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快乐◎韩雪峰 端午节快乐

在一个学生的记忆里,端午节总是伴随着高考、中考这样重大而深刻的日子而到来。除了引发食欲的粽香和沁人心扉的艾香外,印象最深的,是伴随节日而来的对未知前程的惴惴不安。冥冥之中,端午节带给我的,是对自己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祭奠。 四年前的端午节后,粽香还未散去的日子,我走进了那个被称为人生十字路口的高考考场。那个天真的年纪,以为世界很小,能够被眼前八开大小的试卷纸紧紧包裹。只要努力,就能把命运结结实实地攥在手中。今年五月初五的这天,高考已经结束快半个月,在没有系五彩绳的考场上,同样心灵单纯的孩子,也一定会把人生的得失描绘得淋漓尽致吧。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或许因为放假的缘故,圈里的朋友把它当成了喜庆的节日,互相发送“端午快乐”的节日祝福。其实,端午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祭日。如褚朝阳所写:“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关于端午的起源,无论伍员还是屈原,对我们民族而言,都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代表着一个纠缠不清的历史节点。 在豫让的年代,士可以为知己赴死,失去知音的伯牙不复鼓琴。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伍子胥可以逃出楚国,引吴兵替父报仇,却安然面对听信伯嚭谗言的夫差。当伍子胥面对有恩于自己的吴王所赐的宝剑,他只能决然自刎。让门客挖出自己的眼睛要看着吴国灭亡,只不过是一种死谏。“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於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才有后人“端午祭伍”。伍子胥精神的追随者,同样命运遭遇的屈原,曾深受楚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却遭受楚王的放逐、面对楚国的衰败,只有以死明志,因而成了端午内涵的另一个精神标杆。“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司马迁不懂屈原的信仰,我们只爱看热闹的龙舟更不懂屈原的信仰。 有人认为伍子胥只不过重复父亲伍奢的命运;有人认为屈原只不过是弄臣殉情。认为他们愚昧无知,轻贱自己的生命;认为他们思想狭隘,无视人类的悲悯。但要知道,在被神化之前,他们都是血肉之躯的凡人。不同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叫做“信仰”东西。看看如今,那些简历上写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仰的人,连什么是信仰都不懂,更有几人敢说他可以为之献出生命?那些大腹便便坐在饭桌主席上的人,若能有一副为民办事的好心肠,就已经是善莫大焉了。纵观历史,正是由于伍、屈所追求的这种深刻的人生信仰,正是由于他们所代表的这种纯粹的价值追求,才造就了一位又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 缺少信仰的人往往容易本末倒置,将爱国诗人的祭奠仪式当成了端午节的全部,热衷于丰富而快乐的节日形式,巧妙地避开沉重的历史责任。可悲的是他们总是在意生活的细枝末节,因得失而喜悲,因境遇而沉浮,甚至将谋生的手段当成生活的追求。 幼时的端午节,在五彩绳、雄黄酒的映照下显得隆重而神秘;如今的端午节,在伍员和屈原的诉说中显得沉重而深远。现在,当我要走出大学踏入社会时,才意识到世界很大。将要到达的地方有多复杂,我不知道;能否会像屈原那样不顾一切,我不确定。但我记得贾谊说过,“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在端午节这个沉甸甸的节日里,不能说快乐,但要祝所有人安康。☆

端午节不快乐◎韩雪峰 端午节快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7912.html

更多阅读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一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我坐在家中改定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除夕之夜,窗外鞭炮响成一遍,手机里不停地传来一批又一批的贺年短信,满世界都在营造着快乐喜庆的气氛,可我却在不合时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其实,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由

端午节不快乐◎韩雪峰 端午节快乐

在一个学生的记忆里,端午节总是伴随着高考、中考这样重大而深刻的日子而到来。除了引发食欲的粽香和沁人心扉的艾香外,印象最深的,是伴随节日而来的对未知前程的惴惴不安。冥冥之中,端午节带给我的,是对自己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祭奠。 四年

声明:《端午节不快乐◎韩雪峰 端午节快乐》为网友古巷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