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古村 福州林浦古村

对于林浦,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提笔写。

偷闲到林浦,林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直以为林浦应该是一个在江边悠闲自在的小村落,这儿的人们守着古老的房屋,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可初到林浦,热闹商贩叫卖声、汽车的鸣笛声惊醒了我的梦。有瞬间,突然产生一种林浦强烈被忽略的感觉。被谁忽略?不是被任何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历史的风雨变幻,兴衰荣辱都已远去。在空间上,林浦对于历史的记忆只存在这些日渐被挤压消逝的古物间。

濂浦村,位于福州市东南,闽江的支流濂江的南岸,濂江开有一口,引一支流,绕村而流,在村北复流入濂江,形成一小浦,这正是村名的由来。但濂浦又称为林浦,因为村中主要聚居着林姓族人。据《濂江林氏家谱》所收明代林镠(字元美)的序云:“稽我远祖五代间,自固始人闽,卜居斯乡。因用吾姓而名乡之浦曰林浦,歧曰林歧,桥曰林桥。”可见林浦涵盖的历史跨度有一千多年。那么,这一千多年的林浦,历史给他留下了什么呢?刚下车,走进林浦,才发现在奇怪的楼房的相隔间,时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林浦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有三个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一个是古闽越族时期,一个是南宋末年,还一个是明代中叶。

九曲山瑞迹寺算是林浦最古老的文物了,我们跟着当地人沿着新建的水泥路到瑞迹寺刚好是大中午,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只有旁边山上牛的声音和羊发出的咩咩声。到瑞迹寺后,我们便往后山跑去,因为传说中,这儿有铁拐李留下的巨足印。相传铁拐李云游到此,被九曲山美景所吸引,便驻足观望,留下仙人足印。但我们这次去,没能有幸看得到两处的巨足印,只找到了一处。


之后回到瑞迹寺,我们才知道这座正在富丽堂皇的寺庙颇有来头,寺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年),文革后重修。寺中的供奉的神兽是镇寺之宝,当地人说,此神兽长年背上都有水,不管任何干旱年,身上都长满苔藓。逛了一圈,旧寺中供奉的神明让我觉得十分好奇,寺中除了供奉有观音佛祖等神像,还有当地人所说的七爷八爷等等。




本以为瑞迹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此,准备下山之时,有一块布满苔藓的碑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进一看,还是一块捐建寺庙的功德碑,大部分还是林姓子孙。这时,当地人喊了句:“我差点忘记了,来这一定要看的祈雨图,罪过啊!”祈雨图,这儿怎会有祈雨图呢?他带我们往后山走去,指着一块岩壁对我们说,那是祈雨图。祈雨图已随着岁月磨损不清,祈雨图周围没有任何的保护。

当地人给我们介绍说,这是1993年被发现的,专家说是古代闽越族的祈雨图。目前我省仅有两个地方有这样的岩画,一个在林浦村,一个在闽南。岩画朝南向,刻在4块重叠交错的天然岩壁上,高139厘米宽243厘米,最上一幅呈凤凰形,高60厘米,宽130厘米,岩面有阳刻几何形云纹。中间一幅呈三角形,宽18厘米,高26厘米,阳刻几何形雷纹。左下侧相邻两幅分别为阳刻雨纹图案。右下幅阴刻——图案,一说为1个宇,一说为3人持物。岩画下侧有一口长.宽、深均为81厘米的水并(俗称龙井)表示人们在有水源的地下祈雨。云雨纹饰为阳刻,人物为阴刻,表示阴阳结合使祈雨成功,该画研讨为唐代之前。


之后下山,在半山腰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白佛,《三山志》载“相传瑞迹岭于唐大中六年(852年)有邵环者游山中闻异香,见白光灿然,环迹其光而往,见银色化为佛像,须臾入枯木中,光亦不散”。遂于岩石上凿刻“白佛”像,又名“雷劈观音”。我们问当地人,佛像旁边摆放的真的是白玉雕刻的吗?当地人笑笑说:“现在的佛像怎么可能还会是白玉雕刻的呢?在这地方,有白玉佛像,也早就被偷走了。”











沿着山路向下,旁边的一座座低矮的坟墓便是林浦人的归宿,当地人告诉我们:“即使现在实行火化,但是我们还是实行土葬,林浦人走后,一般都葬在九曲山上。”随着人口死亡的增加,白化占山的情形在这却没有任何改善,走了一段路,我们到了林瀚的墓地。墓地上三角梅开的茂盛,当地人告诉我们,墓地被搬迁三次,墓室也被盗过,搬来九曲山四五年。仅存“明故致仕南京兵部尚书泉山林公之墓”。其他的地方都被损坏的差不多了。在林瀚尚书墓的旁边,是进士林湖山的墓地,据当地人说,这座墓地刚搬来这不久,对于林湖山这个人在历史上怎么样,他也不大清楚。










在九曲山上,还有林瀚等官员回来扫墓等的摩崖石刻。

细想了下,在林浦村落中所遇到的景点。“我实在想不到,小小的林浦,有大大的发现。”我的同伴这么说,现在我就林浦村中的所见一一记录下。

“皇帝行宫由此进”,正当我对林浦的皇帝行宫感到纳闷的时候,我的同伴去问了当地人:“林浦的皇帝的行宫在哪里啊?”“从这里走就是了。”当我们走上御道路的时候,我开玩笑说:“原来我们也沾了点光,走一回皇帝走过的路。”没有多久,我们就到了村北的皇帝行宫了,也就是泰山宫。林浦泰山宫(宋帝行宫)原为平山阁,与鼓山隔闽江水相望。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首都临安(杭州)失陷,益王赵呈、广王赵禺在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下于三月间辗转来到福州,从邵岐码头登岸,驻跸林浦平山阁,将平山阁改作行宫。泰山宫坐南朝北,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祀泰山,前有戏台,左右谯楼。戏台顶上的藻井非常华丽。宫的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1276年,南宋行朝撤出林浦村时开仓放粮,让全村人饱食了三年。不惊民不扰民,反有惠于民,百姓铭感,而浩气磅礴的抗争历程与宁死不辱之气节,更激励千秋后代。宋亡,林浦人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以行宫为社庙,塑南宋君臣像,奉香火,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并传承这番渊源。后为避元忌,改称“泰山宫”,所祀者均以神代人(正殿供奉的主神宋高宗赵构、爵主赵昰及赵昺的塑像,大王殿供奉的则是“宋代三杰”,即文天祥、陈文龙、陆秀夫,由于陈宜中是主和派,当地人认为主和派与主战派的文天祥三人不应该放在一起供奉,便另辟了太尉府供奉陈宜中)。元灭,即恢复原神主、沿泰山名至今。故正殿多见“泰山神文化”的痕迹:诸如“嵩岳岱宗”、“名本天孙、德侔青帝”的题刻。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末代宋帝三月到此,五月初一,年仅十一岁的益王赵呈在陈宜中等的拥戴下在福州城内垂拱殿(原大都督府衙署)登极,称为端宗,改年号为“景炎”,加封广王禹为卫王。不久,文天祥等人也自温州到此,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历史在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元斗争的故事。文天祥操练水师的练兵台、宋井、更楼及文天祥、陈宜中留下的“还我河山”、“薰风陇”、“锦绣谷”(后毁)等摩崖题刻都在诉说着那时的风云变幻。

因为当天我们去的时候是中秋节,泰山宫门大开,香火不绝。在正殿右侧的天后宫供天上圣母、海上女神妈祖。据说该殿原祀杨太后,几时改祀天后不得而知。

当我们穿过泰山宫的左侧门便到了濂江书院。其东有朱子祠,当年朱子曾在此讲学,后来他的弟子黄干及清初朱柏庐等均在此讲学。书院现存建筑系明末所建,为歇山顶双层楼阁。这里文风之盛,朱子在此文昌阁前题下了“文光射斗”、“濂水龙腾”,有意思的是洗墨池上还题刻有“知鱼乐”几个字,这些都展现了当年师生勤耕好学之景象。在濂江书院的右厢为朱熹的住处,这儿有一段石刻可以说是书院的一宝,这段石刻于唐代,一面为双狮戏珠,另一面则是双凤衔册,已有千年的历史了。


林浦古村 福州林浦古村












走出清雅的书院,看着地图,似乎在这周围还有一处古塔,于是,沿着拆迁的那条路,我们一直往前,在邵歧码头边看着了被杂草缠绕的古塔,据当地人说,这是一座古宋塔,花岗石砌造,七层八角实心,高约7米。塔身每层均有佛龛,宋代风格。塔身有铭文。此塔曾为闽江上的航标。龛内供有浮雕佛像,塔檐刻瓦当,滴水翘角,塔底有须弥座,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绍熙四年仲X重修”题刻。塔身的铭文因为杂草的缠绕,无法看到,看着古塔落寞的望着闽江,看着它旁边新建的高速桥,现实寓意历史的对比实在明显。

在古塔的旁边,据说还有一座炮台,我们问了多个当地人,都说那炮台在新建的厂房后面,找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被挖土机挡住的炮台。炮台被杂草缠绕着,早以看不清样子了。据说这座炮台是林则徐建于清道光年间,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时重修。看着这座炮台真的是百感交集、当地人还说,原来厂房下是南宋端宗皇帝登岸处。当年为了方便宋帝登岸,人们还在岸边石崖上凿刻石阶。可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这一对联道出了当年林氏一族的繁华。

一来到林浦,当地人就自豪的告诉我们,我们这的进士特别特别的多,我就很好奇,小小的林浦村进士多,到底多到什么地步呢?明朝中叶这里出了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三代五尚书”,说的是林瀚任吏部和兵部尚书,林庭木昂任工部尚书,林庭机任礼部尚书,林燫任礼部尚书,林烃任工部尚书。明代三代五尚书,并得谥文,全国仅此一家。“七科八进士”,指从明代林镠开始,子林瀚,孙林庭木昂、林庭机和一个同族兄弟、曾孙林炫、林燫、林烃,四代八人蝉联科第。这是隋唐开科取士一千四百多年以来仅有的一家。据记载自宋朝崇宁二年(1103年)至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近800年的历史中,林浦乡共出了18个进士,就一个乡而言,林浦人中进士之多;可谓“全国第一”了。林浦的尚书文化遗迹有:尚书里石坊、进士柴坊、林尚书家庙、林瀚故居、林瀚尚书墓、林瀚示裔孙题刻等。



书里石牌坊,从明弘治至万历年间,林浦乡出了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明史》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明代三世五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林氏三世五尚书,皆内行修洁,为时所称”。明隆庆年间皇帝赐修“尚书里石牌坊”,上面刻着林氏五尚书的名讳,石牌坊顶镶着青石圣旨牌。文革中石牌坊被毁,部分残石构件及青石圣旨牌被群众珍藏,上世纪八十年代按原样重修。石牌坊正面中门上匾书刻“尚书里”三字,下匾书刻五尚书及父、祖之名讳及官衔(赠尚书),两旁横匾书刻“两朝宠命,累世翰林”,八字;背面正中横匾书刻“科第联芳”四字,下匾题刻明、清两朝科举中举入之名讳及中举年间。

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这是林瀚在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任兵部尚书时始建“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林烃重修,增建“四知堂”。此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又进行两次重修。1987年,由旅台族人林增连捐资再次重修,重现旧时规模。    

祠堂坐北朝南,祠堂前有三扇大门,家庙前有个池塘,形如“唐帽”状,俗称“唐帽池”,不仅形成既开阔又宁静的环境空间,而且与家庙一起构成一种具有历史联想和文化含义的环境标志。整个祠貌古朴庄严,系典型的明代建筑。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其中祠埕160平方米,面宽20米,进深43米。国公帽墙,牌楼式门楼,硬山顶,燕尾脊,清漆柱枋,间以白色粉墙,如意斗拱装饰。在林浦的诸多祠堂、家庙中,墙粉皆刷白灰,梁柱俱漆黑色,其寓意是林氏历代为官清明廉政,“一清二白”。

 祠厅为四扇三开间。屏门上方高悬“榜眼”牌匾,两旁挂有“两朝宠命,累世翰林”楹联。绕过屏门,即为天井、戏台。戏台两旁建有谯楼。祠厅深近20米,大厅里悬挂的进士匾、武解匾、文魁匾多达二十二面,厅内各种楹联十余对,最著名的一副对联是“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简明生动地显示了林氏的显耀族史。此外,联匾交辉,更显庄严典雅。厅中央为雕刻精美的神主龛,上悬有堂号“厥胤其昌”,匾额。祠厅后隔一小天井,建“四知堂”,供林元美遗像,并陈列祠史、族史等史料。

此时的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虽然保存的比较完整,但是门前的池塘已被占地建房了,其旁边也多出了许多钢筋水泥楼房,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村中的景致不仅仅是我说的这一些,林浦民间信仰及其浓厚,在村中几个出口处均建有亭子,供奉神灵。东南口有太保亭,东北口有金圣侯(千里眼),西南口有马元帅亭。而且除了林氏宗祠外,村中不同方位,还有林姓各房的支词。比如说见泉林家庙、士大夫祠等等。

因为林浦围水而建,这儿的桥必定也挺多,而林浦比较出名的桥主要为宋代建有两座断桥,一座建在西边村口曰:“林桥”,当我们走过进士石牌坊的时候,便看到了林桥,由于拆迁,桥下的濂水已经浑浊不清,只有桥上的林桥两字清晰






另一座在北边闽江畔,因桥体断裂曰“宋断桥”。当我们走到村中的最后一个拐角处时,它便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儿的断桥与西湖断桥的传说截然不同,在八百七十多年前,闽江下游的疍民,在林浦乡建造一座断桥,桥长22米,宽2.7米,2墩2孔,大的孔8米,桥梁长9米,3条巨石铺设,桥体颇为壮观。建桥年间宋绍兴三年(1133年),它比福州闽江万寿桥(建于1302~1322年)早190年,比河口万寿桥(建于1668年)早535年。桥梁条石长9米,桥孔宽8米,均为福州桥梁之最。疍民在宋代建造如此宏伟断桥,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当我们走上断桥时,风儿习习,一系列的疑问在脑海中出现,此桥为谁而建?为何而断?断落的桥体为何消失?水神庙为何建在桥墩上?与这座桥相伴的两棵古榕似乎想要告诉我些什么,但到最后,他们还是没有将想说的话说出来。

随着时间年轮的滚动,建桥历史渐为模糊,只有宋代断桥桥体上日渐模糊刻字:“巨宋绍兴三年岁次癸丑,八月辛酉,朔廿六日戊申作,都管干林庸、林元钧洎诸劝首等”或许能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吧!












走过了林浦,林浦让我知道了许多许多,也让我有了许多许多的担忧,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林浦的古文物的保护脚步跟不上城市的变化,一件件正在消逝中,古村危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9322.html

更多阅读

浦城人 浦城混社会的人物

是浦城人,你要知道,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浦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评为2005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遗址,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公元

古诗文14林运使墓志铭初冬夜饮 初冬夜饮阅读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

行摄仓山 宋帝行宫:林浦泰山宫

林浦泰山宫,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林浦村核心文物景点。原为平山阁,因南宋益王赵昰(不久后在福州登基,为端宗,年号景炎)曾驻跸于此,后改称泰山宫。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泰山宫、天

声明:《林浦古村 福州林浦古村》为网友汉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