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中国各省各地人的特点和性格 各地商人的性格和特点



圣者山东

《山海经》里曾说:当初盘古开天以后,终于死去后,头东脚西平躺在大地上他的头部高高隆起,就是现在的山东境内气势雄伟的东岳泰山;他的两脚趾朝天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群峰挺立的西岳华山;他的肚子往上高挺,就是现在河南省境内风景秀丽的中岳嵩山;他的左臂在身体的南边,就是现在湖南省境内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在身体的北边,就是山西省境内气象万千的北岳恒山。

他的寓意也就是这五座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身上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这五座山所在的省份和一马平川的河北及陕西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省份,这六个省几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虽然中国的地域特色很重,光是叫东西南北的省份就有十几个(东有山东、广东;西有陕西、山西、广西、江西、西藏;南有湖南、河南、云南、海南;北有河北、湖北。),这其中东西南北所对应的四省也分别是汉民族传统势力范围最早的边界,也是春秋战国时其最主要的四个国家-------齐、秦、楚、赵的所在地,而河南则是最正宗意义上的中原之地。现在我们就先从这几个省中的山东说起:   山东地处中国东端面朝黄海、渤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山东”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是指相对于秦而言的“关东六国”(函谷关以东或曰崤山以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指的“山东”是由金国(女真人统治中原时期建立的王朝)所设立的“山东道”演变而来的。地理范围为春秋战国时的齐、鲁两国及其周围的小国组成既传统上“东夷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山东又往往称为“齐鲁”。一提起山东人们第一个印象就是“山东好汉”,自古就有“河北出响马,山东出好汉”之说。山东人在做事情时,先考虑别人。所以山东人出好干部如焦裕禄和孔繁森,他们都是在外省(河南和西藏)任职,但他们却把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洒在了外面的土地上。也出痛恨不公平而想天下公平的宋江和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樊崇、黄巢等等。

所以山东人的儒雅和他们的大智慧和他们高大的外表是极矛盾的。人们一说起山东人好象第一印象就是笨拙。本人深为此对我们的误解而往往辩论一番。反过来想,我们平常不是老说“大智若愚”吗,想到此心中也就释然了。

齐鲁故地因土地较肥沃又得沿海之利,所以自古来虽不及江浙二地之富庶,但在全国说来也是自给有余而名列前茅了。少了“穷山恶水”的逼迫,没了勾心斗角的你死我活;再加上北方人所自独有的的豪爽性格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浸濡,山东人行事必“义”字当先!在国家大义面前戚继光、张自忠、赵登禹们站出来了!在个人义气面前荆轲为了燕王挺身而出抛头颅血溅秦宫!尾生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在桥下抱柱而死!还有辛弃疾和秦琼、程咬金及瓦岗的其他山东人,更有义震千古的梁山好汉们!

山东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早,原来的“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所以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无论是齐国的经济还是鲁国的农桑和文化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的。在这段时期山东诞生了伟大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以及政治家管仲、晏子和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齐威王,当然还有匠师的鼻祖鲁班。这一段时期是山东历史上最为光彩的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涌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等书法家和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以及诸葛亮、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它成为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朋友,看完上面的山东的精英你还认为山东人愚吗?

山东西有梁山耸立,东有崂山之秀,中有泰山之雄和沂山之灵。这座座山川扮亮了山东这块伟大的土地。

黄河在山东入海后带来了大片肥沃的土壤,至今山东的陆地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之中。环绕着这个半岛的是“名牌之城”和北海舰队驻地的青岛、“水果之乡”烟台等串串璀灿的明珠和被联和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这里有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的“成山头”和见证“甲午战争”中国耻辱的刘公岛)在半岛中部有“国际风筝都”潍坊和齐国古都淄博(古称“临淄”,这里有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和蒲松龄的“聊斋”故居)南部有“圣人”的故里——曲阜和革命老区临沂;北有滨洲和东营这个“石油之城”(胜利油田就在这里);西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泉城”济南和有“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更有那家喻户晓的微山湖。

一个地方的出名有的靠它的名人,有的靠它的历史,有的靠它的物产。山东不仅孕育了数不清的名人和悠久的历史,还有令我们引以为豪的物产。山东有“温带水果王国”之称,著名的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的“金丝小枣”和五莲的板栗等等,数不胜数。还有被尊为“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

最象征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入海,最象征中华的泰山在这里耸立,最代表中国人文的孔子在这里诞生!这就是山东!

流浪河南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河南地处中原,地接南北,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所以历代王朝设都于此者甚多,以洛阳和北宋都城汴梁(现开封)为甚。其中洛阳被称为东都(不是汴梁的“东京”),其和北京、南京、西京(唐时“安史之乱”后迁都洛阳后对长安的称呼,现西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其地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每逢汉政权被迫南迁时,那些爱国的文人的诗词里中原这两个字出现的频律是高之又高的,东晋时如此,南宋时亦如此。那一首首、一阕阕诗词寄托了多少人亡国的哀思。朋友有空就读一下陆放翁的诗和辛稼轩的长短句吧,只要你是有感情的,相信应该不会不为之动容的。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中原的他们不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不但在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洲人南侵时四处流浪南逃,还要时不时提防那条脾气难以捉磨的母亲河。好时,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发怒时,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谁也记不清黄河发过多少次怒,谁也记不清他的子孙因此而流浪过多少次!如果有心去查一下水灾史,你就会知道河南人受过多少次因他而起的灾难。每一次水灾的来临,就是又一次大流浪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一次次的重复着他们先人的逃亡之路,一如吉普赛人。有的人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威胁下踏上了迁徙之路,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向南走了,走到了赣、闽、粤、台,就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他们向西走了,一直走到了荒漠地带,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走西口。但是相比于比较著名的其它两次大的迁徙—山东人的“闯关东”和粤闽两省的“下南洋”,河南人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越迁越穷。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线路,但是当时的条件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往西,对他们来说只有西边有大片的未开垦的土地。一如山东人只能去东北,粤闽人只能往南下南洋一样,没有别的选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恶劣的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 试想一下一个人甚或一群人逃亡到一个地方,而且是经常性的。人的善心毕竞是有限的,倘若这些地方也碰上天灾抑或人祸自给尚且有问题,就更不用说救济别人了,但是这些流浪的人也要活下去呀,他们就只得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久而久之这成了他们谋生的技巧,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不屑,但对他们说来却是那样的实用。也许第一批“坏”的人是被逼无奈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生存本能。一如湖北人的精和重庆人的猾,这是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处事之道。所以也常听到“穷山恶水出刁民”一说。沙漠和草原地区的人的好客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地区,有时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个人,突然见到同类,当然很高兴了,再说他在帮你的同时也在帮了自己。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地位就会互换了。呵呵,扯远了。

河南人是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精英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鼻祖的老庄及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等一干政治家就都是河南人。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浪,范蠡是到了越国,帮助那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灭了吴国,其后感觉其人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弃之而去到了现在山东的定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经商,这就是后来被尊为商人鼻祖的“陶竹公”了。苏秦更是到处流浪,一直流浪成了合纵六国共抗秦国手执六国相印的宰相,商鞅、吕不韦(被秦始皇称为“仲父”,民间多谣传为其生身父亲)和李斯则是先后到了秦国,并都先后任秦的宰相,但是下场都很惨。看来河南人的祖先就开始流浪,而且你看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强!

到了汉时河南人又出了“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张良和一代名士陈平,一代名医张仲景和科学家张衡和那写下政论文之典范的《过秦论》的贾谊,那丝丝入扣的论证和流畅的文字,一扫白话文的枯燥,这可以说是世人最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还有那三国时的徐庶和司马懿及老黄忠无一不是鼎鼎大名,还有东晋时权倾一时的谢安一家。

及至大唐,他们先后又为国输送了一代名相姚崇和韩愈,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及画家吴道子和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究其一生也可用流浪一词而概括。所以说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时在想,社会发展了,真正的吉普赛人也会定居下来的,我们的河南人应该也会的吧?日子好了,那代代相传的生存技能也会淡化乃至消失的吧?希望在看电视时那些坏的事一出来人们不会本能的问:“又是河南的吧?”。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地方,看一下这个“最中国”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血缘之源!这里有唐、汉之东都洛阳和中国最古老的首都安阳!这里有中国的“东京”开封和“河南汤阴”这武穆的故乡!这里有中岳嵩山和少林寺;这里有崤山和巍巍的太行!这里有黄河和淮河;这里有甲骨文和5000年的华夏文明之光!这里有着暂时不好的这样那样的口碑,但更有着为改变这一形象而努力的满嘴说着南方人听不懂的“中”的河南小伙和河南姑娘!

麻辣四川

近来好些琐事缠身,本是打算加快进度争取早早完成自己给自己定制的将中国每个省写一下的“任务”,可终是因我这等小民琐事太多,一拖再拖,各位勿怪:)今天得闲,看了一下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下班,应该可以赶完一篇的,所以抓紧“上马”。

记得以前读书时原以为“四川”一词是因其境内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和涪江而来及至后来才得知是宋真宗时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四川”因此而得名。四川简称蜀或川,人口8000多万,自重庆列为直辖市后,人口排河南、山东、广东三省之后列第四位。其北接陕甘、西连青藏、南挨云贵而东望两湖湘鄂之地,呵呵把重庆漏了:)黄河和长江都穿省而过,是西部重中之重。自秦蜀守李冰父子开修都江堰以后,一跃而成为“天府之国”,尤其在抗战之时这里成了中国的真正地大后方。粮草和人员自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他们和重庆一起为中国的抗战立下了一道卓越之丰碑!让人更难忘的是王铭章将军在“台儿庄会战”中为了挽回“川军”之名而全师一起战死的血性!

现在的四川人多是“湖广”之地移来,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的心和血是与未移民前的世居这里的先民是相通的,而与他们祖居地的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的水土养育出的只能是“四川人”而不是什么“湖广后人”或“湖广移民”!这里的土地和山水养育了一代代身材墩实、眼大、聪明且手巧的川人,他们就是他们,他们的名字叫“四川人”!

四川人因其所居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外界交流相对少了些,故因此民风较封闭,又因“天府”之地物华天宝,所以这里的人又多会享受,更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别处之地的“蜀文化”,而“民以食为天”,在食的文化中四川人也将自己的“好吃”、“会吃”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那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的火辣辣的菜名吧:“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鱼片”啧啧,不写了,受不了了,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名“少不入川”的话来,原以为只是因为川地美女的缘故而让年少之辈忘返,原来更是因为这“吃”!“四大菜系”中受中国大众最欢迎且各地流传最广的也是四川菜!走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巷子里都能听得到四川话招揽顾客的声音和满处飘荡着的诱人的麻辣的“热情”的香味,让人怎么能拒绝?!醉了、醉了,心和胃都醉在了这“麻辣之乡”里了!

麻辣之味浸泡出的是川人麻辣的性格:男女皆能言善辩且语速极快,那飞快的语速和骂人的技巧虽多为粗俗之语但经过他们的口却似是已经“升华”,在你还没回味过来之里,对方却是相视会心哈哈一笑顾自乐开来:)让你有时候想发脾气但看到他们那并无恶意的脸只能顾自认倒楣罢了。看球的人都知道“雄起”一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一个粗俗的词呢?那一句句“哈儿”、“格老子”不管男女皆自称的“老子”随着川人走向全国!不知是这川菜麻辣之味造出了川人这麻辣性格还是川人的麻辣性格生出了这麻辣之味?!川人虽“火”但有时却知道利害,所以文革中四老帅和邓公安然无恙而湖南的老帅和刘少奇却死得太冤屈,这是性格使然。说白了就是川人知道“该低头时就低头”,邓小平三起三落却能坦然处之而彭帅和刘少奇却是终吃了太过“直”的亏,虽皆以吃辣出名,但川人和湘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正因如此,邓公能在文革中虽有数队却安然度过终成中国之幸!不争一时之短长,这种性格也刻在了川人男女老少的骨子里!

川人的会享受在中国各省中应该无出其右者,不说成都每年在中国的“慢节奏城市”中都榜上有名“居高不下”,也不说那大街小巷里和茶馆里到处可见的“龙门阵”,更不用说那大小的娃儿和幺妹们满嘴香喷喷着到处慢悠悠、慢悠悠地少见外地人的紧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极慢节奏地“游”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心态、这种享受有几人不羡慕?有几人能经受得住?这虽麻辣却可口地麻辣味中、在这醇美的“五粮液”、“剑南春”香中、在这亲情和友情兼游耍性十足的“龙门阵”和一壶清茶慢悠悠的聊天中,能不醉吗?

川人恋家,虽每个男人、女人都做的一手好菜,每个人都可以仅用一手手艺(“菜艺”)就可在外立足,但群峰环绕着的这块盆地里面养育出的“保守”的人们却少有在外地扎根成家者。走多远,心里都牵挂着这里的“茶馆”、牵挂着这里的“龙门阵”和家乡材料做出的他们口中“最地道的‘川菜’”!回不了家在外地,那做菜的佐料也尽量从老家或托人或邮寄过来,再确实不够,那就尽量在自己吃的菜中用“家乡的”,这就是川人!虽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及至现在走到了世界,但根和心却一直刷在那块土地上。一遇“挣够了钱”后十有八九要回家的!

四川人的“恋家”使他们因古时交通的不便而少有外出者,(做官者除外)但如果铁了心离开四川想做一番大事业,则多有成功者!所以古人云川人“游出夔门便是龙”!从这闭塞之地游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游出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游出了司马相如,更游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和郭沫若等一干文人和张大千;游出了“朱老总”、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大元帅;更是游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他的“改革开放”,他的发自内心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里有神奇的九寨沟和黄龙;这里有都江堰和“武侯祠”、这里有峨眉山和青城山;这里有“三星堆”和美丽的康定、稻城;这里有成都和宜宾,这里还有大熊猫和数不胜数的美酒和川人火辣辣的真情!

革命湖南

湖南因其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是中原谓之“南蛮之地”是也。因湘江贯穿其中,又称湖湘、三湘、潇湘,简称湘。三湘之地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又有'芙蓉国'之称。

独特的地势和瑰丽的自然风光使湖南独具特点,不同于江南其他地区,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个喜食辣椒的地方,骨子里流的全是火辣辣的血,多山的地势培养了湖南人倔强、好强、勤劳和从不认输的性格。女人皆热情,待人如火,所以常听人云“湘女多情”。朋友,想一想吧!那多情的湘女如果一如桃源女子之秀丽,又有着敢爱敢恨的火辣的性格,你能抵挡的住那份不同于江南女子温柔的别样风情吗?这里的男人有血性,因自古就不愿忍受不平之事常起来反抗,是以多发生暴动之事,其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精神在国内无出其右者。所以古时被朝廷视为最难管束之地故称之为“南蛮”,但就是这样的南蛮,每每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者必有其人。在楚被秦灭亡时,不愿被秦人奴役的楚人就喊出了自己“楚人虽三户,灭秦者必楚”的浩然气魄,最终暴秦还是覆灭在了霸王领导的楚人手里,多令湘人骄傲的骨气!

还有那“百日维新”失败后宁愿做“亘古变法留血第一人”,也不愿跑掉,而以自己的鲜血唤醒麻木的人们和朝廷的谭嗣同,他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视死如归的冷笑伴着那失败的变法和刽子手血淋淋的刀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还有那感到中国没救了留下《警世钟》、《猛回头》两部力图唤醒国人血性的力作后在日本愤而投海自尽的陈天华。湖南人的这份狂气和同是以狂傲著称的“诗仙”李白的脾性是相通的,所以他留下了嘲笑热衷于功名的人的“愿做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境写照。

与山东在古代的风光不同的是,一部近代史就几乎是一部扩大了的湘史,三湘儿女在近代云立于历史的潮头。这其中有被满清政府利用成为镇压“太平天国”首席刽子手的曾文正(曾国藩,虽然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杂,本人还是这样评价他,他使满清的灭亡延后了几十年,要不中国或许是另一番样子)和左宗棠;有和中山先生一起掀起反清革命的黄兴、宋教仁;有不满袁世凯称帝带头北伐的蔡锷;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他的元帅、将军老乡们。(在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彭大将军那宁死也不低头的气概一如早期他的先辈们!

湖南人是热情的!湖南人是革命的!湖南人是自信的!湖南人是聪明的!(在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中死的最多的是江西人,而当官最多的却是湖南人!他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大智慧。

惟其如此他们才敢旁若无人的吼“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豪气和“无湘不成军”的霸气!他们自信的认为中国离开他们不行,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但是就凭这份勇气,国内还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敢喊出来!他们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去吧!去逛一下陶老爷子笔下的桃花源;去一下“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顺道去一下南岳衡山。

去吧!去一下古时强匪横行的张家界用你的闲情逸致尝一下做土匪的别样感觉和接触一下那些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的山民们,保准使你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去吧!去一下那因娥皇、女瑛千里迢迢寻找舜帝的路上,因思念而洒下的多情泪水所生成的湘妃竹所在的九嶷山和那烟波浩渺的洞庭老君的府第--洞庭湖,体会那迁客骚人的心境。

去吧!去一下老头子笔下声情并茂的橘子州头和古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去被那浓浓的书卷气熏陶一下。

去吧!去认识一下那大嚼辣椒的热情的湖南人和那泼辣多情的湘妹子!

湖南、辣椒、外省人这三个名词串到一起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辣椒原产于南美洲,来中国不足400年,明末清初的样子。当时的湖南人在寻觅、辣椒也在寻觅,互相在寻觅着知音,一经相遇,便如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

在这以前,两者都可谓“久处深闺无人识”胸中各自埋了好些的幽冤而找不到一个发泄,终于被某个洋人或中国人、白人、黑人或者黄人自己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中国,又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湖南,对,应该叫他们的媒人更好些,他们都应该感谢他。这是一种蔬菜与一种人最佳的结合,虽然中国有湘、黔、蜀三省都喜食辣椒,但却只有湖南人把辣椒当吃一种文化而且吃出了文化。世上再没有谁有湖南人与一种蔬菜而且是一种外来蔬菜有这么深的瓜葛了!就为那也需当时只是出于好奇或其它原因而被带入中国的一粒种子的这人也算是积了好大的阴德了!

两者迅速且密切的结合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迸发出了最耀眼的光彩!湖南人使辣椒通过原本藉藉无名的湘菜而名扬天下而使湘菜和辣椒相得益彰。现在中国各地都见得是湘式菜馆的招牌,大的、小的、挤满了大街小巷,各地都可见那浮满了辣子的湖南菜、满眼都是夺人眼目的红!多数人是经受不住那诱惑的,一个个的下了水,俺周围的北方的、还有最怕辣的广东人,现在全都被湘菜改良直至热爱上了那红红的小东西,一日不见,象是少了什么,食无味。

没有人会想到,这小东西竟会在远隔重洋与其出生地彼此毫不相干的叫做中国湖南的地方生根并发芽发扬光大,然后通过湘人的各种辣味的小吃和湘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辣椒足矣,湖南人足矣!

湖南人出人才人所周知,但你翻遍史书明清以前却少有湖南人,为何?却是一没辣椒二还未开化的缘故,这个所谓的“南蛮之地”蛮了那么久,蛮了几千年呀!却是一朝的喷薄而出,成就了几千年来的厚积薄发而一发不可收!象是把几千年的幽冤全部发泄完,所以一部湖南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观中国之千年,史无前例,不能说空前绝后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

前面说到湖南人几百年前一直蛮荒着,直到碰到了辣椒,如果没有文化和理智,湖南那阴湿的地方只会造出好多的匪人的,事实也如此,在湘境内落后地区,民风强悍的吓人,也不能不归因于辣椒了,那是什么使湖南人从蛮荒到开明的呢?

这当然得归功于外省人尤其以江西人为多,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故土,倾其心血在这里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屈原被流放来了、贾谊也来了,还有司马迁,一个卑湿而蛮荒的地方,因为有了屈原、贾谊和司马迁,渐渐为世人所知,长沙和湘水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历史向前推进,湖南渐渐成为文人骚客被放逐和游学聚会的地方。王勃的《藤王阁序》虽是歌颂江西风物的名篇,但却数次提到了湖南,而且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多次提到潇湘风景和人物的《藤王阁序》,令湘人朗读时格外的激情高涨。又推后到宋朝,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更使湖南名扬天下。湖南人更加慷慨激昂,也更加知道了文化对这块土地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湘人可谓大器晚成。

东晋时,一个名叫陶渊明的江西人不愿做官一心想找他的“乌托邦”,最后他把址选在了武陵源,从而有了那篇妇孺皆知的《桃花源记》和人人向往的桃花源。于是李白来了,“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来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柳宗元来了,写出了那痛击时弊且为民申怨的千古名篇《捕蛇者说》。

江西人喜欢湖南山水,就像依恋一个美丽的少女,朱熹老夫子也来了!他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岳麓书院、献给了湖南的未来。如果没有朱熹和他的岳麓书院,湖南的开化不知推后到何时,中国的历史怕是也要改写了!岳麓书院对中国的贡献绝对在中国任何一所学府之上,当然包括清华、北大还有黄浦!

前人以一种预言家的口吻冷静又不失严肃的说:“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言一出,湖南人大感荣幸,至此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湖南人从此关心政治,虽身无分文却不可心不系天下!朱熹也在四百多年后被人才层出不穷的湖南所验证其人之先见之明,湖南人没有让他失望!所以如果说到感谢,湖南人第一个感谢的就应该是江西人。主席的红军也是从江西走向全国的嘛!

湖南人从此走出三湘四水、甚至走向世界、走出了湖湘子弟满天下!也许这么大的成就连朱先生都未曾想到过的吧?

红色江西

江西,以处江南西部得名。因境内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与东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镇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到七百公里之内。故江西又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也。

江西地处华东六省一市的西南部,北邻皖鄂;东接闽浙二省;西靠三湘四水;南挨广东粤地,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她北有鄱阳湖之浩淼秀景;西有“红色圣地”井冈山和洋山、武功山连绵逶迤,峰峭谷险、涧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东居武夷山脉,南枕九连山、大庾岭和诸广山脉。省内多为丘陵山地,北边是鄱阳湖平原,省内河涌纵横,土地多呈红色。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应该是三国及以后时期,那时中原大批士人显贵为躲避战乱南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先进的技术,将江南地区开发出来。由此时,江西真正地融入到华夏文明中来。

江西地区因为所处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较丰富、粮食多能自给自足所以人性温和、淳朴,多的是安土重命,不安份者也多以手工技术而行走于中国南北。所以江西人似是没了个性,像极了一杯温开水。实则不然,江西人虽不像他们的邻居那样或油滑或精明、或性烈或喜迁,但他们却有象他们的土地一样红色的血、红色的心!有着一颗对国家、对社稷无比赤诚的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他的“皇上”,他们义不容辞的站出来!危机处处的北宋朝庭中王安石站出来了,所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庭中面对蒙古人的步步蚕食文天祥站出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中国老百姓在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时,袁隆平站出来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他们将他们毕生的精力和一腔的热血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

江西人不好胜、不喜张扬。以前曾跟爱人半开玩笑的说:“你看一下你们江西人真是让人搞不明白,明明红军的根据地井冈山在江西,为何领导人却全是外省的?红军长征时牺牲最多的也是江西人,而建国后遍数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当时的各政府领导人竟无一个江西人!为何?是不是江西人没有领导才能?”妻良久无语,过了好久才说:“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是啊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所以他们埋头做事,不事张扬,默默的耕耘着……

江西人在粤打工者“四分天下有其一”,可却少有听人说江西人口碑不好者,更少有乞讨、偷窃、骗子、抢劫、聚殴之人。见惯了招工启示中的“不要某省人”、“限某省人”却没见对江西人设限者。这也算是怪事吧,因为毕竟江西也是中国的劳务输出主力省份之一啊!他们中少有人做生意当老板者,或在公司打工、或带了祖传的技艺靠勤劳和淳朴立足、奔波于中国南北的土地上,却少有人在本地。他们为别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却对自己家乡的经济徒唤奈何!

这是一个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的却还是每年都靠国家大批拨款扶贫救济的省份;这是一个几尽全民青壮外出打工的省份;这是一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省份;这是一个在中国少见的矿产品种和储藏量都居前列的省份;这是一个在华东六省一市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这是一个没有理由和西部那几个省相提并论的省份……前些日子和表哥喝酒,表哥说:“我真的不明白,江西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江西没有穷的理由啊。每年国家拨款那么多却是少有用到正事处,钱也不知道去啊里了?这样一个东部省份却还要靠国家救济,想起来都脸红!”是啊,江西你是怎么了呢?请你给我一个你贫穷的理由!

江西人文化氛围浓厚,有着尊重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的两个“博士县”一个是临川、一个是玉山,全在江西。)所以江西人多出文人:晋时有个隐士叫陶渊明,他有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在唐宋时有个称呼叫“唐宋八大家”,其中唐有两人(柳宗元、韩愈)宋六人,江西则二分天下居其一:有警钟长鸣之《伤仲永》的王安石、有逸世之篇《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和曾巩;还有一个词人叫晏殊、一个文人叫朱熹、一个戏剧家叫汤显祖、一部著作叫《牡丹亭》……

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藤王阁;走吧,让我们去一下红色圣地的井冈山和道教圣地三清山;走吧,让我们去一下长江之边的九江和“星火燎原”的圣地南昌和才子之乡的临川;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赣州和吉安尝一下真正的客家特产、寻一下客家的祖源!走吧,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块红土地上有着红色血液、红色心的赣人!!

双面安徽

安徽地处华东,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从地理位置上又分皖南、皖北二部分。“安徽”一词是取安庆和徽州第一字相合而来,省会为合肥。

中国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之一的淮河流经安徽,传统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长江也流经了安徽。长江和淮河都经过的省份只有皖、苏二省,而两省南北部分截然不同的性格也烙在了这两块土地上的人心里。但两省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个算是内陆省份,另一个则是沿海省份)终是有了不同,这个留于以后写江苏时再论及:)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安徽人“南北皆有”的双面形象终是成形跃然于俺的脑海里了。再细及自己接触过的皖人:皖南人特有的南方人的细腻、精明、相对娇小了些的身形和温和及皖北人的直爽、魁梧截然不同的性格更是印证了这“双面”的概念,于是打下了下面的文字。

也许有人会问你在《八面玲珑之九头湖北》里为何说经过长江划为南北两部分的湖北人性格却是统一的呢?而独独到了安徽却是生出了这“双面”的性格来呢?是的,虽同为南北分开但湖北有个极具向心力的城市―――武汉!“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极强的楚文化中心的辐射力让湖北人成了一个主体,反观安徽则缺少的正是自己的“大武汉”!虽知名城市并不少但却缺少一个真正的强有力的“中心”,所以千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终使安徽人烙上了这南北不同的典型的“双面性格”。

纵观历史上乱世之时,安徽一地也多是数个政权并立或划江而治:春秋战国时分属吴、楚二国;三国则魏、吴北南相分;五代十国更是一团乱麻般让俺无从记起:)你说这样的一个地方因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的复杂及南北的迥异和政治上的人为因素能只有一种鲜明且统一的性格吗?不能!地处华东、位于中原、亦南亦北的地理位置塑造出了鲜明南方特色和北方特色(中原特色)的皖南和皖北人!

皖南多山的地形及相对贫瘠的地理特色造就了他们南方人有的精明、善动脑筋的特点,所以皖南出了徽商,而仅仅数百里之遥的皖北人却因老天赐于的丰沃的大平原而安土重命,重农轻商,性格之差是如此的鲜明!“商人重利轻别离”“农人重土而轻迁”的一种极重亲情不愿抛妻离子的“北方性格”和“没钱就没家”比北人家庭亲情逊色些的“南方性格”相对立的在他们身上分南北两部分的生长着。分的是如此的鲜明、分的是如此的彻底、分的是如此的各有特色!

但常规终究是常规,到的某些人眼里“打破常规”甚至“创立常规”远比遵守“常规”更有诱惑力和挑战力!真正地王者敢于并甘于打破地理的界限并跳出周围的圈子“居高临下”的审视周围的环境并为其所用!特殊的位置造就了一批生在皖北或皖北但却“南北性格集一身”的杰出的安徽人!得地利之便这些不世出的聪明人既有北方人的大器又有南方人的心细和精明!特殊的地理环境一旦被他们所知并所用,终将产生一代代的王者!曹操如此、朱元璋亦如此!后来人亦将如此!

这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里有欧阳修之“醉翁亭”的琅琊山和久闻其名的天柱山。这里有长江和淮水、这里有李白摘月而去的当涂和盛产梨子的砀山;这里出生了中兴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和三国之时的一代枭雄曹阿满!这里还有他们的老家凤阳和毫县。这里有南北分明的气候和地理迥异的皖北、皖南,这里有闻名天下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和“歙砚”!

这里有1000年多前影响中国走向的“淝水之战”和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里有贞节牌坊林立的徽州和“斗胆”搞“分田”的小岗村凤阳县!这里有凤阳花鼓和黄梅戏、这里有为民请命的包青天!这里还有闻名中国的煤田―――淮北和淮南!

这独特的地理、瑰丽的山川养育了这南北不同的“双面性格”“人杰”的安徽人!齐国名相管仲生于斯、老子生于斯、“建安七子”中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亦于斯、“神医”华佗生于斯、一代名臣的包拯(就是赫赫有名的包青天包大人)亦生于斯!这里还有满清之功臣的李鸿章和民国之重臣的冯玉祥及中共创始人的陈独秀;这里有被誉为中国“双弹之星”的邓稼先和华人“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震宁和近来炒作的有些悬乎的“李毅大帝”(有些调侃了,勿怪)......

走吧,一起去看一下这“双面性格”的安徽;走吧,一起去长江、淮河抚古;一起去黄山观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一起去看一下这中华大地上生出的瑰丽的沧海和桑田!

移民、暴发户之广东

本想先写江苏的,但一来最近确实忙二来苦于没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所以变通下,先写广东:)毕竟自己的家现在广东,人也来广东近10年了,写起来总是容易些的。等到下笔时才知道说是容易是相对其他省市多了现实的感受和体验及对各地位置的了解及风土的特色,但对人却多有“当局者迷”之惑了。于是逼迫着自己跳出来,从这“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或久居鲍鱼之厮而不闻其臭”中跳脱出来、逼迫自己想着那初来广东时的感受、更是逼迫着自己打下下面的文字。

有人会问:“清墨山水,你是不是为了纯是吸引大家眼球而起了这个戴些贬义的题目?”呵呵,其实不尽然。因为我细想过将广东如何定位,越是在归结的过程中越发现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用在“广东”身上是那么的贴切!

“广东”一词缘于宋之时的“广南东路”,简称粤。因其在“五岭之南”故又多被称为“岭南”,省会广州,又称“羊城(简称穗)广东人的构成比较复杂,按旧时说法是主体上(指汉族人)有三种人:广府人(或称广州人)、客家人、潮汕人。但随着改革开放广东成为中国的前沿阵地后,内地大量的移民涌入,这构成了广东的第四种人一一一“新客家人”(或称新移民)。

追根溯源,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是现时所称的广府人(广州人)的祖先一一一百越(粤)人(人种上与马来人种是近亲),百越人和秦始皇派遣的南征后留下来的50万大军共同组成了“广州人”的祖先(大家平常印象中的广东人多是指他们)他们聚居在珠三角跟粤西的土地上。传统的广府人肤色较其他地方的人略深些、颧骨突出、个子较矮,而眼睛则有些内凹。因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较晚,加之离中原较远,所以文化上差了些。但也因此有了不同于中原的自己的特色一一一“岭南文化”(含广西)。因地处湿热之地,这里的人多喜跣足而不着袜子或趿了鞋子、叼了牙签一副有些散漫的样子行走在他们祖先的土地上,亚热带和热带的特性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这里的妇女皆能干,男人却是稍显得有些“懒”、有些“大男子主义”。到处可见背了孩子却还得腾出双手干这干那的女人,也到处可见打着酒嗝、叼着牙签、趿着鞋子的“男子汉”。亚热带湿热的气候造就了他们的少气懒言,更造就了他们有些“自由的习惯”。

潮汕人则是秦汉时期囤垦戍边的中原军人和居住在本地的闽越人(与福建土著人是近亲)结合而生成,后来再加上陆续南迁的中原汉人就形成了现时的潮汕人,他们聚居在粤东的潮汕地区,因团结且擅长做生意故又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皮腹较白且人极精明,尤擅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那小碗底下却有一大盘的“功夫茶”。他们与“闽南人”的近亲,讲着几乎相同的语言,都信仰着相信能护佑自己海上平安的“妈祖”。

而“客家人”的形成则最晚,他是唐宋时期中原先民为了躲避战乱或天灾而南迁---尤以宋时中原汉人躲避女真(金人)、蒙古人的屠杀和迫害而南迁的最多。因为为广府人所排斥,所以“客家人”保留了自己中原先民最本质的特色!他们聚居在粤北及粤东一部分,以梅州居多。他们的话虽叫“客家话”,但那却是实实在在的1000多年前的中国官话(中原话);他们的风俗现在看来有些古老和让人不懂,但那是我们汉民族先人1000多年前的风俗;他们的人长得现在看来虽不及北方人高大,但他们却是比北方人更纯的“北方人”!他们是是我们汉民族中血统最纯的汉人!讲着古老的中原官话他们来了、后有蛮族追兵、前有广府人的堵截他们也来了!他们的迁移是一条血之路!他们带着保留汉民族的期翼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一路南迁、南迁!甚至好些人到了海外!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祖宗在中原;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什么都可以改但就是不能改“祖先的话”和“祖先的风俗”!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客人”,因为他们的家在中原!

中原的囤垦部队在粤东“移民”并定居下来了,他们和当地人结合就成了“潮汕人”;中原的先民流着血泪怀着保留汉民族的期翼或被迫或自愿的“移民”并定居下来了,他们就是现时的“客家人”;解放后大批随部队南下的干部和军人留下来了,他们和改革开放后到广东的“弄潮儿”一起形成了现时的“新客家人”!

当“鸦片战争”红毛鬼子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国人苦于民生日艰而或自愿或被迫的“下南洋”或被“卖猪仔”而形成了最早意义上的“华侨”。百多年后,东南亚、南北美洲及至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见得到广东人的后裔!“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广东人”是幸福,但更多的是第一代移民的辛酸!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因华侨最多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也有人一听到“华侨”、“华人”就以为腰缠万贯、衣冠鲜然,但有多少人知道当年那些旧人人在他乡的艰难和血泪?!

客家人的到来和中原囤垦军人的南下及至这最后来乘着“改革开放”南下的“新客家人”们让原本几近荒芜、少见人烟的落后之地人口暴发;而改革开放突然间的让这块古老又年轻的土地近乎一夜间暴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无尽的宝藏!更是随着大批“内地文化人”的南迁而让这块土地不再是“文化的沙漠”!高楼林立起来了!珠三角的人的口袋鼓起来了!人口也是一日比一日的多起来了!各式的名厂、名牌也起来了!仿佛都在一夜间!

记得在读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感觉到古时“广东”的荒凉;更记得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这么多的美味让人垂涎!更记得幼时看地理当读到“北方天寒地冻时,珠三角的人还在赤脚撒网在河涌里捕鱼”时,怕冷的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期盼。

广东因远离中原开发较晚,故民智也开启较其他地区迟了些。真正地“爆发”是“下南洋”后“打开窗口看世界”及有了钱后重视教育而收获的硕果。1840年以前广东本地鲜有名人,但自国门被迫打开后却是先后出了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叶剑英等一干政治家和以李嘉诚、霍英东为首的一干巨商富贾。呵呵,还有被现时影视传得神呼其神了的“黄飞鸿”和“第一抗日名将”薛岳,当然也有不得不提的汪精卫这“中国第一汉奸”。

这里有一座古时叫“番禺”现时叫“广州”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这里有毗领港澳及和他们同祖同宗、同言的一群人。这里有改革开放的前沿汕头、珠海、深圳,更有伟人的故里香山县(今中山市);这里有赵佗和他的古越国;这里还有鬼斧神工的丹霞山和七星岩!这里有北江、西江、东江合成的“珠江”和韩江;这里有佛山的祖庙和四季无寒的气候;这里的人喜欢煲老汤、喝凉茶;更有各式的芒果、荔枝、菠萝、香蕉和龙眼:)这里有夜深了还丰富的“夜市”;这里也有正牌的和冒牌的适合各色人的货品和各色人口味的食店;更要注意这里也有好些正牌的和冒牌的“大款”:)这里有全国闻名的“天上飞的除了飞机都能吃,地下跑的除了火车都能吃”的以海鲜闻名的“粤菜”;这里有高速路遍布和随处可见的高架桥,这里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岭南”!

八面玲珑之九头湖北

今天打开发在“天涯杂谈”的《闲话中国各省人》的帖子,看到了好些真诚且中肯的意见,俺在这里谢过大家。上面已经发的七篇帖子中除“红色江西”外其余5篇都写于2004年,《湖南、辣椒、外省人》写于2005年,本想修改后发上来,可懒散习惯了终是没有改就发了,以前的帖子在刻画一个地方的人物时单薄了好多,以后再写其余省份时一定引以为戒,前面的帖子抽空我也将重新修改和补充,也谢过各位的指正。欢迎大家也提供本地的一些资料,俺这里先谢过了。更希望大家莫把这个帖子当做地域攻击帖而谩骂。我也绝不会对某个地方带偏见来写,再次谢谢大家对这个帖子的关注。

湖北因其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其地处中原腹地、南北要冲,中国南北分界的长江穿省而过(一种说法是中国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但本人更倾向于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方,长江以北为北方)。横跨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这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楚人!其“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的方便交通造就了古时楚国的繁荣。“春秋五霸”中有楚庄王,“战国七雄”中也有威名远扬之当时疆域之最大的楚,享此殊荣者在当时的古中国只有山东(齐桓公和后来的田齐)、陕西(秦穆公和秦国,这个有些争议,有人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而教科书上的秦穆公和宋襄公则不在‘五霸’之列”),而楚国的重心就在现在的湖北,(其当时的国都叫“郢”即在湖北荆州境内)其在中国历史举足之份量可见一斑!

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并不永远是充满了慈爱的,虽不至于像“父亲河”黄河那样任性、暴躁但也却也时常发怒,而且其能量大过黄河,所以一发怒则往往不可收拾,苦了的是长江中下游的那些她的子民。古时的他们与天斗与地斗还要提防着这个不知何时会心血来潮“母爱泛滥”的长江。长江这个母亲也给她中下游的这些省份烙上了鲜明的带些“精明”的地域特色。不精明能成吗?能活下来吗?大灾年份里,在苦力无可以为计的情况下(入眼满目都是难民)想来只能靠脑筋才能活下来的了,这一点儿与北方是大不同处。北方因天灾相对少了许多,在古时的农耕社会里,“安土重命”的北方人守着广袤且还算富足的平原就显得较南方人保守了很多,因为不必事事、时时用脑就可糊口了。

在那恶劣的社会里,为了生存下来,长江沿岸的他们穷尽了心智也将生存的技巧发挥到了高潮!或商或“精农”(相对于北方的粗放型农业),人人自给、各有特色的艰难却坚韧的度过那些灾祸!所以南方人较北方人个人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都强许多,(到的南方乡下,多见的是个家独立的或远或近的院落;而在北方乡村则是数家、数十家毗邻而居,如若在房子外再无房子相接时则到了村边了。而南方村与村间则没有明确的界限,个自成村的样子,散落着或三五户或七八家的叫做“村子”的民居,北方的聚集而居现出来的喜欢团结而不愿“出头”和南方的各自成“家”的鲜明个人“特立独行”的个人特色亦显露无遗)时或的天灾的逼迫外出也造就了他们开阔的眼界和相比北方人见得大些的世面,湖北人就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所以南方人几乎是省省不同、市市特色,各个因地制宜的发展并壮大着自己的特色:农业、饮食、从商、为官明显的与别的地方有着不同,而北中国则也因地域的特色:平原多而沟通亦多,相互容易趋于一致,所以北方话跟风俗习惯都差不多(而南方甚至出了一个乡镇则听不懂彼此的话的事也有)。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四大菜系中只有“鲁菜”系是北方菜,而到的后来发展为“八大菜系”也还只有“鲁菜”,而南方菜则“八分天下占其七”了。

在这其中,湖北更因他的“九头鸟”称呼而显得越发的与众不同起来,他们亦南亦北的特色、亦东亦西的位置造就了他们的八面玲珑的本色!他们不是什么南方人,他们也不是什么北方人,更不是什么“中原人”,他们是他们自己―――湖北人!他们比南方人还精明、比北方人还团结!他们比哪里的人都现实和实际,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见得世面:与古时盛产商人的安徽毗邻、与一湖之隔却血性十足的湘人紧挨、西接个性十足的巴地川陕二省、东南靠江西这“红色的土地”、北边则是争议连连却又是中华文明摇篮的河南,周边全是这样的,湖北能不八面玲珑的“精”吗?北方人见多了、南方人更习惯。见南人说南语、见北人则讲北语,这就是湖北人!一如他们九凤的图腾,人人都有崇拜九个脑袋,两个脑袋就多了,如果楚人九脑则后果何如?!

因为太精,所以少了坚守,所以湖北人成大器者寡,因为太过现实少了些许的坚守,一遇困难则动脑找寻捷径而走。但上下五千年湖北也为中华文化奉献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璀灿的“星”:有吴子胥和楚庄王;有“离骚”之屈原和诗人孟浩然及画家米芾;有令人尊敬的神家氏和李时珍;有“茶圣”陆羽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了世界印刷的毕昇和和亲出塞的“四大美人”的王昭君还有赵括后继者的马谡。当然还有那个出了100多个将军的“将军县”―――红安和一个林彪(在这里无贬意,其人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里有一条江叫长江、这里有个城市叫武汉、这里有个地名叫荆州、这里有个“汽车城”叫十堰、这里有个“黄鹤楼”、这里有所“国立武汉大学”和一个当年叫做“保卫大武汉”为了国家民族而战的大事件!

这里有座山叫武当山、这里有个县叫红安县,这里有非常令人神往的神农架和楚文化、这里还有一群让人永远琢磨不透的精明地完全地活出了自我的人:他们的名字叫湖北人!

王者陕西

陕西,以其在陕原之西得名,简称秦。陕西就是古时中原九州中的雍州之地,其位置几乎就是在现在中国的中心之地其东接晋、豫二省,西连宁夏、甘肃二地,南接鄂、川,北依辽阔的蒙古大草原。自古就是汉民族势力的最北和最西边,其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其历史上北边和西边相接的是中国传统上最强势的匈奴、突厥、吐蕃和蒙古,还有一些其他民族,所以陕西民风强悍。

俗语有云:“山西出将,山东出相,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里的地底下埋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三百多位皇帝中的七十多个,可见此言不虚了。这是一块王者的土地,在古时人们主要依靠陆上交通之时,中国只有往西发展一条路了,西安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各种货物、各色人种在中国兴盛时,挤满了长安的大街小巷,那时的中国是真正的世界中心之国!

本人一直有一个不太成文的看法:只要中国把首都设于陕西,当然主要是长安(今西安)还有咸阳,那一定是中国最强的时期,如果把首都外迁特别是迁入河南一定是中国最弱的时期你看中国最强势时是从始皇帝开始的,那时首都不用说就在陕西,在咸阳。西汉时在长安,大唐时在长安。后到宋时把首都定于汴梁(时称东京,现开封市),这是汉政权最窝囊的一代,学历史时是学那签不完的屈辱条约,胜了要签,败了更要签。一如满清后期,想起来头就大。为什么呢?本人粗浅的看法是首都所处的位置决定的,试想一下汉唐时期首都设于长安,直接面对前面提到的几个强势民族的威胁,不进则退,所以只有进攻,这是需要魄力的,因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甚至是皇帝老儿自己也有被俘或性命不保的危险的,事实也是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的。所以就要求统治者本人有了危机意识,因为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是没有第二名的。所以那时的皇帝都有浩浩大国之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曾御架亲征过而作为自己炫耀的政治资本。

而反观宋时,首都远离边疆,整天的见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阿谀奉承。而浑然不觉危险之来临,到危险真的来时,就手足无措,无人可用,因其身旁全是说奉承话的人,怎堪大用?所以就只有割地、赔款,最后连皇帝老儿自己都给赔了进去,还不得不穿上狗的皮毛给人在烙红的鏊上跳舞(相传“靖康之难”后那喜欢吟诗作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后,金人为了侮辱这两个没用的东西,而命他们穿上犬皮站在烙红的铁鏊上,并且浑身挂满了铃铛。因为很热,所以就在上面乱跳,满身的铃儿就响个不停,以博金人一笑。)够屈辱了吧!(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一些身居一定位置的人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希望你明辨了。

其实普通人一样,和你说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真心为你好。)这就是当时只图享受而浑然不觉危险已逼近的结果。这就好比长期种在大棚里的花草,你若揭去那层薄膜,让一阵大风或一场暴雨就可能把它毁掉了,更何况有时候薄膜还有自己破损或被外力强行破坏的情况。人也一样,在顺利环境生长的孩子是不能面对困难的,所以我们提倡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要一味的骄宠他,其实那是在杀他。人呀往往是这样的要得到一些东西就要先失去一些东西,而如果想先享受,没问题,到时你后付出的代价要比早付要昂贵的多了,因为是要缴利息的呀!这其实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吧?

既然前面说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他自己本身其实也是出王者的:象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及至始皇和隋的开国皇帝杨坚,还有自称“大顺皇帝”的闯王李自成。另外他还为我们送出了不说假话而宁愿得罪汉武帝的写下中国第一史的《史记》的史官司马迁和药王孙思邈。以及几乎以一已之力而挽唐王朝于既倒的郭子仪和救南宋于水火的和名妓梁红玉留下一代佳话的韩世忠还有那“不入虎穴,安得虎子”的班超和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张骞和那在异域牧羊也不归降的苏武。也有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到了现代,他们又培养了路遥和贾平凹这样的一代文人,应该不会忘记八十年代末大家挤在收音机旁听那《平凡的世界》的景象吧?还有那被尊为中国第一导演的老谋子......

现在叫的最响的口号也是“开发西部”,而西部的龙头就是陕西。看来这块土地又快从睡梦中醒来了吧?让我们在有闲时去拜揭一下那人文初祖,去登一下“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华山,体会一下”天下华山险“的滋味。去看一下那沉睡在地下千年现在才见天日的秦人武士俑和'天下都城'的长安!去看一下那号称天下最美的“米脂婆姨”和最健壮的“绥德的汉”,说不定你会在那里找到另一个貂蝉呢!有空时找块空地蹲下,对,就是蹲着,大口的喝着西凤酒,大口的扒着羊肉泡馍,大口的抽着旱烟,还要大口的噘着辣子和咧开嘴大吼着秦腔。让我们做一下地道的秦人!

悲歌河北

河北,以其在黄河之北而得名。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接东北,怀抱京津二直辖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看看他的位置,你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这块土地多悲壮之事。这是唯一一块地接中国历史上统治过中国的两个少数民族---满族和蒙古族的地方.北方的马背民族南下时,这里是必经之路;汉族政权外出攻击也是从这里而出!所以你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说“天下英雄出沧州”了!这个“出”的意思是出产还是从这里而出也无从去考证了,但那山海关城头高悬的“天下第一关”就是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明证!这个“天下第一”有谁知道竟究是用了多少燕赵儿女的鲜血刻上去的!萧显也罢、严嵩也罢,写下这几个字时,心中不是悲壮感慨的就是意气风发的。(这五个字一传为严嵩所写,一传为关外第一进士萧显所写。)有机会写下这几个字的人本身就是莫大的荣耀!

汉民族在兴盛时,人们往往记不起河北,汉帝国如此,唐帝国如此。而只有当国家危难时,汉政权固守在自己的传统势力既祖先的圈子里时,这块土地就突显在人们的视野里,宋时如此,明时如此,抗日时也如此,这里成了汉族政权衰弱时抵抗外侮的最前沿。契丹人占领了原属晋赵二地的幽云十六州,长期虎视眈眈于没有野心、安于现状的窝囊的宋政权,这时人们多想听到那危难时大吼一声的:“燕人张翼德在此!”,但是北宋那样的怕外人抢班夺权的“文官制度”是生不出张飞的。虽然在民间把杨家将吹得神乎其神,但史实却远非如此,我们的“边关大元帅”六郎杨延昭也只不过是区区一地方总兵!其父杨业也只有一子,并非是世人皆知的七子二女,更何奢谈那群骁勇善战的“寡妇兵”?这里边寄托了老百姓多少美好的愿望,里边容下了多少幻想,只有那时饱经战乱的人才知晓了。

女真人入关了,北宋灭亡了!他们的后代满族入关了,明王朝也亡了!到处都是关外人的铁骑,到处都是汉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汉人的呻吟,到处都是汉人的反抗和反抗被镇压后留下的那萦绕在燕赵大地上的悲歌!他们是敢于反抗的,他们是不怕死的,一如当年那个被叫丹的燕太子因不甘于暴秦的飞扬跋扈而叩请了那在史书中留下鼎鼎大名的死士荆轲。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对抗才格外激烈,也就格外的悲壮!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怆印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

晚间漫步易水河畔,那心中作祟而生出的悲凉和肃杀一准会笼罩你的全身!能不会吗?那“长平之战”后因赵括先生的“纸上谈兵”而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不会悲怆吗?那和被第一汉奸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入的铁血满人作战的汉人们能不悲怆吗?那在长城上用的长枪大刀对抗清军和八国联军的义和团不会悲怆吗?他们死得太冤了,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还有那被人讥问“尚能饭否”的报国无门的廉颇,能开心的起来吗?还有、还有那一夜间醒来家园已夷为平地、死伤数十万人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地震能不让人断肠?!难道你没有听到晚上那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空隐隐的哭声吗?那是几百上千万燕赵死不瞑目的儿女的鬼魂的哭诉!这是一块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先辈热血的土地!这是一块有无数人死而有冤的土地!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河北这个出“响马”(强盗,因其是名抢,很远就能听到他们的马铃声,所以叫响马。)的地方,自古就有好武之风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之风,当年赵武灵王为了对抗匈奴人的轻骑时如此,他率先放弃了中原传统意义上的中看不中用的车,使战马解放出来,他可谓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也只有这样以后汉民族的疆域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跨出了所谓的传统区域!

这里的人也是重义气的,众所周知的刘关张中的玄德和翼德二人就生于斯。到今天直到以后刘关张那义薄云天的义气永远刻进了天下华人的心中!还有那名将乐毅和神医扁鹊及敢于直谏的魏征和宋太祖赵匡胤。这里的人能武,文也毫不逊色!一部《石头记》迷倒众生的曹雪芹和写下窦娥千古奇冤的关汉卿无一不震古烁今。还有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祖冲之及“满清第一才子”的纪晓岚和满清中兴之重臣的湖广总督张之洞......   这是一块富饶却染满了鲜血充满悲哀的土地,这里发生过数不清的内战和外战,这里有美丽的北戴河和承德避暑山庄;这里有秦皇岛和曾被地震夺去过30万人生命的悠久却又年轻的唐山!这里有曾经有令人心驰神荡的白洋淀和抗日时期那大大小小的地道战!这里更有中国的军事重镇保定和廊坊!

有时在想:如果什么时候能听到这块充满了太多历史悲哀的土地上处处都是欢歌笑语的时候,那我们的国家就是真的又富强起来了!我们在努力的走向那一天!

如水江苏

忙碌了两个礼拜,终是得闲了,回头看看,自己的“闲话”也是半月余未作更新了,这里对那些一直关注此帖的朋友道声歉意吧。“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打下“如水江苏”这四个字时这首诗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进了苏杭,忘记爹娘”一并进入了脑海中,这“烟雨江南”啊,你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啊,让人这样的魂牵梦萦?

江苏,省名之由来于江宁、苏州二地之第一字。其地处华东,北邻山东、南接沪浙、西背安徽而东面大海,自古是中国渔米之乡、重中之重之地。按传统概念上将其地分“苏南”、“苏北”两部分,苏北之地与山东风俗、语言相近,历史上好些地方曾属于山东范畴;而“苏南”则是一派“吴音”、“小桥流水”,典型的“江南景象”了。她与安徽一起成为中国地理分界线之一的淮河和传统分界线的长江都流经的仅有的两个省份。充足的水资源和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让这里当仁不让的成为三国后中国一直最富庶的富裕乡。柔情细雨一代代的浸泡着这里的子民、丰衣足食一代代的孕育着这富足而恬然的江淮儿女。

不见了大漠的狂劣和南方的炎热,没有了西部的人烟稀少和北方的严寒,更没有的是穷山恶水,有的只是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及千里沃野。年年如此、代代如此,如水般淡然的性格刻入了江苏的骨子里。“小家碧玉”也罢,“大家闺秀”也罢,用在这块土地上都是显得那么合适。形容不尽的是这丰腴之地的韵味和绵绵,刻画不出的是这家家“书香”里吴韵水乡的悠扬。一代代文人、一代代墨客对着这灵秀之地发尽了感慨、泼浓了重墨和淡彩却总是道不尽、画不全每个人眼中和心中的江南!留下的只能是“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喟叹。

虽然苏地跟安徽几呈平行之态,又同为长江、淮河所断:一部分属“北方”一部分是“南方”,但一来江苏靠海,二则“苏南”的肥沃、平坦完全不同于“皖南”的多山、相对封闭使两地人性格终是不同。故苏南人知礼重书而不同于皖南人的外出经商,而反观皖北及苏北人则性格应无太大差异的。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根深蒂固的“农耕文明”及江苏本地一直的富庶,让苏人终是没有烙上“海洋文明”的痕迹!在这点儿上,江苏人落后于她南面的邻居浙、闽、粤三地,这是江苏的遗憾,更是中国的遗憾!如若早三两百年或更早五六百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物力有物力的江苏人能走出去、走得远,相信现时的中国绝不是这个样子,历史也绝不是这个样子!

也许这“江南水乡”的人恋家、也许这温柔之地缺少的正是北方汉子的粗犷、硬朗和太过儿女情长!于是才有了那个叫什么什么张翰的官员为了吃上家乡河里的野菜而毅然辞官返乡!但这何尝又不是吴地人的长处?你刚我柔、我细腻你粗犷,江南的婉约才衬出了北方的豪放。也只有这和风细雨才润出了这细腻的代代书香门第和吴地才子乡!更有那需要细品再细品才能品出滋味的淮扬菜和亭榭楼台各成一色的苏州和据说现代古韵犹存的“周庄”。夫子庙前、秦淮河畔、姑苏城外、扬州市里每寸土地都泛着文化的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每寸土地都是一抹重彩、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清欣的淡然。小桥流水“走”出的是诗意,园林城墙铭“刻”出的是辉煌!这里是朱自清笔下的“春”;这里是唐伯虎的“桃花坞”和文征明的诗词地;这里走出了摧翻暴秦的刘邦、项羽和韩信、这里也是让刘备“含恨而去”的少年英豪陆逊的桑梓乡!

这里有八朝古都的金陵、这里见证了数不清的风流和无数次的“钟山风雨起苍黄”!这里有抗金英雄韩世忠和他的“女中须眉”的梁红玉!这里有太湖和陆云、陆机两兄弟,还有范成大、秦少游和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更有开国总理周恩来和现代两院院士三分天下居一方。这里有富冠全国的昆山和江阴,这里有闻名全国的苏锡常!这里是中山先生灵柩的安放之地,这里深刻见证了中华民族所有的生死存亡!这里有徐福和连云港,这里更有李煜和他醉生梦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温柔乡!

历史的辉煌总要带上些许的瑕疵,这里也曾出过让人咬牙切齿的秦桧和永远铭记的“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这刺在中华民族心上的永远的硬伤!

水是温柔、美丽、灵秀的,但水却独独缺少的是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刚强!

文武双全之矛盾山西

写“山西”前先写段“序”,勿怪:)说实话历史名人几乎是都知道的,地理位置和各地之特别之处、特产、城市也多数是知道的,惟独有些名人的出生地(或祖籍)却是不太敢确定,比如曾错误地将武则天写到“四川”。所以决心从这篇帖子开始自己不确定或是有争议的籍贯的名人将查资料后确定,免再蹈张冠李戴的事情了,也算是纠正一下自己的常识错误,俺也感谢一下自己这篇帖子吧:)让我补充和纠正了一些以前错误的“知识”。更希望大家能指出我行文中的错误,谢谢!

山西,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简称“晋”、省会太原。虽曰“山西”可其却不与“山东”相邻,东部隔了冀、豫二省。其东面是河北、西边是陕西、北面是内蒙、南边则是河南。在中国只有山西的四面分对四个省份,也只有山西跟山东,同“姓”“东西南北”却不相邻:)但血缘关系却绝不差于两广、两湖、两河家族,甚而更强!问一下现时的山东人有几人不知道“山西老槐树”?又有几人不叫“方便”叫“解手”?有多少知道“老槐树”和“解手”的人,几乎就有多少与500多年前的山西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的人!更因是官府强制迁徙,所以多是将手背了连环串起,遇到方便时就让官司府“解手”,所以时下山东、河南、河北等数地叫“方便”为“解手”,久而久之,这与本意毫不相干的词却成了“方便”的正式称呼了。在北方也多有人习惯了将手背在背后的习惯,这也是迁徙过程中的习惯使然。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不同,虽是一母所生、一根所系,终是因环境的差异而重新长出各地移民与本地原先的“土著”心灵相通的人,而不是一个个“新山西”。

遍数中华历史,或人为或自为或官府或自因或天灾或人祸,大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何尝又只迁徙过一次呢?500年前家在山西,1000年前也许就是从你现时的居住地搬到山西去的。有一次看“百家姓”起源时就得知我们这姓起源于山东,后因那个小国家灭亡而被迫迁徙他处,相信好些人的祖先都有类似的经历。不断的迁徙、融和、再迁徙、再融和,于是形成了现代的中国人!这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可能都曾经是老乡或亲戚,我们每个人都是心里流着互通血液的炎黄子孙!(所以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团结!)似是扯远了,因为讲山西不讲到这一段,怕是好些“老西儿”是不答应的:)不然真成了“数根忘祖”了,下面就言归山西吧:)

记得在初时的那篇《圣者山东》里在天涯发时错将旧稿发上来,结果致好些山西的父老乡亲一个劲的说俺凭什么将“东西南北中”的“西”取陕西而不取“山西”。害得俺好一顿解释和惭愧:)(原帖是“漫话中国东西南北中”,写于2004年,取带这五个字对应的共五省)终是到这“老槐树”了,呵呵,用心、用情、用笔(应该是用键盘)去认真、虔诚地感受这块黄土地吧!

山西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传说中的唐尧出生于此、虞舜和夏禹也曾在些建都,是春秋时的晋国之地,可见其文化之悠久和历史地位之重要性。我记得在前面的“闲话”里已经说过“山西出将”了,因其北面直面历史上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蒙古大草原”(含外蒙古)和他的匈奴、契丹、蒙古兵!久日地与这“恶邻”相伴,在这“表里山河”的重重长城关隘上和崇山峻岭的环绕中要么防守、要么进攻!终是培养出了一代代华夏天骄!但纵观晋地三千年,文化也是星光灿烂!

这里有击溃匈奴之第一人的李牧将军和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及“将相和”的廉颇和蔺相如;这里也出生过思想家荀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和他的“大晋国”;这里有中国的“忠义”化身的“武圣”关羽和中国对匈奴最出名的“舅甥统帅”卫青和他那英年早逝的“战神”外甥霍去病和那名著名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里也有在唐时东征西讨的大将尉迟恭和薛礼(薛仁贵)及张巡;这里更有大唐李氏王朝的代代帝王和一代女皇武则天!这里有“武周”的贤相狄仁杰和大唐的奸相杨国忠;这里有“四大美人”中占半壁的貂婵和杨玉环!这里出过一门忠烈“寡妇报国”的杨业和他的杨家将、还有讨西夏成名的“平西王”狄青和宋朝名臣寇准及写下《资治同鉴》的司马光,这里也曾有过阎老西和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拓跋宏和他的鲜卑,这里也出了“十大元帅”的徐向前......

这里有“为草民鸣冤”写下“苛政猛于虎”的柳宗元和他的《柳河东集》;这里更有泼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名句的王勃和他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诗人老乡白居易;这里有王昌龄和温庭筠;这里也有用神来之笔写下代代传阅、老少妇孺皆喜听、喜读的《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后面还有一个赵树理......

这里有“北岳”恒山和“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这里也有抗战时闻名全国的吕梁、太行游击战;这里有黄河和他的壶口瀑布;这里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和遍地的煤田;这里有闻名九州的“杏花村”和“汾酒”,这里更有黄土高原和巍巍的太行山!

这里的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这里的“晋商”也曾“钱庄”在全国开遍!这里的人祖上曾经富得流油、这里的人也曾 “走西口”只是为了一碗饭;这里的人“大器”时气吞山河、苦日子小气时却让人感觉有些寒酸:)(勿怪);这里有人以为武是国家安定之本、可更有人认为文才是修身治家之范;“大器”与“小气”、“能文”和“善武”就这样矛盾着、就这样共生着、就这样代代相传着这曾经高唱过“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的山西人!

山西省历史悠久,“西侯度遗址”证明,远在 100余年前,华夏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坂(永济)、禹都安邑(夏县)曾建于此。周成王曾封其弟叔虞于唐尧之地,史称“桐叶封弟”,不久又改唐称晋,春秋时代,晋国强盛,为“春秋五霸”之一,此自山西省始有“晋”称,晋国郡县是中国郡县最早见于文献的地区之一。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韩、赵、魏与秦、齐、楚、燕并称“战国七雄”,赵都晋阳,韩都平阳,魏都安邑,史称“三晋”。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漫说中国各省各地人的特点和性格 各地商人的性格和特点

山西美女个子高挑,比北方女人秀气,被称作北方人中的南方人,但总不是正宗的南方人。如同人们说的西北的江南或黄土高原上的江南等等,根本不可能与真正的江南相比。最使成都女人们自豪的是山西美女的皮肤肯定比不上自己的细嫩,要在那么恶劣的气候中保养皮肤很不容易。再一点,山西女子普遍不如南方女人油滑,她们基本上是粗线条的,精打细算上绝对不是上海女子的对手。 但是,山西女子中会偶然冒出一个两个绝色的美女,这种美女可以算作大美女,那种气质可以算作鹤立鸡群。山西美女自古有之,最有名的就是貂婵,还有班昭,这是一个才女。至于杨玉环,这更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最“中国”之台湾

看来计划确实不如变化快:)浙江的XDJM勿怪俺在写的过程中又“改向”了,在写浙江前把台湾“插队”进来。

对台湾的最初印象来自于读小学二年级时那篇《日月潭》,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蒋光头(蒋介石)就住在这里”我们当时都气愤地用铅笔擢那书本上的画,当时绝对是真诚地!现在想来,对蒋某人的恨从小就被人刻入了脑海里了,现在深思不仅哑然。小小平民对一个政治人物何以恨到如此深仇大恨般?又想起80、90年代时经常有台湾飘过来的气球,里面据说有衣服、手表甚至钱(现在想来,应该是最早接触到的“假币”了),“派出所”极紧张的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和课堂里喊“那些东西有毒,如果一个月内不交上来,就会毒发!”并鼓励我们学生到外面去捡然后上缴,省得让坏人捡了去。高兴地我们到处找,却是只找到几张印了“宣传口号”的“油画”(应该也是最早见到还有那样的东西的,扔到水里都不湿!)交上去,乐呵呵地等着警察叔叔的几句“夸奖”比得了“奖状”都开心!

更可笑的是我远房的一个爷爷放羊时捡了好些衣服一件不拉的全部“上缴”,得到的是口头隆重地表扬。转眼却是到了冬天穿着破棉袄一个劲地喊着“冷”:)想来这也是极“中国特色”的了。也可以某方面教育的极“成功”之处。不由得想起了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那些所谓的“叛军”南军最后的待遇和著名罗伯特.李将军,要是在我们中国,怕是不被处死也是“战犯”的了。“胜王败寇”的思想世世代代势力地刻入了每代“统治者”的心里一直影响到现在,输了的就全是错的,而赢了的,哪怕是错误甚至都变成正确的了。似是“反动”了,呵呵。言归正题吧。

台湾,简称台。曾称夷州、琉球、留球等,荷兰人占据后更名为“福摩萨”(译意是“美丽之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后名为“东都”、“东宁”,后正式名为“台湾”,一直沿用至今。岛上居多成份颇复杂,俨然一个“小中国”:除原住民外还有客家人、闽南人和现时阿扁嘴中口口声声的“外省人”(指的是国民党49年败退台湾时跟随其一起过去的大陆人和先期的一部分)。“原住民”又分为“高山九族”:泰雅、布农、曹、排湾、卑南、阿美、雅美、鲁凯、赛夏和“平埔十族”:西拉雅、马卡道、巴布拉、巴则海、道卡斯、凯达格兰、噶玛兰、洪雅、邵、猫雾栜等族称。看着这一个个拗口的民族名字,看着这大陆统称的“高山族”却有19个民族,心里禁不住的嘀咕“中国到底有多少民族?”光台湾就有20个,大陆是不是也有好些小民族被粗划到其他民族里去了?是不是中国的民族应该有近百个或100多个呢?那可就不止是“56个民族56只花”了:)

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隔台湾海崃与福建省相望,居民多数为福建移民后裔,距大陆有100多公里。下辖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马祖、金门(为福建省之地,分大、小金门)和其他80多个小岛,比较著名的有兰屿和太平岛(军事意义重要)等。面积3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小日本的1/10弱,人口2200多万。其东向浩渺的太平洋,南望菲律宾、东面是琉球群岛(就是小日本口中的“冲绳”!),是我国南出太平洋的“咽喉”,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可见其战略位置之重要。

粗览台湾史,其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自明一代始,虽然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卫温受孙权之命就到过“夷州”但那时及宋元都可谓“蛮荒”。到郑成功及郑经父子收复台湾并开发,台湾才真正意义上完全的跟大陆“联系”起来。大家应该还记得李鸿章受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旨意在日本马关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卖国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时,黄遵宪愤笔写的《台湾行》吧?“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这是初中教材里就有的,这诗也从另一侧面大体印证了台湾的开发时间在明。这诗一直深深地记在了我的脑海里!自那时起就知道了有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不顾中国人的满清政府和他的代言人慈禧老东西及李鸿章,当然还有我们美丽的台湾岛!

台湾的历史跟中国的其他省份比起来并不“悠久”:)(原住民文化如果算历史,那当别论:))在郑氏父子苦心经营下,台湾的农业终是大有发展,虽不及江浙富庶地,但也算得上“自给有余”了。及至日本人强迫满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后,台湾自1895年至1945光复共被小日本统治50年。在其时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下,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却极力的压制了台湾工业的壮大。更是极力的“去中国化”(呵呵,想到阿扁了?)让台湾人说日语、取日本名字。(直到国民党自大陆败走台湾,老蒋才强力推行“去日本化”,强行普及汉语,才有了现在一口“台湾国语腔”的中国台湾人)所以才有了后来李登辉那神经错乱的“我多少多少岁以前是日本人”的言论。想来甚是感慨,自1895年后距今也有110多年了,除45年“光复”至49年间有过正式往来,怕是110年多数时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了。完全的互相封闭和敌对及彼此“仇恨教育”的宣传能没有隔阂吗?

台湾现在是“游子”但曾经是真正地“赤子”!永远忘不了的是一篇文章中记载的那让每个中国人感动的“留学故事”:一个台湾的学生和一个大陆的学生同在法国留学,且在一个班。但因政治信仰的原因,却是从未讲过话。一天他们的老师,讲到台湾时,说“这是台湾,而和他隔海相望的是中国”,当时那个大陆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讲错了,台湾不是国家,他也是中国!他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老师满脸惊讶地带了疑问看了一眼那个中国台湾来的学生。台湾学生站起来一字一字坚定地说“老师,台湾不是国家,他是中国!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每每想到看过的这篇文章都让我感动!相信也会让每一个真正地中国人感动!“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说在嘴里的话,更是刻在中华儿女每个人心里永恒的歌!

不禁又想起了大陆跟南越海战时台湾太平岛上的守军“大陆兄弟,要不要我们帮忙”的温馨和老蒋那句“西沙战事紧啊!”在大义面前,海峡两面三刀岸的兄弟姐妹的血是热的!心是相通的!可曾几何时,现在的这些却成了美好的追忆,好些个跳梁的小丑极力地想“去中国化”,能去得了吗?不说49年过去的那几百万纯正地天南地北各地的“中国人”,单就是那些“本省人”又有多少不是“中国人”呢?阿扁你不是?阿灰你不是?(好像不是)还有那个什么莲你不是?想来都让人心寒!

蒋氏父子败走台湾后,一直尽力保留、培育着中华文化那残弱的传统:推国文、兴国语、行国礼。蒋的事情我们不评论,但其在对待“中国”和“中国文化”这件事上对中国是有极大贡献的,看看现时的大陆,几没了“传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等在台湾却是得到了弘扬和发展这也是事实。在定下本文的题目“最中国之台湾”时心里也犹豫了好久,但再细想却是感觉挺合适的。不仅是因为文化传统比大陆保留、发展的好,但就是这区区台湾一隅的人群构成之复杂就俨然一个“小中国”!相信几乎中国的每个省都有“老乡”在台湾,几乎每一个民族也都有“族人”在台湾!这里是一个浓缩版的“中国”、这里是“文化博物馆的中国”、这里更是“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小中国’”......

台湾地处亚热带到热带的过度,“北回归线”穿岛而过。这里物产丰富,想起了俺娘小时候给俺哼的歌来了“台湾是个好地方,有甘甜的香蕉、菠萝和雪白糖......”其实何止是香蕉、菠萝和蔗糖呢?现时各式的时令水果又有多少不是产于台湾呢?台湾的“精细农业”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这里农业发达、渔业也较大陆为高,应该是典型的“鱼米乡”了:)台湾工业抓住了“70年代”“世界黄金发展时期”(尤其是东亚地区)一跃而成为经济强区,跟香港、新加坡、南韩一起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写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看一下这“四条小龙”哪个不是与中国有关联?不说新加坡的“华人国家,也不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仅就这“南韩”不也是喝着中国文化的传统血液长大的吗?而本应该走在更前头的我们在那个本应该奋起大发展的年代里却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在老爷子的一句“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心的一句话下,那些疯狂了的红卫兵就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几乎一夜间就“灭”了个干净!相信“四小龙”能成功、小日本能成功,我们中国人如果正确认识了自己也一定能成功!永远记得小平同志那著名的“我们不能再等了”感慨却又充满希望的话语。

这里有台北和台南;这里有基隆和高雄;这里有美丽的日月潭和玉山、阿里山;这里有世界第一的樟脑特产;这里有妈祖庙和数不胜数、辉煌一时的远洋船;这里有所谓地“民主选举”和阿灰、阿扁、阿莲这些大陆人眼中的“混蛋”;这里也有连横、刘铭传和丘逢甲的义薄云天......

喜欢80、90年代那些台湾很“中国”的《龙的传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中国心》;喜欢张明敏、邓丽君、罗大佑、侯德健、费翔、张雨生和庄奴老爷子;知道古龙大侠琼瑶奶奶和三毛小姐。这里和香港一起曾经引引领着“华人文化、娱乐的前沿”。但现时却流行让我们不太懂的吴宗宪、大小S等一干娱乐人。没有了正统、没有了坚持自然就没有了方向!台湾自阿灰的“台独”和阿扁的亦步亦趋后其实已经迷失了,在一再地自我“文化隔裂”、“族群隔裂”下,今时的台湾已不是90年代以前的台湾了。这更促使我们两岸的同胞应尽力、尽早地完成两岸的统一!

用这首《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歌词做文章的结尾吧: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这是民族的气节,就是怏怏地气节从来没变过。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哪怕沉默都是歌,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台湾的兄弟姐妹,记住,我们都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附: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浙江

以折江(因河走向像“之”字而得名,又名钱塘江、浙江)得名,其地处中国东南:北接沪苏而西邻皖赣;南依福建而东面大海,自古就是中国的富庶之地。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600多万,号称“七山两水一分田”,省会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和苏南一起是中国最正宗的“江南”。呵,还有什么?让俺想想:)久不写东西感觉有些千头万绪却无从下笔的感觉,加上个人一直以为江浙二省对我来说最是难写,让人颇为难了:)

山是阳性的、刚毅的,水则阴柔、至灵,而浙江一省则调合阴阳俱占之,这在中国诸省中绝无二处。这山不仅是指浙江境内的雁荡、普陀、雪窦、天目、天台诸名山更指的是浙人灵秀的外表下有着山一样刚毅的心!这水也不仅是指东海、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和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杭州千岛湖及钱塘江、楠溪江等名江和春夏时季里那丝丝的细雨,更指的是浙江人如水的细致和那千万般的心灵、手巧、脑活!战争年代里他们可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和平年代里他们更可以“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做梦到巴东”、“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的“人生不做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的走出浙江、走遍中国、走遍世界的走出“浙商中国半边天”!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少不了中国浙江人!

先秦时这里曾经有个国家叫越国,这个国家曾经有个国君叫勾践。其时越国被强大的近邻吴国所灭,这个国君国破之时并未如多数的国破之君那样杀身成仁,而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但却坚强的活着!日日“卧薪尝胆”的活着!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至夫差觉得他确实没用、没有威胁时将他放回“他的国家”!这一放放出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放放出了“春秋五霸”!这一放放出了“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和范蠡、文种及西施(“美人计”)!这一放放出了中国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典型事例!这一放放出了浙江人如水的缜密、如山的刚强!

与他的近邻江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重中之重不同的是浙江一省自先秦后因多次的战乱和中央政府将原始居民(越人)内迁而造成的“空白”期内(指先秦至唐那段时间)或多或少的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而期间在中国大地上唱主角的依然是“中原人”。直至女真人将北宋灭亡后,赵构将首都南迁至浙江临安“直把杭州做汴州”后,中原大量不愿做“亡国奴”的士人百姓南移过长江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这里才真正地又开发起来,并最终成为中国的主要省份之一!

一代代、一批批的浙江人走出绍兴、走出杭州、走出宁波和温州,一直走到中国最中间的舞台!短短的1000多年时间里这里走出了如水细致、辅佐朱元璋消灭蒙元光复汉家江山的刘伯温和王阳明;更是走出了一身正气、志比山坚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和“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生想光复中原的爱国诗人陆放翁和黄宗羲!这里走出了孟郊、贺知章和“七岁能诗”的骆宾王;走出了章太炎、龚自珍、周邦彦和“近现代国学第一人”的汪国维;走出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北大之父”蔡元培。

这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被主席老人家捧上神坛的鲁迅和他的两个颇有建树的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及“红色作家”茅盾;这里也有郁达夫及“一代大侠”的“武侠文学掌门人”的金庸和诗人艾青!这里有多情不让女人的“情圣”徐志摩和“巾帼不让须眉”高歌“秋风秋雨愁煞人”为光复中华、推翻满清而慷慨赴死的一代女侠秋瑾!这里有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这里也有沈括和他的《梦游笔谈》;这里更是走出了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到现在仍充满争议的蒋中正和他的麾下众人!人走台湾,留下声名后人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座挺拔的山,每个人都是充满了灵性的水!争议也罢、正统也罢,浙江人终是将他们的性格鲜明的刻画在了中国的历史中!

这里走出了宁波商人和温州商人,这里走出了遍布世界的中国最早的充满了争议的“Made in China”和数不清的各具特色的大大小小的商品城和“这个之乡”、“那个之乡”;当中国其他各地的人开始学他们“Made in Shandong”、“Made in Canton”时他们却是揣满了票子满中国、甚至满世界的去淘金了!开店、炒房、期货、股票、办厂......哪里是中国经济的最前沿,哪里就有浙江人!当各地的人省悟过来想跟风分一杯羹时,却是发现早已没了下手的地方,本地的商机早被浙江人抢光了!

这里有中国诸省中最多的3000多个岛屿,这里有美丽的雁荡山和佛教圣地、“南海观世音”的家---普陀山;这里有令李白向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天姥山和雪窦山;这里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中共一大”会议召开地的嘉兴南湖和那艘影响中国走向的老船及充满了雄心壮志的北仑港;这里有“农夫山泉有点儿甜”的千岛湖;这里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迷倒古今多少文人的杭州西湖及那令人一品难忘的“西湖龙井茶”和漂亮的杭州姑娘;这里更有可称之为“江南之魂”的绍兴和那著名的会稽山及弥漫大街小巷的醉人的黄酒的醇香;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古今名牌和各有特色的“名地”;这里有细腻的不能再细腻的东西和情感,这里有令无数国人哭断肠、流过泪、跳过脚、骂过娘的“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中“徐仙白娘子”、“梁祝”的故乡!这里更有记载和见证了古往今来数不清的风花雪月和一代代才子文人们的笔飞纸扬......

山是阳性的、刚毅的,水则阴柔、至灵,而浙江一省则调合阴阳俱占之,这在中国诸省中绝无二处。这山不仅是指浙江境内的雁荡、普陀、雪窦、天目、天台诸名山更指的是浙人灵秀的外表下有着山一样刚毅的心!这水也不仅是指东海、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和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杭州千岛湖及钱塘江、楠溪江等名江和春夏时季里那丝丝的细雨,更指的是浙江人如水的细致和那千万般的心灵、手巧、脑活!战争年代里他们可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和平年代里他们更可以“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做梦到巴东”、“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的“人生不做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的走出浙江、走遍中国、走遍世界的走出“浙商中国半边天”!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少不了中国浙江人!

先秦时这里曾经有个国家叫越国,这个国家曾经有个国君叫勾践。其时越国被强大的近邻吴国所灭,这个国君国破之时并未如多数的国破之君那样杀身成仁,而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但却坚强的活着!日日“卧薪尝胆”的活着!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至夫差觉得他确实没用、没有威胁时将他放回“他的国家”!这一放放出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放放出了“春秋五霸”!这一放放出了“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和范蠡、文种及西施(“美人计”)!这一放放出了中国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典型事例!这一放放出了浙江人如水的缜密、如山的刚强!

野性张扬之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义山先生的《夜雨寄北》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对妻子(一说对情人)的绵绵思念,更让人的思绪随着这多情的诗句飘到了那遥远地巴渝之地:那夜雨蒙蒙中寄托着多少儿女的悠悠情愁?这“四大火炉”中烘出的是什么样的汉子?这“雾都”的缈缈雾气中飘出的又是怎样的妹子?这世世代代在野性十足的船工号子浸泡声中长大的又是何样的巴山儿女?让人神思、让人向往......

重庆曾先后名巴郡、巴州、江州、渝州、恭州等,简称渝。“重庆”一名的由来始于宋光宗,其人先是被封为“恭王”(辖地就是重庆)后不久又被立为皇帝,其人深感“双喜临门”、“双重喜庆”而将恭州改为重庆府,至此已经800多年了。其最早原著民是巴人和羌人,随着历史长河的滚滚逝去,其人多融入汉族。但重庆人祖上的好战、野性之风却随着这代代相传的血液和这独特的水土一方而世世代代的烙在了重庆人心中!

重庆地处中国中南(仔细对比地图后感觉重庆不在“西南”应该属于中南更恰当些),北接陕南而南托黔北;西面川东而东靠鄂西;东南则近湘西之地。地处长江之中游,人口3000多万,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是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区(97年设为中央直辖),同时也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之“大”不在于其人口远多于京、沪、津三地,其面积更是其三地之和之数倍之大,就是和“省”比起来,其也并不显得“小”,因为其面积和人口远胜过台湾、海南和宁夏三地。

重庆有“雾都”和“火炉”之称,一年中多数时间里的云遮雾罩、少见阳光让这里的人皮肤格外的白晰;别地少见地酷暑和喜食辣椒让这里的人脾气格外的火辣、野性!外表是细致地,但性格却是极不相称地火辣、野性!但惟是如此才刻画出了这性格鲜明的重庆:他们嘴粗却心细、人野却真诚!妹子漂亮却辣味十足!让人感受到的是不同于江南女子的温婉和北方女子的朴实的别样韵味。别地的女人或许让人有距离感,但在这里,随着这巴女或有意或无情的骂声和嬉笑中让你少了拘束和距离!让你不得不感悟:原来异性间也是可以走得如此“近”的呢!如果你在看她,她也许不仅不会避开你的眼光的害羞,而且还会大胆、自信的迎上去,让你不得不移开自己的眼光,这就是重庆女人!她们敢爱、敢恨!她们敢在街上和男人对骂却也会转脸麻利的进了厨房和厅堂做起“贤妻良母”的“真女人”!当你还为这家中的温馨而感动时转眼她却是已经做完了家务游到了“龙门阵”中了!一个个人间的不能再人间、现实的不能再现实、野性的不能再野性的重庆女人!

在这骂声阵阵中骂出了艺术、骂出了名声、骂出了重庆人火辣却真诚地性情!如果你是所谓地“斯文”人、如果你是所谓地“小资”,你会看不上重庆人,重庆人也看不上你!更遑论谈朋友!因为你受不了他们那份骂,他们也受不了你的“不真诚”!在这骂声中,重庆男人骂出了个性!骂出了血性和张扬!骂出了“重庆崽崽坨坨硬”,骂出了“打死也要扎得起”!

在这有些粗鲁但却不少温情的骂声中,野性的重庆人一笔笔、一代代书写着张扬的“人”字!张扬出了宁可抛己头也不愿让三城的巴曼子将军!张扬出了重庆男人走向四方、扎稳家乡!走就要走出个“川军威名扬”!扎就要扎出个“稳如泰山”扬四方!抗日战争中无数重庆人加入“川军”东征,装备虽劣、斗志却异常高昂!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一个个爱国重情的“傻(念haJ)儿师长”!守就守出个固若金汤!守得蒙古铁骑兵临城下三十多年而寸步难长!守得蒙哥魂飞巴乡!

重庆又名“江城”、“山城”:四周是绵绵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和大娄山;长江和嘉陵江穿市区而过。相比于成都平原的平坦、舒适,重庆则多的是山地和性格的火爆。这座城好似是天生就和成都对立而生的:一个极细致、小资,一个却爽气、张扬;成都的男人在重庆人眼里有些不男人,而重庆女人在成都人眼里也不太女人(无贬意,莫开骂:))成都人在优哉游哉的慢节奏中悠闲度日,而重庆人则风风火火地做完了这事还赶那桩!这是一母同胞的分叫巴、蜀的血脉相连的双胞胎兄弟,这却也是一对你是巴我是蜀的分得倍儿清的两个绝不相让的针尖对麦芒的城市!能不是吗?在成都是人骑车,到了重庆就是车骑人了嘛!(重庆因多坡,自行车少上坡时多有人扛车行的事。)

这里的山美水美却绝无江南山水修饰出来的细致,一如重庆美女和重庆“袍哥”们的野性张扬!来到这里这豪情的山水可以让豪放的太白更豪放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可以让本不豪放的杜甫吟出“即从巴峡穿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豪放诗篇!这就是巴山、巫山和三峡的魅力!

一个山城、一个充满了“棒棒军”和“火锅”香的城市;一个娃儿和女娃子都让人感觉分外血性和活力的城市;一个白天热闹晚上更热闹的城市;一个城在山上,山在城里的城市;一个让人来了还想来,走却不想走的城市;一块飘满了辛辣酒香和榨菜清香的地方。

转载文章不代表其观点的正确性。各省人都有各省认得优缺点,作为涉及到您自己省分的叙述,对错与否你只当看了小说吧!有对各省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感兴趣者,请参阅相关资料或您亲自去你所感兴趣的省份去参观游览,考察当地人情风俗!



汽车社区 > 运动休闲 各省各地人的特点和性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697.html

更多阅读

Billy Meier 解释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起源 (1990年) billymeier

前言曾经有一位日本人到过瑞士探访Billy Meier,回国后继续研究有关Billy Meier 的资料,但他从手上的资料发现了一些矛盾处,于是去信 Billy Meier 要求解释。Billy Meier 对此作出了十分详尽的解释。其中一个最吸引我的问答,是有关中国人

实拍中国火车撞人的一瞬间 实拍合肥火车站

3月7日,在京广线丹水池站,由SS9G-0128机车牵引的X130次列车高速通过,结果将在线路上施工的一名工人当场撞死。撞人后列车没有停车,在现场的其他施工人员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事故不知所措。这组图片是列车撞人的瞬间拍摄的。看此帖的朋友,如

中国32省人的性格分析,哈哈哈!乾隆说:“穷山恶水出刁民”

1河南人:中华民族发祥地,六大古都三个在河南。现在名声最糟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公司,都不愿意雇佣河南人,有"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之说,甚至在深圳打出了"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条幅。大概是地狭人稠(快一亿了),竞争激烈,很

拓展游戏 教练说 中国服装拓展人的教练书

     写书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专业书更是如此。写一本书,没有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是不行的。即使有了积累,码出十几万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熟悉的作者,在出书期间基本上有几个月的“人间蒸发期”。除了畅销书,出书是不敢谈收益

声明:《漫说中国各省各地人的特点和性格 各地商人的性格和特点》为网友怪人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