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书法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世称“民国四公子”。一说将“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也有将“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 说为四公子版本之一的。所谓“王孙公子”,实则历代贵胄纨绔子弟之别称。而大众社会将民国公子推将排名,勿管其是褒是贬,则必视之具才貌擅风流之由头,方可得其名实。本案从书法文采一隅,考察民国公子们所擅风流者,则当推溥侗、袁克文、孙科、张伯驹、张学良居于前列。

爱新觉罗·溥侗(1871—1952),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京剧名票(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父爱新觉罗·载治,乃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过继于道光长子隐志郡王为嗣,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三日(阳历十月四日)颁定清朝第一首法定国歌,也是历史上第一首法定国歌,由严复作词,一等镇国将军溥侗作曲,郭曾炘修订,颁行六天后武昌事变。1927年曾任“乐律研究所”所长,后被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聘为教授,讲授昆曲。1934年,赴南京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溥侗未随政府内迁,住在上海,曾在汪伪政权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于大节有亏。清末民初之际,每逢春秋佳日,溥侗便会约上朋友到西山大觉寺小住,溥侗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使人顿入绝尘脱俗之境。1952年病故于上海。清朝第一首法定国歌,也是历史上第一首法定国歌。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三日(阳历十月四日)颁定,由严复作词,一等镇国将军溥侗作曲,郭曾炘修订,颁行六天后武昌事变,清朝很快灭亡。

溥侗精擅书法,直追晋唐。其楷书宗褚遂良,运笔潇洒自如,沉着痛快,神采飞扬处类米芾,结字舒活且端庄规整.有落笔即中,随遇而安的功力。草书多习孙过庭,尤喜《书谱》,得其三昧,能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传世墨迹有《节临书谱》、楷书《笔尖墨淡五言联》等。



民国 溥侗 楷书笔尖墨淡五言联

《笔尖墨淡五言联》,纸本楷书,单条纵125.5厘米,横30厘米。此件书法用笔瘦劲,多参魏碑笔法;取势高伟,如亭亭寒士临川,给人以风度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实为一件形神高古难得之佳作。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号称"南有杜月笙、黄金荣,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昆曲名票,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鲜人)所生。长兄袁克定。袁克文出生不久,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但他十分聪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喜唱昆曲,好玩古钱,好结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袁克文挥霍、任性、骄奢,典型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没了管束,开始“票戏” ,长期客居上海。他不但精通戏剧理论,写过评戏文章,又能粉墨登场。曾与欧阳予倩、梅兰芳、马连良、俞振飞等人同台演出,论者评为字正腔圆,不让名伶。他从父亲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大部分掌握在其妻刘梅真手里,刘怕他挥霍成性,钱财到手不花光不甘心,所以为了以后子孙的生计起见,把持着钱财,不给他花。可他又放不下架子来,因此不得不靠卖字、卖文来维持生活。1926年,张叔驯在上海创办古泉学社,由程文龙董理其事,寒云和罗振玉、董康、宝熙、陈敬弟、周德馨、陶洙、方尔谦、张丹斧、宣哲、刘体智等皆其社中人,都是知名人士。1927年之后,寒云似乎未再发表过泉文,可能和他后来的坎坷际遇有关系。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以至后来鬻字为生,晚年穷愁潦倒,于1931年3月22日病逝在天津。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

袁寒云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寒云书法初习颜平原,继则博览唐宋名迹,而得益于金石牌版为多。其在学书上,是广益多师,学而善变,年方二十已形成自家书法风格。篆隶真草诸体,无不精通。其书信手挥洒,纵横驰骋,豪情奔放,大有颜鲁公及东坡雄风。楷书圆润柔情的捺脚,写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脚,连笔圆转的草书,变成了宽博涌动的图画,隶书之柔性美,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折金钗”型的刚性美,篆书更是金石之圆劲苍朴。偶治印,亦有逸趣。传世墨迹有楷书《故苑清池倦小游》、篆书《中庸章句集注》等。



民国 袁克文 篆书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集注》,篆书成扇,水墨纸本,纵21.6厘米,横63厘米。此件内容为“周季宫父簠器文。季宫父作仲姊姬簠,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款署“戊辰(1928年)初秋,地山夫子亲家索,克文。”钤印:“袁克文。”此扇为方地山以旧藏的王宪书法古扇,请袁克文篆书另面。袁克文书法多见楷行二体,篆书绝少,只为最亲近的师友书写,此扇之珍贵,可见一斑。其篆法取法于钟鼎文字,无意雕饰,朴实无华,给人以旷达率真的乐趣。



民国 袁寒云 楷书故苑清池倦小游

《故苑清池倦小游》,楷书诗扇。款署“希文仁兄属,袁克文。”其书终由晚明人脱出,楷书为王铎变局。结字展促有姿,而气格闳恢,演为别调,负名一时。宁丑不媚,宁拙不巧是其书法的原则,也是他处世风格的体现。

孙科(1891~1973),字哲生,广东中山人,孙中山之子。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1895年,孙科随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檀香山中学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1907年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入《自由新报》编辑工作。1917年回国,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同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商,然后跟随蒋介石进攻共产党占领区。194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孙科从自己原来的立场全面后退,停止革新宣传,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 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8年11月,获蒋任为行政院长。1949年1月,孙科以南京不稳,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无法运作,亦无法与共产党和谈。孙科亦是中共在1948年开列首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孙科擅书如父,以颜书为底,楷书习颜而不拘泥,洒落大方,胜于其父。行草追二王米芾父子,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逸趣盎然,此乃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民国 孙科 草书诗句

《草书诗句》,纸本立轴,纵137厘米,横33厘米。钤印:“孙科。”款识:“庆南仁兄雅属,卄四年七月,孙科。”此轴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此书应为孙科书法之代表作。

“民国四公子”书法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男,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先生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曾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在英国人办的一所书院读书。毕业后,张伯驹进入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并由此进入军界。后曾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提调参议等职(皆名誉职)。因不满军阀混战,1927年起投身金融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去西安,后致力于写诗填词。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等职。1947年6月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平临时委员会委员,参加北大学生会助学运动、反迫害、反饥饿运动、抗议枪杀东北学生等爱国民主运动。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副主任理事、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第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平反)。1962年起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和诬陷,1972年,周恩来得悉后,指示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晚年还担任过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京华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昆曲研习社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职。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因所谓“级别不够”不能住双人或单人病房,张伯驹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不时有重病号抬进来,死的人被拉出去,心绪不安的老人便要回家,2月26日,等到女儿终于拿到同意调换医院的“批令”时,张伯驹却不幸离开人世,享年84岁。

张伯驹是中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经其法眼得以拯救并捐藏故宫博物院的。张伯驹是个“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利如尘埃”的超凡之士,所作之词,按周汝昌先生的话说,“则李后主、晏小山、柳三变、秦少游,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多写人生感受、自然之景,感情细腻,自然超逸。长调则哀感顽艳,婉丽凄清。小令则格高韵远,极尽缠绵秀隽之致。用自然之眼观物,用自然之舌言情,真真切切,为现代词家之楷模。

张伯驹的书法,初学钟王,后以独具一格的行草体名世,人称之为“鸟羽体”,因其线条笔划似乎有一种飘逸的动感,如羽飞燕舞,清妍秀美。曾有评论者撰文说张先生的书法高古纯朴,骨力内含,跳出了钟王之窠臼云云。也有人觉得其线条曲曲弯弯,真如古人所谓“春蚓秋蛇”一般。对于自己的书法,从张伯驹题《宋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中的一段话中,还是能读出一二端倪的。他说:“余习书,四十岁前学右军十七帖,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殊呆滞乏韵。观此册始知忠惠为师右军而化之,余乃师古而不化者也。遂日摩挲玩味,盖取其貌必先取其神,不求其似而便有似处;取其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终不能似。余近日书法稍有进益,乃得力于忠惠此册。假使两百年后有鉴定家视余五十岁以前之书,必谓为劣迹矣。”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本博认为张伯驹书法与元代中峰和尚柳叶书具异曲同工之妙,继明本禅师之后又一例创形意书体的学者高人,具备直法自然寓于形意之独特美学价值,当为开拓现代书法之先驱者,实为当今民间书风的渊源。其传世书法墨迹有信札、行书《杜牧过华清宫诗》等。



民国 张伯驹 行书杜牧过华清宫诗

《杜牧过华清宫诗》,纸本行书,纵42厘米,横36厘米。钤印:“伯驹(朱文)”;题识:“已未秋,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二。”张伯驹书法谓为“鸟羽体”,当然这是对其书法艺术的形象比喻。比喻只是以物喻其姿、态、势、形,而非等同,如《书谱》中言钟、张、二王的书法时以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喻其书法之奇、姿、态、势。欣赏张伯驹先生的“鸟羽体”书法,也应从鸟羽特点的比喻,欣赏其书法之奇、姿、态、势。试看所附的一件张伯驹的书法作品“成、妃”两字的钩连、扭结,可联想到鸟踏花枝,呼朋引伴,相映成趣,然而更妙的应是似鸟非鸟。从张伯驹的书法特点,追溯蔡忠惠的书法特点和鸟羽比喻的“形神”中欣赏。最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张伯驹书法艺术的独特成就,源自他的人品、学识、修养。这是他的书法“形”外之“神”,非只“鸟羽”之貌,也是旁人不易模仿的奥秘。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自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1988年,蒋经国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将军从20多岁就开始收藏书画等艺术品,收藏历史长达70多年。他在发动“西安事变”后,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蒋一直囚禁达半个多世纪。出于艺术修养和为失去自由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张学良收藏了相当多的艺术品,以书画类居多,还有不少瓷器等。将军给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定远斋”,比喻志向坚定而远大,超脱而充实。他倾赀购买藏品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他拥有藏品的时间却长达六十多年,这在中国收藏史上也极为罕见。在十几年间,他聚藏了630多件古代书画,其中不乏王献之、董源、赵孟睢⑽庹颉⑼趺伞⑽尼缑鳌⑸蛑堋⑻撇ⅰ⒊鹩ⅰ⑿煳肌⒅燹恰⑹巍⒅0迩诺壤艺婕#蘸沼忻哂型跸字摹赌诤贰⒍吹摹渡剿怼贰⒐酢逗滞肌贰⑺位兆诘摹峨肥椤贰⑿辉摹短一ā返裙恫仄贰D呐率窃谏罹俨轿璧氖焙颍簿豢悸浅雎粽庑┱浒牟仄罚俺剖且晃徽嬲摹笆仁榛缫场钡拇笫詹丶摇

张氏雅好翰墨,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他的书法楷、行、草都擅长,书法受过魏碑、板桥体和怀素草书等影响。书法得益于名流宿儒的悉心指教,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白金林”,即三位著名的书法大家——白永贞、金梁、林汝助。年轻时的张学良点线流畅,富于变化,活泼灵动,朝气蓬勃。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幽禁岁月,曾经统率千军万马的少帅远离战场,远离政治,辗转流迁、孤寂而漫长的山中岁月,让张学良经常用研究国学打发时间,并以书法自娱。此时,张学良的书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显得老练沉稳,笔墨厚重,点线凝练,充满了一股柔中带刚的整体气势。其传世作品有行书《李白句》、篆书《白珩非宝》、行楷《汉筹商朝七言联》等。



民国 张汉卿 行楷汉筹商朝七言联

《汉筹商朝七言联》,纸本行楷,纵143厘米,横26厘米。钤印:“张学良印(白文)”、“汉卿长卿(朱文)”;款识:“张学良”。此联英气勃发,风流倜傥,点划凝练,运笔娴熟,整幅作品俊朗气爽,给人以透气大方的审美感受。



民国 张汉卿 篆书白珩非宝

《白珩非宝》,纸本篆书,纵32厘米,横21厘米。此书1929年张学良为《东北人物志》题词,时年28岁。桁是古代佩玉上的横玉,属配件儿。张学良题写此字的用意,显然是希望人们不慕虚名,求真求实。张学良这四字篆书,字体圆融,整齐、匀称、端正,用笔到位,结体工稳,字里有筋有骨,不张狂、不浮躁、不软弱,笔墨雅健,足见功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5272.html

更多阅读

篮球皇帝张伯伦的那些风流韵事 官途风流韵事

张伯伦,这个星球最有统治力的男人,为费城和洛杉矶都赢得过总冠军,NBA50大巨星,名人堂成员。还有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单场最高分——100分,即使是乔丹(生涯最高69分)、科比(生涯最高81分),包括现在大红大紫的詹姆斯、杜兰特、安东尼等得分高手

改变规则:威尔特·张伯伦

改变规则:威尔特·张伯伦Changing The Rules文/丁卯小生“篮球的规则曾为了限制我而修改,后来也为了帮助他(乔丹)而修改。”——威尔特·张伯伦在3

张伯驹 丨 流水一分春一半 张伯驹子女

按照岁数,王世襄应该算是张伯驹的“小友”,张伯驹却曾将视如性命的《平复图》慷慨借给只相识不过两年的王世襄。坊间传记中,张伯驹通常被毫无异议地认可为“大收藏家”。在一些书中,张伯驹甚至得到了这样的评价:“这名字要么不知道,只要知

声明:《“民国四公子”书法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为网友沧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