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作品取材于同名越剧,依照剧情的发展,由春景、相遇、共读、相送、抗婚、楼台、哭灵、投坟、化蝶等场景构成。这是一部单乐章的交响乐作品,由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当小提琴演奏主旋律时,由管弦乐队伴奏;而当管弦乐队演奏主旋律时,则由小提琴担任伴奏。在整个过程中,小提琴处于主导地位,故该作品名为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采用奏鸣曲式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一、呈示部
呈示部由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等五个部分构成。
1、引子(春景)
在轻柔的小提琴震音的背景上,弦乐轻轻地拨出分解和弦,预告乐曲即将开始,好像是在看一本长篇小说时,轻轻地将书打开。接着长笛与双簧管先后演奏。清脆的长笛曲调悠扬,其中有二处出现了反复的八度大跳,极像鸟鸣。长笛为我们勾画出一个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秀丽景色。而圆润的双簧管则意味着在这个美妙的春天里,梁、祝二人在出外求学的路上即将相遇。
2、主部(相遇)
此部的结构是A-B-A,为单三部曲式。
A、(主部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连奏两遍,第一遍是在柔和的A弦与明亮的E上演奏,而第二遍则是在浑厚的G弦及明亮的E弦上演奏。这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又叫爱情主题,旋律优美无比,极富歌唱性。它描写了两人相遇后,英俊而博学的梁山伯留给祝英台的美好印象,象征着二人的纯洁爱情。
B、由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小提琴(祝英台)与大提琴(梁山伯)的交互演奏,形如二人对话,表现了二人感情上的进一步升华。
A、由乐队齐奏。这一部分加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众人对梁祝爱情的美好祝福。
3、连接部
由小提琴奏出一个较为自由的华彩乐段,演奏者在这一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以体现自己的演奏水平。表现了祝英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副部(共读)
此部的结构是A-B-A-C-A,为回旋曲式。
A、(副部主题)连奏两遍,由小提琴演奏主旋律,乐队伴奏。第二遍为第一遍的加花重复。这个主题描写了梁祝二人的幸福和欢乐情形,故又称为欢乐主题。
B、(第一插段)此插段较短,由乐队演奏跳跃性的主旋律,小提琴伴奏。在欢快的副部主题之后,这个插段使得“欢乐主题”更为鲜明了。
A、由小提琴与乐队齐奏,以强化副部主题。
C、(第二插段)这个插段较长,为第一插段的变化。前后两个由跳跃性旋律构成的插段的出现,表现了二人共读共嬉的情景,对副部主题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A、连奏两遍副部主题,第一遍由乐队演奏主旋律,小提琴伴奏;第二遍为齐奏加花。
在副部中,欢乐主题A共出现了三次,它使得梁祝二人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映在了听众的心里,也为后面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正所谓悲剧就是将美丽的花瓶打碎,这个美丽的花瓶便是欢乐主题A。
5、结束部(相送)
在这一部分中,前一乐段为小提琴独奏,后一乐段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在这段末尾由弦乐队轻柔地奏出一个结束句。它体现了梁祝二人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情形,小提琴那时断时续的演奏,很好地表示了英台那脉脉含羞、欲言又止的心情。最后的结束句轻轻地告诉人们,欢乐的时光过去了。
永恒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二、展开部
展开部由引子、主部、结束部等三个部分构成。
1、引子
该部分为呈示部引子后半部分的变化,已不由圆润的双簧管演奏,而是由间以大鼓与锣声的乐队演奏,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2、主部
由抗婚、楼台、哭灵、投坟等四个部分构成。
(1)抗婚
这一部分较长,结构为A-B-C。
A(逼婚,封建主题)该乐段用铜管乐器奏出,强大的声波似乎要压倒一切。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的凶狠,这一个主题表示祝元外要将祝英台嫁入马家。
B(抗争,抗婚主题)先是一段由小提琴演奏的引子,为散板;后由纤细的小提琴与粗暴的铜管分别交替演奏抗婚主题与封建主题,最后是乐队齐奏。小提琴散板表现的是祝英台听到父亲逼她嫁入马家时的惊惶不安的心情。抗婚主题由呈示部副部主题的变化与封建主题交替构成,前者表示英台时刻想念着同窗共读的意中人,不服从祝员外的婚姻安排,而后者则为封建势力向英台施压。最后的乐队齐奏则显示出人们对英台的同情。
C(施压)此部分为封建主题A的变化,铜管乐的音量逐渐达到了最大,已完全盖住了小提琴的声音。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英台已不可能为自己安排未来。
(2)楼台
该乐段为慢板,前一部分为小提琴独奏,后一部分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这便是著名的“楼台会”,在这里,小提琴与大提琴轻拉慢唱,很好地描述了梁祝二人互诉衷肠的情景,那悲愤、无奈的心情,被乐曲刻划得淋漓尽致。
(3)哭灵
该乐段为小提琴演奏,乐队伴奏。旋律时而在高音区运行、时而在低音区运行;时而急、时而缓;时而断、时而续。最后16秒为一段在乐队伴奏下的小提琴上行快板,乐曲在这里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了一个铺垫。
在得知山伯由于思念自己而抑郁至死后,英台来到山伯的坟前,悼念亡灵。此时乐曲在小提琴高音区的运行听起来是那样的凄厉,而在低音区的运行则显得十分温柔。听着乐曲,我们仿佛看到英台在坟前时而高声哭喊、呼天叫地,时而低语轻诉、泣不成声,这段乐曲将英台此时的思念、悲愤、控诉和绝望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听者无不动容,以至于泪流满面。
在本段最后, 随着乐曲的急促上行,山伯的坟墓裂开了。
3、结束部(投坟)
乐曲先是在小提琴的最高音区奏出了一个“绝唱”,随后便是金鼓齐鸣,此时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绝望的英台纵身投入山伯的坟墓,随后便是天崩地裂、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连苍天都在为梁祝的悲惨命运而鸣不平。

三、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由引子、主部、结束部等三个部分构成。
1、引子
与呈示部的引子相似,先是由弦乐拨出分解和弦,接着是由长笛演奏,但没有了圆润的双簧管演奏,取而代之的是轻曼的竖琴滑奏,这一变化为乐曲披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风平了,浪静了,山川还是那样的壮丽,景色依然是那么的秀美,但这一切已经不是人间景色了。
2、主部
由四段构成。结构为A-B-A-C,各部分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第一段A:将爱情主题连奏两遍,分别由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奏出,二者均装有弱音器,这使得乐曲强化了再现部的虚幻色彩。在虚幻的仙境里,在爱情主题的陪伴中,相爱的两人化身为蝴蝶。
第二段B:由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分别奏出高低起伏、色彩艳丽的旋律。乐曲反映出二人在仙境里,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相亲相爱。
第三段A:由乐队再一次齐奏爱情主题。在这一段里,乐队奏响了全曲的最后一次爱情主题,在这部作品中,爱情主题反复出现了6遍,至此,爱情主题已永久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梁祝二人的爱情已超越了时空限制,直到永远。
第四段C:是第三段A的延续,是再现部的高潮,由乐队齐奏。这一段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的思念之情。
3、结束部
乐曲较短,它轻缓而舒张,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则是一个长音。这好像是看完了一本令人难忘的长篇小说后,轻轻地将书合上。乐曲即将结束,这一部分将听者拉回现实,为乐曲中的人物命运感到惋惜,并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663.html

更多阅读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 德鲁克最经典的三本书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组织不能只依赖天才来运作,而是必须依靠“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企业不能单靠“坐而言”,而是要能“起而行”,因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唯有通过行动达到有效的实践,才是企业精神成功与否的有力

声明:《永恒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为网友立斜晖烟波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