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

  
阿里地处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称谓,这里地形独特。该地区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众多美丽绝伦的的雪山,且险峻多姿,气势磅礴;有着数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尽头的宽阔草原,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的植物让您博览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种角色去审视,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肃穆和敬畏。还有古格王国遗址 、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风景区、鸟岛、科加寺、独特的地貌扎达土林、东嘎皮映洞窟壁画、“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历史的“普兰国际市场”等,都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您顾盼流连。这里有四条著名的河,即狮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这片大约3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高原上生存着六万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从事牧业和半农牧业。阿里地区共有七县一镇,狮泉河是阿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海拔高达4200米,距拉萨1587公里,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空旷的大地上,几十里不见人烟。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尽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异常艰险,补给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风貌势不可挡地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们去征服它、体验它、欣赏它。如今阿里越来越成为到西藏旅游,或者说时尚旅游中最热门、最时尚的一程。

建设中的阿里昆莎机场初期将开通拉萨、喀什、和田三条航线。


行政区域
  ( 管辖7个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的西部,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完整的地理单元。大部分地区海拔4600~51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这里土地辽阔,人口稀少,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
  藏西是古象文化的发祥地。象雄历史悠久,早于雅隆部落崛起于青藏高原,以狩猎和游牧为主,并兼营农业。象雄地处中亚和欧洲的第二条古丝绸之路边沿,有人称此路“麋香之路”。藏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阿里普兰境内“神山圣湖”、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状若丛林的扎达土林地貌、著名的鸟岛班公湖及众多的古代岩画等。
  阿里交通:从拉萨到阿里有两条道,北道1760公里,南道1190公里。北道车更多点,南道几乎只有旅行团才走。都要先从拉萨经过拉孜到达桑桑后的22道班,分岔点就在过了桑桑后的22道班。一般北道车多点,南道通常是旅行团才走,但是拉萨到阿里,北道更远更难走。藏羚羊班车“北线”经省道运营,全年通车;每隔2~3天定点发出班车;“南线”经国道219线,为季节性通车,班次不定。从阿里狮泉河出发到主要旅游景区程数:狮泉河—古格遗址273公里,老路;狮泉河—普兰398公里,主道;狮泉河—扎达255公里,老路;狮泉河—日土120公里,主道;狮泉河—神山294公里,主道;狮泉河—圣湖324公里,主道;狮泉河—班公湖136公里,主道。


阿里地区

基本概况
经济概况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基本概况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东起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抵喜玛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南连冈底斯山中段,临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全区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7个县,人口仅6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这里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阿里地貌以冰雪、山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把这种特征概括为阿里三围,即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和湖泊围绕的“玛宇”。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之最,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有人说,不到阿里等于没有真正到西藏。不到阿里不能成为真正的探险家。阿里是信徒们的圣地,探险家的乐园,登山家的向往,旅行家的天地。
  阿里是宗教信仰之乡。从古远时代起,这里就是印度教、耆那教、西藏苯教、佛教等尊为“圣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
  阿里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水流资源蕴藏量达2万千瓦,全地区有大小河流80多条,湖泊60多个;境内总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源于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山的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因此被称为“千山之巅、万川之源”。
  阿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狮泉河──雅鲁藏布江地热带,昆仑山──可可西里地热带,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热带。
  阿里地区山峦连绵起伏,原野辽阔无际。拥有畜牧业、矿业,可利用草场面积0.186亿公顷,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矿点254处,其中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
  阿里高原有广阔的草原,给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这里有成群的野牛、野驴、黄羊、长角羊和野耗牛。阿里高原西部的湖边、溪间,水草丰茂,是水鹰、白水鸭、天鹅、水鸽、黑颈鹤等各种鸟类的乐园。
  现今阿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狮泉河镇位于印度河上游的狮泉河北岸和新藏、拉狮公路交点上、它不仅是阿里地区行署驻地,更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间重要的交通连接中心、物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支点。
  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始建于1964年,是阿里和平解放后建设的一座新兴城镇。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红柳滩,但因建镇后用于解决当地干部职工的燃料等故,近乎被砍光,土地开始沙化,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七十年代后重新种植各种植被,如今又焕然一新,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而且新建的设施完善的医院、超市商店、各类公司,现代办公楼、教学大楼、居民住宅鳞次栉比,遍布于此。
  1998年以来,阿里连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记录,狮泉河镇己初具阿里高原最大的城镇规模,并将成为西藏西部最主要的交通、旅游、文化和边境贸易中心。
  阿里的冬季漫长而又严寒,当地民间有句俗话,“十一月(藏历)大地;东裂,十二月石头开口”,其严寒程度不言而喻,大风大雪犹如家常便饭,来势凶猛。有人说阿里是“生命的禁区”,可勇敢的阿里人民是生命禁区的“克星”。他们如同雪莲花般不怕孤独、风雪和严寒,一代接一代地发扬顽强、淳朴、无私、坚韧不拔的雪莲精神,勇敢的扎根于这块土地。阿里的春季开始于五月份,此时凝固的大地再现生机,敞开它那博大无垠的胸襟迎接生命的降临,可爱的斑头雁、黑颈鹤、丹顶鹤和棕头鸥等各种鸟类成千上万,嬉戏在大大小小清澈见底的湖泊之中。红柳花、帮金花(龙胆花)、雪莲花争奇斗妍,秀丽多彩,把高山草地装扮的多姿多彩,艳丽夺目。
  阿里具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硼矿储量极为丰富,其中盐湖沉积型优质矿已探明储量就达97万吨;阿里独特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越多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现在阿里普兰口岸已定为国家二级口岸,扎达县的什布奇列为传统民间互市贸易点,为阿里地区边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经济概况
  2000年,是阿里地区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地区GDP完成了3.2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00万元,比去年增长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60元,比去年增长15%。
  一是农牧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农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三是积极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四是全面放开搞活,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五是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六是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七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下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八是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全力做好维护局势稳定工作;九是认真搞好县、处级党员干部“三讲”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1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全地区GDP完成308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亿元,比上年增长42.8%;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比上年增加4.2%;粮食总产量达到6750吨,比上年增长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上年增加12.5%;农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45%;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275万头只、匹 以内;牲畜总增率达到22%,牲畜出栏率达到22%;完成4600人的脱贫任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以内。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4年,阿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7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大关,达到5371万元,各项税收收入完成了539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63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7元。对于阿里这样一个全国、全西藏的生活、工作综合条件都是最艰苦的地区来说,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在不易,这里面饱含了多少阿里人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
  近年来,阿里地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1至9月份,阿里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1.7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1.0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1.6亿元,增长13%。
  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各县、各部门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结构调整,发展农牧区特色经济,加强领导,拓展思路,狠抓落实,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趋好。全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6万亩,油菜和饲草饲料作物分别增长1.5%和增长56.8%,粮经饲比例达到65.7∶8.9∶23.8,得到了合理调整;按照增优压劣的要求,加大了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调整力度,优势畜种绒山羊、生产母畜比例增加。截至9月底,全地区牲畜存栏335.8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81.4%,牲畜出栏率15%;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1至9月份,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76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4%,多种经营收入312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4%。劳务输出人数达1.2万人,劳务收入228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落实投资6400万元,建设项目9个,主要涉及特色产业开发、退牧还草等领域。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国企改革工作进展顺利。1至9月份,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661.9万元,完成计划的78%;今年是阿里的国有企业改革年,阿里对交通、燃料、配件3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力争年内在产权制度改革、社会统筹、资产盘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年初,行署组织有关部门赴内地省(区)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签定资金投资协议8000万元,涉及水泥、中低品位硼镁矿加工、三产、土地经营等领域。同时,地区新批成立民营企业14家,注册资金1680万元。
  通讯、旅游等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1至9月份,全地区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01万元,同比增长19.7%;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86万元,同比增长38.4%;旅游业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地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创汇50多万美元。
  财税、金融、物价运行情况良好。全地区财政收入完成3588万元,同比增加951万元,增长36.1%,为年初预算的100.8%;金融形势稳定,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亿元,增长4.3%;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增长33%;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市场价格平稳。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7.9%。
自然地理
  阿里地区东起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南连冈底斯山中段,临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土地辽阔,人口稀少,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对外通道57条。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的地方,群山竟高,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总的地质趋向是南北高,中间低。 
  阿里属二类风区,年平均风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日平均温度变化幅度极大,真正是“晚穿棉袄,午穿纱”。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以上,而夜间气温则降至0℃以下。
  阿里全年降水量相当少,且季节性强。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间,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阿里旅游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全年降雨量相当的少,日夜温差大。就算是夏天,中午在阳光下你可能只穿件单薄的衣服就可,但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穿上羽绒衣也不会觉得热。
  每年的5—6月、9—10月是去阿里最好的季节,可以避免雨季和大雪泥泞道路的困扰。7、8月份是雨季,车陷泥泞中的次数最多,行程很容易被延误。当然,夏季进阿里见到彩虹的机会也会多很多,而且好些山脉会换上绿装,色彩也比春秋季丰富。冬季新藏公路会大雪封路,所以进阿里的旅游车、货车甚少。
  阿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狮泉河——雅鲁藏布地热带,昆仑山——可可西里地热带,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热带。
  阿里地区山峦连绵起伏,原野辽阔无际。拥有畜牧业、矿业,可利用草场面积0.186亿公顷,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其中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
  阿里地区草原面积约4亿亩,占总面积的87%,实际可利用草原2.8亿亩,共有耕地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全地区林地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普兰、札达、日土县。阿里地区有丰富的盐、硼、铅、芒硝、铬、锌、金、银、铯、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玉石等矿藏,其中盐、硼已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阿里有较好的水能、太阳能、地热风能资源。有著名的狮泉河、孔雀河、马泉河、象泉河等,在境内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地热遍布全区。
历史沿革
  阿里古为藏族地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羊同经过逐步发展,在约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王国,鼎盛时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纪随西藏一起归属元朝(1206—1368),统属于元朝设立的“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阿里地区的具体事务则交由萨迦地方政权处理。明清两朝(1368—1911)在管理西藏方面基本沿用元朝的旧制。五世达赖建立甘丹颇章政权之后,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阿里地区逐步归入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后又设立宗(相当于县)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
人口民族
  2001年末,全地区总人口77352人,农牧民人口为63740人,占总人口的8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0.2人,是中国地理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级行政区。
  藏地最早的宗教。作为一种早期高原先民的信仰观,形成年代久远,以崇拜自然对象为主的原始宗教形式。“苯”是指人对自然万物最初的较为朦胧的认识总和,其核心内容包括“鬼神、精灵、魂魄、命数、运道”等,并通过苯教巫师以占卜、祈祷、幻术及各种特殊仪轨加以表现,在早期的献祭中,还有以活人为祭品的仪轨。
  苯教兴盛于象雄,得地利之便,兼容包收了来自南亚、中亚的宗教思想,其神话的固定模式,神界与魔界对立,神最终战胜魔,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苯教在高原上居统治地位。公元10世纪左右,出于统治者编向佛教,苯教“败落”。但它并未就此退出雪域,其寺庙散布于高原的各个角落,其所敬畏和供奉的山湖鬼神及众多精灵,仍被不同地区的藏族人朝拜。
行政区划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截至2007年底,阿里地区辖7个县:
  噶尔县
  面积18087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 859001。县人民政府驻狮泉河镇。
  普兰县
  面积12539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859500。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县政府网站http://www.pulan.gov.cn/
  札达县
  面积24580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 859600。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
  日土县
  面积71963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 859700。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
  革吉县
  面积55287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 859100。县人民政府驻革吉镇。
  改则县
  面积99324平方千米,人口2万。邮政编码 859200。县人民政府驻改则镇。
  措勤县
  面积22903平方千米,人口1万。邮政编码 859300。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


★狮泉河镇

狮泉河镇,因地处印度河上游狮泉河旁,所以叫狮泉河镇。狮泉河畔原来是一片荒凉的红柳滩。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1966年,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来此地,艰苦创业,进行各类设施的建设;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初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也将政府所在地迁到这里。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狮泉河镇海拔4255米。
  狮泉河镇现已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中心和边境贸易中心。内有电厂、自来水厂、汽车修配厂、印刷厂等工业企业,并设有小学、中学、医院、防疫站,以及影剧院、电视台、广播站等文化设施,狮泉河还有不少商店、邮电局、银行、书店等,设施虽然简陋,但大体齐备。可供游人住宿的地方主要是狮泉河饭店。
  狮泉河镇是新藏公路、黑阿公路、阿日公路的交会处。


★噶尔县


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经济概况
行政区划

基本概况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耕面积0.89万亩。总人口0.98万。辖4个区,1个镇,11个乡,36个村民委员会。
  噶尔县是西藏阿里地区行署的所在地,海拔4350米,因位于狮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狮泉河镇”,藏意为“兵营、帐篷”,因清政府派蒙古族将领甘登次旺率军攻退了敌军,当时清军曾在此扎营,由此而得名。
  噶尔县在一大片红柳滩上新建起的西部高原的交通枢纽,虽然它在来自都市人的眼中只能算一座小城,但往北到叶城,往东到日喀则,二三千里内都没有比它更大的城市。
  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迅猛的小城'。在陕西、河北两省的援建下,其基础设施发展得很快。它可以给旅行者们所提供的条件已经超出了旅人的想象。在阿里的荒原上奔波颠簸数天之后来到这里简直就像到了天堂。高高矗立的电视和通信发射塔及迎宾馆和对面的电信宾馆都是当地最醒目的建筑。迎宾馆后门出去就是阿里地区行署,当年孔繁森工作的地方,很宽敞气派的大院子。
  在离行署不远的路口,就是狮镇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了。有连绵的川味和清真饭馆、录像厅、娱乐厅和发廊、按摩屋、歌舞厅。
  这里的电讯已十分发达,可打手机也可上网,网吧集中在大十字路口附近,3元/小时。街头有很多IC卡电话。农行和邮政储蓄在这是全国联网的。
  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种植业主要是青稞、春小麦和豌豆。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驴、骡、山羊和绵羊。
  民族手工业仅为少量家庭作坊,主要生产氆氇、木碗等。
  特产主要有多种高原畜产品、裂腹鱼、裸裂尻鱼、锥吻唇鱼等。
  狮泉河镇,即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机关驻地,也是噶尔县府驻地,镇区建筑总面积为11336平方米。行政、文教、邮电、通讯、电力、照明、给水等基本设施虽然简陋,但大体齐备。
  流传在民间的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近年来得到挖掘和整理。

自然地理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该县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西部有伊拉日居山山脉,中部有西北是东南走向的冈斯山山脉,北部有则木日山,海拔高6051米,拉梅拉山,海拔高4828米。中部有日赛田山,海拔高4802米,阿弄拉山,海拔高6018米。西南部有拉加山,海拔高6261米。东部有罗布山,海拔高5603米。
  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为冰缘地带,下游流入荒漠区。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仅在50-80毫米之间。沿岸以宽谷地形为主,有沼泽和温泉分布。温泉多为火成岩裂隙中涌出的潜水,不但补给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温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冻。由于地处干旱区,狮泉河水系不甚发育,平均径流深仅为25毫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气候干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
  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年平均气温为0.2℃。最低气温-34.6℃。每年除7、8两个月份外,其它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出现。年降水量7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洪水、泥石流、滑坡、霜冻、风沙等。且灾害频繁,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狮泉河镇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气温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变化,一年四季可降雪;冬季偶有降雪,但由于交通闭塞,人口居住分散,易形成重度雪灾,其中近年来以1998年和2002年最为严重,2002年灾雪最厚达三米,由于交通中断,普兰、札达两县断粮达一周左右,人员、牲畜饿死、冻死现象严重,同时疫情泛滥;夏季降水十分集中,基本上从六月份一直持续到八月底,山洪、泥石流大规模暴发,河水猛涨,道路、桥梁冲毁,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灾,其中近年来以2000年夏季最为严重,狮泉河、佳木河大堤两天内五处决口,噶尔县城一片汪洋,房屋大面积倒塌,二千多万元的防洪工程被冲得无影无踪,由于道路全部中断,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当地群众、驻军在大堤上连续奋战五昼夜,终于保住了狮泉河镇。大风天气达180天以上,是西藏自治区生存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

历史沿革
  噶尔藏语意为“账篷、兵营”。原西藏地主政府在抗击什米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1959年10月8日成立噶尔县。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县驻地曾几度迁移,1988年9月迁到狮泉河镇至今。

经济概况
  2004年上半年,噶尔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6911.75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14.8亩,油菜播种面积532.85亩,饲草饲料播种面积3464.1亩。牲畜存栏总数达2.6383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2639万头,马2561匹,山羊15.3075万只,绵羊9.55只,黄牛55头﹔末期牲畜存栏总数达33.599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4259万头,马2680匹,山羊19.2778万只,绵羊12.62只,黄牛77头﹔适龄母畜12.149万头(只、匹),幼畜繁殖数10.7328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达79.3%,繁殖成活率70.1%,牲畜总增率达到30%。
  噶尔县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中心城镇。围绕如何发挥区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县长普布仓决告诉记者,噶尔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围绕狮泉河镇发展“菜篮子”、“肉篮子”、“奶瓶子”工程,以城镇经济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219国道沿线,做好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工作,切实提高沿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围绕狮泉河、噶尔河流域,加强牧业基础地位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思路符合噶尔县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是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在劳务创收上,2003年噶尔县达到473.95万元,全县劳动力人均创收1335.45元。

行政区划
  狮泉河镇 总人口7731人。
  左左乡
  总人口1255人。
  昆莎乡
  总人口1705人。
  门士乡
  总人口1944人。
  扎西岗乡
  总人口729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076.html

更多阅读

认识藏南-中国地图上的印度实际控制区 印度强占中国藏南地区

在中国西藏南部大约有9万平方公里的印度占领区,这个区域被中国称为藏南地区,这个区域地图上虽然在中国版图内,但是它不属于中国。这个是因为英国人麦克马洪私自与印度政府在中印边界以山脉为走向划的一条界线-麦克马洪线造成的!下面看地

中国 西藏行政区划调整:林芝地区撤地设市

西藏行政区划图 林芝市地图 3月18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51号《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林芝市的批复》,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同时,撤销林芝县成立“巴宜区”。林芝市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

西藏古格王朝:300多年前一夜间消失的神秘王国

古格王朝:300多年前一夜间消失的神秘王国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畔,有一块神秘而又奇特的土地,在这梦幻般的群山之中,一座雕塑般的古城遗址镶嵌在巨大的雅丹山体之上---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这个曾经一度兴盛和繁荣的王

声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为网友余生借给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