不是为自己,他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法益,牺牲自己的睡眠,牺牲自己娱乐的时间。这些人都是在家居士,还要上下班的,下班之后,回来就做这工作。你们现在有不少人看到许许多多这些资料,都是他们在做的。这些人都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举一个例子,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在行菩萨道。可见得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一定要出家,不一定要在道场,在家里都可以做。那个心不是为利益自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自己出力还要出钱。计算机是他自己买的,耗的电费他要付钱,统统是他自己出钱出力在做。他也没有要名,什么人他也没说,名利都不要,真正在为利益一切众生。

「2、此中是令离能施所施等相,布施一切众生。福慧双修,展转利益。皆知离一切诸相,成菩萨成佛。如是布施,是为真实利益。」

真实利益是他自己得的,他自己在这里面修福、修慧,他用他的精神,用他的体力,用他的金钱在做这些工作,为一切众生的,这是修福。专心一意的来做这个工作,深入经藏,他心是清净的、专一的,这里面有定有慧,所以这是福慧双修。「展转利益」,那就非常明显。东西做出来之后,分送给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展转流通,利益无边。

「皆知离一切诸相」,他们懂得不着相,不为自己,所以他的成就是菩萨道、菩萨行。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证高品位。一般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方法也能求生净土。心向往净土,没有想图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没有想图这个世间的有漏福报,只是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是真实利益,这是真正如理如法的在修菩萨六度。

「3、『布施』,舍己利他之行也。佛法中,不但布施是利他。一切行门,唯一宗旨,皆为利他。」

「布施,舍己利他之行也。」不仅仅是舍财,像刚才讲的舍他的时间,他有休假的时间,他不去休假,他来做这个事情。到这个道场里面来做义务工作,这是内财布施。舍我们的体力、舍我们的时间、舍我们的精神,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还是需要用智慧,完全的内财布施;如果还要自己出钱的,那就是外财、内财统统布施了。

「佛法中,不但布施是利他。一切行门,唯一宗旨,皆为利他。」持戒为利他,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守法的好榜样,那就是利他。为什么样样事情,我都要做得规规矩矩、循规蹈矩,做给别人看的。现在这个社会不守法的人多了,不愿意守法这个错误的观念也多了、也严重了,我们格外要做一个守法的样子给大家看。持戒是利生,忍辱也是利生,不但能保全自己的功德,也做给别人看。世间人小小的都不耐烦、都不能忍,我们怎样教他?先要做一个样子给他看。口头上劝人忍辱不行,你自己都忍不了,你还劝别人,他不会接受。我们自己先做到,精进、禅定、般若样样我们自己先做到,做出个样子给你看,我不骗你,我不是做不到才教你,我都做到了。所以佛法的修学,菩萨心、菩萨行先修,先自己做到,然后再劝别人,这是真实的利益一切众生,《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是这么个修法的。自己不能跟众生做个好样子,单单口说,说得再好听,收得效果很有限;不能叫人起信,自己一定先给大家做样子。世尊为我们做了个好榜样,《金刚经》上一开端所示现的诸菩萨、诸阿罗汉,各个都是我们的好榜样。诸位要是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前面列出的十六位尊者,人人都是做我们社会的样子。让我们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种种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一个好样子可以学习,有个好榜样在。可见得佛法不是空口说白话,真正做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省,我们就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学、怎样修。

「4、本经主旨,在于无住。无住之旨,在于遣执破我。而舍己利他,又遣执破我之快刀利斧也。故于观慧则发挥无住,于行持则独举布施。观行二门,相应必成。」

经文讲到此地是一个大段落,为我们总结无住布施,特别是世尊在这部经不断的劝勉我们,应如是布施。说到这部经的主要宗旨,大家都明白,宗旨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一切都不执着,不但有不能执着,空也不能执着。执着有不能出三界,执着空也不能出三界,三界四空天的众生就是执着空而到那边去受生,所以都出不了三界。因此,佛在此地教导我们空有两边不住。为什么要不住?前面佛讲过,「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也是众生,是个觉悟的众生,玄奘大师翻译,称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跟我们不相同,我们是不觉,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众生,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换句话说,觉跟不觉的标准,依照《金刚经》来说,就是着相跟不着相。如果你着四相,你就没觉悟,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如果离四相,你真的是菩萨。所以《金刚经》上,菩萨跟凡夫的标准,实在讲就是觉跟不觉的标准。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有没有觉悟?依旧还执着有是非人我,这个没觉悟;还执着有利害得失,这是实实在在的凡夫,一点也不假,没觉。当然,佛在经上讲的容易,我们做可真正不容易。现在要想离相,离相从哪里下手,佛在此地告诉我们,「遣执破我」。遣是离开,离开一切执着,把我相破掉,你就真的觉悟。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十六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视频

离相破我,从哪里下手?佛在这里教给我们「舍己利他」。这个方法是大乘法里面,非常殊胜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小乘人破我执,勤苦用功,佛在经上举了一个比喻,「如断四十里之瀑流」。四十里的大瀑布,要想一下把它截断,叫这个水不流,诸位想想这多么困难,佛比喻众生破我执就这样子难。大乘法有巧妙的办法,这个巧妙的办法要真做才行,我们不真做,这个法子说了也没用处。这个方法是什么?我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一切众生,这个样子时间久了,「我」就忘掉;念念当中都为利益一切众生,都为了弘扬佛法。一切为佛法想、为众生想,久而久之,我执不要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方法非常妙。古人所讲,这个方法叫「大而化之」,把我们的心量扩大。自古以来,许多修学大乘的菩萨,用这个方法在很短时间当中成就,真正达到破四相的功夫。「舍己利他」,这四个字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菩萨所以能够破四相,成为法身大士,他们的秘诀就这四个字。我们凡夫为什么成不了菩萨?不但菩萨成不了,甚至于修一点善业,不出三界,三界里面的善果报我们都得不到。这个原因就是在于自己太过分的执着自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种作法是天天在增长我执,在坚固执着的我执。佛菩萨要破我;天天在增长我执,这怎么能成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巧妙。我们运用这些方法,确实能达到效果。这是遣执破我执快刀利斧,快刀利斧是比喻,中国人常讲「快刀斩乱麻」,用这个比喻。

「故于观慧则发挥无住」,观慧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换言之,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在佛法叫观慧。观里面要有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充满了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显示出来?「无住」;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这个心干净。有一些同修来问,往生难不难?大家都想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事情难不难?我告诉诸位说,一点都不难,想去就去,这多自在!「我都想去,去不成。」你那个想去是嘴皮上想去,心里不想去,所以你去不成。心里真想去,随时都去得成;心里怎么想?要把这个世间一切万缘统统放下,这才能去得成。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这个去不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你叫阿弥陀佛:「你可以来接我」,佛就来了,一叫就来,灵得很。心里面有忧虑、有牵挂,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在,叫佛菩萨不灵。清净心叫佛菩萨很灵,一叫就来。所以一定要放下,放下才真正自在。心要空,心里面没有东西,六祖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没有东西。心里面没有相,心里面要着了一个相,就变成想;中国字,心里面有了相,那就不是心,就变成想,打妄想。想久了就变成坚固的执着,执着就是思。思,心里面画了很多界线,愈画愈多,那就不是真心,叫妄心。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思想里面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真正智慧是本性本来具足的,把思跟想拿掉,智慧就现前;只要有思、有想,你绝对没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都不执着了,再不打妄想、再没有执着,这就是无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妄想,《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

「于行持则独举布施」,为什么行持这么重要?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来,住相已经变成习惯,从习惯当中养成很深很重的习气,不知不觉又执着了,这个习气不容易断;佛教给我们破除习气的方法,教我们「布施」,布施就是舍己利他。布施要做得彻底,不是说你到这个道场来捐一点钱,这叫布施,这个不管用。你要是这样去体会,你把佛的意思全都搞错了,错会了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这种到寺庙里面来舍几个钱,没用处。经上讲得很清楚,「舍己利他」,要舍自己的身,舍自己的心才行。这个事情难!其实不难。

你在家庭,我想在座的同修们不少是家庭主妇。你在家里面从早忙到晚,我为了利益这一家人,身心都布施,布施给我的一家人。我为这一家人服劳役,用我的体力,把家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勤奋的工作,舍身!还要常常想着,如何改进生活的品质,提高一家人物质、精神生活的水准,这是布施你的智慧,心也布施了。一家整齐,我要为邻里小社区来服务,这叫舍己利人,这叫布施。布施不是教你在佛门里面舍几个钱,那你就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身心都用来布施、供养一切大众,不为自己着想。从你最接近的,我们佛法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最方便的就是你一家人,就是你生活周边的人。你每天工作,你工作的场所,你要接触一些人、一切环境,你尽心尽力努力去工作,那就是布施。要养成佛菩萨一个愿心,我只服务,只尽义务,不享权利,这是菩萨。如果我尽义务,我还要享权利,你的心就有住,布施没错,但是你心有住。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就是我只尽义务,不享权利,这是佛菩萨。凡夫尽义务要享受权利,那是凡夫,佛告诉我们是增长我执,不能出三界。我们的目的是要在这一生当中,永脱生死轮回,不再搞六道;不再搞六道的方法,就是只尽义务不受权利。后面经文佛还有很明白的开示教导菩萨,菩萨只尽义务,修的福就太大了,修真正大福报。佛一再嘱咐菩萨,菩萨不受福德,修福、种福不享福。实实在在讲,不享福,他真的享福,那是真正的享福。一享福就掉在六道里面,四相、四见具足。所以行持上布施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懂得,布施怎样的修法也要明了。

「观行二门,相应必成。」就是观与行相应。观念与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要相应、要一致,这是决定成就,成就法身菩萨。

「5、度他正所以自度,利众正所以自利。佛法妙用,正在于此。一切佛理,皆应如是领会。如但教以一切不住,而其心安忍,如如不动,便因是而成就。但令看破五蕴色身,放下贪嗔痴。而色身却因是而健康安乐。但令修出世法,而世法亦因是而日臻治理。」

「度他正所以自度」,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认为我舍己为人,那我不是吃亏吗?你要不吃亏,就搞六道轮回,绝对不吃亏。你要不想再搞六道轮回,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菩萨、作佛,这个地方的亏是要吃一点,不肯吃亏的人就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帐好好去算算看,看这个亏吃得好不好?吃亏就真占便宜了,你出了三界去作佛、作菩萨。不肯吃亏,斤斤计较,那个轮回是无有穷尽,真的是苦海无边。人为什么会堕落在这里?就是不肯吃亏,其实哪有什么亏可吃!《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能吃亏的「我」没有;外面一切境缘,都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内里面我,外里面我所,俱不可得,那个吃亏,亏在哪里?我这一问,如果你能够像慧可一样,回光返照,觅「亏」了不可得,那你就开悟了。前面讲过,禅宗二祖求达摩给他安心,达摩说:心拿来,我替你安;觅心了不可得。你说你吃亏,我问你,那个亏拿来,拿来我看看,亏在哪里?亏也了不可得,妄想而已,成天在打妄想。所以帮助别人,真的是帮助自己;不为自己,帮助别人,自己往生成菩萨、成佛,岂不是真的帮助自己;帮助自己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

「利众正所以自利」,你能够利益众生,真的自己得利益。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善知识们,不断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句句都是真实话,从来不骗人,劝你要利益众生。佛菩萨对众生,给予的是真实的利益;佛菩萨不要钱财,佛菩萨也不要供养,佛菩萨更不要名誉,什么都不要,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他跟你讲的话当然是真实的。如果他对你有企图,说话未必是真实,察言观色,说好听的话给你听,目的是欺骗你;佛不骗人,句句说真实话,告诉人:利益众生才是真正自利。这个自利,利益是不可思议,破我执、破四相;我执、四相一破,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

「佛法妙用,正在于此。」我们得到了,要真正做你才真正得到。不是说我听到了就算得到,那个你没有得到,你境界没转。真正得到是:你要真正把它做到,你才能得到。能说不能行,没用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无济于事。一定要做到,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妙用。

「一切佛理,皆应如是领会。」佛所讲的道理,散在一切经论之中,古德告诉我们,一经通一切经通。怎么会通?佛的理是一个,无住而已。无论大小乘经典都是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小乘经典,大概没有讲无住。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须陀洹之所以证得须陀洹,他也是离四相才证得。决定没有一个人,「我证得须陀洹」;我证得,不就有我相?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须陀洹不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他没有这个念头,所以他才能证果。我们凡夫永远不能证果,就是有个「我」在,这就不能证得了。由此可知,这个理通大小乘、通一切佛法。

「如但教以一切不住,而其心安忍,如如不动,便因是而成就。」佛只教给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最殊胜、最善巧的原则,教我们「一切不住」。一切都不住,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安忍。安是平安,心要平等,不平等怎么能够安?心要是平等,当然清净;《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其心安忍,如如不动」,这八个字是形容清净心,形容真心本性现前。宗门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见性成佛。

「但令看破五蕴色身,放下贪嗔痴。而色身却因是而健康安乐。」我们的身是五蕴众缘和合而现的现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我们现代人讲物质,我们身体血肉之躯叫色相,这是物质;除物质之外,还有精神部分,不是物质,精神这个部分:受、想、行、识。「受」是感受,苦、乐、忧、喜的感受。「想」是思惟想象。「行」是念念不住,这叫行;我们自己的身体,以及外面所有环境的现象,都是一刹那九百生灭的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就是行;「行」,它不住,是这个意思。「识」就是阿赖耶识,它的作用是含藏种子,像一个仓库一样。什么仓库?有点像现在计算机记忆的仓库,你所经历的事情,都能够不忘记,多少年的事情还能够想起来,这个东西储藏在哪里?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叫藏识,仓库。无始劫以来,你所经历的事情,好象档案一样,统统都在这里面。前生的事情我都记不得,不是你档案里面没有,有!你藏识里面有,无量劫前你干的事情,档案里面统统都有,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漏;现在拿不出来,是因为里面有故障。故障是什么?叫业障,你有了业障。如果业障除掉之后,无量劫前的事情,统统都能够记忆,都能够现在眼前。不但过去的事情,样样能清楚、能记得起来;未来的事情,也桩桩件件都可以预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到那边去就有这个能力,下下品往生都不例外。「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你都能够看到,看得很清楚,如同在眼前一样。「天耳彻听」,尽虚空、遍法界,哪里有人在说悄悄话,说话的人自己没听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得清清楚楚。我们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了极乐世界这些佛菩萨,一个都瞒不了。「他心遍知」,这更了不起,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知道自己的事情,宿命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六种神通本能统统恢复,几乎恢复到圆满,与佛菩萨无二无别,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个什么东西,要搞清楚。我们自己身体,以及这个世界,是什么?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连续相,就这么个东西。你能搞清楚、搞明白,看破了!把自己的人生看破、世界看破;看破之后,你在这个世间还会有贪嗔痴?当然没有,绝对没有。如果还有贪嗔痴,事实真相你没看破。佛经上这样讲,你是听说,你也会讲,你会讲有什么用?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别人的境界,你听说而已。你在台上讲的神情、态度、音声,内行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一听是假的,不是真的。怎么听得出来?听到你说话的音声、语气、态度,还有疑惑,没能断疑惑,这就说明不是你的境界。如果是你自己的境界,有什么好疑惑的?你说出来自然是斩钉截铁,完全肯定,丝毫的犹疑都没有。为什么?佛这么讲的,你证得了。没错,完全同意佛的说法,为什么?佛的说法我们自己见到,知道这是真实不虚。看破要紧!看破的人,没有不放下的。但是我们现在没看破,勉强放下。放下能帮助你看破,一味的执着放不下,你永远看不破。你能放下一分,帮助你看破一分;能放下两分,帮助你看破两分;看破、放下相辅相成,互相帮助。真正看破、真正放下,好处多了。现前的好处,色身、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健康、安乐。为什么一放下就健康、就安乐?一放下之后,色身境界是唯心所变,变出来就是最健康、最安乐的,它变这个境界。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为什么多病?为什么这么苦?苦难与疾病从哪里来的?贪嗔痴来的。佛讲贪嗔痴叫三毒烦恼。世间什么最毒?什么样的毒药都没有贪嗔痴毒,遇到贪嗔痴,那些毒药都不毒了,都没用了,贪嗔痴最毒,叫三毒烦恼。放下贪嗔痴,没有了,你的身体当然健康。为什么?身体里面没有毒素。

最近我们听说,有人得了癌症,念佛念了三个月、念了半年,没有了,再去检查确实没有,奇迹!什么奇迹?一点儿也不希奇。他念到心清净,他没有贪嗔痴,他里面毒没有了,化掉到了。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认为这是奇迹。我们学佛的人,这一点儿也不希奇,正常的现象,当然是这个结果。你那个癌细胞从哪里来的?贪嗔痴来的。只有学佛的人他相信。医生一说,你已经得了癌症三期,你的寿命只有三个月。他一想算了,也没什么好牵挂,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三个月,好了,没事了。道理在此地。你真正念佛,你念佛的成绩不必跟人讲,你的功夫成就不必跟人讲,别人一看到你就知道。为什么?相貌变了,端正庄严,相貌变好,身体好了。大大小小毛病,也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去吃药,自然都好了,这就是你修行功夫表现出来的。学佛的人连这一点成绩都拿不出来,那学的是什么佛?所以最明显的,就是世间人所求的健康、安乐,乐就是我们常讲法喜充满,他精神快乐、心地清净。

「但令修出世法,而世法亦因是而日臻治理。」学佛的人,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虽然是念佛求生净土,念的功夫一天比一天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但净土成就,世间法样样都成就、样样都圆满,这才是学佛真正的利益。人家问为什么学佛?学佛的好处就在此地。

「6、能信者,皆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可转凡成圣。中亦成大仁大智。下亦是善人君子。三皇五帝之盛,不是过也。」

这一段是讲真正相信佛法、修学佛法,可以得国家长治久安、世界和平,确实能够达到。「能信」,特别是指能够相信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道理,所说的修学原理原则,你能够相信。你相信,当然你就想发心去做,依照佛的话去做。这个心生起来,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最重要就是舍己为人,这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觉悟。我这个人在世间,我来这个世间干什么?我来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我来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个人真的觉悟了。我来到这个世间,决定不是为自己;如果说为自己,还要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诸位想想,你不是菩萨谁是菩萨?菩萨乘愿再来,倒驾慈航,我们的心一改变,就是乘愿再来。没发这个心之前,是业报之身,念头一转变,就是乘愿再来,与业报之身不相干。业报之身,过去生中做的不善,要受苦报。大家佛经看得多,你就晓得造什么样的恶业,得什么样的果报。念头一变,变成乘愿再来,「我」没有了;我没有了,那个罪业谁受报?没人受报。念头一改,我这个身是乘愿再来身,不是业报身,所以给你讲,面貌、体质会变,就是这个道理。你要问这是什么理由?理由佛法里都说过了,境随心转,相随心转,心变了,他心变成菩萨心,所以他的相就像菩萨,体质也像菩萨,这个转变是最快速的。

世间人想修善积德来改变,你们看袁了凡居士,那是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改变了,改变得好慢,十几年才改变。《金刚经》、《无量寿经》改变得快,几天就改变了,几天你不太容易见到,三个月见到。三个月的时间很短,三个月就看到显著的改变,这是我们真正看到。读《无量寿经》,读满几千遍,读满一万遍,读满二万遍,读的时候他还未必能改变;他真正读明白,懂得了,经上讲受持,受持是依教奉行,只要一发这个心,我要依照佛的教诲去修行,依照佛的教诲去过日子,依照佛的教诲去生活,这个念头一动,业力马上就转成愿力,比了凡居士快得太多了。同样一个道理,你对于佛的经义是不是真的明白,如果不是真的明白,你那个念头转不过来;真明白了,会转过来,一转过来马上就见效,就不一样。行菩萨道,穿衣吃饭都是行菩萨道,待人接物也是行菩萨道,行住坐卧,没有一样不是行菩萨道,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诸位要细心去体会。

下面讲三种效果。为什么会有上、中、下三等?转的那个心不相同,对于教理、教义,体会的深度不相同。体会深的人,用心真实、纯真,他转得快,马上就转凡成圣。此地的「圣」,是《金刚经》上的标准,圆教初住以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一转就入法身大士之流,这是上乘的。中等的也是大仁大智,大仁大智是讲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下等的善人君子,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世间的圣贤君子。在我们中国古籍里面记载,政治最清明、百姓生活过得最好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盛,不是过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真正能信佛,发心行菩萨道,三皇五帝之盛,也不能超过。

「7、不信者,皆以为厌世。信者亦认为与世法无涉。辜负佛恩,莫此为甚。是皆未明佛理之过也。」

「不信者,皆以为厌世。」这是世俗人的通病,认为我们学佛的人迷信,迷在里面,钱也不要、名也不要,世间人拼命在争取的,他都不要,这个人迷了。我们听得不少,也见得不少,也亲自遇到不少。那些什么人?都对我们很关心的人,亲朋好友来劝你,你怎么迷得这个样子,钱好不容易赚的,怎么都不要了?以为我们悲观厌世,不想好好的活下去,天天想往生、天天想死。他们不懂得往生,天天想死,这个人脑袋有问题,他不想活了。他不明白这个道理。

「信者亦认为与世法无涉。」有些信佛的人,实在讲他观念也错误,认为什么?我学佛、修行,与世间法不相干,这个观念错了。不知道所谓修行就是过日子、就是生活,哪里不相关!就好象我们刚才念到,佛劝我们布施,赶快到寺庙里面去捐一点钱,添一点香油,搞这个去了,好象与自己家里生活不相关,这是大错特错!所以有很多家庭,家里有人学佛,一家人都起反感,这个事情我们也遇到很多。有些同修来问我,我学佛吃长素又受戒,可是一家人都反对,家里人造口业,天天毁谤佛法,跑来问我。我说你根本就不是佛教徒,你违背了佛教,背叛了佛教;佛教在一切世间,都受到人赞扬,你怎么会被人毁谤?这是我们必须要教导他,免得发生误会。他自己认为是佛教徒,好象我自己都得救了,家里人将来一个个都要堕三途、要堕地狱;变成贡高我慢、瞧不起家人。自己发心吃素,看到家里人还吃鱼、吃肉,非常不满,两个对立了,你不是搞家庭革命吗?不学佛这一家还不错、还很和睦,一学佛,一家都变成冤家对头,这是什么佛法?这个佛法害死人了。学了佛,教你要舍己为你的家庭,你真正能够舍己为家庭,为每个人来服务,哪一个人不高兴,哪个人不喜欢,你自己学错了。学佛是教你怎样处世待人,怎样过日子,怎样去治理你的家庭。在家里面修六波罗蜜、十大愿王,那叫做学佛。你把你的家跟佛堂分成两个,到庙里面才修行,家里面就不是修行,那就坏了,毛病都出在这个地方。这里讲得好,「信者亦认为与世法无涉」,他不晓得世法就是佛法,离开世法没有佛法。

现在在中国,中国有很多古道场,有历史价值,几千年、几百年,大的寺院丛林,一砖一瓦里面都有很多故事在,其它世界没有的。所以观光旅游的人多了,有没有好处?有。怎么没有好处?我们真正是佛弟子,正好利用这个机缘,对所有观光旅游的这些人们机会教育;他来观光,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他,他也很欢喜,他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介绍寺院、道场的历史,引起他的仰慕之心。美国的历史才两百年,对我们中国一说就几千年,他们都非常之感叹,都认为不可思议。寺院里面供的这么多佛菩萨形像,一般外国人来看,这是宗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就是瞧不起你,你是低级的宗教,神太多了。高级的宗教,一个神,一个真神,你们怎么搞这么多神来。让人家笑话,说我们迷信;如果你跟他讲解一番大道理,他就明白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寺院一进山门,第一个是天王殿,他们一定要来看看。可以借用这个机会,把四大天王的教学,讲给他听听。面对着山门,弥勒菩萨坐在当中,代表什么?这些不是神像,你把他看作神就错了。他是表法的,代表佛教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佛教是用艺术来表达,这是教学的艺术。「弥勒菩萨」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代表的是生欢喜心。见到任何人一个人,笑面迎人;肚皮大是代表度量大,能包容一切。他坐在门口,代表的是你们想进来学佛,学佛的条件是什么?量要大。斤斤计较,心量很小的人,没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一定度量很大,什么都可以包容。见到任何人,冤家对头,这个人天天想害你,你对他还是笑脸相迎,这种人才有资格进佛门,他在那里代表这个意思。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才能进门。

旁边是四天王,四天王是护法神。护什么法?护我们自己的法,护自己。「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任,负责尽职。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定有我们的职责。你在家庭,你对儿女,你是父母要尽父母的职责;做儿女的对父母有孝养的职责。在社会上工作,你是员工,对老板要尽忠负责;作老板,对员工要爱护、照顾,都有责任。这个天王就是提醒你,你在这个世间要负责尽职,把你本份的工作做好,人人都把本份工作做好,这个社会繁荣兴旺。东方天王手上拿着一个琵琶(乐器),也是表法;告诉你处世待人原则,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琴弹得不能太紧,紧了就断掉;不能太松,要适中。佛法讲中道,我们中国儒家讲中庸,不过也不能够不及,要做到恰到好处,他表这个意思。你想想多美,你把他当作神去看待,那不叫冤枉,那就错了!这尊像摆在那里是提醒你的。

「南方增长天王」,代表进步。不进则退,这个社会永远在进步。我们的德行要增长,我们的智慧要增长,我们的才艺要增长,乃至于我们生活的水平也要增长,不断往上提升。所以佛教不是落伍的、不是退步的。儒家讲日日新又日新,佛法讲精进,天天在求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领导这个世界走。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代表智慧,慧剑。你没有智慧,你凭什么增长,它表这个意思。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如何能够做到尽份尽职,如何能够做到进步;天天求进步,喜欢多看,这哪是迷信!我们今天讲观光、旅游、考察,多看看别人的;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点我们改进,就超过人家了。广目就是多看。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者是蛇,龙、蛇代表什么?变化,变化太大了。这个社会,人情事理变幻莫测,你要看清楚,你要很谨慎去观察,它表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是多听。我们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方天王是代表读万卷书,广目天王是代表行万里路,到处去观察。天王手上拿的伞,伞代表防止污染,不要让邪知邪见污染了我们的心性。

你能够把四天王简简单单的,费不了多少时间,介绍这些观光客,观光客学了佛法,他没有白来。一尊佛像、一尊菩萨像,代表一部经典,你把这部经典里面的大意,简简单单重要的提几句,给他们讲一讲,你每天教化多少众生!这些众生听到佛法,他又会去给别人讲,佛法才能够普及于世间。现在我们自己也不懂,到它那里赶快拿一把香,烧香拜拜、磕磕头,菩萨保佑你平安;这天晓得!怎么能叫社会上人讲不迷信?人家怎么能瞧得起佛教?佛教这么好的东西,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怪人家来责备我们吗?

「辜负佛恩,莫此为甚」,我们佛弟子辜负佛恩,没有尽到责任。「是皆未明佛理之过也」,追究它的根本原因,我们自己对于佛讲的这些道理没懂,自己本身不清楚,怎么能够教化众生?不能尽到教化众生的责任、使命,我们的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出家不是好事情。出家要没有把出家人本份的事情做好,古德常讲:「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接受四众的供养,对四众一丝毫的报答都没有;这个报答就是说明佛法的道理,让他觉悟,让他在现实生活当中,过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才对得起他。

「8、发大心欲弘扬佛法者,首宜将此义,尽力宣说,彻底阐明。俾大众渐得明了,多入佛门。则化全世界为大同国,化尽法界为极乐邦,亦不难也。愿共勉之。」

发心弘法,这是我们四众弟子都有责任,出家人更不必说,出家人是专门干这个的,职业的教员。在家人是兼职,他不是专业,他来护持道场,护持弘法。在家人有能力,一样也要行菩萨道出来讲经说法,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就有。佛陀在世时,维摩居士讲经说法,跟佛没有两样。所以弘法利生,在家人可以做,不是说这专门是出家人的责任,我们在家人没有必要,你这样想法也错了;出家人认为弘法利生是我们出家人做的,在家人不必要做,也错了。只要有能力、有机会,一定要发心去做,佛法教给我们随缘,我们有这个机缘就要做,没有这个机缘不必勉强,这叫随缘。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出家人弘法利生少了,在家人要更努力、更勤奋的来做,利益无量无边。也能够激发出家同修,出家人一看,在家人都这样拼命努力,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我们赶紧要努力。所以在家人不必劝出家人,自己做,以身作则,让出家人看到能够反省、能够检点、能够回头,这就是无量功德。在现代在家居士弘法利生的确很多,影响也相当深广,这是值得赞叹的;毕竟这个世界很大,弘法利生的人还是太少。如果你自己以为我没有能力,我想做没有能力,实在讲只要你想做就行了,不需要能力。为什么?只要想做,诸佛菩萨就加持你,就怕你没有这个愿心。你的愿心愈强烈,佛菩萨加持愈显著,这是真的。

凡是发心出来讲经说法的,无论在家、出家,都说了这个真话。早年谛闲法师,这是民国初年天台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我们在《圆觉经亲闻记》序文里面看到;这个序文是江味农居士负责整理的,蒋维乔等三个人笔记,最后交给江味农居士来做总整理。整理出来,送给老法师看,老法师看了之后:「这个话是我讲的?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自己都不晓得。三宝加持,不是自己讲的,佛的威神借他的口说出来的。换句话说,你们肯不肯把身体借给佛菩萨用?很吝啬,不肯借,那有什么办法,没有法子了。你欢欢喜喜借给佛菩萨用,你说出来的不可思议!这是老法师。居士里面,李炳南居士我亲近他十年,他每次讲经很认真的预备,预备出来的东西,有的时候讲台上一句也没讲到,所讲的都不是自己预备的;记录下来,拿给他看看,他也觉得很惊讶:「怎么会说出这东西来?怎么会说得这么好?」佛力加持的。我这种经验很多很多,我初学讲经也准备,准备的时间很长,很用心的准备;十年以后,我讲经没有预备了,所以现在讲经是完全没有准备。讲些什么?给诸位说,我自己是完全都不知道。这我是给你讲实话,我上台没有准备,不晓得讲什么东西,下了台你问我,我也不知道。现在有人录音,把它记录下来拿给我看,我也很惊讶:「这个话怎么是我说出来的?」确实如此,我不吝啬,肯把身体、嘴巴借给佛菩萨用,你们很吝啬,那有什么办法!你们不肯借。所以一定要发大心,转境界这是第一,没有比这个更殊胜。如果我们身体有毛病,身体不健康,或者自己晓得自己的命很薄、福很薄,搞这个马上就转过来了。我跟你们讲过好多次,我年轻时,人家给我算命,活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我家里好多代都没有超过四十五岁,我哪里可能例外?这是连甘珠活佛都跟我讲过,我有聪明智慧,一点福报都没有。我说我很清楚,我实在没有福报。年轻时候个性跟袁了凡一样,很刻薄,喜欢捉弄人、挖苦人,一点福报都没有。袁了凡那些长处我还没有,他那些缺点我统统具足,你说怎么得了?一看到《了凡四训》,这不得了。现在还能活这么大的年岁,身体还不错,这就是我身体、嘴巴借给佛菩萨用,就沾这个光,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要发心,要把大乘经义,实在讲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弘扬什么经好?最方便、最殊胜无过于《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短,三天可以讲完、五天可以讲完、七天可以讲完,最受人欢迎。倓虚法师《念佛论》里面给我们讲,从前郑锡宾居士,他是个做生意的,学了佛,生意不做,学会讲《弥陀经》,到处给人讲《弥陀经》,最后人家往生那么自在,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坐着走的。就会讲一部《弥陀经》就行了,不要学得太多,一部学完了,你一生都受用不尽。你到中国,中国有多少个县,我想应该有两、三千个县,一个县去讲一个星期,大概恐怕你活了一百多岁,还没讲完;你说那一部《阿弥陀经》吃香,到处作客,到处人家对你恭恭敬敬,伺候得周周到到的,讲完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如果缘再要殊胜,走遍全世界一部经,比什么都强,真的是自利利他。

「首宜将此义,尽力宣说」,此义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江味农居士为什么叫我们首先要在这部经上奠定根基?这部经里面讲的是原理原则,经上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真的看破、放下之后,那一句佛号就得力;看破、放下之后,你要学《弥陀经》一定就学好了,很快就会学好,学什么都快速。你们今天学东西为什么学不好?没看破、没放下,过去看得太多、听得太多,拉拉杂杂的东西太多,这些拉杂东西不肯放弃,掺杂在一起,你怎么能学得好?跟做菜一样,一锅的烂菜汤,乱七八糟,不是味道。所以你要肯舍,统统放下,一门深入,这样才行。《金刚经》不是教我们别的,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彻底明白这个道理,也要把这个道理给大众说明,教大众都能够明了,这样才叫真正入了佛门。它的效果能够得到世界和平、国家繁荣兴盛。「化法界为极乐邦」,依照阿弥陀佛的理想,把我们这个世间建成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难事,这是真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讲、方法上讲,都讲得通,事在人为,看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发心去干。

九一、别明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经文着眼在「如来」两个字。这个地方不是诸佛说、不是佛说,是如来说。凡是讲如来说,都是称性而说。从心性里面讲,一切俱非。

「1、『一切众生』、『一切诸相』,皆是同体之性所现。故莫不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也。此义前已屡说,此是般若主旨。若非彻底明了,一切佛法,便不得明了。所有观门行门,种种修持,便不能得力。故今更详析说之。」

「一切众生、一切诸相,皆是同体之性所现,故莫不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也。」这是讲事实真相。「一切众生」,这一句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一切众生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我们自己一个人,为什么叫一切众生?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现象不是单纯,很复杂,所以称一切众生。我们一个人的身跟心,复杂的状况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没有比虚空法界少一点,相等的,所以叫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样的,无二无别,没有两样。第二个意思,一切广大的有情、无情众生,都包括在里面。「一切诸相」是讲现象,这一句完全从相上说。一切众生里面,心法跟色法统统具足;一切诸相里面,单讲现象,就是单讲相分不讲心法,我们讲物质的世界。无论是有情世间、无情世间,无情就是物质的世界,都是同体之性所现的。《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它怎么个同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这个现象很难懂,所以佛在经上,古德在讲解论疏当中,都常常用梦来比喻。本经末后有六个比喻:「梦、幻、泡、影、露、电。」六个比喻里面以梦为主,其它的是陪衬。梦,我们大家都有经验,梦从哪里来的?我们晓得是我们心里变现出的境界。梦中确实有境界,有动物、有植物、也有矿物、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那不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吗?梦中会变境界。要晓得眼前的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包括太虚空,无量无边的星球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就跟梦中所变的道理没有两样,同样一个道理。梦,我们晓得是假的,梦醒之后晓得空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跟梦境一样。正在作梦的时候,不晓得是假的,以为都是真的。为什么?迷了,不觉!醒的时候觉悟这是一场梦,不是真的。我们什么时候在这个环境里面清醒过来,也就知道原来做了一场大梦。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大彻大悟,六道轮回没有了。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轮回,说大千跟说六趣一个意思。

一定要晓得,「有即是空」,有是什么?有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此义前已屡说」,前面都说了很多遍。实在讲重复再多遍都不要紧,为什么?我们境界没转过来,再多遍数都不算多,没转过来。说的遍数多,使我们的记忆加深,时时刻刻能够把这一句话提起,那就产生作用。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相,不会积极去争取,对于一切世缘,那种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虽然没断,淡了几分。淡了几分就好,淡了几分烦恼就少,智慧就增长,希望不断的淡下去。所以福不能享,一享就迷惑。对于修道人,最适当的生活,就是衣服穿得暖、饭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这个环境是最好的;钱一多、一享受,可怜!又入三途,那个麻烦事情也真大。佛在本经,嘱咐菩萨不受福德;菩萨修福,福报的确是很大,不能享福,一享福没有不堕落的。我们要想自己这一生保全,不要堕落,战战兢兢,小心谨慎,这一生确确实实能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一定要记住,过一个清苦的生活,决不追求奢侈,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了。有多余的,修福,帮助别人,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今天弘法利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印经。我们这个道场外面,结缘的经书很多,许多同修们发心,印经送到这里来跟大家结缘。做录音带、录像带,现在还有做CD片,做这个东西来供养一切大众,这个布施不但是财布施,法布施也在其中,实在讲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这是真正的好事。有多余的钱,干这个,不要做别的用,别的用处可惜,这个钱财很少,能叫许许多多的人得利益。

「此是般若主旨。若非彻底明了,一切佛法,便不得明了。」这个意思就说明「诸相非相」,也就是说,一切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定要知道得很透彻才起作用。知道得很透彻,贪嗔痴的念头不起;不但这些东西不起,世法里面的亲情也会断掉,也没有了。为什么?亲情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完没了,牵着你在六道里面轮回,搞这些事情,苦不堪言!看破了,也要放下、也要舍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成菩萨、成佛,将来回过头来度这些冤亲债主,他跟我们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有缘的都是先得度的,优先得度,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人。不是世间一般人讲的,学佛人没有感情,都是忘恩负义,人家骂我们学佛的人六亲不认;他不晓得,学了佛之后有大智慧,会施与众生大的恩德。世间人所看的、所计较的太渺小了。这才能给这些冤亲债主最殊胜、最大功德利益。不明甚深般若,你这一点就做不到,这是《般若经》为什么要讲。

「所有观门行门,种种修持,便不能得力。故今更详析说之。」江味农居士讲《金刚经》,为什么讲得这么详细?有道理,《金刚经》要不细讲没用,一定要细讲。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知道这些真实的道理,我们的观念改变了,我们的行持如法,与法就相应;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功夫都很容易得力,这是详细讲解的原因。

「2、当知一切法,莫非因缘聚会,假现有相。缘聚则生,缘散便灭。正当聚会时,复起变化,无常无定。可悟其并非坚实,实是幻现之假相。此之谓有即是空。凡夫误认为实,遂致取着,随之流转,此轮回之因也。」

「当知一切法,莫非因缘聚会,假现有相。缘聚则生,缘散便灭。」所有一切现象,现象存在多久,就是那个缘多久;缘聚现相,缘散,相就灭。如果是个聪明人,把这个事实看清楚了,就知道不生不灭,哪来的生灭?不过是缘聚、缘散而已,没有生灭。缘聚的时候,缘没有生灭;缘散的时候,缘也没有生灭,哪来的生灭?譬如,你们手上拿的经本,拿在手上这是一本书。怎么成为一本书?里面有几十张纸订在一起。订在一起是聚,这是一本书;如果拆开,是一张一张纸,这书没有了。装订在一起,纸没有增加,拆散掉,纸没有减少;纸张不生不灭,但是书有生有灭;订起来,书生了,拆开来,书灭了。聪明人晓得,哪里有书?没书,一堆纸而已。一堆纸,叠起来,不生;散开来,不灭。所有一切法,就是这么个道理,缘聚、缘散而已。多朝这去想想。我们身体寿命长短,缘聚缘散,没有生死,生死是假的。你看走眼、看错了,你着了书本的相;不着书本相,书没有生灭。你要是不着身相,身体没有生死,世界也没有成住坏空,都是缘聚缘散而已。

「正当聚会时,复起变化,无常无定。」正在缘聚的时候,它里面有变化。像我们身体,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因为胡思乱想,你生理、身体就起变化。身体的变化,我们现在讲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什么原因?是你的念头,是这么回事情。你念头清净,新陈代谢愈来愈好;如果你心思很乱、妄想很多,贪嗔痴很重,新陈代谢里面细胞愈变愈坏,你身体就变坏,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无常无定。

「可悟其并非坚实,实是幻现之假相。此之谓有即是空。凡夫误认为实,遂致取着(取相、着相),随之流转,此轮回之因也。」这一段是把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把这个道理说出来。

「3、一切法所以有种种不同,是随业力而异(唯识所变)。业力复杂,现相亦复杂。业力纯净,现相亦纯净。丝毫不爽。此之谓空即是有。凡夫不明此理,拨无因果。取着空相,无所不为,此堕落之因也。」

这段跟前面讲的,这两小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们修行观照的基础。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万相的看法,到底哪一个看法才是正确的?哪些看法是错误的?这两小段可以说是最真实的看法,宇宙真相确确实实如是、如是。我们能够常常记在心上,常常用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万法,不但能得定,心能够安,也能够开悟;正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清楚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由此可知,这两段所说的是圆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

一切法为什么那么复杂,种种不同?复杂的原因是念头复杂。佛在大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乃至于一真法界、极乐世界,都是从心想生。如果我们能够稍稍体会得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仔细反省一下,我们的心想,从早到晚有多少不同的念头?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从我们出生到这一生报尽,你就想一想,多少念头!而我们自己能够觉察到的,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粗的念头,细的念头我们自己不知道。愈是心清净的人,观察的能力愈微细,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识的动相,就是我们讲阿赖耶识的活动,他才能见到,那是极微细的念头。念头这么复杂,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心想出来的万法,它怎么不复杂?它当然复杂。我们一个人这个念头就无量无边,何况这些大众、芸芸众生,这个念头加起来,那还得了!经上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可思议!这是真话,确实不可思议。所以种种不同的现相,是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讲业力变现,就是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佛常常讲的「从心想生」,一个意思。

「业力复杂」,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造业,不是说我们口造、身造才算造业。造业的工具有三大类:身、语、意,身造业、语造业、念头也造业,念头是意业。身口造业有中断的时候、有停止的时候,意业没有间断。不要以为我们在那里静坐,心很清净,一念不生没造业,微细的念头还继续不断在造业。每天晚上睡觉,我们的身不造业,口也不造业,还会作梦,作梦就是意还在造业。所以意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个最可怕!业力复杂,现的相复杂。

古时候的环境,没有我们现在复杂。我们不要讲太古,讲三十年前。四、五十岁的人,我们讲三十年前,他记得很清楚,三十年前的社会比现在淳朴多了。再三十年前,那个环境更淳朴、更可爱。什么原因?因为那个时候妄想、分别、执着比现在人少,社会五欲六尘诱惑也少。现在妄想多,诱惑你打妄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天电视一打开,就是诱惑你打妄想,每天报纸这都是叫你打妄想,缘不好!三十年前也有报纸,没有这么多,只有一张、两张而已;现在十几张,妄想多了。这个社会比从前复杂,妄念多了。我们从这一方面能够体会得到,古时候的人心比较清净;尤其是中国人。

中国从前的人念古书,从小就教他念书,念书修什么?念书修戒定慧。戒定慧是从小就培养,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学,儿童七岁上学,主要教学的宗旨就是戒定慧。但是他没有用佛教这个名词,内容完全相同。教小孩要懂得规矩,要知道长幼有序,一举一动、言语都要懂规矩,规矩就是戒。训练他心地清净,不要胡思乱想。用什么方法训练?读书、背书,背书他就不打妄想了。书里什么意思不讲,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什么意思不知道,修定!一懂意思就胡思乱想,所以不讲解,只教你背诵。从七岁到十二岁,这个过程当中,把所有的经书,或者是你的父母、老师选择古人的这些好的文章,都在这一段时间把它背熟。每一篇要背一百遍、两百遍,背熟。这个功夫下得很值得,他心清净、心定下来了。而且所背诵的东西,一生都不会忘记,八十岁、九十岁了,依然朗朗上口,不会忘记,写文章、说话,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不要去查参考书,都是从小背书来的。所以他修定,小的时候修戒、修定。十三、四岁入太学,从前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之后完成了,就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大学里面老师不是教你背诵,讲解、研究、讨论,就是你过去所学、所背诵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老师指导你,为你讲解,带着你研究讨论,天天做这个,开智慧!老师教学有没有课本?给诸位说,没有课本。老师从小也背熟了,学生也背熟了,所以不要用课本。讲起《论语》第几篇、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都背熟了,不要用书本的。

从前读书乐,快乐!不像现在念书念得好辛苦。我看到现在的学生,下一生不敢作人,太苦、太苦了!从前读书乐。老师带着学生、带着酒菜,游山玩水,去旅游。旅游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一路玩是一路研究讨论,你说那个多快乐!哪里像现在读书这个样子,可怕、吓死人!所以从前读书真乐。我们看到古人生活、读书,真的都是诗情画意,的确他这个生活是有真善美,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所享受的是物质文明一点方便,可是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人生的乐趣没有了。人都变成机械,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我们必须要觉悟。

这就是显示出业力之纯净跟复杂,从三十年这个阶段,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现在是愈来愈复杂,现的相当然复杂;如果业力纯净,现相就纯净。哪些相是纯净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净的,《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清净的。人家的世界为什么清净?所有一切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众生,想法、看法都很单纯,他不复杂。像我们今天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向专念」,「一」只想一个,其它的都不想,一就纯净。每一个人都是一向专念生到西方净土的,所以西方净土人虽然很多,大家都是一向专念去的。他没有别的念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就纯净。西方叫极乐世界,不复杂;复杂苦,纯净就乐了。诸位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你就真有智慧,你真的是开悟了。

我们学经教,学一部经,纯净、快乐!你要是想全部《大藏经》都要学,你会累死,累死了也学不成功,分量太多了。我们中国有一套《四库全书》,这部书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给我们谈《四库全书》的分量,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它的不能研究,看一遍。他说:假如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会看,一出生就看,他的寿命很长,能够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一百二十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看完,他已经就过世了,你就晓得这部书的分量是多少。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多,我们的精装本《大藏经》一百册,一套《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册,是十五套《大藏经》那么多的分量。杂,就什么成就都没有了。诸位要晓得,真正聪明人「专一」,你才会有成就,才能够成功,不能搞杂。所以业力净,相就净。

「丝毫不爽」,丝毫不爽是总结上面两个现相,业力复杂就现复杂的现相,业力单纯就现单纯的现相,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把真相说出来了。虽然现相,不管现的是复杂的相、单纯的相,这个相都是一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没有例外的。诸佛净土也如此,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

实实在在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放下,教我们要无住,因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住个什么?你放下,就对了,放下就与事实真相相应。放下是心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个断掉,清净心现前。为什么又要教你生心?因为他业力在变,所以教你生心,教你生善心,变现的是善境界;教你生净心,变现的是清净境界。这是佛教给我们要生心,不生心不行。不生心怎么不行?不生心,你一定受业力的支配。我这一生不造业、心很清净,过去生中有业,无量劫来不断的在造业,那个业力会起现行,你这个定控制住,它暂时不起现行,那个定力一失掉,控制不住,马上就起现行。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佛告诉我们,生四禅天的人、生四空天的人,四禅、四空天都是靠定力往生的。天的层次不一样,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也就是说,他定的时间愈长。最长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他定力有八万大劫,八万大劫真的是很长的数字。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的时候又要堕落下来,那个堕得很惨,大乘经上讲,一般都是堕到阿鼻地狱。为什么他造这么重的罪?因为他毁谤三宝。他自己不知道,以为生到四禅天、四空天就已经证得大涅槃,不生不灭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定力失掉,又要堕落了,于是他就怀疑,十方诸佛所说的话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证得大涅槃,为什么还要堕落?」所以他就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罪业堕阿鼻地狱。我们世间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事实真相不可以不明了,明了之后我们就不至于发生误会,才能走出一条正道。四禅、四空天是歧路,不是正道,路走错了。我们晓得,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面一段讲「有即是空」,都是假相;「空即是有」,都是从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理不懂,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于是他迷惑。迷惑还不要紧,特别固执自己的成见,因缘果报没看到,没有看到不相信。你给他讲:你造罪业会堕地狱。「地狱在哪里?你看见了?」纵然我说我看见了,他还是不相信,「你看见,我没有看见。」还是不相信,要他自己看见他才相信,别人看见告诉他,他都不能接受,他不相信。这样的人没救了,这叫「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你给他讲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的?你相信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真的,你相信?」遇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没善根,讲不通。碰到这种人那有什么法子?我们只有合掌阿弥陀佛,你高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帮不上忙。不但我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来也帮不上忙,你不相信!

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着空相」。这个空相是什么?认为人死了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轮回,哪里有什么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于是他这一生可以无所不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到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

由此可知,真正有佛缘的人,能够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这佛在经上讲的,如果没有善根福德,不行!要是相信净土,那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少了还不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阇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行,还是差了一截。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不少了,这样的善根福德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听到了,真的相信、真发愿,那你就应该自己恭喜自己,你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很多。

「4、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念与业时时变异。惟此同具之灵性,则从来不变不异,为一切法之本体。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相。相虽幻有,而从来不断。故不应着有,亦不应着空也。」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聪明一点,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业障很重!要想法子消业障」。他还知道消业障,不管业障消得了、消不了,他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业障是什么都不晓得,你从哪里消起?先要认识业障,然后才有办法把它消除。这个地方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许许多多人把恶业当作善业,不知道自己造恶业。佛法当中的标准,前面曾经说过一句:舍己为人。这个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而没有为自己,这个念头是善念,这是善业;如果起了一个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就是恶业。佛法的标准在此地。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怎么样?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一个力量强,先去受报,这个不定的。善念是一定得善果,恶念是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

佛在大乘法里面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你就一点恶业都没有。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生活富裕,富裕是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的生活富裕,你就过富裕的生活,这个富裕不放在心上。如果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也无需要改善,早一点求往生,你的心是定的。如果我的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来改善自己生活。你们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有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他的生活,他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素富贵安于富贵,素贫贱安于贫贱,心都是安的。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明白,所以他心很安定。他没有一切的欲望,没有一切的追求,安里面就有乐。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虽贫贱,他知足,他快乐。虽然是世间富贵人家,他不知足,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世间什么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什么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

我以前受戒的时候,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在江苏常州这一带,他们小时候作小和尚亲眼看到的这桩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他的生活快乐。出去讨饭,每天游山玩水,晚上随便找个破地方睡一下。他的儿子做生意发了大财,他的亲戚朋友都骂他:你发这么大的财,你的父亲在外面讨饭,你晓不晓得?这儿子没有面子,就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父亲找回来。给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在家里当老爷供养,养了不到一个月,老先生偷偷的跑掉,又去讨饭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快乐!天天在家里好象关在监牢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多自在,无忧无虑,心里没有牵挂。高人!这是真正的高人。什么都没有,要吃饭讨一餐饭吃,哪里都可以睡觉,身上一无所有,游山玩水又不怕强盗,什么都不怕,这多自在!他那个生活快乐悠游,别人没有办法能体会到的。这个人是知足常乐,他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在家里享福的老太爷,不如他,比他差远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明理,我们心就安了,什么都不求了,一切都随缘,随缘就自在,何必要打妄想!

「念与业时时变异」,念是造作,造作的结果就是业,我们前念跟后念不一样,真的这个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有时候的变化非常之大。这就是讲妄想、妄念。「惟此同具之灵性,则从来不变不异,为一切法之本体。」灵性就是真如本性,妄念千变万化,无量无边的变化,但是真如本性从来没变过。佛法的修学,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在无量无边变化里面去找一个不变的,把那个不变的东西找出来。依循不变,这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用的心,是用那个不变的心、不异的心,他们用这个心。我们凡夫用的心,是一天到晚在变化的,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变的,我们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但六道、十法界是依真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

「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相」。妄心断尽,真性完全现前,现出来的就是佛的净土。有体一定会有用,有用一定会现相,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所现的是极乐世界。「相虽幻有,而从来不断。」诸位要知道,相是决定不会断的,我们现在这个妄想也不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断,这个道理你要懂,它刹那刹那不住的在变,从来没有断过。如果断了,那真如本性不就断掉了,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的。古德的比喻比得好,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佛像不喜欢了,我塑一个观音菩萨像,黄金还是那个,并没有断,相改了。我把佛像融化,再做一尊观音菩萨像,相变了,性没变,金没有变,金是一定有相的。因为那个相刹那刹那在变,因此我们起心动念关系就太大了;你日常生活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因为这个相都是幻有,而且从来不断,「故不应着有,亦不应着空。」空有两边都不能执着。所有的现相假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不能执着有;但是那个相不断,假相不断,它千变万化,所以你也不能着空。你着有错了,着空也错了。佛教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执着,就对了。

「5、既知相由业转,业作于心。则知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是极大。学人应于起心动念时,观照用功也。」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于心。」这两句把道理说出来了,真的是宇宙万有的道理,这从大的来说。如果从小的来讲,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你这一生是好命还是不好的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明白这两句话,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命运,可以改造你的命运;改造命运不难。相是色相。色相,我这个身体,我的身体不好,我的身体多病,我的身体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用什么方法改?到美容院里面去改,到外科手术整型里面去改,愈改愈糟糕!那个副作用太大,改了以后再出来看,那真的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可怕了!他不懂道理,从心上改。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从这个地方改。不需要找美容整型,用不着找它,那个害死人。从心上去改,这个一定要晓得,业作于心。衰老了,老苦,连衰老都可以返老还童,可以能够回过来,只要你会改。你为什么会老?心老了,天天想:我老了,七十了、八十了、九十了,老了!他一天到晚在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你能够把老给忘掉,你的念头都是年轻人的念头,你马上就回过头来,身体都回过头来了,身子也灵活,这是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看你怎么个想法,它就怎么个变法。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上几年,相貌就变成佛菩萨,相随心转。相貌会变,会变成佛菩萨,变得很圆满,让人家看到你都欢喜你、都尊重你,它会变。多想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看佛菩萨,照佛菩萨那个模样来塑造自己,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从心地上下功夫。

实在讲心是主宰,心很重要。在事相上,那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事相上,现在上了年岁的人,四、五十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每天要练气功、要去打拳,搞这些锻炼身体,身体也未必好到哪里,不见得!我们学佛的人拜佛,拜佛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但是也是辅助。真正主要的是炼心,那才是真正重要。我在初学的时候,没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篷。现在在台湾,高雄元亨寺普妙老和尚,跟我们一起住茅篷,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一块,交情很深。那个时候我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早晨三点钟起床,住在山上。那个时候的山,荒山没人住,不像现在,现在那个景观完全破坏了。早晨起来做早课,早课完了,我要做早饭。忏云法师饮食很讲究的,早晨要吃豆浆稀饭。我们早晨起来要磨豆浆,豆浆里面掺花生米,那个稀饭很香、很好吃,早餐自己做。早饭煮好后,还有一段空闲时间,拜佛。我早晨拜三百拜,我拜的速度很快,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我早晨拜三百拜,中午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规定是拜八百拜佛。我拜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以后,出家之后就教学,就忙着讲经,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最近差不多二十年来,我没有拜过佛,只有讲经的时候在旁边拜三拜,讲完了再拜三拜,没有再拜了,什么运动都没有。我在美国讲经,遇到中国练功的人,在旧金山讲经遇到这些人,他们来听。听完之后,听众告诉我,他说:「法师,中国来的这些有功夫的人,他们在底下说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么练的?」问我怎么练的?我笑笑说:「我什么也没有练,怎么是高段的?」但是他说那个高段的,也应该有道理,我们懂得。我们练的是清净心,我们是从根本上练,他练那个是在枝叶上练,不一样!所以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心要紧!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批注里面讲,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这个意思给我们重复说了很多遍。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于心。」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说老,老总得有个人去老,我老了;「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病谁生?你们哪一个人执着有我的,你们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没有了,决定不会生病,决定不会衰老;而且死也没有了,有我才会死,我没有了,谁死?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你去问谁老、谁病、谁死?统统没有了。这才叫解脱,才叫得大自在!

「则知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是极大。学人应于起心动念时,观照用功也。」这也是真正修学重要指导的原则。一念,虽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没有重视念头,殊不知念头关系太大了,它能改变你的身心,改变你的生活状况。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有佛菩萨看得非常清楚。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在起心动念。宗门里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念头要转得快,念起不怕,起来马上就转掉。把自私的念头转成大公无私,把一切虚妄的念头统统转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所贵的是转得快,这就是转识成智,你就会用功了,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

「6、应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既不着有,亦不着空。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

「应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这两句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相为什么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所有一切现相,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确实不可得,不要误认为有所得,你错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认清楚事实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无生,生就是无生,因为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我们这个念头来不及,你一个念头想到生,生早灭掉了,早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讲的话有道理,佛说得对。空有两边不执着,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

「如是空有双离」,两边不住。「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这里面决定没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苦,我们应该体会得到,苦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苦的是这些。而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个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经上常讲这一切众生「可怜悯者」,你真可怜!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说是你可怜,这个话就说得太过分了。他根本没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这是事实,哪来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实真相看错了,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在这里面虚妄的去承受,这才叫真正可怜。能够明白事实真相,则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六度万行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这个世间,给一切众生做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须菩提尊者觉悟了,看出来了,赞叹「希有世尊」。佛表现什么希有?到舍卫大城托钵,着衣持钵。在平常人看,这有什么希奇?一点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乐、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怎么不希有?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他不快乐、不幸福,他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了。遇到个人真的幸福快乐,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他什么都没有,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现的是这一套。所以会看的人看出来,惊讶!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说到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他全部的生活活动。佛教的术语叫「以行六度万行」,都是给众生做榜样的,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也许我们要问: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他那个样子,没觉悟!那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哪有那么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觉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象讲经,两个小时讲了,你就开悟,你就证果,那不是普通人。这叫熏习,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来熏习。时间久了,熏习力量就产生。我们中国古人衣服有香气叫熏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喷一喷马上就香了,快得很。从前这个熏香,烧的这好香,衣服放在那里去熏,大概要熏两、三天的时间,这个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佛经上常讲熏习,佛菩萨示现,虽然你天天跟他接触、看到他,没有开悟,但是你受到熏习了。生生世世不断的熏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那个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得佛菩萨所示现的没有白费。佛法里面讲,对于一切众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马上成就了;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于到无量劫以后世。佛菩萨的心,他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他并不急着赶快去成就;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而时节因缘必须是长时间的培养。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古圣先王,他的理想、他的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传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这个成果现前了,他晓得。一个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传递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能够实现,那都是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在佛法承传、弘扬方面,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

「7、修二边双离之因,证寂照同时之果。是为究竟之利益。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修二边双离之因,证寂照同时之果。是为究竟之利益。」这个利益大。愈是大,时间愈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对众生愈有深远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确不是我们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我年轻时喜欢读历史,最初我对历史上有一桩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长的一段时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历史上有《隐逸传》,我不懂,这些隐士、隐居的人,虽然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从来没有替社会做一桩事情,好象并没有真正利益国家民族,为什么历史上要给他写传记留传到后世?这个我很迷惑!历史上留名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这才留到后世。这些人没贡献,一天到晚作诗、作文章、喝酒、游山玩水,他都搞这个,也给他做成传记。我那时候很不服,后来学了佛才晓得,真的要给他立传,他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很伟大。他教人是什么?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争,他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干,他所表现的,教给我们世间人,「于世无求,于人无争」,他不是口说,他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能力求,不是没有能力争。有这个能力,不争、不求,隐士。对于国家长治久安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个给他立传很有道理!这是像佛陀一样以身教,表演出来给你们看,人人都能够「于世无求,于人无争」,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今天天下为什么这么乱?喜欢竞争的人太多,喜欢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乱。如果人人都能够不争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说:「不行,现在这个年头要是不打拚,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拚,我活得满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没有求,也没有争,日子不是一样好过吗?他要真的不求不争,保证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错误的观念在支配着。自己一生苦恼,也把社会扰乱,带给众生苦难,没有利益众生。

「二边双离」,要修这个。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空有两边是讲纲领,细说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统统离开,那个心多清净!大家读这个经,修二边双离,离空有两边,你执着这个,其它的你没有离,那你没有体会到经的意思。二边,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两边都舍,你的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里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这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么方法照顾一切众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有能力,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们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了。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都要贡献给一切众生,都要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像前面我说的,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都不是为自己。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离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布施,平常在佛教里面,对于这些法相名词似是而非的好象懂得一点。什么叫布施?到这个寺庙来捐一点钱叫布施;看到别人很可怜,乞丐给他一点钱,这叫布施。意思都错会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你怎么能够离相见性?你怎么能够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讲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要能够舍己为人,这叫布施;这样才能够离相,我们这样修久了,自自然然事相就没有了。事相不必要离,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们起心动念,想到虚空、想到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权教高明太多。事相离就见性,妄念断就证体,同归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相。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8、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概括为四:第一、相者,相状。谓有生之类之相状。不但指外形,兼指内心状况。种种生类,色心相状,差别不一,故曰种种。如是一切诸相,俗眼观之,宛然现有,道眼观之,除五蕴变现外,实无可得。经言:当下即空,生而无生。故曰『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此明生空之义。五蕴本身,亦众缘和合,亦本非实(今人谓之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波动等是也),当体即空。故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此明法空之义。明生空,所以破我执、离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执、离法相。生空、法空、空空,是为三空。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刚般若也。」

「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这里给我们解释,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果把意思错会,你平常用功当然不得力。这个地方简单说四个,这四个当然都是归纳。「第一、相者,相状。谓有生之类之相状。不但指外形,兼指内心状况。种种生类,色心相状,差别不一,故曰种种。」这是我们不难体会到。六道里面,天人我们见不到,饿鬼、地狱我们也见不到,但是人与畜生我们见到了。人跟畜生,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在这个地球上各种动物数量就很大。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总是千百万种,还有不知道的,还有没有发现的,那个数量不会比已经知道的少。这是讲色心相状,差别不一。

「如是一切诸相,俗眼观之,宛然现有。」我们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们凡夫所见的,凡夫执着的,这统统有。「道眼观之」,佛菩萨们看,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除五蕴变现外,实无可得。」再多的种类,无量无边的种类,总不外乎色、受、想、行、识,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动,这五个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彻,看得彻底、看得究竟。「经言:当下即空,生而无生。故曰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才是把事实真相真正看出来。我们是迷在真相里,佛菩萨是对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迷悟不二,为什么说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实真相,悟的也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面没有迷悟,迷悟在人。「此明生空之义」。生空,就是我们讲的动物,动物的生态,「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五蕴本身,亦众缘和合,亦本非实。」五蕴真有吗?没有,五蕴也是假的,也是缘生之法。佛法里面讲五蕴,「今人谓之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波动等」,现在科学里面讲这些。这些说法,跟佛法里面所讲的因缘生法、五蕴皆空、当体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学家,还以为有物质存在;他们分析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有物质存在。现代的科学家,科学的仪器进步,粒子还可以分,分析到最后发现是波动的现象。于是肯定了没有物质的存在,这是近代科学家才证实,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怎么来的?波动的现象。这跟我们佛法讲的又接近一层,佛法讲宇宙万有的来源,是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就是波动。所以无明是动相,不是静相。用什么方法破无明?用定功。因为它是动相,静就把动破掉了。佛法的修学,讲求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换句话说,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无量无边,亦八万四千;这些方法手段,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定,统统是修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禅宗是修定,别的就不修定,你都错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统统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修定,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使用的名词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相同,目标是相同的。佛家常说「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发现是波动,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发现。「当体即空」,这是一句总结。哪有物质的存在?万法因缘生,无量的因缘,所生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所以当体即空。

「故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佛在《金刚经》上讲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才真正懂得。众生不过是假名幻相而已,实在了不可得。「此明法空之义」,法是万法;前面「生」是讲有情众生,「法」是讲无情众生。有情跟无情都是当体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执、离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执、离法相。」两边不着。不着就是我们常讲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对于道理、事实真相没有透彻,没有透彻就是你没有看破,没看破叫你放下,那个太勉强,那个放下好难过。真正搞透彻、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乐,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是放下不难,看破难。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何以故?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而已。至于讲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么难处?现在放下,现在就走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难在哪里?这里面的道理、事实真相真难懂。因为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以为这是真的,我这个身体是真的,我这个产业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钞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执着在这个地方,放不下了!不知道这些东西「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晓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讲了四十九年,讲了四十九年我们还是没听懂,还是没看破,还是不肯放下。《地藏经》上讲,众生难度,「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

「生空、法空、空空」。生空是有情众生空了,这里面的意思要体会,有情众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执着、能想象的空了,没有了。法空是我们所执着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你还何必在这些假相里面斤斤计较?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计较了。你要是碰到一个人,他今天把你的钱骗去了,或者偷去了,你会很欢喜,若无其事,没事!你一点也不会忧愁苦恼,若无其事!你今天得到什么东西,也若无其事,心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为什么?得到的,空的;丢掉了,也是空的。得无所得,舍无所舍,没有得失,这才是事实真相。连「空」都不执着,我空、法空都不执着,空也没有了,这叫三空。

「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刚般若也。」世尊在这个经上屡次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叫受持《金刚经》。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刚经》,这不容易!不是说受持《金刚经》,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两部《金刚经》,你完全着相!我能受持,《金刚经》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这叫受持《金刚经》吗?可是这样误会的人,的确很多。他受持《金刚经》,也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今天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误解如来真实义,他不是愿解,得改一个字,误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全都搞错了。

「9、通达众生非众生,则知众生性本空寂同佛。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

「通达众生非众生,则知众生性本空寂同佛。」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一切众生的心性,也跟诸佛如来一样,没有两样!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这是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人没有前途了,愿是行的动力。世间人,我们在大都会里面,看到这些经商的、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们饮食不正常,不像我们到钟点吃饭,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两、三点钟才吃饭,晚上八、九点钟才吃饭,有的还要工作到夜晚一、两点钟。这样认真在拼命、在努力,他为什么过得那么辛苦?什么力量推动他?赚钱!钞票的力量很大,推动他在干,他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是没有休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又不要钱,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力量在推动?他这样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干得还要辛苦、还要认真、还要努力,什么力量?四弘誓愿。为什么?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这些众生,他哪有时间休息!他怎么能不认真?我要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一点苦,我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个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不晓得伟大到多少倍!

我们今天不肯认真努力,什么原因?没有悲心。众生苦,他活该,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我还没有成就,我还不能度,自己又不发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个发的愿就不是真的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样,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在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么能不发愤,怎么能不用功?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么对得起众生,怎么对得起佛陀,怎么对得起自己?能够觉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层,自自然然你就会勇猛精进,你会认真努力。

古德教给我们,就是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的,这些话我们附在最近印的《念佛论》后面。倓虚法师在香港佛七的开示,我得到这个录音带,已经把它写成文字,印在《念佛论》后面。谛闲老法师教念佛往生的徒弟│锅漏匠,我觉得他的方法好,我就采取他的方法。他这个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无论用什么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马上再干。这个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复马上再干,这个身体能够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专心去干。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头,用不着!今天我们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你的愿力要是超过不了你的业力,你这一生受你的业力支配。如果你发的是大誓愿、真实誓愿,这个誓愿超过业力了,一超过,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看出来你已经转变了。我们从相上讲,相貌转变了,体质转变了,精神转变了,你的想法、看法统统转变了,这从形相上、迹象上看出来你转变了。骨子里,业力转变了,业力变成愿力,不必换个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懂这个事实真相。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轮回,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是讲空话的,决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论、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这样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个难是什么?你自己没有能够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众生没有缘;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所度的有缘,有缘是他肯相信、肯接受,这就得度。佛法在世间没有缘,没有缘的原因在哪里?这些有势力的人、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帮助其它的外道,佛法里面缺乏弘法的资财。今天是资财缺乏,人才更缺乏,这是佛法之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前面经文所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完全与《金刚经》上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所承认的,菩萨离四相;若没有离四相,你自己认为是菩萨,佛不承认。「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不要以为你受了菩萨戒,回来,「我是菩萨了,我受了菩萨戒,我已经当了菩萨」;诸佛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承认什么人是菩萨?那个人还没有受过菩萨戒,不要说菩萨戒没受,三皈依都没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经没有了,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实质重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4737.html

更多阅读

下载《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辞海第六版下载

我喜欢阅读,对工具书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工具书能帮助我清除拦路虎,是我身边最好的老师!1980年左右,我花了10.85元买了一套1979年版《辞海》修订本词语分册。2001年3月,我又花了230元买了一本1999年版缩印本《辞海》。以后又出版了各种版本

和思慧友《十六字令。夏》 十六字令三首中心思想

和思慧友《十六字令。夏》近来,老衲向网友们讨教诗词,兴趣渐浓,因而对许多吟诗填词高手朋友的大作,难免心仪,便时而命笔涂鸦,斗胆唱和,以期得到提高。今见思慧友佳作《十六字令。夏》,心中盲动,吚呀和之,望思慧友视其老顽童之老天真之作笑纳

图说胡歌版《神话》十大精彩场景 神话胡歌版

由胡歌、白冰、张萌、张世、任泉等主演的穿越题材电视剧《神话》2日在CCTV-8播出。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成龙和金喜善主演的同名卖座电影,该剧的确很幽默,穿越到古代的男主角易小川(胡歌饰)的雷人台词多多,制造颇多笑料。比如易小川从天而

声明:《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十六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视频》为网友死亡莲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