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dnf噩梦根源代码

作者:太空醉归人

一、引言

中国人常言道:富不过三代。此言已被各朝各代的历史所证明,故而流传至今。

富不过三代之说,引起了众多国人的探讨和评述,有人把它归结于"政权多变";有人把它归结于富家子孙多出"败家子";有人把它归结于富家子孙"能力退化"等等说法。

我认为,以上归因均有道理,但似乎又觉得上述结论或以点代面,或泛而不专,或点而不透。总之,富不过三代之说没有一个确定的根源。我个人偏向于"政权多变"之说。

关于"政权多变"之说,已有不少文章论述过,但是均未讲明在"政权变动"中富是如何变穷,穷又是如何变富的,以及导致翻天复地变化的原因。本文将探讨这一翻天复地的变化过程,从而来找出富不过三代的社会历史根源。

我想,很多中国人看过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恐怕朦朦胧胧地还记得索菲娅公主为了抢夺皇位,苦无良策而怒火冲冲的轶事。

在索菲娅公主夺皇权无策略之时,自称是索菲娅公主的情人的韦小宝,为讨情人欢心,果断献出中国枭雄抢皇帝的法宝。他教索菲娅公主,用“均贫富,等贵贱”的革命口号,去煽动御林军起来造反。具体方法是鼓动火枪手杀人、放火、抢财、抢美人。于是穷凶极恶的火枪手在莫斯科大肆杀人、放火、抢掠。最后火枪手变富变贵,而索菲娅公主如愿抢到了皇权。

为此,苏菲亚拍手大叫:“大家在杀人放火了。小宝,你真聪明,想的计策真妙。”韦小宝微微一笑,心想:“说到杀人放火造反作乱,我们中国人的本事比你们罗刹鬼子可大上一百倍。这些计策有甚么稀奇?我们向来就是这样的。”

金庸先生,借《鹿鼎记》将中国朝代变更之道告之于国人,让国人明白“煽动穷人杀人抢财,煽动者抢权称帝”是中国枭雄夺江山的法宝。但中国五千年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两抢”造成了中国富人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这么说?

二、政权频繁变更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旧王朝的灭亡,新王朝的诞生,明显地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像黄河泛滥一样永无休止。旧王朝崩溃了,新王朝很快取而代之,社会结构又恢复原样,继续朝着下一个崩溃走去,就像黄河大堤溃决之后,人们虽然修复了它,但是却在等着下一次的溃决。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在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命运之中?

在周期性的大动乱中,枭雄们均是煽动仇富思想,鼓动穷人去杀人去抢财,用这种爆力方式来帮他夺天下。故中国总是一次又一次把生产力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无情地摧毁掉。往往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繁荣富庶的城市,爆力破坏越厉害。例如随末动乱之后,富饶的中原却是“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中原富人当然也被杀光,财产也被抢光,不死也伦为穷人。中原本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开发地区,但就是因枭雄们不断"问鼎中原",造成中原大地富了又被抢穷,新君掠夺又变富,就这样历史上中原,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周期性毁灭在中国不仅仅是个自然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以大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从建立,发展,趋于鼎盛,渐渐显露出危机,最后暴发动乱直到崩溃。中国每隔两百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激烈的社会大动荡。如果人均寿命按60岁计算,也就是三、四代人的时间。中国社会在政权频繁变动中,富家的人当然活不过三代,更富过三代。

抢杀这行为,在文明世界都是不允许的,为什么中国人偏偏要选择这种方式来政变?这是因为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不公,权贵欺压和掠夺百姓之厉,加之富人又富而不仁所造成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是按儒家的“礼”和“仁”的思想来构造的社会,应该说是个既文明又和谐的社会,何来不公之说?何来欺压和掠夺百姓之说?

三、儒家的“仁”和“礼”是什么东西

在古代中国,小农像夏夜的星空,密密麻麻,一盘散沙。具有社会联络功能而又信仰统一的儒家知识分子,把分散的小农有效地组织起来,建成了一个集权等级社会。这种独特的中央集权社会,曾经在中国造就了高度繁荣,代代都有鼎盛时期,但鼎盛之后,便是衰败和灭亡。其实,鼎盛和灭亡都是儒家思想的杰作。

儒家用于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礼”,所谓的“礼”不是礼节的礼,而是指人的等级,它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代表。专制君主当然十分赞赏儒家的“礼”道,看中了儒家的“礼”级,便取来维护其君王制,故中国君主才有“废百家独尊儒家”之行为。作为家族及家庭的长辈,怎么也偏爱儒家的"礼"级,其理与君主所爱一样,他们同样是取来维护家长制。儒家思想为什么既被君主们接受,又被家族及家庭的长辈接受,这是因为它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和家长制的理论依据。

儒家把人分为十二等,级级往下鄙视(人权不平等),既是上错,下也不准犯上,这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长辈之说之为,后辈必须听之和遵守,例如后辈对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必须由长辈指定和包办。儒家认为,等级秩序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社会稳定与否,它又关系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生产力则发展;社会动乱,生产积累则被抢光,战火毁光。

儒家另一个核心内容是“仁”,它是道德和伦理的统一体,社会自然人所讲的“仁”,就讲的道德和仁爱。社会统治者所讲的“仁”,就是在“礼”下的爱民之举,如君主减税,就称为爱民“仁”义之举。从儒家思想体系上看“仁”义,那是非常得体,光彩照人的理论。但将“仁”与“礼”对照一看,就发现它们是一对矛盾。拿现代人常说的话说,人权都不平等,那来"仁"爱之说?再把“仁”与以“礼”构筑的专制社会一比,那就更不能比了,根本不是在一个统一体中的东西。试想,专制是残暴刑狱和严厉文字狱的化身,是与“仁”背道而驰的东西,这怎么能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合作"?别担心,无耻的统治者有办法,它们一面实干残暴统治,另—面嘴上虚讲仁义道德,讲仁的目的就是让百姓自觉遵守和顺从残暴统治,实际上就是"人格"分离。

浅析中国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dnf噩梦根源代码
儒家思想所讲的“仁”,只能作社会自然人的修身理论,而不能用于治国。治国的最佳方式还是要以“法”来治国,如用“法”治国,等级特权又要被“法”限制,什么“刑不上大夫”将被扔进历史垃圾箱。所以“仁”与“礼”在中国专制等级社会中是一对矛盾,“仁”只是统治者讲道时,用来麻痹百姓的东西,也是专制社会的装饰品。

四、儒家专制等级社会只能鼎盛一时,不能长久发展。

既然,中国人要用儒家思想来构建等级专制社会,那么社会财富理所当然要按等级来分配。

权贵们可用专权强占土地和社会资源,任意横加税赋,让权力尽情掠夺社会的财富,然后再按等级来分配。只有权、财集于一身,权贵们炫耀时才风光、才灿烂。一贪官在忏悔书中写道:我作为一个市长,拥有的财富凭什么比零品人少?这就是典型专制社会等级分配思想的代表,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现今中国官员几乎人人抱这一想法,故而贪官如麻。

我真搞不懂中国官员,为什么既要权又要财。社会有其分工,商人经商可富,资本家办厂可富,官员从政主要是治理社会,治理好一方水土才是官员的职责和成就,执政的职责并不是当富人。入政后,吃喝拉撒都由国家开支,老了由国家养,病了由国家医,为什么还要冒着违法坐牢的风险,去贪去掠夺?这又是儒家倡导的“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在作怪。

好了,要叙述的儒家思想全部粉墨登场了,现在我们把这位贪官市长放入儒家专制等级社会中,再来看看贪官市长的想法合不合情理?在儒家专制等级社会里,财富是按等级分配,贪官市长不应该多分配吗?当然应该。没有专权叫市长拿什么"光宗耀祖"?没有财富叫市长拿什么"衣锦还乡"和还他乡(西方国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那么顺里成章,并没违背儒家等级专制社会的法则和倡导。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在儒家等级专制社会里,在绝对供奉皇帝,圣人,祖宗牌位的缭饶紫烟中,这个专制社会掠夺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而创造出中央集权社会的“盛世”景象。然而正是在这种“鼎盛”外表的灿烂下,在等级分配制度和“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思想的共同发力下,这个社会的核心内囊却悄悄地腐烂着,这种情形,非常像那黄河大堤正在被蝼蚁和田鼠悄悄蛀空一样。儒家思想组成的官僚队伍,有一种天生不可抗拒的腐化倾向,当然,专制社会赋予贪官们的专权本身就是一种腐蚀剂。于是,往往到了王朝鼎盛时期,崩溃就在眼前了,因为在儒家思想构造的等级专制社会里,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掠夺。这种掠夺造成了亿万万人贫困,种下了反抗的种子。所以儒家等级专制社会只能鼎盛一时,不能长久发展。

五、儒家等级专制社会的实质就是个掠夺社会,掠夺社会必亡。

五千年来,中国在儒家思想指导下,构造了数十个等级专制社会,其共同点都是社会和官员共同掠夺社会财富。专权社会想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想收那种税就收那种税,掠夺完全没有限制,尽情地敛尽社会财富。而普遍老百姓因掠夺而致贫,生活困难重重。历史小说中常提及"官逼民必反",所谓“官逼”就是指专制社会的掠夺,“必反”是指被掠夺致贫的人,为了生存起来反抗和反抢。

所以中国大地上不断重复着穷人杀富抢财,变富又变贵,煽动者抢权称帝。各有所得,各有所获,合情合理地在强权下又组成一个新的专制社会。统治者始终坚持用儒家的“礼”来构建等级专制社会,五千年来根本没有质的改变,只是换了一批人来掠夺社会财富,重新上演昨天的掠夺故事。也就是说,政权在不断变更中,而掠夺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也没有停止过,就这折腾了五千年啊!

中国专制社会的掠夺进程就如埃塞比亚高山的动物世界,大型吃肉动物(社会统治机构)残杀其它动物(老百姓),吃掉营养丰富部分;余部再由肉垂兀鹫(高等贪官)接着吃,只到为骨而止;这还不算完,胡兀鹫(小贪官)表演高空砸骨,吞骨吸髓,这样一个多么完整的吃人、食人链啊!

我们得承认,用权力强行掠夺社会财富,权贵们在很短时间内一夜就暴富,然而强权“暴富”的结果是什么?它造成了几万万人的贫困,它是老百姓贫穷的主要根源,也是政权变更频繁的根本所在。但如此凶残的掠夺,社会能稳定吗?难怪鲁讯先生要说:中国历史横看、竖看字缝里只有两个字——“吃人”,“吃人”就是掠夺,掠夺社会能长治久安吗?当然不能,掠夺社会必亡,这已被历朝历代所证明。

六、本文综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中国专制掠夺社会兴、亡过程,即一个新的专制社会初建时,掠夺程度较轻,但随着巩固专制社会的管理费(这主要是因专制机构增设、扩充所需的费用不断增加;加上儒家进士当官之后,为“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个个前赴后继拼命贪污所造成的社会管理费巨增)的不断增加,掠夺程度也随之加深。当朝代进入鼎盛时期时,它就是统治者和权贵们掠夺最疯狂的时期,同时也是制造贫穷的黑暗时期。随着社会穷人与日巨增,社会开始动荡,专制社会的社会管理费又再次巨增,专制掠夺不得不进一步加深,此时老百姓的生存危机丛丛。于是,敢于领导抢杀的枭雄点燃起改朝换代的战火,穷人抢财、杀富的冲锋号响彻九洲。最终权贵和富人被杀、被抢,同时敢于领导抢杀的枭雄夺得天下,领导集团的人及家族由此而变贵变富。但他们的子孙在掠夺中,在炫耀富贵中,等着下轮的抢、杀,直到又被另一个新的专制等级社会所取代。就是这个原因,中国才有盛世之后必乱世之说。

儒家等级专制社会靠掠夺而盛,又因掠夺而亡。旧的等级专制社会灭亡,新的等级社会又诞生了,换一批人又来重复昨日的掠夺故事,如此循环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每20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改朝换代,更替的方法全是暴力方式,全是杀富抢财。历史上中国人在和平时期的人均寿命,大概约为50—60岁,按60一代计算,三代共150—180年,正好符合中国富人富不过三代之说。(注解:60岁寿命为一代。老人不死,财权不交,老皇不死,皇位不传,这是中国社会规矩。)

政权变更频繁是因儒家等级专制社会的掠夺本性所造成的,是专制社会和儒家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之变更方式全是暴力,中国的富人当然富不过三代,所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等级专制社会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一个民族,老是为权为财杀人放火,争斗不休,那来的富几代、富十代?一个民族老是用儒家思想来构筑等级社会,长期采用专制掠夺,等级分配财富,这样的贵、这样的富能长久吗?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华人的血液中天生就含掠夺细胞,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人。如果中国人想富过三代,就应向西方国家学习,特别是美国。美国内战,南北双方都认可私有制,都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战争中没有出现杀富人抢财产之行为。北方获胜后也没有没收南方富人的财产,故南北战争被世人称之为让战争之剑干净入鞘的战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4624.html

更多阅读

富不过三代的原因解密 大富豪加密解密工具

最近富不过三代生物学原理在网上火了,该道理称: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仅来自母亲,男性智商由母亲决定.富人多取靓女,靓女聪明机率低.所以男性富二代智力大多低于父代.富二代再取靓女,富三代智力也低.所以德国谚语形容三代为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九成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如恒河沙数,如今第一代民企创业者许多正面临退休,可是企业财富的继承与代际传递的世界性商业难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具备商业敏感、人格魅力、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的第二代企业

如何走出创业第一步 创业守财三大法 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第二代或第三代就已将财富挥霍一空,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贫穷

恒昌财富资金链出问题 富不过三代的问题恐怕在一代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

走出自闭症怪圈 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第二代或第三代就已将财富挥霍一空,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

声明:《浅析中国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dnf噩梦根源代码》为网友本多情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