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 仿写中华少年 8段

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 仿写中华少年 8段

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

A.

一.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难点突破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诗题。

2.我们也曾经接触过现代诗歌,请同学们说说诗歌的特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补充。

 语言特点: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特点: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特点: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特点: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特点: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对于诗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如,雪莲——耐寒植物,生于青藏高原地区,花可入药。山丹丹——生于黄土高原,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

女娲——神话人物,功绩:炼石补天,创造人类。大禹——治水有功,成为夏朝第一个君王。

敖包——蒙古族人作为路标和界碑的用石头,土,草堆成的堆子。哈达——藏族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礼物。

芦笙:苗,侗等少数民族的管乐器。唢呐:管乐器。

(三)再读诗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歌作品: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3.读第六节,明确我们铭记的是什么,不能忘却的又是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资料:1),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标志着党的正式创立。2,)春天的故事——1978年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4.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5.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感。

1.自由练读,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读:甲、乙、丙、丁分配朗读或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读或朗诵。(提醒学生标示自己要诵读的地方)

(五).课外拓展

请大家去收集一些爱国诗篇,好好朗读,好好背诵,为班级诗歌诵读活动做准备。

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的滋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各自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或让父母讲述),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的志气。)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播放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激昂的歌声中对同学们说:“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使这节课的内容和精神都得到升华!)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请你仿照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写我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板书: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C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A案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邵宏锋)

B案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初步感知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1)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 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 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 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 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 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一、教材解读: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理念:

《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研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研读展开教学:自由研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研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三、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它有哪些民族吗?

 生1:我知道我们的祖国有56种民族。

 生2:我知道有汉族、藏族。

  生3:我知道有蒙古族、苗族。

  生4:我知道有高山族、彝族。

  (还有学生想说,教师摆手阻止了)

师:同学们知识真丰富,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我们祖国有关的文章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八课,大家齐读课题:《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确定探讨话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1:文章写了“中华”。

生2:文章写了“少年”。

生3:文章写了“中华的少年”。

生4:文章写了“少年的中华”。

师:呵呵,同学们想得真细致,分析得很全面。那请你们结合预习的感悟,现在快速浏览一下文章,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华”或者“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我读出了一个()的中华,我读出了一个()的少年。学生独立浏览感悟。一会,学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现在交流一下吧。

 生1(杨晨):我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师板书:山川秀美)

生2(向甄琪):我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师板书:历史悠久)

生3(孙庆秋):我读出了一个“满怀希望”的少年(师板书:满怀希望)

生4(杨珊):我读出了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华(师板书:饱经风霜)

生5(杜万祥):我读出了一个“任重道远”的少年(师板书:任重道远)

(三)、带着话题组内研读:

师:哇,同学们真有才!居然读出了这么多的中华和少年。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文章内容,仔细研读某一部分,等会展示交流吧。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某部分研读。教师到各组中巡视,边了解学情,边指导点拨。师来到和谐组,针对他们研读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指导: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方面,怎么写的?你在课外还了解了哪些?学生针对这个提示,进一步围绕文章研读。师来到奋进组,看到他们讨论的是“山川秀美的中华”,不禁问:文章写了哪些山呀,怎么写的呢?文章写了哪些河呢,如何介绍的呢?学生又围绕老师的提醒进一步研读。

(四)、围绕话题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组长的引领下,研读得津津有味。大家肯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研读的收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当然,如果在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让大家琢磨琢磨。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我们和谐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三节。我们从这节里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我们从“唐诗宋词”看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吧,哪位同学为我们背诵一首呀?

生1: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唐诗吧:《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2: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宋词吧:《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展示得很好,谢谢你们!我们小组还从“三国”“水浒”中看到了祖国文化的另一面,令人兴奋和自豪。因为我国的优秀著作很多,其中《三国》和《水浒》都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另外的两大名著是什么吗?

生1:是《西游记》和《宝莲灯》。(有学生窃笑)

生2:不是《宝莲灯》,是《红罗梦》。(又有生窃笑)

生3:不是《红罗梦》,是《红楼梦》。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回答很积极。虽然有的同学有点小错误,但是其他同学能够及时纠正。下面,我们组的同学带着自豪的心情为大家朗读文章第三节。请大家准备。(接着,和谐组的全部同学齐读文章第三节。)好了,我们小组的展示结束了。谢谢大家!(全班同学都给他们鼓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才和谐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得很到位。他们不但对文章研读得很细致,在交流的时候还给其他同学留出了机会。希望后面的小组做得更好。接着展示交流吧。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我们奋进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二节。我们组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关于“山”的成语是很多的,谁来说说看呀?每人说两个吧。

生1:崇山峻岭、高山深涧。

生2:三山五岳、峰峦叠嶂。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好了,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我们就交流到这儿吧。现在说说关于“水”的(成语)吧。

生1:波涛汹涌、碧波荡漾。

生2:水光潋滟、青山绿水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呵呵,这位同学的“青山绿水”有山有水了啊。刚才我们小组从文章里“莽莽”看出了“昆仑山”的高大威猛;从“九曲”体会到了“黄河”的弯曲的特点;我们还从中了解到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红棉。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我们也从中学到了“百折不回”“立地顶天”“纯洁”“热烈”等等精神和品质。我们组想考考同学们,除了文章里的山水,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山水呢?每人说两个吧。

生1:我知道的河有:漓江、长江。

  生2:我还知道有尼罗河。

  生3:哈哈,尼罗河不是我国的。

  生4:我知道的山有泰山、华山。

  生5:我还知道有黄山、乌蒙山。

  生6:我还知道有香山。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真行!回答得真好。下面我们组为大家朗读展示。请大家准备。

  生1读: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生2读: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生3读: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生4读: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下课铃声响了)

  齐读: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我们组展示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五)组织小结:

  师:请值日班长小结一下本节课吧。

  值日班长(向甄琪):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非常积极主动,展示交流也很全面细致。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也明确了我们中华少年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才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真的很积极,只是时间太少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交流。不过,只要同学们时时努力,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舞台让你展示。下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6583.html

更多阅读

《书愤》学习参考

《书愤》学习参考整体感知书愤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陆游又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出生的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 电影 天堂奇迹 观后感

昨天,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班里的投影仪)。是《海洋天堂》。老师让写观后感,我的这个,也不是很好吧,竟然是班里唯一合格的一篇。《海洋天堂》观后感《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

田汉、聂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 聂耳分别为电影

1912年2月,聂耳生于云南昆明。他从小就十分喜欢音乐,他凭借自修的音乐知识和作曲理论,创作出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1934年,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编写一部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田汉写主题歌的歌词。聂耳主动找去,表示要为这首

《倔强萝卜》:偷萝卜

时光网发布的《倔强萝卜》的海报上方写着:偷菜,偷钱,偷情,偷心。如果说这几个偷概括了片中几个线索的话,那么偷菜则实在有些牵强,在本片中也仅仅是给开心农场做了个广告。就片名来讲,萝卜这个东西则没有足够多的噱头与剧情相联系,片中的有

声明:《8.《中华少年》备课参考 仿写中华少年 8段》为网友适者生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