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回顾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编辑历届列表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回顾

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历届影帝影后

时间届次

影帝影后 最佳影片

1982

第1届

许冠文《摩登保镖》

惠英红《长辈》

父子情

1983

第2届

麦嘉《最佳拍档》

洪金宝《提防小手》

林碧琪《靓妹仔》

投奔怒海

1984

第3届

梁家辉《垂帘听政》

叶童《表错七日情》

半边人

1985

第4届

李修贤《公仆》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86

第5届

郑则士《何必有我》

王小凤《错点鸳鸯》

警察故事

1987

第6届

周润发《英雄本色》

张艾嘉《最爱》

英雄本色

1988

第7届

周润发《龙虎风云》

萧芳芳《不是冤家不聚头》

秋天的童话

1989

第8届

洪金宝《七小福》

梅艳芳《胭脂扣》

胭脂扣

1990

第9届

周润发《阿郎的故事》

张曼玉《不脱袜的人》

飞越黄昏

1991

第10届

张国荣《阿飞正传》

郑裕玲《表姐,你好嘢!》

阿飞正传

1992

第11届

曾志伟《双城故事》

叶童《婚姻勿语》

跛豪

1993

第12届

梁家辉《92黑玫瑰对黑玫瑰》

张曼玉《阮玲玉》

笼民

1994

第13届

黄秋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袁咏仪《新不了情》

新不了情

1995

第14届

梁朝伟《重庆森林》

袁咏仪《金枝玉叶》

重庆森林

1996

第15届

乔宏《女人四十》

萧芳芳《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

1997

第16届

郑则士《三个受伤的警察》

张曼玉《甜蜜蜜》

甜蜜蜜

1998

第17届

梁朝伟《春光乍泄》

张曼玉《宋家王朝》

香港制造

1999

第18届

黄秋生《野兽刑警》

吴君如《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野兽刑警

2000

第19届

刘德华《暗战》

罗兰《爆裂刑警》

千言万语

2001

第20届

梁朝伟《花样年华》

张曼玉《花样年华》

卧虎藏龙

2002

第21届

周星驰《少林足球》

张艾嘉《地久天长》

少林足球

2003

第22届

梁朝伟《无间道》

李心洁《见鬼》

无间道

2004

第23届

刘德华《大块头有大智慧》

张柏芝《忘不了》

大块头有大智慧

2005

第24届

梁朝伟《2046》

章子怡《2046》

功夫

2006

第25届

梁家辉《黑社会之龙城岁月》

周迅《如果·爱》

黑社会

2007

第26届

刘青云《我要成名》

巩俐《满城尽带黄金甲》

父子

2008

第27届

李连杰《投名状》

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投名状

2009

第28届

张家辉《证人》

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

叶问

2010

第29届

任达华《岁月神偷》

惠英红《心魔》

十月围城

2011

第30届

谢霆锋《线人》

刘嘉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打擂台

2012

第31届

刘德华《桃姐》

叶德娴《桃姐》

桃姐

2013

第32届

梁家辉《寒战》

杨千嬅《春娇与志明》

寒战

2014第33届张家辉《激战》 章子怡《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



历届金像奖影帝与奖杯(33张)



历届金像奖影后与奖杯合影(33张)

历届颁奖礼主题

年份主题

2007薪火相传,承先启后

2008-

2009港片100年

2010-

2011-

2012电影新势力

2013向“菲林”致敬

2014时代光影

历届致敬荣誉

年份

专业精神奖(部分追授)

终身成就奖

其他致敬荣誉(追授)

1990

朱日红

-

1991

彭雁联

-

1992

屠梅卿、黄炳耀

-

1994

江祖贻、司徒安

-

1995

-

黄曼梨(粤剧泰斗)

任剑辉(戏曲电影百年殿堂大奖,1989年逝世)

1998

楚原

-

2001

袁和平

白雪仙(粤剧泰斗)

2003

曹达华、石坚

-

2004

林振强、柯受良

(2003年逝世)

-

张国荣、梅艳芳(演艺光辉永恒大奖,2003年逝世)

2005

成龙、余慕云

-

李小龙(中国电影世界光辉之星,1973年逝世)

2007

文润玲

邵逸夫(邵氏集团创办人)

2008

沈殿霞(2008年逝世)

邹文怀(嘉禾电影创办人)

2009

丁羽

萧芳芳(演员)

2010

邹林

刘家良(导演、武指)

2011

陈自强

黎筱娉(发行)

2012

方浩源

倪匡(作家、编剧)

2013

吕丽桦、高天宙

吴思远(导演、监制)

2014 张鑫炎(导演)



4历届之最编辑

影片类

1、提名最多的影片[2]

影片

时间

提名次数

未提名奖项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回顾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卧虎藏龙

2001年第20届

16项提名

最佳新演员

无间道

2003年第22届

16项提名

最佳女主角

功夫

2005年第24届

16项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十月围城2010年第29届16项提名最佳女主角

2、获奖最多的影片[3-4]

周润发和妻子手握金像奖奖杯

影片

时间

奖项

一代宗师2014年第33届12项

甜蜜蜜

1997年第16届

9项

寒战2013年第32届9项

卧虎藏龙2001年第20届8项

投名状2008年第27届8项

十月围城

2010年第29届

8项

新不了情1994年第13届7项

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届

7项

英雄

2003年第22届

7项

似水流年1985年第4届6项

胭脂扣1989年第8届6项

女人·四十1996年第15届6项

宋家皇朝1998年第17届6项

无间道

2003年第22届

6项

功夫

2005年第24届

6项

3、最大的赢家

《女人四十》和《桃姐》(这里所说的“最大赢家”,不是指获奖最多,而是能够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这五个最重要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大赢家作品均出自许鞍华导演之手。[2]

演员类

奖项

获奖者

获奖情况

最年轻的影帝

梁家辉

1984年第3届凭《垂帘听政》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时年26岁,此后还于1993年第12届《92黑玫瑰对黑玫瑰》、2006年第25届《黑社会龙城岁月》、2013年第32届《寒战》四度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另外还于2004年第23届《大丈夫》获奖最佳男配角奖,他是继梁朝伟(5主2配共7奖)之后获得金像奖最多的男演员。

最年轻的影后

林碧琪

1983第2届凭《靓妹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时年17岁,同届还凭该电影获得最佳新人奖提名。

最老的影帝

乔宏

1996年第15届凭《女人四十》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时年70岁。

最老的影后

罗兰

2000年第19届凭《爆裂刑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时年66岁。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杰

2013年第32届凭《寒战》获得最佳新人奖,时年66岁。

萧炳林

2001年第20届凭《花样年华》获得最佳新人奖提名,时年已年过六旬。

初次接演电影并获三项提名

李宇春

2010年第29届初演电影凭《十月围城》获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十月围城》主题曲《粉末》),不过最终均未获奖。

最年轻新人提名

马修

2007年第26届凭《宝贝计划》获得最佳新人奖提名,时年还未满一岁。

蝉联两届影帝的演员

周润发

先后于1987年第6届《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届《龙虎风云》两度蝉联最佳男主角奖,后还于1990年第9届《阿郎的故事》再度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蝉联两届影后的演员

袁咏仪

袁咏仪先后于1994年第13届《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届《金枝玉叶》两度蝉联最佳女主角奖,此前还于1993年第12届凭《亚飞与亚基》获得最佳新人奖,是金像奖史上唯一的一个三连冠。

张曼玉

张曼玉先后于1997年第16届《甜蜜蜜》、1998年第17届《宋家皇朝》两度蝉联最佳女主角奖。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周润发先后于第4、5、6、7、9、11、14、15、20、26、30届共14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共三次荣膺影帝称号,此外还于2008年第27届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过最佳男配角提名。

刘青云

刘青云先后于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届共14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凭《我要成名》成功摘得一次影帝称号。

获得最多次影帝的演员

梁朝伟

先后于1995年第14届《重庆森林》、1998年第17届《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届《花样年华》、2003年第22届《无间道》、2005年第24届《2046》五度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此外还于1988年第7届《人民英雄》、1990年第9届《杀手蝴蝶梦》两度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演员。

获得最多次影后的演员

张曼玉

先后于1990年第9届《不脱袜的人》、1993年第12届《阮玲玉》、1997年第16届《甜蜜蜜》、1998年第17届《宋家皇朝》、2001年第20届《花样年华》五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女演员。

影帝影后夫妻档

梁朝伟

刘嘉玲

梁朝伟先后于1995年第14届《重庆森林》、1998年第17届《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届《花样年华》、2003年第22届《无间道》、2005年第24届《2046》五度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刘嘉玲于2011年第30届《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首度封后,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最年轻的最佳男配角

吴景滔

2007年第26届凭《父子》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同时荣获最佳新人。

第一位大陆影后

斯琴高娃

1985年第4届凭《似水流年》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席问鼎金像奖,在她之前内地仅有刘晓庆、潘虹入围过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两次获影后的大陆演员

斯琴高娃

先后于1985年第4届《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两度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并且是两次提名两次获奖。

章子怡

先后于2005年第24届《2046》、2014年第33届《一代宗师》两度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一位获歌曲奖的大陆歌手

张靓颖

2009年第28届凭电影《画皮》主题曲《画心》获得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第一位获提名的大陆演员(女、男)

刘晓庆

达式常

刘晓庆于1984年第3届凭《垂帘听政》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达式常于1988年第7届凭《书剑恩仇录》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大倒热灶的影后

郑裕玲

1991年第10届凭《表姐,你好》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一届最大大热门为刘嘉玲,她本人都未预料本届能获奖,从而并未出席本次颁奖典礼。

最遗憾落选“影后”

刘嘉玲

1991年第10届最大大热门为刘嘉玲,但结果郑裕玲凭《表姐,你好》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一届她本人都未预料本届能获奖,从而并未出席本次颁奖典礼。不过刘嘉玲于2011年第30届终于凭《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得影后。

连续三年获奖的演员

袁咏仪

先后于1994年第13届《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届《金枝玉叶》两度蝉联最佳女主角奖,此前还于1993年第12届凭《亚飞与亚基》获得最佳新人奖,是金像奖史上唯一的一个三连冠。

最霸气的影帝候选人

向华强

向华强为中国星电影公司老板,经典角色“龙五”,1993年第12届凭《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影帝”

成龙

成龙分别于第4,5,9,12,13,15,16,18,24届提名10次均未获奖,其中第5届2个提名。

最纳闷提名

徐克

1988年第7届凭《最后胜利》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具争议性的新人

郑裕玲

1984年第3届凭《花城》获得最佳新人奖,当时引起巨大争议,因为当时她已是剧集主持红人。

第一位获得提名的外国人

喜多郎

来自于日本的喜多郎于1985年凭《似水流年》提名电影配乐奖,这是最早提名金像奖的外国人。

拒绝金像奖第一人

许冠英

1986年第5届凭《僵尸先生》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为觉得是主角,拒绝男配提名。

第一位获奖的外国人

杜可风

来自澳大利亚的杜可风于1987年第6届凭《老娘够骚》获得最佳摄影奖,后还于1991年第10届《阿飞正传》、1995年第14届《东邪西毒》、1996年第15届《堕落天使》、2003年第22届《英雄》、2005年第24届《2046》(黎耀辉、关本良)获得过最佳摄影奖。

“帽子戏法”的最佳导演

方育平

方育平先后于1982年第1届《父子情》、1984年第3届《半边人》、1987年第6届《美国心》三度获得最佳导演奖,他是三次提名三次获奖,中奖率高达100%。

“帽子戏法”的最佳演员

谢霆锋

先于1999年第18届《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获得最佳新演员奖,后于2010年第29届《十月围城》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2011年第30届《线人》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三次提名三次获奖,中奖率高达100%,也是唯一一名获得过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最佳配角奖及最佳主角奖的演员。

分量最重的影帝

郑则仕

重达110公斤的郑则仕先后于1986年第5届《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届《三个受伤的警察》两度称帝。

连续提名最佳女主角最多的演员

林嘉欣

第22-25届,28届连续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获奖(共提名5次)

连续提名最佳男主角最多的演员

刘德华

第19-23届连续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两次获奖。

同一届凭三部电影获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员

郑秀文

2002年第21届凭《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钟无艳》三部电影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不过均未获奖

第一位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员周星驰[5-6]2002年第21届凭《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并获奖。

个人单项

奖项获奖者获奖情况

获奖最多的个人张叔平

(16次)

6次最佳美术指导

2014年第33届《一代宗师》(与邱伟明)2005年第24届《2046》(与邱伟明)

2001 年第20届《花样年华》1995年第14届《东邪西毒》

1991年第10届《阿飞正传》1989年第8届《旺角卡门》

7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2014年第33届《一代宗师》2012 年第31届《让子弹飞》

2005年第24届《2046》2001 年第20届 《花样年华》

1996年第15届《夜半歌声》1995年第14届《东邪西毒》

1993年第12届《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与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届《一代宗师》(与本杰明·柯汀斯、潘雄耀)

2001年第20届 《花样年华》

1995年第14届《重庆森林》(与邝志良、奚杰伟)

获奖最多的摄影师黄岳泰

(9次)

2010年第29届《十月围城》[7]2009年第28届《画皮》

2008年第27届《投名状》2004年第23届《恋之风景》

2002年第21届《幽灵人间》2000年第19届《紫雨风暴》

1999年第18届《不夜城》1998年第17届《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届《夜惊魂》

获奖第二多的摄影师杜可风

(6次)

1987年第6届《老娘够骚》1991年第10届《阿飞正传》

1995年第14届《东邪西毒》1996年第15届《堕落天使》

2003年第22届《英雄》2005年第24届《2046》(黎耀辉、关本良)

获奖第二多的个人奚仲文

(9次)

4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第27届《投名状》(与戴美玲、利碧君)第26届《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25届《如果·爱》(与吴里璐)第23届《千机变》

5次最佳美术指导

第27届《投名状》第25届《如果·爱》(与黄炳耀)

第16届《甜蜜蜜》第11届 《九一神雕侠侣》

第7届《倩女幽魂》

获奖最多的剪接邝志良

(8次)

第32届《寒战》(与黄海)第29届《窃听风云》(与陈志伟)

第27届《门徒》第26届《墨攻》

第21届《特务迷城》第19届《紫雨风暴》

第15届《烈火战车》第14届《重庆森林》(与张叔平、奚杰伟)

获得最多次最佳电影歌曲的主唱者梅艳芳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题曲提名、《胭脂扣》同名主题曲——获奖

(同届,梅艳芳凭《胭脂扣》获金像奖影后,在歌坛和影坛双双大放异彩,堪称香港艺坛奇迹)

《何日君再来》主题曲《何日》提名

《双镯》主题曲《似是故人来》——获奖

《现代豪侠传》主题曲《女人心》——获奖

《东方三侠》主题曲《莫问一生》提名

《金枝玉叶2》主题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张国荣)

获奖最多导演许鞍华(4次)

第2届《投奔怒海》第15届《女人四十》

第28届《天水围的日与夜》第31届《桃姐》

获奖第二多导演方育平(3次)

第1届《父子情》第3届《半边人》第6届《美国心》

杜琪峰(3次)

第19届《枪火》第23届《PTU》第25届《黑社会》

王家卫(3次)

第10届《阿飞正传》第14届《重庆森林》第33届《一代宗师》



5历届司仪编辑

第一届 司仪:伍家廉、詹小萍

伍家廉简介:资深广播人,著名主持人,曾担任13届香港金曲奖之司仪,为众司仪之冠。

詹小萍简介:曾做过歌星,以一首《忘不了的你》走红,长时间在无线电视台主持歌曲节目,是香港台文化节目的监制。

第二届 司仪:萧芳芳、曾志伟

萧芳芳简介:香港传奇女星,1947年出生,七岁从影,八岁时《梅姑》中扮演孤女一角获第二届东南亚影展最佳童角奖。之后红极一时,被称为“玫瑰公主”1987年主演的喜剧片《不是冤家不聚头》,同年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95年主演影片《女人四十》,获第四十五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于影坛走红五十年而不衰,虽患耳疾(一耳已近失聪),但仍努力公益,成立护苖基金。

曾志伟简介:香港影坛著名的个性演员之一,从影30余年,参演影视作品达200部之多,1992年依靠《双城故事》获香港电影金 第二十九届金像奖影帝任达华

像奖影帝,1997年依靠《甜蜜蜜》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曾志伟做过导演,组过电影公司UFO,是香港电影届最活跃并最具号召力的艺人之一,致力于两岸三地的青年电影人的培养工作。此外曾志伟也是香港综艺界著名主持人,以风格搞笑著称。

第三届 司仪:钟景辉

钟景辉简介:香港资深舞台剧演员和导演、戏剧教育家、电视制作人、电视剧演员及电视节目主持。现任香港戏剧协会会长,康文署演艺小组成员,赫垦坊剧团董事长,香港艺术发展局戏剧艺术顾问。

第四届 司仪:俞琤

俞琤简介:香港的电台工作者,曾于无线电视任歌唱节目《劲歌金曲》司仪,1988年和2004年亮度重返商业电台任行政总裁,并主持电台整风活动。俞琤一直保持男性打扮,并曾被爆与吴君如同居。

第五届 司仪:俞琤

第六届 司仪:钟景辉、郑裕玲

郑裕玲简介:人称DODO,香港著名影星,节目主持人,出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1984年和1990分别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最佳女主角奖,1988年以《星星太阳月亮》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郑裕玲从1990年开始与著名歌手吕方恋爱,两人拍拖20年,与去年十月宣布分手。

第七届 司仪:沈殿霞、钟保罗

沈殿霞简介:人称“肥肥”、“开心果”,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15岁出道,纵横影坛40多年,出演影视剧近百部,主持香港王牌综艺节目《欢乐今宵》长达20年之久,是香港第一金牌女司仪。沈殿霞的前夫为香港著名演员郑少秋,两人育有一女郑欣宜,沈殿霞在2006年开始由于身体恶化住院治疗,并于2008年2月19日逝世于香港玛丽医院,享年62岁。

钟保罗简介:前无线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前丽的电视(今亚洲电视)艺员,1980年代的年青人偶像。与陈百强、张国荣主演过多部青春电影,获得好评。1985年转投无线,在《欢乐今宵》出任主持,并连续3届担任港姐司仪。1989年9月1日于沙田第一城寓所堕楼自杀,终年30岁。

第八届 司仪:沈殿霞、曾志伟、陈欣健

陈欣健简介:香港艺人,号称香港警司专业户,早年于警队担任警察,1976年辞职投身影视界,是一名编、导、演全才,做过香港电影学会的副会长和金像奖的副主席。

第九届 司仪:陈欣健、岑建勋

岑建勋简介:中国香港电影制片人、演员,早年任《号外》杂志主编,曾接手邵氏院线并更名为德宝,亲任总裁,先后与刘天兰、谢宁两段“美女与野兽”式的婚姻,曾经是热门话题。

第十届 司仪:陈欣健、梅艳芳

梅艳芳简介:华语歌坛和影坛巨星,曾凭借电影《胭脂扣》拿下金马奖、 两位金像奖蝉联影后

金像奖影后,并两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2003年12月因病去世。

第十一届 司仪:陈欣健、郑丹瑞

郑丹瑞简介:香港的著名电台DJ、电台节目总监,也是一名导演、编剧和演员。

第十二届 司仪:沈殿霞、岑建勋

第十三届 司仪:沈殿霞、岑建勋

第十四届 司仪:岑建勋、林建明

林建明简介:香港演员、主持人,早年参加由丽的电视主办的“沙滩小姐”选举,并取得冠军,故有“沙姐”或“大姐明”之称,之后拍摄多部电影。林建明曾与曾展章结婚,2001年因抑郁症淡出娱乐圈。

第十五届 司仪:黄子华、吴君如、叶玉卿

第十六届 司仪:沈殿霞、薛家燕

薛家燕简介:演员、歌手出身,也兼做主持。参演过《食神》一片广为人知。

第十七届 司仪:郑裕玲、张达明

第十八届 司仪:郑裕玲、张达明、钱嘉乐、林晓峰、谷德昭

张达明简介:香港著名个性演员,钻石配角,多出演市井小人物,表演夸张搞笑。张达明在主持领域也很有成绩,备受观众喜爱。

钱嘉乐简介:著名影视演员、武术指导,著名武

香港电影金像奖(19张)

指钱小豪之弟,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其人一身武功,以拍摄动作片见长,后在曾志伟提携下涉足主持领域,曾和李丽珍、关秀媚等演员传出绯闻。

第十九届 司仪:吴君如

吴君如简介:人称女版周星驰,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以不惜自毁形象的大胆演出而著称,角色大多猥琐邋遢,尤其擅长喜剧搞笑风格。吴君如出演《洪兴十三妹》获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2002年又以《金鸡》获金马奖影后,丈夫是著名导演陈可辛。

第二十届 司仪:曾志伟、郑裕玲、梁咏琪、张达明

第二十一届 司仪:曾志伟、叶童、张达明、彭晴

叶童简介:三届金像奖得主,女演员。

彭晴简介:前香港电台唱片骑师,2008年入职now新闻台任高级主播;2008年11月底转任now宽带电视节目主持。

第二十二届司仪:曾志伟、岑建勋、朱茵、邱凯敏

朱茵简介:曾经的TVB无线当家花旦,著名演员,出演过多部电影,代表作《大话西游》,现任男友前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成员黄贯中。

邱凯敏简介:TVB著名主持人、演员,蔡子健的妻子。

第二十三届 司仪:黄子华、余安安、朱茵、何超仪、应采儿、曾宝仪

余安安简介:早年香港电视界的著名花旦,1977年开始在邵氏接拍电影,1984年初,余安安和周润发闪电结婚,九个月之后之后又闪电离婚。2003年复出影坛,近作是《性工作者十日谈》。

何超仪简介:著名歌手、女演员,澳门赌王何鸿燊之女,丈夫为陈子聪,2004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第二十四届 司仪:郑裕玲、郑丹瑞

第二十五届 司仪:曾志伟、毛舜筠、杜汶泽

毛舜筠:资深女演员,曾获得金像女配角奖。

第二十六届 司仪:曾宝仪、张家辉、林子聪

第二十七届 司仪:郑裕玲、吴君如、郑秀文

第二十八届 司仪:曾志伟、毛舜筠、吴君如、谷德昭、谢安琪、何韵诗、林子聪、钱嘉乐、樊少皇、田启文、卢觅雪、王祖蓝

何韵诗简介: 香港知名歌手和演员,巨星梅艳芳的入室弟子.曾凭借电影<游龙戏凤>提名第2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谢安琪简介: 香港新生代歌手。

卢觅雪简介: 未婚,香港电台和无线生活台节目主持人。

第二十九届 司仪:郑丹瑞

第三十届 司仪:毛舜筠、郑丹瑞、谷德昭,红地毯司仪为蒋怡、林晓峰,最佳衣着奖司仪为杜如风。



香港电影金像奖典礼(20张)

郑丹瑞(Lawrence)简介:1954年生于香港,港人亲切称其为“阿旦”,是港岛的著名电台DJ、节目总监,并兼电影监制、导演、编剧、演员和作家于一身,曾任香港商业电台营运总裁。毕业于圣保罗书院,浸会大学传理系。其代表作主要包括广播剧《小男人周记》(阿宽),唱片《给最爱女儿的说话》等等。

谷德昭(Vincent,Kuk Tak Chiu)简介:1965年8月15日出生,山东人,香港电影导演、编剧、演员。

第三十一届 司仪:曾志伟、曾宝仪、郑中基、Angelababy、林家栋。

Angelababy

演员 ---- 近几年于两地影坛大跃进的新宠演员,并特别为这次盛事首次担任主持

郑中基

电影导演、著名喜剧演员、著名男歌手

林家栋

监制、资深演员 (其监制之电影【打擂台】获选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第32届司仪:曾志伟、郑中基、林家栋、林晓峰。

第33届司仪:毛舜筠、林家栋、郑中基。



6评选程序编辑

1996年(第十五届),金像奖制定了新的评奖规则:

提名奖(第一轮投票)中的最佳影片奖由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其他专业奖项由各电影专业团体分别选出,身兼数职的电影制作人员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奖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轮投票确定最终获奖的名单。

具体的评选程序共分两轮,下述的规则适用于“最佳亚洲电影”及“最佳新晋导演”以外的奖项:

第一轮评选:

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及「第一轮一百人评审团」投票选出所有奖项的提名名单,票份各占第一轮总积分的百份之五十(50%)。在各奖项中得票最高 的首五名可获进入第二轮评选。

「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是指符合金像奖选民资格及已向本会正式登记者。

「第一轮一百人评审团」是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的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 (见注释二)。

每个奖项提名以不超过五个为原则,若有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可增加至六个提名名额;若有超过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提 名名额只有四个。

若有演员在同一部电影中,同时获提名主角及配角,则按得票较高的项目为其提名奖项。

如在提名名单内发现有不符合资格候选者,其提名资格会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高者补上。

「第一轮一百人评审团」不能以金像奖选民身份在第一轮中投票,亦不可重叠为「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但可於第二轮以属会会员身份投票。

注释二:

「第一轮一百人评审团」及「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是由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包括监制、策划、制片、导演、编剧、摄影师、动作指导、美术指导、剪接师、演员、电影音乐工作者、其他专业制作人(包括录音师、灯光师及视觉特技效果)、影评人、电影文化/教育工作者、电子传媒工作者、电影发行或宣传工作者。

第二轮评选:

由「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及金像奖十三个属会会员,联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选出得奖者。

「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是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的电 影工作者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 (注释二),评审可於第一轮投票时以金像奖选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属会会员身份於第二轮投票。「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 占第二轮投票积分50%。

金像奖十三个属会会员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可於第二轮中投选其专业奖项(占积分25%)及其他奖项(占积分25%),所有会员可以用多於一个会藉投票,但每个奖项只能投选一次

如有任何属会会员荣获提名某个奖项,其於该奖项的投票权会自动被取消,但可以投选其他所有奖项。

若有任何第二轮专业评审荣获提名,则会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董事局另行邀请同届别的电影工作者代替其评审职位。

若有任何公司会员其出品之电影荣获「最佳电影」提名,则该公司会员(即出品公司)、电影的制作公司及发行公司,其於「最佳电影」奖项的投票权会自动被取消,但可以投选其他所有奖项。

若有任何公司会员其发行的电影荣获「最佳亚洲电影」提名,其於「最佳亚洲电影」奖项的投票权会自动被取消,但可以投选其他所有奖项。

每个奖项得分最高的为得奖者,若在同一奖项中有两名候选者同时得最高分 数,该两名候选者可一起获得该奖项;若超过两名候选者同时获得最高分数, 则会由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再在同分的候选者中投票,以选出得奖者。



7区域限制编辑

相较于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入围标准上设置了区域性障碍的奖项,使得一些口碑和票房很好的华语片都没有资格报名竞选,引起了一

些对于金像奖过于本土化的质疑。对此,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上表示,评选所有的华语片并不是金像奖负责的范围,他坦言:“因为合拍片的关系,我们也开放了不少。从前拍一部电影,香港人必须占工作人员里的8个岗位才算是港片,才可以参选。现在香港人只用占6个岗位,就可以。等于说,香港人占小于一半的岗位,我们也算是港片。这一部分,我们也很为难,但‘香港电影工作者看港片’这个定位,我想我们暂时不会改变。”这些条件被外界认为是为了保护香港本土电影发展设立的门槛。

舆论认为金像奖如果一味地区域保护化,会失去华语片竞选的公允和影响力。对此,陈嘉上立场鲜明,他宣称:“如果因为香港电影越来越不受重视,这个奖就越来越不受重视的话,我们就认命吧。因为金像奖是为香港电影打拼的,如果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说香港电影在走下坡,那金像奖就是如实反应香港电影现状,并继续为香港电影打拼”。香港电影金像奖主要是为鼓励香港电影人所主办,并非包括所有华语电影。[1]



8奖项协会编辑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 (2012—2016年)

HONG KONG FILM AWARDS ASSOCIATIONBOARD OF DIRECTORS (2012—2016)

职位

姓名

所属协会

主席

陈嘉上

香港电影导演会

副主席

陈庆嘉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

副主席

曾志伟

香港演艺人协会

董事/司库

梁李少霞

香港影业协会

董事

庄澄

香港电影商协会

董事

周国忠

香港电影剪接协会

董事

何剑雄

香港电影美术协会

董事

谈智伟

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

董事

黄宝珠

香港戏院商会

董事

车崇健

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

董事

田启文

香港电影制作行政人员公会

董事

许德祥

香港电影灯光师协会

董事

冯子昌

香港电影後期专业人员协会

秘书处 Secretariat

行政经理Administration Manager

曾慧敏Michelle Tsang

制作统筹主任Production Co-ordinator

林文才Kris Lam

秘书 Secretary

邓雅仪Cat Tang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2011年第30届香...(10张)

第28届香港电影...(20张)

第三十届香港电...(9张)

2009香港电影金像奖(8张)

香港电影金像奖...(19张)

历届金像奖影帝...(33张)

历届金像奖影后...(33张)

香港电影金像奖(19张)

香港电影金像奖典礼(20张)

词条图片(8张)

1/3

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导演

获奖人物



香港电影金像...

个人奖项

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专业精神奖

作品奖项





2013年

获奖人: 梁乐民

作品: 寒战

2013年

获奖人: 陆剑青

作品: 寒战

2012年

获奖人: 许鞍华

作品: 桃姐

2011年

获奖人: 徐克

作品: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2010年

获奖人: 陈德森

作品: 十月围城

2009年

获奖人: 许鞍华

作品: 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8年

获奖人: 陈可辛

作品: 投名状

2007年

获奖人: 谭家明

作品: 父子

2006年

获奖人: 杜琪峰

作品: 黑社会

2006年

获奖人: 杜琪峰

作品: 龙城岁月

2005年

获奖人: 尔冬升

作品: 旺角黑夜

2004年

获奖人: 杜琪峰

作品: PTU

2002年

获奖人: 周星驰

作品: 少林足球

2001年

获奖人: 李安

作品: 卧虎藏龙

2000年

获奖人: 杜琪峰

作品: 枪火

1998年

获奖人: 陈果

作品: 香港制造

1997年

获奖人: 陈可辛

作品: 甜蜜蜜

1996年

获奖人: 许鞍华

作品: 女人四十

1995年

获奖人: 王家卫

作品: 重庆森林

1994年

获奖人: 尔冬升

作品: 新不了情

1993年

获奖人: 张之亮

作品: 笼民

1992年

获奖人: 徐克

作品: 黄飞鸿

1991年

获奖人: 王家卫

作品: 阿飞正传

1990年

获奖人: 吴宇森

作品: 喋血双雄

1989年

获奖人: 关锦鹏

作品: 胭脂扣

1988年

获奖人: 林岭东

作品: 龙虎风云

1987年

获奖人: 方育平

作品: 美国心

1986年

获奖人: 张婉婷

作品: 非法移民

1985年

获奖人: 严浩

作品: 似水流年

1984年

获奖人: 方育平

作品: 半边人

1983年

获奖人: 许鞍华

作品: 投奔怒海

1982年

获奖人: 方育平

作品: 父子情

参考资料 1.如果没有香港电影 金像奖就没有意义 .

2.香港电影金像奖金像奖之最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13-03-20] .

3.《甜蜜蜜》获奖情况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13-10-24] .

4.第三十二届金像奖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13-10-24] .

5.少林足球 .百度 .2013-3-12 [引用日期2014-06-5] .

6.《少林足球》独得七项大奖 .华商报 .2002-4-22 [引用日期2014-06-5] .

7.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少林足球》《蓝宇》成热门 .新华网 .2002-2-28 [引用日期2014-06-5] .

词条标签:

文化艺术奖项影视香港电影金像奖 电影 , 香港 , 金像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690.html

更多阅读

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大陆演员全军覆没 哈林战队全军覆没

很遗憾,央视6台没有直播本年度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木木选择在书房看新浪网的直播。图像效果差,聊胜于无。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华人影圈里最具权威的一项电影评比。比较金鸡奖让人难以忍受的获奖影片,金像奖的影片起码在电影院上映过。两

台湾电影金马奖历届影帝影后1962—2013 金马奖历届影帝名单

2013-11-25 11:10:37|分类: 【明星富豪】 |举报 |字号订阅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奖项,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大陆电影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

声明:《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回顾 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为网友三年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