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红楼#红楼与唐伯虎 误入红楼之英莲

最近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展出了唐寅的行书《自书词》卷,劈头一句就是“红楼画阁天缥缈”,一路细细看下来,不由又想起红楼文字与唐伯虎的关系。

  红楼书里,直接提到唐伯虎的地方,就有多处。比如第二回贾雨村阔论“天地生人”,在“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类里,列举了“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秦可卿的卧房里,挂着“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薛蟠看春宫画,不认识“唐寅”两个字,念成“庚黄”。宝玉试才,大观园题碣“杏帘在望”,引用“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出自唐伯虎《杏林春燕》诗。宝钗行酒令,说“处处烟波处处愁”,也是唐伯虎的句子。这是明用,至于暗用,以及其他文字相似处,就更多了。比如学界一直认为,黛玉的《葬花吟》,仿的就是唐伯虎葬花故事:“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桃花行》则是仿《桃花庵歌》。前人罗列二者字句相同近似处已多,不再一一。

  唐伯虎是苏州人。红楼全书开端,也是始自姑苏:“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书中黛玉、妙玉、香菱等都是姑苏人氏。龄官、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甚至撑船的驾娘,也都是姑苏选来。在林如海“本贯姑苏”几个字旁,甲戌有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说明,和书中金陵长安等其他地名不一样,姑苏是实指。有这层乡贤乡谊的关系,也许就不难理解全书对唐伯虎的熟稔和认同。更何况,还有精神层面的契合。

  唐伯虎虽然才子风流,但并没有后来传说里的那样悠游自适。由于科弊案的牵连,后半生颇为潦倒,甚至要靠人接济为生,最后凄凉辞世。而且,科弊案还牵连了另外一位好人,主考官程敏政。这位程敏政,幼时聪敏,有“神童”之称,又是名臣之子,十来岁就由皇帝亲自下诏,送他到翰林院读书,后来大学士老师把女儿许配给他。二十三岁以进士第二人及第,也就是俗称的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学问渊博,才华过人,仕途堪称一帆风顺。忽然就遇到了科弊案,有人举报他收受了唐寅等人的贿赂,泄露题目。其实不过恰巧他的学问大,试题稍冷僻,大多人没有押到题,而唐寅恰巧文才很好而已。事实证明,唐寅也并不在录取名单中,所谓卖题,纯属子虚乌有。但既然有人首告,为平息舆情,皇帝也就不留情,不问青红皂白把他撤了。人生太顺利的人,经不住折腾,没几个月,程敏政就愤恨而死,年仅五十四岁。可惜了那么好的人生开端。沈周有两句诗挽他:“君子不知蝇有恶,小人安信玉无瑕。”真是贴切。这很像《芙蓉女儿诔》里的句子:“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大栋梁,小儿女,居然同恨。

  所谓旷达,彻悟,不过是现实人生已无出路时,于精神世界无奈开辟的另一出路。管不管用,难说。大苏,唐寅,程敏政,大约都可作如是观。人人看到他们文字里的放旷,看到才子名下的风流。又有谁知那些隐忍难言的试图屈服。“数过清明春老,花到荼蘼事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如此而已。

#误入红楼#红楼与唐伯虎 误入红楼之英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743.html

更多阅读

江南才子唐伯虎与苏州虎丘寺 江南才子唐伯虎

江南才子唐伯虎与苏州虎丘寺——陈世和——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一改中国文人的谦谦君子风度,事实上他也并非狂妄自大,他诗书画才艺俱全,没有他设色妍丽或疏放自如的挥洒画技,吴门画派暗淡失色;没有他丰润秀挺于行书和草书之

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经典台词回顾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對對子對穿腸: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寧王:對啊,怎麼不對呢?你不給我面子,我可真的要發飆了!唐伯虎:讓我來試試!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對穿腸:好工整啊!華太師:華安,你來的

声明:《#误入红楼#红楼与唐伯虎 误入红楼之英莲》为网友入侵你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