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上海 上海有个“下海庙”! 上海下海庙灵验



——与上海地名起源有关の“下海庙”——



——最早可查记录在隋炀帝时代の“下海庙”——

哎呀,上海有个“下海庙”  ??是的,有些绕口令似的题目,并没有写错喔,这个“下海庙”是确确凿凿存在的,而且它就在上海市区里! 而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跟上海这座现代魔都的命名戚戚相关——“下海庙”名字中的“下海”曾经就是个地名,正是与“上海”相对的名字!

毛爷爷和“下海”的故事: 1955年,毛*泽*东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他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 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上来。毛泽东说:“应该有”。 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上海”和“下海”: 现今上海这一带地区,在远古的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形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 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 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只是个无名小村落。 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于是,这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该是这一带最早的名称了。

北宋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苏州河)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 但到了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 那时的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在今虹口区海门路一带,其实是有两条支流的,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 北宋初年,上海浦(后并入黄浦江)西侧(今黄浦区老城厢地区)设有上海务(征收酒税的机构)。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又开始在上海务一带建镇,因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也就是今天上海地名的来历。

“上海”一名后来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如,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直辖市。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下海庙”的由来和“下海浦”: “浦”字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的两岸共有18个浦。

其中,在现虹口区海门路一带的支流,其南岸有一个浦,就是“上海浦”。与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而上海之名正是起源于“上海浦”的。

北岸那个浦,叫“下海浦”,后来几经变故,成了现在的海门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下海浦渐渐淤塞,直到1922年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也就是昆明路73号的这座“下海庙”。这个“下海庙”,是从前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建起的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天后娘娘。

“下海庙”的历史图片——

enter......

P1 从海门路看今日“下海庙”。

注意下喔,脚下站着的这条马路“海门路”,曾经是河水湍急的入海口。这种变化,就叫做——沧海桑田  !



P2 看到了吗,这庙是不是“下海庙”啊?没骗你吧呵呵  ~~

(PS.庙名是古代的写法,请从右向左读!)



下海庙小介1):下海庙初时曾名“夏海义王庙”,是渔民供奉海神,镇压海潮,祈求出海平安的民间神庙,因位于下海浦口(长江船只入海处),故亦称“下海庙”,其始建年代失考,最早可以追溯至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因下海庙地处下海浦东岸,而下海浦西岸的居民和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手提竹篮(内装供品)通过浦上一座桥梁,所以这一带有了“提篮桥”之名。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时有庙基一亩余,屋宇九间。 嘉庆中间(1796~1820)荒塌,由心意师太重修,此后作为一所临济宗的比丘修学之所。 咸丰四年(1854)又购地八亩一分七厘多,逐步扩建,相传心意师太至98岁高龄时,交法成师太继任主持,陆续增建前殿等二十余间房屋殿舍。光绪二十一年(l895),由法成的徒弟福星师太继任,光绪二十五年(1899),又增建后殿等十余间房屋,至宣统三年(1911),法成法师年87岁时尚在世。此后,先后由福根、觉莲继任。

P3 看起来修缮一新的今日“下海庙”。



P4 庙门两侧的砖雕画,分明描绘的就是初时建庙的意图:沿海百姓崇拜护海神天妃娘娘,故此建庙以期佛神对渔民们的护佑。

下海庙小介2):可惜世事无常,太平天国时期,下海庙被焚毁,神龛佛像荡然无存。

民国三年(1914)重修,并有民国三年重修碑记(后该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尚存碎块置于寺内)。民国六年(1917),庙中曾发现几块残砖,其中完整者两块,一块在抗战中损毁,另一块完好,砖系方形,上下两端均有花纹,字迹酷似唐碑,砖上文字“(隋炀帝)大业六年庚午,诸暨令赵沾敬造天尊像一龛,千宵自散,合邑永乐,久长供奉”,砖边一面有造像,一面有“大业六年(610)八月敬造”字样。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事变,下海庙房屋被日军炮火全部焚毁。汪伪时期有朱某者,出资重建此庙。1941年,桂生法师募资重修,建殿堂房屋36间,占地八亩多。 1949年,下海庙共有庙基8亩4分,大殿及庙房34间,殿堂之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等诸佛,菩萨及天王、韦驮、城隍、海神等护法善神。1953年,庙内有比丘尼20余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进庙烧香礼佛者数以千计。

P5 代表佛家橙黄色围墙,上刻大大的“佛”字。



下海庙小介3):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下海庙庙屋大部分为外单位占用,宗教活动停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下海庙得以收回。1990年5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下海庙修复委员会。1992年1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同年6月6日举行了大殿佛像开光和比丘尼昌修住持升座仪式。

1999年7月3日,下海庙举行了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经过两期修建,以明清建筑风格建造了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和东西厢房,建筑面积达到4540平方米,环境清净幽雅。2004年11月3日,下海庙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和寺院落成庆典仪式,共有比丘二十八人,佳持为昌修法师。

P6 购票入内,这是第一进。

第一印象还不错,人不多很有序,没有烟雾缭绕乱哄哄的场面,这才是佛家净地么!



  不得不唠叨一点儿题外话: 去过东南半岛的国家旅行之后,在老国、柬国、甚至泰国的大小寺庙畅行无阻,这才发觉,在自己国家几乎所有寺庙都是需要门票滴,汉家寺庙也好、藏传寺庙也好,无论你是否香客,一律给钱儿才可近得菩萨身!而且越有名的大寺,门票越发贵得离谱!真不知是什么道理,其实想来,这种做法也太不尊重菩萨“普度众生”的本意了吧!......好在“下海庙”区区5人民币的香花券,倒没有太过吓人。但如果能改成1元2元,或许就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穷苦人走进来,信仰佛、靠近善吧......此番乃个人所见  ,请勿见怪!

P7 第一进的“天王殿”。整体看来很是雕梁画栋滴,还怪好看的啊  !

天王殿修有三门,砖雕精美。 天王殿的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钟鼓楼,鼓楼供观音菩萨,殿额“大悲观世音”;钟楼供地藏菩萨,殿额“大愿地藏王”。钟鼓楼的一层外檐挂落均为黄杨木雕刻,十分肃穆,所刻为佛教题材的菩萨、莲花等内容。



P8 天王殿中门上面一组雕砖人物繁多,中间一块“下海庙”,由一诚大师题写,左右两门分别为“无相”、“解脱”门,在砖雕上方悬金字木匾“天王殿”,亦由一诚法师书写。天王殿后重叠一组楼阁,使天王殿兼具殿堂庄严。



P9拉近镜头看到,“下海庙”以及上面的“天王殿”匾额,都是“一诚”长老的题字。

这位“一诚长老”又是谁呢?查介绍说:一诚长老正是2002年当选的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会长,以弘法利众为己任,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P10 果然砖雕精细,很是了得  !

这样的规模,偶也只是在徽州的婺源宏村等地见过,都还是老式的!现在的人,已经很少有这等耐心及功夫了吧。



P11 香烛炉,龙形的风铃挂饰:



P12 直指苍天的檐尖,蹲着一排小吉兽:



P13 偏殿的局部。斗拱细部和雕梁画栋:



P14 啧啧,瞧这精细的木雕!下了很多功夫吧  !



P15绕过天王殿后,是第二进。大雄宝殿位居其中,高大而引人瞩目。

中间石台基座上为大雄宝殿,宝殿呈两层密檐式建筑。有三殿,前殿、后殿和东殿。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各建有两座三进二层独立配殿。 大雄宝殿后建有三层联排的藏经楼,藏经楼顶端有飞檐翘角。在藏经楼与大雄宝殿中间是一座雅致的小型花园,内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藏经楼呈工字型,左右还有两侧厢房相通。(PS.小花园好相关着呢,于是没进去看......)



P16 前殿中供“一佛二弟子”,正中供一佛二弟子;正中供释迦牟尼佛,东观音,西地藏菩萨。前廓有六根木柱支撑,其后有两组圆型砖雕嵌于宝殿正墙两侧。后殿供奉西方三圣,千手观音等像。东殿奉有天妃娘娘等像。



P17 香炉上的铸字“下海庙”,还有龙头的大脚,有气势  !

其实炉底的石基上也刻着一条团起来的蟠龙,只是PP里看不到,被正中那株冬青挡住了......



P18 香火袅袅:



P19拜佛的人:



P20 第二进院落的地板有看头,有灰常漂亮的枝蔓雕花,和象征洁净的莲座  :



P21  莲座刻得很好,朝阳下泛着微微的光亮,有点点像是铸出来的质感:



P22 两进大殿都没有进入,只是在外头拍拍了。



P23 莲花柱头,和背景的“龙吸水”团窗图案:



P24 喜欢拍檐角呵呵,这里蹲着个狮子状的吉兽:



P25 这一张看起来是拍“龙头鱼尾”的彩色大木鱼。

不过请注意挂着的那一排小灯笼,其下心形的叶片上写满了愿望和祝福,这种形态的“心愿卡”出现在寺庙里,是不是算创意了呢,倒是蛮有意思滴  。



P26 偏殿木栏上的小狮子们很有意思。和寺庙大门口的狮子分公母一样,这一排小狮子也有公母之分,而且还只只形态、表情各有不同!可见用心  !(PS.只是弄不清为何小狮子嘴巴里被塞满了硬币呢??)

一只抱球的公狮笑眯眯~~



P27 抱小狮子的母狮表情警惕:



“下海庙”美味斋菜初体验~~

P28 一般香客礼佛完毕,都要在庙里吃上一碗素面的。偶非香客,不过若遇美味,自然不会放过滴  ,嘿嘿!

下海面与斋菜馆只是一墙之隔,从这个小门出来,就是今天要尝试素面的地方了!



P29 这家素斋在点评网上好评不少,自然要去体验一下啦。

一踏进门,感觉窗明几净,顿生好感。“品素斋、沾法喜”,该是这家店的口号了~~

再看价目表,呵呵,招牌双菇面、什锦罗汉面、......一律只有十元喔,开心哈哈!十元一碗在SH绝对算得上便宜的咯  !



P30 去时比较早,小小店堂里只有几位客人,还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在食面,看着倒更像是周边的住家呢。若是住家,那只能说明:这里的素面够受欢迎的  !



P31 给钱儿点完素面,自顾自地环顾素斋一圈,清净的环境更令偶意外的欣喜  !



P32 布置的细节很有些禅意啊~~



P33 洁白的吊枝灯造型fashine,提升了斋馆的点滴时尚感



P34 装饰细部,简单但挺漂亮  !

看来这家素斋馆的装修用意比较新意些,不同于其他古色古香状的老店,不错!



P35 偶们的素斋上来了  !



P36 来一张“双菇面”特写吧  !

一碗之内有充足的香菇蘑菇、几瓣菜芨,以及够量的细面和清澈的酱汤,自然鲜香;吃到最后,汤清面洁,一点也不糊!也才十大元~~

  绝对可比当年静安寺的美名素面咯!(PS.静安寺改造后已无面提供,而龙华寺的罗汉面早就收15大元了)



P37  也只有十元の“净素大馄饨”!

【逛上海】上海有个“下海庙”! 上海下海庙灵验
只只饱满个子大,咬一口满口的菜香跟菌菇香,真心不错  ,放过麻油的清汤亦很入口。

(PS.个人小经验——呵呵,一碗面和同伴儿share下来已经差不多饱了,于是剩余几只素馄饨被打包回家,次日早餐做冷馄饨吃,哈哈,果然一点没有糊烂,清香依旧喔!)



  小提示: 当然呢,吃得来好心情,跟这里的上海阿姨都挺热情也有关,呵呵。后来她们还推荐了一堆特色熟菜点心,都是玉佛寺的老牌子喔(玉佛寺斋菜,老上海都是知道滴  ),素面吃得好了,  当然也要带些素食回家给老爸老妈吃吃喔!

那么素食都有些撒可带走的呢——除了传统的净素菜馒头、净素什锦烤麸、素鸡素鸭、净素圆子......、居然还有素曲奇等西式点心  !

P38食罢,提着一堆素食,踱出大门~~

原来,这间斋菜馆名曰“云来集”,蛮有意境滴呀  !



P39下图,“云来集”斋菜馆的外观。

院子和左侧“下海庙”是连着一起的,应该是寺庙的附属吧。(  其实寺庙周边也布满大小素菜馆的,相信口味那是不好比的咯!)



“下海庙”的参观信息~~

地址——昆明路73号(海门路到底)

交通——距离4号线“大连路站”很近,附近也有19路公车等经过,非常方便。

门票——目前5元。

其他——貌似外来香烛不能进寺吧,不是很确定(跨入寺门后,可看到一个“领香处”的标记,其实是售卖香烛的小商店,并无凭票可领香烛的好事儿,嘿嘿)。 还有,下海庙门口的一只黑猫,态度比较凶巴巴  ,好像所有人都欠伊钞票似滴,望改进!



游玩大上海的“下海庙”就到此结束了!

跟偶游游逛逛感觉还不错吧哈哈  ?那就请继续关注偶滴【逛上海】后续吧,还会有很多精彩内容喔  ~~



The end.

    附录,上海代称、及各区县地名的由来~~

上海代称“沪”的由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松江(今苏州河)下游今海口一段北称为“沪渎”或“沪海”。“沪”是一种捕鱼工具,当地渔民们用绳子编成网眼系在竹栅上,张开口插入河边浅滩,鱼、虾、蟹、鳖涨潮时游进“沪”内,退潮时则被“沪”挡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的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而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渎”也成了上海的代称。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上也有“淞江之下,号曰沪渎”的记载。后来又将“沪渎”简称为“沪”了。

上海代称“申”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曾在今上海地区(其封地东境)率领百姓疏导东江(后淤塞)的支流(今黄浦江),这条河因此被称为“黄歇浦”、“黄浦”、“春申浦”、“春申江”、“春江”、“申浦”、“申江”等(这个传说完全是出于附会)。后人就将上海简称为“申”。

“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后谐称“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徐汇”得地名得名于“徐家汇”——旧时肇家浜、蒲汇塘、法华泾汇合处有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得部分后裔聚居,故名“徐家厍”(约今宛平路、蒲汇塘路、徐虹北路、广元路一带),后渐称“徐家汇”。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徐家汇”命名。1947年改称“徐汇区”。

“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1945年置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

“静安”的地名得名于“静安寺”——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普陀”的地名得名于“普陀路”——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陕西北路间筑路,以浙江省佛教胜地“普陀山”之名命名为“普陀路”,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

“闸北”地名的由来——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今福建路桥附近苏州河上建水闸(后称“老闸”),不久废坏;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在今大统路桥附近苏州河上建水闸,称“新闸”,后也废弃。以后人们称新闸以北区域为“闸北”(约今西藏北路以西、苏州河以北至铁路上海站以东一带)。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虹口”的地名得名于“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区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虹口区”。

“杨浦”的地名得名于“杨树浦港”——杨树浦港原名“杨树浦”,在今杨浦区西南部,北接走马塘,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杨树浦区”。1949年改称“杨浦区”。

“闵行”的地名得名于“闵行镇”——闵行镇原名敏行市,在今闵行区南部,敏弘治时形成集市。1930年置镇,1960年置区时,取境内镇名命名为“闵行区”。

“宝山”地名的由来——明永乐十年(1412年)在高桥东北长江口(今属浦东新区)堆筑有一座用作海船入港标志的土山,称“宝山”。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县时,取境内土山名命名为“宝山县”。1988年撤县建区时,改称“宝山区”。

“嘉定”地名的由来——“嘉定”为南宋皇帝宁宗赵扩的年号(1208-1224年)。嘉定十年底(1218年)建县时,取年号命名为“嘉定县”。1992年撤县建区,改称“嘉定区”。

“浦东”地名的由来——“浦东”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名嘉靖年间,因地处黄浦江以东,故名。广义上指今浦东新区、南汇区全部和闵行区黄浦江以东部分;狭义上指浦东新区黄浦江以东沿江及毗邻地区。1958年置县,称“浦东县”(1961年撤销)。1993年建区,称“浦东新区”。

“金山”的地名得名于“大金山”、“小金山”——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山,合称“金山三岛”,在今金山区东南海中,其中大金山为上海最高的山峰,今辟有“金山三岛风景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保护区”。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县时,取境内岛名命名为“金山县”。1997年撤县建区,改称“金山区”。

“松江”的地名得名于吴淞江的古称——吴淞江,明代以前称“松江”,清末俗称“苏州河”,源自太湖,流经上海九区,汇入黄浦江,为黄浦江最大支流,被誉为上海的“外婆河”。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府时,取境内河名命名为“松江府”(1912年废),1914年建县,称“松江县”。1998年撤县建区,改称“松江区”。

“青浦”的地名得名于“青龙江”、“浦家江”——青龙江、浦家江,古代河流,均在今青浦区北部,相传三国吴时孙权曾在青龙江建造青龙战舰,二河均已淤没。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县时,取境内河名命名为“青浦县”。1999年撤县建区,称“青浦区”。

“南汇”的地名得名于“南汇嘴”——南汇嘴,在今南汇区东南部,因地处长江口南侧,海潮与长江、钱塘江之水在此相汇,又因该地曲突入海,形状如嘴,故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时,取境内地名命名为“南汇县”。2001年撤县建区,称“南汇区”。

“奉贤”的地名得名于“奉贤泾”——奉贤泾,古代河流,在今奉贤区(确址不详)。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时,取境内河名命名为“奉贤县”。另一说为:相传春秋时孔子弟子言偃曾来此讲学,取“敬奉先贤”之意。2001年撤县建区,称“奉贤区”。

“崇明”的地名得名于“崇明镇”——崇明镇,约在今崇明县西部,五代吴置,取“渐积高广”之意,后坍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州时,取境内故镇命名为“崇明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将州为县,称“崇明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7438.html

更多阅读

人大代表刘丽:我还单身,看看能不能给我找个老公!

刘丽面向镜头招手说:“看看能不能给我找个老公!”(央视视频截图)央视《2013两会动态》节目播出“‘洗脚妹’代表刘丽:我还单身 看能不能给我找个老公”,以下为文字实录:欧阳夏丹:你有很多话说得很大胆,很出彩

转载 潮孩的背后都有个时尚的辣妈 辣妈背后的故事

很不错的哦!原文地址:潮孩的背后都有个时尚的辣妈作者:发酵0102010年,小葡萄的妈妈在博客上放出了她扮演阿拉蕾的照片而走红网络,之后多次参加快乐大本营的录制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童星。拍摄广告,做代言

声明:《逛上海 上海有个“下海庙”! 上海下海庙灵验》为网友时间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