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日历史概况:时代vs中国朝代


历史分期  【日本の先土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日本の古代】


绳文时代【约中国先秦】

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 -3世纪)【约两汉】

古坟时代(3世纪后半、4世纪初 - 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

飞鸟时代(6世纪终末 -710年)【约隋唐前期】


奈良时代(710年 -794年)【唐代】


平安时代(794年 -1184年)【唐五代、宋】


日本の中世】


镰仓时代(1192年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时代(1334年 -1392年)【元明】

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宫廷政变后,原来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边不远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时间很短

室町时代(1392年 -1573年)【戦国时代,明】

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1598年)【明】

注: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

江户时代(1603年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现代】


明治(1868年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大正(1911年 -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

昭和(1926年 -1989年)【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平成(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代领导人至今】


日本是一个多宗教国家,而且还能融各种性质不同的宗教文化混合并存于一体,彼此安然相处,互不骚扰。作为信徒,也可以同时信仰一种或几种宗教,不存在彼此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对立.宗教在这个国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和.

自古以来就有的神道教是在日本“土生土长”起来的宗教,它在全国各地设有许多的神社供人们祭祀,幕府末期和明治维新时期还产生了许多神道系教团。佛教是从6世纪中期开始传入日本的,此后便派生出了种种的教派,不断地繁衍和发展,以至佛教的寺院也已广泛地分布在了日本各地,同时还产生了许多新的佛教系教团,而且那些自古以来就从中国传来的儒教和道教,也在诸多宗教中扎下了根,佛教与神道教一起构成了日本的两大并存的主要宗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和天主教也在日本的宗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全国宗教团体的信徒总数达2亿1598万3567人,其中神道教信徒为1亿1692万1684人(54.1%),佛教信徒为8747万0872人(40.5%),诸教信徒为1013万1022人(4.7%),基督教信徒为144万9989人(0.7%)。宗教人口越为日本总人口的2倍,这在国际上实属罕见,也无此先例。各种从事宗教的专职人员(僧侣、牧师、司祭等)总数达68万1966人(女性为30万8504人)。


【一.神道】


一、起源:神道,又叫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宗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以传统的民间信仰为基础,吸收佛教、儒教等思想而逐渐系统化、理论化,不仅在传统的宗教实践中形成了以尊崇天照大神为中心的宗教信念,而且还构成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诚心尊奉的道德、情操、礼仪,形成了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物的基本看法。

神道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最初,它只是日本人自然形成的精神信仰,其内容是崇拜天然物和崇拜祖先的观念与仪式,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教祖、独自的经典教义或学说以及固定完整的宗教形式和完备的组织,这时的神道称为原始神道或古神道。

原初日本人直觉地以山川草木、岩石、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为神,后又认为神灵可支配山川草木等自然物,形成了抽象的自然崇拜的观念。根据生活体验,又将伟人和英雄人物神化,塑造出人神的形象,视之为创造与智慧的根源和化身。同时人们还认为,人死后仍有神灵,死去的近亲之灵与祖宗之灵合为一体,可以按时地访问自己的子孙之家,给予子孙以祝福和保佑,于是形成了崇拜祖宗之灵的观念。在原初的氏族社会里,协调社会生活的氏族守护神(氏神),在维持一族的团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氏神有的是祖先神,有的则不一定是祖先神。

在神灵信仰的基础上,人们冥想出了种种与神交往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咒、魔法、占卜是最常见的几种。此外,人们还时常举行各种祭神活动,从单纯朴素的顶礼膜拜发展到大规模的礼仪活动。神道祭祀原本无常设的神殿,只在祭祀的“圣地”周围种植上“神篱”(松柏等常青树),或设“磐境”(四周围以石头,以岩石为神座),便可迎接神灵的降临。随着木造建筑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祭祀活动放到临时搭建的小屋里进行,并进而发展到建造永久性的神殿。现在的伊势神宫的神明造和出云大社的大社造是最具代表性的神社建筑。

二、发展:日本自弥生时代以后至明治中期以前,一直以农业为基本产业,所以古神道的仪式也多以农耕仪式为主,春天的祈年祭和秋天的新尝祭特别受到重视。祭祀时招神灵,共餐饮,同歌舞作乐,以取悦神灵,感其恩惠并祈求庇护和保佑。此外还有许多与农耕有关的年中行事,最初是同村同区域人们的共同平和与安全的公共祭祀,后来也出现了家庭乃至个人的祈愿活动。

古神道与大陆文化接触后取得了种种发展。到8世纪初《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作者吸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构造神道的世界观和皇室系谱。如日本的神话世界是由高天原(天神居处,由天照大神统治)、苇原中津国(现世,指日本)、黄泉(死后的去处)垂直的三元世界构成。天照大神的六弟被逐出高天原后降临于出云之地(今籁川一带),开拓国土,其儿子大国主神乃臣服于天照大神,献出领地。编造出了800万种神道、80万群神的神话,把天照大神奉为日本最高神,日本天皇是他的直系子孙,因此天皇不仅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而且也是“世界之大君”。这样,神与人巧妙地结合起来,神被人化,人被神话,产生出一个神与人相融的偶像。

明治维新后,政府为提高天皇地位,力图使神道成为国家宗教,在各地大兴神社,大讲神道,掀起所谓大教宣布运动,把神道抬到超越一般宗教和理论的至尊地位,建立祭政一体、神皇一体,进行敬神崇祖、忠皇爱国的宣传教育,以适应军国主义向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又把神道定为国教,并在教义中加进“圣战”、“八肱一宇”等内容,使国家神道恶性发展到极点,成为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废除神道教国教地位的《神道指令》。神道教这才脱离开国家管制,成为宗教法人,降为普通宗教之一。现在日本人出生时,通常总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婴儿平安并能健康成长的仪式,结婚仪式也在神前举行,甚至在孩子升学时也要到神社祈求,希望神能保佑孩子金榜有名,开车的人也常向神社祈求交通安全的护身符,过新年时通常是全家一起到附近有名的神社去参拜。而各神社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祭典也会吸引许多附近居民参加,祭典活动成了该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民俗庆典活动。

三、神道教的现状:今日的日本神道教大致可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种形态。  1、神社神道:“神社神道”从古神道至今一直是社会的神道主流,它在理论方面虽有不同派别,但都重视对天地神祗和祖先神的祭祀,它没有教祖和明确的神典,以各地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活动中心。因此神社也成为精神结合的中心,与日本国民团结统合有极深的关系。

现在日本有作为宗教法人的大小神社共8万1444个,还有许多虽不是宗教法人但却受到人们尊崇的神社。在神社内被人们祭祀的神灵据说有“八百万神”。这些祭神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造物神:天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造化三神)等;(灵能上之神:布都御魂大神等;(r)关于职业的祭神:事代主命、金山彦命等;(关于天象的祭神:火之加具土神、罔象女神、加茂别雷神等;(关于地象的祭神:大山昨神、底津.仲津.表津绵津见神等;(关于动植物的祭神:高龙神等;(关于食物的祭神:宇迦之御魂大神等;(人神:菅原道真(天满宫)、德川家康(东照宫)等。神社中有不少被称作神宫、大社的,而其中的神宫又几乎都是和皇室有关的神社,是历代天皇祭祀的地方。

神社最初虽是一地一域的产物,但它却伴随着教义的传播而不断地向四周发散开来,由最初的氏神和地域神逐渐地演变为全国性的神社和祭神。如古时的熊野神社伴随着熊野信仰的传播而向各地分布。伊势神宫古时只限于国家进行祭祀活动,但战国末期开始向全国各地扩散开来,纷纷建起了神明社,现在神明社在全国已有1万8000多处。发祥于宇佐八幡宫的八幡神作为武术神从源氏家族开始就受到广泛尊崇,现在八幡神社在全国已有2万5000余座。还有稻荷神社的祭神稻荷大神.宇迦之御魂神古时是作为农业神而被人们广泛信仰的,如今已将这种功能进一步扩大到殖产兴业神、商业神、屋敷神,不仅是农民阶层,而且也渗透到了工商业阶层和武士阶层,普及到了全国,现在全国有稻荷神社3万2000余处,是全国最多的一种神社。祭祀菅原道真的天满(天神)社,到室町时代达到了鼎盛,作为文学诗歌的神而倍受赞美和推崇,天神讲也广泛地普及开来。现在天满社和天神社在全国各地有1万500座。

日本的神社过去都是各自单独活动的,没有统一起来的联合教团。各神社开始组建教团还是从1946年神社摆脱了国家的管理,根据宗教法人令作为宗教法人开展活动时开始的。目前在日本以神社为中心结成的最大的宗教团体是“神社本厅”。1946年1月23日由大日本神祗会、皇典讲究所、神宫秦斋会三大民间团体组成,目前包括全国的主要神社,7万9173所神社(占全国神社的90%)加盟了该组织,并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均设有神社厅。

此外,还有类似于神社本厅的一些组织,如分布在近畿地区的神社本教、以广岛县为中心的神社产土教、北海岛神社协力会等;还有以神社崇敬者为中心成立起的组织,如以御岳神社为中心的木曾御岳本教,石缒神社为中心的石缒本教、日御奇神社为中心的出云日御奇大神宫等。

2、教派神道:教派神道特色是以复古神道或个人的说教和宗教体验为基础,有自己的教义、教祖或组织者,不一定以某一神社为活动中心,主要在庶民阶层形成教派,而且流派众多。其萌芽可追溯到古时的山岳信仰的讲集团。

  但大多数的教派神道都是在幕府末期以后成立的,到明治时期人们公认的神道教派主要有13派:黑住教,神道修成派,出云大社教,实行教,神道大成教,神习教,扶桑教,御岳教,神理教,禊教,金光教,天理教,神道大教。

  教派神道在以神道教的基本要素为基调的同时,注意广泛地吸纳如儒教、佛教、道教、修验道及其他教派的各种要素,再以始创者的独特的思想为中心组合而成,充分地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大致可分为如下5种类型。

  (一)山岳信仰系的教团:起源于以灵峰为崇拜的对象,重视在灵峰里进行修行的山岳信仰的讲集团,产生了以富士山信仰为基础的富士讲,此后产生了由此而来的柴田花守所创建的实行教,(宝盖头)六野半创建的扶桑教,以及丸山教、富士教、富士本教等。此外在御岳山信仰的御岳讲社系统内,还有下山应助在明治初年组织的御岳教,御岳教修正派、御岳山曾间本教、御岳山大教、生命的会等。

  (二)纯教祖系的教团:以教祖个人的宗教体验和基于这种体验而产生的说教,并以此为基础而结成的教团。如黑住宗忠(1780-1850)的黑住教,金光大神(俗名川手文治郎)(1814-1883)的金光教,出口尚(1836-1918)为开祖,出口王仁三郎为圣师的大本教等。

  (三)禊系教团:强调在教义和实践两方面靠契的方式对身心进行锻炼(契拔是为除去身心的污秽、罪障、灾厄等,祈神诵词之后,跳到河里洗身,分强迫与自愿两种),有以井上正铁(1790-1847)为教祖,坂田正安等创建的契教及芳村正乘为教祖所创建的神习教等。

  (四)儒教系教团:将儒教和复古神道融合在一起,有新田邦光(1829-1902)创建的神道修成派,平山省斋(1815-1890)创建的神道大成教,由神道大成教还派生出了修验道教、天地教等。

  (五)复古神道系的诸教团:历史上的复古神道是由荷田春满倡导,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完成。他们宣称现实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统治,日本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其国体皇位至尊无上,当统治世界。认为伦理纲常中孝道最重要,最大的孝是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复古神道系诸教团全盘继承了复古神道的精髓,由出云大社大宫司千家尊福(1845-1917)创建的出云大社教,巫部经彦(1834-1906)创建的神理教,以及神道大教等。

3、民俗神道:民俗神道是以民间信仰为中心,在社会金字塔的宽阔底层流行,即没有系统的教义,也没有教团组织,大多进行一些如占卜、咒术以及田神、屋神、小孩守护神等的祭祀活动。

上述三种神道互相关联,只有大致的区别,没有绝对的界限。今天,日本的神道信徒仍占全国宗教人口的一半以上。每年的新节“初诣”(初次参拜神社),日本人倾家出动,到神社参拜。神道的各种祭仪在家庭和个人中普遍流行着,自古及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观念和精神。


【二.佛教】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约在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历若干世纪译经的历史而中国化.由此,佛教继续东渐,于6世纪中叶由中国南朝梁人司马达等经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形成了比中国更大、更持久的影响。

公元538年(也有说是552年),白济王谴使赠送金铜佛像、经纶及幡盖等物,表赞佛法的功德。据说当时在日本朝廷内部引起了争论。物部氏主张排斥,苏我氏主张接受,于是苏我氏呈领了佛像、经文等,以自己的住宅为佛寺,开始崇奉佛教。这是佛教在日本传播之始。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日本大力宣扬佛教。在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第二条规定:“笃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他还大兴土木,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等,为佛学研究提供场所。此后,佛教广为传播,佛教寺院也大量兴建,大批学问僧到中国巡礼求法,研习佛教经典,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最澄和空海等。此外,还有大批中国僧侣东渡传经,最著名的是唐高僧鉴真。在中国佛教宗派传入的同时,日本本土的佛教宗派也竞相创立,如由渡来僧和谴唐使创立的南都佛教,最澄和空海创建的天台宗和真言宗以及在国内求道中形成的法然的净土宗、亲鸾的净土真宗、日莲的日莲宗以及荣西的临济宗和道元的曹洞宗等。到13世纪,日本不论是上层贵族还是民间百姓,佛教都极为盛行,武士中则普及了“蝉”。佛教在近代曾一度受到排斥,恢复后的佛教,世俗色彩已很浓重,如僧人不必超尘脱俗等。

镰仓时代初期,日本佛教已形成了8大宗派,它们是三论、成实、俱舍、法相、华严、律的南都六宗、天台、真言。此后法然创建的净土宗得到了广泛传播,又相继产生了许多宗派组织。到战前日本宗教法颁布之前,日本公认的佛教宗派已形成了13宗56派。这13宗是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天台宗、真言宗、融通念佛宗、净土宗、临济宗、净土真宗、曹洞宗、日莲宗、时宗、黄檗宗等,1939年日本发布了宗教团体法后,这些宗派被整编为28宗派。

战后日本政府发布了宗教法人令,许可制度取消后,多数佛教教团出现了分裂和独立,并产生了许多新的宗派。此后,随着1951年宗教法人法的颁布,又有一些佛教宗派解散。1991年作为文部大臣所管辖的所有宗教法人中,尚有156个佛教宗派团体。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情况。

一、圣德太子和佛教:日本的佛教基础是由圣德太子(574-622)构筑的,圣德太子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并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将之用于治理天下。圣德太子还建立了法隆寺和四天王寺等。此后,法隆寺在很长一段时期作为法相宗的学问道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今圣德宗已从法相宗中独立出来而单独形成了一个宗派。四天王寺战前属于天台宗,战后独立,形成了和宗。

二、奈良佛教:进入奈良时代后,圣武天皇为了镇护国家,将东大寺作为总国分寺,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国分寺·国分尼寺,同时还在奈良建造了大佛,建成了国家佛教体制。各大寺院对由谴唐使带回的佛教学问广泛地进行学习,这些地方被称为南都六宗,即三论、成实、俱舍、法相、华严、律的六宗。其中的法相宗是研究由印度传来的唯识教学派,如今在日本是以兴福寺和药师寺作为大本山,继承和发扬传统。华严宗则以东大寺为大本山,是一个研究以中国的贤首大师法藏编制的华严经为基础而构成的华严教学的学派。总之,奈良佛教具有镇护国家的特点。754年,随着唐朝的鉴真和尚的到来,日本确立了受戒制。鉴真(688-763)设立的戒坛在唐招提寺内,现在仍在传授着律宗。

三、平安佛教:平安佛教的代表是与南都六宗相对抗发展起来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同时还形成了以密教为中心的佛教新朝。随着律令制崩溃后社会向摄观体制的过度,国家佛教也随之向贵族佛教转变。

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是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最澄入唐后就潜心与研究天台教,继之又接受了密教和蝉及律的传授而后归国。806年,最澄创建了集天台教、密、蝉、戒四宗一体的天台法华宗。天台教学是以法华经为基础,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成为佛的因(佛性),主张“一乘”思想,此外还有一谛圆融和一念三千的说教等,有着非常高远的境界。同时该教还十分重视以凝心观察自己和存在的“止观”为中心的实践行,标榜教观双修。天台宗还提倡每天绕峰而行的“回峰行”和长年累月的“笼山行”,传授着非常严厉的“行”。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有许多的人在修行着此道。关于戒,最澄特别主张以大乘的立场来看待戒,奠定了日本佛教的戒观基础。日本的天台宗最初也包含着密教,此后由于受真言宗的影响以及圆仁(794-864)、圆珍(814-891)将其进一步的密教化,使台密(相对于真言宗的东密而言)这一密教开始繁荣了起来。
   

天台宗的总本山是睿山的历严寺。由天台宗分化出的教派有慈摄大师真盛创建的天台真盛宗等。战前,四天王寺和鞍马寺、浅草寺均被编入了天台宗,战后都纷纷独立而自成一派。

真言宗的开山鼻祖是弘法大师(774-835)空海。空海从唐朝的惠果那学习了真言密教,并专门接受了密法的传授,回国即创建了真言宗,835年在高野山入寂(圆寂)。密教是相对于显教而言,据传是由最高的绝对存在者大日如来直接传说之教。生或生命体只是宇宙生命根源的大日如来的显现,人们只有实践三密行才能即身成佛,此外在具体的行中,还有阿字观等,还要不断地修行,加持祈祷,以求诸尊的加护。曼茶罗是密教悟出的世界,等于以象征的图画显示出宇宙的大生命。高野山是弘法大师空海出入定居的地方,因此成为大师的信仰中心。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为总本山的高野山真言宗是真言宗团中最大的宗团。真言宗同皇室还有很深的缘分,设有许多大觉寺、仁和寺等门迹寺院,并各成一派。



平安末期,日本自古以来的山岳信仰将佛教、道教、神道等融合在一起创建了修验道这一宗教体系。后分别以吉野和熊野为据点进行修行,熊野方以圣护院为本山自称本山派,吉野方则以大和为中心形成了当山派。江户时代只有这两派被承认,但到了明治5年(1872年)随着神佛分离政策的实施,修验道被废除,本山派被纳入天台宗,当山派被归入真言宗。现在则成为独立的本山修验宗、真言宗醍醐派、金峰山修验本宗、修验道等。

四、镰仓佛教:镰仓时代产生了许多的宗教。当时的政治实权由贵族向武士转移,人们的价值观念因处在历史的转换期而摇曳震荡,另一方面还因天灾、饥谨和战乱加深了民众的苦难和忧愁。这样,一种能满足民众被拯救愿望的佛教便悄然而生,取代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平安佛教。

被认为是净土宗教祖的法然(源空)(1133-1212)13岁登睿山修行,后又游学南都,探究诸教的奥秘,但总也无法满足,直到获得了中国的善导大师的《观经疏》一文,才茅塞顿开,并创建了提倡专念修佛的净土宗。净土宗依据的是“三经一论”,即《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世亲的《往生净土论》,主张它力摄取、以往生净土为目的的法门。他把旧佛教称为“难行道”,把他提倡的净土新宗派称为“易行道”。法然说,在末法之世,不论何人,只须口诵阿弥陀佛之名,便可往生极乐净土。这种专修念佛的教义,向没钱造寺供佛的“贫穷困乏之类”,没工夫讲求学问的“愚钝下智之人”打开了往生之门,所以对当时的民众阶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这种极简易的教义里没有阶级差别,没有身份高低之别,也不受国家政治的牵制,带给人们的是佛国门前人人平等的福音。由于它对传统的佛教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因此遭到旧佛教的攻击并受到朝廷的镇压,幕府发布了停止念佛的禁令,结果法然被流放到赞歧国,其弟子或死罪或被判流放罪。

现在的净土宗,一是活跃于九州地区的法然的高徒弁长(1162-1238)所创建的以镇西流为中心的宗派,二是第3组的良忠(1199-1287)以关东一带为中心进行的传道,其门下不断地向全国弘扬教义;三是法然的高徒证空(1177-1247)的门流,如今作为西山三派而继续存在。

其次是净土真宗的宗祖亲鸾(1173-1262)。亲鸾最初是登睿山修学,29岁时参加京都六角堂,得圣德太子的托梦,叩拜于法然门下,不久成为法然的高徒,法然被流放时,他也被流放到越后。此后便深入到关东农村,与下级武士和农民广泛接触,使法然的净土教义更大众化,并由此而创建了净土真宗。晚年回京都指导关东的门徒。

亲鸾与法然不同,把念佛往生作为阿弥陀佛的回向。认为人本质上都是充满罪恶的恶人,一切皆虚假不实,不论如何苦修苦练,都不能靠自力成佛。唯有佛才是真实的,弥陀如来的本愿名号才是往生成佛的因种。所以应该放弃自力修行,靠佛的他力的恩赐才可得到往生。此外,法然的净土宗只着眼于死后的往生,轻视现世的生活,亲鸾则排斥“厌离秽土”的思想,不否定现世的利益,认为要即于现实欣求未来,所以真宗不重视佛教戒律,而主张僧俗一样和非僧非俗,只要遵从普通的道德原则就可以了。亲鸾自己和常人一样食肉娶妻,追求现世生活的意义。这种教义更符合日本民族的固有思想,更容易为民众信从和理解,因而其影响和势力迅速扩大。

现在真宗教团中势力最大的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西),真宗大谷派(东)的东西本愿寺教团。本愿寺原来是亲鸾的庙堂,由亲鸾的后裔管理着。三代觉和(1270-1351)时,才真正建成本愿寺。

作为净土宗派系的教派还有融通念佛宗和时宗。

在新旧佛教交替之时,镰仓时代的佛教僧侣们又从中国宋代引入了禅宗,使之作为佛教的一支新旅而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

禅宗是印度的佛教思想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意为以禅那为宗。禅那意译为思维修养和静虑,是思维真理、静息念虑之法。中国禅宗初祖为印度达摩,他在梁魏时来中国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聚神而已。

中国禅宗曾不断被人传到日本,但在旧佛教统治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的倾向出现了,于是重新唤起人们对禅宗的兴趣。日本禅宗的两大流派——临济宗、曹洞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临济宗为慧能六世孙唐义玄所创,因其住真州(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中唐以后此宗最盛。其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四宾主是通过宾主或师生问答来衡量双方悟境的深浅。四料简和四照用是针对悟境不同的参学者采取不同的说教方式。临济宗接引学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采用棒喝等迅速手段或警句使人顿悟。

临济宗是由西荣(1141-1215)传入日本的。他14岁剃发为僧,不久登睿山学显密二教,但后来渐对佛教有疑,曾两次入宋,亲求正法。回国后,西荣认为禅才是适合日本武家的宗教,只有禅的隆兴才能镇护国家。于是用禅和密教两手打动镰仓幕府,使之归依禅宗后,建起了寿福寺和建仁寺,开了弘扬禅宗之端。

西荣推崇心的作用,他所说的心就是所谓的佛心、禅心、禅宗独传之心。西荣还大力强调持戒,认为禅靠戒律而兴隆。并否定“末法”,认为实践持戒兴禅之日,即是正法之时。这种否定“末法”的态度,更迎合了当权者和武士阶层的欢心。禅宗对日本中世纪的文化如绘画(水墨画)、演剧(能)、茶道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流传下的临济宗各派的教义,大多是应承了从镰仓时期到室町时期相继产生的大应国师(南浦绍明)、大灯国师(宗峰妙超)、关山慧玄,即所谓的应灯关之流韵。

临济宗最大的宗团是临济宗妙心寺派,其创始人是关山慧玄(1277-1360)。其他的有,建仁寺是西荣,南禅寺是无关普门(1212-1291),天龙寺是梦窗疏石(1275-1278),大德寺是宗峰妙超(大灯国师)(1282-1337),建长寺是兰溪道隆(宋1213-1278),圆觉寺是无学祖元(宋1226-1286)等,他们都各居一方,自成一派。

另外,江户时期来自于明朝的禅僧隐元隆琦(1592-1673)来传讲临济宗,这一派现在称为黄檗宗,以京都宇治的黄檗山万福寺为其本山。

曹洞宗是由道元(1200-1253)入宋后传到日本的。曹洞宗源于中国,其创始人是唐代洞山良价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此宗主张理事互回(相应互涉),“即事而真”,体用无碍。南宋时由道元传日。道元出身名门世家,但自幼父母双亡,痛感世事无常,遂于14岁上睿山学天台教,后投奔建仁寺荣西之门下。24岁入宋求法遍访禅宗诸师,终因投师天童如净门下而大彻大悟了“身心脱落·脱落身心”。遂得印可嗣书,于安贞元年(1227年)归国。归朝后由于受到旧佛教的排挤和幕府的冷眼而移居越前,开设了永平寺,致力于教化弟子。

曹洞蝉与临济蝉不同,道元批评了世俗化了的临济宗,排斥烧香、礼拜,不用公案禅(公案:原指官府之案牍,禅家借用指祖师言行规范,以示宗门政令,为判断迷悟之准则),而竭力宣扬只要专念于坐禅就可获得悟性的“只管打坐”的新禅风,认为坐禅是佛的功能,是佛的活现,认为出家修道,不管饥寒冻馁甚至处于死的危地,也要坚持只管坐禅的“修证一如”之道。同时还对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作了规定,提出“行持绵密”“威仪即佛法”。

道元的家风十分严厉,格调甚高,难以在民众中推广。其门下的第四组的莹山绍瑾(1268-1325)将禅大众化,奠定了今天大教团的基础。现在,曹洞宗采用了以福井的永平寺和鹤见的总持寺为本山的二大本山制,尊道元为高祖,莹山为太祖。

日莲宗是以日莲(1222-1282)为宗祖。日莲出身渔家,幼年入家乡的清澄寺学佛,17岁出游镰仓,学净土宗和禅宗,又遍游睿山、南都诸寺,研究佛教各派。后归故里(千叶),建长5年(1253年)在清澄寺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由此立教开宗——日莲法化宗。此后便以镰仓为中心开展布教活动,曾向镰仓幕府政权大声疾呼如不归依《法华经》国家就要灭亡。因其言辞激烈,并预言要发生地震、洪水,流行疫病,将引发社会内乱和外寇,批判权力者,颇为当局所恨,因而屡遭法难。在一次被流放佐渡不久即获大赦后,便隐栖身廷山,专心致志于《法华经》的布道和训育。7年后因病而下山,在去常陆疗养的途中,途经池上时示寂。

日莲的思想、行动是极其独特的,对古今高僧多加排斥,对其他各宗一概否定,唯有日莲宗才代表真理,以排他性和国主谏晓的形式表现出鲜明的护国性。其理论总体是以“南无妙法莲华经“为核心,认为只有法华经才能表现宇宙的实象,是对释尊的所有悟觉,而且“妙法莲华经”的题目不单是一个名称,它还是法华经所要揭示的内容,是佛陀所要证悟的世界,确信末法时,只有《法华经》才是绝对的救星。所以只要唱诵这七字经题,恶人善人均可成佛,十法界都能得到好处。

但日莲宗不那么注重个人的救赎,对现实社会却抱有强烈的关心,强调由《法华经》统一佛教,靠佛教的统一势力来发挥社会救济的强大力量,并且为政者也要基于佛教的统一理念从事政治,安定国家。日莲用意在把国家政权置于《法华经》之下,认为佛教比政治高。

现在日莲系的教团中,有以身延山为祖山,将宗务院置于池上本门寺的日莲宗及显本法华宗,法华宗(本门流·阵门流·真门流),本门法华宗等各种宗派。这是由于对《法华经》解释不同而致。此外日莲寂后,其庙院由日莲选定的六老管理,其中的一位叫日兴(1246-1333)的人自成一体,后世承继其流而成了今日的日莲正宗,该派以富士的大石寺为据点。



【相关博文】【初】日本十三宗派の特徴13宗派一覧


【日】【本】各时代


日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天皇并存的。将军虽然并不理会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天皇册封的。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到明治以前的天皇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具体时代如下:

公元 300- 592年 大和时代

公元 592- 710年 飞鸟时代

公元 711- 794年 奈良时代

公元 794-1192年 平安时代

公元 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时代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时期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时代

公元1573-1603年 织丰时期

公元1603-1867年 江户幕府时代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时代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时代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时代

公元1989-现在 平成时代

【日】历史是指其国内或其本列岛内的历史。


【古代】


【旧石器时代】

  关于【日】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一段时间里,东日本细石刀片文化与西日本的小刀型石器文化并存,不久细石刀片也在西日本传开,约1万5千年前左右,小刀型石器的踪影急速消失。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这时的琉球,远远比日本本岛要发达许多,因为琉球早早的成为中国的藩属,比日本更早的接受先进的中华文化,也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史实。

【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琉球处在过渡时期,他们一方面吸收著中华文化,一方面结合自己本来的民族特色,发明了"琉服",後来"琉服"和"韩服"、"汉服"又同时影响日本,日本才创造出"和服"。

【弥生时代【やよいじだい】

公元前8世纪左右至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时代划分的名称,是由这个时期被视为代表特征性的弥生式陶器而来。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由北部九州至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  琉球因为获得了高产量的种稻技术,因此人口大增,并且向外扩张,侵略并统一了琉球群岛周边的小国。

  

弥生式陶器】

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  参见:倭奴国王印邪马台国

【古坟时代】【こふんじだい】

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

   

马埴轮】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参见:埴轮倭王权七支刀倭五王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飞鸟时代】【あすかじだい】

飞鸟时代(公元600年至公元710年)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

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奈良时代】【ならじだい】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平安时代】【へいあんじだい】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分为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后期(1069-1190)为院政与平氏政权时期。

【中世纪】

【镰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

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死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姑将军。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  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南北朝时代】

指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指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在他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阻止了此事。  由于当初足利氏为了对付南朝,必须于京都开设幕府,而在镰仓设公方府,引来了关东大乱。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有的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从应仁之乱开始,至足利幕府灭亡,人称战国时代。  在京都中,幕府的权威日渐衰落,被管领细川家所干涉、拥立。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近世】


【战国时代】

指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后期间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573年至公元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灭了足利幕府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几地方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失踪(或说死去),长子兼织田家家督织田信忠败给明智光秀后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家族会议中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丰臣的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坂城的丰臣氏手上。  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1592年起,他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即万历朝鲜战争,韩称壬辰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当时最强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坂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召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结果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的统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至此进入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1603年(【庆长8年】)至1867年(庆应3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于江户设置了江户幕府。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幕府借由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与武家诸法度驾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参勤交替制度(参勤交代)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户与其领国。幕府禁止基督徒(キリシタン、cristão),经历岛原之乱并完成锁国政策,只进行少部份在长崎出岛与荷兰和清朝的交易。和李氏朝鲜则透过朝鲜通信使维持关系。   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元禄文化)昌盛。   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享保の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在这之后的寛政改革(寛政の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伴随着货商经济的发展,化政文化(化政文化)等的町人文化(町人文化)盛行的另一边,以往以米的年贡(年贡)为基本收入的大名与旗本转为贫穷化。大名实行藩政改革(藩政改革),长州藩与萨摩藩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雄藩)。到了末期时称为幕末,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佩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米和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随着开国尊皇攘夷的思想强烈,成为半内乱状态后幕府的权威弱化,终于最后德川庆喜实行大政奉还而将政权归还给朝廷。


【近代】


【明治时代】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称为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此外,日本又在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列强其中的一角。在确保国际地位的同时,于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后1910年吞并朝鲜。文化上,日本从欧美传入了新的学问,艺术;带有未曾在日本出现过的个人主义小说,文学閞始出现,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开了。

宗教上,改变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现象(神佛分离),出现了打压佛教(废佛毁释)等等的运动。

【大正时代】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  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大正デモクラシー),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数年后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在国际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

【昭和时代】

昭和时代前期(公元1926年至公元1945年)   在长崎投下原子弹产生的蘑菇云1945年8月9日  东京铁塔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继位,是为昭和时代。  昭和时代前期,政党政治日渐衰落,首相甚至会被人刺杀,军方渐渐掌握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经济景气;但战后随着经济大衰退后,社会不安加剧。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日本开展了满州的殖民地化。可是,引起中国,美国的反响,抗日战争,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了。   昭和时代中期 亦称日本经济复活期(公元1945年至公元1972年)   日本投降诏书发出的同时,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铃木贯太郎内阁总辞,授意与皇族东久迩宫稔彦王组阁,东久弥宫是皇后久弥宫良子的伯父。东久弥宫内阁,是日本历史上唯一的皇族内阁。天皇大命降下,那就是为了稳定变局。当时,东久迩宫内阁中,有前首相近卫文麿任国务大臣、重光葵任外务大臣。后来重光葵因故辞职,由前奉天总领事,元老牧野伸显的女婿吉田茂继任。此时,盟军送来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部要求罢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论的内务大臣山崎巖,东久弥宫内阁于是总辞。成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内阁,寿命五十四日。  东久弥宫内阁倒台后,昭和天皇任命亲美英派的币原喜重郎组阁,昭和二十年(1945)十月九日,币原内阁成立。币原令人熟悉的就是二十年代的币原外交。  战后的政党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党(总裁鸠山一郎)、日本社会党(片山哲书记长)、日本进步党(总裁町田忠治)、日本协同党(委员长山本实彦)、日本共产党(书记长德田球一)也恢复活动。翌年一月,盟军总部公布公职追放令,所谓公职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战犯出任公职。  战后,第一次总选举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四月十日举行,自由党得到141席、进歩党得到94席、社会党得到93席、协同党得到14席、共产党得5席、其余诸派38席、无党籍81席。自由党成为第一党,鸠山一郎正准备组阁之际,总部的公职追放令也烧到他身上,使他失去组阁的权力,于是他把自由党以及总理职位暂交给外务大臣吉田茂。  结果,吉田茂成为旧宪法下,最后一个被天皇大命降下而任命的总理大臣。他邀请前首相币原入阁,与进步党联合组阁。战后在盟军的占领下,根据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国家的象征,国民主权与和平主义也在宪法中得到确立。日本国宪法下第一次国会大选,吉田的政党大败,以日本社会党为首的在野政党胜出,组成以日本社会党及民主党为首的联合内阁,社会党的片山哲、民主党的芦田均相继出任首相,可惜当时社会党内部左右派严重对立,而且又爆发昭电疑狱事件,这一个“中道政权”就这样倒台了。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连续四次组阁,合共第一次组阁为日本史上唯一的。旧金山和约签定后,日本恢复了国家主权。  鸠山一郎复出后,与吉田茂对立,最后吉田茂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下台,鸠山一郎以上台后立即解散国会为条件与在野党妥协组阁,大选以后再次组阁,时已经分裂了的左右社会党合并,再次结成日本社会党。鸠山一郎再次结合他的民主党及自由党,结成自由民主党,时称为保守合同。1955年的选举,自由民主党得到过半议席,日本社会党成为最大在野党,这一个政治生态一直持续到1993年,称为“五五年体制”。  鸠山一郎在促成日苏建交后退下来,由石桥湛山继任,谁知石桥组阁不久,身体出现重大问题,又不得不辞职,最后由曾被指为战犯的外务大臣岸信介继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为此,革新与保守两大势力进行最终对决,爆发日本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安保斗争”。其后,日美安保条约修订自然生效后,岸信介退任,由吉田茂的得意弟子,通产大臣池田勇人继任。  池田上场后,面对岸信介所留下的社会对立局面,他提出“宽容与忍耐”口号。经济高速增长(尤其在1960年代池田内阁时期,所得倍增计划得到实现),还被称为经济大国。池田连续三次组阁,甚至与同属吉田茂门下的佐藤荣作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竞争,最后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辞职。佐藤荣作继任。佐藤组阁后,把冲渑县回归日本,并在池田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日本的经济进一步上扬。

  

昭和时代后期】(公元1972年至公元1989年)

佐藤荣作连续四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并连续三次组阁,任期也超过了恩师吉田茂及明治时代的桂太郎。他宣布引退后,自民党有五人参选党总裁,分别是佐藤派的田中角荣、大平派的大平正芳、福田派的福田赳夫、三木派的三木武夫,四人参与总裁选举。结果只有田中与福田二人出线,世称为角福战争,田中角荣成功拉拢大平、三木以及中曾根(康弘)结果以击败福田当选总裁组阁。   田中角荣最重要政绩,也是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同时田中被指责的是金权政治。自此自民党走入一连串的弊案之中。昭和四十九年(1974)十月,文艺春秋刊出“田中角荣研究他的金脉及人脉问题”,引来党内及国会的追究。田中在同年十一月宣布辞职。  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召见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指定由三木武夫继任总裁,世称椎名裁定。三木武夫组阁后,美国白水门案所引发的余波,揭发了洛瓦希德事件。田中涉及贪污丑闻。三木武夫企图拿此事向田中角荣开刀。结果引来党内大派系组成举党协,推举福田赳夫为继任总裁,结果在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败,三木辞职,由福田赳夫继任。  福田赳夫原本与大平正芳有密约,福田把党务交给大平,许诺只做一任,会让给大平。但福田背约竞选连任党总裁,大平参选。结果在初选中压倒性击败福田,福田宣布退选。大平组阁。  翌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由于一连串的丑闻落败。福田、三木、中曾根三派要求大平辞职,大平得到田中派支持而拒绝,引发四十日抗争。昭和五十四年(1979)十一月,自民党创党以来,首次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自民党党总裁与党员同时参与选举,结果大平在田中派以及小党新自由俱乐部支持下,在决选投票中击败福田赳夫组阁。  昭和五十五年(1980),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提出内阁不信任动议,非主流派组成党风刷新联盟。要求整顿纲纪。但领导层的回复不完整,结果非主流派态度强硬,结果在非主流的支持及缺席下,不信任动议以243对187通过,大平被迫解散国会,在选举中大平突然死去,由于大平之死,自民党大胜。最后由铃木善幸作为过渡人物组阁。  两年后,铃木善幸不连任,结果中曾根康弘当选党总裁组阁,中曾根带领自民党再次走向高峰,总裁任期也曾被延长一年,直指1987年宣布辞职,指定竹下派的竹下登继承总裁及组阁。

【平成时代】

昭和天皇于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驾崩,子明仁继位,驾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称为平成时代(公元1989年至今)。  自民党受到瑞克鲁特弊案所影响,竹下登内阁受到严重冲击。竹下登被迫辞职。由外相宇野宗佑继任。但由于宇野宗佑上任后被爆出与艺姬桃色丑闻,加上民众不满瑞克鲁特弊案及自民党政府施行消费税,三大问题严重冲击,结果在当年七月参议院选举大败。自民党当选席次创历史性新低。结果宇野内阁倒台。由海部俊树继任。   1991年末,海部俊树放弃连任,由宫泽喜一继任首相。翌年末,自民党竹下派的会长金丸信因案辞去竹下派会长之职,为了继任人的人选而分裂成为小渊派及羽田派。  1993年,由于自民党未能实现政治改革,羽田派在不信任案中造反引致大选。在羽田派、武村正义等人离党竞选下,自民党失去了国会过半的席位。以羽田派的核心人物小泽一郎的奔走下,成功拉拢日本新党的细川护熙。组成非自民非共产党的细川护熙八党联合内阁。五五年体制宣告瓦解,宫泽喜一辞去自民党总裁,由河野洋平接任。   翌年,以细川护熙下台。由新进党党魁羽田孜继任首相,但社会党脱离执政联盟。不到两月,羽田内阁因为不信任动议下台。尽管小泽一郎拉拢自民党的前首相海部俊树,但自民党执行部拥立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组阁。在五五年体制之下对立的两大政党,于这个时候联手一致夺取政权。  1996年,村山富市下台,由自民党新总裁桥本龙太郎继任。社会党改名为社民党,改为于阁外合作。两年后,桥本内阁因为参议院选举大败而倒台,由小渊惠三继任。小渊惠三拉拢以前同一派系的小泽一郎(此时小泽已经建立自由党)与新公明党合作。  2000年,自由党脱离执政联盟,同时分裂出保守党继续留在执政联盟。小渊惠三中风入院未几死去,由干事长森喜郎在党内高层协议下继任。森喜郎任内形象低落,时常失言。宣布不再连任,小泉纯一郎与桥本龙太郎争夺自民党总裁,结果小泉胜出,开始了五年多的小泉时代。  2003年,小泽一郎的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在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夺得过半,而合并后的民主党在选举大有斩获。翌年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更越过自民党成为第一党。显示小泉的改革受到挑战。但2005年小泉的邮政改革案未被参议院通过后,解散众议院。成功把所有反对者打成反改革,自民党加上公明党夺得议会三分之二席次,稳夺国会的控制权(尽管参议院否决法案,但众议院三分之二再通过即为国会之决议)。  2006年,小泉表示不再连任,由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新首相。安倍虽一反小泉反华的政策,但由于多位农林水产大臣身陷弊案,引致自民党在2007年参议院选举中受到空前惨败,当选数与1989年的参议院选举一样,更被在野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尽管内阁及党领导层改组,但状况百出,结果不得不下台。  福田赳夫之子、前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当选自民党总裁,以老成持重举党一致执政,但执政一年,内阁仍无法提振民意支持度,来届众议院选举只余下一年不到,宣告倒台,由四次参选党总裁选举、曾在安倍及福田时代出任干事长的麻生太郎以在国民的人气得到党内支持而当选组阁。  到了平成时代,经济泡沫爆破,陷入低迷。长期的不景气下,失业率增加,贫富悬殊加剧,这个90年代被称为“失去了的十年”(失われた10年)。在这段时期,中国、韩国等邻近国家经济急速增长,日本经济实力相对地下降。  其后,虽然推出了正式的改革,但在改革下未能受惠的以低收入阶层却存在着不满。有人说,这些不满转而至海外,就像昭和初期所出现的民族主义再次活跃起来。

【関連項目】

日本の元号
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 HREF="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5%88%E8%89%AF%E6%99%82%E4%BB%A3">奈良時代
平安時代
鎌倉時代
大覚寺統元弘1331-1334
持明院統正慶1332-1333
南北朝時代
室町時代
南朝(大覚寺統)
北朝(持明院統)
戦国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
江戸時代
明治以降
※注1:元号の後の年代は、元号の初年と終年に対応する西暦。「天正」の初年まではユリウス暦、同じく終年以後はグレゴリオ暦による。
※注2:「白鳳」と「朱雀」は日本書紀に現れない私年号だが、地方の歴史書等に散見される。



和暦:西暦:年齢:干支(十干、十二支)早見表


(読みは訓読み)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和 暦西 暦2013年
誕生日
での年齢
十干
(ジッカン)
十二支
(ジュウニシ)
明治32年1899114己(土弟:つちのと) 亥(い)  
明治33年1900113庚(金兄:かのえ)  子(ね)  
明治34年1901112辛(金弟:かのと)  丑(うし) 
明治35年1902111壬(水兄:みずのえ) 寅(とら) 
明治36年1903110葵(水弟:みずのと) 卯(う)  
明治37年1904109甲(木兄:きのえ)  辰(たつ) 
明治38年1905108乙(木弟:きのと)  巳(み)  
明治39年1906107丙(火兄:ひのえ)  午(うま) 
明治40年1907106丁(火弟:ひのと)  未(ひつじ)
明治41年1908105戊(土兄:つちのえ) 申(さる) 
明治42年1909104己(土弟:つちのと) 酉(とり) 
明治43年1910103庚(金兄:かのえ)  戌(いぬ) 
明治44年1911102辛(金弟:かのと)  亥(い)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和 暦西 暦2013年
誕生日
での年齢
十干十二支
明治45年
大正 元年
1912101壬(水兄:みずのえ) 子(ね)  
大正 2年1913100葵(水弟:みずのと) 丑(うし) 
大正 3年1914 99甲(木兄:きのえ)  寅(とら) 
大正 4年1915 98乙(木弟:きのと)  卯(う)  
大正 5年1916 97丙(火兄:ひのえ)  辰(たつ) 
大正 6年1917 96丁(火弟:ひのと)  巳(み)  
大正 7年1918 95戊(土兄:つちのえ) 午(うま) 
大正 8年1919 94己(土弟:つちのと) 未(ひつじ)
大正 9年1920 93庚(金兄:かのえ)  申(さる) 
大正10年1921 92辛(金弟:かのと)  酉(とり) 
大正11年1922 91壬(水兄:みずのえ) 戌(いぬ) 
大正12年1923 90葵(水弟:みずのと) 亥(い)  
大正13年1924 89甲(木兄:きのえ)  子(ね)  
大正14年1925 88乙(木弟:きのと)  丑(うし)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和 暦西 暦2013年
誕生日
での年齢
十干十二支
大正15年
昭和 元年
1926 87丙(火兄:ひのえ)  寅(とら) 
昭和 2年1927 86丁(火弟:ひのと)  卯(う)  
昭和 3年1928 85戊(土兄:つちのえ) 辰(たつ) 
昭和 4年1929 84己(土弟:つちのと) 巳(み)  
昭和 5年1930 83庚(金兄:かのえ)  午(うま) 
昭和 6年1931 82辛(金弟:か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 7年1932 81壬(水兄:みずのえ) 申(さる) 
昭和 8年1933 80葵(水弟:みずのと) 酉(とり) 
昭和 9年1934 79甲(木兄:きのえ)  戌(いぬ) 
昭和10年1935 78乙(木弟:きのと)  亥(い)  
昭和11年1936 77丙(火兄:ひのえ)  子(ね)  
昭和12年1937 76丁(火弟:ひのと)  丑(うし) 
昭和13年1938 75戊(土兄:つちのえ) 寅(とら) 
昭和14年1939 74己(土弟:つちのと) 卯(う)  
昭和15年1940 73庚(金兄:かのえ)  辰(たつ) 
昭和16年1941 72辛(金弟:かのと)  巳(み)  
昭和17年1942 71壬(水兄:みずのえ) 午(うま) 
昭和18年1943 70葵(水弟:みず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19年1944 69甲(木兄:きのえ)  申(さる) 
昭和20年1945 68乙(木弟:きのと)  酉(とり) 
昭和21年1946 67丙(火兄:ひのえ)  戌(いぬ) 
昭和22年1947 66丁(火弟:ひのと)  亥(い)  
昭和23年1948 65戊(土兄:つちのえ) 子(ね)  
昭和24年1949 64己(土弟:つちのと) 丑(うし) 
昭和25年1950 63庚(金兄:かのえ)  寅(とら) 
昭和26年1951 62辛(金弟:かのと)  卯(う)  
昭和27年1952 61壬(水兄:みずのえ) 辰(たつ) 
昭和28年1953 60葵(水弟:みずのと) 巳(み)  
昭和29年1954 59甲(木兄:きのえ)  午(うま) 
昭和30年1955 58乙(木弟:き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31年1956 57丙(火兄:ひのえ)  申(さる) 
昭和32年1957 56丁(火弟:ひのと)  酉(とり) 
昭和33年1958 55戊(土兄:つちのえ) 戌(いぬ) 
昭和34年1959 54己(土弟:つちのと) 亥(い)  
昭和35年1960 53庚(金兄:かのえ)  子(ね)  
昭和36年1961 52辛(金弟:かのと)  丑(うし) 
昭和37年1962 51壬(水兄:みずのえ) 寅(とら) 
昭和38年1963 50葵(水弟:みずのと) 卯(う)  
昭和39年1964 49甲(木兄:きのえ)  辰(たつ) 
昭和40年1965 48乙(木弟:きのと)  巳(み)  
昭和41年1966 47丙(火兄:ひのえ)  午(うま) 
昭和42年1967 46丁(火弟:ひ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43年1968 45戊(土兄:つちのえ) 申(さる) 
昭和44年1969 44己(土弟:つちのと) 酉(とり) 
昭和45年1970 43庚(金兄:かのえ)  戌(いぬ) 
昭和46年1971 42辛(金弟:かのと)  亥(い)  
昭和47年1972 41壬(水兄:みずのえ) 子(ね)  
昭和48年1973 40葵(水弟:みずのと) 丑(うし) 
昭和49年1974 39甲(木兄:きのえ)  寅(とら) 
昭和50年1975 38乙(木弟:きのと)  卯(う)  
昭和51年1976 37丙(火兄:ひのえ)  辰(たつ) 
昭和52年1977 36丁(火弟:ひのと)  巳(み)  
昭和53年1978 35戊(土兄:つちのえ) 午(うま) 
昭和54年1979 34己(土弟:つち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55年1980 33庚(金兄:かのえ)  申(さる) 
昭和56年1981 32辛(金弟:かのと)  酉(とり) 
昭和57年1982 31壬(水兄:みずのえ) 戌(いぬ) 
昭和58年1983 30葵(水弟:みずのと) 亥(い)  
昭和59年1984 29甲(木兄:きのえ)  子(ね)  
昭和60年1985 28乙(木弟:きのと)  丑(うし) 
昭和61年1986 27丙(火兄:ひのえ)  寅(とら) 
昭和62年1987 26丁(火弟:ひのと)  卯(う)  
昭和63年1988 25戊(土兄:つちのえ) 辰(たつ)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和 暦西 暦2013年
誕生日
での年齢
十干十二支
(昭和64年)
平成 元年
1989 24己(土弟:つちのと) 巳(み)  
(昭和65年)
平成 2年
1990 23庚(金兄:かのえ)  午(うま) 
(昭和66年)
平成 3年
1991 22辛(金弟:か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67年)
平成 4年
1992 21壬(水兄:みずのえ) 申(さる) 
(昭和68年)
平成 5年
1993 20葵(水弟:みずのと) 酉(とり) 
(昭和69年)
平成 6年
1994 19甲(木兄:きのえ)  戌(いぬ) 
(昭和70年)
平成 7年
1995 18乙(木弟:きのと)  亥(い)  
(昭和71年)
平成 8年
1996 17丙(火兄:ひのえ)  子(ね)  
(昭和72年)
平成 9年
1997 16丁(火弟:ひのと)  丑(うし) 
(昭和73年)
平成10年
1998 15戊(土兄:つちのえ) 寅(とら) 
(昭和74年)
平成11年
1999 14己(土弟:つちのと) 卯(う)  
(昭和75年)
平成12年
2000 13庚(金兄:かのえ)  辰(たつ) 
(昭和76年)
平成13年
2001 12辛(金弟:かのと)  巳(み)  
(昭和77年)
平成14年
2002 11壬(水兄:みずのえ) 午(うま) 
(昭和78年)
平成15年
2003 10葵(水弟:みずのと) 未(ひつじ)
(昭和79年)
平成16年
2004  9甲(木兄:きのえ)  申(さる) 
(昭和80年)
平成17年
2005  8乙(木弟:きのと)  酉(とり) 
(昭和81年)
平成18年
2006  7丙(火兄:ひのえ)  戌(いぬ) 
(昭和82年)
平成19年
2007  6丁(火弟:ひのと)  亥(い)  
(昭和83年)
平成20年
2008  5戊(土兄:つちのえ) 子(ね) 
(昭和84年)
平成21年
2009  4己(土弟:つちのと) 丑(うし) 
(昭和85年)
平成22年
2010  3庚(金兄:かのえ)  寅(とら) 
(昭和86年)
平成23年
2011  2辛(金弟:かのと)  卯(う)  
(昭和87年)
平成24年
2012  1壬(水兄:みずのえ) 辰(たつ) 
(昭和88年)
平成25年
2013  0葵(水弟:みずのと) 巳(み)  
(昭和89年)
平成26年
2014  -甲(木兄:きのえ)  午(うま) 







【初】日历史概况:时代vs中国朝代












中国历史各朝基本情况简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38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张小明[内容提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并且在历史上呈现出三个截然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新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国际体系因素和中国国内因素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

日加满:重新定位中国的功能饮料

中国功能饮料需要重新定位吗?全新的定位方向在哪里?   说到中国的功能饮品,也许你不能清晰地忆起日加满,记不得启力,也淡忘了尖叫、激活等,但我们不得不提红牛这个大佬级的品牌,实在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可以这么说,红牛是中国功能饮料功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文/张 军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危机与机会 第8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为什么要到马克思那里寻找金融危机的答案?/159  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160  ③如何将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这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163  ④本次金融危机的前景

声明:《初 日历史概况:时代vs中国朝代》为网友自由派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