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风景图片 温州风景区那里好玩





























美丽的江心屿



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它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 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历来有 “瓯江蓬莱”的美称,是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著名风景区。





















江心屿最著名的就是两塔一寺。



两塔指的是东西二塔,东塔位于东峰山,别看它这么破破的,你看它的塔顶上长着一颗榕树,全年都是绿色的,非常神奇。



西塔位于西峰山,一共有7层,每一层都有小佛龛(kan第一声),很漂亮。东西双塔遥相呼应,看到它们就知道这是江心屿了。



一寺指的是江心寺,江心寺大门的两边有一副很有趣的叠字联,它是南宋年间的温州状元王十朋写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叠字联是利用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巧妙组合的对联,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念一念,对我们学习多音字很有好处哦!



数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江心屿十景,如春城烟雨、瓯江月色、罗浮雪影等都使游客留连忘返。



还有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九曲桥、浩然楼等,都值得我们去游玩哦。







江心屿



江心孤屿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与鼓浪屿,东门屿,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咏江心屿历代诗篇佳句如: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南北朝·谢灵运)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唐·李白)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唐·杜甫)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唐·孟浩然)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宋·张扩)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宋·永嘉四灵之徐照)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宋·林景熙)

半天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宋·吴马日)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宋·文天祥)

衣沾炉气出,船载磬声还。(明·高启)

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明·朱谏)

半角残碑埋曲径,一泓秋水拍长堤。(清·曾燮)

欲回天地波涛上,只剩河山涕泪中。(清·端木国瑚)

故国山河无半壁,新亭涕泪此中川。(清·陆耀 )

归鸦洒墨高盘塔,征雁传书远入云。怜才红袖嫌何少,交友黄金愧不多。(清·谷培宸)

偏安烽火日,何处有清辉?(当代·鞠国栋)

屿为船矣塔为樯,千古江心未启航。(当代·崔宝珏)

寺祠双塔

【江心寺】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鸟瞰江心屿

【兴庆寺】

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2003年被毁。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现改为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东西二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西双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葱葱茏茏,山不高,有东西千年宝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阶小径,可上山顶观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游人至此,纵谈古今,神思激越。东西双塔,屹立于孤屿,遥相呼应,活绘出江心屿的优美轮廓,成为温州的—个标志。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

名楼水阁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 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澄鲜阁】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园馆象岩

【江心公园】 在江心孤屿西首,始建于1974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由小飞虹景区和欢乐城两部分构成。小飞虹景区有湖面0.4多公顷,临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飞虹桥横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绽桂子,四季飘香。欢乐城由民间集资建成,占地1.26公顷,内设游艇、电动游戏器械等娱乐设施。

【盆景园】 占地0.42公顷,置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风格各样,古拙雅致;还堆彻一座缩微的北雁荡山合掌峰、观音洞大型盆景。

孤屿东首,尚有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江心西园】,地处温州江心屿西段,西接东瓯大桥,占地面积587亩。江心西园延续江心屿“诗之岛”的内涵,溶自然景观与现代人文娱乐于一体。自西向东将有身健心、市井风情、田园风光、烟树秋雨四个旅游景区,分为水上世界、峡谷漂流、儿童乐园、露天剧院、渔家乐、风情街、宾馆、别墅、竹庄、游船、茶楼、海鲜楼、酒吧等休闲娱乐设施,是一个集娱乐、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1956年7月1日,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象岩与狮岩象岩】 在屿东江中,因石色洁白,鼻长似象而得名。狮岩在屿西江中,因石呈翠色,似一只雄狮于此盘踞。

景区概况



江心屿

江心屿历史悠久,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974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0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000亩。扩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等,形成了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格局。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1999年竣工的江心屿“亮丽工程”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符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由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江滨路火树银花灯饰相互辉映,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2000年,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江心屿的西扩工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景点介绍

江心寺



江心寺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东西二塔

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兰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西双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葱葱茏茏,山不高,有东西千年宝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阶小径,可上山顶观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游人至此,纵谈古今,神思激越。双塔对峙挺拔,有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浩然楼

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 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兴庆寺

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今尚结果累累。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

澄鲜阁

初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象岩与狮岩

象岩在江心屿东江中,因石色洁白,形象一只大象屹立在江中而得名。狮岩在屿西澄阁前江中,因石呈翠色,岩形极象雄狮盘踞在江中,惟妙惟肖。

小飞虹

在江心寺


温州江心屿风景图片 温州风景区那里好玩

小飞虹

后。披绿色琉璃瓦,黑檐白顶,朱红梁柱,翘角斗拱,下砌大理石坐凳以一组紧连性的亭、桥、廊、榭构成,随形就势,明媚绮丽,如飞虹挂空、老龙卧地,故名“小飞虹”。横悬匾额“小飞虹”由著名书法家曾耕西老先生书。

凌云桥

位于西塔山北向新景区,高5米,长14米,44级石阶,踌跨湖而设,北上石阶,犹似登塔,至塔顶,塔巅白云,桥下水雾,飘忽相交,确有凌云之感,顾名“凌云桥”。临桥仰望东西古塔,高耸入云;俯视湖面,毕波荡漾,石蛙待跃,双塔倒影,云水相映;桥下水波涟漪,游鱼唼喋。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原名“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宋建炎四年高宗南渡驻跸寺中,改名龙翔。清乾隆年间僧通溱重建。龙翔院中曾建有翠幄轩、清辉轩、浴光精舍、十力轩等,现均已废。翠幄轩为宋高宗驻跸处。宋高宗曾御书“清辉浴光”四字,赞美江心。后“浴光”二字毁,仅存“清辉”,于清光绪间摩勒于石,今仍嵌在江心寺殿东侧壁间。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盆景园

江心公园

在江心孤屿西首,始建于1974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由小飞虹景区和欢乐城两部分构成。小飞虹景区有湖面宽阔,临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飞虹桥横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绽桂子,四季飘香。欢乐城由民间集资建成,占地1.26公顷,内设游艇、电动游戏器械等娱乐设施。



盆景园

盆景园

1974年,江心屿茶室西北偶辟一小型盆景园,面积约8亩,1987年扩20亩,定名“温州盆景园”,由苏渊题。占地0.42公顷,置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风格各样,古拙雅致;还堆彻一座缩微的北雁荡山合掌峰、观音洞大型盆景。孤屿东首,尚有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江心十景



江心屿

“春城烟雨”: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古城空蒙隐现,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蒙,染得城头绿。

“海淀朝霞”:东塔山下,瓯潮溅落,沙滩浮现,水鸥群集,夏日晨曦初照,海淀朝霞如染,瑰丽多彩,光耀夺目。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瓯江月色”:中秋之夜,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蟾影秋光,空水澄鲜,秋风萧瑟,江色琉璃,诗情画意十分浓厚。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罗浮雪影”:温州冬雪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实属难得快事。从“来雪亭”引颈北望,远眺罗浮山上白雪皑皑,冰封腊象,近有龟、蛇两山,白雪和双塔相映,洁净的白雪覆盖着山下高低错落的农舍,图面极佳,为“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孟楼潮韵”:在浩然楼(曾一度称孟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富有天籁妙趣。古人题诗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翠微残照”: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余辉,晚霞似锦,归鸟倦飞,塔影横斜,别有情趣。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远浦归帆”:从东峰山间举目远瞩,群山连绵,江道弯转,波光掠影。傍晚远浦渔船扬帆破浪,满载而归。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沙汀渔火”:在端午节前后的夜晚,孤屿四周江面上捕捞瓯江特产——风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时隐时现,景色动人。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塔院筠风”: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耳听风吹竹声,十分惬意自在。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海眼泉香”: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一时松烟缭绕,如诗如画,情趣横生。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

江心屿特产



江心屿

凤尾鱼俗称"子鲚"、又称"鲚鱼",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它是温州的著名特产,是下饭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温州历代相传,有"雁荡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后凤尾鱼"之说。每年三月,生活在浅海的凤尾鱼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屿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渔民们便驾着子鲚船,撒网捕鱼。最多是是在江心寺后面的江中。此鱼腹内多子,肉质细嫩,可心煮吃,但民间多用油煎,吃起来又香又脆,鲜美可口。相传南宋状元王十明(乐清人),曾在江心孤屿读书。因他勤奋好学,感动了东海龙王,特地送这种叫"子鲚"的鱼给他吃。

刻纸伴随着龙舟的产生和发展而演变成龙舟花(现细纹刻纸),细纹刻纸转向为首饰龙灯而制作,为了追求首饰龙灯装饰美观,艺人们就精细地选用了多种彩色的纸张,剪辑了“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六畜兴旺、梅省鸳鸯、松鹤延年、年年有余、福禄寿喜”等题材,并采用了明暗对比、粗细结合的手法,构思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以其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风采赢得了民众的好评。刻纸是剪纸的一种,早在元代,乐清象阳寺前的艺人为了迎合元宵佳节张贴花窗门神的民间习俗而剪。

拓展:中国四大名屿

鼓浪屿

屿,是指江河湖海中四面环水的小岛。我国海域广阔,河流众多,大小岛屿不计其数,其中福建厦门鼓浪屿、福建东山县东门屿、浙江温州江心屿、台湾台东县兰屿极负盛名,并称“中国四大名屿”。

鼓浪屿

在福建厦门市西,中隔700多米的厦鼓海峡。全屿面积1.84平方公里,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洞内海风扑面,涛声如雷,屿上树木葱郁,四季常青,亭台楼阁,掩映错落,海滨浴场沙滩处处可见。由于屿上没有任何车辆,因此清静宁和,环境极佳。以500米的鹭江与市区相隔,面积1.77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屿上龙头山、升旗山和鸡母山并列,冈峦起伏,碧波、白云、绿树交相辉映,处处给人以整洁幽静的感觉。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人口约2万,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被赞为琴岛。现在,鼓浪屿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推门见海的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林巧稚大夫纪念馆-毓园等。

东门屿东门屿

因坐落在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外二公里远的海面上,故称东门屿。又因岛上有文峰塔,又名塔屿。东门屿在福建东山县东南海上,是东山诸岛里最著名的一个岛屿,东门屿面积近1平方公里,形似“工”字,以礁石奇异、洞泉清冽、古迹众多闻名于世。左屿与海之间,“乱云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人叹为观止。被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岛屿四周,礁石嶙峋,石舫、钓鱼翁、鱼池、鲤鱼石、石龟、黄眉石、镜台、鹰嘴岩......唯妙维肖,千姿百态。岛上有明代建造的文峰塔、明朝大学士著名书法家黄道周少年时代的读书处-云山石室,鹰石洞。有重新修葺的典雅别致的古刹“东明寺”“文昌阁”。

江心屿江心屿

在浙江温州市瓯江中心,面积原为60亩,近年扩为1000亩。屿上有双峰对屿,两山头各立一塔,东塔建于唐代,西塔建于北宋,双峰之间有始建于唐代的江心寺,云水环绕,古木参天。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咏叹江心屿著名诗篇800篇,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巨匠心。屿中名胜古迹甚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物保护建筑.。

兰屿兰屿

在台湾台东县东南太平洋上,是台湾第二大属岛,满潮面积46平方公里,最高点芳兰峰海拔548米,沿岸气候高温潮湿,为台湾最具热带特色的地区。屿上天然林木繁茂,盛产各种兰类植物,蝴蝶兰尤负盛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4752.html

更多阅读

摄影 美丽的青海风景 青海风景图片

民族团结祥和塔,佇立于青海祁连卓尔山旅游景区西侧。系祁连县城的一标志建筑物,又是卓尔山旅游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它在红色彩云的映衬下更显得庄严肃穆,作为民族团结、祥和的象征当之无愧!观后真令人心旷神怡!

欣赏.世上最美的30张城市风景图片组图 世界上最美的胸 组图

近期事务繁忙,无法及时回复网友博友评论,故暂时关闭评论通道,见谅.一个人一生也或许要游历很多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景,或高楼林立,繁华喧闹,或小桥流水,静谧优雅。中国的城市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扩张进程让全球震惊,越来

声明:《温州江心屿风景图片 温州风景区那里好玩》为网友黑帮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