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惜别,从而更珍惜当下



母亲去世整整一个月后,止庵发现,与母亲相关以及那一段共同经历相关的种种“地标”,已陆续不复存在。止庵分明感到,岂止是母亲?除了他父亲这一系和母亲这一系所见到外祖父母之外。此前的先人都隐没在黑暗中。我不知道他们活了多久、干过什么,甚至名字都不知道。

被遮蔽的母亲

2011年2月,止庵的母亲病逝于北京某医院。那以后,他的每篇日记都写得很长,记录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生死的体悟。他频繁梦见母亲,有时候一夜要做好几个。母亲在梦中唤他小名:“方方,方方。”止庵听得真切,是她那口带点北京味的普通话。

后来,姐姐从美国寄来一大摞信件。打开一看,全是十年来母亲写过去的。“写在A4纸上,正反面都有,字很小,密密麻麻的,每次都写满4页,正好不超重。”经整理,约有2000页,装满十二个文件夹。止庵还找到了七册日记本,是母亲生病后着手记录的。面对厚厚的遗物,他忽然意识到,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母亲多么渴望倾诉。

在止庵眼里,母亲的一生就是愿望难以达成的一生。例如,晚年她特别想出国旅游,子女们谋划许久,护照也办好了,终未能成行。这似乎也是一代人的写照。

实际上,母亲曾游历欧美。少年时,她坐意大利邮船,吃通心粉、绿面条。她在伦敦乘地铁,感叹乘客看书看报,“没有喧哗,非常有礼貌。”1935年父母带她往美国,游洛杉矶、旧金山。她对自动售货机、宾馆自动门印象深刻。1964年她随丈夫调往哈尔滨文联,大楼那扇自动开闭的大门令同行者新奇,她则暗想:“我早在美国看过了。”

这些事,止庵或多或少听母亲谈论过,却并未追问。直到捧读信件,母亲的少女时代跳脱而出。“她很愿意跟儿子说说的,但我总提不起兴趣。”

“来不及珍重。”止庵说。如今,他只能根据零星的记忆和材料,还原母亲的轮廓。母亲为江苏无锡人,家境殷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读于上海私立培成女子中学(今培进中学前身),经历了“孤岛时期”,去过欧美。后来母亲离开家庭投身革命,与重庆诗人沙鸥结识并结婚。往后,因工作需要住过北京、哈尔滨、重庆等地,晚年回北京。

相比少女时代,后来的母亲颇多磨难。她曾在信中问:“一个老人,怎么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呢?”

抹不去的细节

对父亲,止庵的记忆比较完整。“他是天分很高的人,写诗很大程度靠灵感,直到去世前一天仍然如此。”文革中无事可干,沙鸥就给子女上文学课。“父亲的讲课是很正规、很系统的,一节一节讲,我们还要做笔记。”父亲认为小儿子止庵最有天分,专门开小灶,细讲了两部怎么写小说的书稿。

这堂文学课延续了二十多年,沙鸥的学生、朋友也纷纷加入。其中就包括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编剧过士行。止庵学过医、做过销售,终落脚文学,“父亲的兴趣左右了我。”

当时,父亲和母亲是人人称羡的眷侣。智利诗人聂鲁达访华时中国作协开招待会,沙鸥夫妇赴宴。“母亲做了头发,穿肉色旗袍,踏白色皮高跟凉鞋,引人注目。艾青向聂鲁达介绍我父母,聂鲁达夸母亲为‘人家给你写诗的人’。”殊不知,她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

除了风光,更多的是坎坷。1949年后母亲历尽曲折,用止庵的话说:“活得很不舒服”。待日子安定了,父亲1994年离世,母亲也于2007年检查出癌症。

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以来,止庵睡前都要看部电影,都与母亲有关。“她早年在上海念书,常看美国电影。她还到过莱坞的拍摄现场,找秀兰·邓波儿签名。”患绝症后母亲看得更多,留下份23页的观影名单。细细阅读,止庵归纳出了母亲的偏好:可以接受好人有坏结局,但不接受坏人有好结局。“这反映了她的思想,也折射了她的人生。”

母亲去世后,睡前电影似乎不太重要了,“看不看无所谓。”母亲喜欢的推理小说,他也买得少了。早晨起床,看见沙发、电视、饮水机,都使他想起母亲。而斯人已逝。

有一点止庵明白,死亡意味着“不存在”,世界不会因此停下脚步。父母走了的这些年,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等留下过他们踪迹的城市,日新月异。难道一切注定如母亲常去的那些“地标”般消失吗?念及此,止庵提起笔,通过母亲的信件、日记以及他自己的记录,写下了《惜别》。他要谈“生死问题”。

Q=生活周刊

A=止庵

死亡意味着不存在
止庵:惜别,从而更珍惜当下

Q:你母亲留下了大量材料,足以写一部传记,而且你也说她的经历很传奇。但《惜别》并不是传记体。为什么?

A:我母亲不是名人,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她就是普通人(虽然曾经她想不普通),写传记有没有必要?当然,她的人生确实传奇:大户人家出身,抛弃家庭,投身革命,吃了很多苦,最后平反。可我思考的是,我到底想要记住些什么?是她经历过的苦难,还是那些值得回味的事情?我选择后者,所以有关母亲留下的材料,我书里引用的不到1%。

Q:你觉得你母亲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事情是?

A:晚年她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其实她的经历,虽然单独看很传奇,但在那个时代比比皆是、大同小异,以我的立场,没太大价值。反而到晚年,她觉得以前活得没意思,想弥补这一生。这才是令我反复回味、有所启发的。

Q:你这种对待父母的冷静态度非常独特,是如何形成的?

A:30岁左右我读了很多书,尤其是历史书,慢慢想清楚很多事,包括对父母的经历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不看重母亲的传奇,而是从亲情出发,体会她晚年的心境。

Q:《惜别》是讨论生与死的,你现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生是存在,死就是不存在,我不相信人死后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那死亡不就不算回事了?这态度看起来绝望,其实让你更珍惜当下的生命。这也是古人的态度。你看先秦诸子讨论的都是现世的问题,特别重生。

母亲去世整整一个月后,止庵独自从望京的家中出发,进北京市区“旧地重游”。他先乘公共汽车到灯市东口,探访某婚纱摄影店。“这儿原来是家餐厅,母亲七十岁生日那天,我们在此为她祝寿。”沿东单北大街南行抵协和医院,对面有一家做上海菜的餐厅。止庵和母亲来过多次,常点响油鳝糊和油爆河虾。现餐厅易主,招牌、菜系都改了。

再度乘车,在南池子下来,一路寻访菖蒲河公园、绿屋百货、起士林西餐馆。结果,公园暂关,百货店拆除,西餐馆亦重修得面目全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455.html

更多阅读

严为民:买入不急,卖出不贪,止损不拖,品种不散。

买入不急,卖出不贪,止损不拖,品种不散。(2010-11-03 06:33:21)转载标签: 财经为民中国大家伙股票分类: 他山之石股歌评语:我认为严为民的“买入不急,卖出不贪,止损不拖,品种不散。现金永远是最安全的资产。”主要是对中短期操作而言。如果你

好研网:如何让孩子有教养?养不易,教更难!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养不易,教更难!文/赵化鲁媒体此前报道,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经批准后允许生育二胎。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有利于人口的平衡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

品牌管理之定位观点二:顺势,还是逆势?

品牌定位,更多的时候是品牌所有者的主动意愿,即要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个性和主张。  从战术角度看,主动定位是一种主动出击,如果定位正确,就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位置,主导确立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特性,从而形成个性立体的品牌印记。   但

第38节:汉、隋五铢,谁更值钱(1)

系列专题:《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金钱统治》  汉、隋五铢,谁更值钱  581年,杨坚灭宇文氏,建立隋王朝。东晋以降,中国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的分裂,终于再次统一。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对时间来说,这些人是帝王将相或是草根平民区别实在

声明:《止庵:惜别,从而更珍惜当下》为网友向往鹰的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