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蕩婦秋思賦》《採蓮賦》 梁元帝 采莲赋注音版

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蕭繹(梁元帝) 作

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

誰複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於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

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

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歎。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

簡析:

這篇賦是梁元帝虛擬一個歌伎的口吻來寫的。寫一個歌樓歌伎,秋高氣爽的一天,獨自登上城樓,懷著盼望戍守邊疆的心上人早日歸來的心情極目遠眺,。看到的,是那煙霧中的遠山綠樹、水天相接如涓涓細流的漢水,還有那天邊失群孤雁。想到的是,秋高氣爽,月朗星稀,縐紗般的秋水,彩綢樣的雲霞,秋景如畫圖,面對這樣的美景,卻缺少心上人兒相攜相伴,共同賞玩,自己一人形單影隻,猶如天邊失群孤雁,哪有心思欣賞!為了思念心上人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但老天不隨人心願,任由蕙草枯萎,濃霜滿臺階。憂愁縈繞心頭,雙眉緊鎖,啼淚濕闌幹。黃昏來臨,晚風吹亂了鬢髮,猶如飄蓬一般,心中的憂愁只好轉為無可奈何的哀歎。筆觸是如此細膩,鋪陳敘寫是如此的纏綿。

作為一個帝王,深居宮闈,是根本體驗不到民間征夫思婦生活的,頂多不過從前人的詩文中窺得一鱗半爪。但他思維是如此縝密,想像是如此豐富,虛構的歌樓思婦居然如此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從中可見出梁元帝蕭繹的文學才華。他的另一篇《採蓮賦》較《蕩婦秋思賦》享有更高的聲譽。

梁元帝不但長於治國,還工書畫,善音律,精於辭賦,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風流帝王。除《採蓮賦》和《蕩婦秋思賦》外,還有《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和《貢職圖》等著述流傳於後世。

梁元帝《蕩婦秋思賦》《採蓮賦》 梁元帝 采莲赋注音版
這蕩子不是浪蕩子,而是遊子。這個倡婦也不是女字旁以肉事人的娼婦。元帝所寫的,是那個時代常有的別情,那時代相愛的沒有婚姻關係的兩個人,類似于現世中的同居男女。

《採蓮賦》

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 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櫂(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褠。菊澤未反,梧 台迥見,荇濕沾衫,菱長繞釧。

泛柏舟而容與,歌採蓮於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朵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0211.html

更多阅读

马致远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

马致远(约1250-1321)的作品颇丰。不过他最著名的却是一首短短的元曲小令。多少年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现录于此,并附上搜集的多幅画墨艺术。遗憾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致鸣谢。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教案

今天听了五中华红秋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_海博学习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阅读练习及答案(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声明:《梁元帝《蕩婦秋思賦》《採蓮賦》 梁元帝 采莲赋注音版》为网友我是谁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