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纵横谈 超级漫画英雄对街霸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拜CG特效技术所赐,超人、蝙蝠侠、绿巨人、蜘蛛人等等原本只存在于漫画书中的超级英雄们成为了大银幕的宠儿。好莱坞的片商们不惜血本,精工炮制,让这些浸透着“美国精神”的超级英雄,为全世界的观众们奉献出一幕幕精彩好剧。然而,当全世界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打动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战?本文将带你潜进美式连环漫画的发展历程,去探寻超级英雄们的不凡身世!

(一)美式漫画的诞生

漫画艺术起源于欧洲,又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传入新大陆,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D.CJohnston)公司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是现今已知最早的美国漫画出版物。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JosephPulizer)在他的《纽约世界报》(NewYorkWorld)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RandolphHearst)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NewYorkJournal)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漫画作品已经成为报界争夺读者的“杀手锏”。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漫画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

1895年,著名漫画家查理德·费尔顿·奥特考特(RichardFelton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Kid)开始在普利策的《纽约世界》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美国人》(NewYorkAmerican)。《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米奇·杜根”(MickeyDugan)的小孩儿。起初,杜根的睡衣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杜根”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让《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漫画(ComicStrips)。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与“黄孩子”有关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画等。1897年3月,《黄孩子》被汇编成册,作为《星期天杂志》(SundayJournal)的增刊出售,每册售价5美分。1902年,《黄孩子》系列又出版了单行本。需要指出得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漫画业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

1910年,乔治·赫里曼(GeorgeHerriman)在《楼上人家》(TheFamilyUpstairs)日报的漫画栏目中推出了“疯狂猫”(KrazyKat)系列。它也是美国漫画史上最早出现的拟人动物卡通形象之一。凭借着出众的搞笑天赋,“疯狂猫”渐渐成了人见人爱的漫画明星。当它年满“六岁”,即1916年时,又以彩色画面成为周日漫画专栏中的主角。

1911年,《芝加哥美国人》(ChicagoAmerican)报为《马特和杰夫》(MuttandJeff)系列漫画举行了一次促销活动。顾客只需集齐六张优惠券,便能以折扣价购得一本18×6英寸的大开本漫画书。活动期间,共卖出了4.5万册漫画书。这次成功的商业运作,使漫画有机会摆脱对报刊的依附,发展为一种独立出版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1922年出版的《漫画月刊》(ComicMonthly)加剧了这一趋势。尽管这份杂志上刊载的都是些曾经发表过的旧作,但《漫画月刊》却毫无疑问是一份以漫画而非文字作品唱主角的大众读物。

1929年1月,在新小说公司(NewFictionCompany)工作的乔治·德拉科特(GeorgeDelacorte)推出了一份名为《爆笑系列Ⅰ》(TheFunniesNo.1)的漫画杂志。这也是美国新闻出版史上的首份原创漫画期刊。该刊采用四色印刷,售价10美分,通过报刊发行渠道销售。不过,上市之后,《爆笑系列》的销售始终不尽如人意。原来,该书在开本和外观上,与普通报纸的周日免费赠刊非常相似。当两者一起摆在报摊上的时候,读者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都不愿花钱去购买这种漫画小册子。到《爆笑系列》出到第25辑的时候,德拉科特将售价调整为5美分,但仍未见起色。终于,该系列在推出第36辑后停刊。不过,《爆笑系列》还有项不容忽视的“伟大功绩”,就是培养出类美国首位女漫画家维多利亚·帕兹米诺(VictoriaPazmino)。

与此同时,在报纸上刊载的连环漫画同样深受欢迎。1929年1月,由哈尔·福斯特(HalFoster)创作编绘《人猿泰山》(TarzanoftheApes)系列漫画开始连载。因其别具一格的故事情节和特色鲜明的角色设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一套漫画作品。此外,1931年10月,切斯特·古德(ChesterGould)受当时困扰美国社会的黑帮恶斗的启发,创作了《迪克·杰茜》,发表在《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上。

(二)SuperMan:开启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而马尔科姆·惠勒—尼科尔森(MalcolmWheeler-Nicholson)则充当了这个伟大时代的揭幕者。

1935年2月,退役骑兵军官尼科尔森通过全美联合出版公司(NationalAlliedPublications)推出了一本名为《新趣味漫画Ⅰ》(NewFunComics#1)的漫画集。与当时把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漫画作品翻印结集的流行做法不同,《新趣味漫画》从一开始便强调“原创精神”。尽管出版原创作品存在风险,但尼科尔森还是坚持亲自操刀创作大部分用于刊载的漫画作品。在他看来,受欢迎的漫画作品,除了要保证绘画和印刷质量以外,还有做到诙谐幽默、老少咸宜。

在《新趣味漫画》的第6辑上,杰里·西格尔(JerrySeigel)和乔·舒斯特(JoeShuster)发表了他们的处女作。此二人便是著名漫画英雄“超人”的形象设计者。到第七辑时,《新趣味漫画》更名为《趣味尤佳》(MoreFun)。

1935年12月,尼科尔森又编印了另一套漫画集《新漫画》(NewComics)系列。这套漫画后来几度更名,但序号始终保持连续。出到第32期时,正式定名为《冒险漫画》(AdventureComics)。到1983年停刊时,序号为“第503期”,但据说实际出版数量远不及这个数字。

1937年,尼科尔森因为投资失败,不得不把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卖给他的印刷商哈里·达菲尔德(HarryDonenfield),并将公司更名为“侦探漫画”(DCComics)公司。1937年3月,新公司推出了一套以悬疑推理故事为特色的漫画集:《侦探漫画》(DetectiveComics)。这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DC漫画》(DCComics)杂志的前身。到1937年底,马尔科姆·惠勒—尼科尔森把公司的其余股份全部卖给了达菲尔德,并退出公司。不久后,达菲尔德又找来新合伙人杰克·利博维茨(JackLiebowitz)。利博维茨一直为DC漫画公司工作直到1970年,达菲尔德则在1965年去世前始终担任公司总裁。

1938年,《王牌漫画》第11期上刊载了李·福尔克(LeeFalk)编绘的漫画《幻影英雄》(ThePhantom)。这是“超级英雄”(Superhero)首次出现在漫画作品中。不过,《幻影英雄》的影响有限,真正让“超级英雄”成为大众偶像的是随后问世的《超人》系列。

说到“超人”的诞生,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那是在1933年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仲夏之夜,杰里·西格尔感到燥热难耐,根本无法入睡。不知怎的,一个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具有超常能力的强力战士形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西格尔如获至宝,立即从床上跳起来,在绘图本上画下了几幅草图。转天早上,西格尔从家里出来,狂奔过12个街区,来到他的好友乔·舒斯特的家里,向他展示了自己昨晚的杰作。舒斯特对西格尔的创意非常感兴趣。两人立即着手为这个“强力战士”创作连环漫画脚本。有意思的是,按照西格尔最初的构思,这个“强力战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妄图靠自己的超能力统治全世界。但在反复推敲之后,他们还是觉得让他做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会比较好,并将他命名为“SUPERMAN”。两人还为其精心设计一套“内裤外穿”的招牌制服。

在完成初稿之后,西格尔和舒斯特开始为“超人”寻找买家。他们先是给报纸和杂志投稿,但却屡遭退稿。原因是,报刊编辑们大都认为这部作品过于前卫,不适合当时读者的口味。贝尔报业辛迪加(BellSyndicate)在给他们的退稿信中写道:“我们要的连环漫画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受到读者欢迎的,但感觉上《超人》似乎并不属于此类。”还有人干脆说《超人》不过是“一件尚不成熟的作品”。

直到五年之后,麦克莱尔报业辛迪加(McClureSyndicate)的编辑谢尔登·迈尔(SheldonMayer)无意中发现了西格尔的《超人》。慧眼独具的迈尔对这部漫画非常欣赏,立即推荐给了上司盖恩斯。恰巧,DC漫画公司的达菲尔德正准备推出一套新的漫画集。于是,他打电话给盖恩斯,希望从盖恩斯那里弄到一些好的素材。盖恩斯便顺水推舟,把《超人》介绍给了达菲尔德。对于《超人》的作者西格尔和舒斯特,达菲尔德并不觉得陌生。此前,DC漫画公司出版的漫画集里,曾选用过他们创作的《撞击布拉德利》(SlamBradley)、《联邦人》(FederalMen)等作品。达菲尔德最终答应出版《超人》漫画,但要求西格尔和舒斯特必须对现有的画稿进行修改,限三个星期内完成13页,并答应按照每页10美元的价钱支付稿酬。

《超人》系列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取名为克拉克·肯特(ClarkKent)。长大后,他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丝·莱恩。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

起初,“超人”身上明显带有古罗马角斗士的痕迹。他拥有常人根本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轻轻一跃便能跳到40英尺高处。即使被子弹击中,也能靠身上的肌肉反弹回来。只是,“超人”刚出道时并不会飞,只能在高楼大厦间跳跃。至于,媲美火车速度的“飞毛腿”和能穿透障碍的X光透视眼等等,也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Comics)上刊出。不过,当时为了节省版面,讲述“超人”身世来历的开篇部分被有意删减。直到一年后《超人》漫画专刊正式推出时才补上。虽然达菲尔德并不指望《超人》能够大红大紫,但当《动作漫画》的发行量急速攀升到25万册,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只是为了《超人》才购买《动作漫画》的时候,达菲尔德马上对营销策略做了调整。“超人”成了画册封面上雷打不动的主角。

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四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尽管《超人》让DC漫画公司成为了妇孺尽知的明星出版商,公司老板达菲尔德也赚到了大把钞票,但原作者西格尔和舒斯特却只能拿到每13页500美元的稿酬和少得可怜的一点版税。西格尔和舒斯特对此非常的不满。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要回了《超人》系列的版权。DC漫画公司还不得不在所有的《超人》漫画上署名“西格尔与舒斯特创作”,同时在稿酬以外每年向两人支付固定数额的津贴。

超人是第一个在“黄金时代”获得成功的超级英雄。至于,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去漫画家的天才创造力和发行商的丰富营销经验之外,或许跟超人克拉克·肯特的移民身份有关。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社会文化也带有强烈的多元色彩。而被称为“美国梦”(theAmericanDream)的情结,便是这种多元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所谓“美国梦”,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在其他国家处于弱势地位的族群或个人,在移民到美国这个“自由国度”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而获得名誉、地位、财富的过程。后来,“美国梦”的适用范围又扩大到包括所有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美国民众。尽管能够实现“美国梦”的人,屈指可数。但作为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梦”是美国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超人的身上正体现了这种“美国梦”的思想——他来自外太空,父母曾经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迫害;他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成长;步入社会之后,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隐秘的)利用自己过人的才能,维护正义,捍卫美国。需要指出的是,《超人》的两位作者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因而他们会选择“美国梦”这个能够激起普遍共鸣的兴奋点,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可见,好的漫画作品也需要深刻的人文内涵。

(三)群侠降世:超级英雄大秀场

继“超人”之后,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BATMAN),于1939年5月在《侦探漫画》第27辑上首次亮相。其实,“蝙蝠侠”的原型早在1934年时就已经开始构思,只是作者鲍勃·凯恩(BobKane)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漫画创意的商业前景。直到“超人”大获成功之后,凯恩才又重新把他找出来,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编绘出了《蝙蝠侠》系列的样稿。

据说,蝙蝠侠外形的设计灵感来自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DaVinci)绘制的飞行器草图。而在把这位超级英雄定名为“蝙蝠侠”之前,凯恩还曾考虑过“鸟侠”(BirdMan)、“雕侠”(EagleMan)和“鹰侠”(HawkMan)等名称。最后,还是达·芬奇一句名言“记住,蝙蝠是人类最好的飞行模型”,让作者凯恩决定用“BATMAN”这个名字。至于,蝙蝠侠那个招牌式的蒙面造型则是来自于对“义侠”佐罗(ZURO)的模仿。此外,作家比尔·芬格(BillFinger)也为“蝙蝠侠”系列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漫画中,蝙蝠侠居住的“哥谭市”就是由他命名的。

蝙蝠侠原名叫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变成了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化身为穿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更加人性化,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后来,作者凯恩在编辑的建议下,尝试性的为蝙蝠侠配备了一位名叫罗宾的青年助手。据说,这么做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青少年读者。结果,蝙蝠侠漫画的发行量整整翻了一番。于是,罗宾也由“临时演员”转为了正式角色。

到1939年秋天,各种以超级英雄为主角的连环漫画已经遍布全美各地的报刊贩售点。读者们的旺盛需求,令出版发行商们兴奋不已,纷纷涌向这个新兴的市场热点。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原创力量不足导致的稿源紧张。有些出版商为了求取短期利益,选择了抄袭、剽窃的手法。发行商福克斯·菲切斯(FoxFeatures)推出的《奇侠》(WonderMan)系列漫画便与DC漫画公司的“超人”如出一辙。为此,DC漫画公司将《奇侠》的发行商告上了法庭。这也是美国漫画史上的首例版权纠纷诉讼案。最终,《奇侠》不得不在仅发行一期后,无限期休刊。

同在这一时期,DC漫画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时漫画”(TimelyComics)公司推出了《神奇队长》(CaptainMarvel)系列。这部漫画曾创下了140万份的超高发行量,风头一度盖过《超人》。但手握“超人”和“蝙蝠侠”这两位超级英雄的DC漫画公司,仍然是业界的主导力量。他们在1941年2月,推出了《世界最佳漫画》(World’sBestComics)。在这部漫画集中,超人和蝙蝠侠首度联手出击,合力打击黑恶势力。而在此之前,转投DC漫画公司帐下的马克斯·盖恩斯,在1939年11月30日出版了新漫画集《闪电漫画》(FlashComics),号称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类”的超级英雄“闪电侠”在这套漫画中首次露面。

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初,在美国每个月有超过5000万人次阅读漫画书,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读者。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漫画出版商们开始尝试推出以女性超级英雄为主角的连环漫画作品。由威廉·莫尔顿·马斯顿(WilliamMoultonMarston)博士创作、哈利·彼得(HarryPeter)编绘的《神奇女侠》(WonderWoman)系列,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它不仅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了漫画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充当被保护、被拯救的对象,而真正成为漫画故事的主宰。因而,当《神奇女侠》系列漫画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StarComics)上推出后,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1942年1月,《神奇女侠》改在《耸动漫画》(SensationComics)杂志上刊载。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美国随即对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宣战。从此,美国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二战的到来,使战争情绪和爱国主义迅速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就连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加入保卫美国、反对纳粹的行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乔·西蒙(JoeSimon)和杰克·卡科(JackKirby)联合创作的《美国队长》(CaptainAmerica)系列漫画。

“美国队长”于1941年3月开始在《及时漫画》杂志上刊载。漫画的主角是一个本名叫史蒂夫·罗杰斯(SteveRogers)的青年。在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特别训练计划后,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无往不胜的“超级战士”。而他那身“星条旗装”更是迎合了当时众多美国民众的欣赏口味。

最让意想不到的是,人见人爱的米老鼠竟然也在这一时期披上了战袍。1942年10月,一部结合了卡通形象与超级英雄风格的漫画《超级老鼠》诞生了,堪称是动物卡通版的“超人”。不过,米老鼠的这次转型并不算成功,不久后便在市场上消声秘迹了。

超级英雄可以说是美国连环漫画的主流题材,而此类漫画作品能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广受欢迎,也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30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三)污名化:英雄漫画的蜕变

就在美国漫画业尽情享受着“黄金时代”的辉煌之时,一股“反漫画思潮”开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形成,并最终成为了终结“黄金时代”的决定力量。

所谓“反漫画思潮”,指得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渐趋成形的一股以“连环漫画中的不良倾向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由,主张限制甚至取缔漫画出版的一种思想主张。这种思潮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当时的美国社会正由战前“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转向右倾保守化。而随着漫画出版业的发展和漫画读者群的日渐壮大,促使主流社会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个新兴的亚文化领域。但真正导致“反漫画思潮”大行其道的,恰恰是漫画业自身发展缺乏自律,以及未能与主流社会舆论进行有效沟通。

二战结束之后,随着大批军人复员返乡,曾经是漫画出版业最大主顾的军方,停止了大批量订货。美国漫画业随即因产能过剩,跌入萧条期。与此同时,大量题材相似、内容雷同的漫画作品让读者陷于审美疲劳之中,使持续近十年的“超级英雄热”开始降温。各大漫画出版商逐渐转向多元化发展,相继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幻漫画、西部漫画、奇幻漫画等新漫画类型。另一方面,一些漫画出版商为追求短期利益,放任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充斥于漫画作品之中。从而,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EC漫画(ECComics)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深陷舆论漩涡当中的漫画出版商。

EC漫画公司的前身是美国漫画业界“元老”马克斯·盖恩斯在退出DC漫画公司之后自行创建的一家漫画出版公司。这家公司原名“教育漫画”(EducationalComics),后改名为“ECComics”。

1947年,马克斯·盖恩斯因划船事故,不幸罹难。其子威廉·盖恩斯接替亡父,掌管公司事务。与他的父亲相比,威廉·盖恩斯的营销策略要激进得多。在他的领导下,EC漫画公司旗下的漫画杂志全面转向盈利前景看好的暴力犯罪题材,先后推出了《国际罪案巡查》(1947年)、《正义漫画》(1947年)、《犯罪斗士》(1948年)、《反罪案战争》(1948年)、《罪案漫画》(1950年)、《邪不压正》(1950年)等多套连环漫画集。这些作品原本是沿袭了“打击犯罪、伸张正义”的传统漫画模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暴力画面和色情场景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篇幅,使得犯罪题材漫画的低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同一时期,福克斯·菲切斯公司推出的一份名为《女性犯罪》的漫画集,甚至公开打出了“儿童不宜”的字样。

面对漫画业愈演愈烈的不良倾向,主流舆论的讨伐之声不绝于耳,对“反漫画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0年,美国联邦参议院发表了“关于漫画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调查报告,进一步促使“反漫画思潮”向全国蔓延。人们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家长和老师们开始组织各种抵制漫画的活动。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机构也相继推出了一些限制漫画销售的法规,查禁、乃至当众焚毁漫画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不过,所有这些似乎都没有引起美国漫画业界的足够重视。威廉·盖恩斯掌控下的EC漫画公司甚至挑衅性的推出了内容更加偏激的《恐怖世界》、《神鬼恐惧》等惊悚漫画作品。这些漫画不但大大增加了暴力和血腥场面的分量,而且公然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将十恶不赦的罪犯塑造成“英雄人物”。尽管这些漫画的销售业绩出众,但这种授人以柄的做法让EC漫画公司和整个美国漫画业界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4年春,弗雷德里克·沃瑟姆(FrederickC.Wertham)博士的《引诱无辜》(SeductionoftheInnocent)一书出版。沃瑟姆博士当时是耶鲁大学法学院(YaleLawSchool)的讲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犯罪问题研究,在美国政界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由于他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因而他在著作中使用了大量牵强附会或缺乏事实依据的论断。比如,他宣称,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少年犯都曾坦言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漫画有关,但却拿不出相关的病例记录;为了能够激起人们的义愤,他甚至毫无道理的指责《蝙蝠侠》中包含有宣扬同性恋的成分等等。总之,只要能让人们觉得连环漫画是导致青少年堕落的罪魁祸首,沃瑟姆博士便无所不言其极。但就是这样一本粗制滥造的学术著作恰恰为当时盛行的“反漫画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

同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召开听证会,专门讨论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沃瑟姆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所有漫画书的出售。

虽然沃瑟姆博士的证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今天看来,简直是荒谬透顶,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这也是沃瑟姆博士在听证会上反复强调——他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应该被视为权威结论。这就意味着,沃瑟姆博士独占了所有“话语权”,再加上他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声望,结果造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宁可相信他是对的。

尽管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主张对漫画业采取限制政策的主张在美国国会中占了上风。最终,联邦参议院要求颁发一个强制性检查标准,以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迫于立法机构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漫画出版商们成立了一个名为“美国漫画杂志协会”(ComicMagazineAssociationofAmerica:CMAA)的组织,并于1954年10月26日公布了一个《权威漫画准则》(ComicsCodeAuthority:CCA),要求此后出版的连环漫画作品必须经由该机构审查通过,并在封面上加印“CCA”标志,方能上市销售。翌年,参议院通过报告,认可了美国漫画杂志协会的做法。一度沸沸扬扬的“漫画禁书风波”终于平息下去。

这次事件无疑对美国漫画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惊悚、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连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惟有内容平和的爱情漫画和科幻漫画,暂时守住了自己的地盘。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许多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美国漫画业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现当年的繁荣景象。

(四)英雄复归:从“心”出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着审查大权的美国漫画杂志协会(CMAA)的官僚化倾向日益明显。有人甚至指责协会已经蜕变为大出版商打压中小出版商、抑制竞争的工具。另一方面,一个名为“美国书商言论自由基金会”(AmericanBooksellersFoundationforFreeExpression)的组织以《权威漫画准则》“侵害言论自由”、“违反宪法”为由,坚决要求撤销审查制度。经过多年的反复拉锯,美国漫画杂志协会最终做出妥协,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权威漫画准则》逐渐废弛。超级英雄的故事也开始回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

1956年10月,在《秀场》(Showcase)杂志第四期上,新一代“闪电侠”正是登场,从而标志着超级英雄的复归。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已经恢复。事实上,此时的美国漫画业只能用劫后余生来形容。中小型的漫画出版社已经所剩无几,大型漫画出版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马威尔(Marvel)出版社曾经是仅次于DC漫画公司的美国第二大漫画出版商。但自从《权威漫画准则》出台之后,马威尔出版社的经营业绩便一路下滑,到1957年时已濒临破产。恰在此时,与马威尔出版社签有发行协议的美国新闻公司突然要求解除合同,马威尔出版社顿时陷入困境。为了尽快摆脱“发行危机”,马威尔出版社的创始人马丁·古德曼(MartinGoodman)不得不委曲求全,向老对手DC漫画公司求助。最终,DC漫画公司同意让马威尔出版社使用自己遍布全美各地的发行网络,但附加了相当苛刻的条件。走投无路的马威尔出版社只得勉强答应。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马威尔出版社利用原有的资源,陆续推出了几部漫画作品,但发行成绩都不能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

反观DC漫画公司,却在这一时期坐稳了美国漫画业的王者宝座。50年代末,DC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们再度爆发,除了超人和蝙蝠侠这两大招牌明星之外,“海底人”(Sub-Mariner)、“神奇女侠”等相继复苏。1959年,《女超人》(SuperWoman)横空出世,发表在《动作漫画》第252期上。这不单让超人克拉克多了一个可爱的妹妹,而且也令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军团”又多了一位魅力十足的女性。

不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马威尔出版社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中兴时期”,新时代的超级英雄纷纷登场,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漫画大师斯坦·李(StanLee)。斯坦·李生于1922年,17岁起便投身出版界,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却是在1962年的《惊奇幻想》(AmazingFantasy)第15期首次登场的“蜘蛛侠”(Spider-Man)系列漫画。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彼得·帕克(PeterParker)的纽约青年,更许多同龄人一样,平凡的彼得也有着许多成长的烦恼,生活也在不经意间缓慢的进行着。直到一次科学展示会上,彼得·帕克被一只辐射蜘蛛咬伤的,从而获得了超能力。但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要成为锄强扶弱的大英雄,而是想成为一个靠作秀出名的电视明星。不过,刚刚拥有超能力的他却因为胆怯而放跑了一个窃贼,几周后,他的叔叔本被这个罪犯杀害。当意识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后,彼得·帕克终于化身为蜘蛛人,开始了他作为“正义伙伴”的征程。但是从他第一战开始,帕克就发现他在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行侠仗义中游走而痛苦,甚至一度尝试放弃。他的敌人不断将他所爱的人置于危险之地,绿魔甚至杀掉了他的女朋友格温·斯塔茜(GwenStacy)。在受到这个悲剧的折磨后,他与玛莉·珍·华生(MaryJaneWatson)结了婚。最后,他甚至向全世界公开了他的真实身份。另外,在漫画里,他的蜘蛛丝不是如日后的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从手里喷射出来的,而是从一个自制的喷丝装备里喷出来的。

“蜘蛛侠”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漫画迷所喜欢,一方面是因为他那一身十分特别的装扮,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角色特质充满了人性,他在生活上常为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困扰,有时还要面临面临爱情困扰而不知所措,完全没有老派超级英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不过,这样的形象反而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不过,关于“蜘蛛侠”的作者是谁,却还留有一桩公案。如今,“蜘蛛侠”的署名作者是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寇(SteveDitko)。但业界也有传言说,斯坦·李在创作蜘蛛侠这个漫画人物的时候,并未参与很多。根据漫画家杰克·科比(JackKirby)的说法,蜘蛛侠的原始创意其实是他和乔·西蒙(JoeSimon)在50年代想到的,西蒙把他命名为“银蜘蛛”,科比则构思这个角色的超能力。当时,他们曾向漫画杂志《黑魔术》(BlackMagic)推销过漫画构思,但未被采纳。后来,两人在1959年创作了漫画《苍蝇侠》(TheFly)。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身为《惊奇幻想》主笔的斯坦·李获知了科比和西蒙的创意,在拿到老板的首肯后,李就开始和科比联系,然后科比向他讲述了当时正在构思的“银蜘蛛”。两人讨论了半天,李就让科比先画几张来看看。结果一两天后,当李看到科比的画作时,但并不满意,然后李转求于迪特寇,从而完成了“蜘蛛侠”的初稿。这样一来,作为蜘蛛侠的最初创意者科比和西蒙就被完全排除在外了。不过,史蒂夫·迪特寇在“蜘蛛侠”连载到第39期后离去,由小约翰·罗密塔(JohnRomitaJr.)接手,在接下来数十年里成为了“蜘蛛侠”的专署漫画家。

作品刊出几个月后,“蜘蛛侠”迅速窜红,成为当时最卖座的超级英雄漫画。最终,蜘蛛人彼得·帕克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与民谣大师鲍伯·迪伦和切格瓦拉共同列为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中最受欢迎的革命偶像。其中一个学生当时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他之所以喜欢蜘蛛侠,是因为他“被不幸、缺钱和生活疑问等问题所困扰。简而言之,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这也许就是所谓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吧!

到2007年为止,蜘蛛侠系列漫画先后推出了:《神奇蜘蛛人》、《新复仇者》、《动人的蜘蛛人》、《友好的邻家蜘蛛人》、《蜘蛛人家庭》以及各种各样的主流“惊奇”漫画限量系列。还有一些属于外传性质,如《神奇蜘蛛女》、《终极蜘蛛人》、《蜘蛛人爱玛莉·珍》、以及儿童系列《惊奇冒险:蜘蛛侠》和《惊奇冒险:复仇者》。

除了“蜘蛛侠”系列,由斯坦·李创作的知名漫画还包括“夜魔侠”(Daredevil)系列,“绿巨人”(IncredibleHulk)系列,“雷弓弹”(ThePunisher)系列,等等。

(五)在正义的旗帜下:超级英雄队出击

自从黄金时代开始,几乎所有漫画中的超级英雄都是单打独斗,即便偶尔有合作的情形——最典型的就是超人和蝙蝠侠,也都是暂时性的,甚至有时候还会相互较劲。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60年代也有了改变,超级英雄队的概念诞生了。

1960年3月,《美国正义联盟》(JusticeLeague)在《胆大勇猛》(TheBraveintheBold)杂志第28期上首次亮相。这部集合了DC漫画公司旗下最具人气的超人、神奇女侠、海底人、火星猎人、闪电侠和绿灯侠(GreenLantern)等数位超级英雄。谁知,就是这一部“大杂烩”漫画,竟大获成功。不久之后,又推出了单行本。

《美国正义联盟》的成功让马威尔出版社大受启发。此前,马威尔出版社一直在积聚实力,准备东山再起。于是,他们便效法DC漫画,在1961年9月推出了《神奇四侠》(FantasticFour)系列。故事讲述了讲述的是四名宇航员在收到了宇宙射线照射之后,意外获得了超能力,换身为超级英雄,与形形色色的恶势力展开争斗。其中,小组的领队、同时也是发明家的里德·理查兹拥有了身体自由伸展的能力,并改名为神奇先生(Mr.Fantastic);理查兹的女友苏·斯托姆则获得了隐身、创造力场的能力,改名隐身女侠(InvisibleWoman);苏的弟弟约翰尼·斯托姆则获得了控制火焰的能力,甚至可以用火焰笼罩全身,改名火焰人(HumanTorch);而飞行员本·格里姆拥有了操纵岩石的能力,自称岩石怪(TheThing)。

1963年,马威尔出版社的主笔斯坦·李和漫画家杰克·科比联手打造出被称为“60年代美国漫画巅峰之作”的《X战警》(X-Men)。《X战警》延续了自《神奇四侠》开创的“超级英雄队”模式,所不同的是《X战警》的主角大都是18岁上下、具有超能力的中学生,因而对青少年读者更具号召力。习惯上,把从1963年开始刊载的《X战警》称为“第一代”。这一代“X战警”共出版了66期,因为是双月刊,所以前后共历时九年。当1975年,第二代登场的时候,“X战警”已经成为了全美家喻户晓的著名漫画品牌。

“X战警”讲述一群怀有特异功能但并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变种人,在X教授的号召下,成立了战警小组,一次又一次的保护人类与地球安全。岂料,由于人类对变种人怀有深切的成见,而对他们产生疑虑,甚至恩将仇报。尽管如此,X战警们最终仍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使命。

与以往的超级英雄漫画不同,“X战警”最大的卖点就是团队成员间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眼龙(Cyclops),本名ScottSummers,父亲是一名空军飞行员,他自幼便有着超乎寻常的异能,但一次意外的空难事故,让他丧失了对自己超能力的控制,不得不靠一副特制的眼镜来帮助他控制自己眼中的激光束,以免误伤他人。独眼龙是X战警的领队,具有领袖气质。他的妻子名叫琴葛雷(JeanGrey),也是X战警中的一员。一头红发的琴葛雷拥有超强的感应能力,能够读取他人脑中的想法,并且可以用意志力移动物体,甚至能凌空飞行。不过,这些超能力曾经让琴葛雷痛苦不堪。直到与X教授相遇,才渐渐学会了如何主导自己的异能,还与独眼龙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妇,还被认为是X教授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在X战警中,与琴葛雷同样深受欢迎的女性角色还有风暴女(Storm),她本名OroroMunroe,是有着一头银发的黑人女子。她的超能力源自她血统,其祖上是非洲古老部落的女祭司,能够呼风唤雨、发雷放电、御风而行。她的母亲原本是肯尼亚部落的一位公主,因为嫁给了她身为摄影师的父亲才移居到纽约的曼哈顿。后来,风暴女一家遭遇意外,父母双亡,她自己也患上了幽闭恐惧症。直到成为X战警中的一员,才有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相比之下,小淘气(Rogue)基本上是个悲剧角色,他的超能力是能把别人的力量吸到自己身上,如同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吸星大法。这让她几乎不能和别人有任何身体上的基础,哪怕只是握握手,都可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在加入X战警之前,一直在逃避人群,孤立自己。是X战警这个异能团队让她有了归属感,交到了一群真正的朋友,原本孤独的心有了些许的慰藉。而在同伴中,最让小淘气挂怀的就是多少带有些叛逆气质的金刚狼。

金刚狼(Wolverine),本名罗根(Logan),曾经是一名CIA特工,后来成为了专职探险家。作为X战警中,最富人气的角色,金刚狼个性刚烈、容易冲动,常常动作比思想快半拍,具有超强的视听能力与嗅觉,双方具有伸缩自如的铁抓,以及能够让伤口自愈的不死之身。金刚狼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叛逆形象,对许多男性读者十分具有吸引力,不少读者就是冲着他那苦命男子汉的风格,投以支持的一票,让他成为《X战警》中,拥有最多分支单元故事、外传,以及最高曝光率的一员。

尽管X战警们令人印象深刻,但要说起最不同凡响的超级英雄队,却非忍者神龟莫属。《忍者神龟》(TeenageMutantNinjaTurtles)诞生于1984年,作者是凯文·伊斯曼(KevinEastman)和彼得·莱尔德(PeterLaird)。他们因为厌倦了那种十全十美的超级英雄形象,于是便决定创作一部以四个变异忍者龟为主角的漫画。为了能够成功发行这部漫画,他们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而且还从亲友那里四处举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忍者神龟》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尤其是在动画版播出后更是掀起了世界性的“神龟热潮”。

忍者神龟们原本只是4只可爱的宠物龟,后来被主人遗弃,冲进了下水道,并受到核电厂辐射的影响而产生异变成为人形。他们在异变成人之后,恰巧遇到了同样受到辐射污染异变成老鼠模样的武术家斯普林特老师。斯普林特给四只小龟分别以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的名字命名为“莱昂纳多”(LEONARDO)、“拉菲尔(RAPHAEL)”、“多纳泰罗(DONATELLO)”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老鼠师傅斯普林特把精妙的东方武术传授给他们,在习得一身好武功,他们成为了纽约市内除暴安良的超级英雄。而在平时,他们则躲在下水道。比萨饼是他们最爱吃的食物。

自“神龟”面世以来,人气一路飙升,敏感的商家们立刻嗅到了赚钱的机会,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获得“忍者神龟”的形象使用权。就连日本游戏软件巨头柯乐美(Konami)也决定把“忍者神龟”搬上电玩舞台。面对如此局面,两位作者也是喜不自禁。迄今为止,“忍者神龟”的全球市场价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

(六)生财有道:超级英雄打造的财富地图

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大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平时都是看上去与你我无异的普通人,一旦危机来临就会化身为超级英雄,锄强扶弱、保卫和平。但是,超级英雄的始作俑者,无论是漫画家,还是出版社和发行商,甚至是周边厂商,都生活在现实中,需要衣食住行。那么,这些人又是如何靠着超级英雄们,过上衣食无虞的生活呢?

前面提到,马威尔出版社因为自身经营困难曾经不得不借助于主要竞争对手DC漫画公司的发行网络。1968年,马威尔出版社解除了与DC漫画公司的发行协议。此时,马威尔出版社的漫画年销量已突破了5000万册,完全有能力与DC漫画公司一较短长。在与DC漫画公司解约之后,马威尔出版社和柯蒂斯公司签订发行协议。之后,马威尔漫画的巨大创作能量终于完全爆发出来。美国漫画业“两强争霸”的格局初露端倪。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漫画业围绕着马威尔出版社和DC漫画公司这两大出版商,而其他的中小型出版社,如Image、黑马、Fanta-graphics、laveLabor等只能起到补充市场需要的作用。美国漫画业就此步入成熟期,并逐渐形成了“漫画作者→出版商→分销商→读者”的一条龙商业经营模式,销售网络的规模和对读者群的覆盖面有了明显的扩大。在整个产业链中,出版社首先印刷和包装图书,之后将成品批发给分销商,由分销商将漫画运至各个书店或其他的销售渠道。

此外,70年代出现的直接市场(theDirectMarket)也为漫画图书的销售注入了强心剂。直接市场是一个由城市和大学区里的漫画图书专卖店所组成的商业网络,现已成为美国漫画商业的主流市场。由于相互依存非常紧密,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美国主要的漫画生产商与主要的漫画分销售商达成了“不退货、高折扣”协议(big-discount,non-returnableagreement)。这种风险补偿机制是美国漫画发行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出版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利益分摊日益明确,减少了商业纠纷;同时将此模式复制到分销商与零售商之间,使得零售商也能得到更低的价格,这对广大读者无疑是个福音,因为漫画图书受众相对稳定,返购率高,所以库存积压只是少量。

这种稳定的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只维持了20多年。1994年,马威尔出版社为了扩大公司利润,开始将其势力向发行渠道延伸。马威尔出版社收购了东海岸的独立漫画图书分销商、英雄世界漫画(HeroesWorld)图书发行公司。与此同时,马威尔向零售商提出了新的买卖条款:所有的零售商只能向英雄世界漫画图书发行公司进货,出版社不再将漫画发送给其他分销商。马威尔企图统治美国漫画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结果自然是引起了美国漫画市场的大混乱。原先与马威尔签有协议的分销商纷纷掉转枪头,与其他出版商签订新合同,原本与马威尔合作的钻石漫画发行公司成为了DC漫画公司的最大分销商。有两大巨头先出手,其他出版社也纷纷跟进,结果导致了市场混乱和漫画销售数量的下降。最后,由于零售商的联合抵制和低效率营销,马威尔在1997年春天重新开始与重现钻石漫画发行公司合作。由此可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实出版界的恩怨情仇与超级英雄的漫画世界相比毫不逊色。

熟悉出版领域的人都知道,单靠出售漫画杂志和单行本,是很难赚大钱的。超级英雄漫画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重点还是在以形象授权为基础的二次开发上。在这方面,美国漫画界与好莱坞片商的合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其实,超级漫画改编成TV动画剧或动画电影早已屡见不鲜。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CG技术的发展,真人电影的特效制作水平有了革命性的突破。漫画业联手好莱坞打造漫画英雄大片,成为新的趋势。

至于好莱坞为何会热衷于把漫画英雄搬上大银幕,原因有很多。首先,漫画人物的特色充满想象力,趣味性十足,改编为电影能够大大提高影片的观赏性;其次,漫画本身的表现形式,原本就是以图像呈现,很多时候与电影的分镜脚本相当类似,电影人在改编拍摄时可以有很多视觉设计上的参考。还有就是,漫画超级英雄们本身就拥有庞大读者群,改编为电影后,那些忠实Fans们就成为了票房业绩的基本保证。

1989年,《蝙蝠侠》被搬上银幕,票房收入超过2.5亿美元。此后,《超人》、《X战警》、《蜘蛛侠》等久负盛名的漫画大作相继被改编成电影,无一例外的都取得了票房佳绩。其中,由哥伦比亚三星制片公司(ColumbiaTristar,USA)于2002年推出的电影版《蜘蛛侠》,全球累计票房总收入高过8.7亿美元。同年,美国漫画业的年产值也突破了23亿美元。

2003年,全球同步上映的《X战警2》,在上映的一周,不仅在美、加两地同获票房冠军,而且总票房业绩突破1.5亿美元,登上了电影史上首映票房第四的宝座。

脱胎于漫画的《X战警2》,原本就有良好的市场认知的根基,再加上良好的剧本与明星的号召力,这个标准的电影版漫画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X战警1》出场的哈莉·贝瑞(HalleBerry),如今已被封为影后。片中的主角:休·杰克曼(HughJackman),这位澳洲小伙子,也被认定是梅尔·吉布森(MelGibson)的接班人。

影片浓缩了漫画的精华,前后共有几十位原著故事中的重要人物登台亮相—一X教授、暴风女、金刚狼、独眼龙、小淘气、致命女神日本忍者(YurikoOriyama)、夜行者(Nightcrawler)、火人(Pyro)等等角色。与其他漫画改编电影相比,《X战警2》显得更为成人化,因此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X战警》也被著名的游戏软件公司Activision改编成了游戏——《X战警:传说》(X-Men:Legends)也有最新画面公布。在这款A-RPG(动作型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玩家可在15位角色中自由组队,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能力与技法。这款游戏横跨PS2、XBOX,、NGC三大游戏主机平台,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电子游戏之一。

当然,你可以在漫画上看到超级英雄,可以在电影院里欣赏超级英雄,可以在游戏机上“操控”超级英雄,那么要如何成为超级英雄中的一员呢?当然就是是去参加以超级英雄为主题的漫画展。

在漫画英雄的世界里,有两个最重要的漫展,其一是美国圣地亚哥漫画展,其二是法国昂古莱姆漫画展。昂古莱姆漫画展(AngoulemeComicFair)在每年的1月举行,是欧洲最重要的漫画展,也以欧洲的原创漫画作家为主。在这里展出的作品风格强烈、个性分明。因而,昂古莱姆漫画展被誉为“艺术气氛最浓厚”的漫画展。

相比之下,每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圣地亚哥漫画展(SandiegoComiccon)就更像是一个嘉年华会。几乎全美的漫画公司都会参与,而且其他国家参展的漫画业者也为数不少。在会场上,有多得数不清的漫画作品,呈现在你眼前,并且各式各样的漫画周边产品,例如海报、T恤、同人作品、玩具、游戏等等,可以让漫迷们把对超级英雄的爱延伸到极致。而漫展上最能引人眼球的,除了让人拿到手软的赠品、贴纸、纪念章等等,还有就是超级英雄们的那些Cosplay们!

(七)永远的超级英雄:新世代的崛起

如果说,“黄金时代”的超级英雄,如超人、蝙蝠侠,是无所不能正义化身,是众人膜拜的偶像,70年代的超级英雄背负了太多人性的羁绊,如蜘蛛人、X战警。那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又呈现出一股返璞归真的气息。托德·麦克法兰(ToddMcFarlane)编绘的《再生侠》(Spawn)便是其中的代表。

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纵横谈 超级漫画英雄对街霸

故事的主人公再生侠,原名叫AlSimmons,曾经是美国政府着力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军人和完美杀手,曾经为他的上司执行过无数次残忍的暗杀任务。然而,一次在北朝鲜执行机密任务的过程中被上司设计烧死。怨念和对妻子的爱使他出卖灵魂给地狱的魔王,成为了地狱大军的头领,带着无穷的力量从自己的坟墓的骨灰中重生。但最终他并没有彻底堕落为魔王的傀儡,拒绝与天堂军作战,而是选择与魔王战斗到底。

《再生侠》的作者托德·麦克法兰于1962年出生在加拿大,是新生代漫画家的代表。1984年,22岁的麦克法兰成为了一名职业漫画家,曾经受雇于马威尔和DC漫画两大实力出版社。靠着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跻身漫画界的核心层,并于1990年成为《蜘蛛侠》系列漫画的主笔。不过,麦克法兰就抛弃了这份“荣耀”,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另起炉灶,创办Image出版社,目的是“要开一家可以保证漫画家权益的漫画出版社”。然后,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漫画人物:再生侠。创刊号于1992年发行,曾创下了1700万的惊人销量,这在两大出版商垄断漫画市场的大格局下,实在是一项空前的佳绩。此后,托德·麦克法兰又涉足了手办(玩具模型)、电影、动画、网络等方方面面。

1994年,托德创办麦克法兰玩具公司,目的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持有属于自己的原创角色的版权。多年来,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知名玩具制造商。除再生侠之外,麦克法兰玩具公司还生产许多模型产品,包括KISS乐队、怪物史莱克、X档案、AustinPowers(王牌大贱谍的主演)、合金装备、CliveBarker、阿基拉、甲壳虫乐队、ArmyofDarkness、大白鲨、RobZombie、异型,等等。

有很多人把美式超级英雄漫画看作是一种烂俗,因为其中的构成元素实在是过于千品一律。他们多半身强力壮,穿着五颜六色的紧身衣,具有一般人没有的特异功能。很多的超级英雄。他们中的绝大多少都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与你我无异平凡人,过着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另一个就是他们行侠仗义时的超级英雄形象。其实,也正是因为有着双重身份,超级英雄们才不至于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罗神仙,并且为故事平添了许多戏剧冲突和看点,而找出他们背后的神秘档案也让众多漫迷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超级英雄故事能够历时数十年,却仍然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825.html

更多阅读

不懂美国漫画就别看《美国队长2》 美国队长内战漫画

有很多人说《队长2》比《队长1》好看,其实这两部电影一个也不是我的菜,因为除了日本漫画,我印象中似乎好像幼儿时仅看过《丹佛儿最后一只恐龙》这样一本美国漫画,没了积淀,就没了发言权,没了这种情结,自己就会看这种电影有点憋气,不是看不

国产中文桥牌书籍目录大全 最近有哪些桥牌书籍

叫牌体系:胜利体系叫牌法 卡普兰、谢因沃尔德美国超级自然叫牌法(爱塞斯科学体系) 鲍比-戈德曼桥牌现代标准叫牌法 鲁特伯根实用叫牌百科全书 马丁-伯根英国精确叫牌制 特伦斯-里斯意大利桥牌-叫牌小百科全书 C.F.波里双人赛精确制 魏重

那些价值5000万的美国“春晚”广告:2015年超级碗广告合集

美国“超级碗”比赛期间播放的几款精品广告。今天我们一口气放出8部压箱底的好货,这些广告加起来总价值数亿元,让大家看得精彩,看得过瘾!百威百威新欢代理商Anomaly为百威啤酒制作的60秒广告,萌狗狗+帅气的马+猛男主人,这份扑面而来的魅力

市面上100种减肥用品效果体验 减肥成功是什么体验

想知道市面上各种减肥用品的效果,可以参考以下的信息。来源:互联网1. 美OD蛋白瘦身素 评论人数:84人代表:一般24天见效,但时常感到头晕,恶心,心跳加快。2. 美国超级脂肪燃烧弹 评论人数:27人代表:整天恶心,口干,喉咙又痛又痒,晚上心脏跳动得厉害

声明:《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纵横谈 超级漫画英雄对街霸》为网友敏镐先生他姓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