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长度



记录中国·海岸线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

六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在海岸线周边,将这些岛屿串联,就如同一串璀璨的项链装饰着美丽中国。(本期主打策划编辑:姚凯乐、王泽、郭婕)

一、中北部海岸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其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 其中六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在海岸线周边,将这些岛屿串联,就如同一串璀璨的项链装饰着美丽中国。

中国“好望角”——威海成山头

黄海之滨的威海在我心里萦绕的是甲午海战的烙印,但同时又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称谓。1996年它被联合国确定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之一。



从中国地图上看,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望。可惜这里飞机航班少,也没有通铁路,坐火车只能从烟台中转过来。烟台到威海的公交很发达,快速公路不到1小时就可以到。烟台到威海,一路市容整洁,空气清新,即使有新建的楼宇,也没有内地狼烟动地的喧嚣,真不愧是海滨城市。



下榻宾馆之后,就翻开地图,找总台的服务员咨询可看的景点,这位热情好客的服务员给我介绍“到北京看城头,到上海看人头,到苏州看桥头,到威海就看美丽的成山头”,并且《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中国最美八大海岸时,成山头名列第三,看来我没有原因不把成山头作为此行的重点了。

在我国之南有“天涯海角”,而在北方的胶东半岛则有“极地天尽头”。这天尽头就是指胶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成山头海拔200米,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这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有94海里,是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是中国大陆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誉为“太阳起升的地方”,又有中国好望角之称。可惜住的太远,没能拍到成山头的日出,放一张威海刘公岛的日出聊以慰藉吧。



乘车一路向东,沿海公路旁有许多风力发电机组,看过新闻报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在山东威海海域建设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的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项目,这不但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而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远处一座海神映入眼帘,这是海神娘娘显灵时手举五彩神灯形象。传说每次渔民出海归来时,看到船头有一道亮光,便可安全归来。渔民称之为娘娘送灯。

古时候,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居住的地方。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助周王商定天下之后,曾在此拜日神,应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和210年,秦始皇曾2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寻求长生不老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始皇庙就座落在此。庙内有前殿日主祠,正殿始皇庙,东殿天后宫、邓公祠和钟楼戏台。前正东三殿青砖红柱、飞檐凌空、殿内日主、始皇巨大塑像金面王冠,神态威严。

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海战——黄海之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殉国在此。为了表彰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邓碑至尽还保存在始皇庙内。



成山头最出名的当属天尽头。“天尽头”之名最早出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有史料记载:“是时,秦始皇率文武百官西出咸阳东巡,当始皇帝车马行至成山头时,只见仙山云雾缭绕,大海烟波浩渺,帝拈须怡然曰:‘仙境,天尽头’”。之后,命丞相李斯写下:“天尽头,秦东门”,并立碑与成山头峰顶上,因年代久远,石碑断成2截,上半截有字部分落入大海,现仅存底座乃秦代立石;如今的碑则立在原碑之上。不过我到时“天尽头”已改为“天无尽头”。 据荣成市西霞口旅游集团总经理田书景介绍,对“天尽头”的改造是在2006年6月份进行的,现在的四个大字系康熙手书。将“天尽头”改为“天无尽头”,寓意“天无尽头,业无止境”,以启发世人“干工作永远也干不完。”

其实当地也流传一种说法,原来当今不少来过“天尽头”的人都在事业上终止了前进步伐,以至于后人对此望而止步,此地旅游业大受影响,因此才有人建议在中间加个“无”字,寓意事业无尽头,蒸蒸日上。好在我老百姓一个,无所谓尽头有无,能欣赏到如此美景,当知足了。(

长岛之恋,逐浪之旅

好像这几年的迎新,都是与海相伴而行的,我钟情日出日落,太阳投射在这一望无际海面上的瞬间,那一抹摄人心魄的色彩;海浪涌向礁石,惊涛拍岸的震撼,总能令我从心底涌动出的无限感动和感慨。



悄然不觉间,又走到了一年的岁末,短短的假期只能赋予我匆匆的步履,我该去何处放空这一年的拥挤,沉淀心底丝丝的收获呢?选择一个时间、距离、灵魂的三维空间里都可以契合的目的地--烟台蓬莱的长岛。



2011年12月31号,我伫立在酒店前面的海岸边,静心聆听着海浪卷起层层波涛,叩动着眼前的堤岸。阴云密布之中雾气氤氲,一轮红日却把这一年最后一个问候变成了无声的叮咛。镜头中,慢门里,汹涌幻化成朵朵涟漪,将这一年的烦恼与忧愁调绘成了简单的黑与白,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耳畔轻轻响起,悄然诉说着人生由繁至简的真谛。



往返于蓬莱和长岛的轮渡不时在海面穿行,空荡的船舱里除了寥寥的归人,或许我是唯一的访客了。当地的老乡提早生好了热炕,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欢迎我这个节日里的游子。

长岛的3天里,大自然给予了我灰色的阴霾,白色的飘雪,蓝色的晴朗,红色的夕阳……真正给我摄影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相反的,大段的留白却赋予了我无限的沉思和想象。

2012年1月1日,我顶着弯月,来到位于北长山岛最北端的月牙湾。灰蒙蒙的天空,飘起了串串雪花,扑倒在我的脸上。古老的堤坝匍匐着前行,直至淹没在视线中,这经历着日复一日的冲刷和磨砺,却始终未曾改变那颗坚定而又坚韧的心,捍卫着他的真爱,哪怕岁月改变了容貌,徒留下这一刻的沧桑。我在这长岛2012年的第一场雪中,看到了寒风中的料峭和守护的信念,飞雪带来的,更有着触动的悠悠过往。



傍晚的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丝绚烂的光彩,浪花安静的蜷缩在礁石的臂膀中,空气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凝固了,默然的将海与天糅合在一起,任由我灵魂将心底长久以来积压的疲惫与迷茫,彻底释放在这样一个广袤而又局促的空间中,默默的收起,封存,顺着缓缓的海水,飘向那个遥远的地方。



磨难过后,总会有蔚蓝的晴朗和点点温柔的抚摸。马路上轻覆着一层洁白,随着驶过的车轮翩然飞扬,点着脚尖纵情的旋转,空气中更平添了几分雪后浓浓的冬意。月牙湾下,白云划过天空,拉出了一条条洁白的缎带,和着海的音符,点缀着星星礁石,描绘着长岛独有的美。月牙湾没有洁白绵软的沙滩,而是由数不清的球石构成的。颗颗球石在耀眼的日光下,散发着饱满的色彩,艳丽而剔透,晶莹却不妖媚!这如珍珠玛瑙铺就的海滩,可是那礁石表错了心境后破损的心?经历了海水的冲刷和暴风雪的折磨,他们可是早已忘却了敲打的伤痛,才有了这如雨花石一样斑斓的今天?

一时间,道道日光铺泻在海面之上,惊涛拍岸,激起千层雪。这是生命炽热的表演吗?如果不是,怎会如此的奔放,让我从心底涌起了无限的勇气,可以去面对明天艰难的阻挡?



当车奔驰在通往九丈崖的路上时,我摇下少许车窗,让视线透过乌云,捕捉那一束束耶稣的光芒,让心灵穿越着红尘,回想着往事的美好。九丈崖,位于北长山岛西北角,紧邻月牙湾,是岛上的一处精华。这里的悬崖以陡峭和险峻而著称,也是看日落日出的好地方。九丈崖的九字是个约数,但见高耸入云的悬崖从海边拔地而起,那一个震撼了得!置身悬崖下边的时候,仰望绝壁万丈,感慨着大自然的造化,这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在国内也没有第二个地方啊!海浪越来越大,不时划过我的身边,镜头上沾满了水珠,也成了风景。



绚烂的落日,总是伴着缕缕的温情,撩动人心底的那份柔软,唤醒了昨天的哀伤,看着那一幕幕的辛酸与汗水在眼前交织着,却又无法抗拒那天边的一抹斑斓带来几许希望的力量。那红的剔透,绿的晶莹的礁石,合着海浪的点点轻叩,温柔的回吻着,这岁月的流淌中,彼此的相濡以沫,日夜守护着,一起慢慢变老。



我离开长岛的这一天,天空又飘起了小雪,天空却瞬间的蔚蓝、放晴,就在我登船的那一刻,一束日光投射在我的面前,点亮了这艘即将杨帆远航的轮渡。这不仅是她在向我呼唤着、邀请着我的下一次来临,更是赋予了我再次出发的力量。



长岛九丈崖 摄影/途胜7519



月亮湾风情 摄影/途胜7519

二、东部海岸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其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 其中六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在海岸线周边,将这些岛屿串联,就如同一串璀璨的项链装饰着美丽中国。

海阔天空东极岛



摄影/leica

初识东极岛,是在大学时代一次回家的路上,杂志里介绍有部反映1942年舟山的东极渔民勇救遇难英军战俘和侨民的真实事件的电影《东极营救》,即在此地拍摄。图片里看到的东极岛有一种伟岸的奇美,隐含着一种悲壮。在那个光景她鲜为人知,游人并不多。事隔几年,我对东极的印象依然清晰,于是将今年的假期毫不保留的贡献给了东极岛。

东极岛由几个支岛组成,散落在中国最东边的海域。由西向东依次为黄兴岛、庙子湖岛、青浜岛、西福山岛、东福山岛。东福山岛是最东边的岛屿,也是中国东海海军基地的驻扎地。



摄影/leica

庙子湖岛是最近也最热闹的岛,大部分游客选择在此地游玩。但我们的路线有些背道而驰,先去了最远最荒凉的东福山岛。2个多小时的行程让我饱尝了胃液翻滚,头晕恶心的滋味,至今回想起那滋味儿,我还心有余悸,两腿发软。 总算上了岸,正值正午时分,光强刺眼,海风猛烈地吹到岛上,帽子已经戴不住了,虚弱的我不被海风刮跑已是万幸。我们挣扎着向岛上的极地民居走去,岛上的居宅一半以上都荒着,这里的孩子都去舟山读书,男人在外务工,只剩下少数的老人在这儿驻守阵地。在这么个荒凉的地方,物资极其匮乏,淡水、粮食、青菜、能源都是极其昂贵的。



摄影/leica

沿着海边的公路往山上走,没有护栏。只有细细的线象征性的搭在可以通向深海的小路。海风还是异常猛烈,海边的岩石呈深褐色,像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这片海险峻、威猛,带着汹涌的霸气。也只有这等坚挺的岩石可以抵挡住他的侵袭。而人类走在这样的景致中,真的有种软弱无力的胆怯之心,于凶猛的海、于坚硬的岩石、于咆哮的海风,人类都显得无能为力。



摄影/leica

傍晚的东极岛奇美。落日的余晖模糊了海天一线,世界揉在一起,与社会无类。年轻的渔民归来了,把维持生计的渔船固定在岸边。他们很独立的生活,甚至有些孤立。是啊,能够征服得了这么一片汪洋的深海,还有什么困难可以威胁得到他们!



摄影/leica

深夜的东极岛,我们不敢靠近海。缺少电灯的光照,我们只能用耳朵倾听海的呼声。天上的星星比钻石还要闪亮,从来就没有见过那么亮的星星,那么晴的天。我们和老两口一起站在房前,望着星空,他们很久没有见到有人来了,很有兴致的给我们讲述一百年前祖辈来到这个岛上的故事,他们有着浓重的口音,不会讲普通话,我们根本听不懂,就用眼神和笑容与他们交流着。直到夜很深,我们才踏实的睡着。

告别了东极岛上度过的第一个深夜,迎来了东极岛上的第一个黎明。

东极拥有“中国第一缕阳光”的绝色美景。于是我们挣扎着在凌晨4:30爬起来,到离东边最近的岩石上企盼一睹日出的风采。因为与海相接,天空借助海域的广阔,显得犹为宽广,太阳被埋在海平面之下,将那一片天映得一片浓重的红。近处深色的渔船荡在海面之上,轻轻摇晃,波光粼粼,一片和谐。待太阳完全升起,将海天映得通亮,这就是光明,大自然赋予的最神奇的力量!

目睹了中国第一缕阳光,我们满意地乘船离开了东福山岛,奔往最热闹最具人气的庙子湖岛。 庙子湖岛被人打理的很秀气,如果说东福山岛是位粗野的汉子,那庙子湖岛就像一位文雅的书生。在东福山岛的那种对荒凉的恐惧在这里荡然无存,踏踏实实的在人们的喧闹声中欣赏美景。

在庙子湖上度过了安静的一夜,我们一觉睡到自然醒。依旧乘船离开,也告别了我们东极一行。我会怀念那片险峻的海、那只凶猛的浪、那个荒凉凄美的孤岛上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似水流年朱家尖

“望着海一片,满怀倦,无泪也无言;望着天一片,只感到,情怀乱。我的心,又似小木船,远景不见,但仍向着前。谁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挣扎,人海里面。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



每一次来到朱家尖海边,沙滩上伫立久了,总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似水流年》或是想起上面的歌词。海天之间,感受情怀变迁,浩瀚烟波中,体会人生的变与不变。并不是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时间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情感需要某种环境的激发或缓解,或许著名作词人郑国江就在海边写出了这首歌吧。梅艳芳一如既往的低音和喜多郎谱写的舒缓旋律,加上歌词,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指向同一个主题:似水流年。年华似水,一去不返,直到生命之川汇聚成汪洋大海。望洋兴叹,感叹的不仅仅是海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更感叹的是时光流转。

如果说岁月如歌,那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似水流年。



海边是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在大海面前,任何人都只是沧海一粟。而海浪的饕餮之声,吞噬着任何分贝的声音。面对大海,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将会不自觉地回归平静,回归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寂寞理性,心灵和大海一样,外表可能汹涌澎湃,内在总潜藏着一种波澜不惊。呼吸着咧咧海风,沿着长长的沙滩徘徊,或怀念,或思考,或展望。总之,海边的一切行为与沉默有关,喧嚣的海浪不会使人烦躁,相反,当浪花之声夹杂着海风飘散于耳边时,会更陷于沉默。



海边的风景还是依然那样纯粹,天蓝得纯粹,云白得纯粹,山青得纯粹,仿佛被海风吹尽了杂质,留下这纤尘不染的纯净天地。欣赏纯粹的风景,自然需要一颗纯粹的心,若心上蒙尘,世界也就蒙尘,风景也就不再纯粹。尽管阳光刺眼,还是选择向前直行,只为高山背后无边的大海。

虽已过立秋,天气还是无比燥热,热辣的阳光伴随着蝉鸣,似乎在为夏天的即将离去鸣不平。天气随热,对于看海却是好的,舟山毕竟不是夏威夷,想看到真正的碧海蓝天,一年之中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而这些仅有的机会,都集中在酷热难耐的盛夏了,进入真正的秋天,万物肃杀,海天也将进入冬眠,逐渐沉静在一片灰蒙蒙的主基调中了。美景从来不是唾手可得,像朱家尖的碧海蓝天,得到她必须忍受高温的考验。

大青山依然魅力十足,不仅吸引着我这样的旅行者不断向她靠近,还让白云下降了一个漂浮高度,笼罩在自己的山头,将真身遮挡。而白云似乎真被大青山的魅力所吸引,甘为他人做衣裳,竟久久不愿离去。“青山醉雾”果然名不虚传,山不醉而人自醉,看得久了,竟分不清到底是云还是雾了。岬角向外海延伸,与沙滩一起,围抱成一个小小的海湾,海湾中的水仿佛青山怀中的小孩儿,在青山的柔情蜜意中,变得温顺了许多,不断舔舐着金色的沙滩。碧海,蓝天,白云,青山,金沙,大自然把最纯粹的色彩赋予了海天云山,还有沙滩,并且用一种最完美的组合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色彩组合方式。海风依旧在吹,脚下的苇荻翩然舞动,正如此时的心情,轻松而愉悦。



顺着山路,来到沙滩边,熟悉小屋依然还在那儿,固执的守望着大海。小屋两年前就已经存在,两年间,小屋和他的主人一起,应该听惯了潮起潮落,经历过狂风暴雨与风和日丽。如果诗人海子能看到这间小屋,或许会选择住在这里吧,因为这里完全吻合他的理想,“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最终因为自己的理想,选择了自杀,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坚守了自己的理想,也诠释了理想最珍贵的品质:坚守。就算以生命为代价。理想是大洋彼岸的某个小岛,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轮廓,感受它与此岸的距离。而在狂风暴雨的时候,风雨模糊了视线,我们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不管怎样,在现实的此岸与理想的彼岸之间,永远相隔着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小屋不倒,可以永远守望着大海,而理想的彼岸呢?能否像小屋一样,执着地守望着?



正如超载乐队在《完美夏天》中所唱的一样,理想坚守者“就像孩子一样,坚守者沙做的堡垒,抗拒着海浪的摧毁”。孩子有一天终会挣脱爸爸的手,独自面对眼前的巨浪,但不一定能够完全告别“天真”,或许依然会堆积着“沙做的堡垒”,明知一个海浪能够轻易将堡垒摧毁,却执迷不悔。有一天,当一个人真正告别了“天真”,也就真正和理想说再见。

和朋友聊天,经常调侃对方多日不见变化,朋友则会表现地如同阅尽沧桑的老者,半开玩笑地来句“老了”,果真是这样,岂不是还未年轻过就已经苍老?这当然是调侃。理想太大,彼岸太远,“老了”意味着一种丢失,一种望尘莫及,一丝淡淡的无奈。

假期即将结束,我也将暂别这碧海蓝天。似水流年中,很多东西都将被遗忘,对于这片海,却是永远无法释怀的。她总会在某个地方或情境中出现,或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或在某个孤独夜晚的梦境中,或在某个下雨天的回忆里。“外貌早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而对这片海的情感,如同自己在沙滩上的阴影,已经完全融合在了清澈的海水中了。



海的传奇 摄影/leica



海边的流霞 摄影/leica

三、南部海岸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其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 其中六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在海岸线周边,将这些岛屿串联,就如同一串璀璨的项链装饰着美丽中国。

鼓浪屿的教堂

鼓浪屿是基督的福音在中国最早登陆的岛屿之一。1842年2月,美国归正教会宣教士雅裨理来鼓浪屿宣教。一百年间,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基督教各教派纷纷来此传福音,来到岛上的教派包括新教各宗派(美归正会、英伦敦公会、英长老会、安息日会等)、天主教及各华人自立教会(小群会、真耶稣教会等)。一座座庄严雄伟的教堂,成为鼓浪屿岛上万国建筑博物馆中最珍贵的藏品。



一、复兴堂

复兴堂位于鹿礁路73号(复兴路2号),其实目前的复兴堂是一个新教堂,复兴堂属于倪柝声所领导的聚会所运动(亦称小群会)的堂会,原址位于鼓浪屿黄家渡。五十年代,黄家渡聚会处由王得恩长老负责,他积极响应吴耀宗的号召,带领信徒加入三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会停止一切活动,教堂被某建筑公司占用。1980年元旦,教会恢复聚会。王得恩分别在厦门新街堂、鼓浪屿三一堂和黄家渡122号带领信徒聚会。但是,聚会处没有自己的会所,一直租用黄家渡122号的华侨房子。1988年由于开发建设需要,黄家渡会所将被征用。1989年开发商龙泽别墅以利益为诱饵,想要王得恩妥协。但是他坚持以教会利益为重,他说:“就是自己没有住处,也不能妥协。”他把租用的旧房子修理起来,开始正式聚会。后来开发商根据国家宗教政策,给予五六十万元的赔偿,为新会所建造预备了一半资金。1995年,教会在鼓浪屿复兴路旁才得到一块地皮,于是开始建筑教堂。1997年新堂落成。



二、天主堂

天主堂是鼓浪屿上最美的一座教堂,它位于位于鹿礁路34号,是摄友及婚纱拍摄最常去的地方,由于寻找方便,天主堂也是被游客拍得最多的地方。 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作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可容纳200人左右。鼓浪屿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稣君王,也称耶稣君王堂。



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天主堂平面採用早期最简单的巴西利卡式样,有4个尖拱形成主厅,呈一般教堂的拉丁十字形,祭坛在北侧,长方形大厅被两排列柱纵分,形成多面连拱的柱间,柱面勾勒自然,教堂的柱子断面为梅花状,柱头为爱奥尼克式飞卷,悬吊彩蓝色珠网天花,具回声效果。



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尖拱尖窗,连立面装饰、门媚窗櫺、镂空女牆也都是尖形的。特别是正面,举目光所望,均为尖塔艺术,四层塔式尖顶,递次上升,尖端置一十字架,高耸挺立,外型表现了强烈的造型感染力。



三、协和礼拜堂

1863年,在鼓浪屿的外籍基督教人士“三公会”(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差会、英国长老会)捐款在鹿耳礁合力建造了 “国际礼拜堂”。此为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11年教堂进行大翻修,改称“协和礼拜堂”,也叫“英国礼拜堂”。



1912年4月,礼拜堂曾一度作为厦门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此教堂供外国人使用,中国人一般不进入。当然也有些精通英语、家世显赫的中国人受邀参加礼拜。因而教堂又被当地人称为“番仔礼拜堂”。(“番仔”为闽南语对外国人的通称)。据说,当代文学大师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1919年曾在此喜结连理。



四、福音堂

1901年,福音堂由厦门泰山、关隘内两堂联合提倡创建的,在鼓浪屿晃岩山麓购地,当时华人购地大为不便,乃藉西人差会之名代购,主要由华人信徒自筹资金着手开建,于1903年落成,该堂设计技巧,建筑牢固,体形可观,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21平方米,可容纳一千左右人。



福音堂建筑为英式风格,正门四根立柱为方形简洁朴素,乎展的线条和山墙上的山花浮雕,具西欧韵味,玻璃窗外为百叶寓为打开的圣经。1926年,经厦门区会审批为“鼓浪屿堂会”。此会为华人自治、自养、自传之教会。该堂曾与英伦敦公会合办“福民小学”,附设“女子家政研究社”。由于该堂信徒增加甚快,教堂容纳不下,故又分设教会,于1930年在内厝沃树兰花脚的公平路建筑一座石砌讲道堂,系为福音堂的支会。二年后又建乡村教会即白石支会。

五十年代,堂会加入“三自”,1958年该堂合并于三一堂。文革中,该堂成为高频厂厂房,福音堂牌号被毁,堂内重隔双层作为厂房和宿舍,几乎面目皆非。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1987年,高频厂搬走,产权退还教会,该堂重新回到教会怀抱。2001年,该堂由三一堂负责翻建成立百合园托老院。



五、三一堂

七十多年前,由于厦门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陆续迁居鼓浪屿,遇到台风、阴雨等天气欲渡海回厦门本岛礼拜深感不便,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联合在鼓浪屿建立教会,故取名为“三一堂”,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们的主日崇拜借用当时毓德女中礼拜堂(现厦门音乐学校)。

可容纳一千多人的新教堂在1934年基本落成,堂内天花板的装修及屋顶八角形钟楼的工程延至1945年秋才修建完成。1992年续建牧师楼(现改为办公楼),2000年扩建教堂正门以及附属建筑并围墙栏杆等未了工程,整体工程先后共历时六十六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三亚,蓝的让我心醉



我出生在北国黄土高坡上,一直在梦想着大海。在寒风萧萧、滴水成冰的这个季节,忽然一脚踏上这片四面环海、被称作没有冬天的海岛--美丽三亚,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我在博友的陪同下,每天漫步海边,与大海亲密接触,阳光浮云,碧海银沙,点点白帆,椰风海韵,断岸激浪,这是美丽三亚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一幅浓郁的热带风情画,难怪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惊叹:“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



无论是大东海潜水,还是南山寺听海,或是亚龙湾海滩散步,那碧波万倾的大海、变幻莫测的白云、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都散发出动人心魄的魅力。也许是由于气温太高,不管到哪里,我都受不了海的诱惑,望着那湛蓝的海水,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融入其中,俨然成了水中的游鱼。据说人类是从海里演变到陆地上的,海繁衍养育了人类,所以才会对海有这样的依恋吧。



我望着美丽三亚的天空,她的纯净-几乎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蓝色的天空,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轻盈洒脱,整个天空仿佛是巨大的蓝色帷幕,覆盖着大地和大海,蔚蓝的大海,深邃而高贵,只有那星星点点的轻舟小艇,灵动而飘逸;天际处,海天一色,相互交融,置身其中,气爽神清,此时我也不知不觉成了这自然中的景致。我深情地面向大海,注视着远方,海水的颜色是随着距离的由远及近和深度而变化的,从远处的天蓝,而到深蓝,再到浅蓝,最后逐渐过渡到靠近岸边的灰蓝。海面上没有飘浮的杂质,海水特别干净,海风虽有咸味,但并不刺鼻,还可以轻轻地抚摸甚至看得见海风本身的模样——柔软、舒卷、蓝蓝的,象海的妹妹。远处的沙滩上,有无数的青年男女在椰树下追逐,女的把沙子打在男的背上,男的把可乐溅在女的肚脐上,嘻嘻哈哈。累了,双双倒在沙滩下,大声呼叫,然后静静地享受海的涛声和注视。



我伫立古拙的礁石上,陶醉地望着散播在浩瀚的大海里的游艇,穿梭姿态各异的古拙礁石之间时,使我目不暇接。河岸边有许多踩着细软的海沙游玩的人群,有躺在草坪上,全身涂满了防晒油享受着阳光的沫浴的年轻人,也有在那嬉笑玩闹的小孩,河岸两边还有不少骑自行车的中年人、和在散步的老人,还有在远望清澈幽蓝的河水,像是在沉思的人们。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动作。或许每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心情,但有着同样的对美丽三亚岛屿感叹和赞美!



眼前这全部的景象,都给我以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而我近来急切躁动的心情也渐渐地平静下来,终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不禁闭上了眼睛,伴着迎面而来的海风,闻起夹杂在海风中特有的淡淡的腥咸的气味,听起海浪拍打岸边有节奏的哗哗的声音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自然。

我感受着美丽三亚,她的温柔与美丽,那习习的海风拂动着我的额头,那蔚蓝的海水、白色的浪花冲刷、洗涤着我的心扉,那清新的阳光铺洒于我的心田,那绿色的海岛与湛蓝的大海让我心醉。

逐浪人 摄影/黑色闪电



夕阳之歌 摄影/黑色闪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0896.html

更多阅读

联通网上营业厅怎么查询通话记录 中国联通手机营业厅

联通网上营业厅怎么查询通话记录——简介联通网上营业厅怎么查询详细清单,联通网上营业厅查通话记录一定需要服务密码,如果不记得了则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找回来: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fdffd1f8324432f3e98ca1c6.html找回

网上怎么查询通话记录-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通话记录查询

网上怎么查询通话记录-中国电信——简介 怎么能够快速查询自己的通话记录呢,当然是网上营业厅了,下面小编介绍一下中国电信怎么在网上查询通话记录,供大家参考!网上怎么查询通话记录-中国电信——工具/原料通话记录网上怎么查询通话记

天网 手机天网下载

天 网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一档制作播出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又是记录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典型事件的系列纪实专辑时段,是展播社会法治类纪录片和系列纪实专题节目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那些

中国电影编年史—20世纪 20世纪的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编年史—20世纪——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记录中国电影史……单万里博客:阅古往今来,读天上人间(2011年10月31日)单万里博客中国电影博文《中国电影编年史—20世纪》:编年史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记录历史一种方式(宋代司马光编纂

印被炸潜艇创潜射导弹第一个击沉记录 中国潜射导弹

“基洛”级潜艇装填鱼雷(资料图)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8月16日8月14日,印度“海上防御者”号(“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因事故被炸沉没。有消息称,事故因印度“基洛”级潜艇艇员操作不当,导致在停播状态下,艇内两枚“俱乐部-S”潜射反舰导弹被误

声明:《记录中国·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长度》为网友范二少年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