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介绍:萬年寺 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图片介绍:萬年寺文殊菩萨 图片介绍:萬年寺 普贤菩萨 01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失火 ,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七月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明末三次遭火灾,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   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这第一座殿是弥勒殿,供弥勒佛,这尊弥勒佛是木雕金身。后殿供观音立像,亦为木雕金身。殿后坝子左边是毗卢殿,为法物流通处;右边般若堂,楼上为客房。上一个台阶即是有名的砖殿。此殿构造奇巧,是仿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有五尊塔,前后还有四只鹿子,表示吉祥。下面为正方形,所谓“天圆地方”。殿高18.22米,长宽各16.02米,完全用砖砌成。殿前后有门对通,殿内顶部饰飞天藻井,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供小铁佛1080尊。这座建筑400年来,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砖殿里面供的是公元980年茂真和尚主持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像通高7.85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铸工精良,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艺术的珍贵实物。

右边这座楼叫“行愿楼”,楼上有三件宝:“佛牙”、“贝叶经”、“御印”。“佛牙”是明嘉靖年间锡兰(今斯里兰卡)友人所赠,长44公分,重6.5公斤,据鉴定为距今约六十万年的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嘉靖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敕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

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

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令人喜爱的小精灵--弹琴蛙。天气晴朗,游人站在池旁,轻轻击掌,它立刻就会弹起琴来,清脆悦耳宛如弹奏古筝,为游人频添情趣。

这里还有一景向大家介绍,那就是从寺右侧而进,沿石笋沟上约2公里处的石笋峰,石笋沟就是白水,溪水湍激,穿崖破石,汇流于清音阁下。石笋峰为峨眉山的奇峰,直指苍穹,似春笋出土,如玉柱擎天,堪称奇绝



图片介绍:成都 报国寺 普贤菩萨2

【普贤菩萨(梵Samantabhadra,藏Kun-tu bzan%-po)】

汉译有普贤、遍吉等名。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在娑婆世界,他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在我国,则是四大菩萨(观音、文殊、地藏、普贤)之一。 依据大乘佛教美术的排列法,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释尊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右侧。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则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之行愿的象征。他曾经在过去无量劫中,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萨救护众生的无边行愿。因此,他也是大乘佛教徒在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参阅附录二)

我国四川省的峨眉山,相传即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是我国普贤信仰的中心所在。由于普贤菩萨是我国佛教界的四大菩萨之一,因此,其所应化的峨眉山也成为四大名山之一。

此外,依《法华经》所载,普贤菩萨曾发心守护后世之持诵该经者。该经〈劝发品〉云︰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

◎附一︰〈普贤菩萨〉(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普贤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示现于一切佛刹之菩萨。梵语三曼多跋陀罗、三满多跋捺罗、三曼陀■陀、邲输■陀。意译又作遍吉。与文殊菩萨为释迦如来之胁侍。

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因此,经典中述及普贤菩萨者不少,如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法华经》〈劝发品〉、《普贤观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首楞严经》卷五、《悲华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十等皆曾提及。

关于此菩萨,各家所说不同。如天台宗,《法华文句》卷十(下)以普贤在等觉位而解释其名号。其文云(大正34·148a)︰‘今明伏道之顶,其因周遍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曰贤。(中略)今论等觉之位,居众伏之顶,伏道周遍故名为普;断道才尽,所较无几,邻终际极故名为贤。’由于《法华经》叙述此菩萨于法华会座,劝发誓愿,守护人法,故甚为天台家所重视。

在华严家,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解释普贤之名,谓德周法界曰普,用顺成善称贤。宗密《圆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约自体、诸位、当位,解释云(大正39·530a)︰

‘普贤菩萨,略有三释,(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以三义分别文殊、普贤二菩萨。谓︰(1)普贤属于法界门,是所入,文殊属般若门,是能入;(2)普贤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3)普贤明广大之义,文殊明甚深之义。如此,文殊与普贤(即般若与法界)不二镕融,而成毗卢遮那佛,乃至显现三圣圆融之境界。

又,四十卷本《华严经》卷四十说普贤菩萨有十种广大行愿,即︰(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愿海’,通称‘普贤十大行愿’或‘普贤行愿’。

此外,智俨《华严孔目章》卷四谓普贤有三乘普贤、一乘普贤二种。此二种又各分人、解、行三重,合计有六种普贤。在三乘普贤之中,‘人’系指《法华经》所说乘象至行者前之普贤菩萨。‘解’指《法华经》所说会三归一等趣入一乘之正解者。‘行’指〈普贤品〉所明之普贤行。在一乘普贤之中,‘人’指《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为善财童子说证入法界之法门的普贤。‘解’指四十卷本《华严经》所说六十行门各皆普遍及渐次深入、及等因陀罗微细事等。‘行’指《华严经》〈离世间品〉的十种普贤心及十种普贤愿行法。澄观《华严经疏钞》卷一(下)又约自体、诸位普贤、当位普贤、佛后普贤、融摄,而说五种普贤。

在密教之中,以此菩萨表示菩提心,视之与金刚手、金刚萨埵、一切义成就菩萨同体。一行《大日经疏》卷一解释普贤,谓‘普’是遍一切处之义,‘贤’是最妙善之义。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名为普贤。

在密教金胎两部曼荼罗中,皆列有此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之中,普贤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安于北方四菩萨中最下位,密号普摄金刚,三昧耶形为剑形。在胎藏界曼荼罗中,将之列于中台八叶院并文殊院。其中,在中台八叶院是坐于东南方的莲华上,身白肉色,戴五佛宝冠,左手以大指、头指执莲华,莲上安有火焰围绕的利剑,右手臂伸开仰掌,屈无名指、小指,三昧耶形为莲上剑,密号真如金刚。在文殊院,系位于文殊之右后,左手执青莲华,上安三股杵,右手伸五指,掌向外,大指与头指、中指二指相捻,伸无名指、小指立于胸前,三昧耶形为莲上三股,密号真如金刚。

另外,有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而修法者,称为普贤延命法。

按,普贤信仰自古即盛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大智度论》卷九记载,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的一佛图中,有癞风病人至遍吉菩萨像边,一心念愿,时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即愈。撰于唐·大历十一年(776)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敦煌石窟中安置普贤、文殊等变相各一幅。依此可知,在唐代,中国敦煌地方已有造此菩萨像之风气。此外,传说普贤菩萨曾在峨眉山示现,因此峨眉山被奉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附二︰〈普贤行愿〉(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普贤行愿(梵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藏bzan%-po spyod-pah!i smon-lam),指普贤菩萨的行愿。即四十卷本《华严经》卷四十所说的十大愿。所谓十大愿,即︰

(1)礼敬诸佛︰起深信解,以清净身语意业常礼敬十方三世佛刹极微尘数之诸佛,乃至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之佛,念念相续,无有穷尽。

(2)称赞如来︰以甚深胜解,知见现前一切诸佛,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念念相续,无有穷尽。

(3)广修供养︰起深信解知见现前诸佛,常以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行诸供养中之最极之法供养。

(4)忏悔业障︰念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作身口意无量诸恶业,以清净三业,于一切诸佛菩萨前诚心忏悔,恒住净戒。

(5)随喜功德︰于诸佛一切善根、六趣四生一切功德、一切声闻辟支佛有学无学之功德、一切菩萨之广大功德悉皆随喜。

(6)请转法轮︰以身口意种种方便,劝请成等正觉之诸佛转妙法轮。

(7)请佛住世︰对于一切佛刹将示现涅槃之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善知识,劝请不入涅槃。

(8)常随佛学︰娑婆世界之毗卢遮那如来,及一切佛刹之一切如来,从初发心即精进不退,以身命布施,乃至于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现各种佛身处于种种众会,随众生之乐欲而说法,乃至示现入涅槃,于此等悉皆随学。

(9)恒顺众生︰随顺十方刹一切众生之种种差别,饶益平等,以大悲心随众生故,能成就供养如来。

(10)普皆回向︰以如上一切功德悉回向尽法界一切众生,愿令彼等常得安乐,乃至成就究竟无上菩提。

关于修此十种行愿之功德,四十卷本《华严经》卷四十谓,若有菩萨随顺趣入此大愿,则能成熟一切众生,随顺无上菩提,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又若有人以深信之心受持、读诵、书写此大愿,则速能除灭五无间业等,行无障碍,受诸佛菩萨之称赞、人天之礼敬、众生之供养、圆满普贤所得之功德,成就微妙色身,乃至命终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文殊师利等,蒙授记云云。

《大正藏》第十册,收有唐·不空译之《普贤菩萨行愿赞》(梵Bh adra-cari^-pran!id-hana、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ra^ja,藏Bzan%-po spyod-pah!i smon-lam-gyirgyal-po),为赞颂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之偈文,内容总计为七言四句六十二颂一七三六字。为四十卷本《华严经》卷末〈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然该偈在印度似为单行本。为印度等国大乘佛徒礼佛时常诵之偈颂。

◎附三︰〈普贤境界与普贤德〉(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普贤境界’是指华严宗一乘普贤之大机所知的境界。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上相对于性海果分为十佛之自境界,而说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即普贤境界。所谓普贤者,德周法界为普,至愿成善为贤,即为等觉之大士、因人之上首。日本·寿灵《华严五教章指事》卷上(本)云(大正72·204a)︰‘凡证普法皆称普贤,非直一人目普贤也,即此因位普贤等机之所知境界也。’又,凝然《五教章通路记》卷二云(大正72·306b)︰

‘一切普机不简凡圣,皆名普贤,信普法故,解普法故,行普法故,证普法故,人既普贤,法亦普贤。总而言之,普贤菩萨,诸佛大源,诸法体性,入果改名,即名性海,在因即是普贤人法,(中略)约就一乘因人,名为普贤。’

别教一乘的说法则以法界之全体在果为舍那之合体,在因为普贤之法界。即就因人所知者,以一法界显示普贤之境界。至于为何以三圣中之普贤标示因人,日本·秀存在《五教章讲义》卷一述说两点理由︰

(1)普贤是法界门,为所入之尽极;文殊是智慧门,为能入之初,而今乃针对十身卢舍那之果分,故举因分之至极,隐文殊而标示普贤。

(2)文殊、普贤是因分中之始末,若由本为缘起的法门,则举文殊而普贤收其中,又举普贤而文殊收其中,故暂以普贤标示因人。

‘普贤德’是指在因分济度众生之性德。《华严经》中显示普贤菩萨于因分之法门,说此菩萨有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等十种行愿而归于弥陀之净土。十种,要言之就是关于菩萨利益有情的大愿行。关于此名之解释有多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六云(大正35·403a)︰‘德周法界曰普,用顺成善称贤,摄德表人名为菩萨。’《华严经疏》卷五云(大正35·535b)︰

‘言普贤者,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此约自体;又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此约诸位普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此约当位普贤;又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此约佛后普贤;位中普贤悲智双运;佛后普贤智海已满,而运即智之悲,寂而常用穷未来际。又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此约融摄。’

又,《华严经疏》卷十一说普贤有三种(大正35·576a)︰‘(一)位前普贤,但发普贤心,即是非今所用。(二)位中普贤,即等觉位故,此居佛前。(三)位后普贤,谓得果不舍因行故。’此相当于上述所谓的诸位、当位、佛后。

◎附四︰〈普贤延命菩萨〉(摘录自《佛菩萨圣德大观》)

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Samanta-bhadra^yuh)。这是密教徒修普贤延命法时所供奉的本尊。

依照密教经典的记载,众生若能对此一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而且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富饶财宝皆悉称意。若求男女,并及聪明。’这些宗教功能,都是依据普贤延命菩萨的本誓而产生的。

普贤延命菩萨又有‘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菩萨’与‘金刚萨埵’等二种异名。前者谓此一菩萨具有赋予众生以大利益大安乐的平等本誓。后者谓其具有‘不朽不坏之智,能摧诸烦恼,犹如金刚’。其所以具有这些性德,除了是本誓力量的显现之外,也由于十方诸佛加持所致。据密教典籍所载,世尊曾召集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以光明照触普贤菩萨,因此他才能得到诸佛心印,以利益一切有情。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华,华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二十臂像则通身金黄色,着五智宝冠,左右各十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坐千叶莲华上。华下有四白象。与二臂像座下之有五千群象者不同。

[参考资料] 旧译《华严经》卷三十六〈性起品;《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上;《如来兴显经》卷一;《无量寿经》卷上;《法华义疏》卷四;《金刚顶经》卷上;《理趣释》卷上;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菅沼晃(等)编《佛教文化事典》〈信仰只造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822.html

更多阅读

盘点:2014年产后复出忙于捞金的女星们组图

盘点:2014年产后复出忙于捞金的女星们文/乐奀如今的女明星们都爱岗敬业,刚生完孩子就急着出来赚奶粉钱,产后复出的她们战斗力可丝毫未减,公开亮相都大秀好身材。可不是吗?孙俪、吴佩慈、梁静茹等在2014年荣升为辣妈的女星们,纷纷扎堆复

新西兰留学:2013年新西兰大学综合排名出炉

新西兰最大的免费留学机构——新西兰教育联盟金牌留学专家冯霞老师介绍,2013年新西兰大学综合排名出炉:1,奥克兰大学 Auckland2, 奥塔哥大学 Dunedin3, 坎特伯雷大学 Christchurch4,维多利亚大学 Wellington5,梅西大学, Palmerston, Aucklan

《卫报》图说24小时:2013年5月23日

(1/13)头破血流:2013年5月23日,韩国首尔,一名受伤的越战老兵与警察扭打在一起。当日,数百名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发起示威活动,强烈抗议大阪市长桥下彻有关慰安妇的无理言论,并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道歉。示威者高举反日标语,并

声明:《图片介绍:萬年寺 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网友优秀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