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政策趋向 十八大以来方针政策

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简称“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做了阐述,其中对于文化产业部分的论述具有极强的启示性意义。首先,它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八大”报告的全名称,便可以发现这一次报告的政治指向和价值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呈现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和“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可以获得如下有用信息:首先,文化产业政策逐步摆脱以经济性目标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从而成为政治性目标的一环,这是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把文化产业作为行政官员政绩衡量标准之一的观点的深化,因此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将会提高到新的层面,更多细化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将会成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的亮点;其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仍未变,但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更趋明显,文化产业对于文化发展、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加灵活;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可以说明,国家对于文化企业的海外市场的拓展将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从最后两点也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愿意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体系中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解除文化发展的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二五规划”中,都要求把握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属性: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重要的表现便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属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新的表述,即“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全社会的理想价值系统,而且还是指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伦理取向的最终价值判断标准,因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可以交换的物质产品,而且还包含着诸多层面的具有内在价值属性的精神产品。为了培养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文化企业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意、生产、传播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地积极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必要性的前置条件,而非充要性的后置条件,指的便是,只要文化企业在创意、生产、传播和营销的过程中,没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便不应该受到社会公众的干涉,而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也不应该阻碍文化的多元化倾向。文化企业在实施企业治理和战略定位的各个环节,需要做到不得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反对的价值领域,应该积极主动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应的项目扶持和政策扶持,增强企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可以化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必要的相关政策障碍和舆论障碍。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新时代的要求,划分为三个领域来理解:首先,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其次,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第三,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三个领域互为表里、互为补充:中心是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主要方式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达到标准时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便是:既要发展文化的“产业化”,也要发展相关产业的逐步“人文化”,即通过文化来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价值。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既可以适用于文化和创意的产业化,又可以适用于传统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的文化跨界与融合,从而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价值。而文化和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当下最重要的方式便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尤其是软件和信息科技行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价值的创意,可以表现为符合普世伦理和审美的故事或者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具有影响力的故事和内容的集散和传播平台,可以表现为传播工具的现代性和有效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时代要求,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是具有实质性利好的政策。

2012年是决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基调的一年,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形态基本成形,从内容性行业到平台性行业、从平台性行业到延伸性行业、从延伸性行业到服务性行业,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后续的发展定下了原则和方向。

2013年,仅五千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直接论述文化事业及产业的就有数百字之多,足以看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公报中“文化生产经营体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提法感到眼前一亮,并在两个方向上颇为期待:一是体制内文化企业转企改制提速带来的投资机会;二是民营文化企业在更加公平的市场机会中的发展机遇。

公报中有两段文字围绕“文化”二字展开。一是在上半部分将文化建设与市场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并列,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部分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专段论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政策趋向 十八大以来方针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一组全新的对应的提法,分别是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元属性在重要文件中进行明确区分和定义。对文化生产经营体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提法,反映了执政党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市场地位的更加清晰的确认。

在生产经营体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背后,是产权关系的确立、对市场规律的认可、对产业链的认同,这比以往以舆论监督为导向的一元化管理方式又前进了一大步。文化体制改革自2005至2006年的国有转企改制到如今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对机制的打造、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改革重点。

从资本的角度,我们这两年明显感觉体制内文化企业可投的、值得投的不少,而且有很多是成长、退出都非常明晰的投资机会。这和公报中体现出的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是一致的。十七大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而今后文化产业有望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体制内企业的改制和证券化、资本化进一步加速,其中会产生大量的整合并购机遇,上海报业集团的大整合就是其中的一个前奏;二是大文化企业的长线发展机遇,比如与文化企业相关的教育、体育、旅游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589.html

更多阅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 北大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被公认为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 " 或 " 黄金产业 ",日本经济学家则将其称之为 "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千百万创造型人才,高等

文化产业走出去政策 中国文化产业需要“隐形”走出去

     文化产业涉及的面相当广,国内外也没有文化产业统一的一个分类范畴,它包括音乐、语言、文学、戏剧、舞蹈等,而跟衣食住行有关的文化类型的产品,也都可以称为文化产业,含义非常含糊。但是大抵上还是可以分为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

苏州相城区 推进苏州相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

动漫产业政策 浅析我国动漫产业政策体系

     一、引言  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产业。美国、日本是当今世界动漫产业强国,韩国近年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动漫产业新秀。纵观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虽然我国的动画

声明:《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政策趋向 十八大以来方针政策》为网友王位之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