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猜想:

2014年高考作文猜想:生命

v1 善待生命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手持岁月的丝条,我们在编织着奇迹,要让生命放射灼灼之光,我们需要学会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色美丽不改。

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生活着一种体型巨大却美丽异常的蜥蜴——绿蜥。它绿色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绿宝石一样绚烂。有人尝试杀死它而得到其皮肤,可只有几秒钟,皮肤就失去了光彩变成灰色。因为它体内的血液停止了流动,而捕杀者也希望落空,扫兴而归。

生命是美丽的,可是却由于残忍和贪婪而变得黯淡无光。为了得到竟不惜手段毁去一条生命,捕杀者的冷酷与绝情让人心寒。而这一切也清楚地告诫着我们:扼杀和占有是一种破坏,只有懂得善待生命,才能欣赏到世间的美丽。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吕凯特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是庸庸碌碌,毫无作为地度过,但也有人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了生命,善待了生命。”作为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命中并不只有建筑。她体弱多病,却在健康状况日益变坏的情况下强撑着身子从死神手里夺来了10年的时间。在这最后的十年里,她参与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她带领学生抢救景泰蓝,保住了这珍贵的国宝工艺;她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的设计……她一直未曾放慢奔波脚步,直到去世。她51年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她留给中国的财富却是永恒的。

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就这样对生命作出了最好的交待。对于生命,有人选择漠视,而她却选择牢牢抓住,有人选择践踏,而她却选择不断充实;有人选择放弃,而她却选择一生善待。善待生命,正是这样的选择,才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得如夺目。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诗精彩不衰。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我们说:“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重来。”在我们反复强调着生命的可贵时,却有人对生命作出了最轻率、最不责任的回答。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5位,15至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面对这些令人心惊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生命如此可贵,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曾写过著名的《自杀论》,他认为自杀须列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诗,而自杀就是破坏了全诗美感的蹩脚结局,只会让人不屑。因为轻生就是对神圣生命的亵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倘若善待生命,那结局便会如点睛之笔一样精彩动人。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沙粒转化成一粒晶莹的珍珠;雨后彩虹要积聚无数的水汽才能绽放刹那的美丽;而生命是自然赐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只有善待生命,才能让这颗无价之宝绽放出最璀璨最永恒的光芒……让全世界为之驻足,为之喝彩!

2生命的格调

【作文题目】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该题在文体上也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成议论文,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只要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事例能围绕观点,分析精到;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都可以敷衍成优秀的作文。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一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也可以记叙一个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总之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有着十分充裕的时空。

【参考范文】

生命的格调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佳作评析】

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后半部分的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的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的第一段,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是可圈可点。

3为生命着色

【作文题目】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含义的。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对生命的个性化感悟。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等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都可写。

【参考范文】

为生命着色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秋的金黄世界,还是冬的洁白剔透。

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

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

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

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

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

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

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

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

【佳作评析】

在众多的文章中,这篇自己站了起来,令人过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东坡,灰色――陈子昂,陆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红色――陆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灿烂中交融,这绝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长期的阅读与冷静的思考。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合作共赢”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个胸怀大志的农民,听说有一种新的优质种子,于是买了一些来种,结果收成甚丰。他的邻人既惊诧又羡慕,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那农民因为怕失去竟争优势,断然拒绝了。第二年,新种子的收成并不太好。第三年的收成更进一步减少时,那个农民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势玉米种子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团结合作,实现共赢

农夫因为怕自己失去种子的优势,而拒绝买优良的种子给邻居,事后后悔地发现自己的优质种子再也没有以往的优势—因为受了劣质种子的花粉传播授粉,又怎能产得出好果实而继续丰收,实现可持续增长呢?种子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单打独斗,不可避免地被打败。假如,这位农民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将这些优质种子卖给邻居,大家都种这种优质种子,那么种子开花授粉时,才能优质种子相互作用,而生产的果实将都是优质种子,将都会大丰收,实现共同增长。可现实却是好的种子的花粉在劣质种子花粉中被同化了,减产甚至绝产将是正常现象。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多么的重要!互利互惠,合作才能共赢。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就只能在实践中单打独斗,将被各个击破,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实现共赢。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浩如烟海的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一部中国历史上对大的一部丛书,三万多册,近八万卷,总字数近百亿。可知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当时是用手工抄写,只用了15年便宣告完工,究其原因,就是团结合作。试想,近四百人监工,四千人负责抄写,征书工作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如此庞大的阵势,又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合作的必要性,我们无法忽视。因此,《四库全书》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的道理。

合作要讲团结,共同应对承担。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企业界爆发了一场争夺英资怡和财团和财团台柱之一的九龙仓集团的大战,主要对手便是华资与英资两大集团,是他们之间的对决。当时华仔集团就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以及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这两大集团的存在,英资集团见势不妙,拉拢汇丰银行做靠山,更加剧了竞争。此时,李嘉诚找到了包玉刚,二人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李嘉诚坦然愿意让出自己手中的一千万九龙仓股票。包玉刚也认识到李嘉诚的诚实与坦率。二人都认识到彼此的重要,共同的利益,使二人终于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精诚团结与合作,一举打败了影子集团,实现了各自的愿望和目的。所以,团结,使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承担风险,实现了互利互惠的目的。

合作共赢,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常言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天堂与地狱的最大区别就是:天堂里每个人手里拿着的长勺子给对方喂食,各自自得其乐;地狱里每个人手里的长勺给自己吃,因为柄太长又吃不到,都干着急。21世纪是既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又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分工协作,互利互惠,共同赢利,这是发展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的大势所趋。谁学会了合作,谁就抢占了先机,谁就会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成为领军。

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14届9班刘洸嘉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总字数1111字)

1.“团结合作,实现共赢”题目,揭示材料的中心,立意精准,对称整齐,突出重点而醒目。

2.四个分论点,四个事例,围绕中心,层层展开。举事例,分析论述,得出结论,扣论点。

3.一反三正的事例,最后的事例里面又有正反对比,观点十分鲜明,作者的态度一目了然。

团结加合作,携手创辉煌

一个胸怀大志的农民买到了新的优质种子,种子种下之后收成颇丰。邻居们非常羡慕,想要向他购买一些高产的种子,这位自私自利的农民害怕别人种了自己优质的种子丰收,从而自己优势不再,就拒绝了邻居的请求。然而,结果并未如他所愿,两年内,他的优质种子被邻居劣质的种子同化了,大幅度减产,优势不再。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加合作,才能携手创辉煌。

万物懂得,合作才能共赢。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然万物皆懂得协作共赢的智慧,并善于运用这个智慧为自己服务。犀牛和犀牛鸟可谓一对好搭档。犀牛为犀牛鸟提供鸟儿所需要的食物,鸟儿则为犀牛解除吸血虫的困扰;紫藤萝与大树相互依赖,藤萝因大树的支持可以向上生长,争取阳光,大树因藤萝的存在,可以抵御风险,而充满生机。自然界如此,何况是人类社会呢?

管鲍之交,共创齐国霸业。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两位智谋人物,管仲和鲍叔牙。鲍叔牙拥有坦诚待人之心,将不为世人了解的才能之士管仲推讲给了齐桓公。齐桓公知人善任,尽情地发挥了管仲的治国才能,鲍叔牙反过来辅佐管仲,二人团结合作,共同治理齐国,是齐桓公完成了霸业的大业,是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鲍之交的深厚友谊告诉我们,团结合作,不仅为世人留下千古的佳话,更是合作成就大业的典范。因为,在风险频频来临的时候,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抵御灾害,减小其影响。

心存私利,必遭世人唾弃。现实生活中,心存私利的人是不懂的合作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包容之心胸,没有宽恕之海量,有的是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有的是有我无你的非生即死的杀戮。远看历史,孙膑的伤痛,悲矣!庞涓之败亡,快哉!曾为孙膑之才华钦佩不已,同舍同学,称兄道弟。但心胸狭窄的庞涓,对孙膑由羡慕而生嫉妒,由嫉妒而生恨。于是,不惜设计陷害亲如兄弟的同窗好友,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结果,历史将嫉贤妒能的庞涓抛弃。尽管现实,“3Q大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两败俱伤,想想可笑又可悲。两大公司本该合作共赢,却为一己之利,不惜诋毁对方,搞得你死我活,亿万网民卷入其中,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事实告诉我们:玩火者必自焚,害人者必害己,相互伤害的两家公司,为相互诋毁,互相拆台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人生不应该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而应是与他人携手前进,合作共赢的同舟共济。有了合作,才会有了相互支持的动力;有了合作,才会有了共御风险的把握;有了合作,才会有了强大而成功的信念;有了合作,才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主宰未来!

辽宁省实验中学退休教师补习学校理补1班任政琨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字数:1003字)

1.题目即论点,“团结加合作,携手创辉煌”不仅是大气豪迈,更是揭示中心,对称整齐。

2.三个分论点,围绕总论点,列举古今、万物和人事的例子,正反对比,深刻地论述论点。

3.开篇引用材料,揭示中心,即提出论点;结尾回扣开篇,首尾呼应;运用一组排比句,句句深入,句句点击文章的中心,给人一种不可辩驳的强大气势和坚强的力量:“有了合作,才会有了相互支持的动力;有了合作,才会有了共御风险的把握;有了合作,才会有了强大而成功的信念;有了合作,才会直挂云枫济沧海,主宰未来!”

分享快乐的种子

曾有人说过,不会分享的人注定是一个孤独者,一个失败者。就如同这个农民,他拥有优质的种子,高产稳产,收入颇丰。但是,他不懂得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果实,仅仅只是为了一己之利,却没想到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最终优势不再,“泯然众人矣”。所以,只有学会了分享,才能拥有快乐与幸福,让我们平常的生活充满感动,幸福的种子才会发芽滋长,快乐的情绪就会时时滋润着我们生活的土壤。

分享能使我们领略风景如画,让我们获得生命的感悟。从步伐紧凑的闹市回到简朴的山间,与朱元思共赏“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美景,此时又别是一番乐的滋味在心头萦绕着。远处的山峰是那么的千娇百态,近林的鸟鸣又是如此的清脆悦耳,脚下的泉水是这样的“回清倒影”。闭上双眼,让心儿随山间的一切飘荡着,去享受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快乐。如果把这种快乐告诉我们的朋友同学,与他人同乐,岂不快哉?!或许那些“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物者,窥谷忘返”,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能使我们生活充满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更美好。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喜获各自收获;歌德和席勒两位伟大的诗人,在诗坛争霸的同时也分享着各自的思想,相互切磋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二人的美名;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后人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人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因为分享,提升人格的伟大力量。还有什么比分享更能和谐快乐与幸福的呢?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共生,能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需要世人共享。明朝时期,朱棣曾六派郑和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给他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特色,并同它们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从而得到了它们的尊重和认可。那些国家纷纷奉明朝为天朝,并每年按时进贡,使明朝的交际越来越广泛,视野也越来越宽阔。朱棣运用成功的外交手段,让周边的国家分享了明朝的强大、文明与繁荣,使朱棣在当时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君主。正因为朱棣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的价值和意义,为明朝繁荣打下基础。

如同徐小丽所说:“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朋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学会分享,试着将快乐的种子植入分享的土壤,让土壤开出快乐的花朵,结出甜蜜的果实,渗透到我们生命细胞的点点滴滴。

辽宁省沈阳市第31中学2014届15班蔺炜然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原文:869字;改后:1112字)

1.题目“分享快乐的种子”,用比喻的手法拟题,击中材料的中心,立意精准,观点鲜明。

2.三个小分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心;列举的事例有叙述式的,有散文式的列举,都能充分表达论述的中心。

3.开头结尾相互照应,都运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分享的意义,将分享的观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有深化和升华文章的中心。

自利与无私,截然相反路

有一位农民得到了一种新的优质种子,拿回来种上后第一年收成非常好。邻居见此情景,也想致富,就向他买些种子种,可他却自私不愿卖,害怕自己因此失去优势,第二年他的种子因邻居的劣等种子的花粉传到他的种子上,因而他的优质种子大幅度减产,致使优势不再。这个农民的行为无疑是愚蠢的。他这样做只能是自己的优质种子,被周围的劣质种子包围,进而被同化。他如果卖出了种子,周围邻居都种上这种优质种子,不仅会保证自家的产量,还会使邻居增产丰收,自己因而获得良好口碑,邻居因而致富,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自私的杂念,会受人唾弃。远古社会,物质匮乏,人们正是团结到一起,合作捕猎,互相分享,才会度过难关,发展到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局面。而私藏猎物的人,会受到一致的指责,甚至驱逐以致饥寒交迫而死。自私自利是不明大义的表现,是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反应,是不受人们的欢迎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推崇义,而“喻于义”定会无私,“喻于利”只会自私。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是如此讲述的。至圣亚圣的教导,当需铭记,而自私小人也,定遭众人的唾弃和抛弃。

自私,会引诱人走上歧途。自私是一种心理疾病,人们被利欲心所笼罩,不懂的分享,不理智的一种心理表现。而一个人一旦自私了一回,内心就会无限地喜悦,而个性膨胀,没认识到这样做的错误,而从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坠入利己主义的深渊。如今反腐轰轰烈烈,那些贪官污吏并非最初就利欲熏心,但一次次地自私贪婪的行为,鲸吞个人和集体的钱款,大肆收受贿赂,久之竟会习以为常,最后走上犯罪的歧途酿成惨剧。

奉献,拥有百利而无一害。古人讲,吃亏是福分。自私百害无一利,而无私奉献,却是百利无一害。对别人无私,会得到人家的感恩与回报,会把利益最大化,让人在前往成功的路上获得众人扶助,也会让人在前进的路上,具有怎样的轻松与坦荡?像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待部下亲如兄弟手足,兄弟们这为他拼死效力,获得政权后,兄弟们共享荣华富贵。当初李世民的无私与真诚,得到了秦琼、尉迟恭等这样忠心耿耿的猛将,为大唐江上及自己登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就是这个道理,才能达到事物的平衡。而反观宋太祖赵匡胤,猜忌权臣武将,杯酒释兵权,导致后来宋朝对外无将可用,只得文官上阵,以至兵败亡国。明太祖朱元璋也火烧庆功楼,导致明朝后来征战蒙古时无大将可用,甚至皇帝都被蒙古人捉走,可谓奇耻大辱。由此可见,自私只会使社会停滞甚至倒退,无私才会使人的道路越走越远。

亲爱的同学与朋友,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会赢得尊重,才会取得事业成功,让我们抛弃那些肮脏的自私自利之心吧!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向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

辽宁省沈阳市第20中学2014届10班李仰北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原文736字;修改后:1120字)

1.题目“自利与无私,截然相反路”,看出作者精心审读材料,高度概括地精致拟题。

2.三个分论点,三个角度,正反对比;第三个分论点中间,也进行正反对比。这样,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观点—例证—论述,三个要素紧密结合,共同证明中心论点。

3.结尾再次强化了奉献与双赢的关系。用一则排比句式,将无私奉献的“五心”精神,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当代青年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回扣题目与论

是优势,还是劣势

曾经有一位胸怀大志的农民,买了一些新的种子,结果收获颇丰。他的邻人听说后,都纷纷请这位农民卖给他们一些优质种子,这位农民担心失去竞争的优势,就没有同意。结果在以后的两年里,他的优质种子收成越来越低。原来他的优质种子的花粉,被附近农民的劣质种子的花粉给同化了,结果优势不在了。这件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优势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劣势。把握住优势的源头,合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合作才能获得共赢。

优势,可以转化为劣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农民种的优质种子,获得高产令人高兴才对,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没有让这种优势可持续发展,保持继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好种子不能让外人获得,使自己的土地高产、增产。这种自私自利的小农意识,是他不能正确地面对周围的环境,不了解种子花粉传播的原理,不能预防转化势头来临,进而在周围劣质种子的花粉“熏陶”下,他的优势种子改变了本质,优势不再了。正如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优势就是跑得快,为此,瞧不起乌龟,呼呼地睡起大觉来,乌龟再慢,不停地爬,也会爬得很远。结果劣势的乌龟终于赶超快捷如飞的兔子。这两种事物的对比结果告诉我们:不能抓住主要矛盾,不会正确处理周围的关系,就会使优势变成劣势,可悲可怕!

合作,可实现富裕共赢。地狱和天堂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在地狱里,人们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在饭桌上却摆放着丰盛的美味佳肴,却怎么也吃不到。因为在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米长的勺子,他们拼命地往自己嘴里送吃的,可勺子太长,无论怎样努力,还是无法将美味的食物送进嘴里去,可怜极了。而在天堂里,他们用自己的长勺子舀到的菜和饭,各自送给对方吃。这样互相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了。因此一个个却红光满面,愉快而幸福。究其原因,在天堂里的人们懂得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关爱;在地狱里的人们自私自利,不懂得团结合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要想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实现他人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友爱。

认识,就要立足于行动。既然我们认识到了矛盾在一定的情况下相互转化,那么也就认识到了优势,可以转化为劣势,也认识到了团结合作,可实现富裕共赢这些道理。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就要立足于行动,抓住矛盾的转化的结点,处使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化。同时,学会团结合作,互利互惠,共同致富与发展,我们都愿意生活在友好互助的和谐社会里。因为这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亲爱的朋友,行动起来吧,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握现在,赢得将来。

辽宁省沈阳市120中学2014届11班关贺远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是优势,还是劣势”,用疑问句做题目,提出问题,给读者提供思考与选择的余地。

2.三个分论点,三个事例,围绕中心,正反对比,观点鲜明,层层展开,层次更加清晰。

3.开头结合材料,归纳提炼观点,确立中心;结尾再次回扣开头的论点,阐述合作共赢的意义,联系实际,倡导行动起来,充满鼓动性和号召性,激励青年朋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握现在,赢得将来。”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环境与成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

环境,成长的重要因素

常年生活在小鱼缸中的小鱼,被放养到大水池中,很快便长到一寸长;狼因不断体验新环境和危险,渐渐变得顽强;最普通的学生,被老师视为“最有前途”而突飞猛进。。。。。。所以,良好的环境,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人茁壮地成长。所以说:环境与成长,相辅相成。

选择正确环境使人成功。孟母“三迁之教”的故事诠释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选择正确的环境,可以使人获得成功。孟母的家原先住在一片坟地附近,孟轲和伙伴们学着别人的样子整天哭祭,孟母深感不安。不久,孟母把家搬到了集市旁,孟轲和小伙伴们整天摆起了“摊位”,吵吵闹闹地叫卖着,做起了经商的“小商贩”。孟母愁眉紧锁,第三次搬家到了学堂旁边,孟轲天天看到的是正襟危坐的先生和彬彬有礼的学童,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直到有一天,孟轲开始想去学堂读书。孟母为孟轲创造了一个毫无吵杂的良好的成长环境,更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一个千古圣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毋庸置疑是十分重要,在正确的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

安逸的环境常使人落败。19世纪的中国,清朝的皇帝还在享受着他天朝大国的统治,人们还在自给自足地快乐生活着。一声枪响打破了长久的宁静: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打破了铜关铁锁,敌人入侵了,清朝失败。“东亚病夫受尽了屈辱”。然而,在无数的抗争过后,“东方巨人”已然屹立在世界之巅。这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在与逆境的抗争后,必定会走向成功。列别捷夫说:“干净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当一个小孩用剪刀剪破蝶蛹时,他哪里知道,未经过挣扎的蝴蝶不能获得重生;当那些富家子第整天花天酒地时,他们自以为抛开了烦恼,远离了挫折。他们可曾想过,他们真正抛开的是大好的前途,真正远离的是美好的未来,所以,莫让安逸的生活冲昏了头脑,在与挫折和逆境的抗争中才能成功。

逆境中的抗争催人奋进。海伦.凯勒一位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和爱因斯坦,毕加索同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奇迹,她集盲聋哑于一身,成为最残酷的人,但她却奇迹般的学会了说话,并通晓十几国语言,还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专著,并受聘为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感谢上帝给予我的苦难,这是我最大的财富”。曹雪芹,他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革,深感世态炎凉,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日子,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他的《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苦难,给了他们奋斗的动力;是逆境,激发了他们斗志;是抗争,让她坚强而变得伟大。

事实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环境使人成功,安逸的环境常使人落败,逆境中的抗争催人奋进,环境与成长,相辅相成。选择正确的环境,会有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就会成功。我们是时代的青年,未来社会的主人,让我们为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努力奋斗吧!

辽宁省实验中学退休教师补习学校理补一任政琨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1.题目“环境,成长的重要因素”直击材料的中心,明确了本文的立意。2.善于运用分论点,围绕中心,分层论述。本文选择了三个分论点,使层次清晰,结构严谨。3.开篇通过引述材料,推导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再现文章三个分论点,强调首尾照应。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理想与追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60分)。

在陈南所著的《谈人生》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就是关于什么是理想职业的调查(调查可多选)。第一类:占82%,那些以实现抱负、施展才干、大干一番事业的职业,是自己理想的单位。第二类:占50%,那些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所学之长,有利于专业运用单位是理想单位。第三类:占38%,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是理想的单位。第四类:占9%,安定、清闲、自由、舒适的单位,是自己理想的单位。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有理想才会有翅膀

最近,有一项调查引起人们热议:在被询问理想的职业时,有82%的年青人回答都为实现抱负、施展才能去找一份工作,而大概过半的人倾向于专业对口,想要发挥所学之长的工作,只有少部分人只看重工资待遇,或是工作是否安定、自由。简简单单的回答却折射出不同的人,心中不同的理想。

理想,本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对于理想,不应该是华丽的伪装,如果一味地唱高调,其实就是伪装、虚荣的表现,应该实实在在地面对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与回教徒作战时,把故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击败敌人。这就是前进的方法。掌握你的生命,高悬某种理想和信念,全力以赴,使自己的生命能配合一个目标。所以,在许多人忙忙碌碌、默默而终的时候,那些因为人生有了理想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的人,才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没有理想,就像无舵的航船。人生就像一艘前进的航船,总是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行,没有理想,就像一艘无舵的航船,随意漂泊,看似自在的航行,而终将被大海吞没。李煜在词坛上的地位无可争议,他的一曲虞美人,感动过多少人的心扉,今天读来仍能产生某种美感。但作为君主的他,便是一个没有理想的君主,吃喝玩乐,春花秋月,没有人生的规划和理想,浑浑噩噩,理想在梦中便折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没有理想,人生航船随时触礁也。因此,理想就是折射的现实,现实悲惨,就是理想悲惨。

理想,为领袖少年插上翅膀。歌德说:“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十六岁的少年毛泽东心中装有拿云之志,决心走出家乡韶山,开眼界,见世面,经风雨,读书而寻求真理。临行前的一首诗告诉我们:“少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彰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不断努力奋斗,经历了人生的血雨腥风的斗争,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是什么是他具有这样大的伟力?由此可见,是理想,为少年毛泽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他抟扶摇直上九万里,不断前行,成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大业。

有理想,才有理想的职业,有理想的职业,才能实现理想。因此,理想与职业相辅相成。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罗盘,给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是船帆,风樯动,起宏图;理想是翅膀,助你浩渺天空展翅翱翔;理想是发动机,时时给你前进提供动力。让我们为了远大的理想而扎扎实实地努力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14届11班关贺远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有理想才会有翅膀”,深入地挖掘材料,表明中心“理想与腾飞”的关系。

2.三个分论点围绕总论点,既层层深入,又正反对比,阐述中心,结构更加严谨。

3.结尾除了照应开头,还运用排比句,深化和升华中心,给人以排山倒海不可辩驳力量。引用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化中心,彰显文化底蕴与内涵。

在追求中,享受人生

当大多数人们都在调查问卷上写下,想找一个能实现抱负、施展才干或专业对口等工作时,你是否注意到了那角落里的9%?请不要说他们没有雄心,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这只是一些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有什么错呢?

在追求中享受自然、品味人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渊明,恐怕是这类人的代表吧?厌恶官场的明争暗斗与尔虞我诈,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的渊明,毅然退出江湖,安居在南山脚下。从此,每天种地、犁田、饮酒、采菊、观景、写诗,好不恬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心境使然,他才能在文学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田园诗,享受自然、品味人生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人们都有一颗向往安谧、恬然的心,只是在这喧嚣尘世,不得不封闭起来,为何不做一回渊明,尽情追求这只有旷世的自由呢?

在追求中享受自由、爱我所爱。嵇康、向秀、刘玲、嵇康等人,他们是晋代的才子—“竹林七贤”,也是享誉天下的名人,更是自由的追求者。而其中尤以嵇康为最。善于作诗弹琴的他,最终在司马王朝的压迫和无奈下,也无反顾地走向了山林。无事时,便与同伴饮酒赋诗;拮据时,便与向秀一起在溪边打铁换取钱物。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正好?若是嵇康出山,司马氏王朝也可能更加强盛,他也可能因此被人们传颂。可他没有加盟司马氏集团。哪怕是司马王超以死相逼,他仍是摇了摇头,提笔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笔锋遒劲,象征了他的铮铮铁骨,而那飘逸的长发,不也正表明他对仕途的不屑,对我行我素的自由人生狂热?

在追求中袒露率性、真实自己。每个人都曾追求过自由,但因为种种缘由,最终便像山涛一样放弃了。没有人能够说什么,这只是不同人的走不同路而已。有时,甚至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生一辈子,哪怕在这世上出了吃穿住行外,还要有点追求,哪怕是一无所成,也要丰富自己的内心,升华了自己的灵魂,哪怕将要面对死亡,像嵇康那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又何妨?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充实,有时不代表万贯豪财,甚至是万人之上的地位,而是让自己感觉活得精神的充实与真切,在人世没有白走一遭。

很喜欢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人:萧剑江山诗酒茶。不是因为爱海,而是他的心境。夕阳西下,独自坐在山间,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吹一曲洞箫,品一盏香茗,望着黄叶落地,倦鸟归巢,恬然而惬意,想自由,而又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做一会率性真实的自我,有何不好呢?学一学苏老夫子吧,“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4届9班刘洸嘉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作文字数982字)

1.题目“在追求中,享受人生”,囊括材料的全部内容。关键词“追求、享受”点明中心。

2材料中四组数据,作者一反常态,没有选择对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理想抱负、施展才干、大干一番事业,而是选择了最少的一组第四组—占9%,选取的关键词是“自由”二字,主要是指精神内心和行为上的自由。选择的角度可能是为了避开大众化的写法,独出心裁。可以展示新的一面:精神思想的另类人生,充实真实的自我,自由自在的人生。或许可以达到这种另类的效果。或许因为浪漫不可行,脱离物质生活的生活是不存在而受到阅卷老师的打压。

3.关于晋代陶渊明、竹林七贤等人的故事,了解的比较多;结尾展示电视剧中的人物的特写镜头,再一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用苏轼的诗句结束,增加含量底蕴。

为理想拼搏,成就精彩人生

题记: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

在陈南所著的《谈人生》有这样一段论述,就是关于什么是理想职业的调查。什么是理想的职业?大部分人选择的是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施展才干,一展宏图。而仅仅想要安定清闲工作的人占少数。这项调查报告告诉我们:安于现状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为梦想而拼搏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追求梦想,才能成就精彩。人,总该为梦想做点什么,或追求点什么,一生才能有所作为。文章是80后男演员中第一个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得主,在众多影视剧塑造了一个个深受观众喜爱的鲜明的形象。有人说,他是一个很幸运的演员,演艺道路顺畅无比,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这样的成就。其实不然,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文章深深明白这一点。为了拍戏,不会游泳的他背着巨型配重下水,在上岸时被配重缠绕,差点溺水而死。一次水下训练,由于水压过大导致他耳膜穿孔,高烧了七天。从这些努力来看,文章的成功,是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结果。因为,只要这样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创造辉煌,让人生更加精彩。

追求梦想,才能实现价值。人生只有在追求中,才能实现理想;只有在追求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2008年《唱响奥运》的舞台上,一位20岁的小伙子刘伟,带着空空袖管,用脚趾谈着动人的钢琴曲,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见证了他的坚毅与美丽。他曾经梦想成为一流的音乐创作人,却因意外触电,失去了双臂,从那以后,他每天坚持练习用脚演奏,成功地挑战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用脚弹钢琴达到正常人七级的水平。当别人问他为何能够做到时,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在用自己的灵魂和和生命演艺自己的人生。正像刘伟这样,选择自己的梦想作为人生的目标,并将其变为现实,人生的航船才能达到彼岸。

安于现状,青春黯然神伤。安定、清闲的生活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维持现状,那么,其人生便会大打折扣;如果仅以经济价值和功利眼光去衡量世上的一切,那么这个社会便不会有任何的希望。公务人员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人坑”,在“国考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扭曲的价值观,高烧不退,大学生成为一如既往的主力军。究其原因,恐怕“编制”的招牌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如果普遍缺乏开拓的激情、有个性的梦想,甚至“敢拿青春赌明天”的冒险精神,而一味地安于现状,但求稳定的话,那么只可国家恐怕很难拥有令人称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这样的价值观,只能让人的青春黯然失色,甚至会让一个国家失去明天。

每一个为梦想而拼搏的人都是自己的代言人,让我们重新燃起追梦的激情,展现多彩的青春,成就精彩的人生吧,成就一个追求最高境界而有所作为的人。

辽宁省实验中学退休教师补习学校2014届理补一任政琨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为理想拼搏,成就精彩人生”从材料中提取,命题立意深刻。

2.围绕中心,选取三个分论点,既层层深入,又正反对比,层次清晰,论据充实,说理透彻。

3.开头运用题记,引用伟大导师恩格斯的名言,深刻地解释中心,结尾照应,结构严禁。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艰难困苦玉汝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自古以来,沉香就被列为众香之首,近年来,沉香每千克万元飙升至每克万元,极品沉香更是每克1万美元,其价格是黄金的400倍。并非每棵沉香树都能产出沉香,只有一小部分沉香树才能产出沉香。当沉香树被虫咬、风吹折枝或人为致伤后,恰巧伤口又遭遇一种名为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感染,于是奇妙的变化就产生了。黄绿墨耳真菌从沉香树破损处入侵至树的体内,遭到树内抗体的排异,而黄绿墨耳真菌又不屈服,顽强地与抗体争,从而进行新陈代谢。这种生化过程,不断生成倍半萜和色酮类物质-沉香。

艰难困苦玉汝成

经过千锤百练的考验,凤凰涅槃中重生,造就了生命的永恒;经过风霜雨雪的考验,腊梅在寒冬里绽放,彰示生命的辉煌;经过山雨狂风的考验,苍松在绝壁间耸立,谱写生命的乐章。位列众香之首的沉香,要经过虫咬折枝或致伤,又遭遇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感染,产生排异反应、生化过程中才可获得。事实告诉我们:人只有经历了砥砺,克服了磨难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困苦砥砺书豪壮。林书豪走进篮球场的时候,人们对他冷嘲热讽,高中夺冠后满心期盼理想大学向自已抛出橄榄枝,但最后只有哈佛这一线希望;大学第一赛季,得分场场才4-8分;在NBA一年多时间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管理饮水机,还面临着解雇、下放等各种困扰。但林书豪没有被打败,他更加刻苦训练,向更高的标准看齐,进而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驰骋赛场。接着,“林旋风”在纽约席卷,震颤全联盟,纽约奉其为“神”,火箭又开出天价合同将其挖来,磨练砥砺,让他永远在通向光明的道路上前行。“林旋风”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上苍总是把自已的宠儿放在艰难的环境中砥砺,让他们在成长中倍受磨炼,锻造出超凡的毅力与意志,最后才成就其一番宏伟大业。

努力奔跑追太阳。拉姆塞8岁被加地夫签下,18岁被豪门阿森纳召至麾下,被视为天才少年。可一次“断腿”让他的职业生涯笼上了一层雾霾。伤愈后的拉姆塞状态一落千丈,努力的奔跑被视为“瞎跑”,球迷也嘲讽地讲起了“死亡定律”,曾经的天才只被当做主教练温格平庸的干儿子。然而,拉姆塞并没有就此沉沦,本赛季他闪耀在欧洲赛场,率领阿森纳领跑英超,进球数更是居全队之首。淬火后的“死神”进化为“战神”,球迷感慨道:“他一直跑啊跑,为的就是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已”。拉姆塞终于追赶上了心中的神—理想中的自己。事实进一步说明了一个真理: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能改变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

艰难困苦玉汝成。价值连城的沉香不是那棵树上都能生产的,它需要经历过虫咬、风吹折枝等致伤,还需要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感染,沉香树体内对抗体的排异等诸多磨砺后,沉香才能产生,真可谓千呼万唤,千磨万难的孕育。这如同璞玉经受了雕琢的痛苦,才显露出宝玉的温润华美;河蚌承受疼痛难忍的煎熬,才造就了珍珠的晶莹剔透;蚕蛹接受了黑暗与孤独的磨砺,方可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是时代的青年,承载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以及民族的复兴等历史重担,没有坚强的毅力与意志的磨练,没有千锤百炼的折磨,怎能成为一块好钢?让我们低下身体,主动地尝试艰辛与磨难,有意识地在风雨中成长,在冰火中坚强,在淬火中锻造,成为国家民族大厦的栋梁!

辽宁省沈阳市第31中学2014届15班王骏然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艰难困苦玉汝成”根据名言警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浓缩而成,作为论点,具有说明力和吸引力。

2.三个分论点,三个角度围绕中心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耐人寻味。

3.结尾既有照应开头,又有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居高临下来俯视自己面临的责任和旅行将来的义务,升华了文章的高度。 2014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例文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求道何必去远方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张敏波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亚圣显然不太支持去远方求道。时光流逝已近三千载,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执拗的主张去远方求道。嗟乎,求道何必去远方,近处亦可悟大道啊!

看今日之中国,这种执意舍近求远的人何其多。有人不辞辛苦漂洋过海远赴他乡淘金,有人不惜重金请外地专家来开讲座,还有人感觉自己是个人物,非得到远处显摆。美国的普通院校在中国招生百般挑剔,国人还是削尖脑袋往里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国演艺场。以上种种,究其原因,不外乎较多人头脑中的远处崇拜情结,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更加圆,以致不停的叫嚣着“远处才有风景”。不亦悲乎!

求道,换句话说,即是探索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近处求道亦即探索附近的、身边的以及日常的真理,所得之道也就有了去距离化和去陌生化的属性了。提倡在近处求道,是因为近处的物已为我们熟悉,不需浪费光阴去重新适应;近处的人我们相处已久,或多或少可给一些帮助;近处的习俗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带着它去远方,势必增加阻碍。由此看来,近处求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退一步说,远近是相对的,我们的近处即为他人的远方,与其劳神费力的远行,真不如仔细的探求近处之道。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哲学家庄子曾特意指出。越是稀松平常的是物越是蕴涵深刻的学问。因此,求道不必去远方,就应该关注我们的身边,过好我们的平常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道理,经历岁月的沉淀,终悟大道。

回望历史,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亩,却能定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奇谋;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天理即人心,知行须合一”就是对世俗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正视当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在极为平常的稻田中做出了骄人成就;文学巨匠莫言钟情的高密东北乡,其实就是他自己最熟悉的家乡。反观中国男足,派员留学巴西,举薪聘请洋帅,委托德国培训,极尽去远方折腾之能事,落得在亚洲恐韩恐日恐泰国的凄惶境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近处亦可悟大道,近处也有风景。因此我不愿看到,豪情万丈的远方求道,归来时却空空的行囊。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分析

单一话题矛盾对立角度

单一话题矛盾对立角度: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矛盾对立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孩子成长的快与慢”,我们只能理解为“要么快要么慢”,孩子成长既可以慢也可以快是不可以的。它和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形似而实质不同——前者是单一话题矛盾对立体角度,后者是单一话题并列共存角度,不能混为一谈。

再如“该不该设立李太白文学奖”这个话题,我们只能从应该和不应该这两个矛盾对立体里选择其中一个,不能面面俱到。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与引导】

(一)审清作文材料

1、话题:孩子成长

2、目的:培养孩子成功。

3、为什么: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

(二)常见切入角度:你只能针对设立“孩子成长得快希望还是慢些”这个活动,谈自己是主张快还是主张慢。

(1)同意快些。为什么?

原因:郎朗的爸爸把朗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培养成为超一流的钢琴家。时代不一样了。

(2)不同意。为什么?

原因:

1、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属于特例。

2、梁启超先生主张学习不必求猛进。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示例二】2013年海淀一模(单一话题矛盾对立关系)

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这一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与引导】

(一)审清作文材料

1、话题:设立“李太白文学奖”。

2、目的: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

3、为什么: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二)常见切入角度:你只能针对设立“李太白文学奖”这个活动,谈自己是主张设立还是反对设立。

(1)同意。为什么?

原因:我们有能力设立这个奖项;我们需要设置这个奖项;这个奖项会给中国(世界)文学带来好处。

(2)不同意。为什么?可以以材料中的任何一句话作为切入点。

①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我们的作品针对走向世界了吗?

——我们针对有能力评点世界了吗?

②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

——“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又是什么呢?

——以中国文坛之复杂、创作理念之分歧,“我们的眼光和标准”能否做到内部统一,能与全球主流价值观相抗衡吗?

——从现状看,我们能保证评赏的公正和权威吗?

——文学作品真的需要一种眼光和标准来评价?

③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

——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们没有更多的话语权?(翻译问题、作品质量问题、价值观问题、政治经济实力问题)

——怎样才能拥有更多话语权?

④争夺话语权

——这种争夺(争斗)在其它领域(食品业、制造业、影视业等)存在吗?

——如果有,该怎样争得话语权?怎样才能拥有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评赏别人的权利?

——如果话语权的争夺无处不在,话语权的争夺真的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吗?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才是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呢?

——我们争夺话语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获得了话语权就获得了世界的尊重,那获得了话语权就一定能够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吗?

评点是为了自鉴(59—60分)

自诺贝尔文学奖垂青第一位中国作家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话题又一次沸腾。有作家提议创设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以期收获中国文学问鼎世界的效果,不免再次贻笑大方,显露出泱泱大国的狭隘与自怜。“评点”无碍,但评点的目的绝不是功利地位,而是修缮自身,增进理解。

中华文化孕育出的文学果实没有人能够否定其璀璨,但在世界文坛中之所以缺少话语权是因为中国文字体系和外国文字体系差异悬殊,翻译工作进退维谷,美感无法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传递给世界,自然只能孤芳自赏,闭门大观园而无人涉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和农工文明生活背景迥异,阻碍了双方理解,文学缺乏载体,无法飘洋过海。得益于近代赛珍珠、海伦·斯诺等一批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学者,中国逐渐认识了世界,世界打破了对中国冰封的既有印象。

而这个逐渐融合的破冰现象岂是一个表面文章的所谓“奖项”的设立所能推动的?“奖”字本身即带有一种不可调和的偏见和自诩的优越感,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暗。

莫言的得奖绝不仅止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坛上的“话语权”有所贡献,他更多地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思路。莫言的小说深刻而平实,在与现实土壤紧紧贴附的同时注入荒诞而又符合常理的情节,反映了一片沃土、一个时代的挣脱。而这一手法正是借鉴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在拉美大地上试验成功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莫言对世界文学的精谙使他的写作技巧炉火纯青,突破了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为世人广为流传。中华文明若期望走出世界,“评点”仅是第一步,而“评”过后的学才是无止境的。有关中国的“李太白文学奖”的一大荒谬即在于它所提倡的“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缺乏逻辑。世界有关美和爱的标准是共通的。人类对至美的感动和对真实的热忱无关民族。柴静说:“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莫言告诉我们,向世界汲取养分吸纳不同民族灵气以补充自身,中国文学才不会营养不良,永远以古为傲,井底望天。俄罗斯民族血性方刚的《日内瓦医生》和洞察国民的《古拉格群岛》不值得品鉴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讽刺而具象征性的《慢》、《无知》难道不值得剖析吗?美国当代《在路上》的牛仔精神与自由笔法不值得吸收吗?

中国误会世界太久,世界误会中国太久。房龙说:“人们自古以来的偏见一旦加上优越感与满足感,会使人类的共同理想泯灭而变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是时候放弃所谓“奖项”、“话语权”等等幼稚的想法了,中国本就属于世界,我们缺乏的只是是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借鉴。只有当文学、艺术等一切美的创造向世界取材,文化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不分高低贵贱。无所谓“得奖”、“落榜”。只有相互敬畏,相互依存。

俯瞰世界,从日本民族《泉》汲一捧清流,从美利坚民族《荒原狼》借一分豪气,从英伦三岛《金色笔记》收一枚书签。我想为文学的美丽热情鼓掌,相信中国文学亦会收获属于它的掌声。

(一类上60分)立意高远,认识深刻,积累厚实,内容饱满,论证充分,语言富有表现力,题目有新意、有深意。整体上大气磅礴、纵横捭阖、从容自信,作者旁征博引体现出深厚的文学积淀,对中国文学及外国文学有深入的了解,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意义深远的“奖”(52分)

近日有作者提议,我国应设一世界性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以中国人的眼光和标准评鉴世界文学。起初,我对这个想法很不屑,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但转念一想,这“奖”确是意义深远。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对于文学的评判,掌握着巨大的话语权。中国历史悠久,文学的浪花在各朝各代高潮迭起,与西方几年百年的历史相比,我们的底蕴无疑深厚得多。此外,我国文学体裁众多,而文学的本身,又蕴含深刻的思想。所以,作为一个古老有底蕴的民族,我们拥有文学评判的话语权!外国人的思想或多或少不同于中国人的思想,所以又何必让外国独掌评判大权呢?

其次,这个奖项的设立,可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现代社会比拼的重点,并非军备,而是文化上的软实力,文化上的影响力。拿中美两国加以对比,美国的麦当劳、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这些东西即使在偏远贫困的国家,也会有人记得。而对于中国,这些能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化,便是少了很多!我们缺的并非内涵,只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不顺!而这个奖项的设立,无疑会吸引中外人们的注意,在他们努力专研中国文化,力图得到这个“奖”,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时,中华的文化便悄然传播开来。由此看来,这个将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性,无疑极佳。

最后,这个“奖”会促进文学的发展。文学的发展需要鼓励,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刺激。正如栽培植物时,你对它说:“快长吧快长吧”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而及时的浇水施肥,才能令其枝繁叶茂,快速成长。这对文学同样适用。国家鼓励文学,若只是随口一说,那效果必定不好。而有一个奖项,有这么一个荣誉,那么必定会掀起一场文学热。当然,其中必然有些动机不纯的为名为利之人,不过这种人必不会被评出来,获奖人仍是那些苦心钻研文学的人。虽然产生了一些动机不纯的人,但其毕竟是少数,但兴起的文学热,却确确实实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然而,虽然这个奖意义深远,但我们也应将这个奖始终如一的设下去,虎头蛇尾或者半途而废,那么之前积累的便会被付之一炬,而那些所谓的“深远意义”变更是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办这个奖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

在我看来,这个讲的益远大于弊。我们用中国人的眼光去评论世界文学,一方面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又促进了文学热的兴起。这个奖,若是能成功设立的话,诚是意义深远!

(一类下52分)紧扣题意,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作者采用就事论事的思路,运用“首先……其次……再次……”这些词语构建段落,形成递进式说理,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这篇文章的典型意义在于行文的朴素性:认认真真地读题,踏踏实实地行文,朴朴素素地表达依然可以成就佳作。当然,在认识的深刻性或语言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会更好。

(二类中46分)符合题意,一、二段能从材料推出观点,且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成理。不足之处在于认识不是特别深刻,论证过程不够充分,有贴标签的嫌疑。

论权利(32分)

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评鉴世界文学,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因为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便也要点评世界,这位作家不仅提出文学上的建议,更点醒我们:人人都可被点评,也都可以去品评,因为我们都有平等的权利。

权利,一直是个受争议的名词。有人说,权利只掌控在身处高位的人手上;有人说,权利只掌控在文明发达、军事力量雄厚的国家手上……英国亨利三世时期,爵位称号便是权利大小的代表;中国古代,妇女一直位居男人之下,被剥夺人权;中国清末,瘦弱迂腐的中国人一直饱受列强的欺辱……在历史的证明下,世人对权利的界定貌似全部成立。而我想说,权利其实在每个人手里,每一份都大小相同。英国的阶级最终被愤怒的民众控毁;女人备受歧视,却有一个皇帝名为武则天;中国弱小却有反抗的权利,最终在动荡中凝结出新的力量,建成新的民主的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人权不分高低贵贱。

想要独霸权利的一切终将被毁灭,黑奴会解放、黑人会与白人住在同一栋公寓、女人可以不再裹小脚、女孩可以和男孩一起去上学学习知识。人们在无数次错误的引导中懂得,权利不可剥夺。剥夺人权的日本天皇、俄国沙皇、德国希特勒只有一样的下场,被万众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权利,其实是个很美好的名词。它并不附属在名利面前,它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可以用它品评整个世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中国公民,都依法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我们可以用它选举出能给予我们公正权益的领导人,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个公平公正的领导人。权利就在你我身边,它从不追逐。

当权利在你我手中的时候,切不可盲目使用,否则,权利将会毁灭你我。我的选举,要公平公正作假票选出一个自私自利的领袖倒霉的是所有的人。当我们通过努力获得一份更大的权利是,使用它,三思而后行,享受人权的时候也要对其他人的人权负责。只有持着一颗善良负责的心,权利才会始终美丽耀人。

让我们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平等公正地品评这个世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吧。

握好手中的权利。

(三类下33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完整。但是与材料粘连不紧,“话语权”和“权利”的概念不能对等,离题较远。

【相关提示】

材料作文——给出明确讨论核心: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给出多种提示——

几种看法:同意的,反对的,关系型的。同时引入质疑郎朗式成功几率、赞成梁启超的教育方法。

相关思考:

该不该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里的成长指什么?

要早学多学吗?早学多学什么内容?

多学快学带来机械训练,影响身心健康,到此为止吗?

郎朗成功了,能复制吗?

梁启超培养子女学习时不求多,求什么呢?

时代不一样了,这个时代具有怎样特点?它如何决定孩子们该不该早学多学?

不早学多学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又怎样了?

成功与杰出什么关系?

【作文标杆文】

(一)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一类上48—49)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家长公认的真理。于是中国孩子早早地背上小书包,周末被课外补习班塞满。而家长们则天真地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将来便可成人中龙凤。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家长为何要让孩子成长地快些?无外乎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成熟让人才不再稀缺,大学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让父母们心生焦虑,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花了辅导费似乎能买一份心安。再者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这十八年的光阴有些父母等不及,他们渴望儿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养孩子,又怎能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

或许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那对于世界一知半解却又充满好奇的孩提时光。然而,一旦成长被按下了加速键,孩子便没有时间留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许你会说长大后会有足够的时间,但那时或许你“杰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忘记生命中充满了美好。失去了这份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难弥补内心的空洞。现代人已经失去了故乡,又怎能再失去孩提与小伙伴追逐嬉戏的记忆?

同时,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长中遗失的快乐也许被他的成功所弥补,但是还有多少个没日没夜练着钢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为世界演奏,他们下了那么大的赌注却输得一场空。快速的成长还意味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曾有这样的尴尬,当老师问道“月亮像什么”时,所有人回答“像小小的船”,只因儿时背过的那篇课文。有人曾惊讶德国小学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中国不到一周的知识,却不知他们让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形成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为何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各领域高学识人才众多,却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样的突破者真正引领着人类进步。

有些被按下成长加速键的孩子已成人,有些还在飞速“成长”,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你正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正常速度,当下春色正好,何不带你的孩子流连于鸟语花香?

简评:

一、立论:以“不要按下成长的快捷键”为中心论点,观点明确,说理形象。

二、行文逻辑严密,论证思维清晰。

首段亮明观点,以“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形象发问引出下文。

然后扣住“当下”、“中国”、“家长”的功关键词,深入剖析家长们培养孩子“按下快捷键”的行为心理——“用辅导费买一份心安”、“等不住”、“盼子女出名”,直至社会现实。

接下来,分析“按下加速键”的危害:先从受教育的主题来谈,孩子们失去了可贵的孩提时光,以描写画面辅助议论,论述催熟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发下美的能力,造成了内心空洞等不良结果。继而辩证分析“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在加速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丧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中,思维单一化、同质化,对比中德两国的小学教育,深入分析孩子成长的问题会影响社会的健康成长。谈危害、论影响,层层深入。

结尾收束,反问作结。

三、语言流畅,行文自然,显示了很好的写作功底。

(二)欲速则不达(一类中45)

郑渊洁在一篇文章中谈及自己的育子心得,说到“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尚且不知其子如今是否成才,但对他这句话是赞同的。与其让孩子痛苦地在跑道上奔跑却收获无几,为何不给他一个步行的空间让他慢慢长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成长的滋味。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番道理。

朗朗可以成为一台“音乐的发动机”,确实少不了其父母的快速教育,但我认为也不能抛却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对音乐本身的热爱。若是没有这份热爱,不提成为这样的钢琴家,便是坚持下来都是难事。

当年名噪一时的宁铂等中科院少年班的“天才少年”便是被这份快速教育而摧毁的。他们在被迫快学与早学,却并不爱学这门知识,于是乎学校的填鸭,家长的催促,反而造成了他们心理的负担,于是宁铂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不做科研,很少参与实验,甚至练起了气功,皈依了佛门。谁曾想一位曾经的“天才少年”会在这强加的速度中一无所成,最终徒留一个少年时的虚名呢?

欲速则不达,成长的得太快不只让孩子因畏惧而逃避,更剥夺了他们童年的快乐,而没有这份快乐的人生注定是残缺的。

迈克尔·杰克逊与秀兰·邓波儿见面时一言不发,只是抱头痛哭,哭什么?哭的便是他们那份“失去童年”的痛苦。演艺圈中的磨练让他们迅速成长,过早成熟,他们没有精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山坡上奔跑,幻想拥有飞翔的翅膀,无法在小溪中赤脚抓虾,感受清水绕踝的凉爽。他们在严苛刻的训练下确有一番收获,但失去的快乐滋味,又该如何弥补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在当今这个不成才便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学校或是家长似乎都卯足了劲儿让孩子在短期内学习成长。小诗人朱夏妮便差点在这填鸭中失去了最纯真的诗心。幸而其母终于发现了快速填鸭的弊端,停止了这种催赶式教育方式,给了她一条宽敞的路,让她放慢了脚步,自己体味成长。

只希望社会上如夏妮母亲这样的家长可以越来越多,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教育者也可以坚持住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可以更轻松地感受成长的痛苦与快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我的目标。毕竟朗朗只是个例,而太多孩子是普通的,也需要一个不急不缓的环境去慢慢成熟。

简评:

一、立论:观点明确——孩子成长,欲速则不达。

二、论述结构清晰,层层推进。

开头引用郑渊洁的话“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反社会现实,辩证提出观点“孩子成长,欲速则不达”。

以郎朗、宁铂为例,直击论述核心,一正一反有效印证了“如何欲速”、“如何不达”。郎朗成功加速只是其中一个秘诀,纵观成功另有其他重要原因;宁铂加速,少年天才,到头来遁入空门。

接下来,以迈克尔·杰克逊与秀兰·邓波儿见面抱头痛哭为例,论述早熟加速成长的童星,在成功背后的无限痛苦。论述中对失去的美好童年画面的描绘,以我笔写我心,生动感人与上下文中的直接论述相得益彰。

最后两段联系现实作结,同时不忘用例。

三、语言流畅,行文自然。

综观全文,论点清晰、明确,论述条例严谨、层层推进,体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亮点是论据丰富,且具有现实性。在积累素材、使用素材这一点上,本文具有较强的教学参考价值。

(三)赢在起跑线上一类下42

在《我和郎朗30年》中,郎朗的父亲提到郎朗成功的秘诀便是让孩子成长的快一些、更快一些。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成长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迅速且不可逆的过程。学习要趁早,培养要趁早。尽早接触,尽快培养并不是求猛进,并不是急于求成,那是提早的勤奋,提早规划好梦想的蓝图,并提前做好准备为将来能比较轻松,为一日的辉煌蓄势,这是沉潜,是为了积蓄冲天的力量。

“君子生非异也”,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份子,没有人生下来就是钢琴大师。郎朗的成功正在与从小开始父母对他的培养,那可能是放学回家牺牲玩闹的时间投入到练琴中,可能是父亲让他尽早地接触钢琴,尽多地练习钢琴,在比别人提前训练学习的过程中,原本与其他小朋友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他便在日后的征途中有了儿时训练的基础,为他能够领跑与钢琴这一领域提供了保证。

有人说快势必会伴随着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种说法固有其道理,但也未免牵强。若是不让一个孩子尽早的勤奋努力,培养出坚忍的意志品质,那日后的他们羽翼渐丰,可能不再服从于父母的教育和管理,加上从小便没有争强好胜的志气,和随着年龄增长附加的惰性,这些孩子岂不是一辈子都将混迹于芸芸众生,没有突破?的确,像郎朗那样成功的没有几个,可是其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可以被学习、复制的。郎朗自出生就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早学、多学便成就了今天的郎朗。可是更多的我们也许连那一丝天赋都没有,若不已提前、提早的学习来弥补,更待何时?古人说的笨鸟先飞便是这个道理吧,天赋不及他人便更要通过早学、多学来填补天资的不足,赢在起跑线上。也许提前的培养会让孩子体会到同龄人体会不到的压力和艰苦,但那又怎样,我们的目标永远不是眼前的痛苦与得失,而是长远的发展之路,尽管时代不同,但通往成功只能靠一步一个脚印,靠提前的学习,比别人更早、更多的学习丰富自己,这个真理不会改变。

记的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提前努力奋斗的自己,不畏压力,不畏艰难,赢在起跑线上。更快的成长,总有一天,你会感谢那时的自己。

简评:

一、立论:赞同郎朗父亲和家长甲的观点,将尽早接触、尽快培养定义为提早的勤奋、提早规划、做好准备,观点明确,在一片反对声中独出心裁。

二、论述结构较为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推进。

以“君子生非异也”展开论述,先论述郎朗父亲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继而辩证分析“快势必会伴随着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一试题材料给出的方向,从反面论述不加速、不严苛的成长会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对比推进至每一个普通人,我们天资去郎朗甚远,笨鸟再不先飞,又如何翱翔苍穹呢?

三、本文的立意决定了本文的写作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故而作者在论述中辩证的分析,尤其是的语言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四)孩子,快长大(一类上49—50)

亲爱的孩子:

昨天,我和你商量高考完去学车的事,你很不高兴地撞上门走了。你不知道你的那句“你是不是巴不得我学的再多点再快点!”给了我多大的震惊。

孩子,现在想想,昨天你好像还是一个几尺长的粉嫩的婴儿,今天就已经要迈入社会的大熔炉了。原来的你会和我撒娇,会踏在我的背上给我按摩,会在我出门前说一声稚嫩的“妈妈慢走”。今天的你却面容冰冷,不再陪我出门,我们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孩子,你可知道,你长得越快,妈妈的心便越沉重。

但是我仍执着于让你快快长大。

孩子,今天的社会注定了快快成长对你利大于弊。飞速的经济发展、飞速的制度变革,教育,也变成为了飞速下不可避免的产物。你可能在感慨梁启超所说的“学习不必求猛进”是多么的英明神武,可能在羡慕达芬奇小时候花费几个月去画鸡蛋的教育方式多么的自然无压力,但你今天要面对的时代,却没有求慢之人的绿色通道,只有求快之人的独木桥,才能用成熟的心灵保护自己不被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所伤害,才能在这个社会傲然。

即使今天的快速时代不复存在,孩子,我仍希望你快速成长。你五岁时,我给你报了小提琴课,十岁时,我带你去上外教口语。看着你连琴也拿不稳满脸通红,看着你在众多高中生面前不敢开口说话,你以为妈妈不心疼吗?可是,你学得越多,成长得越快,你在与同龄人竞争时候便有越多的砝码,将来也便拥有更多机会。妈妈想做的,是用你今天的辛苦窘迫换明日人生路上更多的选择。况且,人生这么短,而世界又那么大,你成长得越快,适应与磨合的时间便越短,享受乐趣的时间便越长。

那天,妈妈好不容易拉你出去走走。我们去了公园,走在那条林荫小道上,路边的桃花、梨花都开了,树叶罩在头上,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我们走得很慢,你还时不时去逗弄花上的蝴蝶。而我,望着你却有些痴了。

——孩子,你不知我有多想这样陪着你慢慢走在人生路上,让你慢慢地经历考学、恋爱、喜怒哀乐。你每向前走一步,就离我越远,踏在我的心上。可我能做的,就只是看你用背影告诉我,不必送。

但我必须狠下心来,因为我愿用今日对你的舍不得,换你一个明亮的未来。

孩子,我还是把学车的回执附在信里,望你考虑再三,妈妈等你。

爱你的妈妈

这样一个夜晚

简评:

一、记叙类,书信体。以一位妈妈的口吻给自己高三年级的女儿写一封信,讲述自己的心声。中心立足于为什么要加速女儿的成长,带有创作痕迹地展现了一位高三学生母亲的良苦用心。

二、行文自然流畅,细节真实感人。

文章以母亲的口吻想女儿讲述加速教育的原因,社会发展的背景使然,个人成长的因素使然,“我愿用今日对你的舍不得,换你一个明亮的未来”一个普通母亲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跃然纸上。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母女散步时成长、代沟带来的距离,几个片段娓娓道来,细腻感人,寓理于情。

在众多考生板起面孔说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篇来自生活的文章。在众多考生鞭笞挞伐当代教育加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篇入情入理的佳作。

三、看得出来该考生有着良好的议论文训练的基础,行文中有的地方还带着明显的议论文的痕迹,同时如果文章能够站在母亲的角度,对时代、对教育有一些反思就更好了。毕竟,文章中的母亲是当代教育大环境下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一位,毕竟在母亲加速女儿成长、盼望女儿成才的后面内心总一定也是带着不舍、不解甚至是不愿的,也许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当然,这样要求一位一模考场上的同学,又有些不够实际了。

(五)请还给孩子成长的权利(二类上40)

作为一个“超一流钢琴家”的教育者,郎朗的父亲给众家长们提供了培养孩子的秘诀:让孩子成长的快一些,再快一些。

“快”字的连续使用可以看出他对这一说法的强调,但是盲目地图“快”,是否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了一些呢?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味重视速度就能达到目的的,选择的权利还是应当让孩子自己来把握。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家长都抱有“让孩子尽可能早学、多学,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过早地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什么“三岁要识千字,五岁奏出一手好音乐,七岁便要接触那些晦涩难懂的奥数题目,可是过早地接触这些真的能够像郎朗父亲所说培养出成功人士么?方仲永是一个能力超强,闻名四方的孩子,从小学习文赋,被众人称为神童。可是神童的结果和普通孩子相比时怎样令人语噎了呢?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若是将其上升为“培养成功人士的高度”,着实会事与愿违。

学习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词,并不只拘泥于课堂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徐宏祖游历山川写下了《徐霞客游记》,谁能说他不是在自然中学习的呢!成长,也并非是单纯的年龄的增长,它与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身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他们不同的学习内容,三个月的婴儿如果能独自翻过身子,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身为家长,是切不可在孩子刚出生时就胁迫他学习这一技能的——这是自然规律使然。日后教育孩子时亦是如此:孩子自有在他们每日丰富的经历中体验着学习的独特方式,家长应将这珍贵的体验成长的权利交换给孩子,予以适当的提醒,但决不提前出手揠苗助长。这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孩子的尊重——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方才是教育孩子的箴言。

当然,我并不是什么教育家,仿佛还不如郎朗的父亲有资格深谈教育孩子,但是,如今社会现象似乎反映着快节奏的生活也正一步步吞噬着孩子的童年。作为这个世界的继承者,孩子们应当踏实心态,也理应拥有成长的权利,以及健康的人生。

简评:

一、立论:在对盲目求快、急功近利的批评中引出中心论点“请还给孩子们成长的权利”。论点正确,但在“快”与“还给孩子们成长的权利”缺少一个必要的推论过程。

二、论述结构较为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推进。

两个论述的主题段一个展现了加速成长的种种表现,一个强调了应该尊重被教育的主体——孩子的成长特征、自身特点。加速成长正是破坏了成长的自然特点,在这一点上,两段实现了逻辑上的统一。尤其是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后面部分,论述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顺木之天性”顺其自然的培养,联系现实,深入浅出,非常精彩。

三、语言流畅,说理性强。

四、惜乎,两个主题段中的论据皆有问题。“伤仲永”并不错在加速培养,“徐宏祖”在自然中学习并不等于尊重学习的自然规律。可以看出,该考生驾驭材料能力较弱,选择论据能力不强。建议删去两个论据。该考生论述能力较强,如果选择郎朗父亲、梁启超等题目中的例子作为论述的出发点,文章的整体效果也会有提升。

(六)快不等于好(二类中36)

读过郎朗的成长故事和他父亲对于教育孩子的看法后,我认为他父亲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但毕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所以我有一个看法:教育做快不如做好。不仅仅是教育。凡事做快不如做好。

现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对于快的需要大过了一切,许多事例都可以论述。譬如作者写书,导演拍电演,政府盖楼,等等,等等。

但既然是从教育引入,那咱们就先来说教育。所谓“十年磨一剑”和“寒窗苦读”,不都是来说明好比快更重要么?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学生们都在践行着启蒙教育,幼儿课外班。无非为了一个字:快!为什么要快?因为咱们中国人多,竞争激烈啊!我做为一个高中生看着各大课外教育机构大声宣扬:四岁少儿英语,五岁奥数。看到这些真是心寒啊。但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因为“快”也为了“好”。那怎么办?想想许多家长都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孩子的意愿。因为竞争着实激烈。那咱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幼教。“少儿音乐”“美术”“画画”。为什么没有一点关于学习的东西!且慢。他们把语言、数学都放在十岁之后了。那我相信这又会使许多家长来说“那是美国,不是中国”。话说得没错,那就是美国,咱们就是在中国。好。咱们来看看那些孩子们长大了之后是如何的。美国孩子在缓慢的学习生涯学会了许多生存技巧,思想。中国孩子学会了高浓度的理论知识。结果呢?细数美国和中国获得诺奖的人数比,这就是结果。我不是在批评教育,我想表达是对于教育的方式,快不等于好。所以对于孩子们我也希望家长不要苛求。慢慢来,教稳,教好。

从另一面来说,对于历史的发展,“快”这个字所带来的影响,对中国无疑是巨大的。“大跃进”,想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图什么?“三年超英,五年赶美,”无非一个“快”字!但是那“千斤的肥猪,车一般大的玉米”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正面作用么?全民炼钢带来的是什么?90%的废品废钢。“快”,真的好么?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快不等于好。做快不如做好的道理了吧。

作家的十年一书,导演的几年筹备,为的都是做出最好。周芷若速学《九阴真经》不还是照样打不过那黄发女子么。所以,我想说的是,“快”不等于好,想做好不必快,做好不做快。

简评:

一、立论:本文以“快不等于好”作为论述重点,观点在“快”与“好”的一对关系上考虑。本次考试,一部分考生站在“快与慢”、“成功与成才”“培养孩子与加强学习”等关系上立意,角度较为新颖,但对思维含量要求较高,这也是很多考生需要注意的。

二、论述结构较为清晰,说理不是非常透彻。

先对比中西方教育,论证中国教育迫于人口压力,求快,学得了高浓度的理论知识;西方教育求慢,学得了生存技巧与思想。继而进行推论,在历史的发展中,凡事过于求快皆带来了负面效应。这一部分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能够与文中主题论述的教育部分相类比,能自圆其说即可(这是有别于在文章开头点一句试题材料,然后大谈特谈“世界需要慢生活”的文章的)。

结尾说理回到教育上,有效作结。

四、惜乎,论述的不够深入,说理亦不透彻。

(七)成长是马拉松(二类下33)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一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男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并介绍了郎朗成功的秘诀: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对于郎爸的观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成长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如果开头一直冲刺,之后的路程必然步步艰辛。我冒昧地拿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做一个对比。中国教育的强项在于基础教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我十分了解基础教育的含义,即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然而如今的中国教育似乎是扭曲的,迫于升学的压力,教育已然成了竞争的载体,在学校老师拼命发着各种试卷,在校外家长拼命为孩子报着各种培训班,而学生自己仿佛只能听从老师与父母的安排,没日没夜地刷题和四处奔波。这就如同在进行一场百米竞跑,比的是速度,比的是谁率先冲过眼前的终点线,而所谓的终点线大概是指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吧。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不利的,为人所称道的“学霸”“学神”早在高中就已经被“榨干”,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被题海给淹没了,当然我所说的是被填鸭式教育所迫害的学生们。其中很多人在考上了名牌大学后便放弃了学习,成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把之前所学全部荒废了,试问这样的学习有何意义。

反观西方教育,在大多数人眼中西方的基础教育似乎只是“放羊式”的,西方的高中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不学无术,西方的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这也归功于他们的课业压力不是很重。在电视里我看到过很多科技比赛,其中参赛者大多是欧美人。以及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中国还没有一位在本土学习的科学家得到过诺贝尔奖。不得不说西方教育下的学生确实是在跑一场马拉松,他们在开始落后于中国的学生,可在后程却能凭借平稳而有力的步子追上已经精疲力竭的中国学生。可以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灿烂的。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在几十年的人生里学习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简评:

一、本文以“成长是马拉松”形象设喻,以中西方教育最对比,提出了教育欲速则不达的观点。在论述中,强调马拉松比赛任重道远。有人一开始加速、用力过猛,最后摔倒在路上,这就是中国教育;有人一开始匀速,甚至是慢速,坚持下来,逐渐加速,终获胜利,这就是西方教育。

二、惜乎,形象说理但分析不够,立足中西对比但论述不深,全文介绍说明性文字较多。

综观,观点正确、明确,成文能力、很弱,故给二类下的最低分。

(八)稳中求胜三类中(偏下)28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郎朗,求快只会让孩子的成长充满艰辛,使孩子身心受到影响。“欲速则不达”,我认为成长的道路需要每一步都走得稳,才能打下根基,稳中求胜。

首先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海伦﹒凯勒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选择用一颗平稳的心去面对与接受,平稳的心态成为他日后奋斗坚实的基础。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面对敌军的每个情况,都可以用平稳的心态对待,探清每一步再做决定,使己方终取得胜利。冬奥会上李坚柔的夺冠并非偶然,她能在面对强敌时,保持平稳的心态,在别人失误后不被影响,最终获胜……可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首要前提。

其次,便是要巩固基础,使每一步都稳定后再走下一步。好像下围棋一般,纵眼望去,许多地点都是突破口,可是只有专心一个个突破才能胜利。东一个西一个的落子,使每一步都不稳,结果适得其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快乐大本营》已有十三年历史之久了。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这棵常青树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正是因为一个字“稳”,没有像其他节目频繁更换主持人,《快本》的团队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看着这个节目成长,充满了回忆,所以收拾长虹。这种稳定性,使大家每周六都会去看,从而奠定了其长久的地位。不难想象,在每一部沉稳的脚步,将引领它继续走下去。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之中,也应该秉承“稳中求胜”的信念。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上要“稳”,真正掌握了才行。面对考试的好与坏也要“稳”,平稳对待,走好坚实的每一步,便是成功。

尽管世界在变,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它们都无法影响自己,因为我们有平稳的心态,稳定的根基。这样的话,无论外界如何变,本心不会变,让我们的每一步都坚实地落下,不后悔,稳中求胜!

简评:

本文抓住了试题材料的一个小手指,“欲速则不达”慢了就能稳,引出中心论点“稳中求胜”,立意沾边儿。无论是立意的提出还是确立都十分牵强。成文能力也较弱。

(九)办事应提前(三类下25)

我最近在看《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看到郎朗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我看到有一条培养朗朗成功的秘诀是有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我认为非常的有道理,干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

俗话说:“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这句话十分正确。应拿养成不随处乱扔垃圾这个习惯说吧,不随处乱扔垃圾,这句话说着真是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这种现象老是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想一想,如果你没有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长大之后要去改,是多么的困难,而一些习惯在小的时候养成了,长大之后就不好改了!所以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要干一件事,应该提前就开始干,不应抛后。

我相信,文章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他在七岁一次意外的机会,听说到自己有演电影的天赋,就去考了艺校,而在他高中的时候就已出演过一次电视剧,这也为他成为当今影视界的大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一想,我们在高中时又在干什么?而文章在七岁时就去了艺校,在高中时出演过电视剧,不正是因为他学的早,才有了现在的他吗?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如果他没有那么早进入影视界,没有那么早选择了当演员,他估计也不会这么有名。所以,干事应提前。

不只是他,例如也是演艺圈的刘亦菲也是如此,在刘亦菲决定当演员后,由于她身世好,她父亲认为出名应趁早,所以刘亦菲在十几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再到《四大名捕》,刘亦菲清秀的外貌以及她令人叫绝的演艺技术叫人拍手叫好。她之所以会成功,也是因为从早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如果她没有那么早就进入演艺圈,没有那么早学习,一定不会如此出名。

所以说,干什么事都应趁早,都应该提前。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学习要应尽早,尽快。

简评:

立意沾边儿,基本正确,但是对于立意的表述“办事应提前”,实在太过简单。成文能力非常弱。

(十)育人德为先(四类24)

现在随着各种的压力,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各种教育机构纷纷涌现——从“中考”到“小升初”,甚至是“幼升小”。我不禁想问,这些在知识上“先飞”的孩子们到头来又“赢”在了哪?我觉得确实有些方面得从小、尽早地培养,这正是被现在许多忙得焦头烂额家长所忽视的,那就是品德以及习惯。

万事德为先,孟母不惜“三迁”,为的就是孩子能有个良好的环境去影响他,使他拥有良好的内在品质;一位优秀的外交官,儿时就被父亲教育“要抬起头做人”,让他有了自信的烙印;华盛顿的父亲通过“樱桃树事件”让华盛顿明白了诚实的可贵——这些都足以说明德育要从儿时做起,从根本上让优良的品质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将在未来成为你的强有力的助力,让你真正“赢”在起跑线上,走在别人前面。

反观现在的孩子们,“神童”辈出,知识的储备远高于同龄人的“跳级生”已不再属于“奇迹”范围。然而更现实的问题却是“高材生被清华劝退,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餐桌前,长辈问话,回答的却是一串串微信的“嘀嘀”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许多90、00后的行为不是一句“叛逆”就可以解释得了的,我想更好的解释就是他们在内在品质上的空白吧。但现在再去纠正已是有些迟了,一些不好的品行已成为了习惯,不好改了。因此在德行上的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而且应该尽可能早学一些,多学一些。知识不会,总会有机会再学的,但德行一旦养成,中间存在的缺漏却是再也不好补了。

德行不仅是一个人取胜的关键,更是一个大国形象树立的根本。中国的GDP上去了,科技也不再落后,但在外国人看来,中国还带着“没文化,不知礼”的标签,这让我们这样一个自古的文明大国情何以堪!改变的关键在于教育,对于德行的早期教育,这远不是“知识”二字所能概括的。因此,教书先育人,育人德为先。

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这是老生常谈,在现在这个社会都应搞清的是,孩子到底要“先”在哪一方面,那就是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成长中更好更稳地发展下去。

简评:

“我觉得确实有些方面得从小、尽早地培养,这正是被现在许多忙得焦头烂额家长所忽视的,那就是品德以及习惯”一句引出中心论点,本文只有本句话前面的部分与试题有关,后面的内容完全属于另起炉灶。且这句话也是强加关系,没有逻辑。立意不沾边儿,成文能力较弱,洋洋洒洒,越说越远。

【真题回放】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本次作文评讲重点:

1、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如何解读材料,如何处理材料,如何提取核心词)

2、材料作文写作流程

3、对照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体现

4、论证分析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5、小视野——大视野

【学生例文】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乐从中学2013届高三20班:梁芷薇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是缺乏路上奔跑者的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是对周遭事物冷眼旁观之人,而恰恰是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所需要的:一位不知名的小英雄,默默贡献宁可舍弃荣誉。

在为路上奔跑的英雄鼓掌时,我们何不把掌声也献给那些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呢?自从李娜获得法网冠军,成为大满贯得主后,一个陌生的名字才被公众所知道——姜山。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人士背后总有一位默默付出的人。我想,姜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李娜的丈夫,也是李娜的教练、心理辅导员、保姆。在李娜失意、彷徨的时候,是他带领着李娜一步步地走出人生的低谷;在李娜获得成功,一次次站在夺目的领奖台上时,姜山总是在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注视着她,给她鼓掌与喝彩。在事物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往往隐藏这这么一份感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是不渴望成功,而是把这些镁光灯下的荣誉积淀为内在的涵养。因此,我们也应肯定那些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他们献上掌声,没有他们,那些奔跑者将会疲惫不堪,甚至迷失方向。

反观当下,我们这个社会太漠视这样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们期望自己成为那在路上奔跑的人,甚至不择手段地想尽办法让他人也成为在路上奔跑的人。我们从小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就是:“我一定要做英雄”“我是第一名”,而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中写到,她的女儿只想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是啊,看看我们身边的的幼童补习班,天才训练班,或是遍地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都以为人生的价值只有在所谓的“第一名”中才能彰显,却忽略了其实“英雄”也有大小之分,平凡人也可以拥有平凡人的快乐。其实社会中一些根本不足以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而硬撑的人才是可悲的。即使我们成不了“第一名”,做不了“英雄”,我们也可以是一名快乐的学习者。因此,那些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他们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依然可以是快乐而有价值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那些奔跑者的价值,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鼓掌的需要,才有了仰望的星空。如大慈善家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最美女孩”、“最美妈妈”的出现,为社会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让我们明白了小悦悦事件中那18个路人道德的贫乏,方向的迷失,让我们知道世上良知犹在,人性温情与我们同行。

冬季小草隐没了自己的绿色,埋根于地下,是为了酝酿来年春天的盛情开放。同样地,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是放弃,不是懦弱,而是量力而行后的各司其职,他们的掌声,会让奔跑者跑得更加坚定、有力。

人生总需奔跑

乐从中学2013届高三20班:吴泳文

人生之路不过如此,且停且奔跑,但值得肯定的是,那些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奔跑者。他们这种种奔跑人生的姿态,无不被我们这些路人甲乙丙丁所欣赏,所钦佩,所动容。我不禁内心感动:人生总需奔跑,而不是被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我们被动前行。

人生总需奔跑,不为快马加鞭赶超别人,只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

2011年11月姚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姚明他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管大众对他这种行为看待如何,他依旧做自己的想做的事,不断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会因年龄而有了界限,人生的奔跑更不会因各种因素而停止。当队友还在犹豫,当别人还在怀疑的时候,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奔跑在自己的求学路上了,从运动员到学生,他一直在奔跑着,只为充盈、丰富他的人生。尽管人生路漫长崎岖,但不奔跑,我们只会停留在原地,就难以欣赏前方更美丽的风景。不要只在路边鼓掌,否则你只能羡慕他人的人生,无法开创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需奔跑,不愿满足现状,只愿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三的丁磊最初是一名在电信局有着不错薪水的职工,但他为了梦想,奔跑在人生路上,毅然辞职到广州打拼,最终成为网易的创始人。是什么让丁磊的人生富有意义?正是因为他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满足,不止步。尽管他对前方一无所知,但他奔跑了,人生便有了不同的意义。如果他只是坐在路边,那他只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鼓掌,但是他没有,而是奔跑了,成为网络行业的领跑者。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盲目地奔跑,有时候也需要在适时地停一停,坐在路边去观看、欣赏其他的奔跑者。当一名路人观众,不是停下脚步,而是去研究、学习其他奔跑者的奔跑技巧。刘翔无疑是在奔跑的,他曾经是以八步上栏,但他在奔跑当中也懂得适时停下来,去研究对手的跑步姿势,最终由八步上栏改为七步上栏。所以有时停下做一个路人也未尝不可,因为这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方向。

我们要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奔跑者,适时地停一停,看一看,偶尔也当一回路人观众。停下是为了下一次的奔跑,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别样的精彩。

枪打出头鸟?

乐从中学2013届高三20班:张绮露

最近,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女儿所说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起网民的热议。为何不想成为路上的领跑者,却只甘愿成为默默无闻的路边人?

有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告诫人们不要狂妄自大,总梦想成为众人前的第一,最终会落得个失败收场。然而,回头一想,如若没有前面勇敢的领跑者为后面的人引路,人类怎能进步,世界怎能发展?

人生短暂,我们要勇于做出头鸟、领跑者,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鲁迅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千夫所指,即使受尽冷眼嘲讽,也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因为一个领跑者必定会受到挫折与打击,不要因为这些阻碍而变得懦弱,从而渐渐成为路人,成为配角。

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发网络资源平台,而因那些路人的冷嘲热讽放弃自己的奔跑之路,他又怎能成为IT行业的领跑者?枪打出头鸟吗?不是的。那打出的一枪,就是你的磨练,只要你的速度足够快,准备足够充分,那么在前面领跑的就是你。

另类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钱,有人指责有人赞扬。高调多数会引来各方面的批评,因为国人奉行做人要低调,恪守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宗旨。然而,时代在发展,思维、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陈光标捐钱是高调,但是他的高调捐钱也可引起积极的效应。在他受到掌声和荣耀的光环照耀之时,其他富人也会相继效仿,热心公益慈善。有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领跑者,只要方向是对的,做个出头鸟又如何?

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那不怕枪击的出头鸟、领跑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一句话,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多少年的期望,这是多少人的期盼,但这“站起”的背后,又是因多少人的奋力奔跑才换来。没有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可能还是一盘散沙;没有那些矢志不渝,舍小家成大家的领跑者,东方巨龙可能依然还在沉睡。他们没有做路旁的鼓掌者,而是勇敢跳出来,引领中华民族的奔跑。没有他们,没有这样的一些奔跑者,中华民族又怎么重新站起来?

路边的鼓掌者固然重要,因为他们的掌声激励人民继续前行,但路上的领跑者更加重要,因为他们的存在,人类才会进步,世界才会发展。

【教师下水作文】

在路边鼓掌

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达尔文告诉我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个世界犹如一个竞技场,好像只有强者才能获取那无上的荣誉。成功是英雄,失败是狗熊。我们跑啊、挣啊、抢啊,直至筋疲力尽,遍体鳞伤。如果这个世界都是由那些奋力奔跑的英雄组成,那这个世界是否显得太寂寞、太孤单、太残酷。其实想想,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坐在路边鼓掌,不是放弃,不是懦弱,而是自我解剖后的一种释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并不是每一条龙都能成为真命天子。人也一样,千差万别,能力、智慧也各有不同。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想成为将军,那谁做士兵呢?那所谓的将军不也只是一个光头司令吗?如果做不了将军,我就做一个士兵吧。将军运筹帷幄,但士兵也可以奋勇杀敌,谁又能说这个士兵一无是处呢?所以当我们不具备奔跑的能力时,我们依然可以坐在路边鼓掌。用掌声,消除我们内心的不平衡,用掌声,为那些奔跑者鼓舞加油。

坐在路边鼓掌,做一个默默的支持者,即使没有耀眼的镁光灯的关注,我们依然让掌声响起来。站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毕竟是少数,但我们依然可以是一朵朵的小浪花,当大浪滔天,惊涛拍岸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汇成涓涓细流。我鼓掌,我存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会好高骛远,更不会妄自菲薄。孔子,至圣先师,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无疑,他是在路上奔跑的人,但没有那七十二弟子一路上的支持,孔子的周游列国、传播仁爱会成为现实吗?一个奋力奔跑的人,也需要路边的掌声,否则,他会走的太孤单,太落寞,而掌声,会让他走的更坚定、更有力。但我们往往只会关注那些在路上奔跑的人,而甚少把目光投向那些在路边鼓掌的人。他们不是伟人,而是平凡人,但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们需要你。

反观现实,却是人人都想做奔跑者,既不甘心落于人后,更不甘心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们习惯于什么事情都要挣个第一,什么事情都以成功来定成就,什么事情都非要挣个头破血流才罢手,其实根源在于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过于狭隘,好像只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才叫成功,而那些坐在路边鼓掌的就叫做失败。而周国平曾说过:“应该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在路上奔跑也好,在路边鼓掌也好,成功并不是唯一的,但我们都可以成为优秀。

鲁迅曾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来吧,当你无法在路上奔跑的时候,我们不仅肃然不笑,还会坐在路边为那些奔跑者一起鼓掌,由此,我们依然是中国的脊梁。

奔跑,无惧

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人生路上总多坎坷,一路走来,可能是凄风冷雨,几多寂寞,难得有几声喝彩鼓舞。勇者,那些奔跑于时代前列的勇者,往往是寂寞的,但他们无惧,即使没有掌声,选择了奔跑,就无惧艰辛。

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在路上奔跑的人,必定是一个猛士。他们何尝不想坐在路边休息,或者不跑了,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也好,但是,他们没有,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话依然振聋发聩,激动人心。风雨飘摇,政治黑暗,四处都是麻木的灵魂,鲁迅他没有做一个只在路边旁观的人,而是一直在路上,不管是学医还是从文,都是为了拯救积贫多病的中国人,尽管他跑的很艰辛,很孤独,被人威胁、恐吓,甚至还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但是他无惧,他坚信他的方向,他忠实于他的使命,用他的文字去警醒世人,拯救那一个个麻木的灵魂,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使命。所以,坐在路边为鲁迅鼓掌的可能有千千万万,但鲁迅只有一个,因为只有他在路上奔跑着。

敢于在路上奔跑的人,不仅是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猛士,更是一个即使面对强权也不肯停步的勇士。他们心中只有对真理的敬畏,只有对真相的诚实,他们脚步坚定,即使风再大,雨再狂,也休想让他们偏离半步。建国初期,因判断失误,盲目决策,党和国家鼓励生育,以为人多就是生产力,于是人口开始“大跃进”,但是马寅初却坚持他的“新人口论”,即使面对批斗、打击,他依然不改他的方向,在他认定的路上奔跑不息,尽管这一路上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但他尊重事实,捍卫真理。马先生曾说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就是奔跑的姿态,不做一个屈从强权的沉默者,而做一个坚持真理的奔跑者。

而现代社会,还有多少这样的奔跑者,信仰缺失,理想幻灭,没有跑的动力,更没有跑的定力。因为路上的风光太多,路上的诱惑也太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误入歧路,或者停下脚步,不再奔跑了。北宋大儒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本来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使命和信条,但今天依然在这条路上奔跑的知识分子还有多少呢?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砖家”、“叫兽”出现了。路,我们需要找回,但我们更加呼唤那些本来在路上奔跑的人的回归。

扬起心中理想的风帆,前方,有我们的彼岸。“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路上,有你,有我。让我们一起奔跑吧!

【考场范文】

光荣的荆棘路(60分)

浙江一考生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惟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灼、固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对凤凰涅槃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何谈进步与复兴?我们都该勇敢的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亦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的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唱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60分)

浙江一考生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于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微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惜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微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数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出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荣光,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着已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

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800字左右。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

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0)班:徐慧敏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决不会躺在病床哀叹人生,我会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尽力奔跑,尽力呼喊,尽情拥抱这个我热爱的世界。

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先生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封书信写道:“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这也是圣叹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幽默,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没有痛苦挣扎,没有悲情泣诉,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完整坚韧的生命呢?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也定会如圣叹先生般,给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添上一笔亮色。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被确诊为绝症后,果断地放弃治疗,回到家中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最终他平静、满足地离开人世。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再多的救护也徒劳无功时,为什么不用剩下的生命去享受世界呢?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定然不愿让呼吸机、消毒水充斥最后的记忆。在这个忙碌的世界,我们也许真的很少有机会让自己卸下一生的负担,去领悟和感受世界的美好。只有当生命即将终结才回想起,原来有好多事从来不曾经历过,有好多梦想都还只是梦想。假如生命只有三天,用这三天尽情地爱吧!也许是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那一声随风入夜的细响,走在胡琴隐约的里巷,与萍水相逢的姑娘共一路红色纸伞,也许是在猎猎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处异乡的老人话一段温情的家常……就用你的生命去拥抱这个世界吧,不要让这匆忙的一生留下过多的遗憾。

由台湾艺人发起的活动“LOVELIFE”正是对用生命热爱世界最好的展现,“LOVE LIFE”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它只是通过探访社会各界癌症患者,通过他们的事例告诉人们要享受生命。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放下你的工作,敞开你的胸怀,丢掉所有悲伤情绪,认真地爱恋剩下的生命吧。躯体不过是留给世人的交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允许自己自私那么一次,随自己的意愿去享受剩下的时间。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那么从今天起,喂马,劈柴,环游世界,从今天起,做一个自由的人。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应试作文。材料命题作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要透过材料本身,看生活,看社会,看人性,才能写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作者正是由此出发,才选择从陈作兵父亲的角度讨论对待生命的态度,高屋建瓴,论述才水银泻地。同时作者知识面较广,既有近人事例,又有今日新闻,名家名句也是顺手拈来。文章语言简明流畅。如果在文采方面加强一下就更完美了。(惠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陈佳新)

【非师点评】

生命永远不是一个清晰的等式。生命只剩三天,除非是见到阎王的牌票或是法院的通告,否则,不太可能是如此的确数。丰子恺说过,如果个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星期,那我们必然将之安排得更好。然而生命并不是这样,它充满不确定性。原材料中陈作兵的父亲,也无法确知自己活着的天数。所以,“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属于审题不确。

在未知的有限的日子里,是随心所欲享受生活,还是谨遵医嘱垂死挣扎,这是不同的选择,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价值高下之别。作者可以表述“我”将如何选择,也可以纠正世俗偏见,将两种选择等量齐观,但切忌像文中这样,将“追寻自由”置放于“坚持医疗”之上。生命是每个人自己的,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绝不要将自己的选择外扩为普世的价值。(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杨早)

何妨长啸且徐行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孟佳

村上春树曾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久地存在。”生命如一条漫长而奔腾的河流,左岸是生之繁花,肆意开绽;右岸是死之烟火,傲然偱影。而我们伫立于河流中间,何妨长啸,徐徐行去?

漂浮于布达拉湛蓝天空的云霞,俯视几千年来人们踏着信仰之光的生死相继。飞舞的雄鹰翱翔于灵魂的头顶之上,引领他们直至极乐之地。曰为“天葬”的仪式,任其死去的肉体由生灵啄食。这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而是将灵魂送回至他最初的天堂。与其倚靠冰冷仪器而维持心脏无谓地跳动,不如闲赏月白梨花,感受生命最原始而壮丽的轨迹。

正如泰戈尔诗中所言:“生命之花,其开放与颓败都闪烁这天地。”如四月街旁所盛开的白花,开得肆无忌惮,似有一种至死方休的豪情。繁繁密密的碎花,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美好的彻底展示,所以迷醉了人们的双眼。

似柳七郎,原求官场一位,却被一旨圣意而断了念想,官场之路死了,但诗意却温柔了他的红袖光阴。面对深不可测的断崖,与其舍命探其究竟,何不回首,寻另一处佳境?似苏东坡,遥遥仕途,重重艰辛。名利场上的失意,却浇不灭他心中灼灼燃烧的美好。那一尊皎洁的江月,或许为他寻了另一处桃源。

感受生命,理解生命,遵循生命,并享受生命。如石田衣良所言:“离开算什么?怎样的离开才是最重要的。”生老病死,人生必经路途,坦然面对,必能察生命之瑰丽。

坦然,不代表漠视,不代表任生命来去。而是不强求,并缀生命以美好。生命之途,其崎岖艰辛不言而喻,但没必要苦苦追求其长度,而应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醉眠于树阴,或高歌于山巅,或傲然于浮云,或闲钓于碧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勇敢地开始它,亦要勇敢地结束它。

花开一生,绽其美好,无须苦苦不颓败;人行一世,寻其真谛,何妨长啸且徐行?

【教师点评】

聂鲁达曾经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时,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生命如河,谁也无法挽留它匆匆逝去的波涛。那些无常的灾难,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本文紧扣所给材料行文,对生命的解读发人深省。全文结构缜密,段落参差错落,轻巧别致。语句优美,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句式灵活,对仗、比喻等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珠海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王焕胜)

【非师点评】

一篇作文当然可以引述张三大师如是说,李四大师如是说;或者爷爷怎么说,父亲怎么说。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怎么说,作者说出个人对生与死的透彻理解与独特见识。

这个老父亲面对生死的坦然态度,这个医生儿子看似“违背”医学实则更科学的处置方式,从这个普通家庭的个案不难发掘痛切骨髓的有关生与死的真知灼见,或者今人对庄子“鼓盆而歌”的哲学思考和再认识,哪怕是浅见,却来自个体生命的真切感受。可惜通篇过度引用名人的看法,文采斐然却有失浮华。若朴素一些,更真性情一些,也许更有力量!(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

活得久与活得好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李倩婷

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天可活,你会怎么做?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在自己确诊恶性肿瘤晚期时放弃治疗,回到老家,平静而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陈老先生的选择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选择活得久一点还是活得好一点,还是为了活得久每天焦头烂额坐立不安?

冯骥才说:“比赛的跑步是在有限的路程里看你跑了多久,而人生的赛跑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你跑了多远。”可悲的是,不知多少人以为人生就是在比赛跑步,眼睛久盯着那个巨大的秒表,拖了一生却只是原地踏步,不曾知道何谓远方何谓享受。历史上多少皇帝在生命的尽头迷信道教,招来了无数的道士为自己炼丹,每天把丹石当作饭菜,痛苦不已,最后还是抱着那些“灵丹妙药”化作黄土,不仅荒废了国事,民不聊生,更落下千古骂名。回望他们的一生,纵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了求生把一生赔了进去。若有个从头再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那一天何时到来,恐怕都会活得好一些。不是安天命,只是既然时间不变,不如跑得远一些,把这个世界看得多一些。

古龙说:“有时纵酒,有时纵情,有时提刀,有时提笔,生死,不过一瞬而已,生又何妨,死又何妨?”如果每个人都有古龙这般“何妨”的气度,做到陈作兵父亲的淡泊,世间将会少了多少个汲汲而生者。殉道者朋霍费尔在他年轻时上刑台时说:“这个终点不过是我生命的开端。”他面对死的坦然只是因为他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这一生他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至死与纳粹作斗争,也不怕说“何妨”了。徐锡麟在死前也说过“为除满人,纵身碎为万段亦不足挂齿,区区心肝又何足惜?”这些自己愿意献出生命的人,如秋瑾、苏菲亚一般的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衡量生命的长度的标准不是时间,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生命一直未曾结束。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回到现实,我们从不缺少的是贪生怕死之人,过分的极端的怕死之人。曾有位医生说:“现在癌症杀死了多少人,他们许多都是吓死的。”而陈作兵的父亲很幸运,他提前看到了终点,却仍气定神闲地一路赏着风景一路走过去,他没有辜负生命,他,活得很好。

而我们,我们都知道那一天会到来,就潇洒地说一句“死神?让他等着吧!”然后我们走得远一点,活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教师点评】

作为急就章式的考场作文,本文作者能够正确理解材料内涵,以“对待生命的态度”为论题,并将其分解为两种情况———活得久与活得好,进而围绕这两个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中心比较突出。文章开头引述材料,结尾回扣材料,主体部分每一层开头都以名言领起,再举历史或现实的事例加以论述,结构清晰,反映出作者在考场上清醒的“规划”意识和较强的构思能力。(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邱海林)

【非师点评】

这是一个富有现实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十分接近时事评论。

人生如赛跑,有人跑的是短程,有人跑的是马拉松;有人跑得急促,有人跑得从容。只要不辜负生命的馈赠,无论长短,都各有各的精彩。因此有人说:“生命如同故事,不在于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好。”

作者抓住了生命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题准确。在课堂作文中能引用诸多的典故与名言,可见其知识的储备。但也许正因为储备太多,作者急于展示储备,反而影响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语言的机会。过多引证,是学生作文的通病。(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

淡看生死潇洒人生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21)班:利利

谈及生死,这怕是我们日常最忌讳莫深的话题。我们对之恐惧、心惊,却不知淡看生死,才能潇洒。

陈作兵的父亲身患绝症,在试遍众法无效后,他不作过多的挣扎,反而坦然放弃治疗。在最后的日子里,谢绝针药,下田躬耕,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了无遗憾,却是满足,更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为静美的一面。我感动于他对生死的通透,也正是此让他收获了人生的潇洒。既知死亡的不可回避,而以积极的心态去实现人生余下的愿望,实现吾志,哪怕终须放手,也因丰盈而坦然。

因此,我不禁想到影片《入殓师》。电影中主人公以入殓师的身份穿梭于一次次生死之间,目睹了死别时亲人的撕心裂肺,也看到离世时的安详与亲人的祝福。而他也由对死亡的抗拒,到逐渐明了生死的无常。正如影片中那些拼命逆流而上的鱼,却总有不堪浪击而失去生命者。人生中也有很多的无奈,许多突如其来的打击与变故,甚至疾病死亡,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当形势无法改变时,或许我们应做的便是平静地接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用积极的姿态活尽如夏花之烂漫。不可掌控自己生命的长度,便努力扩充生命的内涵,延长生命的宽度。由此,不辜负平生时月流光,亦是给亲人朋友最大的宽慰。

伍尔夫曾说:“人生,是森林中穿行而过的风。”风来风去,忽然而已。但风过留痕,雁过留声。了然生死的无常,放下心头的重担,潇洒快意人生,我们也需将有限的时光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之奋斗,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更是延伸了生命。正如鲁迅先生长年患病,仍坚持每天写作数小时,短短一生字数达几十万;而林徽因,拖着孱弱的身体,仍不弃妙笔耕作,努力在生之尽头绽放四月天的绝美。钱钟书、史铁生……数不清的名字无需再跃然纸上,却都已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潇洒的姿态。“潇洒”?对的,是潇洒。真正的潇洒不是日日轻松,而是达吾之志,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无愧奉献。由此怡情,更彰显生命的意义。

难忘《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受过了,活过了,写过了。淡看生死,潇洒人生,活过了夏花的绚烂,了无遗憾;放手时若秋叶之静美,便是最丰满的结局。

【教师点评】

文章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论点鲜明,论据新颖,论证严谨,尤以对《入殓师》的感悟和文章结尾言简意赅卒章显志的收结为佳。(中山纪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宜奋)

【非师点评】

作者阅读面比较宽广,论据了然于心。尤其是能联系到近年热门的电影题材,恰如其分地引用作为材料,显示出对生活的敏感。

第一二段,写作非常出色,先罗列素材,然后用材料加以阐述。不过结尾部分,显得不相称,鲁迅一生写作几十万字,若以字数论,并不算很高产的作家。林徽因也不是一个作家,不过是知名度比较高而已,钱钟书的事例,在这个题目下面显得有点不相关,因为他比较长寿。这一段其实应该展开讲面对不可逆改的命运前面,如何看开,如何充实,而不是再去罗列一堆勤奋的事例。从功力看,这一段又回到了高中生的水平了,反而结尾比较完满,令人印象深刻。(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梁基永) 2014年高考作文题猜想:感悟幸福尽在对岸

一、【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二、【写作导引】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 “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三、【参考题目】

《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何必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主人》、《别只盯住远方》等。

四、【佳作赏析】

纵向幸福

“当我拾起幸福马车留下的金鬃毛时,我才知道自己曾经见过他。”常常在发现时间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消逝之后,就会条件反射般的慨叹过去的美好,也难怪有人说:“过去的总是幸福的。”因为在时光流逝之后,我们会以一种不同于当时眼光看待当时的事情,改变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那为什么我们不换个未来的眼光看视现在呢?

仅仅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而得出的幸福与否是浅薄的。生命不过是借来一段光阴,然后冠以自己的名字来话出一个自我。幸福应从本我出发,与自己的过去甚至是未来作的纵向比较,而把眼光着眼于别人的横向比较是很难得到幸福的,纵使这样比较让你获得了一种成就感,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只不是是一种陶醉于自己的满足感中罢了。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说河,彼岸的花总是比此岸的花得要好,这样总会让人想起有些人说国外的月亮中国的都圆般的幼稚可笑。幸福感的缺失就和小学课本中的那是看见香蕉就丢了西瓜看到了芝麻就丢了香蕉的小猴子,总是因为有一种不满足的欲望让我们迷失在幸福缺失的回廊里。

再看看泰戈尔的诗题,名为《错觉》,此岸下彼岸感受到的美仅仅是一种错觉。自己的不幸福不过是水雾交错的悲伤影子它最终会消失于心灵的晴朗。

纵向才能幸福。假想你已经过了这个青春的年代,你会不会体会到一起学产的美好感觉呢,你会不会怀念此时温暖和熙的阳光呢,你会不会想起这时风接起你衣角的画面呢,你还会不会想起那些试卷上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与寝室里疯狂的呐喊呢?我们那时觉得青春记忆是人生中无限美好的一部分。为什么现在我们不去好好的触摸到这份幸福呢?

球场上挥洒的汗与泪,学习中的甜与苦,与朋友的欢笑与尴尬,甚至是羞涩时绯红的面颊和生气时的铁青的面容,都是这些人纵线上的一粒粒五色的珠钻,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可以在他们熠熠光辉里看到无数的幸福马车载着我们走过。

梦想照进现实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窗前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阅读卞之琳的诗,常使我感到迷惘。是什么虽经历时间的淘洗,却历久常青,时读时新?

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谎言家。他善于编织各种五彩缤纷的谎言,让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他精心构架的罗网。

我就是那深陷其中的一位。因此,在我审视一件事物或是评价一件东西时,常常会不经意间带上网一样的思考。

秋日,阳光一般的午后,我常常喜欢趴在窗台上,一层一层地剥开文字背后的秘密。我陶醉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与充实,但我更沉醉于思索这些符号所传达的“大智慧”。最初的思考,是唐诗带给我的。

初读《枫桥夜泊》,只触摸到一位失意才子无法排解的愁绪。所以之后读这类诗,我的注解大抵不过“怀才不遇”“抑郁苦闷”之类。但后来见得多了,也就再难依葫芦画瓢了。于是开始重新打探它,这首诗便也在我心头隐现,由一鳞半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是在于借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以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梦后的凄苦。

所以,真正读懂了一段文字,也就经历了一种生活。

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曾经以为,我的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懈可击的。但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若再来反复推敲,便觉得好像宇宙空间里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所以,我不否定自己为名副其实的“理想主义者”,正如泰戈尔诗里叹息的人--“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么?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延……

幸福还在

人们往往容易贪慕别人的欢乐,却遗忘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富人腰缠万贯,周身绫罗绸缎,而穷人只要一间破草屋。

富人问穷人幸福吗?其哦哪个回答很幸福,富人觉得不可理喻,拂袖而去。一天,富人家里发生火灾,全部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也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夏天很热,富人有累又渴,于是他敲开一间草屋的门,开门的正是当年那个穷人,富人向穷人讨了一碗水,喝完,穷人问他什么是幸福,富人回答说,幸福就是手中的这碗水。

一碗水能有多幸福?可它却是富人心中幸福的定义。那么你呢,朋友?你的幸福是赚大钱么?是考上名牌大学么?还是做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呢?无疑,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会是幸福的,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不过是你心中的一种渴望,它不是你最需要的,而幸福恰好是你最需要的如同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的物质,也许我不该说是物质,因为幸福它本就不是有形的,它是属于你掌心的一丝温暖,他是属于你眼角的一个表情,它也是属于你心灵的一块绿洲,滋养你的生命之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投向别处,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幸福,既而心生羡慕,于是,幸福就在这样的彼此歆羡中悄然流逝了,如同蒸馏水渗入土壤,并未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任何养料。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夜等待你回家的一盏灯,可能是朋友送你的一双手套,可能是萍水相逢的人对你道一声“你好!”,更甚者,幸福就是你在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窗外阳光正好,草长花红,你不觉得在那一瞬间被幸福撞了一下腰么?

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募然回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一分去。这样想着竟享福起来。

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其实幸福就如同一批零件,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需要我们的检验。用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一个时常觉得自己很幸福的人,睁开眼睛能够发现幸福,闭上眼睛能够聆听幸福,就算他看不到听不到,也能用心感受得到幸福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他常怀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之心。

人生如虹,岁月如歌。在时光辗转之中,记得常常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幸福还在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148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高考落榜怎么办 今年高考落榜怎么办

  与往年一年,2014年高考落榜的学生数量仍然是非常庞大的,前几天有学生咨询:自己高考分数300分能上什么大学。从分数上来看,可以选择的余地其实并不是太大。  目前摆在高考落榜生面前的出路主要有下面几条:  第一就是复读,但小编

状元郎:2014年高考各省市状元分数及经验快报已更新27省市

状元郎:2014年高考各省市状元分数及经验快报(已更新27省市)1.宁夏【文科状元】程道琰,女,总分655分(含加分20),毕业于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中三年,程道琰几乎次次考第一,在老师眼里,她最珍贵的品质是她对事物极敏锐的思考能力。很多时候,程道琰

2001---2006年高考作文题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2001---2006年高考作文题近年高考英语(上海卷)写作题所涉及的常用文体类型1.议论文:就是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例如:2001年(秋):请你谈谈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2003年(春):阅读下面两则短讯,谈谈你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五大弊端 近代文化思想弊端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五大弊端 ----写在高考命题组封闭之际张悦群(一)材料作文泛滥成灾,影响写作考查的个性这两年“材料”前所未有之多地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是值得反思的。笔者不禁发问,这是考阅读还是考作文?如果考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正确

声明:《2014年高考作文猜想:》为网友我的眼睛变成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