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殊的成败得失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

席殊的成败得失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

“席殊书屋”,曾是中国书业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1996年第一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意义上的图书俱乐部——“席殊好书俱乐部”起步,到短短几年即发展到800余家、遍布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席殊书屋全国连锁店”,再到2006年遭遇现金流危机、被迫关张……“席殊书屋”的起落沉浮也成为图书业内一个引人注目而又说不完、道不清的话题。

2004年之前,我在“席殊书屋”工作过多年,自然也常常被圈内朋友问起“席殊书屋”失败的原因,但这是一个三言两语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所以我通常只能选择缄默微笑、无言以对。然而沉默并不表示包括我在内的知情人,时过境迁就将“席殊书屋”忘之于脑后,事实上分析、检讨乃至假设“如果不是这样”,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

幸好《******》的编者也认为“席殊书屋”是中国书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标本,其经验与教训值得业内人士借鉴与参考,因此打算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收录。我得此机会,较为从容地谈谈“席殊书屋”,特别是其核心业务“席殊书屋全国连锁店”的成败得失。(当然,也是一管之见、只述一点不及其余。)

■ 模式来源:一种最普遍的零售扩张模式

在美国,每8分钟就有一家特许经营连锁店开张。据美国特许经营协会统计,有超过40%的零售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目前全美有50~60万家特许经营企业,一年缔造了超过6000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在澳大利亚,全国人口只有2000多万,但是特许连锁店超过5万家,特许经营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

在中国,特许经营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超一般的零售经营形式。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000多个特许经营体系,3万个特许经营网点,特许经营的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只要看一看遍布各城市的“7-11”等等加盟连锁店,我们就会了解特许经营的生命力是如何的旺盛与澎湃。

■ 特许经营优势何在

按照特许经营这种普遍商业模式的分工原则,品牌总部(特许者)一般负责制订战略规划、开发商品与服务,为加盟连锁店(被特许者)提供经营复制。

品牌总部以特许加盟金或保证金、品牌使用费、商品批发利润等方式从加盟连锁店获得收益。对于品牌总部来说,通过特许经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迅速连锁店扩张。

而加盟连锁店则通过品牌总部的统一的广告宣传,得以分享知名品牌带来的人气。同时通过品牌总部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来降低进货成本。通过品牌总部的培训,还可以获得已被证明的成功经验来经营自己的店铺,自己做老板而又非孤军奋战,有品牌总部做后盾,尽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销售与服务上。如此,加盟连锁店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在短时间内获得经营店铺诀窍,减少自己个体开办企业的风险。

美国商务部有份统计资料表明,独立开办个体企业的小业主,成功率不到20%,而加入知名特许经营体系的小业主,成功率则高于90%。如此高的成功率,当然使“加盟创业”成为不少人实现“创业梦”的最佳选择。

■ 批发抑或零售?中国民营书业的瓶颈

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推进和规范出版物发行连锁经营的若干意见》之后,连锁经营已在新华书店系统全面铺开。北京新华书店集团、上海书城集团以及浙江、江苏、四川、重庆、广东、江西等省市的新华书店都进行了连锁改制。中国图书分销企业的竞争已进入空前的白热化状态。

相形之下,中国的民营书业则陷入困局。

比如民营图书批发企业,由于行业的赊销体制,普遍都为“应收未收款项”(欠款)的管理所困扰。大大小小的下游零售书店,每家欠款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几百家累积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赤字。中国目前没有出现民营图书“大中盘”,原因正在于任何一家民营图书批发企业都垫不起不断扩大的“应收未收款项”。

至于民营零售书店,可圈可点的虽然不少,如北京的万圣书园、上海的季风书屋、广州的学而优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但都没有办法复制、扩张到较大的连锁店规模。因为它们投资直营的连锁书店,开一家至少投入数十万元,多开几家,企业的流动资金就难以为继。更何况在房地产狂飙的时代,商业店铺的租金居高不下,书店要保本存活,至少需要一个吃苦耐劳、头脑又很灵活的店长。多找几个这样的优秀店长并不容易,他能够把别人的书店打理得赚钱,何不自己去开一家书店?所以中国的民营书店往往是老板亲自经营,亲历亲为、精力有限,规模最多至六七家,就再也无法扩张了。

■ 选择特许经营连锁扩张模式

1998年,席殊第一个将特许经营引入了中国图书业,他以“批发”(中盘)加“零售”(书店)的业务模式独辟蹊径,建成了大规模的“席殊书屋”加盟连锁体系。

“席殊书屋”总部通过招商广告发展加盟者来投资开连锁书店——由加盟者负责连锁店的日常经营、主要经营利润也归于加盟者,加盟者自然倾全部心力投入日常的经营中。到2006年,“席殊书屋”顺利地在全国发展了800多家加盟连锁店,遍布全国600个城市(当今社会梦想自主创业、投资开店的人太多了,席殊的招商广告一刊出,加盟咨询会即人潮汹涌、门庭若市),从而完全跨越了前述一般民营零售书店的扩张瓶颈。

另一方面,“席殊书屋”总部向加盟者收取了一定额度的信用保证金,并承担首期铺货(一般在10万实洋以上)以及日常批发图书将来退换的责任。以此为筹码,加盟店在正常情况下断无胆量拖欠席殊总部的批发书款;加盟店在经营中实在不挣钱,也可选择退出,席殊总部退还货款,则双方的损失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此,在理论上“席殊书屋”总部又规避了一般民营图书批发企业常见的应收款风险。

■ 总部的获利方式

“席殊书屋”总部的收益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特许费;二是培训服务费;三是图书批发收益。

(1)品牌特许费:每一家“席殊书屋”加盟店至少向总部缴纳一次性加盟金10000元、信用保证金10000元;此外,日常还须缴纳品牌使用费,平均为每月300-500元;

(2)培训服务费:席殊总部近百位专业人员在多年的经营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积累了一整套经营资料(包括席殊书屋的《书店经营手册》、《书店销售实战手册》、《好书》杂志等),并且开发出了相应的“席殊书屋管理软件”。每一家加盟店获得这些服务与支持,平均须支付10000元;

(3)图书批发收益:一般图书批发企业是在采购折扣的基础上增加3%左右的折扣向下游零售客户批发,并承担退换货的责任;而“席殊书屋”总部由于渠道的封闭性、统一采购的谈判优势,则可在采购折扣的基础上增加6%的折扣,从而获得较为丰厚的图书批发收益。

■ 管理麻痹的教训

  但这么一个不错的规划与模式,怎么又变成关张的结局呢?

  坦白说,我认为席殊是创意的天才,但管理大规模公司日常经营的经验并不丰富,手段也较为落后。“席殊书屋”总部在经营流程方面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致使企业前程半途夭折。

(1)退货问题:过去,中国的图书分销供应链一般是通过出版商(上游)——批发商(中盘)——零售店(下游)自上而下的“赊销”来实现,下游实现销售后再向中盘回款,卖不掉的则退货冲抵“欠款”。中盘向上游回款与退货,也是如此。如图所示:

然而图中的退货流程,却成了“席殊书屋”的存亡大患。席殊总部发给加盟店的图书,由于管理的松懈与失察,未能建立定期清理滞销、退回供应商的制度。结果常常是加盟店两三年后才退货,斗转星移之后,竟然因为供应商已结清、图书过期、图书损旧拒收等林林总总的原因,最终无法退回给出版商了。有一个时期,“席殊书屋”总部应付出版商的书款1000余万元,席殊总部的仓库里竟也有大致相当的1000余万元实洋的滞销库存。可惜的是,这些滞销库存和应付书款绝大部分无法对应和抵消,完全丧失了周转的能力。

(2)应收问题:本来完全不必担心的加盟店“应收款”问题,也同样因为管理的经验不足,出现了大漏洞。有一批加盟店,长期以困难、临时周转不灵等为借口,一点一点地拖欠席殊总部的书款;总部的管理层则出于人情和麻痹,一再放松信用限制;2003年底席殊总部严格实行信用额度控制,清理账目时,竟发现一大批加盟店的应收未收款接近10万元,甚至欠款超过当初加盟店投资总额的也不乏其数。此时再去追款,这些加盟店不是即刻消失了,就是僵持上了,最终清点下来仍有近三百万元的呆死账。

“退货不及时”和“应收管理过松”的问题,平常看起来只是经营流程上的“跑、冒、滴、漏”,但日积月累下来,就成了席殊总部致命之伤。今天回顾起来,足以令人扼腕。

■ 亡羊补牢,可惜功亏一篑

2004年前后,“席殊书屋”高层发觉上述漏洞与问题之后,相应进行了流程改革与系统改造:

(1)退货方面:在“席殊书屋管理软件”中增加货品销售的时限管理,到达账期的图书,系统自动公告加盟连锁店清退,嗣后再与供应商结款;不断添货的常销书,时限则会根据添货自动相应延后。以此确保能动销的图书留在连锁店,滞销的书则一定被连锁店退回。

(2)应收方面:只要加盟连锁店能够即时通过“席殊书屋管理软件”的“信用额度审核”(通过审核的前提是加盟连锁店的总欠款<信用额度[信用保证金]),席殊总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加盟连锁店发货。如系统数据未能通过“信用额度审核”,即使是区域销售经理,也无法给该加盟连锁店再发出任何货品。

(3)三权分立:另外,管理上采购、仓储、财务三部门做到“三权分立”,也是席殊书屋总部避免上述漏洞的制度保证。采购只负责进货、仓储负责清退滞销库存、财务必须等清退后再与供应商结款,三个环节各自独立,规避人情的因素破坏游戏规则。

可惜的是,漏洞好补,新局难开。一方面,“席殊书屋”1000余万元欠款已使大多数供应商停止了供货;另一方面供货不足,又造成加盟连锁店的不满,甚至退出;同时一部分连锁店的采购渠道发生了转移。如此,“席殊书屋”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旋涡,现金流每况愈下。大额的融资又始终没有到来,终致功亏一篑。

■ 教训也是宝贵的

客观地回顾与分析“席殊书屋”,我们可以看到:

它的成功经验是——独辟蹊径的特许经营模式、卓越的广告影响力可以用1000余万启动资金在全国先后开出800家连锁书店(平均每家连锁店首期铺货15万元,即直接带给出版供应商流动资金1.2亿元);

它的深刻教训是——对滞销退货与应收款项的管理漏洞未能防微杜渐,致使1000余万欠款造成图书供应链的断裂,并进一步造成现金流的恶性循环。一个模式巧妙的图书企业就此谢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民营图书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多半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所有风险都在创始人的预见之中。他摸索到半道,忽然发现危机四伏,但已经进退维谷了,他应该壮士断腕早日关门拉倒,还是应竭力周转徐图存活(满世界的成功之道可不都是不轻言败么)?如果“席殊书屋”能够更早一点亡羊补牢,或者争取到一笔大额风险投资或融资,那么今天的“席殊书屋”又会怎样呢?

“先进”企业与“先烈”企业,或者就是这样一步之遥吧?以此凭吊!

(2003年冬与席殊的合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902.html

更多阅读

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美丽的风光 松江泰晤士小镇门票

2012年国庆到上海、杭州走了一趟,是十多年后故地重游。上海曾去过多次,却从未到过它的郊区松江。此地偏安于上海西南,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故乡。这里有以高尔夫球赛而闻名的美丽佘山,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松江

转 很中肯实用的猫粮分析帖 席殊实用硬笔字字帖

蓝色:表示推荐成分蓝色加粗:表示特别推荐成分红色:表示应尽量避免的成分红色加粗:表示恶劣成分,拍死说明:蓝色越多,说明这款粮就越好,红色越多,就越差,但是这个成分表的分析,只是依据官网公布的内容来对粮食有个初步的判断,而实际中粮好不好,还是

晏殊的几首梧桐词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梧桐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撼庭秋 

福州闽江公园及缤纷园的风光 福州闽江公园沙雕

我于2014年7月7日8时前搭乘公交车至“融侨锦江”站下车,穿过斑马线过江滨西大道,沿着闽江防洪堤上的人行道散步,一路观看一路拍照闽江沿线的风光。闽江公园闽江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闽江南、北两岸,它是福州市内最大的开放式休闲公

声明:《席殊的成败得失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为网友心碎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