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的老字号“扬州漆器厂” 扬州东关街住宿

扬州漆器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战国,兴盛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扬州的漆器。1967年,从扬州邗江西湖乡胡杨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直径40厘米,以木制卷胚作内胎,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的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作品保存较为完整,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奁和七子盒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新中国成立至今,扬州近郊近百座汉墓中,包括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万余件漆器,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三足奁、七子盒和面罩等三件作品。三足奁保存至今,光泽度依旧很好,内部为深红色,外部为灰黑色漆底上用朱红漆彩绘,上端和下端为菱形几何图案,彩绘工艺非常工整,色彩晶莹光洁。七子盒为汉代妇女盛梳妆用品的用具。一个大盒,七个小盒,但盒型不一: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放在方盒子中大小切合,尺寸非常准确。

扬州汉代漆器造型清劲洗练,质色腴润滑美。绕梁的绿竹,流泻的清泉,显现出清、精、雅、健的风格。

唐代扬州漆器是贡品和出口的抢手货唐代扬州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为东南沿海的都会,常住外国人就达数千。经济繁荣,巧匠云集,手工业相当发达,彩绘、剔红(雕漆)、夹紵脱胎和金银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螺钿镶嵌工艺亦具有很高水平。漆器被列为扬州二十四种贡品之一。唐天宝十二年(753),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物品中有漆盒、漆盘等漆器几十件。1980年回国巡展的鉴真大师宝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夹紵胎塑像,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该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与真人非常相似,线条也非常简练。在日本唐招提寺中,还供奉着一尊卢舍那佛坐像,高一丈二尺四寸,用竹胎夹紵髹漆而成。在卢舍那佛像右首的“药师如来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观音菩萨像”,采用木胎漆制作而成。这三尊漆制佛像被日本奉为国宝。扬州漆器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镶嵌工艺十分流行。白居易的《素瓶谣》诗中写道“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布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唐人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亦有“斑犀钿花盒子,方圆一寸余”的描写,可见屏风的华丽和犀牛角镶嵌盒子的小巧精致。从诗词和传奇中可以看出,唐代镶嵌工艺的高超与精美。多彩的宋元漆器新产品宋元两代,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彩等多种手法。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故宫博物院藏有“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宋代扬州的髹漆雕刻艺术有代表性的记载为漆制弓臂。

据《江都县志》记载:“宋开宝乙亥至宣和辛丑,先后一百四十七年,贮弓挺直,宛然如新,而胶漆不脱,可谓异矣,此良弓也。”元代出现了“软螺钿”这一新的工艺品种,选用的螺钿片逐渐向薄而透明的方向发展,如黄大成《髹饰录》中有所谓“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软螺钿的出现,使得漆器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1966年在北京元代遗址中发现一件直径约37公分软螺钿漆盘(扬州制),盘心用螺片嵌成一幅以广寒宫为背景的嫦娥奔月图,漆盘虽已残破,但林木蓊郁,楼阁重叠,色彩绚丽,极为精美。扬州软螺钿工艺的出现,代表着镶嵌技艺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为明代精湛的点螺漆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集大成的明清漆器明清两代,扬州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货巷”、“罗甸(螺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条。从原料销售、生产制作到整套经营,形成一条以漆器为产业的街坊。两淮盐政还设有专门的漆作,大量承制宫廷各种器皿、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

明代扬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品种有: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亦有所兴起。自宋宣和后失传的漆砂砚则得到了恢复,品种堪称丰富多彩。

明代,雕漆工艺可以云纹雕漆高足杯为代表。此杯采用夹紵胎,杯内为铜壁,外部雕刻云纹,刀法简洁、线条精细、色彩鲜艳,造型文饰令人爱不释手。另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清扬州小玲珑山馆的主人马曰琯和其弟马曰璐,曾在筵席上对明代嘉靖年间一雕漆盘吟诗赞赏,据记载此盘形如荷花,内雕盘龙和水禽图案,制作极为精美,宛如神品。盘底刻有“明嘉靖年制”贴金字。明代扬州雕漆产品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见。

点螺漆器亦于此时乘势兴起。万历年间扬州著名漆艺大师江千里(字秋水),以制作点螺漆器著称于世。江千里毕生辛劳,留下数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钿和点螺),现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博物馆均珍藏着他的许多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点螺漆器就有很多件。其中一件明“江千里”款识的“嵌螺钿金银片长方盒”,盒盖、盒底立墙,上下通景,四面各饰一龙,两横面的龙腾空而起,两纵面的龙正兴风作浪,波涛中还有几尾鲤鱼,若隐若现。龙的须发、海水、卷云等处的细线,均用薄螺片镶嵌,龙眼、龙鳞镶嵌全绿,海水、浪花则填以银丝。起于明而盛于清的扬州骨石镶嵌和百宝镶嵌漆器,为明末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周翥所创。《春草堂集》中说“(扬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百)宝镶嵌、人物、花鸟颇有精致”。清人钱咏《履园丛话》一书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

清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漆艺装饰较明代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夏漆工等人,为扬州漆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和百宝镶嵌工艺相结合,创制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也是漆器制作工艺中比较高档的工艺品种。

漆器大师

卢映之,清初著名的漆艺大师。他交往广阔,其漆艺水平为当时许多名人所器重。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和诗人袁枚就曾为他所制的“都盛盘”作过铭文,称道“卢叟制器负盛名”。卢映之还恢复了至宋徽宗时就已失传达数百年的漆砂砚制作工艺,并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仿制成功。

卢葵生(卢映之之孙),不仅继承了其祖父的精湛技艺,还把扬州的雕漆、螺钿镶嵌和百宝镶嵌及漆砂砚等工艺技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我国髹漆艺术的发展为功甚巨。续撰《扬州府志》记载:“卢栋,字葵生,江都监生。善制漆器,漆砂砚尤见重于时。”卢葵生也是雕漆的能手,清著《画林新咏》记称:“雕漆亦宋人旧制,扬州卢葵生制果盒极工。”此外卢葵生在浅刻(漆皮雕)、八宝灰、镂嵌填漆、戗金、描金、浑金髹,针刻等多种装饰工艺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精品,国内的博物院和多家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的收藏,民间、海外的私人收藏也很多。可以说卢葵生是中国漆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扬州漆器文化史上的骄傲。他的艺术,乃是扬州漆器与士大夫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他的很多作品,得到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华喦、汪士慎、金农,钱大昕等人的直接参与和设计,文化层次较高,他对扬州漆器的人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重要贡品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行业发展

鸦片战争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木螺钿硬嵌等工艺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其中浅刻装饰工艺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产品以内销和入贡清廷为主。民国初年,外销量有所扩大,平均每十天到半月就有一船漆器运出,年销量在二、三万件。当时漆器作坊还有二十多家(清代到民国年间,漆器作坊最多时有近四十家),主要有梁福盛、吴永圣、谈森福三家,最大的是梁福盛作坊,该作坊漆器产品制作最精,产量占扬州漆器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梁福盛仿古漆玩号创于清同治七年(1868),创业人梁友善,共传五代。光绪至民国初年,梁福盛作坊有工人近三百名,年产漆器一万件左右,产品除内销、入供外,还大量远销欧美等国家。当时,梁福盛与福建省著名的沈绍安齐名,有“南沈北梁“之说。相传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进贡的雕漆嵌玉屏风即为梁福盛制作。梁福盛漆器在全国乃至世界亦有良好的声誉。1910年6月至9月,南洋劝业会(国际博览会)在南京召开,梁家漆器会上展出,获得一等金牌奖。1914年,梁家漆器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在上海的预展,获得二等奖。1915年2月参加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得一等银牌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漆器生产萧条,生产作坊相继歇业。扬州多子街吴永圣作坊被日寇烧光。梁福盛号则于1948年倒闭。扬州漆器店仅存吴永圣、谈森福两家,而且也都是处于半开半闭状态。生产作坊只有刘松山、孙铸臣等几家,勉强维持生产,从业人员只剩三十多人,扬州漆器处于人亡艺绝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比较重视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工艺美术有丰厚的传统,要赶快抢救,否则人亡艺绝。”1955年1月15日,成立了扬州漆器生产合作小组,共16人。著名画家陈之佛、顾伯逵、鲍娄先等无偿献出画稿,并来扬州指导工作。

1957年国家召开全国艺人代表大会,我厂选派了梁国海、王国治老艺人参加会议,朱德委员长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并分别接见会议代表,会上梁、王二位被命名为国家级老艺人。

1958年11月扬州漆器生产合作社与邗江玉器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了国营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

1964年,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分成为扬州漆器厂、扬州玉器厂。从此扬州漆器有了更大的发展,人员发展到近四百人,产品外销大幅度的增长。

1975年后,为恢复失传200多年的点螺工艺,厂里组织高级技艺人员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专家、研究员等共同研究,回厂后进行三年多的反复试验,于1978年研制成功,创作了《锦绣万年春》台屏等点螺漆器,受到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并作为国家珍品收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扬州漆器厂加大了室内装饰、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和开发,使扬州漆器品种更加齐全,为继承发展扬州传统漆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成为全国漆器生产重点厂家,全国旅游生产定点企业。


东关街上的“鑫利达”店,直销扬州漆器厂的产品。


店内的漆器产品聆郎满目

漆器小屏风,也称台屏;漆器玩偶、漆器筷子等。



各种漆盘、各种漆瓶和挂屏,下面二排是漆器首饰盒。


各种漆器珠宝盒、漆器挂件及漆器小人物件。



台式坐屏、台式围屏、笔筒等。


漆器首饰盒、漆器手镯等。


漆器首饰盒



漆器坐屏、漆器挂屏等。

东关街上另一家漆器店,也是扬州漆器厂的直销店。


扬州漆器厂的招牌很值钱



扬州漆器装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店内的漆器
东关街的老字号“扬州漆器厂” 扬州东关街住宿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店内的漆器

扬州漆器按照传统技艺,精心挑选优质的木、漆、灰、玉、石、贝、骨、箔等千余种材料,采用涂、绘、勾、刻、填、雕、镂、磨、镶、嵌、贴、作、洒等特殊工艺手法,沿用传统的坯胎制作、髹漆和各种装饰工艺。木坯含水率不超过14%;生漆内漆酚含量不得低于48%,含水量不得高于10%;灰底料用扬州市邗江区北郊30平方公里内特有的黄色粘土。

漆器用的是生漆,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扬州漆器的艺术特色和工艺特点

扬州漆器现有装饰工艺有“雕漆”“雕漆嵌玉”“点螺”“平磨螺钿”“骨石镶嵌”“刻漆”“彩绘”“雕填”“磨漆画”“木雕漆砂砚”等十大类,产品包括各种屏风、地屏、桌椅、文房用品以及各类礼品、旅游纪念品、漆艺装饰壁画等近三千个花式品种。扬州漆器按照传统技艺,精心挑选优质的木、漆、灰、牙、玉、石、骨、金、银、贝等千余种优质材料为原料,采用涂、绘、勾、刻、填、雕、镂、磨、镶、嵌、贴、作、洒等特殊工艺手法,沿用传统的坯胎制作、髹漆和各种装饰工艺,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

点螺工艺

系选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档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小如针尖、细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点植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明亮如镜的艺术特色。其工艺晚清后期失传。1978年,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试制,扬州漆器厂终于恢复了这一扬州独有的珍贵漆器品种,被国家列为对外保密工艺。

代表作品有《锦绣万年春》台屏,为1978年恢复点螺工艺后的第一件精品,当年作为高档精品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层人士一致好评。1979年被邓颖超副委员长选为国礼,赠送给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后又复制一件于1985年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平磨螺钿工艺

这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其装饰工艺选用优质的珍珠贝、云母、石决明等材料,经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根据画面需求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各类器物漆坯上,经过精致髹漆工艺,使产品具有光亮如镜、清丽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洁、图案精美的艺术效果。

雕漆嵌玉

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

自古以来,漆艺都是附饰在硬质胚胎上的工。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是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然后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到了明清时期,扬州漆器艺人在雕漆工艺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青石、白玉、珊瑚、碧玉、珠贝、象牙等几十种高档材料,将这些材料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雕漆图案和锦纹上,构成华丽奇巧的画面,金碧辉煌而又永不变色,成为扬州独创的雕漆嵌玉高档漆器。

木雕漆砂砚

木雕漆砂砚 始于宋,大成于明代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之手。清后期工艺失传。1979年扬州漆器厂开始研试,于1981年3月恢复该工艺。漆砂砚由金刚砂和天然的生漆髹制而成,资质滋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可与端、歙二砚媲美,尤具宿墨不冻、不吸水、发墨快、不伤毫,携带便利的优越性。

扬州漆器的刻漆工艺

扬州重要的装饰工艺品种之一。乃是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成各类画面,然后根据画面要求填选所需色彩,采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其工艺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产品具有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色彩匀润、形象生动、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既可反映各类传统的题材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的各种画面。

刻漆工艺

扬州重要的装饰工艺品种之一。乃是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成各类画面,然后根据画面要求填选所需色彩,采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其工艺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产品具有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色彩匀润、形象生动、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既可反映各类传统的题材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的各种画面。

彩绘工艺

彩绘工艺装饰是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之一。扬州在秦汉时期就已有很高的制作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与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用于装饰各类壁画、屏风、家具和各种礼品、纪念品等产品,可反映古今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雕填工艺

雕填工艺是在特制的髹漆坯件上,彩绘各种图案纹样,将画面每个部位的外轮廓,以刀带笔勾出轮廓槽线,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满,具有色彩华美缤纷,图案线条流畅,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骨石镶嵌工艺

骨石镶嵌工艺是明代扬州人周著所创造,为扬州漆器传统特点的主要品种。其装饰工艺系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各种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色镶、镶嵌、画金等技艺制作而成,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代表作品有:百宝镶嵌《金花舞乐》地屏,由工艺美术师李赖贤设计,贾金祥等数位高级技师精心制作而成。在1990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评比中,曾荣获国家质量评定委员会颁发的金杯奖。作品选用多种天然色彩的名贵冻石、云母、夜光螺、珍珠、金银等高档材料,在工艺技法上综合运用了圆雕、高浮雕、浅雕、透雕镶嵌等高难技艺。其构图题材取自南唐后主宫嫔瑶娘纤丽而善舞的传说,画面人物形象饱满灵活、舞姿雅丽、色彩丰富协调。是一件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水准的高档漆器工艺品。

磨漆画

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作出来的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其制作方法是: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脱胎工艺技法在木板上上漆打底、磨制光滑,然后用调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层层描绘出各种纹样。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匀,使画面产生富于变化的明暗调子,从而具有立体感。在作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物体,还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采用宝石、螺钢、蛋壳、金、银、锡等材料进行镶嵌,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最后,经打磨并罩上透明漆,用细瓦灰与生油推光。正因为"磨"体现了天晨漆画的独特工艺,故称为“磨漆画

所有文字来自网络,感谢原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907.html

更多阅读

扬州迎宾馆的午餐 扬州迎宾馆趣园

在扬州的每一天,北京吃货团的几个人都生活在侯新庆先生的关爱中。这样说不是因为我们年纪小。需要侯先生引导我们转扬州,而是我们的每一顿饭,都是侯先生安排的,每一次的菜单都是侯先生和他的师兄弟们精心设计的,为的是让我们这帮北京的吃

实拍:微观世界里的雪花(扬州风光-21)

“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纷飞的雪片在文人那里早就成为“雪花”了。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专门写了雪花与梅花----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乍暖还寒的早春,

毛坦厂中学高考“神话”的背后 毛坦厂中学高考

已有75年历史的“毛坦厂中学”是安徽省六安市毛坦镇的一所中学,这所中学的一个校区内分别挂有“毛坦厂中学”和“金安中学”两个牌子,不过,外界仍以“毛坦厂中学”统称。金安中学,是依附于毛中而办的私立学校。“毛坦厂中学复读班闻名已

今日故事:缔造经典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图

今日故事:缔造经典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图)题记:1957年4月1日,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原永嘉路的上译厂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4月1日,是我国唯一一家拥有独立建制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国有企业。1950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

声明:《东关街的老字号“扬州漆器厂” 扬州东关街住宿》为网友苏丶浅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