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简介 美国 从自由到法西斯

法西斯-简介 美国 从自由到法西斯


法西斯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关于法西斯主义,人们谈论最多、记忆犹新的是其滔天罪行,而对法西斯主义本身,其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理论体系,却逐渐淡忘。而青少年一代,对这些缺乏了解。而不对此正本清源,就会有法西斯思想谬论复活和重新蔓延的危险。 这几天,有关中美核大战的喧嚣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法西斯主义的由来和三大形态

首创法西斯主义的并不是德国的希特勒,而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古罗马使用的权力标志棒),象征暴力和强权高于一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党,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义,党徒身穿黑色制服,故又称“黑衫党”。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因此,法西斯成为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三个典型的法西斯国家。法西斯是人类文明的敌人。希特勒在德国焚书,把马克思、海涅、左拉的著作等许多人类文化宝贵财富付之一炬。

希特勒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转年改组成“国社党”(全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故又简称“纳粹党”),自任党的领袖,推行“纳粹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纳粹党徒身穿褐色制服,又称“褐衫党”。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垄断资本家们的支持下,出任内阁总理。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自任国家元首,废除德国的民主共和制,建立了比意大利更加专制和残暴的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主义与德意法西斯主义有所不同。在日本,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义的主要是日本军部,一些右翼党派和“御用文人”则充当了帮凶和吹鼓手。日本法西斯主义更具有军事专制独裁色彩,故称为“日本军国主义”。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当时奉行法西斯主义还有几个中小国,例如西班牙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建立了法西斯联盟。他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霸占西方,日本霸占东方。德意志确实也曾占领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东面受阻于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败仗。最后,在反法西斯盟国东(苏联)西(美英法)两条战线夹攻下,彻底失败而灭亡。日本也曾横行一时,蹂躏大半个中国,横扫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最后被美中苏三国联合打败。

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和西方两大战场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法西斯恶魔瓜分世界、霸占全球的梦想,拯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免于灭亡,使数亿人民摆脱了法西斯的残暴摧残和蹂躏,改变了世界面貌,战胜了人类的一次空前浩劫,扭转了历史进程。所以,它的伟大意义和功勋是永世不可磨灭的。

(二)法西斯主义的五个基本理论

法西斯主义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曾经风行一时,与美英法的民主自由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并立,形成当时世界三大主要思潮。这说明法西斯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蛊惑性,否则不会有那末多人迷信它,追随它,为它牺牲性命。

法西斯主义的欺骗性在于它的五个理论:

1,种族优秀论。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其他种族都应当接受日耳曼民族的领导和统治;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种族,应当对之实行种族灭绝。

希特勒引用当时的一种社会学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注:这种学说同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毫无关系,而是歪曲了达尔文的生物学说)作为依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同动物社会一样,服从“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定律,优秀种族必然越来越强大,成为世界统治者;低劣种族必然被淘汰,趋于灭亡,就好像自然界的某些物种必然被淘汰一样。这种披着“生物科学”外衣的谬论,为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民族压迫奴役以及种族灭绝制造借口,是极其反动的。

日本军国主义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只有大和民族才能统帅亚洲各民族,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一同对抗欧美民族,与西方平分世界。日本军国主义不是引用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引用日本的神话传说。这种传说称,日本民族是天造大神创造的,特别优秀,应当领导和统治其他民族。中日韩学者合著《东亚三国近现代史》(又名《开创未来的历史》)中方作者之一步平,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的危害性时说:“教科书的体系和日本战前军国主义教科书的体系是一致的,这是个最大的危险”。“战前旧的日本教科书,一开始讲日本是神的国家。日本的国土是神的化身,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神的后代。日本国人也和神有联系”;由于日本民族特别优秀,所以中国和朝鲜相继被日本打败;只有日本国能打败西方,标志就是日本能够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俄国(指日俄战争)。据媒体报道,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又在借庆祝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大做文章,鼓吹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从来没有承认失败和灭亡,天天都在伺机而动,梦想卷土重来。

2,国家至上论。希特勒把它的主义叫做“国家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骗人的幌子,其实只是“国家至上主义”。法西斯主义反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民主思想,主张“国家高于一切”。爱国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任何真理诠释过头,都会变成“歪理”。“爱国主义”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同时尊重别的国家,而不歧视和侵犯别的国家,因为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热爱、保卫和治理自己的国家。法西斯主义则把“爱国主义”变成“国家沙文主义”,鼓吹只应当爱自己的国家,并且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国家既优秀又强大,理应实行扩张主义,侵略和占领别的国家。

日本军国主义除了同样鼓吹国家至上主义,还加上日本特色,那就是把尊神(尊崇神道教)、忠君(效忠天皇)和爱国(为“大日本国”作贡献和牺牲)三者合为一体。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比德国法西斯主义更具有“迷信狂热”和“封建色彩”,这是中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人,比中了希特勒思想毒害的人更难醒悟悔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3,领袖至上论。希特勒极力推崇当时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学说。尼采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少有的具有天才的“超人”,一类是占绝大多数庸庸碌碌、盲目服从的“庸人”。“超人”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是历史的创造者,有权力领导和驱使“庸人”;“庸人”则应服从“超人”的命令和指挥,充当“超人”创造历史的工具。希特勒利用这种学说,自诩为唯一能够“拯救德意志”的领袖,通过纳粹党和“党卫军”大肆鼓吹对“领袖”(希特勒)的狂热信仰.绝对崇拜和绝对服从,在纳粹党内和德国军队内实行“铁的纪律”,对人民实行极端独裁专制的法西斯统治。

日本军国主义同样鼓吹“领袖至上”。不同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把“天皇“奉为天照大神赐给大和民族“万世一系”世代继承的“神圣领袖”。鼓吹对天皇的狂热信仰、绝对崇拜和绝对服从。另一个不同是,日本军国主义把等级森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军事专制制度,推广到国内和殖民地统治的各个方面,形成日本军部享有“一人(天皇)之下,亿万人之上”的绝对权力,强迫一切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绝对服从”,任其宰割。

4,意志至上论。希特勒还极力推崇尼采的“唯意志论”。尼采认为意志就是力量,只要意志坚强,具有“主观奋斗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就必须握有权力。他创造了“权力意志”的概念,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掌握和发挥权力,“扩张自我”。这是一种极端自大狂妄,权力欲薰心;只要个人意志,不要理性思维;只凭个人奋斗,蔑视广大民众;不顾客观现实,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荒谬邪说。希特勒深受尼采学说影响,写了自传体的《我的奋斗》一书,鼓吹坚强意志和主观奋斗精神可以战胜一切。这本书的毒害作用很深,使得许多希特勒信徒追随“领袖”,甘当侵略战争的炮灰。

日本军国主义也极力鼓吹“意志至上”。他们不是引用德国的尼采哲学,而是鼓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的首要信条是绝对效忠天皇和自己的主人(日本古代的武士是由封建主豢养的);其次是勇敢作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再次是坚忍不拔,恩仇必报;等。日本军国主义用这种精神对其追随者和日军官兵进行“洗脑”。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若干日本官兵面向天皇所在方向,下跪剖腹自杀,以示“效忠天皇,宁为玉碎”,正是中武士道精神毒害太深的表现。

5,暴力和强权就是真理论。墨索里尼鼓吹,罗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罗马大帝国灭亡以后一直未能复兴,是因为缺乏杰出的英明领袖,以钢铁意志实行“铁腕”统治。他和希特勒、东条英机一样,坚决反对民主自由、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认为,这些学说使人心浮动,社会动荡,国家涣散软弱。他们认为,武力能战胜一切,“强权就是公理”,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都必须实行强权统治,进行武力征服。

日本军国主义奉行的也是“强权政治,武力征服”。这种遗毒至今犹存。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推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14名甲级战犯的判决的理由是:“该法庭是由美国等战胜国单方面主持”的“违法审判”。按照他的逻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不是根据14名甲级战犯发动侵略战争,屠杀数千万人民的滔天罪行进行判决,只是因为反法西斯盟国取得了胜利,于是“失败者(日本战犯)就成了罪人”。这表明“强权就是公理”的阴魂还盘据着森冈正宏这类人的头脑。

(三)法西斯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法西斯主义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在德意日等国家盛行,有以下原因;

一,复兴的德意和新兴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奥等战败国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重新划分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所谓“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对战胜国特别是英法美有利,而对德国是严苛的束缚。十几年后,德国再次兴起,不但急于打破对本国的束缚,同时也有复仇和雪耻之心。意大利和日本,在签订《凡尔赛合约》时也是战胜国,但是在英法美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分到所要的份额,十几年后,这两个国家兴起了,要求打破“凡尔赛体系”。特别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划东半球的版图。

二,连续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冲突。1929年,世界爆发了持续几年的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工厂企业纷纷倒闭,社会一片混乱,政局动荡不已。德日意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德国有一个特殊“借口”,要收回战败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个特殊“借口”:岛国地小人多资源贫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向外扩张。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内部,有“北进”和“南进”两种主张。“北进”是经朝鲜半岛进攻“满洲”(中国东北三省),占领中国北部;“南进”是经台湾,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占领中国南部,进而扩展到东南亚。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是先“北进”,后“南进”,两种主张都实行,也都失败了。现在,日本小泉政府的动作,包括企图霸占钓鱼岛和冲之鸟礁,侵犯台湾渔场,把台湾岛纳入日本保护范围之内,等等,让我们又看到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南进”路线的影子。

三,国内劳工运动和革命运动高涨,引起了大资阶级和统治阶层的恐慌和疯狂镇压。1919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欧洲深受影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都爆发过短暂的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对欧洲震动不小。特别是德国,信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党势力强大,控制着国会。在这种国内形势下,德国大财团和统治阶层支持希特勒上台,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对抗。希特勒为了争夺民众,标榜自己也主张“社会主义”,自己的党也是“工人党”,只是自己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第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就是这样产生的。希特勒夺得政权后,立即翻了脸,撕掉“社会主义”和“工人党”外衣,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

日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和劳工运动也曾兴起,并且遭遇了同样命运,被日本军国主义血腥镇压下去。

ps:在人类进入大同世界之前,私有制是唯一推动历史进步的制度,就是说,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独立和自由。

附:

纳粹主义(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英語:Nazism),意譯是國家社會主義或民族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纳粹”这个词在德语中的含义並不具有極為明確的意涵,然而,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是“屬於一個民族的”、“國家的”、“具有社會主義之精神的”。纳粹主义者通常是民族主义的支持者。然而,在「社會主义」的部份,納粹主義者對其並無絕對之理念與態度。事實上,所謂“納粹主義者”之意識型態並非彼此相同:對於經濟制度的態度,有所謂右翼納粹主義,亦有左翼納粹主義,而左翼納粹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亦可算是所謂的“社會主義者”。纳粹主义之國家觀乃主张國家权力之絕對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則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法西斯主义。

阿道夫·希特勒乃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的领袖。納粹黨執政时期的德国通称为「纳粹德国」、「第三帝國」,而正式國號乃「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作為德國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政治思潮與運動 "Nationaler Sozialismus"的一環,由於在政治理論辭彙定義上的模糊,纳粹主义有時称为“国家社会主义”或者“民族社會主義”(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为Nazi,“纳粹”即为其译音)。纳粹主义的追隨者称为纳粹主义者。目前仍有纳粹主义者即新纳粹在各国活动,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对其他纳粹行径进行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并以极端之民族主义、種族主義为主要宣传内容。

1919年1月5日納粹的前身,德國工人黨正式成立,創立者是安東·德萊克斯勒。 (德文: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1] [2] 希特勒于1919年9月加入纳粹党,[2] [3] 并成为了宣传部的头目。随后他提议将党名更改为社会革命党(但最终未被采纳) 。该党后于1920年1月正式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4] [5] 希特勒于1921年7月29日出任该党党魁。[5][2]

纳粹主义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意识形态,而是一些政治观点的集合:极端爱国主义、种族主义、优生学、极权主义、反同性恋、反犹太与限制宗教自由。(参见下文核心元素一节)

目录

[隐藏]

1 词语 2 歷史背景 3 意識形態上的概論 3.1 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

4 納粹的理論 4.1 國家主義與社會主義 4.2 軍國主義 4.3 種族主義 4.4 宗教 4.5 其它來源 4.6 納粹主義與希特勒主義在海外的變化及影響 4.7 同性戀者

5 納粹意識形態上的重要要素 6 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競爭 6.1 反共產主義者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支持

7 参考文献 8 參見

[编辑] 词语

“纳粹”(Nazi)这个称呼是由德语中纳粹党的官方称呼:“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的前两个音节派生而来。纳粹分子最开始不称呼自己为“纳粹”,而是用官方的称呼:“国家社会主义者”。在德国,“纳粹”是为了与“sozi”一种普遍而略着贬义的于纳粹执政前的主要对手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称呼相区别的。

[编辑] 歷史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戰爭前夕,於德國興起的人民主義。

1919年,在德國國防軍特別班中,經濟學講師古特里德·費德(Gottfried Feder)啟迪了希特勒,希特勒在與費德討論並深入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後,認為國際資本集團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首要煽動者,而且還不斷製造戰爭以獲利。猶太人一方面利用資本主義的手段不遺餘力地剝削人類,另一方面則用猶太人馬克思社會主義的學說去籠絡在他們權勢下的犧牲者,讓這些廉價奴工們陷入互相爭鬥的悲慘命運。這引發了希特勒創立國家社會主義的動機。[6]

希特勒認為,國家社會主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資本為民族使用,而不是讓國際猶太集團的資本操縱著民族。唯有民族的偉大,自由與發展,才能使資本對國家,也就是整個民族作出貢獻。而這可以說是國家社會主義的誕生。[7]

[编辑] 意識形態上的概論

[编辑] 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

納粹主義是指1921年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拉所提倡的一系列思想。當希特拉執政時,這些思想大部份成當時的政策。它們記載於希特拉在1924年被困牢獄時撰寫的傳記《我的奮鬥》。與納粹黨不同的是,法西斯主義的政治犯不多。 納粹主義是反民主的。他們認為不是獨裁,而是領袖與人民互相忠誠。

[编辑] 納粹的理論

[编辑] 國家主義與社會主義

纳粹党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在德语中的单词首字母均为SS所以纳粹党标志将两个SS叠和一起。

[编辑] 軍國主義

1932-45年间,日本由奉行军国主义的极权政府所统治.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统治有以下特色: 振兴国力,建立庞大的军队; 以武力铲除反对军国主义的势力和政党; 废除民主政治; 实行对外扩大政策.

[编辑] 種族主義

[编辑] 宗教

[编辑] 其它來源

[编辑] 納粹主義與希特勒主義在海外的變化及影響

[编辑] 同性戀者

有些支持希特勒的同性戀者,特別是恩斯特·羅姆

[编辑] 納粹意識形態上的重要要素

[编辑] 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競爭

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一戰後於德國掘起成為兩個輕忽不得的權力競逐者,特別是隨著魏瑪共和越來越不穩定。納粹運動起源於一戰後不久對受布爾什維克影響而在德國引發的暴動的抵抗力量,俄國的1917年革命使得列寧主義版本的馬克斯主義受到極大鼓舞,並吸引許多社會主義者也採用革命理念,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和1919年的巴伐利亞蘇聯共和國皆因由於此。自由軍團,一個組織鬆散的準軍事團體(基本上是由前一戰士兵組成的義勇軍),擊潰了這兩次起義且很多自由軍團的指揮,包括恩斯特·羅姆,後來成為了納粹黨的指揮。1922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取得大權後,納粹主義看似成為一種對抗共產主義的可行選項,特別是考量到墨索里尼在擊潰那些在一戰後以一系列罷工和佔據工廠動搖義大利的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取得的成功。

許多歷史學家,如安恩·科修(Ian Kershaw)和尤阿辛·費斯特(Joachim Fest),主張希特勒的納粹是德國境內眾多競逐反共產主義領導地位的的民族主義並越來越法西斯主義的團體中一個,並最終,整個德國。更進一步,他們堅持法西斯主義和它的德國次型,國家社會主義,能成功挑戰共產主義是因為它能同時作為防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壁壘和吸引工人階級,特別是對下層社會越來越多的失業者和無法受僱者和越來越窮快失去地位的中產階級份子(被指責為流氓無產階級),納粹使用的親工人言語吸引了那些不滿資本主義的人,他們在推行限制個人利潤、廢除土地租金和擴大社會福利(僅限德裔)的同時提供一種政治和經濟模式是去除了「蘇聯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危險成份,例如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和工人控制生產手段等,因此,納粹主義在它的民粹主義、反共產主義和反資本主義等內容的幫助下,使它比傳統保守黨如DNVP更受歡迎。因為以上原因,特別是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在它們大部份的存在期間互相爭鬥(經常是暴力的)的事實,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常被視為是在政治光譜上相對的兩個極端,不過此觀點並非未受挑戰,一些政治理論家和經濟學家,主要是那些與奧地利學派有關者,主張納粹主義、蘇聯共產主義和其他極權意識形態之間有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共通處。

納粹的言語、活動和意識形態的單純也使他的保守主義盟友低估了它的力量,和它的管理能力以及甚至做為一個政黨存在的能力。麥可·曼(Michael Mann)定義法西斯主義為「透過準軍事主義進行超越和淨化的國家中央極權主義」,其中「超越」意指所有階級皆會被廢棄以形成新的、一體的、純淨的人民。[8]

[编辑] 反共產主義者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支持

許多歐洲極右翼政治家和政黨基於對共產主義的極度反感歡迎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上揚,他們認為,希特勒是西方文明也是資本主義對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救星。在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納粹受到西班牙長槍黨以及後來組成維琪法國的政治和軍事人物的支持,法國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志願軍團和其他反蘇聯戰鬥集群成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5628.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到周庄怎么坐车 从上海到周庄怎么坐车

上海到周庄怎么坐车——简介下面介绍从上海到周庄坐车的两种方式:上海到周庄怎么坐车——方法/步骤上海到周庄怎么坐车 1、自助游介绍:1、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天钥桥路666号八万人体育场)7:00、8:30、9:05、12:10、14:00,旅游专线车,包往返车费

从深圳到香港一日游 罗湖到香港一日游攻略

从深圳到香港一日游——简介近来收拾的时候看到我的香港签证就快过时了,因而决定去香港一日游!我住在深圳,去香港就很近啦!由于朋友都在下班,因而我就抉择本身一个人出游,路程筹划是如下: 平顶山—〉陆地公园—〉紫荆广场—〉维多利亚港—

飞越北极——从北京到纽约 北京飞越凯旋租车

5月23日,我们带小孙女飞赴美国与儿子团聚。在这条航线上,我虽已往返过两次,但带小孙女同行,却是第一次。在没有去过美国之前,总以为从中国坐飞机到美国,一定是沿着地球的纬线飞渡浩瀚的太平洋,而其实并不是这样。自2000年俄罗斯开放其领

从成都到稻城亚丁旅游攻略 2013 成都去稻城亚丁攻略

从成都到稻城亚丁自助游攻略“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景致如此完美,等待着探险家、摄影家们。这真是美丽的香格里拉”——约瑟夫洛克1928年美国《国家地理》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介绍稻城亚丁位于四川

从台北到北京:一位台湾妹眼里的真实中国!

更新时间:2010-11-22 20:42:52 文字大小:大中小次——读「胡同台妹」宫玲的《从台北到北京》当法国总统以最高的礼遇接待胡锦涛主席;当英国首相率史上最豪华的团队访问中国;当中国成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

声明:《法西斯-简介 美国 从自由到法西斯》为网友纠结的偏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