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盛堂 古法制作伤寒论乌梅丸附图 济生乌梅丸

伤寒论的乌梅丸经典的方子,所以在这里列术一文,供喜欢的人参考,希望有所帮助。第一,选药
主药乌梅制作这批乌梅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入手这批好乌梅,福建红梅。

提醒各位自制的朋友乌梅泡之前处理一下,去掉杂质和污物,
泡乌梅的粗选的是山西的陈醋,这个肯定算不上最好的,但是受地域限制这边能买到的地道的浓度合适的就是这类了。



顺便8一下咱家大夫的手,大家猜一下多大年纪,猜对有奖哦.
乌梅需要浸泡一晚,泡乌梅最好用瓷器或者陶瓷的器皿



陈醋需要没过乌梅半指左右,这儿是为了拍照倒出了一些,也基本泡的差不多了。把乌梅肉扒出来,5000克乌梅去掉肉后核重在3500-4000克左右,有的朋友认为乌梅肉和乌梅核等重是不对的。



剩下的乌梅核




蒸制好后捣成膏备用

其他药材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川椒:去掉里面的种子,不张口的,炒到微微出油,炒制间拍的,傍晚光线有些暗,一定用川椒(蜀椒)



第二人参:林下参和野山参都可以,养殖的生晒参红参有效成分就比较少,看参看芦



第三附子:这个是江油炮制的,尽量别用胆巴浸制的黑附片,严重破坏药性!好的附子治好后半透明

【颐盛堂】古法制作伤寒论乌梅丸附图 济生乌梅丸


第四干姜:这个也是自己取生姜制的,没有硫磺熏得那么鲜亮。老姜晒干,比嫩姜辣,温里作用更强。自家种植的姜,不用农药。因为现在生姜种植农药用的太多,一般种姜的农户为了存储甚至加666,这样的姜制作的干姜哪能治病,都能毒死老鼠了


其他的药材用道地野生的即可,鉴别方法很多地方都在说,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诸药一定处理干净,注意卫生
最后来一张全家福


研细后加入已经是膏状半干的乌梅糯米就可以配制了







数量不多,需要的朋友从速一丸3克,一包30丸

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主治伤寒,下痢腹痛,久痢,诸药不愈,数10年者;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亦治劳疟;寒热劳疟久不愈,形体羸瘦,痰结胸堂,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愈。

乌梅丸的组方中,有酸敛益阴的乌梅、苦酒,苦寒清热的黄连、黄柏,辛热通阳的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补益气血的当归、人参,全方具有酸敛、清热、温通、滋补等作用。乌梅丸不仅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基础方,也是主治诸多杂病的常用方。比如寒热错杂的痘痘,女性朋友生闷气肝气郁结,针对胆囊炎,肝炎,保肝,驱虫,肠炎,血管性头痛,呃逆,带下量多,男性不育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6766.html

更多阅读

杭州河坊街胡庆余堂 杭州河坊街回春堂

除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河坊街上最值得参观一下的,就是位于大井巷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由胡雪岩创立.胡庆余堂建于1874年.2001年经过整修后对外开放,基本保持原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由陈列厅,中药手工作坊厅,养生

养生堂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有很好的补气作用,气为血之帅,所以大量用黄芪再配合很少的活血化瘀通络药,就能取得显著改善脑供血和脑细胞功能的作用。所以,黄芪被称为“补气之圣药”。但是对于脑部络脉瘀阻较重,气血运行的通路阻塞不通突出的患者,治疗难度加大。此

古龙笔下十大枭雄 百晓生兵器谱排名

1上官金虹身怀冠绝一世之武功,手中一对龙凤双环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中排行第二;同时又酷爱权力,甚至可以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一手创建当时江湖中声名最响、势力最大、财力也最雄厚的“金钱帮”,意图吞并江湖中所有的其它派别,独霸

周敦颐《太极图说》原文 太极图说翻译

[导读]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宇宙发生发展论纲。全文仅二百余字,却在后来被奉为“有宋理学之宗祖”,因为它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论述宇宙发生、发展的著作,它对尔后儒家学说的更新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

声明:《颐盛堂 古法制作伤寒论乌梅丸附图 济生乌梅丸》为网友折翼天使不孤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