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地址



1856年建成的威尔斯桥(资料照片)

1862年三月十二日,日本德川幕府用三万四千枚洋银,买下了停在长崎港,船龄八年,载重量358吨,原名叫阿米斯迪斯(Armistice)的帆船,改名成“千岁丸”后,决定在十四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出发去上海,但结果到了五月二十九日才起锚,六月六日到达上海,至七月五日离开。高杉晋作的《游清五录》说这座桥:“名为新大桥,七年前因为古桥老化腐朽,即将倒塌,中国人没有能力再建,所以英国人修建了此桥。”也就是说,在威尔司桥以前,原本就有中国人造的大桥,所以威尔司桥为“新大桥”。《游清五录》还说:“上海新大桥,中央分为两部分,用铁链拉起板子,让大船通过,此板用一次英国人要收取一银元”。纳富介次郎的《上海杂记》,峰洁的《上海见闻》也都说:“新大桥为英国人所建,桥中间可向两侧开启,闻唐船过,英国人收银元一枚后,方为开启。”1901年有地图标为“白大桥”。国和州学者张铁安,在《重建白渡桥碑记》中就写有“唐廷缔迹,白傅留踪”句。唐长庆四年(824年)春,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夏,白居易由杭州刺史调任东都洛阳太子少傅。据传,白居易途中想看望故交刘禹锡,便乘车马到屯溪,经芜湖改乘船到和州天门山,再乘车马到渡口。当时,刘禹锡已等在南渡口迎接。老友相见,悲喜交加。他们先在南渡口环顾片刻,又同乘一叶扁舟渡到北渡口。下船后,白随口吟道:“和州涨水少桥横,难得使君过渡迎。”岂料刘已会意,乃接吟道:“今有圣人波上踏,来朝或可地虹生。”吟罢相对开怀大笑。白又道:“为黎民计,此处当架一座桥。”刘道:“平水季节能架木板浮桥也好。”那次,白居易着实在和州住了几日。后来刘禹锡为了志念,便将渡口命名为“白渡”。又两年后的唐宝历二年(826年)秋,刘禹锡罢任和州刺史调京都途经扬州时,正好白居易从东都也来扬州。两位老友首次同游扬州,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分外亲昵。刘不免又向白道歉:“可惜我只起个地名叫‘白渡’,架桥未成。不知何年能架成‘白渡桥’?”白安慰道:“将来总会生出一道‘地虹’来的。”于是把酒尽兴,不知所醉。当下,白就席吟赠一诗曰: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筷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即酬答一首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将杯酒长精神。斗转星移,唐废宋兴。宋代时,为便陆路通畅,当地人已在白渡口架起了简易木板渡桥,称之白渡桥。到清代中期,又在原木板桥基础上放置两艘小平板船,再在船上平铺坚厚的白板,成为真正的可分可合浮桥。这时已经兴旺的白渡桥的小集市,各行各业也随之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入民国,其商业发达、生意兴隆,列居南乡首位,涌现高达几十万元及百万元财富的八大家商户(即三王、三葛、一吴、一常)。1916年秋,八大家首倡建造3孔石拱桥。两年后,一座长达33米、宽5.3米、3个洞孔(中间洞孔较两边高出约1米,以利木帆船通行)的石拱桥——白渡桥竣工了。学者张铁安特为撰写碑记,以志盛举。白桥,白渡,在各地有很多,上海还有一个老白渡。

东方明珠电视塔内,有一个“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馆内一度曾展出过一件用铜铸造的“ 落成纪念牌”。它高40厘米,宽52厘米,上面均是英文,其大意是该桥由上海工部局(shanchai—munipal—council)所建,并介绍了桥的名称、设计者、承建公司、建造年份等,其中最醒目的、最大的文字是“gardenbridge”,直译的话,那应该称“公园桥”,不过当时我们中国人,均喜欢称其为“外摆渡桥”或“外白渡桥”。透过这座桥建立的曲折过程,一则可了解英租界及以后的公共租界,在市政建设方面的部分做法;其次可从中知道当时我们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是怎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又怎样通过抗争而获得部分的权益。另外,对当时上海滩上的西方人间的利益争夺,多少也会留下点印象。

让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威尔斯木桥的建立

上海在开埠之前,人、物过河都靠小木船运送,沪人称之为“摆渡”。乘这种船的地方叫做“摆渡口”,由“摆渡口”起讫点形成的摆渡线,从东往西依次叫做“头摆渡”、“二摆渡”(在沪语的称呼中,叫“念摆渡”)、“三摆渡”等。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地址

十九世纪中叶,苏州河南北两岸辟设英美租界后,每天摆渡过江的人数和车辆日益增加,两岸间的交往就觉得非常不便。大约在1854年,英国人威尔斯(wills)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联合十余人,组织成立了一个“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soochow creek bridge company,分为125股,大约归12个股东所有),向工部局申请建造苏州河桥梁,不久就得到了工部局的同意。工程于185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10月在靠近“头摆渡”的地方建成了苏州河上第一座木头桥,确切的位置,南端在今外白渡桥与圆明园路间,北端连着今吴淞路。桥长394英尺(120.17米),宽16英尺(4.88米),总造价14500元,或说12000两。但据工部局1872年10月12日的董事会会议记录:奥利佛工程师说“(该桥)名义上造价12000两,实际上只花了6900两。我这个估计是以耶松洋行、广达洋行和其他洋行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的。”(《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以下简称《会议录》)第5册第580页)由于苏州河是上海与内地航运的主要通道,每天有大量的船只出入苏州河与黄浦江,在筑桥时,上海道台就多次申明,该桥的高度必须保证船只在涨潮时能自由通过。而凭威尔斯公司的资本和能力以及当时的造桥技术,根本不可能建造一座非常高的桥,于是对桥梁作了特别设计,在桥的中间建一吊桥,无船时放桥通行人,有船时就升桥放船。这座由威尔斯公司营建的桥,早期无论中文名称还是英文名称,都叫作苏州河桥(soochow bridge)。官方文件中,1863年才见到“威尔斯桥”(wills bridge,也译为威尔司桥、威而司桥)的称呼。中国人有译作“威记桥”(wei—kee)的.

(二)桥梁的被租用和过桥税费的争议

威尔斯桥因系私人所建,目的就是从中谋取商业利益,因此过桥要收费,收费的标准肯定有过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研究文章中,就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行人过桥,每次五文,车辆加倍,同时发放过桥月票和年票,车辆月票每月白银一两,年票五两。不过据《会议录》、《申报》及《春申浦竹枝词》的记载:中国人过桥原来是交一文钱,1863年7月18日,署上海县知县王宗濂出示告示,凡过吴淞江大桥之华人,每人加收一文(即每人出钱二文),以充洋商、桥主重修大桥之经费,其余轿担,仍照旧价。在《春申浦竹枝词》有这么一首词:

大桥一座作洪波,幸免行人唤渡河。

两文钱交方过去,济人原自为钱多。

外国人该付多少?1867年前,据说是15文。1870年4月,一个叫昂加尔麦索的西人写信给工部局董事会,“控诉说,当他坐在一辆中国手推车上打算通过苏州河桥时被人拦阻,他被迫每过桥一次支付15文。”(《会议录》第4册第699页)但这个15文是连人带车的,人单独过桥究竟要付多少,无法确知。假如车辆的过江费用是翻倍的话,那么一个外国人就应付五文铜钱,所收费用的名称有时叫“过桥税”,除了工部局雇员和穿警服的巡捕得以免收外,其余都要交付。这个做法引起了人们,特别是西人的不满;工部局因此就与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的董事长霍锦士商谈,要他提出或弄清楚苏州河桥业主倾向用什么条件,将该桥移交给工部局,霍锦士表示要求得到当时年收入(纯利润)的10%,让工部局成为大桥的承租人,可是又不愿意说出具体的数额,说什么:“请允许我说明未经股东许可前,我确实不能随意公开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的账目,也不能随意说明为处理其资产而向他们建议的具体数额。”(《会议录》第2册第463页)这等于要工部局先开一张空白支票。经数年多次书信来往后,1867年工部局工务委员会认为:“发现靠资助收集足够的金额来支付修理和改进租界周围道路费用以及免收西人及其车辆过苏州河桥的通行费是不可能的,故本委员会被迫放弃了去年租用该桥的想法。兹附上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经理霍锦士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的数额已经纳入下个年度的预算之中。”(《会议录》第3册第572页)

霍锦士的信中内容是:“我不得不说明苏州河桥梁公司愿意重申去年4月3日的提议,即:对西人免收该桥的通行费每年总额1971两可预付,作为对这项特许权的补偿。”(同上)就这样,工部局从1867年4月1日起(工部局将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作为财政年度),以西人过桥代偿费的名义,每年付费1971两,获得了西人免费过桥的权利。真是很奇怪的做法,这个不就是租用吗?到1869年8月,工部局和霍锦士再次谈判,这次就很明确地用“租用”字眼。

“(工务)委员会已与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就改变西人使用该桥通行费的办法进行了谈判,实施办法如下:

a.由工部局租用十年——租用日期今后由桥梁建筑公司发出通知——苏州河下游的桥梁(威尔斯桥)的租费为每年1500两银子,每半年付款一次。

b.如果英国政府同意在英租界一边的黄浦花园上岸,则桥梁建筑公司将立即订购一座所述规格的钢制桥梁,到货后立即将其安装在平面图所示的位置上,平面图已提请工部局审阅。这座桥梁的位置与虹口的熙华德路相对。

c.工部局建筑引桥,但桥台除外。

d.要在桥梁上架设电报线,越过桥梁,不收任何费用。”(《会议录》第3册第724页)

不管怎么说,这些做法对租界的华人是不公正的。工部局付的费用来自租界的公众,理应每个公众都有相同的权益。可是在这里,只有穿警服的华捕可以免费过桥;工部书信馆经过交涉,从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处得到了一张一名华籍员工(苦力)的免费过桥券。工部局还用银20两向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购买一张过桥代偿券(年票),使所有工部局雇用的华籍职员等在1870年内免费过桥,至于西人雇用的华人,其过桥费就由雇佣者和桥梁公司自行商谈解决。

1872年《申报》创刊,于是就有了中国人不平的记载:“上洋苏州河大桥为西人所创建,凡华人过往者,必须纳钱二文。不纳则不许迳行,西人则否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069.html

更多阅读

不配的恋人番外BY:白芸

性褔的一天(不配的恋人番外) BY: 白芸  上午八点  忠犬睁开眼睛,天刚蒙蒙亮,窗帘透过一线,照出趴在他胸膛上睡觉的可爱波斯猫。  波斯猫有张俊美到惊人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像小扇子一样,又密又翘,盖住那双光华璀璨的眼眸,他的鼻子似雕

炎之蜃气楼小说下载 炎之蜃气楼小说百度云

新鲜出炉!终于把炎蜃原作40卷上传了,红字的是未能收集的,如果哪位亲有的话能不能发偶呢,偶的邮箱是249615021@qq.com,谢谢啦。1-20卷下载地址:http://115.com/file/aq1dn3c120.5-40卷下载地址:http://115.com/file/dnefb79s番外+邂逅篇

日本皇居外苑 皇居二重桥 日语

皇居是日本天皇的起居之地,位于东京中心千代田区,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修筑。皇居外苑开阔,绿树成荫、碎石铺地、花坛点缀。无论风吹还是行走,一点也不扬起尘土,此一特色在法国凡尔塞宫外苑之右(当然,凡尔塞

声明:《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地址》为网友刺青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