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月明如昔,今日大寨可安好 往事如昔

瀚清

我从大寨归来,已经有十个月圆月缺了,“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十个月,许多人和事都渐渐淡忘了,唯有今年二月对大寨的参访,至今历历在目,使人不能忘却。最近,从网上看到全国知青代表重访大寨的消息,以及他们所发的许多照片,又引起了我对那次难忘之旅的回忆和感悟。那次参访,我已对大寨的前天和昨天,它的苦难和辉煌,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后来还形成了一篇《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子》的文字, 作为对那次参访的一个小结。但是不论是当时起意参访大寨,还是回来后这些日子,我所时刻萦怀于心、十分牵挂的还是大寨的今天和现在,在改开的大背景下,那里的父老乡亲,他们的生活如何?他们的生产怎样?他们又有些什么痛苦和欢乐?.他们过得还好吗?......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进入昔阳县域,一座座高高的渡槽凌空飞架,夺人眼目,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学大寨和大寨人的气势,县城路旁树有约3米见方的大字,上书“为昔阳骄傲,为大寨自豪,为人民祝福”。县城主干道上,依次排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对大寨的评语。前行不远,即拐入一条通向大寨的乡村公路。在大寨村口,一面巨幅红旗上,毛泽东手书“农业学大寨”直逼人眼。  在大寨,游客随处可见诸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类的时代标语,也有“新年新气象描绘新蓝图,好人好风尚传递正能量”等与时俱进的新对联。让人感受到,在大寨,红色的氛围还是较浓,处处可以看到她当年的一些风采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1964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从此,这个身处太行山腹地、偏居山西一隅的中国小乡村走上历史舞台。近20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亿万农民的命运。据官方资料统计,上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后期,大寨共接待中国各地参观者约1000万,五大洲134个国家2万余名外宾也慕名而来。大寨用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依靠集体的力量,移山填海,整土造地,连夺丰收,把穷山沟变成米粮川的感人事迹而名扬四海。.....今天,我站在高高的虎头山上,当年的层层梯田,有许多消失了,上面叫退耕还林,开辟成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发展旅游,这个主意不错,看上去很美。但是美是美了,可大寨人当年在硬石头上开山造地的实证,却不见了,本来那是大寨人艰苦奋斗创业的多么好的名片!搞旅游,那才是大寨独一无二的拳头产品呀!好在狼窝掌的层层梯田还在,也算是硕果仅存吧,让人仿佛仍然可以看到听到当年大寨人顶风冒雪、战天斗地的身影和呼喊。但我担心,如果哪天狼窝掌也种了树或搞了别的什么开发,那大寨就什么也不剩了。搞旅游,让人来看什么呢? 八十年代初,在“小上大下”的喧嚣里,在所谓新权威主义的肆虐里,大寨人受重点照顾,也“被盖印”了,强制分地。像一贯的反派人物演正派人物老是不像,让正派人物,叫大寨人,已通过集体经济创下了震惊世界伟绩的大寨人,再唱些旧社会的“老曲”,他们怎能唱下去呢。所以,在以后的十年,大寨换了4任书记,要么是群众不拥护,要么是上头不喜欢,有人说这是大寨“失去的十年”,失去固然是失去,但我认为把这叫做大寨“被折腾的十年”更为确切。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去世了。病重期间,华国锋,汪东兴,纪登奎,陈锡联去医院看望他;习仲勋,郝建秀,王兆国也来医院看望了他;时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也看望了他并说;“我代表总书记来看望你,中央是肯定你过去的贡献的,你是战天斗地的英雄!”昏迷中的陈永贵也不知道听清没有听清,也许他努力在想,“总书记”一会儿“劳民伤财”,一会儿“英雄”,哪一个是我啊,哪一个是他啊......如今陈永贵的遗体安卧在高高的虎头山的苍松翠柏中,他的当代愚公的光辉形象与日月齐光,必将永远留在共和国农业发展的编年史中,不会被人民遗忘。应该说陈永贵是属于自然死亡,但是这个老农民老劳模晚年所遭受的包括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个人的残酷的政治打击,加重了他的病情,促成了他的早亡,这也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不知道是“良心发现” ,还是“虚情假意” ,还是感觉到什么不对,说了那些言不由衷的话,一年后,竟也不体面的下台了。历史是多么吊诡!91年郭凤莲重返大寨,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大寨在原有的基础上了建了羊毛衫厂、水泥厂、酒厂、核桃露厂,发展了旅游业。耕地,通过流转,集中深耕、播种、收获,分配个人。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200元养老金,村民就近就业,儿童在村内完成小学初中的教育。我曾经去看过那所学校,占据很好的地势,建得也很漂亮。村民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原先都集中住在1964年大灾后集中建的车厢式的石窑洞里,现在建起了很多联排二层小楼,独门独院。我参观过李姓一家的房子,很宽敞。据说这是一期,今年二期完成,村民差不多都可住进小楼了。临街的房子大多是个人开的农家乐饭店、旅游品小店,有很多红色的用品,如毛主席像、大寨奋斗史的书籍还有当地的土特产如核桃、大枣、小米等。连宋立英也开了个专卖店。但绝没有什么洗脚屋之类。大寨的早春显得比较冷清,街上人不多。我去参观名人纪念地的时候,许多村民正在门口处的一间屋子里打扑克,他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略感惊奇,我问是否要票,他们说不用,看了我一眼,又埋头出牌了。我边走边想,大寨现在也休闲了,不用在冬天再顶风冒雪大干苦干了,他们那样干了几十年,也该歇歇了,只是那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知是不是能保持下去,那可是他们的本啊。在大寨,我碰了几件事,值得一记,有一件,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由于走的匆忙,百密一疏,到了大寨,才发现相机没电了。这把我急得不行,到了大寨总不能没有一张照片吧。这就到处找充电器,到了旁晚,结果打听了几个人都没有,在这山乡一隅,我简直有点绝望。这时村中一家小店的李姓女店主知道了,主动对我说,她儿子有个充电器,让他试试看。我当即把电池给了她。第二天早晨,当她把电池递给我,说了一声“好了”,我真是又惊喜又感动,接过电池的那一刻简直不亚于接受了一枚钻石,我千谢万谢,又要掏钱给她,她连忙说,“这个,不要钱!”......这,也许是件偶然的事,是个案,但我相信,这就是大寨人,好传统好作风在他们身上时时闪现。今天,当我不时拿出在大寨拍的30多张珍贵的照片欣赏时,总能勾起对大寨山水水和英雄的敬仰之情,也总能记起李姓女店主可敬的面容。我想隔空问一声“你现在还好吗?”

大寨在艰难中前进。现在有些朋友老在说大寨走得不够快,为什么不能和南街村一样,这样或那样,或者说郭凤莲丢了什么东西......我认为这样的责备是不公平的,是伤人的,是缺乏左派应有的视野和胸怀的。实际上,在某种高压和特殊的政治氛围下,郭凤莲他们已经做得够好了。我个人认为,大寨实际上仍然走的集体道路。在整个“扬小抑大”的形势之下,期望大寨马上单独做艰难的突围,高调地举起一个旗帜,那是不现实的,有关方面也不会允许。过去大寨的成功,首先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当然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现在具备这样的条件吗?想想这些,我们决不可求全责备。实际上,大寨的许多事,它自己是决定不了的。举二个例子:一个,大寨名人纪念地江青住的窑洞的解说词,明显是贬损,说江青要把二个窑洞打通连在一起(江青在延安时就是那样的),是闹特殊,又说江青说大寨人眼里没有她…..这样的写法是大寨人的心声吗,是他们能决定的?还有,现在虎头山近山顶一条路被封了,为什么?不就是上面有一座“江青林”吗?所有这些是大寨人的心愿吗?是他们能决定的吗?陈永贵同志在临死前跟熟悉的人说:江青长期在毛主席身边,要求自己很严格。我有时从大寨给她捎点土特产,她总是对我说,老陈,咱都是党的干部,不能搞资产阶级法权和关系那一套。她收了东西,第二天一定叫人付钱给我,她照相买胶卷,都是自己掏钱.......我觉得江青,人家也没有啥。但是陈永贵这些活,大寨人的心里话,现在能写在解说词上吗?在革命中,远远落在群众之后,那是尾巴主义,但是,当条件不成熟,群众不觉悟,急急忙忙跑到前头瞎指挥,那又是盲动主义了。毛主席的这些类似的教导,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对大寨积极的建言是必要的,但求全责备是有害的。至于江青,她两次到大寨,对大寨是十分爱护的,是代表毛主席的。她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不容诋毁,历史早晚会还她一个清白。

今年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50周年。这项运动的实际开展不到20年。但它深刻改变了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深刻影响了几亿农民,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城市。这主要是一项生产斗争,但与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紧密相连,考虑到它的深度和广度,它牵涉到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和持续的时间的久长,如果我们将其看作一种文化,一种改造农村,改造农民,改造人和灵魂的文化,这何尝不是两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的先声呢。现在科学而有良知的学者在总结农业学大寨运动时认为至少在三个方面成绩巨大:一是大大发扬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了生产条件;三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联系群众不搞特殊化。1995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期间,分管农业的副总理姜春云指出“我国在50年代末和70年代,先后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建成了一大批农田工程和基本农田,这些基础设施,为我国粮食产量迈上六、七、八、九千亿斤大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昔阳大寨“在我国取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水土流失这一世界罕见的成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应当说这个评价虽不全面,但还是比较公允的。80年代我国农业丰收,固然与分了地的农民的积极性有关,也与学大寨的后续效用,水土改造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实在也是密不可分,但这些隐性作用,又有几人能看到,几人敢承认!?

但是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恶化,城乡差距日以扩大,农村农业日益凋敝,干部脱离群众腐败日趋严重.......到这时候,我们才更加体会毛主席老人家号召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伟大意义,更加看清楚建立在小农经济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三农政策是多么“害国乱邦”!

1963年,大寨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达七百多斤,并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要,三不少”(即不向国家要粮要款要物资,当年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社员口粮不少,集体收入不少)。1964年,在大灾之后建成了箱式新窑洞。以大寨当时的情况,如果用2005年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除了生活富裕还稍欠缺)大寨已经提前40年做到了,1976年,粮食产量更接近1500斤!如果不是80年代人为打断集体经济的进程,拆散人民公社,大寨甚至全国,又会是怎样一种令人鼓舞的景象呢,还会有三农问题吗?会有凋敝的农村吗?会有城乡的贫富巨大差距吗?会有那么多食品和饮用水污染、那么多贫病和癌症吗?会有什么乡愁吗?因此,不论在大寨还是回来以后,我一直在想,当初那个“扬小(岗)废大(寨)”的决策究竟是怎样出来的呢。早在1978年,华国锋与胡耀邦的二次谈话中,胡就十分欣赏一所谓民谚,说“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x里”,鼓动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后来干脆说大寨和学大寨那一套是“劳民伤财”,实际就是要废了集体经济。现在我们不能说废集体经济是胡某人一个人的决策,但说他是主要决策人之一,那是不会错的,因当时他是总书记!大寨,这个当时中国最穷的穷山村,组织起来,用集体经济,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三年灾害也没饿死一个人,连年获得丰收,说明走合作的道路,靠集体经济,是可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这么好的榜样!被实践检验了的榜样,就在眼前,为什么视而不见呢?毛主席肯定、周总理呵护这咱先不说,叶帅几次到大寨,并赋长诗赞颂大寨;李先念也说没有必要搞掉大寨,为什么就听不进呢?全国几千个县据说他跑了三分之二,而独独没到昔阳没到大寨,这是偶然疏忽的吗?没调查就乱发言,凭情感就做决策,可见他的那个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站不住脚!有领导批评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讲话不得要领”好行小惠,言不及义”,真是一针见血!问题是你过去说说倒也罢了,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说什么“劳民伤财”的话,并形成政策,那可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了。因此今天的严重三农问题,如果我们要搞什么责任追究制的话,他是始作俑者,是必须要负一些最初的责任的。现在说胡耀邦,都说是个悲剧人物,我也认为是个悲剧人物。但我认为这个悲剧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他生前干了不少好事,也干了不少错事糊涂事!81年跑到泰山,像个封建皇帝似的,搞“现代的封禅”;他搞平反,对,但一风吹,也平反了许多不该平反的人如茅以虱、铁流之流——这些人现在正在跟共产党做你死我活的斗争呢;他否定一些东西,该否定的否定,不该否定的也否定,如民族问题、大寨和学大寨运动,对我国民族问题和农业的发展都酿成了严重后果,它所产生的遗害至今还延绵不绝!

因此,我认为至少在对待大寨和学大寨运动上,胡是犯了一个颠覆性的错误,讲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把这一条拉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的。

现在我国农业在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双重挤压下,正面临困难的局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面对其前任前前任留下的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正在艰难破局。我们期待会有根本性的转机,但这需要时间和条件。老的,未必都不好,譬如青铜;老路未必都错,譬如.....,这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这很难,但值得期待。习主席曾经说过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到大寨去看看,希望这一天能早早到来。

依然月明如昔,大寨今日可安好。现在也许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寨和大寨道路的时候了。

注,1,请参阅4月9日红歌会网拙作《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子》一文;

2,写作时曾参考《陈永贵》《中国名村纪实》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8977.html

更多阅读

中秋美文欣赏6 月明中秋话团圆 月明中秋话团圆

中秋美文欣赏(6)月明中秋话团圆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相思话团圆。佳节临近,思念浓,归乡情切,心似箭。每逢佳节倍思亲。曾几何时,中秋,以她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美妙的畅想。临近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一轮圆月。看那圆圆的月亮,似乎满

再读李嘉诚老婆庄月明:与首富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

庄月明在长江公司出任是:执行董事,只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但是李嘉诚不少石破天惊的决策,均蕴含了庄月明的智慧和心血。然而庄月明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所以人们在谈论李嘉诚的“超人”业绩时,很少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人约黄昏后 电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出典] 欧阳修 《生查子》注:1、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李嘉诚的妻子庄月明 李嘉诚妻子庄月明坟墓

李嘉诚奥运精神的夺妻婚史(组图)2008-08-28 10:07:02 来源: 华龙网(重庆)  进入李嘉诚贴吧   共 417 条 黑马推荐如果没有庄月明,或许今天李嘉诚只是个吝啬的富商 众所周知,在这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过程中,港澳台五大富豪家

声明:《依然月明如昔,今日大寨可安好 往事如昔》为网友一朝山水一朝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