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环节都有问题,整个产业链就是畸形的 市场化是唯一出路 市场化债转股

国产动漫不被资本所看好的原因是各动漫工作室的产品在没做出来之前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众所周知的是,国内的动漫产业的收入来源除了政府补贴以外备受关注的是后市场的开发,即衍生类产品,包括实物和虚拟产品,其中后者的盈利速度相较前者会更加的快捷,这也是投资者回收成本的主要模式。

小的动漫工作室在产品做出来并且发表之前是无法向投资者证明他们所开发的动漫产品是可以一炮而红的,这也使得在它们身上的投资的风险变得无穷大。投资者的想法是:“既然有曾经做出过出色产品的团队,为什么我要把钱投给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继而资金流向一些行业强者,强者更强;没有资金,弱者扶不起墙,只好走向灭亡。

地方政府先阶段所做出的扶持资金的分配正是主要通过这种思想进行实施的,这样他们所投入的资金才能保证尽可能的收到成效,即做出的产品能上了电视和被观众接受。而且这也确实收到了成效,因为相比之下电视台和其它动漫载体更愿意使用一些曾有优秀产品的工作室做出来的动漫。

假使我是一个动漫产业的投资者,首先想到的会是我投下去的资金可以尽快的获得回报,而在我获取回报的过程中,我巴不得所有的人都关注我投资的产品,只要这产品够成功,我能为它投下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这产品也就会更加出色。

喜羊羊的全面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和这些循环分不开的。中国近期的动漫角色,包括蓝猫系列,虹猫系列,阿狸,以及喜羊羊,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角色化。而这也丰富了动漫内容的题材,使得动漫制作者能轻松的随意发挥给这些角色安排不同的情境,又有利于后续的衍生品的开发,使得开发者安心,投资者放心,政府领导舒心。这与美国清一色“救世英雄”题材的形象是如出一辙的,即政策决定了产物。

这也侧面地解释了政府为何要对动漫产业做出合理引导,即使得这些产品设定上更有自由度,更创新,不要一成不变。我觉得动漫产业的投资平台的建立是可以考虑的,这个平台一定要透明化,让所有的资金能够物尽其用的被拥有好产品思想的工作室们使用,并且尽数地用在实施这个产品的思想上。

至于后续的盗版,那是出了好的动漫产品以后的事了。对最后那段刚需的话无比赞同,不过这段话不是刚需…

当所有环节都有问题,整个产业链就是畸形的。说他们没问题就真的是立牌坊的事。

中国动漫就不应该这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看,单个节点,你正的反的都能说,确实啊,补贴应该有啊,应该被扶持啊。国外文化类产业扶持增长,那具体到动漫类呢?扶持补贴的作用是辅助,真正起作用的是市场化,政府干预的结果就是,动漫企业骗补贴,地方政府捞政绩,这不是愤青,这是现实。

市场化是唯一出路,当动漫企业靠内容吸引读者,当电视台不再强买强卖,靠读者欢迎程度采购内容,当动漫企业能够靠内容和创意赚钱,人才有饭吃,人才能在这个行业留下生存,技术才会沉淀。动漫企业靠内容良性竞争才能建立品牌,才能产生粉丝,才能卖得动衍生品。整个产业链才能成熟,产业才能发展。

否则,单个环节去看,不管对不对,都是废话。

有网友精彩评论如下:

1、 关于审查制度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就如前一篇评论我所说的一样,我也是认为现存审查制度的对于文化产业的阻碍不在于严格,而在于不规范,不明确。就算是没有如此严格的审查制度的其他地区亦鲜有与日本美国抗衡的实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2、中国动漫不缺少优秀的制作者稍微我想再说上两句,当然例子还是以我熟悉的日本动漫。了解日本动漫的同学应该知道,由于日本动漫制作周期紧张,常常将很多动画(中间帧)这一环节交给中国外包,现今几乎所有的日本动画的动画(中间帧)都是交给中国、韩国、东南亚地区来完成的。中国不缺动画(中间帧)的人才。然后动画(中间帧)前面的步骤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原画(关键帧)。这一环节几乎不会有任何动画公司交给外国来制作,因为原画(关键帧)要求很高,在日本即使很有天赋也要在动画(中间帧)岗位上做三年以上甚至更久,这个职位直接决定了动画的制作的硬质量,而在中国这种人才确实很紧缺。而在原画再上的作画监督就更稀缺了。

再者是导演(监督),中国的好导演(监督)并不少,看看微博上很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就知道如此。但是很多人会发现,这些作品乃至网络上很多作品都是短篇的,原因还是在于长片动画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像预算控制、节奏把握等等都是一位优秀的长片导演(监督)必备的技能,这也是中国动画所稀缺的。

再者是配音演员(声优),中国不缺好的配音演员(声优),像原来为《灌篮高手》配音的辽艺的老前辈再到现在活跃在配音界的新一代,乃至网上也有很多配音的组织,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但是与日本从声优学校,到声优事务所,整个过程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动画声优,而在国内配音在艺术门类中,电视剧连配音演员都不标出,配音演员(声优)整体偏弱。

其他其实还有很多职位,中国也很不缺,但是优秀的确实很缺。但是在动画产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恶性循环就有重演。

3、对于电视台的分析我很赞同。卡通频道投入太少,制作商收益不好,动画制作投入减少,观众兴趣不高,卡通频道收入减少。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关键还有一点,制作低劣的动画通过拿钱上电视应补贴,制作好的动画上不去拿不到补贴损失惨重,动画制作者像前者靠拢。

4、补贴真是一个难以言说的东西,补贴标准高了只有大企业才能拿到补助,看到网上一位先前志气慢慢的从日本回国的动漫人抱怨道根本拿不到补助;而补贴标准低了,几乎肯定会有更多的来骗补助的。所以网上很多动漫爱好者就呼吁直接停止补助,拿着一部分钱去干什么也要就是别补助了,这样至少不会有那么多滥竽充数者。

5、衍生品在日本动漫也是大头,一般来说动漫版权拥有方面是授权给某个企业,然后企业在自己包办销售方面的,很轻松,版权方面得到授权费用还不用接触自己不熟悉的制作销售。这就是产业链的好处,而在中国正缺一个能够接受授权,拥有制作、销售等等条件的巨头。

6、近几年来随着打击盗版力度的增大以及动漫圈里版权意识的增强,整个版权环境其实还是好了不少,但是不够好。笔者所说的两个原因,我很赞同,尤其是前一个,这个也与我在第五条说的原因一样,缺少制作销售巨头,现在很多周边只能在漫展或者网上销售。而动漫的主体消费者就是青少年,而我国是18岁之前不能拥有网银(我曾深受困扰),而漫展基本上也就是几个大城市的福利,普通青少年消费者想买到正版很不易。再说贵的问题,对于动漫圈来说,有爱价格不是大问题,只要是性价比不是太过离谱动漫迷还是能够接受的。而我在上一篇评论中说过,动漫创作者对观众心理把握不够,不能充分调动爱的力量,没有爱,就会觉得价格太高。

而还要说一句,就是产品的种类不够多,像日本,从手办、海报、抱枕乃至手机链、防尘塞几乎能覆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小东西。而国内即使做的不错的秦时也就是海报那十几种周边而已,其他的我真想说一下青青树,我看完《魁拔2》正想买一些《魁拔》的周边,去青青树的淘宝店一看,这个,周边也太少了吧,最后随便挑了一个海报作罢。当然还是与没有周边巨头,动漫制作企业不擅长于周边制作销售有关。

总之来说,一个字“缺”,产业链之称之为“链”,其如链条,缺一不可。缺一则不可行。

作者六问基本上把国内动漫发展的困境都一一举例出来,不得不赞一个,但鄙人还是想多扩展两点个人观点,作为一些补充:

一 对比日本动漫发展史的六个阶段,我们在哪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玩具时代,动漫是供孩子消遣的

第二个阶段:清楚时代,漫画作为低俗以及肤浅的读物出现

第三个阶段:点心时代,漫画开始被认可

第四个阶段:主食时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动画成为大人与孩子共同观看的节目,比如铁壁阿童木

第五个阶段:空气时代,已经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第六个阶段:记号时代,动漫是相互沟通的记号

以国产动漫现在的位置,应该是处于第三个阶段,国产动漫开始被逐步认可,只是在这个认可是一个痛苦的,与日本动漫不同的是,国内虽然动漫产业起步较早,亚洲第一步动漫长片电影作品是40年代的(铁扇公主),很骄傲的说是咱们拍的,但国内在战后动漫的发展是有着强烈的体制烙印的,国内的制片厂不是企业,不存在挖掘需求或是满足市场的需要,虽然有优秀的产品冒出,但市场化的运作的差距离日本也越来越远,日本的动漫一段时间也在思索,比如美国动漫侵入日本市场的时候,也在思考,该不该保存自己的传统思维,不过日本动漫产业的这点做的还是很好,依然保留自己的风格,但国内的动漫工作者们也在摸索,这也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日本或是美国的动漫基础一直很强,单从日本的发展史来说,他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漫画到漫画杂志再到动漫,很完整,市场会选择性的淘汰不优质的漫画,留下几乎都是有市场有价值的动漫作品,自然而然这个产业也开始良性循环,日本开始市场化运作的时候,国内的制片厂还在制度里滋润的活着。

在80年代中期,从台湾的动漫加工基地也逐渐往国内转移,但这样的转移是没有品牌,更没有产权,我们只是一个环节,国内动漫真正能够面对市场化运作的时间也就从90年代到现在,从小孩看的玩物到现在逐渐被认可,国内的动漫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在这种夹缝中运作出优秀的作品,现在成长起来的80后以及90后,对于动漫的了解程度与热爱程度也已高于他们的祖辈,国内动漫现在缺的就是一是时间,二是通过过程运营出完整的产业链。

二 动漫市场化源动力在哪?是需要具备产品的思维

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首先我们得确定这个是商业的行为,就比如盗版的横行,其实与服装行业里A货的问题是一个道理,如果衣食住行是强需求的话,那么用户的选择又会让企业的产品又变成弱需求,实际上知识产品与产品的丰富度他是有相反,当产品类型越缺乏的时候,产品就会卖得越贵,于是就有人愿意做盗版做假货来满足人群对产品的需求以及对价格的需求,而相反的时候,产品类型丰富选择越多,价格层次越多,那么盗版也就受到冲击,人群的注意被类型被喜好所吸引,关注力也在转移,所以,动漫首先得先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待,国家补贴或是投资者的投资也好,还是产品衍生品利润率也好,其实都归根于一点,产品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略显不足,于是动漫的创业者们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动漫产品之外的事物。

因为要生存,但喜羊羊或是熊出没这样的动漫产品,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喜羊羊从05年开始一直运作到现在,8年时间,才出这样的一个产品,不得不说,动漫产业现阶段真不是一个赚快钱的地方,但是喜羊羊给动漫产业的贡献就是他完整的走出了一个产业链,从漫画到动画再到电影再到衍生品,这也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所以国内动漫者也要从其他优秀的商业模式里寻取经验,动漫不会是独立的商业行为,他会其他行业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你做的不是一个动画,也不是一个漂亮的摆设,他是一个产品,也需要用产品思维模式来考量他,动漫不是刚需,但是小米与苹果就是刚需了吗,一个优秀的动漫就是一个优秀品牌,他寿命是伴随一个人从幼小到成长再到下一代,所以一个优秀的动漫必定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做出这样产品必定也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具备优秀的营销思维的人。

自白:国产动画的泪

在这个多事之秋。《喜羊羊》和《熊出没》终于以别样姿态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他们因暴力倾向和讲脏话被新闻联播点名批评了。这憋了一肚子苦水不算,还得低头认错,出钱改正,面子里子全无。空间上,跨到常州,一位在动漫一线奋斗了多年的老同志老余,自己走上了奈何桥,讨了一碗孟婆汤,我想现在的他应该已经忘了动漫给他带来的痛苦,他的身后,留下了一部未完的作品和无人照管的员工(详细请参考《【面对肮脏的现实,那些有清高理想的人,要么变了,要么死了】动漫人余洛屹之死:仅凭一腔热血,会被现实放血

》)。再回到北京,看似喜大普奔的“限娱令“公告天下。台面上,电视台必须在黄金时段播放动画片了,但而实际上,不愿在黄金时段遭罪的漫迷正在被迫迁移互联网,完成这次大迁徙组织工作的,正是那一纸令。很可惜!这些轰轰烈烈的事件和运动背后,动漫产业本身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

在中国,动画结合漫画后所生下的这个畸形胎儿“动漫”,更多扮演着被吐糟、被遗弃的角色。作为难兄难弟的中国足球,曾在背上了顶级骂名后,猛然一回首发现:靠,原来还有一个哥们儿再给我垫背啊。顿时万般泪下。

此外,来自观众的声音更让动漫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感愈加沉重(详细请参考《【将来做动画片一定要认真啊,要知道你可能随便写的台词,我家孩子是拿来背的!】中国动画之怪现状:被当作吸引热钱的所谓创意产业,现状逼的很多人只能急功近利,很少也很难静下心来做长期的基建工作》)。

调侃归调侃,回头是现实。早在2010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超过200部,22万分钟,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动漫制造的“一哥”;2012年,各类大型动漫展览超过150个,参展国家超过50个,参展企业超过500家,参观人数超过300万,展会举办频率之密集,人数之众多,没有一个国家可望其项背。但就在这样高大全的民族氛围里,中国动漫对全球的贡献不足美、日的零头的零头的……这样的反差,直让人问,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节奏?这么样的发展还会延续多久?!

对于我个人,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中国诞生自己的米老鼠,诞生自己Kitty猫,诞生自己的钢铁侠。而现在,这个梦想非常非常遥远。这个遥远的距离不是某个动漫作品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当我把行业里做好的作品放在你面前,你却没有任何感觉。这个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对于国产动漫没了感觉,而是明明有感觉,却发现与期望离得太远,于是把这种感觉放在了心里……没错,诗来自泰戈尔,写照出的是我的心境。

救赎:寻找中国动漫的真正道路

今天的我还在写,表示我并不绝望。其实,有多少业内人真正思考过一个问题:动漫的价值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世界少了动漫,哪儿就不转了?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很显然的是迪斯尼、梦工厂这些一流企业都找到过自己的答案。而中国企业呢?动漫行业是时候发起自我救赎了。对!而这个救赎的过程就是寻找关于 “价值本质”的过程。

我是这股洪流中的一份子,我能做的,仅仅是用自己的知识和逻辑向大家分享这些年的积累。但这次在形式上,我想做一种“全新的尝试”——即由读者来选话题。在通过了短暂沟通后,很庆幸地,我的想法获得了虎嗅网的认同,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投票。而投票开始的时间,我选择了10月28日——国际动画日。

1892年的10月28日,法国人埃米尔·雷诺(EmileReynaud)在巴黎的Grevin博物馆公开放映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21年后的今天,动画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和商业表现形式。



上篇:国产动漫, 您哪儿错了?

滚滚“吐槽”东逝水

最近,各大媒体发表了一批国产动漫的评论。有拿国产动漫很黄很暴力说事儿的;有拿动漫人之死当话题的,有把枪口对准广电政策的,也有冷眼旁观千夫指的。各路大仙大有要把国产动漫往死里黑的节奏。不妨来看看这些重口评论:

“中国动漫作者智商太低,画工也差,工作态度敷衍,活该死绝。”

“这些SB卡通的成功是国家的失败。”

“国产动漫不缺政策扶持,不缺人才,不缺观众,就是缺心眼。”

“电视台限制播出外国动画美其名曰是保护本土文化,实际上就是给娃娃洗脑。自欺欺人。”

“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观众看的。”

“钱再多,再扶持,也没用。”

“任何一个看过盗版动漫的人都没有资格站出来指责中国动漫。”

“剧情弱智,画工山寨,人物禽兽,3岁小孩看过都觉得垃圾,关键一部分是政策问题,即使中国可以制作出《火影》《海贼王》估计也通不过审核,即使审核过了估计央视也天天点名。”

“你们抹杀了多少中国人的梦想。”

吐槽之后静下心来想想,什么才是国产动漫正真的痛点?人们给出的答案包括但不限于:

人不行?换人吧!

政策不到位啊?国家继续补贴啊!

老外太强了?中国大妈用钱砸他们啊!

更多逻辑不一一列举。笔者之所以说这些想法是简单思维,是因为它们都给出了一个单一而脱离实际的答案。更要命的是,这些答案听上去,貌似还是对的,这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所有人进一步去思考,去找出问题的本质。

国产动漫,我们不再爱了吗?

设想一个可怕的情境吧——如果在久远的将来,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在外来动漫一轮一轮来袭时,仍然只能惊叹着老外的奇思妙想与嬉闹逗趣,而把自家的阳光、探索和感动之境,裱上厚重的黑色外框,放诸高堂祭奠。这是不是就相当于给今天的国产动漫提前判了死刑。

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又真的忍心放之任之吗?不,是时候去找一个答案了。

槽水退尽知裸泳

让时针退回到2006年4月26日,国家刚把动漫定成大文化战略的一部分,当时的广电总局在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激励措施,支持国内动画原创企业,并逐步改变日本和欧美动画在国际市场上一统天下的局面。(当时的国产动画产量仅占全球份额的11%)

没想到,政策一出,不到四年时间(到2010年),中国动画片的产出已达22万分钟,取代日本成为动画制片领域的大哥大。以至于全力刹车的2011年动漫,仍然达到了26万分钟的产量。而这一年的老二——日本动画的产量仅有9万分钟,足足被中国拉开了两档。站在十字路口的国产动漫开始反思:

这个老大的头衔有多少人认可?国产动漫给自己和这个世界又带去了什么?于是中国动画片产量在2012年开始主动收缩……

但观众们的耐心被耗得差不多了,于是各种咒骂喧嚣尘上。

领导也心急如焚:怎么手把手带了这么多年的孩子还是不够出息,学费都交了多了去了,看来药不能停啊,于是出台了《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9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政策要照顾的命苦孩子叫 “企业”,年纪不小的他本来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但政策似乎把生活琐事儿都包办了,创作筹资、发行推广、院线排片、海外出口样样都都替“企业”操心好了。在一边的“企业”这时有点小忧虑:您管了吃喝,还能管嫁妆吗?

企业忧虑是没错的。自己从小住在瓷器铺,美丽温暖又阳光,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头凶悍的大象闯进来会是什么个样子。不巧的是,现实就是这样一头不可驯服的大象。2013年11月7日,一条名为《渔夫之死》的专题登陆凤凰卫视,惊动了无数业内外人士的心——在动漫行业混迹多年的老动画人余洛屹自杀了!这条专题片在凤凰卫视主页被播放了近20万次。芸芸众生不由得再问一声:国产动漫,你怎么了?

从一斑窥见全貌

我们要了解动漫行业的问题,首先需要的是充足的行业数据,但动漫行业的数据是很不给力的,原因是两点:

1、上市企业少,企业运营数据不公开;

2、商业链长,统计复杂,做动漫服装的,做动漫家具的都可以说自己是动漫企业。

所以,对于“动漫产业产值有多大”这个问题,笔者一直抱有很大疑问。



首先需要廓清动漫的概念:动漫是动画加漫画的简称。动漫产业根据收入模式又划分成版权市场和衍生市场。版权市场包括:电视动画、动画电影、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出版、动漫音像制品、动漫舞台剧等;衍生市场包括:玩具、服装、游戏、食品、家居、文具、主题乐园等;两块市场依靠授权和品牌管理业务作为衔接。

根据艺恩咨询《2011-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研究报告》中的预估。2012年,中国动漫市场总体份额约为321亿。(主流媒体关于“2012年我国动漫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759.94亿”的说法,均来自文化部公布的《2011-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情况》,而这份《情况》始终未全面公开,统计方法当然就不得而知。这使得笔者只能引用艺恩咨询《2011-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研究报告》中的预估,毕竟这个预估,是公开的,其统计方法和推断逻辑也一清二楚。)艺恩的统计逻辑,就是把以上所有细分市场的份额做累计,就是整个动漫市场的产值。

同样发端于千禧年的游戏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长久以来,游戏曾因被扣上“不务正业者之嗜好”的帽子而缺乏国家关爱。但游戏行业的市场化带来的却是2012年近600亿的产值。

一经对比即可发现,同期动漫行业的产值差不多只有游戏行业产值的一半。不仅如此,321亿中的近三分之一来自动漫玩具,另三分之一来自其他衍生品,剩下仅100亿不到的份额才真正来自动漫内容。

这个成绩是举国依靠近2万家企业,2000所院校新开的3000个专业,每年200多个专题展会所堆积起来的。国家和各地方也为此花了不少银子,仅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近年来对扶持项目发放的资金额度已达8000万,其他各类扶持金数额已经无从统计。这事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难以想象的。

由此,动漫行业问题的表象已经浮出水面——动漫产业吸噬着无数的社会资源的同时,却未产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换言之,动漫行业效率非常低下。

黑锅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行业效率低下”似乎已成共识,但究竟谁该来背这个黑锅?答案五花八门。

首当其冲的便是,“审查制度”当是罪魁祸首。

最近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产电视动画片内容审查的紧急通知》,起因是小朋友看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没》的动画片,学灰太狼烧伤同伴,学熊大爆粗口。其实总局不过是为了杜绝此类问题,但其不慎之处是在《通知》中用了“慎用”、“除非情节必须”、“不宜盲目”等很模棱两可的字眼。被广大网友抨击“审查制度”是人治,不科学,阻碍艺术创作云云。

每每笔者和朋友聊天说到此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幕情景来,这个情景中有六个人,他们的名字叫:“审查制度”、“创作人”、“电视台”、“产业补贴”、“动漫衍生品”和“盗版”。他们各怀心思,于是便有了下面一幕——

“审查制度”由于首先被大家点名,当然得出来抱怨两句:审查这差事谁干谁倒霉啊。如果中国那些“创作人”多自觉一点,艺术品位多提高一点,社会责任感多强化一点,还轮得到我出这个头,说这个话吗?

“创作人”听到这话,当然就不干了,抡袖子就上来辩解:自律的好作品谁不会做啊!但也得看有没有足够的钱来做。好不容易出个书,做个动画,那谁谁出版商、“电视台”用推广的名义,还要我倒贴钱。这个世道,肚子都吃不饱,您还让我搞什么高大上的作品?

“电视台”马上插话:“创作人”,别以为我不知道啊,到我这里播片,国家给你每分钟800~3000元的“产业补贴”,时不时还给点资助,您国家那头收了钱还不乐意,还问我要钱?

“产业补贴”当然委屈啦,啜泣道:在国外,动漫衍生品动不动就占营业额的70%,动漫品牌个个赚得钵满盆满,再看国产的“动漫衍生品”,有多少个占营业额超过10%的。我不帮帮“创作人”,谁去帮他啊,这还怪我不成?

“动漫衍生品”都被点名了,怎能安奈,马上回敬:“产业补贴”,你太过分了,说得我跟个低能儿似的,我对动漫就没出力吗?你看看我的死对头“盗版”有多难缠啊,你来跟“盗版”打个架试试,他现在块头可比我大。

“盗版”天生怕光,他在一边默默听着这些人说话,完毕也只能在小角落里无奈冷笑一声“呵呵”。

整个情景就定格在了这里,所有人一脸无辜。您认为谁当背上“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黑锅呢,“审查制度”、“创作人”、“电视台”、“产业补贴”、“动漫衍生品”抑或“盗版”,国产动漫孰之殇?

中篇:国产动漫的六大困局?你看到的都是表象 — 审查、作者、电视台、补贴、衍生品与盗版不是国产动漫趑趄不前的源头

谁当背上“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黑锅?“审查制度”、“创作人”、“电视台”、“产业补贴”、“动漫衍生品”抑或“盗版”,国产动漫孰之殇?



一问审查制度——窝囊的出头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动漫作品的观众应是全年龄段的,作品既可以给小朋友看,也可以给成人看。而目前中国的影视“审查制度”,将动画作品的审查标准一刀切到只适合小朋友观看。这点让诸多动漫创作人心有不爽,心理嘀咕:给我带个拷,我还怎么创作?我明明是做成人观看的动漫,结果最后不得不改得很幼稚,观众还会骂我脑残……

“审查制度”是否当背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黑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得了解国产影视(动漫)审查制度。在审查制度中被拉黑的话题主要有十几类,笔者简单概括成:违法、反动、危害国家安全、涉民族问题、涉宗教问题、扰乱社会秩序、黄赌毒、人身攻击、反道德、侵害未成年人、反历史文明、贬损公安司法、恐怖、毁三观、虐动物毁环境、过分宣扬陋习等。可以看到,黑名单本身没什么问题,也在所有人的预期之中。

审查制度被诟病最多的倒不是黑名单本身,而是审查尺度波动太大。腾讯娱乐记者宋小卡曾写过一篇《电影审查忽紧忽松,标准不清好难懂》的文章。文中举了很多不合理的例子,诸如:宁浩的《无人区》一审四年,贾樟柯的《天注定》先过审再遭禁,昆丁的《被解救的姜戈》上映期间还被叫停,李安的《色戒》上映后还是被禁。《西游降魔篇》上演极度视觉暴力也过审,《我想和你好好的》狂飙脏话没人管,《泰坦尼克号》露不露点看心情,《悲惨世界》描写暴动蒙混过关……以上例子可见审查尺度的波动之大,这样的波动带给创作人的,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诸多影视动漫界人士都曾吃过这样的暗亏,一旦逮到机会,就会出来出个口快,吐槽“审查制度”是作品的最大杀手。

无法否认,中国“审查制度”尺度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而对于把动画内容一刀切到只适合小朋友观看,也确实会限制部分动画创意的发挥,甚至会让很多喜欢看动画的成人颇有微词。但如果观众们给可怜的中国影视审查制度套上“扼杀国产动漫”、“使得行业效率低下”的罪名,更有甚者得出“中国动画因此无法诞生优质作品”的结论,那可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了。

来看看我们一直在追捧的美国动画吧,《玩具总动员》、《狮子王》、《冰河世纪》、《疯狂原始人》,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在美国被定义为G级(即大众级,不涉及宗教、政治、黄赌毒)。小朋友喜欢看,成人也都很喜欢看。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创作出纯天然无公害,既适合孩子观看,又可以深深打动我们这些成年人的作品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优质的、老少咸宜的作品是不受制度约束的。

然而,即便在制度约束下,好作品仍有诞生的空间,笔者再举一个美国漫画的例子。相信,现在的中国观众对超人、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和绿巨人这些美国超级英雄的名字已经不陌生了。再专业一点的观众也许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些英雄属于DC(被华纳兄弟收购)的正义联盟,哪些英雄属于Marvel(被迪士尼收购)的复仇者联盟。但笔者曾经被问及过一个更专业的问题,为什么美国漫画中出了那么多超级英雄,而其他题材寥寥无几?

就让我们打开历史的卷轴看看。1940年,正值美国漫画的黄金年代,不过美国公众对漫画内容“重口”的批评与日俱增。直至1954年,被誉为连环漫画克星的弗雷德里克·沃瑟姆的新书《纯真的诱惑》发表,重重批评了美国漫画这一现象,继而引发美国反连环漫画运动及美国国会关于漫画的听证会。从此,美国漫画杂志协会诞生,美国漫画出版法典生效,美国漫画进入实质上的“审查时代”。其清规戒律使得恐怖、警匪漫画几乎销声灭迹,牛仔漫画也大为收敛,枪战场面明显减少,甚至搞笑的成分也缩手缩脚。许多出版社因此关闭,许多漫画家也因为经济缘故另谋高就。

理论上,在这样严苛的审查制度下,美国不应再诞生优秀的漫画作品。但机灵的美国漫画家们居然找到了一个符合美国国情又无懈可击的题材——超级英雄,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

心灰意冷者眼中的镣铐只能是一副碍手碍脚的障碍,但真正的舞者,绝对有能力并且敢于把那一副副沉重的镣铐,幻化成自己艺术创作的武器,创作出流传百年的经典。

因此,对于中国影视审查制度太过看不惯的人们,笔者不得不试问,审查制度该为中国动漫的效率低下负全责吗?

二问创作人——哑巴吃到黄连

看来,创作人似乎是出了点问题吧。那么创作人才是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吗?

最近,因为动漫创作人集体开始对“审查制度”发声,很多人才慢慢开始注意到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他们是集体失语的。沉默的人是最容易被误会的,他们也不例外。

在中国强烈的精英思维面前——作品的不好就是作者的不好。因此,笔者常听到两种的批评声和一种幻想声:

第一种批评是,国人创作的作品在本土不卖座;

第二种批评是,国人的创意能力和技术能力太差;

最后一种幻想是,找老外来帮帮我们吧,他们能救国产动漫。

这三种声音都不免以偏概全。行业整体的效率低下,并不代表整个行业中没有优秀的创作人和作品,更不代表老外就能救中国。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就如同康有为主张由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来主持清朝末年改革一样不切实际。笔者这就列举一些行业事实来为创作人翻这个案。

首先,无论国产动画还是国产漫画在中国都是能卖座的。今天的漫画战场上,国产作品《尸兄》仍在和超人气日产作品《火影忍者》胶着竞争着第一的名分,难分伯仲。在动画榜单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以1.65亿的票房居首位。对比中国近十几年来引进的近50部海外动画电影,能超过这个成绩的仅仅是《功夫熊猫》系列、《冰河世纪4》、《疯狂原始人》、《马达加斯加3》、《怪物大学》,《喜羊羊》的这个成绩并不难看。因此,国人作品在本土不卖座的说法是缺乏市场依据的。

其次,国人创意能力和技术能力和美、日的差距客观存在,但中国观众对自家国产动漫实力的判断远远低于国产动漫的真实能力。打个比方,如说国产动漫落后世界先进国家10年,那么中国观众心中的国产动漫一定是落后了先进国家20年。这样的误解也普遍存在于笔者身边非业内的朋友。

事实上,中国人的技术和创意能力并不差。根据笔者在商务社交网络Linkedin上的统计,在美国三大顶级动画工作室中,中国人占了约5%,而据笔者在北美工作的一位朋友目测,如果算上所有华人和不会说汉语的ABC,人数比例接近10%,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可观。精英阶层中,在好莱坞动画圈成名的导演和编剧,都有华人的身影。据说,他们走在香港、台湾街头的时候,回头率丝毫不低于刘德华。

再看看国内大陆地区的动画公司,2012年有两家公司参与了有史以来最贵的超A类(质量)动画剧集《驯龙高手》的制作,如果加上台湾地区的话,中国参与公司一共是四家,这是国产动漫实力的体现。除此以外,近些年来,能参与到国际B级(质量)剧集ODM和OEM开发的公司和团队数不胜数。只是因为海外公司最终没有在作品上打上他们的名字,而使得这些公司始终无法被国人知晓。

最后,那些被国人奉为神明的海外救星们,其实来过中国。可惜的是,他们曾经带来的是“过亿成本换百万票房”的教训。与此同时,很多国内企业仍然有意愿与他们合作,只是救星们的要价实在是高,国内企业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只能答应救星们兼职合作而非全职,每周一两次的远程会议成了合作沟通的常态。这样的合作又能带来什么真正的力量呢?

可见,国内观众对动漫创作人的误解非常之深。曾几何时,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创作人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正是国产动漫创作人的真实心境。他们有才华,他们有抱负,他们吃苦受累,但每一次受到的打击和观众的吐槽令他们觉得异常气闷。毕竟,今天,渠道控制着动漫作品的生杀大权,电视上放什么作品,创作人说了不算。

因此,对于国产动漫创作人能力有诸多质疑的观众,笔者不得不试问,创作人该为中国动漫的效率低下负全责吗?

三问电视台——别跟市场过不去

在中国,直接面对观众的动漫媒体渠道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很多创作人对它是又爱又恨。这其中,卡通频道在渠道所扮演的角色又是重中之重,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六大上星卡通频道——央视少儿、北京卡酷少儿、上海炫动、江苏优漫、湖南金鹰、广东嘉佳,几乎垄断了动画剧集的所有收视率,动画能上“六大”就意味着超高的曝光率;

第二,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对于动画上六大播出是有额度不一的补贴的,费用在每分钟600 ~3000元不等;

第三,众多动漫衍生品开发商的目光牢牢盯着“六大”上的动画。特别突出的是,中央级动画频道以4%的播出比重获得全国39%的收视比重,所以更有甚者只盯央视少儿一家。不上央视的动漫作品就很难获得动漫衍生品开发商的亲睐。

这样听来,创作人受制于动漫频道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霸道的动漫频道该背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黑锅吗?这也未必。因为卡通频道不是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自己太霸道,把好的作品吓跑了,也是玩不下去的。

可惜的是,整个市场的供需极不平衡。根据广电总局调研,2012年节目播出总量117193分钟,但是当年生产出来的动画片总时长近26万分钟。即使不考虑重复播放的情况,播出率也只有45%。这意味着一半的动画片做出来以后根本播出不了。因此,创作人从未体验过座上宾的待遇。

尽管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动画卖不出好价钱,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才是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万恶的收视率。

2012年,六大少儿频道的平均收视率在0.0283%~0.2437%,六大中收视率最高的央视少儿在所有卫视中排名第11位,最低的江苏优漫在所有卫视中排名仅第46位。这直接导致了各大卡通频道的广告价值落后相应地区卫视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情况来自上海炫动卡通。晚八点黄金时段里,炫动卡通的15秒广告价格是9000元,而对应地区的东方卫视的15秒广告价格是78000元,差了将近8倍,其他卡通频道的“收入困境”可见一斑。

通常情况下,那些非上星的卡通频道,一年广告营收很难过亿,但即使一亿的营收全部用于购买动画片播映权,还是会感觉捉襟见肘。根据广电总局调研,全国38家卡通频道年均用于动画片采购的经费总值不足5000万元。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话,5000万差不多可以采购1万分钟的动画,但作为一个动画频道,每年至少需要3万分钟的动画才够全年滚动播放。剩下2万分钟的钱从何而来呢。想来想去,只能让动漫企业倒贴了,反正动画上自己的渠道播出,政府会给企业补贴的。

万般无奈下,动画企业倒贴卡通频道播出的怪现象就出现。这个怪现象的背后,其实并不是电视台的黑心,而是电视台的无奈!

因此,对于电视台霸道有所不满的从业者,笔者不得不试问,电视台该为中国动漫的效率低下负全责吗?

四问产业补贴——局中的博弈困境

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乐了——答案找到啦。既然产业补贴,是让卡通频道动坏心思的源头,那它就该是国产动漫效率低下的元凶啦!很遗憾这个结论并不准确。关于补贴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一分为二来看。

问题的一头是,国家和地方到底该不该发补贴?笔者认为该发!国产动漫像是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大人来扶小孩子一把没什么错。

文化类的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换句话说,做文化的个人和企业不仅仅只是影响自身,他们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倾向于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这点在全球是有共识的。

让我们从各国政府每年的文化产业预算中来找些端倪吧。时近年底,各个国家刚刚颁布了2014年的财政预算,在全球经济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除英国等少部分国家,各个有全球影响力国家的文化类预算不降反升。日本长了近18%,韩国长了近6%,瑞典、葡萄牙、新西兰各国比例都小幅上长,在最为纠结的美国,众议院刚刚否决了奥巴马的文化预算下调计划。

以上各个国家的文化预算都有上升趋势,不同的是,资金的去处各有偏重,韩国把宝压在了游戏上,日本则在不断推动自己成为亚洲文化中心,而法国、英国很重视媒体,新西兰则对影视事业情有独钟。回看中国,动漫作为文化有机的一部分,当然也成为政府今年主推的产业之一,市场起步阶段被补贴也是顺理成章的。

回到孩子学步的比喻,我们再来看看问题的另一边。动漫企业确实像学步的孩子,但孩子其实也有能力之分,学步早期,有些孩子站都站不稳,而另一些些孩子已经能踉踉跄跄走两步了。这两种孩子,谁应该得到更多帮助呢?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说,初创企业一开始就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毫无疑问,他们是最需要补贴这根救命稻草的。只要他们幸存并壮大起来之后,就有能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作为回报,贡献形式中最常规的就是纳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纳入税收后,也一定会考虑拿出一部分补贴来反哺产业,这些钱理应再回到初创企业,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但现实是,相关部门在决定如何发放补贴时会陷入一种纠结——是不是这些钱更适合给那些行业里已经做得不错的企业呢?笔者这里摘录部分标准可查的政策给您读一下:

《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资助对象“净资产一般不低于500万元”。

海南省《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动漫游戏项目的支持门槛是“3000万元投资”

天津市汉沽《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奖励办法》中,退税政策享受门槛是“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

《2013年上海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原创漫画申报门槛“出版物首印数2万册以上或总印数6万册以上”。原创动画剧集申报门槛是“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原创动画电影申报门槛是“1000万以上票房”,申报阶段,上海达此标准的动画电影只有两部。动漫衍生品申报门槛是“年收益达到500万元以上”。

《2012年萧山区动漫衍生品产业发展资金》中,动漫衍生品申报门槛是“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动漫出版物申报门槛是“出版物首印数1万册(套)以上或总印数2万册(套)以上”,动画电影申报门槛是“上映一年内票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当所有环节都有问题,整个产业链就是畸形的】市场化是唯一出路 市场化债转股
国内类似政策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大部分动漫扶持政策所扶持的主体是行业强者而非新人。行业强者为了更有效地获得政府补贴,就开始攀附行业外的资源。为此很多原先和动漫没关系的房地产企业,也把自己披上了动漫的外衣来蹭这些补贴资源。而真正缺钱但具有创新源动力的初创动漫企业,就被排挤在了这个循环之外,无力哀嚎。

各种补贴让强者越强,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扼杀了中小动漫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但您因此而怪罪政策制定者,认为他们搞不清扶持主体,这又显得太过激进了。

现今中国民间舆论空前强大,每一个人都紧盯着政府的预算支出,问责就跟玩儿似的。抛开腐败因素,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在千百双只看结果的的眼睛下,如果您是政策制定者,决定着这笔扶持金的走向,您会怎么做呢?选择扶持初创企业,面临血本无归,毫无成效,无法向纳税人交代的风险?抑或妥妥地投资那些有社会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和大企业,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我相信,在这样的迷局下,大多人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去孵化那些初创企业。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让补贴回到需要它们的人的手上是需要时间的。首先,政策制定者和大众对于扶弱共识的建立需要时间;其次,相应透明制度的建议也需要时间。在这两者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把补贴给到初创企业,除了给大众舆论落下更多寻租和腐败的话柄外,其实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对于国家和地方补贴有诸多怀疑的愤青们,笔者不得不试问,动漫产业补贴该为中国动漫的效率低下负全责吗?

五问动漫衍生品——一个软弱的救世主

被补贴后的动漫播映市场依然萎靡,曾几何时,动漫衍生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一度被业界当成了末日救世主。动漫衍生品凭什么被冠以救世主的称号呢?

这要归功于那些研究了日本动漫产业的模式的专家。2010年,日本动画和漫画市场总值约1000亿美元。这些钱几乎全被投入了新作品开发,而导致利润微薄,但日本动漫企业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危机,另一个庞大的动漫衍生品市场为他们赢得了5000万美金的收入。日本动漫衍生品的成功,使得中国企业认为,日本模式(即衍生品模式)是中国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最近,两家中国动漫衍生品相关的企业因为业务异常火爆,常被人提及。一家是奥飞动漫,另一家是酷漫居。前者是上市动漫玩具企业,长期受投资者追捧,并分别于今年9月和10月,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全版权与两家手游公司(方寸科技和爱乐游);后者是动漫家具企业,旗下拥有多个迪士尼主题的家具产品,年初刚获得天图资本1亿元B轮投资,在刚结束了双11中,以2800万的总销量获得儿童家具的冠军。个别公司的风生水起,似乎让沉寂已久的动漫产业看到了新希望。很多原本做动漫内容的企业一概口径,逢人必讲自己也在做衍生品。这时,一种产业逻辑开始风靡:原本十元的一个普通杯子,贴上一个动漫形象后就能卖20元,这是多好的一个生意啊!

很遗憾的是,很多照着这个思维发展的动漫企业,并没有奥飞动漫和酷漫居这么幸运,80%以上的企业仍然生存困难,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四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其一,奥飞动漫发家于玩具(2012年玩具业务占比78.7%),酷漫居发家于家具。玩具和家具是刚需,但动漫不是。

其二,看似非常依赖于迪士尼品牌影响力的酷漫居能风靡的本质是,它学习宜家,将家具模块化打包,解决了线上家具的运输问题。可见,很多衍生品所在的传统行业的问题不是动漫可以解决的。

其三,动漫内容和形象是源头,未形成品牌效应的动漫不能给实物产品带来曝光度和流量,市场不会买账。

其四,传说中,“动漫版权收入和动漫衍生品收入应为1:3”的黄金规则是谣传。行业龙头老大迪士尼,2013年上半年,版权收入和衍生品收入的比值为1.75:1。更多数据,各上市企业财报可查,都不符合这个规律,衍生品并不能成为动漫营收的一大头。

忽略内容而空谈衍生品的怪异的氛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终会败下阵来,很多动漫企业会意识到,自己花了那么多经精力在衍生品开发上是多么坑爹的一件事。笔者不得不试问,这是产业逻辑的问题还是衍生品的问题,动漫衍生品该为中国动漫的效率低下负全责吗?

六问盗版——一面折射消费心态的镜子

动漫衍生品在中国卖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盗版。众所周知,在中国,多数人都用盗版。笔者曾付费买过几款正版字体,并因此而被小伙伴们视为异类。动漫作品和衍生品的盗版现象同样普遍,盗版给知名品牌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无从计数,业内盛传一个主观的说法:每一件正版商品出售的背后,就有十件盗版交易在悄悄发生。“盗版行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侮辱”,“盗版产品是精品商品的蛀虫”……各种屎盆子差不多都被扣到盗版头上了。

尽管盗版物在中国从未合法过,大家可以尽情地骂它,但如果大众因此而忽略盗版存在原因,就是在回避中国动漫产业根子上的问题了。

设身处地想一下,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什么时候会去买盗版货呢?常规答案会是两种:在正规渠道买不到的时候,在商品太贵的时候。

在正版商品和盗版商品同时被摆在我们面前且品质相同时,我们什么时候会远离盗版货呢?

答案是:在商品代表了面子的时候。最能代表面子的,一定是那些常用的、常佩带的、随时可炫耀的,比如衣服、包、手机……

动漫作品让消费者尴尬的是,它的产品即不是人们的刚需,也不是可炫耀的常用品,被用户冷落就再正常不过了,盗版现象只是这种消费心态的折射而已。

因此,国产动漫整体效率低下原因呼之欲出了!

下篇:窝里斗的国产动漫未来在哪里?

尴尬的是,动漫产品既不是人们的刚需,也不是可炫耀的常用品,被用户冷落就再正常不过了,盗版现象只是这种消费心态的折射而已。

因此,国产动漫整体效率低下的原因呼之欲出了!



国产动漫效率低下之外因——一个被幻想出来的市场

国产动漫的得失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从根子(即消费需求)上就没有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

前文曾提及,文化部颁布过,2012年国产动漫总产值达到759.94亿,甚至,笔者在网络的评论文章中看到过国产动漫产值已过千亿的说法。这些数值很难让人信服,笔者同样在前文分析过,动漫内容市场在中国总容量其实不到100亿,其中海外引进作品份额占掉一半。而剩下的221亿衍生品市场也充满了水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件90元的T恤衫印上了米老鼠后售价为100元,那么动漫的贡献是100元还是10元呢?10元!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动漫产业绝大部分的统计方法会把类似产品对动漫的贡献算成100元。(这个例子做了简化,实际衍生行业规则更复杂)这样的统计结果无法体现这个市场的真正规模的,水分至少达到了80%。

喔噢,一个抽干水分后仅百亿的动漫市场,和一个被幻想出来的千亿海市蜃楼,已然浮出水面。我们大众所熟知的动漫产业繁荣之上,其实裹上了一件人人明白但又不可说破的皇帝新衣。在骨感的市场面前,丰满的动漫产业理想自然走到哪儿都碰壁。无数的资金、教育机构、展会涌入这个市场之后,仍不见成效,整个产业效能非常低下,这一切是多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那么中国动漫市场的幻想和现实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笔者不得不拉上邻国日本——这个中国一直在学习,始终想超越,但一直未遂心的对象来做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对比。动漫是日本的国民级爱好,动漫产业产值占日本GDP超过10%,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日本动漫消费人口是1.28亿,而中国动漫消费人口是2.2亿,几乎是日本一倍;但是日本动漫内容产值达到一千亿美金,是中国动漫内容市场的30倍;而日本动漫衍生品的产值则达到了5000亿美金,几乎是同期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的80倍(这两个倍数还是水分被挤掉前的数字)。日本人平均每赚10块钱就要拿出1块钱来买动漫产品。

而中国人呢,每赚4000块钱才愿意拿出1块钱来购买动漫产品。这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的成人和少儿用户对于国产动漫产品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远远比不上成熟的动漫市场的消费能力。泛滥的盗版、迫切又不得法的政策,强势却又谨小慎微的渠道和那些活得没有尊严的创作者,因此而诞生。此刻我们再把任何一个局部因素放大,去研究,去追责,其实已经无法改变整个棋盘的格局。换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既然一部动漫作品被挂上“国产”两字,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背上了“不被市场认可”的原罪。

这个原罪需要一个强势的成功案例来化解,它既要叫座又要叫好,他的诞生一定来自于一个强力的搅局者,就像张小龙之于移动应用市场、雷军之于手机硬件市场。而在此作品诞生之前,整个动漫行业面对不被看好、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都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就像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最具网络影响力人物”和“中关村核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最具网络影响力人物”在11月揭晓了,获奖者是小米科技CEO雷军、腾讯CEO马化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百度CEO李彦宏、美团网CEO王兴、搜狗网CEO王小川、乐视网CEO贾跃亭等人。除了贾跃亭和“半个”王建林,笔者真不知这些大佬和文化行业有半毛联系?但是回过头来说,谁让咱文化人和动漫人不争气呢,市场需要动漫行业给一个成功案例来救赎自己!

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志向,实在是无法等到中国人均GDP迈过一万美金,第三产业和文化崛起,整个市场自然进化到强烈需要动漫的那一天。行动应在当下!因此,笔者不得不对坚持在动漫一线的人们说一句:看了《国产动漫,您哪儿错了?》系列文章后,你们会觉得市场问题很多,但最坏的情况无非如此,今天不受尊重是正常的,动漫行业的面儿都要靠自己一点一点挣出来!把动漫作品做成国人的尊严,我们自己才会有尊严,我们的政府才不会病急乱投医,“动漫消费需求”这头野兽才会真正被释放出来!

国产动漫效率低下之内因——超长产业链条中的零和博弈

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国产动漫效率低下、无法出头,除市场不景气、用户不买单的客观因素外,自身的主观问题也不容被忽视。

我们先看两组数据, 2011年至2013年,中国动画电影平均票房占总电影票房比例率,估计平均每年增长0.13%(2013年度总票房由前11个月票房估算而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0年至2012年,中国动画系列片人均收视总时长,平均每年增长4.29%,但动画系列片的播出总量每年却增加5.44%。这写都说明,国产动漫成长的主因是蹭到了电影、电视等渠道扩张的福利,而并非自身有杀手级的作品诞生。

中国动漫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已近十年,为什么国产动漫无法有突破性的作品和明星作者诞生呢?

因为在中国,动漫产业各个链条上的企业都在玩一局零和博弈的棋,局面非常复杂,而局内人也没有纵横联合的意识,试图从根本利益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说明问题,笔者不得不编一出小情景剧来告知读者,棋盘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剧中场景里有五个人:创作人、投资人、制作人、运营人和渠道方。起初,创作人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要做出好作品,当然他也有这样的创作实力。接下来,故事发生了。

第一幕,投资人告诉创作人:我什么都不懂,但我有钱,我要控股。创作人,你拿着我的钱去开发作品吧,赚了钱,我们俩分,而且我要利益的大头噢!

第二幕,创作人为此奋笔疾书,开发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拿着钱来找制作人:兄弟,我故事写完了,钱也搞到了,你帮我把动画(漫画)给制作出来吧,钱就给你这么多,你看着办,多上心一点啊!

第三幕,制作人心想:东西做得好,可是要花血本的啊,项目总费用打死了都不变,那作品质量越高,成本越高,我的利润不就越低嘛,我可不会犯傻啊!

第四幕,创作人和制作人来回纠结,一个还算凑合的作品最终诞生了。创作人拿着作品找到运营人开始商业推广。运营人心理犯嘀咕:不会吧,创作人!你现在才找到我,给的时间又短,期望又高,臣妾办不到啊!反正,运营费我先收了,我帮你广告铺出去,效果嘛我可无能为力了。

第五幕,渠道方拿到作品,端详了一下,无奈地告诉创作人:这作品,我看悬,你要不把价格开低点儿、分成比例提高点,我可播不了啊。而且,你得和我签独家,版权我也要,你全年不间断向我提供素材,我再开发点衍生产品来补贴补贴家用,也许还有希望和你合作。

第六幕,创作人灰溜溜跑回来找投资人:投资人啊,这一年我都白干了!

情景剧结束了。明眼人一看便知,产业链条上的人各怀鬼胎。因为他们心理都明白,从终端渠道上赚来的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遗憾的是,整盘棋看起来,糟糕极了。

而实际动漫产业的链条更长,包括了:资方、评估方、监督方、策划方、制片方、制作方、发行方、电视台、电影院、出版社、授权方、维权方、运营方、产品制造方、经销商、代理商、电商、线下渠道、营销团队以及形形色色穿插在期间的机构。博弈之复杂可想而知,一旦产业链条上没形成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作品的开发将一损俱损,重大危机就不远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宫崎骏他老人家,即使是华特·迪士尼再世来中国,也同样会被埋没。

有人会问,如果用利益把所有环节都捆绑在一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笔者会说,您是小看了中国企业的生存智慧。说一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一个10元钱的项目,创作人告诉制作人:我只给你8元钱,你自己投入2元钱,我们一起把项目开发出来,事成之后,我分你30%的收益。制作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结果他自己一分钱没投入,花了8元钱就把作品做出来了,而且还分了那30%的最终收益。这样瞒天过海,伤害行业彼此信任的事情,时时刻刻在发生。同样在美国和日本,同行间欺骗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那么在中国,这利益的游戏又该怎么玩呢?这不得不让人直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就是动漫行业效率低下的主观原因——一个零和博弈下的窝里斗游戏。遗憾的是,只要零和博弈的游戏规则不被打破,任何个体获益再多,也都将是短期的。今天归罪一下“审制度”,明天辱骂一下“创作人”,后天又发发“卡通频道”的牢骚,这些行为都只是在转移人们的视线,而不是从根本利益上解决各方问题。让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在问世的道路上一路绿灯,利益各方各取所需,作品的成功成为众望所归是有多难啊?!

怎么破?

此文已近尾声,笔者从大众吐槽切入,分析了国产动漫的现状,逐一拆解了国人对动漫的六大误解。并提出了两个国产动漫的问题根源:

一个被幻想出来的市场,如何叫人生死相许?一个大师也玩不动的窝里斗游戏!这样的局面有破解方法吗?

笔者斗胆写上四条。

第一,是一种心态。无论对于那些打算进入动漫行业的资本还是已经在行业内打拼许久的原创势力,请势必放下“动漫产业有一千亿的盘子,随便切切就能吃撑”这样的残念,“归零”是应有的良好心态。这个市场很小,一切得从零做起,但别灰心,雷军开始做小米的时候,行业留给他的也不是一副好牌。

第二,是一条理念。国产动漫有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上文已经带到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运营者们千万别动不动就拷贝海外的模式,以成熟市场的套路来应对新兴市场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没结果的。CEO就是要撸起袖子干的,就要用冲在最前面让粉丝们去爱的。

第三,是一次倡议。来自政府和各界的辅助性资源应当进入大众市场,而不是企业。国内各大动漫节上,我们常看到的COSPLAY SHOW和交易会。来也像风,去也像风,笔者很少见到让人静下心来观赏优秀作品的动画节。什么?不做秀!?不交易!?是的,这些都是短期利益行为,自然会有逐利的企业去做的,社会资源当进入孵化市场的领域,老老实实做一些世界顶级作品的观映和线下活动,长远看,这比交易重要!当一个产业不缺买单的用户的时候,优秀人才会进入,企业的生存自然也不成问题。

第四,是一种领悟。动漫人不要再去哀求产业链的自我净化。整合那些可以被整合的资源,忽略那些不愿意放弃短视既得利益的资源。让自己顺着互联网的龙卷风,成为站在风口上的那只猪,起飞吧!世道已经改变,如果今天有人说自己在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做营销,感觉都已经Out了,互联网应当成为动漫作品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营销工具而已!

笔者专门准备了一期话题《动漫能玩出什么花》,来分享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动漫新模式,这些模式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笔者长期和投资人、创作人互动产生的结果,如果您喜欢这话题,欢迎您来笔者的自媒体投上一票。而今天,笔者将以一个有意思的技术案例结束整个《国产动漫,您那儿错了?》的话题。

Plotagon是一款来自瑞典的UGC(用户产生内容)软件,它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剧本,自动生成一段视频。在Plotagon的世界里,每一个用户无需专业摄影、美术和剪辑的知识,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编剧、自己的导演,系统会根据好莱坞的工业标准自动生成出一个不错的剧情视频。尽管目前的技术原型还比较粗糙,但是它所带来的UGC概念,将把一个由精英专业人员所垄断的影视创作领域,逐渐引导到一个众包的社区。这条路未必能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Plotagon用互联网技术,为影视行业打开的了一到豁口,让人看到了颠覆产业的希望,仅仅是这种希望,就足够后来人为之不断努力创新。动漫行业何尝不应如此呢?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以此献给所有正在努力着的动漫人,好的时候就要去享受,坏的时候要么就顺从,要么去改变!

(全文完。酸糕君美图奉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353.html

更多阅读

拥有企业邮箱的好处都有哪些? 腾讯企业邮箱的好处

拥有企业邮箱的好处都有哪些?——简介企业邮箱就是企业使用的电子邮件邮箱,其特征是使用企业域名作为邮件名称,如张三@ospod.com,可以为自己的员工设置电子邮箱,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并且有更好的技术支持和24小时维护,经验丰

声明:《当所有环节都有问题,整个产业链就是畸形的 市场化是唯一出路 市场化债转股》为网友没所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