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药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没药 乳香 功效

各论>>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郁金
【出处】 ------《药性论》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姜黄 C.longa L.、广西莪术 C.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 Liang 或蓬莪术 C.phaeocaulis Val.的块根。商品药材分别称为白丝郁金、黄丝郁金、桂郁金和绿丝郁金。温郁金主产于浙江、四川;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干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入肝经能活血行气利胆,入心经又可清心凉血止血,凡气滞血瘀诸痛、血热妄行出血及湿热黄疸等证,本品均为要药。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及月经失调、经闭等。本品辛能行散,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解郁,故亦称其为“血分之气药”;因其性偏寒凉,尤宜于血瘀气滞而有郁热之证。偏血瘀者,常与丹参、延胡索等活血药同用;偏气滞者,常与柴胡、香附、木香等行气药同用。如治气血郁滞之痛经,其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等疏肝活血止痛之品同用;治胁下癥块,亦常与莪术、鳖甲等消癥软坚药同用。
  2.用于痰热蒙闭心窍之证。本品辛散苦泄,能凉血清心、清降痰火以开窍;其芳香解郁,宣化痰浊以醒神,临床常以之与石菖蒲、竹沥、栀子等清心除湿化痰开窍之品配伍,主治湿温病湿浊蒙闭清窍而致的神志不清者。对痰阻心窍而致癫痫者,可配白矾、牛黄、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开窍之力。
  3.用于湿热黄疸。本品性寒入肝胆经,既能清肝利胆退黄,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可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药同用。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亦可与前述金钱草等利胆排石之品合用。
  4.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病证。本品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味苦辛能降泄顺气,可因其凉血降气而达止血之效,因其并非止血之品,宜与凉血止血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5~12g;研末服,2~5g。排结石剂量可稍大。临床生用居多,经醋制后,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姜黄、郁金及广西莪术的块根均含挥发油,其挥发油中的主成分有桉叶素、松油烯、姜黄酮等30余种成分,另含姜黄素、多糖等成分。郁金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抑制在胆囊中的多种微生物;有镇痛作用,姜黄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扩张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动静脉,郁金煎剂有增加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液分泌的作用,温郁金对未孕或早孕小鼠和家兔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本品并有解痉、抗过敏、抗氧化、降血脂、抗菌、抗炎等作用。
  2.宋代之前,诸本草无“丁香畏郁金”之说,至金元时期,“十九畏”中始有记载,其后的本草著作如《药鉴》、《本草纲目》等均遵此说。但丁香与郁金,前者温中开胃止呕,后者活血行气止痛,对某些病证,或当配用,古方也有同用者。如《春脚集·卷三》之十香返魂丹。今亦未见两药合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未将两药列为配伍禁忌。故“丁香莫与郁金见”之说似可否定。
  3.郁金有川郁金、广郁金,但其名称与产地并不相符。广郁金(黄丝郁金)主产四川,川郁金(黑郁金)主产浙江温州(瑞安县),故又名温郁金,两者功用相似。药材以广郁金较多。

郁金在中药裡面是一个多基源的,而且可能在药材方面,与后面我们介绍薑黄、莪朮要有联繫,因为它们药材来源有相关的地方,所以它们的功用呢也有相似的地方。
郁金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功效比较多,活血止痛,行气解鬱,如果按照川芎的表述方法,这两个功效可以合而为一,那么就叫活血行气,所以川芎的活血行气呢,又可以像郁金一样的把它一分为二,包括了活血止痛和行气解鬱,所以这一点上郁金和川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也是比较典型的血中气药,它以活血化瘀为主,也能够行气疏肝,所以对于肝鬱气滞,引起的胁肋疼痛、胀满,甚至于这个脾胃的气滞,脘腹胀满,它都能表现出行气药的一些特徵,既能止痛,又能消胀,而且作用部位还比较广泛,这一点它和川芎是相似的,
和川芎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药性,川芎是偏于温燥的,郁金是偏于寒凉的。所以川芎对于瘀热互结,或者阴津亏耗的这个瘀血证的患者不是很适合的,它温燥之性要给予充分地关注;但郁金不温,也没有明显的燥性,所以相对而言就更加适合瘀热互结之证,瘀热互结,有热象的这样的一些瘀血证,这是一个很主要的不同点。
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作用的部位,川芎比较广泛,郁金相对于川芎来说,作用的部位要狭窄一些,它主要用于内脏的,胸腹部的内脏的瘀血证。这类瘀血证,郁金可以作为一个化瘀止痛的药,用于瘀血疼痛证,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活血调经的药,用于妇科病月经失调有关的众多的瘀血证,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活血消徵的药,用于腹部的,腹腔当中的一些徵瘕积块,其实徵瘕积块主要也是在腹部。
早期的这个本草学裡面,郁金主要是在腹部和胁肋部,就是现在说的肝,肝脾,这个胃脘,或者下腹部,妇科病当中的这样的一些,包括一边的疼痛,或者这个徵瘕积块都可以用。近年来郁金对胸中的瘀血证,主要是指的心脑、胸痹,应用开始明显地增多。它的临床应用扩大了以后,它重点仍然是在这个内脏的,当然近年来对头部,这个瘀血阻滞,瘀阻在脑络裡面,比如说这个中风后遗证,有瘀血的,或者一些头痛,属于瘀血引起的,或者一些比如说早老性的、老年性的痴呆,这个属于血管性的痴呆,现在用郁金的比较多。但是对其它肢体的,比如说跌打损伤,在四肢,或者在躯干,这个痹证、疮痈,如果兼有瘀滞,用郁金的比较少。
关于郁金的寒性,它兼有凉血清心的功能,在活血化瘀方面,它表现出寒凉的性质不是很明显,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九畏当中,历来有一个丁香和郁金,属于配伍禁忌,“丁香莫与郁金见”,但是在古代的应用十八反、十九畏的方当中这个药对应用又是最多的。现代有人进行过一些初步的研究,没有发现明显的理由他们属于这个配伍禁忌,从这个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不是很全面的,作过部分一些研究,那么基于这样的实践,和这个现代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在近版的,已经在丁香和郁金下面都没有把它们作为配伍禁忌。
======================================-
活血止痛药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没药 乳香 功效
姜黄
【出处】 ------《新修本草》
【来源】 为姜科草本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本品辛温行散,苦以开泄,内行气血,外除风痹。适于气血瘀滞诸痛及风湿痹痛。
【功效】 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的心、腹、胸、胁痛,经闭,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等。本品辛散温通,入血又入气,亦为血中气药,能活血行气止痛,可使血瘀气滞之闭塞通畅。临床可随证配伍活血行气止痛或祛瘀疗伤之品。如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可治气滞血瘀之心腹痛;配当归、川芎、红花等药,可治经闭或产后瘀阻腹痛;配苏木、乳香等药,可治跌打损伤。因本品与黄丝郁金来源于同一植物,其主治之血瘀气滞证相似,然药性有寒温之异,且姜黄活血行气之力烈于郁金,宜各用其所长。
  2.用于风湿肩臂疼痛。本品辛温而兼苦,能通经活络止痛,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临床多与祛风湿止痛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2~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新修本草》谓其“功力烈于郁金”,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及姜黄素。姜黄素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增加心肌血流量,姜黄提取物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T波变化;能增加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增加胆囊的收缩;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和小鼠足肿有与考的松相近的抗炎作用;姜黄煎剂及浸剂对小鼠、豚鼠及兔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并有保护胃粘膜、抗溃疡、解痉、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生育等作用。
  2.古人治肩臂疼痛强调使用“片子姜黄”。如《本草纲目》称“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本草正义》谓“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本已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似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今所用片姜黄实为温(川)郁金之根茎趁鲜切片晒干入药,认为治肩臂风湿更善。
  3.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煎服,3~9g。孕妇慎用。

薑黄和广郁金(又叫黄丝郁金)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只是入药的部位有一点区别,薑黄用的是根茎,就好像是调味品那个姜,这个薑科植物长在地裡,就有一个块状的根茎,或者叫块茎。这个块茎下面有很多鬚根,这个鬚根的某一个中间部位,有一种膨大的那种纺锤状的,那就是郁金。根茎这个地方就作为薑黄用,下面这个鬚根上的膨大的块根就作为黄郁金用。它的部位都是在这个植物的地下部分,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是属于茎类,一个属于根类的。这两个药物由于它们的药材来源的密切关係,所以它们的功效和应用就可以加以对比。
薑黄和郁金,都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都是比较典型的血中气药,主治的范围主要也是胸腹胁肋,主治的主要部位也在胸腹胁肋为主,这些都比较相似,不同的地方,按照目前的观点有两点:1)是药性,郁金是偏寒的,薑黄是偏温的,所以郁金就有凉血清心这样的功效,薑黄就没有。所以一般在于这个心热证或者血分热证方面,就一般不用薑黄。2)作用强度,在活血行气方面薑黄强于郁金。所以这个薑黄在很多书上把它称为破血行气。
至于利胆退黄,薑黄也有很强的利胆作用,临床上用于黄疸,也有明显的效果,只不过黄疸很多属于湿热证,这个郁金偏寒,选择比较多一些,薑黄偏温,从药性方面来说不是很合拍。
所以在郁金的功效裡面,真正就只有一个是薑黄没有的 就是凉血清心。

另外薑黄可以通络,就是常常在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的有关的瘀血证当中目前有人用薑黄,认为它治疗这样的一些瘀血证与通络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上古人治疗风湿痹痛,或者跌打损伤的,它不是普通的薑黄,叫作片子薑黄,片子薑黄它不是薑黄,而是温郁金的块茎,或者说它的根茎是白丝郁金,就是川郁金,主要产在浙江,以温州为主这个地区的,温郁金,这个温郁金它的块根作为白丝郁金用,上面的根茎把它稍稍地蒸一下,把它切片,那颜色是比较澹的,并不是薑黄那样的黄的。过去主要是用这种片子薑黄来作为治疗风湿痹痛,后来不再分那么细。所以现在的薑黄有的人也在治疗痹证和跌打损伤的方当中用,和我们书上也有风湿肩臂疼痛,加上古方有一个薑黄汤,主要是治疗肩背的疼痛,现在很多人把它用来治疗肩周炎,所以薑黄可以通络,主要就是治风湿痹证、跌打损伤。严格讲它不是薑黄,但是现在也在用。
====================================
乳香
【出处】 ------《名医别录》
【来源】 为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春夏季均可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取,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本品辛散苦泄,芳香走窜,入肝经走血分,长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故为外伤科要药。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疼痛、风湿痹痛及心腹瘀痛、痛经等瘀血疼痛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止痛,常与没药相须为用。亦可与其他活血止痛药配伍。因其长于消肿止痛,临床尤多用于外伤、痈肿及痹证疼痛。治跌打损伤,常与红花、血竭等药同用;治痈肿,常与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痹痛,常与祛风湿药同用。内服与外用均宜。
  2.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临床亦常与没药共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内服宜制用,外用可生用。
【使用注意】 制后入丸散 剂本品气味臭浊,胃弱者易致恶心、呕吐,内服多用。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并含树胶、苦味质等成分。乳香有镇痛作用;口服乳香后能促进多核白细胞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细胞,改善新陈代谢,从而有消炎作用,并可用来防腐及消除口臭,加速炎症渗出排泄、吸收,促进伤口愈合;并有免疫抑制、抗肿瘤、抗早孕等作用。
  2.生乳香气味辛烈,对胃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多用于瘀血肿痛、痈疽,且多外用;制后降低其挥发油含量,缓和刺激性,利于粉碎及服用。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乳香炮制的意义在于“去油而除毒”,然另一种观点认为乳香镇痛作用的有效部分为挥发油,炮制过程中使乳香挥发油大量散逸是对药材的浪费,乳香宜生用或提取挥发油用。有关这两方面的观点均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功效鉴别】
乳香 没药
  共同点: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不同之处在于:
  乳香──辛散温通,善于活血伸筋,并能行气。
  没药──苦泄,散血化瘀之力较强。

没药
【出处】 ------《药性论》
【来源】 为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其它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11月至翌年2月,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本品功效、主治病证、用法及配伍原则等,均与乳香相似,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风湿痹证疼痛,瘀滞心腹诸痛,以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均常与乳香相须为用。
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同乳香。
【参考资料】
  本品含树脂25%~35%,挥发油2.5%~6.5%,树胶57%~65%,并含氧化酶等成分。本品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树脂对雄兔高胆固醇血症有降血脂作用,并能防止斑块形成;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能抗肿瘤。
【古籍摘要】
1.《医学入门》:“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2.《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3.《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没药是个音译,是当时从原产地翻译过来,原产地这个没(mo),就是苦的意思,一个苦味的一个东西。它的产地和乳香大同小异,这两个药都是外来药,都是从东汉的后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是佛教把它带进来的,它是作为佛教仪式裡面需要用的一种物品,后来发现了它有很好的活血止痛的效果,慢慢就成了很重要的中药。

乳香、没药,这两个药经常配伍在一起,这两个药,都是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药,类似于延胡索那种情况,只是它比延胡索又更加典型一些,它改善很多瘀血的病理指标,比延胡索更明显的、有更多的一些效果,但是重点仍然是止痛,所以它主要就是治疗瘀血疼痛证,而且这两个药认为常常相须为用的。第二个功效消肿生肌,主要是在生肌,这只是在外用。乳香内服,或者没药内服,没有生肌作用,把它製成散剂,在这个疮痈的表面局部使用,才有这个功效。
两个药一般要炮製,降低它的不良反应,增强止痛的作用,但是现代研究呢炮製了以后,止痛作用没有增强,反而降低,因为炮製大量的挥发油耗散了,损失了。这个乳香、没药的止痛的主要部位,就是挥发油。
炮製主要是降低它的引起噁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胃粘膜有刺激。特殊的气还有味,有的人很难接受那个气味,所以服用了以后,也会产生腹部的一些不适的症状,所以这个药没有把它称为止痛的要药,它止痛作用虽然比较明显,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吃,因为它气味的臭浊,又加上对胃粘膜有刺激,引起噁心呕吐,这个是临床作汤剂的时候要注意的。所以这个药更多的适合于做丸、散,现在来说就是做片剂或者胶囊这样的使用。
炮製是不是必须的,这个目前有人提出了质疑,也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炮製了以后止痛的效果是减弱了的。
===================================



枫香脂《新修本草》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的树脂。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7~8月间割裂树干,使树脂流出,10月至次年4月采收,阴干。
【药性】辛、微苦,平。归肺、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应用】
1.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辛行苦泄,能活血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痛,可配伍草乌、地龙、当归、乳香等为丸,如一粒金丹(《宣明论方》)。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乳香等制成膏药外帖局部,如白胶香膏(《鸡峰普济方》)。
2.血热吐衄。本品有散瘀止血之功,用治吐血、咯血、衄血,单用为散调服有效;若治血热出血证,常配生地黄、玄参、赤芍等药用。
3.瘰疬、痈疽肿痛。本品能解毒、散瘀以消肿,既可痈疽肿痛初起,又可用于痈疽肿毒已溃之证。如治痈疮溃烂,痛不可忍者,可以本品配乳香、没药等为丸内服,如乳香丸(《证治准绳》);只瘰疬、痰核等证,可以本品与草乌、地龙、木鳖子等配伍,如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4.臁疮不愈。本品既能解毒,又能生肌,用治臁疮日久不愈,可研末外敷,方见《袖珍方》。
【用法用量】1.5—3g,宜如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瘾疹风痒浮肿,赤痛。”
2.《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疮疹,金疮,吐衄咯血,生肌止痛,解毒,烧过揩牙,牙无疾。”
3.《本草汇言》:“树香脂,究其味苦,能凉血热,辛平,能完毒疮,粘腻,能去风燥,为散、为膏、为丸,外敷内服,随证制宜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桂皮酸类约占6.4%,萜类约占84.4%,其他成分为9.2%。
2.药理研究:本品及挥发油有抗血栓作用。

夏天无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decumbens(Thunb.)Pres.的块茎。主产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每年4月上旬至5月初待茎叶变黄时,在晴天挖掘块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应用】
1.中风半身不遂、跌仆损伤及肝阳头痛。本品既能活血行血,又能舒筋通络,且有一定的平抑肝阳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常与夏枯草、钩藤、桑寄生,地龙等药同用。用于跌仆损伤,瘀肿疼痛,既可单用,也可配伍鸡血藤、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本品既能舒筋通络,又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可与当归、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研末服,1~3g。亦可制成丸剂使用。
【古籍摘要】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行血,活血,止血,止痛,镇痉。”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降血压。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引起偏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空褐鳞碱、藤荷包牡丹定碱等多种生物碱。
2.药理作用: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形成;对子宫平滑肌和肠平滑肌具有松弛和解痉作用。
3.临床研究:用夏天无针剂及片剂治疗200例患者,其中风湿性关节炎76例,坐骨神经痛5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高血压8例,脑血管意外5例,其他病例49例。结果痊愈113例,显效57例,好转27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79,(4):63)。用夏天无制成眼药水(每1ml含生药1g)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在1小时内,每隔15分钟滴眼1次,连续滴眼4次后,检查视力变化。若视力未达到1.0,则在第2,3日继续按上法治疗,共观察188人347只眼,治愈232只眼,治愈率66.9%,有效率97.7%(中草药通讯,1976,(11):37)。
===========================================================================================
本节药物的特殊用法有
  川芎酒炙用,可增强温通升散之性,更宜于寒凝血瘀者。延胡索醋炙用,可增强止痛作用(可使其止痛的有效成分生物碱更易溶于煎液中)。郁金醋炙用,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乳香与没药炒用,可降低不良反应,宜供内服。
本节药物的特殊使用注意有
  川芎温燥性较强,阴虚火旺者更应慎用;乳香与没药气味臭浊,对胃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内服多制后入丸散用,且用量不宜过大.
重点问题
1.性能方面:
  重点是川芎、延胡索及郁金3药的性能。其中川芎温燥性较强,性秉升散;延胡索药性温和,而郁金则为寒性。其药味均以辛味为主,因郁金又兼清热之功,故又有苦味,以表示其清泄的作用特点;延胡索之苦味主要与滋味有关,其实际意义不大。此3药的归经均以心肝为主,郁金利胆退黄而兼入胆经,延胡索可治脘腹气滞疼痛而兼入脾(胃)经。
2.功效方面:
  各药既可活血化瘀以缓解瘀滞之疼痛,又具有直接的止痛功效。其中川芎、郁金、姜黄、延胡索4药还是“血中气药”,其意思是这些药物以入血分化瘀为主,同时又有行气(解郁)的功效。此外,川芎能祛风(散寒、燥湿),郁金能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姜黄能通络,乳香与没药能消肿、生肌。
3.主治(或应用)方面:
  各药虽然均可主治多种瘀血证,并以瘀血疼痛者为主。
但川芎可用于妇女月经失调、痛经、产后腹痛,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跌打损伤,风湿痹证等各部位的瘀血证,尤宜于肝郁血瘀而偏寒者。
延胡索活血化瘀作用缓和,长于止痛,凡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均可选用。
郁金性寒,又善行 气解郁,多用于胸腹胁肋疼痛及妇女痛经、经闭等气滞而血瘀者,尤宜于偏热之证。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之功与郁金相似,只是药性偏温,故不善主治有热之证;又因其能通络,故除主治胸腹胁肋血瘀气滞疼痛证外,还可主治跌打损伤及痹证等肢体疼痛而有瘀滞者。
乳香与没药相似,均长于止痛,可主治多种瘀血疼痛证。
川芎与郁金还善行气解郁,又可主治肝郁气滞诸证。
  此外,川芎为止头痛之要药,应理解其治风寒头痛、风湿头痛、血瘀头痛、风热头痛等的配伍原则及选用本品的意义;因其祛风止痛,故风寒表证、风湿痹痛等亦常用川芎。郁金又能凉血清心、利胆通黄,故湿温病清窍闭阻(或温邪内陷心包),神志不清,痰阻心窍之癫痫,血热妄行的吐血、衄及妇女倒经(即经期衄血,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所致),湿热黄疸等证,均常使用;并应理解本品主治以上病证的不同意义:如主治热病神昏,其主要用以凉血清心;主治血热妄行,其既可凉血,又可降气解郁。乳香与没药,常用于疮疡,治疮痈初起,红肿疼痛,其可活血止痛,并促进痈肿消退,宜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皆可;其主治疮疡溃后不敛,宜局部外用,有生肌之效。
4.配伍方面:
  川芎(或郁金)配伍柴胡的主要意义,以及川芎主治多种头痛的配伍原则:
川芎(或郁金)配伍柴胡,可增强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之效,宜用于肝郁不舒或肝郁血瘀之证。
川芎主治风寒头痛(或风湿头痛),常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发散风寒(或祛风湿药)同用;
主治风热头痛,常与(菊花,蔓荆子、薄荷等)发散风热药同用;
主治瘀血头痛,常与(当归、赤芍、牛膝等)活血化瘀药同用。
5.川芎与郁金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郁金与姜黄在药性、功效与主治方面的异同,以及二者在药材来源方面的联系。
  ①川芎与郁金
  性能方面:川芎辛温,郁金辛苦寒,均主要归肝心二经(郁金还可归胆经)。
  功效方面:二药均可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或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但川芎又可祛风,郁金还可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应用方面:二药均常用以治疗多种瘀血证,亦用于肝郁气滞证,尤多用于肝郁血瘀者。但郁金偏于治疗胸腹胁肋之气滞血瘀疼痛证及妇女血滞经闭、痛经等;因其性寒,兼热者尤宜。
  川芎除气滞血瘀之胸腹胁肋疼痛证外,还常用于痹证、跌打损伤等肢体瘀滞证;因其性温,偏寒者尤宜。
  此外,川芎还长于主治头痛,可用以治疗风寒头痛、风热头痛、瘀血头痛、风湿头痛等多种头痛。郁金还常用于湿温病湿浊蒙闭清窍之神志不清,痰阻心窍之癫痫,血热妄行诸证及湿
热黄疸等。
  ②郁金与姜黄:
  二药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相似(姜黄烈于郁金),均可主治多种气滞血瘀之疼痛证。但郁金性寒,更宜于热证;姜黄能通络,还用于痹证及跌打损伤等肢体瘀滞证。郁金还兼有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功效,尚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在药材来源方面:二药均可来源于植物姜黄,姜黄以根茎入药;而郁金的品种之一为姜黄的块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593.html

更多阅读

三七粉的吃法有哪些,三七粉怎么吃 三七粉的正确吃法

三七粉的吃法有哪些,三七粉怎么吃——简介三七的吃法主要分两种,一种生吃,一种熟吃,生吃三七主要起活血化瘀的作用,熟吃三七的功效是补血养血,这也是“生打熟补”的道理。具体的吃法要看你用田七的目的和着重于哪些方面了。说三七粉的吃法

姜黄的作用是什么 黄姜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属生姜科植物。姜黄能解酒、防宿醉在日本民间很早就广为流传,效果显著。江户时代,姜黄已作为中草药而大为盛行,古亚洲人将其视为一种万能药,如同珍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除了解酒、防宿醉外,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大黄与芒硝的作用与区别 大黄芒硝散的副作用

大黄与芒硝都是攻下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好稀里糊涂地照本宣科地用。 大黄的作用非常多、也非常大,可以概括为“破症瘕积聚”、“推陈致新”。大黄配活血的药可以活血破瘀、配热药可以驱寒、配寒药可以除热泻

百香果怎么吃 牛油果什么人不适合吃

百香果怎么吃——简介百香果即鸡蛋果鸡蛋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七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可溶性固形物15-16%,总酸量3.8~4%,甜酸适中。常食用鸡蛋果及其加工品,对人体有助消化、能化痰、治肾亏、提神醒脑、

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延胡索又名元胡、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

声明:《活血止痛药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没药 乳香 功效》为网友诉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