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嗟来之食 初中古文不受嗟来之食

谁见过那些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养过麻雀吗?没有吧!当今连蛇、虎都有人当宠物,怎么那那娇小美丽的麻雀无人养呢?那是因为麻雀比金丝鸟有志气,她完全要自食其力,要自由飞翔。你若把它关紧鸟笼里,她宁可绝食而死。麻雀不受嗟来之食,这就是麻雀的品格。

《后汉书·乐羊子妻》一文中有一段话: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意思说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饼,把金子拿回家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丢的东西,谋求私利会玷污自己的品德”。乐羊子十分惭愧,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外地拜师求学去了。

中国人的古训,有志气的人不贪不当之财,甚至不齿于盗字,更不会乞求家慈善的恩典。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而死:“默敖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这一段记载了齐国大灾荒之年,有一个叫黔敖的富人,给饥民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傲慢地叫着:“喂,过来吃!”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表明宁可饿死也不受屈辱的志气。嗟是贬义词,“嗟来之食”是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须知,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近有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饿死为小,志节为大,穷人有穷人骨气。现在的时髦人也许觉得是“愚”,只说明是现在世道变了,不知廉耻已经变得时尚了。

1948年拍摄的电影《乌鸦与麻雀》,将“乌鸦”隐喻国民党统治者,把“麻雀”隐喻平民百姓,是麻雀在上世纪中叶得到的“荣耀”。直到世纪末,在评选“国鸟”时,小小的麻雀得票压倒了高雅的丹顶鹤,网民的选票,代表了草根战胜精英。

重看当年国鸟之争时,我坚决投票给丹顶鹤,还看不起小麻雀。那时或许为了国人的脸面,或许当时还有精英的潜意识,现在我倒要补上一票给麻雀了。人也奇怪,年轻时总想当雄鹰,深受西方“不想当元帅就不是好士兵”的影响。现在想起来,自己个性里就有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基因,自己其实就是一只小麻雀。

我对当今的教育,是相当的担忧啊!那么优良的媒体资源,不干好事,天天引诱孩子们,都想当老板、当大款、当精英,甚至公开愿意当二奶。而官场的二奶市场又是前景广阔,于是乎,大家就都争当公务员。都去享受,谁去种地,谁去务工?当年美国和平演变的预言,已经在红色中国超级的实现了。

有感今天世风愈下,赋小诗赞赞麻雀:

麻雀不是金丝雀,麻雀不进二奶窝;

不受嗟来之食 初中古文不受嗟来之食

麻雀自爱品格好,自由自在很快乐。

麻雀不是大鹏鸟,麻雀从来不攀高。

麻雀虽小志气大,弱势群体并不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553.html

更多阅读

享受现在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 怕受伤害而不敢爱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死了都要爱不哭到微笑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只要你勇敢跟我来爱不用刻意安排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丐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因为太熟悉也就容易忘记:战国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且遇天灾民不聊生。富人黔敖做好窝窝头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

声明:《不受嗟来之食 初中古文不受嗟来之食》为网友薰衣草的暧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