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诗歌

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诗歌
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获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郭明义,外表朴朴拙拙,像一块粗糙的铁矿石,内心却十分灵秀和丰满。他会写诗,爱唱歌,是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还是一个出色的岗位能手,更是一个奉献热血和真情的爱心使者,一个致力于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现代公民。他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着一个时代命题——幸福是什么?

  2011年年末,以“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主题的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李春雷担纲创作。目前,该书被评为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幸福是什么》共八章四十一小节,用凝练的语言和鲜活感人的细节和大量的图片,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郭明义。作者从郭明义的个人成长历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精神和坚持20年无偿献血,16年捐资助学,15年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的点点滴滴事迹写起,积小善而成无疆大爱,并带动更多的人传递爱心和温暖,成为当代学习雷锋精神的楷模。他的事迹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

  作家李春雷创作过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和《木棉花开》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创作,作者两次奔赴鞍钢齐大山矿,采访相关人员,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有关郭明义先进事迹的材料,经过近一年的创作和修改,才完成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的创作。

  著名评论家李炳银这样评价道:此前,尽管一些新闻媒体已经对此有所报道,使我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有一些了解,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是被李春雷《幸福是什么》所打动。很多似乎平常熟悉的生活素材,在李春雷的笔下变得鲜活生动,风生水起;“文学艺术”与“报告生活”在这里成了相互支撑和水乳交融的整体。

 李春雷,男,1968年2月出生,河北成安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先后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

北大学中文系。1989年起历任邯郸日报社文艺编辑,邯郸晚报社文体部主任,邯郸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等。河北省作协签约作家。现为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邯郸市文联副主席。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执笔从文十多年,已发表报告文学、散文作品、小说及新闻作品700余篇多次获国内大奖。他的作品先后荣获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二、三、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获得者)、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郭沫若散文奖、首届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两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三届)、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全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届全国“五一”文化奖等,并数次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有多篇作品获“河北新闻奖”和“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入选《大学语文》。近日在河北邯郸成立了河北省第一个个人文学工作室——李春雷工作室。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6月);新闻特写《“金种子”下凡》(1999年),获1999年度“中国新闻奖”;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1年),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长篇报告文学《赤岸》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长篇报告文学《铁壁铜墙》;报告文学集《崛起的群山》;长篇报告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 (河北少儿出版社,2006年);短篇报告文学《乡村的笑靥》(光明日报,2007年3月19日);短篇报告文学《郑兰荪的三十年》(光明日报,2007年6月11日);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广州文艺》,2008年第三期)。其中《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等作品,大气磅礴、语言精美、思想深邃,被文艺界公认为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李春雷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获奖总述

  2005年,他的作品《宝山》荣获中国文学界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第三届),2005年4月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曾专致贺电进行嘉奖,他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2005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十佳作家”和“签约作家”。2006年6月,他创作的反映残疾女孩郭晖感人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出版后,再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日报》、 《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选载和评论,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2006年10月份长篇报告文学《阳光照在民心河上》出版,省委副书记张毅同志亲自作序2006年11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八届文代会和第七届作代会,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011年11月23日至25日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年度获奖情况

  2011年  《木棉花开》获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夜宿棚花村》获首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唯一一等奖。  《特殊党费》获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党旗礼赞”征文优秀奖。  《赤光》入选由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在文艺类图书中名列第三。  2012年  短篇报告文学《索南的高原》获得第二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  长篇报告文学《山生》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苦难成长

  李春雷1968生于成安县商城镇北郎堡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弟兄四个,他是老大。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家境的贫寒可想而知,他记忆中连一个完整的鸡蛋也没吃过。过年时,除夕的鞭炮响起来了,他还在村东的冻地里钳棉柴根,刚拔出的棉根结了一层霜,白森森的,捡在手里,冰冰凉。小学三年级时,他仿效雁翎队的故事,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了一部2万多字的“小说”。他的小学老师任保林和朱贵英看后,表扬了他。他的作家梦就这样悄悄地燃烧起来了。

李春雷

1980年,正是文学苏醒的时候, 《小说月报》刚创刊的第一期,父亲到安阳出差,就买回来一本,一下子就读进去了。初中时,他已经彻底迷上了文学。由于功课不好,曾一度辍学,骑着自行车游览山东,在黄河岸边两次遇难,死里逃生。  1982年考高中时,他七门功课考了155.5分,最差的是英语,7.5分,他落榜了。这时候他遇到了创作上的第一个恩师:袁克礼。袁克礼从河北师院中文系毕业,文学造诣很深,幸好担任成安一中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他几次找校长,硬是把李春雷招收了。当时袁克礼的想法是,这个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学,但没准能成为一个农民作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了高中后,李春雷的功课竟然奇迹般地赶了上来,尤其是英语,竟成了全班、全校的第一名。1985年高考时,全县文科生只有4人上了大学,他是其中之一。李春雷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写日记。他写日记与别人不同,别人大都很简约,而他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用散文的笔调记下来,每天写3000至4000字,天天如此,年年坚持。  1985年9月,李春雷考入邯郸师专英语系。在沁河边的学步桥旁,他向文坛开始了真正的冲锋。刚开始的一年,上百篇稿子如石沉大海,直到1986年6月,国内权威的天津《散文》月刊终于在重要位置发表了他的作品。之后他在全国各地发表了数十篇散文。1987年8月,河北省散文创作研讨会召开,他被誉为河北省新生代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李春雷到邯郸日报工作后,在新闻写作上也同样显示了超人才华。进报社第一年,就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1999年,他写作的消息《“金种子”下凡》更是破天荒地获得了“河北新闻奖”消息类中惟一的特等奖,并获中国新闻奖。这篇作品至今仍收入在人民大学新闻系主编的全国通用教材中。正是有了深厚的功底,才有了他日后报告文学的辉煌。

李春雷

艰难写作

  李春雷的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从农村苦孩子到作家,从邯钢到宝钢的大工业书写,李春雷的创作之路历尽艰辛,这可以从他写《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和《宝山》可以看到。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烈火炼成的钢铁:1999年,正是全国学邯钢的高潮,各地的作家、记者蜂拥而至。而李春雷只是邯郸日报的普通记者,人家根本不看好他。去了几次,邯钢不接待。一般人早退缩了,但他没有。他写出创作提纲,到邯钢、出版社和省委宣传部游说。多方努力下,邯钢勉强答应了他。他面前的困难像山一样。因为出身农村,后来又搞文艺编辑,对工业不熟悉,对钢铁冶炼更是一窍不通。没有办法,他只得买来几十本工业管理和钢铁冶炼方面的书籍,日夜苦读。另外就是骑着自行车采访退休老干部、老工人。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999年春节的饺子是在邯钢吃的。当四周的鞭炮响起来时,他仍在平静地整理着笔记。经过半年的苦读和采访,他积累了50多万字的笔记。为了体验工人的苦楚,他经常在凌晨到现场采访。一次,他从轧机旁走过,忽然一根1200多度高温的钢坯从辊道上呼啸而过,把他的棉衣烤糊了。还有一次,炼钢的转炉发生大喷事故,钢花四溅,一滴红红的钢液飞到了他的手上,顿时血肉模糊。他左手的小拇指上至今仍留有白花花的伤痕。  创作过程更难。由于主人公没有接受采访,许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间接得到的,要用报告文学的笔法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实在太难了。他每天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竭力寻找着那种创作的酣畅,如果办不到,只得一遍遍地重新构思,重新下笔。时间长了,他的眼睛周围竟长出了一个个像针尖般的肉赘,麻麻密密的,刚开始不能触摸,生疼,十天后,用手可以搓掉。他吓坏了,医生们会诊后说,一是眼部肌肉太疲劳,二是电脑屏幕的强刺激。就这样,他一边搓着肉赘,一边进行创作。极度的艰难中,他实在顶不住了,要退缩了,但他又本能地斥骂自己:李春雷,你要写下去!写下去!当李春雷写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后,他的眼镜上升了200度,体重下降了10公斤。2001年,《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炮走红,震动了文艺界,但直到这本书写完,本书的主人公———邯钢的老总也没有接受他的采访。

《宝山》

  《宝山》并不被宝钢看好:写宝钢源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冶金部部长李东冶老人主动建议他写写宝

宝山

钢。宝钢是共和国历史上投资最大、经历最曲折的工业企业,宝钢的历史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其中的决策过程直接涉及历任领导人,由此反思一下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进程,不失是一个绝好的题材。但这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从宝钢上马以来,有关的作品不下百部。别说上海市有大批优秀的作家,就是宝钢也有文联,也有专业作家,更巧合的是,宝钢的党委书记助理兼党委宣传部长就是一位知名作家。但问题是,宝钢出了这么多书,没有一本达到国人满意的。老部长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希望看到一本能对得起宝钢历史的书。这个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李春雷的肩上。他这个小人物要挑战大上海了。李春雷再次拿出“邯钢精神”,在冷眼和寂寞中采访,搜集资料。好在退休的宝钢老干部老工人们是热情的,他们向李春雷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轰轰烈烈的上马,凄凄切切的停建,人民大会堂咄咄逼人的质询,惊天动天的地基位移等每一个事件。文中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干部、企业家、科学家、普通工人,时间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今天,涵盖了整个宝钢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 《宝山》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艺界称这是建国以来工业题材少有的好作品,工业界不少老领导、老同志兴奋不已,称赞此书“大长民族志气,大增民族自信心”。报告文学评论家认为,此书“语言精美、大气磅礴,是难得的纪实文学佳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给他写信祝贺,并邀他到办公室长谈,结为忘年之交。该书已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重点图书。但直到该书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宝钢方面仍无半点反映。对此冷遇,李春雷说,我不是为了给一个企业树形象而写作,我要书写的是中国大工业的恢弘的史诗。

清贫的家  李春雷的家位于邯郸市报社胡同十号院一号楼顶层,他的家居贫寒、简陋,让所有去过的人们都很吃惊。7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任何装修,所有的家具都是最简陋的。卧室里衣柜的门已经掉了,露出里面悬挂的衣服;睡觉的床坏了,下面用几十块红砖支撑着;靠北侧是儿子的卧室,一张上下层的钢管床占去了大半个空间。李春雷的书房只有8平方米,四壁围满了书,中间只有两平方米的空间。由于没有暖气,中间放了一个电热器,来回走动需要小心翼翼,他家里甚至连冰箱也没有。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大大小小有十多个,每个房间都有。书柜里都是满满的,书柜上也摆满了书,直达屋顶。屋角里、床底下、阳台上还塞满了二十多个纸箱,也是书。李春雷有上万册图书,由于房间小,没地方摆放,只好就这样委屈它们了。早先就有外界传言,这几年李春雷写邯钢、宝钢,每个企业都给了他几十万,他早已是百万元户了。可是人们不会他还住在这样的地方。不知道这位出名的作家为了写作把家里的存款快花干了,写书自己花去了八九万块钱了。

李春雷

李春雷共写了四本书:第一本《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费力最大,从采访、写作到出版用了三年时间,仅北京、石家庄等地就跑了数十趟,全是自费。书出来后,邯钢倒是满意,但除了为他开办一个座谈会外,对他个人没有一分钱的资助。第二本是获鲁迅文学奖的《宝山》,由于种种原因,宝钢方面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至今没有拿一分钱。第三本写的是抗非典的《邯郸战“疫”》,这本书耗时几个月,全是他日夜兼程打的采访的,应该说写得极其精彩,但也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版。他的花费又全打了水漂。第四本是省里让写的描写129师抗日的《赤岸》。由于创作时间太紧,他个人出资请了三个助手,租了一部车,用一个月的时间转了整个山西省,行程上万公里,花费颇多,到现在,也都是自己垫付。他的妻子叫来丽霞,这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邯郸二中教师对丈夫的写作无怨无悔,虽然仍是清贫,但他们的日子过得自足自得。

抗震救灾

  在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当天,正在河北邯郸学院的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也感受到了明显的震动。得知汶川大地震灾情后的几天内,李春雷时刻关注着灾区情况。在遥寄哀思的同时,他意识到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亲自去灾区采访,用文学的刀笔刻写中华民族在这一特殊时期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发出河北作家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声音。

李春雷采访的汉旺镇棚花村村民

主动请缨

  2008年5月15日深夜,李春雷先生主动请缨,向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申请深入灾区一线采访,之后他获准加入抗震救灾作家采访团。在出征仪式上,李春雷以“挺身赴国难”为题做了简短的发言。他表示,文人报国无长物,惟有手中笔如刀。作家应该成为特殊时期里最活跃的文艺工作者,去激发社会和民众热情,凝聚民族精神。作家们前往地震灾区时,正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

工作

  2008年5月16日14点28分,飞机到达西安上空时,李春雷和同行作家一起在12000米的高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作家采访团抵达灾区后,李春雷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慰问采访的战斗中:在成都天府广场参加万人静默祈祷的祭奠仪式;在蓥华镇听成都军区某部营长讲述在蓥华中学救援时惊心动魄的情景;在绵阳的临时安置所内看望北川中学幸存师生;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慰问伤残孩子,并和女心理讲师倾心交谈;夜宿棚花村,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灾后重建的情况;采访成都军区陆航团担任重要救援任务的飞行员。  在汉旺镇棚花村李春雷走访了村委会主任、普通村民、下乡帮扶人员和救灾医疗队,详细了解了地震灾害给村民们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村里的防疫、抢种抢收、分送救灾物资和长远重建规划等工作安排,感受到了村民生活逐步走向正常的过程,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完成了4000字的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以最快的速度创作出了反映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使人们能够更详细的了解灾区的生活,激发了人们抗震救灾的决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7305.html

更多阅读

席慕容朗诵《出塞曲》 席慕容诗歌朗诵

  席慕容  著名诗人、画家。现著有《七里香》、《时光九篇》、《以诗之名》等七部诗集。诗歌风格兼有南国的细腻和草原的辽阔悠长。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誉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

《文化是什么》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看完了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文化,这不是一个我能hold住的话题。所以,我只能谈谈自己的拙见,只言片语,未成系统。一记得陈晓虎老师曾经说过,一首诗真正的魅力是在于它引起了你的共鸣,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它打

声明:《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诗歌》为网友浑身傲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