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水墨荷花 水墨荷花图片



朱耷水墨荷花 水墨荷花图片
新增代書畫高仿真藝術品清朱耷水墨荷花尺寸:縱23.3CM橫148CM紙本 設色手卷定價:5000元電話:15801661006簡介: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壹代宗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江西南昌人。明甯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發爲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爲宗,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煉沈毅,風格雄奇隽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壹種畫法。發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爲其劃時代的人物。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攢諸家。例如康熙四十壹年所作《書畫冊》(上海博物館藏)共畫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其遠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雲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攢。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爲自己服務的。那些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幹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使藝術創作進入到壹個自由王國。 比起山水畫來,八大的花鳥畫創作,更具有他風格個性的典型性。順治十六年所作《傳綮寫生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八大早期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創作,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其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是畫中所表現出的兀傲之氣,以及不拘壹格的大膽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已預示著他的未來的發展。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壹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如康熙三十壹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壹幅,只畫壹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壹幅畫。在八大那裏,每每壹條魚,壹只鳥,壹只雛雞,壹棵樹,壹朵花,壹個果,甚至壹筆不畫,只蓋壹方印章,便都可以構成壹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雲“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這點,可謂前無古人,後難繼者。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壹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了如上的要求,這裏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合,壹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壹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特性以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因),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爲優點,不但爲水墨寫意畫開辟了壹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並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壹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後在恰當的位置題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劃設想,使每壹點都在布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約。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鳥山水冊》(上海博物館藏),第壹幅僅畫壹只雛雞。小雞置于畫面中右偏下,這壹位置的重心,將畫面分割成四大塊空間,每塊空間的大小都不壹樣,平衡而有變化。由于小雞頭部方向朝左,故題詩在右第二大塊空間中,使空蕩的背景頓時活躍起來,視覺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內容豐富的作用。小雞的刻畫生動傳神,動態像小孩剛學走路,蹒跚得十分可愛。瞪著大眼警惕著前方,特別是眼後加三撇,像電波壹樣,好似前方有什麽聲響傳來,使小雞心驚膽怯。這只小雛雞我們可以理解爲它剛出蛋殼,表示出對這個世界的驚異與警惕;也可以理解爲走失了群體,找不到媽媽,感到孤獨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們馳騁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時候少畫,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則越少越好,藝術又會走入另壹條邪徑。少是相對的,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所作的《楊柳浴禽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對上述作品來說是“多”了,但比起壹般畫家處理同類題材的作品來,卻少了許多許多。例如他對柳枝的處理,約有十二筆,就占住了整個畫面上部的空間,不但表現出楊柳的老幹新枝的質,也表現了枝條迎風的勢。在春風料峭之中,八哥在洗刷自己的羽毛將振翅欲飛。這壹生活小景,表現出無限的生意。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是八大壹生作品中僅見的長篇巨制,也是他筆墨最多、布局最複雜的壹幅,但他仍然體現著少的原則。例如開卷的壹叢荷花,總共超不出三十筆,筆減而意繁,壹開卷便引人入勝。 八大,前承古人,後啓來者。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爲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5810.html

更多阅读

“清初四僧”的艺术世界 四僧画集pdf

四大名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kūn)残(石溪)和渐江(弘仁)。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裁。作品多表现不

转载 八大山人:创立了水墨丹青诗书画印伟大的经典图式

原文地址:八大山人:创立了水墨丹青诗书画印伟大的经典图式作者:八大山人:创立了水墨丹青诗书画印伟大的经典图式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八大山人、雪个、个山

寂寞沙洲冷,冷眼看世界——清初四僧之朱耷20P 清初四僧

寂寞沙洲冷,冷眼看世界——清初四僧之朱耷★★★還舊樓主2011年8月13日轉自《灵山居士的空间》★★★  八大山人朱耷画像灵山居士认为,论起我国近五百年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八大山人朱耷肯定可以进前五名,这是勿庸置疑的!灵山居士

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现在的豪宅图片

朱之文是山东农民,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于是网络拍客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

声明:《朱耷水墨荷花 水墨荷花图片》为网友别人别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