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兵工厂:中国兵工厂的活化石——地理河南1

说起工业遗产,河南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方,那就是巩县兵工厂。它不仅是上世纪初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与军阀混战及袁世凯、蒋介石、张学良等息息相关,而且这里生产的“中正式”步枪闻名中外,一直用到抗美援朝时期。

巩县兵工厂旧址位于巩义市老城区北部,分布于陇海铁路以北,伊洛河以南,石河道以西,付沟以东一平方公里范围内。
  虽然在1937年遭遇日军大空袭后,地面除了水塔之外,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但它当年20多公里长的防空洞却保存完好,经过人防部门近两年的修整,不仅在原招待所建起了图片展览馆,而且地下防空洞也逐渐恢复原貌,随时可以迎接来客。从已开辟为展览室的原巩县兵工厂招待所的一端,下到深10多米的防空洞中,在通往地下办公室、发电机房的路上,你可以探知防空洞中的各种标志和作用。

  一、意外发现:巩县兵工厂被重新发现,是因为对一条“防空洞”的开掘。
  2002年起,长期影响巩义市容的一个大水沟开始被当地用于商业开发。2003年3月,当工程队的清理、开掘工作进行到地下20米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这项工程暂时搁浅。在水沟北侧,挖掘机竟开出一条绵延数公里的长洞,而且很有些年头。工程队立即将这一发现上报有关部门。河南人防专家、考古专家、历史专家纷纷赶往现场。
  “防空洞”的完整面貌逐渐被还原:这一建在地下20米的工程,总长20多公里,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中心位置通道呈“回”字形,里面有数间房子,大的约40平方米,小的约20平方米,高度在1.8米上下。通过墙上的标志牌,可依稀看到大队部、训示厅、地下办公室、生产车间、枪库等字样。从中心部位通往各方向的通道是拱形的,向北还可通到郊外的一条河边。通道和房间的墙用砖砌成,基本上没有什么风化、老化的痕迹。通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通风孔。
  这一工程被认定为兴建于20世纪初,是一座兵工厂的枪支弹药储备库及人员藏身处。这一重大发现,直接将巩县兵工厂的考证提到了专家案头。最后还是那座水塔将兵工厂的历史真相慢慢托出水面。有限的资料证明,水塔是专门为兵工厂服务的,呈倒圆锥形,上头粗,下头细,有6层楼高。圆形的窗户,木质楼梯绕水塔周围盘旋可达顶端。
  在水塔前遇到近百岁的陈茂昌老人,这位当年的兵工厂工人,彻底打开了巩县兵工厂的历史之谜。
  二、袁世凯筹建:巩县兵工厂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亲自筹建的,是北洋政府在内地兴建的一个大型军工企业。
  1914年,觊觎皇帝之位已久的袁世凯,出于充实自己的军事实力、改良军队武器及统一武器制造业的目的,计划建造一座大型兵工厂。第二年6月,北洋政府设立督办兵工厂事务处,并委任其海军上将萨镇冰为督办,陆军中将蒋廷梓为总务处处长,共同负责策划选址建厂。那时,因上海、金陵、汉阳等大型兵工厂均在长江中下游,北洋政府不易控制,督办兵工厂事务处以统一产品,改良制造为名,计划选一适中地点,建立一个完善的兵工厂。河南巩县因其地处中原战略要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意义非凡而被看好。当年8月,具体厂址最终选定。
  从选定厂址后的3年里,在德国人帮助下,巩县兵工厂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占地2700亩,投资1127万元(银币),与当时沈阳、汉阳、上海的兵工厂并称为“四大兵工厂”。兵工厂总体被设计成四大部分:动力厂、机器厂、炮弹厂和制枪厂,并有专线铁路与外面相通,具体负责人称为厂长。
  三、规模宏大:
  当时制造武器的技术和机器几乎全部仰仗国外,其技术引进的力度比洋务派兴建兵工厂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装压力机工程师为丹麦人马德,引信工程师为德国人德林,炮弹厂工程师也是德国人。枪厂机器从美国进口,枪弹厂机器来自丹麦,发电机、机床则为德国、英国制造。
  1921年春,压炮弹厂、炮弹工作厂、供炮弹厂及电机、引信、机器各厂房陆续竣工,开始试造炮弹。1921年9月16日,筹备处撤销,成立巩县兵工厂,蒋廷梓任总办,后又补派彭清震为会办。1922年冬,巩县兵工厂正式建成。后又建枪厂,扩建翻砂房,增筑迫弹房和炸弹房,其中以枪厂工程规模最大。1925年,兵工厂的动力厂、火工厂、炮弹厂、机器厂、枪厂等机器安装完毕,投入生产。机器设备主要由德国、美国和丹麦进口。
  兵工厂还设立有工程所、印刷所、炼焦所、制砖所、淬火部、审验处等,机构设置相当完善。当时的机器设备,仅动力、机器、炮弹、制枪等处的就达1445部,价值达318.19万元(银币)。该厂的产品主要是79式步枪、俄式机关枪、帕格门手提机关枪、82迫击炮及炮弹,以及各种75子母弹及开花弹。其中以79式步枪即所谓“中正式”最为著名。
  1932年8月,又增加了枪弹、75炮弹和步兵轻榴弹生产。在这以前的月生产能力为:枪弹234万发、步枪3100支、75炮弹4680发、15迫击炮16门、仝弹2000发、手榴弹1.2万枚。厂里有正式工2830人,临时工1622人。全厂不动产4682529.48元(银币),动产1952792.71元(银币),已跻身于全国大型军工企业。
  为提高工人文化技术,1932年10月,厂里开办艺徒训练班,按文化程度,分设高小毕业、初小毕业和不识字三个班,学制4年,先后训练艺徒574人。1935年3月,员工和兵夫共达3911人。



  在迷阵一样的防空洞中,主要是靠这种箭头式标志,定位和寻找目标。
巩义市人防办正与文物、旅游单位联系,计划把现存文物利用起来,兴建一座庞大的地上地下兵器博物馆。他们甚至还想从部队找回一些当年巩县兵工厂制造的武器,让馆藏实物更加丰富。
  那么,现在巩县兵工厂旧址究竟还有哪些文物遗存呢?

  四、标志:防空洞及德式水塔
巩县兵工厂:中国兵工厂的活化石——地理河南1
  众所周知,飞机1903年才上天,直到“一战”时还仅用来侦察。所以说,在1914年尚很落后的中国,建造兵工厂的同时建造这么大规模应对空袭的地下防空洞,似乎有悖逻辑。可能的解释即为保证武器技术的秘密,因为建厂初期,开发研制的关键技术机构(如校正枪支的实弹靶场、发电机房等),都布置在地下。后因军阀混战,地下工程不断增加。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意识到中日之战在所难免,即指示该厂加速地下工程建设,作好战时应急准备。该厂进一步扩大了地下防空洞的规模设计,使老厂、新厂防空洞相互连接,最终形成西出口在洛河岸边,东贯新老厂区,穿陇海铁路、石河道到巩县老飞机场出口;北起老厂区地道、南斜穿陇海路至孝义西沟处出口,大致成丁字干道,形如迷宫,构成近20公里的防空工程体系。
  厂区地下设有办公室、靶场、弹药库、军械库等防空设施。防空洞内有专门的通道,也有窑洞式的集体活动场所。通道全部以特制防湿红砖多层发拱砌成,一般高2米以上,宽1.6米,可以并行两人,主要出入口处都设有备用出口,高2.1米,宽0.8米,仅可一人通过。大洞高4米,宽3米,深20多米,可容纳100多人。小洞大小不一,一般能容纳10多人或数十人。最具特色的当属地下发电机房,是参照辘轳的形状设计建造,不但与干道相连,而且通风、排气、出入自成一体。有说法是,为纪念当时挖洞取土系辘轳垂直提升这种劳作方式特意设计的。当地人称发电机房为辘轳把弯窑。洞内还挖有水井,用水供电自成一体。
  防空洞充分利用当时沟壑和百姓的窑洞设置主巷道出入口,极其隐秘。各分厂区、办公室、医院、学校、厕所都设有出口。出入口处共设47处,其形状设计有线形、弧形、蝴蝶形、螺旋形、弓字形、S形等10多种。如遇空袭,全厂万余名职工,可在5分钟之内迅速撤至地下。洞内交叉口或转弯处,均设有路标。
  另外,地下遗址部分还有手榴弹厂、步枪校验实弹靶厂、烈性化工材料库等多处。

  兵工厂现存的另一个标志是地面的德式水塔,高30多米,底径7米,圆形,也是由特制标有双菱形标志的机制红砖垒砌。里面有三层楼板,顺木梯盘旋可至塔顶。据介绍,此塔平时可蓄水500多吨,足够供应全厂使用。当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空袭中因为是地面参照物而幸免于难的水塔,至今仍在为巩义人民服务,现归三三九仓库管理,供周围机关、厂矿、居民用水。
  地面遗存成片,规模可观
  目前可以直接参观的是,根据原巩县兵工厂招待所改造的巩县兵工厂旧址展览馆。
  记者在这里看到,展室内挂满了各种图片,不仅展示了巩县兵工厂辉煌的历史,而且还用多处实物遗存展示巩县兵工厂的规模。据叶海涛介绍,这些展览的主题可分为几个方面:巩县兵工厂在中国兵工史上的地位,巩县兵工厂对兵器工业发展的历史贡献,巩县兵工厂对地方工业发展的影响,巩县兵工厂对民族解放战争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巩县兵工厂的发展和活动,兵工厂地下防空洞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
  巩义市人防办工作人员李继超向记者介绍了其他地面的现存遗址。
  厂长办公室:位于巩义中南部,现存两排房子,坐南向北,办公楼房6间,呈“甲”字状。烟囱:位于巩义市电瓷厂院内,高45米,底部是浅灰色机制耐火砖垒砌,目前仍在为电瓷厂烧炼电瓷材料使用。大铁房:是当时的一个大车间,当地群众称为“大铁房”。钢筋水泥骨架,机制砖垒砌而成。除了这些主要的遗存,另外还有交巡警三中队中队部窑坑院(原宪兵司令部窑坑院)、黄璧厂长纪念塔及部分碑铭、原兵工厂职员宿舍平房(6间)、艺徒学校食堂(伙房)、兵工技术学校教室(一排)、新西门门柱、德国砖窑等。
  六、防空洞堪称国内“三最”
  据巩义市人防办介绍,目前可以确定,巩县兵工厂仅地下防空洞就堪称奇观,其文物价值经专家认定,可概括为“三最”。
  全国最早:巩县兵工厂始建于1915年,正值一战期间,在建厂的初期当局者已经考虑到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可能对地面重要目标、区域带来的危害,并结合当时巩县孝义镇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于1917年前后至1925年前后的近十年时间内在孝义镇巩县兵工厂厂区地下及其周边范围修筑了10多公里的防空洞。我国首席防护专家杨秀敏院士在察看了巩县兵工厂防空洞后说:他在全国范围内察看过许多人防工程,巩厂防空洞是他目前所见到过的最早的近代人防工程,中国的防护史又向前提了20年。
  规模最大:据考证,巩县兵工厂修筑防空洞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当时的孝义镇地下尤其是巩县兵工厂的主厂区的地下布满了防空洞。厂内车间、办公室,甚至厕所旁边都设有比较隐蔽的出入口与防空洞相连。防空洞总长度达十七八公里。据说,最远的出入口通向当时的巩县老飞机场(现龙尾村一带)。这样规模宏大的早期人防工程在国内时属罕见。
  保存最好:巩县兵工厂因日寇的大举入侵华北于1937年11月16日接到兵工署的命令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在此之后的几个月内厂内的大批物资设备被装上火车迁往湖南。而大量的不动产因无法搬运被迫留下来并遭到日本鬼子飞机的狂轰滥炸,只有防空洞深居地下躲过劫难。抗战胜利后,基于巩县兵工厂地面厂房等基础设施已被毁坏殆尽,巩县兵工厂没有回迁,防空洞也就遭到了遗弃。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内,除了一些少年之外,很少有人进过防空洞。防空洞慢慢的被大多数人所淡忘。后来的几次大水,更使防空洞内成了水乡泽国,人们更是无法进入。这样反而阻碍了人为的破坏。2003年巩义人防办对防空洞进行了排水、清淤等工作。防空洞又基本恢复了原貌。由于当时建造防空洞时地基处理得比较到位,所用的红砖又是用特殊工艺制成,耐水、耐风化,所有的洞体又是三覆三券,地面又经过三七灰土处理,再加上巩义一带黄土坚硬,支撑能力强的特点。所以防空洞虽经过污水浸泡,但主体结构并未遭到破坏。走进防空洞,许多人都问“你们什么时候建的?”,当告知他们已有近90年的历史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叹不已。看着这古老而又近乎毫发无损的防空洞,我们对前人表示由衷得敬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769.html

更多阅读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

人物小传:郑强,男,汉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1](The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The T’ung-ChihRestoration,1862-1874)是已故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MaryClalaugh Wright 191

全球卡特尔联盟:中国真正的敌人

谁是中国真正的敌人来源: 《红旗文稿》2013年>2013/19>正文针对中国的布局与陷阱,并非都像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那样有目共睹,无可争议。这些陷阱极具隐蔽性,然而一旦成功实施将具有极大的灾难性。笔者只是在浩瀚如海的事件中发现端倪,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2014-07-30 崇安区档案馆 无锡档案1987年9月20日,一封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内容的电子邮件,通过拨号上网,从北京的一台计算机经意大利发往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声明:《巩县兵工厂:中国兵工厂的活化石——地理河南1》为网友大众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