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跳东北秧歌的音乐 好听的秧歌音乐

东北秧歌的音乐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10-30 14:52 | 提问者:cuilaoyezi

现在急需东北秧歌的一些好听的音乐,节奏欢快一些只用于顿步组合、跳踢步组合等音乐,有哪位好心人能帮忙,不胜感激!谢谢@!

最佳答案

下面提供些目录你可以去百度MP3那直接下载大姑娘美(一)大姑娘美(二)大姑娘美(三)大姑娘美(四)大姑娘美(五)反调大姑娘美(一)反调快板大姑娘美(二)大姑娘爱(一)大姑娘爱(二)大姑娘爱(三)大姑娘爱(四)对 舞(一)对 舞(二)对 舞(三)对 舞(四)对 舞(五)对 舞(六)对 舞(七)对 舞(八)对 舞(九)对 舞(十)斗鹁鸪正压鹁鸪反调压鹁鸪反鹁鸪(一)反鹁鸪(二)反鹁鸪(三)反鹁鸪(四)反鹁鸪(五)柳青娘(一)柳青娘(二)柳青娘(三)柳青娘(四)柳青娘(五)佚 名(三)蛤蟆韵哕嗦五更沙金扇跑旱船佚 名(四)快乐舞曲绣哈尔滨太山景子滴拉调蝴蝶飞小 调九盏灯下盘棋抹大墙过街楼小金对妈妈娘好糊涂拉大锯东北好地方老奤调满天红落庭花夸地瓜赶 子东北风跑大车千金坠茨儿山上天梯鬼扯腿(一)鬼扯腿(二)鬼扯腿(三)强英子绣花灯大头娃娃小翻车丰收秧歌宫字韵小过街小快步快三板(一)快三板(二)梢 头(一)梢 头(二)几点说明唢呐吹奏符号简谱与工尺谱的对照秧歌抑子说明秧歌柳子(一)秧歌柳子(二)打击乐器在秧歌音乐中的使用1.起 鼓2.平 鼓3.煞 鼓4.腰别鼓5.叫 鼓秧歌常借用的几个鼓套子1.硬三锤2.小翻车3.小备马4.马 腿《锣鼓经》符号及说明多多支持哦,谢谢了!呵呵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MSN

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97

回答时间:2009-10-17 14:04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yuduxiaozi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

相关内容

2006-10-30 大家谁知道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哪有下载? 56

2008-7-22 求,东北秧歌手绢花音乐! 35

2008-11-30 东北秧歌圆场用什么音乐比较好 4

2010-12-22 谁知道这个扭秧歌的音乐叫什么名字?节奏基本是这样的, 嘀嘀啦哒 嘀嗒...

2011-1-18 请问这个胶州秧歌的音乐是什么?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秧歌 音乐

等待您来回答

2回答扭扇子秧歌用的音乐

1回答急需全国第五套健身秧歌音乐,MP3格式的。

1回答您好!您的第四套秧歌背景音乐能发一份给我吗?多谢了! rexily@126.com

2回答黄宏2011年春晚小品聪明丈夫上最后10秒左右的背景音乐是什么,这个乐...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2条

快乐舞曲绣哈尔滨太山景子滴拉调蝴蝶飞小 调九盏灯下盘棋抹大墙过街楼小金对妈妈娘好糊涂拉大锯东北好地方老奤调满天红落庭花夸地瓜赶 子东北风跑大车千金坠茨儿山上天梯鬼扯腿(一)鬼扯腿(二)鬼扯腿(三)强英子绣花灯大头娃娃小翻车丰收秧歌宫字韵小过街

从谷歌音乐输入东北秧歌几个字,很快就能搜索到很多,比自己找还方便!切记,是谷歌,那里音乐全!!

===========================================================================

东北秧歌的起源

[标签:东北秧歌,起源]

去玩儿的期望的

理想之子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4-27 16:38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称虽异,但都属于“秧歌”这一类型,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

======================================================================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与风格特点是什么~?

20

[标签:东北秧歌,风格特点]

1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与风格特点

2.“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东北秧歌

3.扇子、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表现

匿名 回答:1 人气:27 解决时间:2009-05-09 18:37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移动重心,平时行走时重心就是在不断地移动,就是坐着、站着,也可以随时移动重心,人体的中心点一移动,重心就要随之移动,反过来说:重心一移动,中心点就会移动,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动就流动不起来,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动。在民间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鲜舞的平步、胶州的碾步、花鼓灯的风柳步都是独具风格的重心移动。在东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体现重心移动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及泼辣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从“踢步”的慢移重心来说,“慢移”本身就给人连绵不断,非常连贯优美的视觉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汉族女性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所谓的“美劲儿”,在这时就表露无遗了。“双花”中的“双颤步”又别有特点。“双颤步”重心移动是上弧线,其节奏较为平均,移重心后踢所占的时间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音乐多用小快板,就给人轻松愉快、欢乐向上的感觉。“缠花”中的“顿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于重心移动的过程非常快,无形中使整个格调向热情火爆的气氛中去,体现了东北秧歌风格中的“艮劲儿”及“泼辣劲儿”。东北秧歌的训练点是自下而上,连锁反应的协调。组成这一连锁反应的三个主要环节便是脚下的步伐、身上的动律与手上的手巾花。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对一个初学者,要让他协调起来运动,就必须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清楚。尤其是要点出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方便记忆,使学者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动律与手巾花中都存在着“快吸气、停止呼吸、化为长叹”三个过程,在绕花中,花绕犹如快吸气,刚绕完的顷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化为长叹的时候,动律同样也是有“点”与“线”的关系。动律犹如钟摆一样,到弧线的尽头,就“点到为止”,立即回到动作过程(即“线”)中去,踢步、动律、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动律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了起来。

“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动及控制。重心移动的过程越慢、越细腻,走的路线越长,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与此同时,整体动作就显得较有力度、有韧劲、有文化、有内涵。

看民间舞最过瘾之处莫过于其动作中所蕴藏的韵味,这个韵味包括了很浓郁的地域特色。当跳得非常娴熟时,风格韵味都是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了这微妙之处,呈现出来的舞蹈才不会流于一般,才不会成为一串不值一看的“动作”。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就得抓住其奥妙所在。这妙处所在便是脚下的重心移动。我认为,解决好“踢步”与重心的移动,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好方法。=============================================================

东北秧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标签:东北秧歌,特点]

Annie~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8-21 11:16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

人们的喜爱。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

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

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

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

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

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

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

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

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

山东秧歌和东北秧歌不一样的吗

[标签:山东秧歌,东北秧歌]

我才知道咱山东也有大秧歌的

东北的是不是山东人闯关东带去的啊

狮子座 漃寞 回答:4 人气:4 解决时间:2009-08-30 19:58

满意答案
适合跳东北秧歌的音乐 好听的秧歌音乐

好评率:0%

您好!是这样的,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属于两个不同起源的分支,具体如下:

1.山东秧歌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

“鼓子秧歌”流传在黄河下游的商河、阳信、惠民、无棣等县,在风格上可说与黄河中游陕西、甘肃、山西的锣鼓一脉

相承。传说起源于北宋,是农民在打谷场上庆丰收的舞蹈。参加舞蹈的角色有伞、鼓、棒、花、丑五种,使用的道具分

别为绸伞、圆形鼓、双棒、绸巾。“胶州秧歌”,相传起源于胶州城北部的东小屯村。当年,村里有马、赵两姓人家,

因生活所迫,每逢农闲共同到周围地方演出,年久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流传至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胶州秧歌”的角色只有十个,是传说中两个家庭中的全部成员:一对“鼓”扮为男性壮年;一对“翠花”是“鼓”

的妻子;一对青年扮演“棒”是“鼓”的儿子;一对“扇花”是“棒”的妻子;一对“小嫚”,是“鼓”的小女儿。

2.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

“秧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

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

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

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有以上可以看到,在东北,秧歌更是一种融合多种文艺形式的演出总称,而在山东则是相对具体和有传承的表演形式,

大家各有千秋,而且都历史悠久。楼主所说的闯关东也确实为东北地区的秧歌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是可以肯定的。

以上,戏剧社很高兴为您解决问题,谢谢采纳!

=============================================================================

东北秧歌与鼓子秧歌表现形式的差异是·???

50

[标签:东北秧歌,鼓子秧歌,差异]

问题补充2009-05-02 22:32

希望可以得到更具体的差异对比

SOSO用户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5-09 17:28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东北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山东鼓子秧歌的五种角色

山东秧歌中的鼓子秧歌有“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其中“伞”分“丑伞”与“花伞”,“丑伞”又称“头伞”,为男性老人打扮,是整个秧歌队的指挥者。“鼓”为武生打扮,是秧歌队的主要演员,人数多,动作复杂,边舞边击鼓,舞起来气势非凡。“鼓子秧歌”即由此得名。“棒”为男性青年,双手执两头有五彩条的木棒而舞。“花”为女性青年,服装仿戏曲中的花旦。“丑”人数可多可少,装扮成“傻小子”、“丑婆”、“县官”、“花花公子”等,即兴表演逗趣。

==================================================================================

山东鼓子秧歌的情感表现形式~!

[标签:山东,鼓子秧歌,情感表现]

山东鼓子秧歌的情感表现形式~!

匿名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3-20 22:48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专业舞蹈家与理论家们曾为鼓子秧歌总结出来四个“核心元素”——稳、沉、抻、韧……“稳”即是沉稳,体现了对山东大汉似泰山般伟岸的一种外形上的强化认识;“沉”则是指鼓子秧歌的内涵,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山东大汉气质的内部认识与概括;“抻”是一种节奏时值的具象表现;而“韧”则体现在鼓子秧歌整个演出的动感韵律之中。

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认识鼓子秧歌价值,则可以发现:鼓子秧歌的动作结构十分严谨,其舞蹈本体特征显露的非常突出而且明显,可以说它自成形式,脱离了一般民间舞的戏曲套路程式,一直保持着舞蹈自身的完美性质,可以说是真正舞蹈中的舞蹈,全部由严谨的有艺术价值的抽象动作构成,表现了舞蹈最美的一种求索——力的求索;是顽强的人类生命的自我表现。一切生命的情感、力量都融在这样一个抽象的舞蹈形象之中,所以它既单纯而又丰富,有着明显的舞蹈结构特点:即动作幅度大,充分利用人体可能的可塑性;极大的占用空间,具有相当记忆价值;整个舞蹈在圆满中追求挺直和厚敦,既有圆满的东方韵律,又有挺拔厚敦的空间造型,所以它有粗有细,高亢而多情,在高擎低趟恒圆的韵律运动中向前挺进,情感非常饱满。并且在所有舞蹈动作中,它总是那样的充满激情,而这种激情推动着情感和肌肉不断表现出一种巨大的生命力,好像一部生命力的战车,在连续的舞跳中,无休止地追求一种神圣的虚幻的力。

丰厚齐鲁传统文化的浸润,鲁北地区自然环境的陶冶,铸就了鲁北人强壮的体魄和刚毅威猛的性格,奔放不羁的豪情与所使用的道具融汇成磅礴的气势,形成一种粗犷豪迈、英武矫健的形象和特有的风格韵律,充分展示出山东好汉的雄姿与英雄气概,如泰山般凝重,黄河洪水般之汹涌,信马由缰,一泻千里……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描述,然而,当你站在七十余岁老秧歌们面前观看他们的英姿时,你将会领略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喷薄欲出的张力……这是一种伟岸,一种雄视,一种力量美的展示,一种随意的不羁与潇洒。==================================================================================东北秧歌与其地域文化的关系

20

[标签:东北秧歌,地域文化,关系]

RT···

゛ Gin靖 回答:3 人气:3 解决时间:2009-03-16 10:30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它即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概括有三:其一是自始至终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北方各族,如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人的人文传统.其二是严寒的气候环境,丰富的地理资源,生活无忧,人劲健好乐,形成风俗人情.其三是其他外来民族如汉,蒙,回等族早年先后迁徙至此,带来本族特色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尤其长久土生土长在白山黑水,松花江畔,生殖力极强的滨海民族如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族及其先祖在这一区域历史悠久,人口较多,文化底蕴丰厚,很早就是这一地域文化主流,在历史不断发展进程中与汉,蒙,回等族同生共处,不断吸收,融合他族优秀文化组成了东北地域的满族等族为主体的以汉,蒙,回等族为辅的东北共同体民族民间文化.尽管东北民族和他们创造的民族民间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正体文化组成部分.尽管做为东北地域民族民间艺术和其它地域民族民间艺术共同孕育于中华文化母体,并保持着血肉联系,但东北黑土地民族民间艺术主体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面貌,以自身的价值存在作用于生活,以自身独有特色丰富着神州民间艺术的宝库,成为一支独特奇葩,名扬世界.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她既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结晶.是以萨满教祭祀歌舞为母体而孕育产生,萨满教文化是东北大秧歌,东北二人转等民族民间艺术根源.经过东北各族广大民众代代培育,浇灌,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鲜花和精神食粮,不断丰富发展扩大对外影响.以下本文从文化形态学和文化比较学角度及方法论证东北大秧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族属关系等,东北大秧歌的历史,族属关系东北大秧歌过去叫"蒙鞑达子秧歌",即满族秧歌.它在东北满族共同体(汉,蒙等族)的民间文化土壤中滋生成长,壮大起来的.具有粗犷,欢快,优美,清新,热烈,火辣,大歌大舞的艺术特色.反映出北方满族等人刚健,粗犷,豪爽,极有活力的民族精神据《宣政杂录》一书载:"宣和初,收复燕人以旧朝,金民来居京师,其俗有'臻蓬蓬歌'亦扣鼓和臻蓬蓬之音为节而舞,人无不喜闻其声而效之者".女真人吸收继承了契丹文化.早在契丹掌权辽朝此种"臻莲蓬"舞在东北地域已经存在,当时演出也是边击鼓,边舞蹈,边唱歌.1974年辽北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了一件契丹手鼓,具考是"臻蓬蓬"原物,这确证明铁岭辽金时早期秧歌存在.还有唐代《渤海国记?礼俗篇》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为'踏锤."据考"踏锤"即是踩高跷,"更相"是换装打扮,估计也是男扮女装.这是棘鞫人(满族先人)春节秧歌真实记载.综上几例是东北三省满族等及先祖创建早期秧歌的历史史实.二,东北满族秧歌的文化艺术特色与萨满文化满族秧歌俗称"鞑子秧歌",过去遍布东北各地城乡.据考查其规模参加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三百之众.演唱大体上分六个阶段:《过街扭》,《走大场》,《武场》,《下清场》,《混场》,《拉唱戏》等.1.从早期秧歌典型人物角色扮相看其满族秧歌文化特征.其一,典型人物秧歌头(队指挥)俗称鞑子官,又称"里鞑子",他头戴红缨凉帽,穿黄马褂,红战袍,手执马鞭,身挎腰刀,这是典型满族官员代表,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300人为一牛录,其官职叫牛录额真.这显然是清初八旗文化历史遗存.其二,典型人物叫"克里突",也称"外鞑子".涂黑脸,头顶扎抓髻小辫,他反穿皮袄毛朝外,下穿花裤,斜挎串铃,手里拿一鞭子.以此甩出各种声响,帮指挥队形变换.此角色是自由人,可在队中串来串去,协助里鞑子官管理演出.从其角色功能,化装,道具等方面分析,这是极典型萨满文化遗存.面部涂黑与萨满祭祀前脸涂黑,男扮女装相同,头顶系抓髻与萨满发辫通天观念一致.其反穿皮袄毛朝外和萨满神帽,神衣,神裙多条皮带装饰寓意神鹰观念相同.串铃和鞭子均是萨满祭祀跳神法器…….综上这一角色是全方位北方满族等萨满文化载体,是研究满族秧歌的"活化石".其三,典型人物即是满族秧歌后边压阵的"老哙",俗称"江老大婆",,亦男扮女装,面部两腮画鸭蛋圆红色,梳笊篱把子头,两耳挂着一对红辣椒.戴东北满族老太太帽,上边插一朵大红花.身穿带襟大袄,外套一大坎肩,下穿宽腿彩裤,大脚穿绣花鞋,两手握着一对木槌棰,还有手拿长杆烟袋作舞,..…?.这是活灵活现,土香土色的东北满族母亲画像.由于东北气候寒冷,无论大人,小孩冬天两腮均冻成二块玫瑰红色;天冷愿吃红辣椒驱寒;梳笊篱把子头正是满族人"二把头",梳"高旗髻"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6403.html

更多阅读

适合胖脸男生的发型 脸大的男生适合的发型

适合胖脸男生的发型——简介很多胖脸男生非常苦恼自己的脸又大又胖,很难看,不知道该剪什么样的发型。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发型,都是胖脸男生的哦,胖脸也同样有很多的发型比较适合,不仅是单单适合而且时尚又帅气,快来看看吧。适合胖脸男生

适合圆脸mm的发型设计图片 胖圆脸女生适合发型

可爱俏皮的圆脸mm,其实完全不用羡慕瓜子脸mm。因为圆脸可塑造性在众多脸型最强,所以圆脸mm应该注意选择发型来对脸型进行修饰。选择一款适合的发型,绝对会使你更可爱。现在就在下列圆脸发型设计图片中,选择一款适合的。适合圆脸mm的发型

为你推荐适合男士圆脸的发型 男士胖圆脸发型短发

男生的发型设计得好不好看,就要根据脸型的特点来设计,今天小编要说的是男士圆脸的发型,男士圆脸设计什么发型好看呢?下面来看看夏天适合男士圆脸的发型。请欣赏下图!为你推荐适合男士圆脸的发型——工具/原料男生圆脸发型为你推荐适

声明:《适合跳东北秧歌的音乐 好听的秧歌音乐》为网友朝飞暮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