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华:舞在无声世界的千手观音

邰丽华来自湖北宜昌,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此后,她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7岁时,邰丽华进入聋哑小学。学校有一门特殊的课程叫律动课,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达给学生。“嘭、嘭、嘭”,有节奏的震动通过双脚传遍小丽华的全身。邰丽华说,一刹那,她震颤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体验撞击着她的心。她趴在地板上,用整个身体去感受这最美妙的声音!从此,舞蹈成了她看得见的彩色音乐,也成为她表达内心世界的美丽语言。



邰丽华15岁才开始正规的舞蹈训练,由于听不到音乐,只能靠教练的手势和自己的感觉去跳。训练中,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1994年,邰丽华考上了湖北美术学院学习装潢设计。她听不见老师讲课,就坐在第一排用眼睛看,看老师的口型和板书,课后又借同学的笔记抄写领会。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美术专业的学位,还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设计的酒类包装还在湖北得过奖。

迄今邰丽华已到30多个国家演出过。前年,她和一位电脑工程师组成了幸福的家庭。邰丽华说,失去了听力令她不便,但拥有了艺术,舞蹈就是她和外界沟通的语言。



邰丽华:我只是1/21个“观音”

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邰丽华用双手讲述着自己的心情,神态之纯净,一如舞台上的"观音":“上春晚,是我们残疾人的愿望,使命感很强,不代表自己,展示的是6000万残疾人的心愿。”



邰丽华说,她始终知道自己身后还有20人,“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幕后还有老师,编导。如果没有后面的团队,就不会有这么好看的动作;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就不会听到音乐。”

尽管已经参加过无数场国内外的演出,但"春晚"的经历还是让邰丽华和她的队友们激动不已。王晶说“演出完,我们所有演员都抱在一起,互相鼓励,非常激动。”那种场景很难忘怀,每个人都互相击掌,然后脸贴着脸。



“自在的舞者” 这是马来西亚著名舞蹈家缪长青女士在观看了邰丽华和她的伙伴们精彩表演之后,所发出的赞叹。自在,绝不只是表演,还关乎舞者的心灵、境界和更深的内涵。

虽然听不见音乐,但她却实现了许多著名艺术家一生的梦想,成为中国惟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演员。



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和义大利斯卡拉大剧院,被称为音乐家与舞蹈家至高无上的梦想殿堂。而能够登上两个世界顶级殿堂,更被视为崇高的艺术之冠,成为艺术家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在中国,惟一摘取了这颗艺术皇冠上耀眼钻石的,竟是一位被誉为“孔雀仙子”的年青聋哑姑娘,她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主要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邰丽华。

今年27岁的邰丽华,中等个,匀称而挺拔,圆脸庞尖下额,颇似杏仁状,一双水灵的大眼睛,微挑的俏眉,给人的印象是聪慧、机敏而有几分俏皮。



1992年10月,在义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前来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激动的观众对她的演出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艺术总裁对这位聋哑姑娘说,你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毫不逊色。义大利负责演出事务的艺术指导和舞台监督拥抱着丽华,连声称道:“太好了,太感人了”。

2000年9月18日晚,富丽堂皇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门前,高耸着邰丽华舞姿优美的宣传海报。有人曾经说,“如果你能在纽约取得成功,那么到世界任何地方你都能行”。当晚,邰丽华以充满激情和轻灵的舞蹈,征服了“什么都见过”的纽约观众,观看演出的还有本届联大主席和众多联和国高官、以及43个国家驻联和国使团的官员。据香港《大公报》在当地的报道,“激动的观众们涌向台前,争着同演员握手,使谢幕过程持续了很久。台上台下依依不舍,演员观众真情流露,这在纽约也难得一见”。

邰丽华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演出数百场,以其“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前不久在土耳其,一位大学生为她的演出激动不已,递上这样一个纸条--“你为美丽而舞,你为青春而舞,你为激情而舞,祝福你,我们能成为朋友吗?”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1992年,在马来西亚,一位当地华裔富家子弟为她的魅力所倾倒,三次向她求婚。在丹麦,一位小观众当场画下了“孔雀起舞”的美丽图画,挤到台前送给邰丽华……



儿时的她,曾为第一双舞鞋而雀跃。踏平荆棘,身后是闪光的艺术之旅。

邰丽华:舞在无声世界的千手观音
邰丽华生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看着她今天的俏模样,不难想象她幼时的娇美可爱。不同的是,那时她还有一副甜美的嗓子,不仅哭声响亮,而且很快就能叫出爸爸妈妈,开始学说话。正当家长欣喜地为她设计人生之旅的时候,两岁时的一场高烧却使她堕入了无声世界。尽管失聪,但丽华却不失灵性,很早就悟出了自己和同龄孩子的区别,自强与奋发的幼苗在心中萌发。

在聋哑学校,邰丽华品学兼优,老师这样评价她,“也许因为听力的丧失,她的理解力及悟性比一般同龄孩子更加突出”。聋哑学校在离家很远的武汉市,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很强的自理能力。人们只看到她静静地离家,又静静地回来,而其中多少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后来,邰丽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的一名大学生,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她的同学回忆,我们是在听课,而她却是在“看”课--看老师的口型、看板书、看教材,比我们多花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心血!

由于残疾,邰丽华过早地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然而这对她也未必不是好事,使她养成了勤于进取的坚韧精神。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拥有甚至健全人都难以达到的乐观和平和,总是以那样甜美的微笑,面对着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奋力前行。



也许是受喜爱文艺的父母影响,邰丽华自幼在这方面就特别好奇。在她刚刚踏进聋哑学校校门的时候,最打动她的是这里与其他学校完全不同的一门课程──律动课。教师踏响木地板下的象脚鼓,把震动传达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节奏。

上课时,同学们正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眸子烁烁发亮,小脸涨得通红,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老师:我──喜──欢!

为了体验这种感觉,丽华总把脸颊紧贴在答录机喇叭上,全身心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躯随之摆动……至于电视里的舞蹈节目,更让丽华充满想象,跃跃欲试。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是唯一能够使她酣畅淋漓地表达她对生命的感悟的一种语言。从此,她爱上了舞蹈,爱得痴狂。

幸运的是,邰丽华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潜能被聋哑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慧眼识中”,开始对她进行舞蹈培训。爸爸妈妈也成为这颗艺术幼苗的当然园丁。一次,爸爸利用去武汉出差的机会,为她买回一双真正的白色软缎的舞鞋。顿时让邰丽华欣喜若狂,她穿上舞鞋站在床上不停地跳啊转啊,舍不得把它脱下,这件特殊的礼物更坚定了她学舞蹈的决心。但也许当时她自己并没有想到,舞鞋竟会与她终身的事业与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后来,邰丽华在残联的帮助下,进行正规的舞蹈训练。虽然有些人士表示:这时才开始舞蹈训练太晚了。但倔强的邰丽华却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那一年的夏天,细心的母亲发现总是穿著长裤的女儿长久地站在衣柜前摸着裙子发呆。趁女儿午睡时,母亲悄悄地卷起她的长裤,震惊地发现女儿的两条腿上淤血片片伤痕累累,母亲心疼得哭起来,而邰丽华却笑着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母亲:“我喜欢跳舞,所以一点儿不觉得疼。”

又要学习,又要照料自己,又要学舞蹈,而且是在听不见音乐的条件下,将付出怎样的艰辛?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天赋,邰丽华在舞蹈领域很快脱颖而出,获得了所在城市的舞蹈大奖。15岁时,聪明伶俐的邰丽华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以其灵动的舞姿赢得了异域观众的赞叹。先后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残联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以及湖北省和教育系统艺术汇演的一系列重要奖项。而且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竟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

每当身着舞裙的邰丽华旋转起来的时候,总是给人翩翩欲飞的感觉。而为了今天的“一飞”,她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轻盈得象一阵风,柔软得象一片云。比泉水更清亮,比月光更纯净。那就是心中的梦,那就是雀之灵……

这是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中的一段主持辞,用来表现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确实再贴切不过了。



在她表演的舞蹈作品中,邰丽华最喜欢的就是《雀之灵》。她第一次看见这个舞蹈是在电视上,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轻盈灵动的舞姿令她深深倾倒。从此,她像着了魔似地,经常对着录影带苦练。由于听不见音乐,更没有老师的辅导和别的教材,她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和悟性在跳。



有一次,她练舞的情形被我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张继钢先生看见了,和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熟识的张先生非常感动,便打电话给杨丽萍,想请她来指导指导邰丽华。杨丽萍表示:“我可以去看看她,但实在没有教聋哑人跳舞的经验。”但当杨丽萍亲眼看见邰丽华跳的《雀之灵》时,感到无比惊讶:“我创编并跳《雀之灵》这么多年,如果听不见音乐,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跳出那种味道来,而你竟然跳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她情不自禁地为邰丽华做起示范来。对这次难得的辅导课,邰丽华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



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把握住不同身份的典型特征,展示出不同的风采。

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踏歌》中,则仿佛走出历史画卷的窈窕仕女,长袖轻舒,绿裙款摆,任春风拂面,尽拾野趣,心旷神怡,游兴方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黄土黄》中,邰丽华全然一副乡村小妞模样,红头巾、小花袄、扭扭捏捏、羞羞怯怯,几分俗气,几分喜兴。悄然一瞟中,流露出火辣辣情怀,颇令人忍俊不禁;而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之所以舞得入神、传神,源于她对舞蹈事业的投入、敬业,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钻研和得当把握,更得益于她美好的内心世界。她爱美,着意传播美,善于表现美,加上她的学识和修养,融为一体,构成了自己独到的舞蹈风格。



不久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土耳其访问演出,古老的伊斯坦布尔城内,处处矗立着邰丽华翩翩起舞的宣传海报。美国、东南亚等很多国家,都曾把她的照片作为报纸的头版头条。在她去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都十分喜爱和熟悉她的甜美微笑和婀娜舞姿。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尽管带着防非典口罩,还是在机场被大家认了出来。对于自己来之不易的幸运机会,善良而知足的她总是感到“不敢相信”。



被誉为“孔雀仙子”的邰丽华,频繁地在电视和各类报刊上“出彩儿”;印着她优美舞姿的剧照、海报,几乎到处可见。她的名字,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她在国内外经常被人们认出来,已经不新鲜了。稀罕的是,前不久,她带着大大的防非典口在首都机场候机,只露出一对机灵的大眼睛,还是被人们认了出来,“嘿!这不就是跳孔雀舞的那个聋哑女孩吗……”

然而,和许多演艺圈内的人截然不同的是,邰丽华本人却并不愿意上镜,不在乎出名。她身上,确实还有“邻家女孩”那样的率真与单纯。每当遇到媒体采访,这本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总是无奈地苦笑,有时候干脆“躲”了。

虽然大多数时候,她总能以自己的出色气质与良好素质,十分得当地与媒体合作,令那些源源不断找上门来、武装到牙齿的“老记”们满意而归。但私下里,她总是表示,希望能够安安静静地跳舞,安安静静地生活。透过她清澈的双目,人们很容易看到她宁静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名人”。



邰丽华尽管具有名气、学历、艺术成就这“三高”,但她的勤奋好学在团里却是出了名的。一次记者采访,恰好正在排练由聋哑青年伴舞的《秧苗青青》。其中一位穿蓝衣服的清秀女孩,总是站在离编导最近的地方,看得最认真,练得最刻苦。即便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她还在那里反复地琢磨和演练,看上去像是一位新演员。当知道她就是邰丽华的时候,“挑剔”的记者们不由赞叹不已。

邰丽华与许多名人根本不同的,还在于她的宽容和同情心。有时在比较混乱的演出环境中,邰丽华始终处在许多人无休止的追逐和包围中。不论是在吃饭、休息还是化妆,总有签不完的字、照不完的相、问不完的话,有时连旁人都实在看不下去了,但邰丽华却总是面带微笑、温文尔雅地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在心里默默忍受着疲惫。



纯真、友善而有些调皮,这是邰丽华性格中真实的一面。



邰丽华很知足,很珍惜她现在的生活、她的舞台、尤其是她的爱情。她和青年电脑工程师,知识份子家庭的独子、一位很帅的健全人--李春缠绵恋爱了七年,在2002年3月终成眷属。在婚礼上,被幸福“冲昏了头脑”的邰丽华这样说,真不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婚礼。在她崇拜的著名舞蹈家、老资格的“孔雀仙子”杨丽萍亲自辅导她之后,她也这样说,真不相信是杨丽萍老师来了。她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感动”,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善良和爱,是因为她懂得珍惜,懂得怎样去拥有。

邰丽华也很平易。不论是熟悉她的人,还是偶然相逢的观众,她总是真诚以待,友好而尊重,随和且坦荡,屡屡有记者对她使用了“邻家小妹”这个并不是非常确切的形容词,大概都是想表现她的清纯、平易和谦虚吧。



人们都知道邰丽华的善舞,但知道她善画的人却不多。她是在湖北美术学院学的装潢设计,很善于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她用这样的图画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也用来装点自己精心构筑的爱巢。她的生活也如同她绘画的风格,简洁而优美。

镜头外的邰丽华总是快乐的。在美国的牧场里,她和那些人高马大的“牛仔”们兴高采烈地跳舞。在丹麦的俱乐部,她同当地的弱智人、市民们在强烈的摇滚乐中,共度狂欢之夜。她热爱生活,追求和珍惜所有美好的事物,因而快乐,在快乐中继续她美好的追求。和她在一起,人们也总能感受到这种美好、这种快乐。



邰丽华曾经用这样的文字,精辟而质朴地概括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千手观音》是2005年春节晚会中最出彩的一个舞蹈节目。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很难想象,这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他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这也是残疾人艺术家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千手观音》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保留节目,几年来通过不断的丰富,从最初的12个演员,发展到如今的21个,并多次出国演出。尤其是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表演,更是技惊全场。

今年,为了配合春节晚会吉祥喜庆的气氛,《千手观音》又重新进行了编排。那么,《千手观音》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它是为这些聋哑的舞蹈者们量身打造的吗?



主持人:先问一下邰丽华,后来有没有去看过春节联欢晚会的重播,看到自己这个节目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邰丽华:看了以后非常地激动,非常地骄傲,因为我们可以把我们最美的特殊艺术搬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让观众们去享受。

主持人:张导,这个节目最早是给其他舞蹈演员设计的,还是专门为聋哑的舞蹈演员设计的?

张继钢:是这样,这个作品我在96、97年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创作这样一个节目的想法了,因为我的家乡在山西,山西有云冈石窟,我多次到云冈石窟,到敦煌去排练采风,甘肃的敦煌,山西的云冈石窟,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千手观音,早就想搞这么个作品。在2000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去美国演出的时候,我就把早已做好准备的千手观音,酝酿多年的千手观音,决定在这个晚会上要推出。于是乎,在2000年千手观音就第一次在聋哑孩子的身上就诞生了。

主持人:我曾经听到一种说法,说千手观音,它所展现的是一个非常沉静的,非常恬美的这样的一个世界,所以说聋哑人更适合演艺这个舞蹈,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张继钢:我觉得,聋哑人来演这个,残疾人来演这样一个千手观音这样的作品,对于演员自身也是一个教育,让他们懂得爱别人,接受别人的爱要知道感谢。你要是愿意帮助别人,你要是个好人,会用另外的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如果你要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你自然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我认为这就足够了。

邰丽华:我感觉千手观音好像就是为我们聋哑人特别设计的,因为我们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可以通过手,通过表情,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去向关心表达我们好多善良的人们送去祝福,给关爱他们的人们带来幸福,带来平安,来感谢所有关爱他们的人们。

主持人:说到雅典奥运会,请王总监描述一下,当时观众是一个什么反应?

王 原:上台以后,从一开始音乐响起来,这些演员摆出姿势,掌声雷动,在那么大的一个会场里边,在演出的过程当中。

张继钢:一个动作一个掌声,一个动作一个喝彩,一个动作一个掌声,而且是喝彩和掌声同时进行。

王 晶:因为当时我是在舞台上指挥的,当时欢呼声和掌声把音乐都给压住了,我几乎听不到音乐了,特别紧张,还好我们提前有一个耳机,声音也特别小,但我们因为长期跟这些孩子在一起磨合排练,心里都非常有数,所以我们配合得非常好,演员们也是下来告诉我,她说照相的闪光灯,他们几乎都看不到我们的指挥了。

主持人:我知道这次为了参加春节晚会,而且符合过年的气氛,好像动作里专门增加了拜年的动作是吗?

张继钢:我想第一次聋哑的孩子参加春节晚会,他们应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种对人们的祝福,当然这还是千手观音嘛,千手观音就是祝福人间的,所以我们采用了三个纵排,用高低不等的排出它的手臂的画面,有往前拥抱的这样一个形态来表达一种。

主持人:能不能让邰丽华再给我们做一下,因为现在按照中国的习惯过年还没有结束呢。

张继钢:必须是兰花指。注意脖子。

主持人:也想问一下王总监,因为我知道,所有参加春节晚会的节目要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间这个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我不知道这个节目亮出来的时候,当时所有的包括晚会的总导演,像各种评委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开始有没有镇住他们?

王 原:我觉得因为一开始是春节晚会节目太多了,所以是跟我们说,节目太多给我们剪一下,三四分钟,但是我们整个音乐,还有舞蹈5分54秒,秒秒精彩,到底剪哪段,说句老实话,反正我心里是舍不得剪,太好看了。

张继钢:我是两次到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现场去对灯光,而且我给孩子们要走台,对灯光,每次对灯光只要做点动作底下就鼓掌,就不要合音乐,只要摆个动作,一对灯光底下就鼓掌。

王 原:所以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干脆,我们说还这样,从头到尾5分54先演,然后请导演们看,演完了导演满意,下来意思你改了没有,这是剪短的吗,我说没有,我们是5分54,怎么这么快呀,觉得还没看就没有了。

主持人:整个节目演下来,好多人在问我,说他们怎么排的呀?说要咱们自己正常的,要排这么整齐,一下手出来,都太难了,他们怎么能够感受到呢,我们先跟观众一起看一下他们当时排练的情景。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这些聋哑舞蹈演员却听不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这段资料是艺术团最初排练《千手观音》的情景,指导老师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逐一帮助舞蹈演员们摆出正确姿势,然后再用手势把音乐的节奏传递给他们,引导他们起舞。在正式演出的时候,也需要手语老师在舞台的四角指挥引导舞蹈演员的动作。



主持人: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这么多,21个演员,怎么能看到您在现场的指挥。

王 晶:我们这个舞蹈是有四位手语老师,因为他们的动作是不同方向的,因为听不到音乐,就是靠我们的手势来进行舞蹈的。

主持人:你们给他们节拍?

王 晶:对,给他们打节拍,数节拍。

邰丽华:有一次彩排因为灯光特别亮,刺着我的眼睛,看不到我们指挥了,所以最后那个动作我就起来晚了,我特别着急,就出现错误了,正好21个演员错都是同样的错,非常整齐的都一样的,最后把这个节目很圆满地完成了。看不出来错误,下来以后,连张导说没有看到你们错了。

主持人:怎么能够错得都一样呢?

王 晶:就是因为她们全都看着我们手语老师,我们告诉她们音乐错了,你们都要看老师的统一动作,我们就把他们耽误的动作空过去不做了,最后一个动作统一了。

张继钢:聋哑人的孩子他们表演整齐,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度,其实还有一个难度是动作位置的一下寻找到,她在这个位置,另外一个孩子在这个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这个位置要一下把它寻找到,这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您搞舞蹈时间长的,这到底难在哪儿?

张继钢:难在不好把握,我这手一出万一超过她怎么办,一个手,超过她怎么办?一、二、三、四,必须规定好的尺寸出去。

王 原:而且不能再改,一下到位。

主持人:否则就不圆了。

张继钢:否则就不匀称了,就不好看,这个难度也是很大的。

王 原:我们排练的时候,她们这是特殊的,我们是给她们录下来,前面有个大屏幕,每次练一次,就给她们放,因为她们听不见,但是他们自己就看了,每个人自己知道哪个是他的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对还是不对,下面互相这是你,这是我,一遍一遍地练。

王 晶:谁做动作做错了以后在手上划一个杠。

张继钢:拿个钢笔划个杠,如果划了10个杠就是说明你错了十次,要谴责自己,就是这样来使他们的身体有一个强制性的记忆,身体的记忆必须要记住它,这是有点难的。

王 原:就是苦练。

主持人:我仔细看过那个节目,你当时在第一个,你一直保持着目光,就像我们经常买观音塑像一样,是眼睛略微朝下的,我注意不到你在关注手语老师。

邰丽华:因为我把音乐的节奏都融到我的血液里了,记在我的心里了。再一个,她是靠余光,她用余光去看,不让他们用眼睛盯着老师,她用余光去看的。

张继钢:邰丽华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聋人的舞蹈家,她不是一个,她说我是聋人,她的整个身体都有舞感,而且乐感非常好。第一次在扮演千手观音的时候,我认为她笑得太过分了,我们讲笑不露齿,她一高兴以后就把牙齿露出来,我认为这是不行的,我就说你不能笑,应该是安详的,应该有慈爱的、安详,结果她一做又太严肃了,又绷起脸来了,她现在这个表情是经过很长时间寻找的,找到这种安详的、心平如水的这么一种情感。

主持人:问您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手语表现力是否像我们正常说话一样的丰富,比如说我们语言当中,像安静、安详、恬静能够用手语表现出来吗?

王 晶:都可以的。(用手语演示)这是安静,安详,恬静,都可以。

主持人:节拍我现在知道可以通过手语老师现场去指挥给她听,但是音乐的表现力你怎么让她感受到呢?

张继钢:我在十几年前和聋人的舞蹈家在一起合作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和你一样,我也是很奇怪,因为我觉得一个演员如果不懂音乐的话,仅仅懂得节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如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比较容易,但是要有乐感,乐感比这要丰富得多,他要有身体的呼吸,轻重缓急,包括音乐的这种情感和情绪在里边,这些都是我觉得因为舞蹈他们总要示范,总要看我示范,我要在前面做一个动作,她们要跟着我做动作。邰丽华的名言,说老师当你在跳舞的时候我已经在你的身上感觉到了音乐。

主持人:我觉得我需要你给我解释一下,你怎么能够从张导的舞姿当中去读到音乐是什么样子?

邰丽华:可能是我听不到音乐,我看得特别用心,特别专注,看到老师跳舞的时候,我观察,我把这个音乐的想象力和舞蹈老师的动作结合起来,让我的动作更加完美。

张继钢:有几次,我们中间的动作下来以后,我就告诉她,我说我通过手语老师说,这个动作音乐告诉我必须延伸,而且向上延伸,我说邰丽华,你注意看我,我就给她做个动作,延伸,我说这是音乐告诉我的,我的身体需要这一点,她立即就做得比我还好。

主持人:好厉害,你们现场得有多少个像手语老师,其他的辅助帮忙的?

张继钢:一般来说是有四个手语老师,四个指挥,同时还要有两到三个排练老师。如果王总监是健全人,我说你把头再转过一点就好了,我说你转过来,听不着,你得这么着,你得跑过来给他们扳过来以后,在这个角度,你得告诉清楚,他是听不着的。我们这些聋人的孩子非常刻苦,他们为了排好这个千手观音,千手观音这个作品不允许有个体,只允许有共体,就是大家来共同完成一个形象是千手观音,所以这些孩子从早晨一块起来,几点钟起床。

王 原:他们五点半还得跑步。

张继钢:早晨起来就要跑步,吃饭在一起,排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就是培养他们这种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

主持人:我们看完整个春节晚会的时候,大概除了记得邰丽华的脸,因为她始终站在第一个,剩下的20个人,包括一开始和最后的段落,你完全看不到他们的脸,你说他们很辛苦,也上了春节晚会,但是也许没有人记得他们,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吗?

王 原:这帮孩子特别好,真是没有在里头争自己的名利这些事儿,我可以说因为邰丽华是我们的台柱子了,但是从她开始,她就起了

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什么事情,在艺术上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在下面非常谦让。

张继钢:我给我们这21位聋哑人孩子很多的人说过,他们的任务是不允许把脸暴露出来,这个作品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只允许看到一个脸,而且还不是邰丽华的脸,应该是菩萨的脸,不应该是演员自己,应该是进入角色,角色是观音,应该是观音菩萨。所以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022.html

更多阅读

南关鹁鸽楼:掩在深巷里的“南阳世家”

南关鹁鸽楼:掩在深巷里的“南阳世家”路建锋阅尽了两孟建筑的雍容古朴,我独想说说沿街即能相望的鹁鸽楼。在今日的邹城市南关社区,一条叫因利河南二巷的巷子东首,便是鹁鸽楼的旧址了。自韩姓后人几十年前移居新居,鹁鸽楼在风

邰丽华 邰丽华第二任老公

邰丽华 百科名片邰丽华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她靠不懈的拼搏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中国舞坛上的一名新秀,她勤奋敬业、勇于攀登、从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见证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奋斗轨迹。她在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千手观音”的舞姿至今还

千手观音(邰丽华的图片) 邰丽华千手观音表情

心手相连共创无声的神话,神秘高雅,美轮美奂,这是灵魂的舞蹈。关于千手观音的传说,也是一则爱的传说,只是人们有时候,身处其中,竟看不清爱的本真。集体合作,多么需要勇敢而又坚韧的心啊。演员们甚至趴在地板上寻找节奏。用皮肤来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阅读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1)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

杨丽萍:一只害怕受伤的“孔雀”

杨丽萍:一只害怕受伤的“孔雀”2013年12月02日,凤凰网文化频道《年代访》专栏发表了记者杨海亮对话杨丽萍的文章,题目好像采访一个哲学家似的:《纷乱世界,我看到事情的真相》,记者采访中对杨丽萍的艺术审美、爱情婚姻、思想观点、人际关

声明:《邰丽华:舞在无声世界的千手观音》为网友快乐丶在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