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任念兵发表于《中学数学杂志》2010年第11期(高中版第6期)

陶兴模老师在文献[1]中依据中学数学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素质特征,将数学教师粗略地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表演型、应试型、学者型和竞赛型;其中,学者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研究,善于发现,善于探索,有著书立说的意识.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在刊物上经常有文章发表……”

和不少青年同行一样,自从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笔者就一直以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方向.众所周知,立足于日常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和反思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必要条件,而写作则是进行教学研究、成为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和阅读学习中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与教学经验,可以加以总结,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而将反思的过程和总结的结果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本文所谈论的写作——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理解一个问题不难,但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或者说清楚,或者写清楚,有时是相当困难的;判断自己是否理解一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其实就是解释给别人听,让别人也能够弄懂.因此,写作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和反思.

本着在学习中提高、在写作中进步的心态,笔者在下面将自己在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中的体会,与青年同行们交流切磋,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1.写什么——写作是对学习和反思的记录

学习致力于外部,将书籍报刊网络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将同行前辈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体会;写作是对阅读等学习过程的反思行为,它致力于内在,将自身零散的体验整合为系统的见解,将模糊的概念和想法明晰为清楚的观点.平时积累了什么素材,决定了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什么内容,写作可以看成是对学习和反思的记录,因此需要积累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

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回顾,往往能积累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首先是课后的反思,平时笔者力求做到每节课后写教学后记,修改完善教案,回顾每节课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把握情况;其次是公开课的磨课,只有经历过公开课的精心准备才知道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难,才能领悟到平时教学中容易忽视的本质问题;再次是记录关键教学事件并加以反思,尤其是要反思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这里重点说明最后一点.青年教师的优势就是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较近,相对容易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教学行为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透过学生的眼睛反观自己的教学,通过学生的思考充实我们的设计,教学相长的效果就此形成,在这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多不错的课题,这些素材加以整理就是很好的教研论文.介绍如何选题(“写什么”)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参考文献[2][3][4].

长期积累阅读和学习中的心得和灵感火花,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书籍和报刊的时候,在与同事同行们交流切磋的时候,往往会有所感悟,闪现一些好的想法,将这些心得感悟记录下来,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自然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很多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包含在这些一点一滴的想法里.从这个角度上说,写作的过程也是备课的过程,解决难点、课后反思的过程,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零碎的想法和见解、闪现的灵感和感悟需要及时提炼.当平时教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具体问题肯定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如果又突然受到某位专家的言论的启示,深有同感的我们自然会整理平时记录的资料、撰写成文章.譬如说,目前比较流行的公开课引入形式是创设现实情景,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此类情景是不恰当的、低效率的,平时笔者就记录了身边的、网络上的、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案例,后来看到张奠宙教授专门撰文提出对这类现象的批评,于是我立即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数学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的若干误区》一文,发表在《数学教学》杂志2006年第9期上,并获得了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7年上海市中学数学教研论文评比二等奖.

2.如何写——写作需要不断摸索和领悟

许多立志于成为学者型教师的青年,都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以期快速实现专业化发展.诚然,导师的作用是重要的,他们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前辈们的建议的确需要我们青年认真学习和借鉴.但是,很多真理是需要当事人亲自去尝试、摸索、在失败中领悟的.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走了弯路,不断反思,不断修正,反而会对相关道理领悟得更为透彻;通过个人反思摸索而实现的教师专业素质的螺旋式上升,也许比在专家指导下一帆风顺地成长更为深刻、更有价值.如何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也需要坚持不懈地摸索和领悟.

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教师而言,模仿是写作入门的捷径,也是摸索和领悟的开端.期刊论文中有关选材的技巧和结构布局的安排等,都是值得借鉴的.事实上,中学数学教研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许多就属于模仿写作.按照模仿程度由表象渐入本质,笔者以为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简单的套用、结构的借用、文风的模仿.下面谈谈后面两种.

谈谈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结构的借用是指参考期刊论文中的选材和框架设计.这个层次的模仿所写就的论文,除了论据与原文不同外,其主要观点也是模仿者自己的,但在论述的文字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拿来主义”痕迹.比如,《数学教学应给学生心灵以震撼》(《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5期)一文,强调了那些与学生原有认知有重大冲突的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等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概率教学中感觉到不少概率问题、概率方法、概率结论等,常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重大冲突,于是借鉴了该文的结构,模仿着写作了《在概率教学中给学生心灵以震撼》一文,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2005年第11期上,其中的几个小标题是震撼学生心灵的数学问题、震撼学生心灵的数学方法、震撼学生心灵的数学结论、震撼学生心灵的数学联系,这都是从前文中“移植”过来的.

文风的模仿应该说是模仿的较高境界了,原文中的观点、文字都不再是借鉴的对象,而其中所彰显的语言文字及论证说理的风格才是模仿者所追求的目标.笔者的《对一类分式不等式的概率证法的反思》一文(《数学通报》2007年第4期),就是模仿了罗增儒教授的《从<例说不等式的几何直觉证明>谈论文写作》(《数学教学》2004年第11期)中的文章风格;虽然文笔还很稚嫩、说理还不够透彻,但总还算是模仿名家文风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获益匪浅.

当然,论文的写作不能也不应该停留在模仿写作阶段.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需要独立地思考和实践,这是仅靠模仿所学不来的.

3.何时写——写作也需要任务驱动式

一般说来,当素材积累得足够多且有写作灵感的时候进行即兴创作,一气呵成,自然是件愉快的事情;然而,中学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这种“水到渠成”的情况并不多见.人皆有惰性,平时积累的素材往往疏于整理,显得杂乱无章,在写作上也就容易陷入“懒散”的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笔者常常给自己一个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某类问题的较为系统的学习和思考,落实起来就可以称为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和写作.

对于在某一段时期内被一种或多种期刊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及其论文,我们不妨都加以浏览或精读,了解其观点,掌握其方法,并在获得充分多的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与归纳,进行系统分析、整理、提炼,完成综述性的总结报告.笔者以为,将研究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的论文进行整理,并提炼出相对完善的理论或结论的综述性论文,是目前中学数学教研论文中最紧缺的一种.《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版)曾刊登了一些解题研究的综述性论文,罗增儒、陈云烽等教授都有精彩论文呈现,希望有更多期刊能刊登更多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也希望广大教师能深入开展研究,写作有见地的综述性论文.有点遗憾的是,虽然笔者一直进行综述性论文的尝试,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完成可以发表出来的高质量的论文.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尽量多地搜集资料,并且逐渐提炼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系列的文章.笔者工作初期曾经参与过学校高三理科综合课的教学尝试,这段经历给予了笔者很多思考,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通过阅读文献、请教物理老师,笔者相继完成了《浅谈物理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表于《数学教学》2006年第4期)、《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数理结合的几点做法》(发表于《数学通报》2007年第7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数理结合的几点做法》(与物理老师合作,发表于《物理教师》2007年第11期).由于对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题也很感兴趣,通过集中阅读和思考,笔者又相继完成了《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不等式问题》、《浅谈高观点素材的教学功能》、《点击06年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试题》、《一道高考压轴题的探究》等论文,发表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数学通讯》等刊物上.

博览群书、立足教学实践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自然是必要的,而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和写作可以使自己成为某个小方面的“专”家,这应该也是学者型教师所必备的要求吧.

4.哪里发表——论文的投稿发表与网络交流

选定了素材,费劲心思地写出论文来,大多希望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最正式的方法莫过于向报刊投稿了.然而,并非有实践价值的文章都可以发表.以中学数学教师人数之多,数学教育相关图书之丰,中学数学教研期刊载文量之大,足以将日常教学中所能碰到的重要问题囊括在已出版的专著和已发表的论文之中.当我们得意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教学发现时,这些“发现”往往早已被别人总结过,并且已经白纸黑字地呈现在图书或者期刊上了.

因此,一般说来,在同样有实践价值的前提下,杂志编辑会更青睐于“新”、“深”的论文.所谓“新”,可以是观点新颖、论述新颖、题材新颖、例子新颖等等;所谓“深”,自然是观点深刻、分析深入了.当然了,是否“新”、“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般也是相对于已经发表的专著和期刊论文而言的;多阅读多比较书籍报刊中的论文,大概就可以对自己的论文是否“新”“深”有个大致的估计了.

写作本身虽然只跟作者个人有关,但一旦投稿并希望能够发表出来,那就是和公众有关、至少是跟期刊编辑有关的事情了.在以发表为目标的论文写作中,如何选题、如何选择写作角度、如何投稿等等,都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文献[5]中的相关章节.

除了正规的纸质报刊外,博客(网络日志)也是发表个人论文和观点的好地方.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论文,借助于网络平台与青年同行们进行讨论,可以方便快捷地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笔者就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mathreading.不过,目前的网络监管不尽如人意,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还很不理想,这大概是博客相比于纸质报刊的一大弱点.

5.什么心态——写作是自我内省的行为

有人说中学数学教研文章不上档次,没有学术价值;也有人说,期刊中“假”“大”“空”的文章很多,不值得看也不值得去写……

诚然,跟大学教授们的数学学术文章相比,中学数学教研文章确实没有学术价值,但是作为这些文章的读者——中学数学教师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教学价值,只要是和教学紧密联系的、实用的,就是有教学价值的.无论是教学设计、解题教学、复习整理,还是作业设计、测试与命题,只要是围绕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教与学,让教师知道怎么教,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这样的文章就是操作性强的、上档次的好文章.无论是解题、命题还是教学、教育的文章,只要是有内容、可操作、言之有物的,都是值得读更是值得写的.教学期刊中确实有不少缺乏教学实践意义的文章,但是同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对教学有指导和借鉴价值的好文章,对于这点,读者朋友们不可不察.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是一种自我内省的行为,教学论文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的见证而已,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既然是为了提高自己,为学习而写作,写发自内心的体会,那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的写作;当然,写作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娱自乐,如果想发表出来,那么就不仅是与你自己有关,也和广大读者相关了.有志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对教学论文写作感兴趣的青年同行们,一旦认准了学者型教师这个目标,那就不要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坚定地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道路……

参考文献

1. 陶兴模.中学数学教师素质的类型及其评价[J].数学教育学报,2005.(3)

2. 陶兴模. 浅谈撰写教研论文中的几个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4.(1)

3. 何豪明.寻找·参考·反思——我撰写教研论文的经历[J].中学数学杂志,2006.(3)

4. 童其林. 学习和写作应该成为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常态[J].中学数学杂志,2009.(9)

5.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附注:《中学数学杂志》不错,居然还给了70元稿费,意料之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8552.html

更多阅读

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 法学论文写作 pdf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1、立论要客观,具有独创性论文的观点要来自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

药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科研论文的写作

药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汪穗福药学是关系到与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之一。药学科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人类健康、改革全球的面貌和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无比巨大的作用。据至1999年底资料统计

教育科研及论文写作的指导 教科研论文的写作

目前,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已成为许多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新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促使教师去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但是,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论文并非易事。有的教师常

数学论文: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论文: 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而数

声明:《谈谈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为网友蜘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