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童趣》赏析 沈复

童年的无知与生命的乐趣

——沈复《童趣》赏析

沈复在《童趣》(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以细腻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记述了是自己幼年时的几件琐事:将成雷的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白云鹤观;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因癞蛤蟆将二虫尽吞而将其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因这些琐事而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作者因年幼和童稚而感受到了成人无法感受的“物外之趣”。

欣赏本文,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和领悟童年乃至人生的趣味、快乐和自得。怎样才能让欣赏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童年的乐趣和人生的趣味。读到这里,你自然会联想到幼年和童年时的种种情景和快乐:夏天,与三五个玩伴一块,在故乡的池塘里,在悬崖下的小溪里,脱光了衣裤,嬉水,摸鱼,一身的泥水,一脸的满足。攀上树杈,掏鸟窝,掏来了鸟蛋就烤着吃;掏来了小鸟,就非常兴奋,从四处找来小蚂蚁小虫子来喂小鸟,有时也用蜘蛛网去粘蜻蜓来喂小鸟。但小鸟去总是很恋父母,总是绝食直到饿死。(现在想来,那时我们真残酷,但事实上却是因为热爱生命而伤害了生命)至于背着父母,与小伙伴一起在池塘里洗澡(那不是游泳,因为只是拿身子在水里泡着,并不敢像小英雄雨来那样在水里钻来钻去)更是一种莫大的“自由”与放松。还有,和三五个年纪较大的朋友一起,把母亲缝补衣服的细针弯成钓鱼钩,然后用一根麻绳拴紧,绑在细长的竹竿上,在山间水塘边钓小鱼,有时也钓青蛙。其实钓青蛙更容易,只需要在鱼钩上缠上极小的一团棉花,拿到青蛙的眼前晃动就可以了。(因为青蛙是复眼,对运动的事物很敏感)小鱼和青蛙钓来了,去鳞剥皮,然后用火烤(这“火”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否则,我们或许就会生吃了)。——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幼年,不同的童年,但是,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幸福。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沈复“接通”,在精神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也是文学欣赏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当然,可能的话,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我们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童趣》所表现的怡然自得的“物外之趣”是作者数十年后的回忆,是作者用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去观照和发掘而成的艺术作品,其中的生活细节或许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因为作者寓含其中的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乐趣的理解,对人生幸福的渴慕,是作者希望得到而在现实中又不可得到的“自由”和幸福的形象描绘,这里既是对过去回忆,更是对人生的憧憬,怀念中包含的是无奈和忧伤。甚至,我们还可以发现和“批判”沈复的审美趣味与我们的审美趣味有着很大的差别,似乎表现了一种“病态”,隐含了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

沈复《童趣》赏析 沈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546.html

更多阅读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赏析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世称杜甫为诗圣,誉此诗为“杜甫七言律诗

北岛《回答》赏析 《致橡树》赏析

时间:2010-06-19 14:59来源:北岛 作者:北岛-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北岛《回答》赏析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

转载 歌剧《白毛女》赏析 白毛女歌剧赏析

原文地址:歌剧《白毛女》赏析作者:张凤林歌剧《白毛女》赏析==============================================================《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剥削阶级把人逼成鬼、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白

李商隐《晚晴》赏析 李商隐 无题 赏析

转载自 虹之衣人间重晚晴——李商隐诗《晚晴》赏析刘学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这首

声明:《沈复《童趣》赏析 沈复》为网友回眸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