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赏析 溪山行旅图的作者



说起范宽画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老师荆浩。这位大画家常年居住在洪谷山,自称洪谷子,与山的朝夕相处中对于画山水画有许多深入的见解。范宽直接继承了洪谷子的成就。重要的是他不仅仅只学习老师的笔法,更注重领悟大自然给予的启迪。后人总结他的笔法叫“芝麻皴”,就是用很多小点点,一点一点组成一个面。只有这样的笔法,才适合表现北方大山的质感与气势。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御书之宝”的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曾收藏范宽画作有56件之多。但到了乾隆皇帝时,除《溪山行旅图》外,就还收藏有《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等6幅范宽的画作。
溪山行旅图赏析 溪山行旅图的作者

所幸的是,这幅千古名画终于在清代乾隆时期,再次现世,进入了皇宫。为了表明自己是中华文明正统的继承者,乾隆皇帝不遗余力地收集了大量前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也包括备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溪山行旅图》。自乾隆盛世以后,清朝政府内忧外患,皇宫里数不尽的稀世珍宝、古玩名画,似乎变得无足轻重。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前,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仍旧堆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9207.html

更多阅读

历史星空:安禄山一生最大的败笔

回过头来,再表一表洛阳的安禄山。这段时间内,安禄山是比较消停的,自打进了洛阳之后,他就没有再向前进军。没什么特殊的理由,只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这座城市。他喜欢这里这是什么地方啊?这可是帝国的东京洛阳啊。自周末平王东迁洛邑以来,先后

QQ讨论:《独坐敬亭山》最能体现作者孤独的诗句是什么?

QQ讨论:《独坐敬亭山》最能体现作者孤独的诗句是什么?网友甲:我觉得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论坛里的大虾们,你们觉得呢?网友乙:应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三百卷生:为什么不从全诗来考虑,具体阐述自己的意见呢?诗题不是“

生活在山中沟壑里的山螃蟹的各地吃法 螃蟹的吃法

生活在山中沟壑里的山螃蟹的各地吃法螃蟹不是旧名,螃蟹的称谓很多,在三国时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称“竭朴”、“沙狗”、“倚望”、“蜂江”、“芦虎”等,在晋代的《古今注》里称“蟛蜞”。“大闸蟹”今天的美名,也到了清末,上海人把

岿美山有个美丽的传说 岿美山镇

岿美山有个美丽的传说岿美山位于定南县境西南,距离县城30多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钨砂丰富,历史悠久的江南小镇,素来被世人誉为钨都王国而名扬四海。一、美丽传说广流传从县城开车至老城镇,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40多分钟便可

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的作者

作者:埃德加. 斯诺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本书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民早已熟知的了。但是,为了未读过和已读过这本书的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这本书,对这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作概括

声明:《溪山行旅图赏析 溪山行旅图的作者》为网友沫校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