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 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中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由于马赛人数百年来都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各种疾病,至今拒绝接受西医。颇为神奇的是,即使对于号称热带非洲“头号杀手”的疟疾,马赛人也可采用下图植物的树皮煮水作汤剂即可治愈。



这是在坦桑北部东非大裂谷NGORONGORO火山口不远处看到的典型的马赛人村庄,能看出来,除了供人居住的茅草屋,也有关养牛羊的圈栏。



马赛人是游牧民族,终年成群地流动放牧,食物几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



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马赛人认为是牛群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认为耕作使大地变得肮脏。这是在坦桑北部著名旅游城市ARUSHA附近一马赛人博物馆看到的马赛人用于装牛血牛奶等饮料的容器。



马赛人的装束狠特别,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这是在马赛博物馆圆屋外正在编织白色株饰的马赛老妇。



马赛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装饰品。



在非洲不少国家,判定少男少女是否成年,不是根据其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过成年礼。所谓成年礼,就是割礼。这是博物馆展出的马赛人举行割礼仪式的场景。女子割礼历来都显得有点神秘,因为都是私下个别进行。除少数人到医院去做之外,大多数人一如既往,都由民间巫医、助产妇或亲友操持。据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妪讲,传统的切割工具是铁刀或小刀片,缝合使用的是一般针线,有的地方甚至使用荆棘。用这样落后、原始的器具切割身体的敏感部位,而经常又不使用麻醉剂,肉体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手术过程中,不但疼痛难忍,还经常发生大出血。最常使用的止血剂不过是树胶或草灰。简陋的医疗条件,器具从不消毒,因而手术后经常发生感染。



来自亚洲的“山寨版”马赛人~~



在马赛人博物馆里模仿表演马赛人的迎宾礼-蹦高舞~~



正是在参观了马赛博物馆之后,流浪非洲陪同国内来的朋友才萌发了去马赛人村庄实地探访的想法。



一般而言,马赛人村庄用带刺灌木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形篱笆,环绕一圈泥屋构成,可容纳4~8个家庭及其牲畜。在较老的马赛男人中间一夫多妻现象较为普遍,同一年龄组的男人之间可以借妻,娶亲要用牲畜做聘礼。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身披“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不要小看这两片布,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狮子看见这风中飘逸的红布,一定会逃之夭夭的。这是马赛男人们在村外举行的迎宾仪式上跳迎宾舞。



迎宾舞的伴奏乐器看起来就是一圆形塑料管,发出沉闷的“呜~呜~呜~”的声音。



【坦桑尼亚】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男人们在跳迎宾舞的同时,马赛女人们则在不远处排成一排,唱迎宾曲。和男人们身披“束卡”不同的是,马赛人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很大,有的大耳垂肩,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



村外迎宾仪式结束,马赛人簇拥客人慢慢走入村内。



进村后依然是男女分开围成圆圈或半圆圈,再次唱起迎宾曲。



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更多的是留很短的卷发,也有蓄发编成小辫的,年轻妇女则普遍剃成光头。



唱完迎宾曲,开始了村内的迎宾礼-蹦高舞~~看他们精瘦的双腿,动如脱兔、跳如蚱蜢。马赛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能跑的人,他们的立定跳高也堪称世界一绝。这是他们与野兽打交道训练出来的生存技能。由于他们生活的荒原上常常找不到树木和山丘,登高眺望便成了一种奢望,于是他们就靠跳高望远来目测四周的危险。跑得快,跳得高,历来就是马赛人对勇士的认定标准。



现学现卖,流浪非洲明显地感觉到就那么拎根木棍不停地原地跳高其实是件很费力的事。



在一旁也在蹦高的马赛女人们~~



马赛人脚上穿的几乎都是用废旧轮胎自制的凉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能奔善跑。马赛人红色的身影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马赛人经常步行去离村落数十公里外的市场。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能连续走上5天4夜。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他们1小时行走的路程普通人要走3小时。



也能看到不少赤脚的妇女和小孩~~



迎宾舞蹦高结束,村民们各自散去,回到自己家中休息。



流浪非洲随村长和导游进入他家的小圆屋,听他介绍屋内情况。



说起来,屋内总共被分成四小部分:除了门口的杂物堆放间,就是居中的“厨房”和一旁隔开但均无门的两个相邻小屋,屋内并没床铺,仅仅是杂草之上铺了块床单,外加类似毛巾被的织物;两小屋分别由父母和小孩居住,算是现代意义的“卧室”。



据村长介绍,灶塘里的火烟终年不灭,跟多的是为了驱蚊:瞧那被烟熏得漆黑的屋顶。实际上,屋内总体感觉光线很暗,屋顶上方那一小孔长方形的开口,算是屋内唯一的光线来源了。



在圆形的村庄正中间围成一圈插了些木棍,木棍间横搭上木条,那是挂放摆卖自家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地方。



在其屋外与村长及其助理来张合影~~



乍看这一位,很容易让流浪非洲和咱中国概念里身披袈裟的“得道高僧”联系起来。但很明显,这是一位光头的马赛妇女~~



按照马赛人传统,马赛人的孩子到4、5岁时要进行“美丽修饰”,那就是门牙要被拔走。马赛人认为这样看起来会更美丽。而且拔掉门牙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当孩子病到张不开嘴时,可以直接从牙洞里灌药进去。



茅草屋是包括马赛人在内众多非洲民族的选择,但是在热带大草原上,这样的屋子根本抵挡不了日晒、雨淋和白蚁破坏。以至于非洲部落居民不停地盖房、迁居、补墙、换柱、加草。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仍在坚持这种糟糕的房屋。一来是经济生产水平低,二来是传统观念作祟,他们担心会因此使自己或周围的人受到诅咒。在很多马赛人看来,传统住房舒适得很,实在没有改进的必要。茅草屋一般用木棍交织搭成圆顶样,顶上覆盖茅草,外面再用新鲜牛粪覆盖以作墙体。



正在用新鲜牛粪修补茅草屋墙体的马赛妇女~~



流浪非洲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村庄的一角,堆放着大量的新鲜牛粪,专门用于修补墙体。



马赛人把牛羊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羊群关在村落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牛羊犊子白天由小孩子照看,大孩子则赶着牛羊群去较远的牧场放牧。



马赛人村庄一般有前后两个出口,后门不远处,一马赛小孩正赶着两头各驮着两袋物品的毛驴前行。不远处那较大的方形茅草屋,是做什么用的呢?



听村长介绍才知道,原来那方形茅草屋是村里自办的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一小间教室。村长兴之所至,给我们翻译黑板上的斯瓦西里语,原来是学校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授语音知识呢。



这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早些年在外校初中毕业,算是村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知识女性了,也是村长的大老婆,已经育有三个孩子。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近年来,定居的马赛儿童开始上学,已出现少数马赛人知识分子。



学校里全部的学生都坐在这里了~~



从远处看,村里学校离村子外围篱笆一点都不远,孩子们上学很方便哈~~

离开了马赛人村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校门口这两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的眼神,似乎一直萦绕在流浪非洲的脑海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发现,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7760.html

更多阅读

霜狼乳牙怎么获得/年轻的女兽人在哪里 wow霜狼乳牙

霜狼乳牙怎么获得/年轻的女兽人在哪里——简介魔兽世界德拉诺之王的霜狼乳牙怎么获得,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下。霜狼乳牙怎么获得/年轻的女兽人在哪里——方法/步骤霜狼乳牙怎么获得/年轻的女兽人在哪里 1、到达霜火岭的龟裂平原。霜狼

转载 当一名快乐的寻星人 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

原文地址:当一名快乐的寻星人作者: 西部陨石著名大漠寻星人童先平先生讲过一句话:寻星人的艰苦常人无法体会,寻星人的快乐也非常人懂得!与童老师促膝交谈一番,让我悟出了什么是寻星人的快乐。寻星,一个多么意味深长的名字,它把你引入到了一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

声明:《坦桑尼亚 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为网友让你娇喘不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