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_cxy2560 对中国外交形势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国际形势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少不了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作为基层干部了解一些外交政策、知道一点国际形势,更能增强我们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而趋利避害,更好地发展经济,走向富强。

下面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点。”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大变动,2006年中央外交工作会议概括为“五个继续发展,五个深刻复杂”,即“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国际经济竞争依然深刻复杂;不同文明交流继续发展,但国际思想文化领导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战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态势继续发展,但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依然深刻复杂;国际协调合作继续发展,但围绕国际秩序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一)世界格局斗争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加深,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是世界发展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决定世界格局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原则,第二个要素是关系,第三个要素是机制。原则就是大家公认的国际关系之间的准则。关系主要是讲大国之间的关系。机制是说国际间出现问题、出现危机以后,如何来协调、如何来处理。

在近现代历史上,比较明显的格局有三个:第一个格局叫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个格局叫做雅尔塔体系,第三个格局就是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叫什么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郊区凡尔赛签订和约,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二十世纪初爆发的。二十世纪初以前,人类处于工业革命初期,农业社会还占主要地位,国家关系没有这么经常剧烈的变动,而且变动的时间没有这么快、牵扯的面没有这么大。列宁讲帝国主义有五个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就是世界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但是帝国主义之间发展不平衡,英国等老牌的殖民地占的地盘过多,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很强大,又没有什么地方给它,就导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1919年战争结束。这个战争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有几个大帝国崩溃了:比如说沙皇就在这场战争中下台了,十月革命成功;又比如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灭亡了,奥匈帝国也没有了。大战以后就开了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几十个条约,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处分德国。当时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策源者,它被打败了。首先是瓜分它的土地,把它靠最西边的两个省,阿尔萨斯和洛林,划给了法国。这两个省是当时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其中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和欧洲的工业心脏。第二,要求德国进行巨额的战争赔款。第三,要求奥地利和匈牙利永远不能够再成为一个国家。然后还有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怎么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一战后国际格局三个要素方面的情况,一是在大国关系上,形成了战胜国压迫战败国的关系。二是在安全机制上,形成了由战胜国把持的“国家联盟”。三是在大的原则上,奉行实力外交,强权战胜公理。中国和凡尔赛体系有重大关系,战前德国在我们的胶州湾、青岛占有的特殊利益,德国战败以后应该归还给我们。而且中国是名义上的战胜国,已对德国宣战。当时日本是个后起之秀,它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又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在巴黎和会上上下活动,武力威胁,列强最后就把德国人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这件事情激怒了觉醒的中国人。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上街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还我青岛”,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那个时代是强权政治的时代,谁有本事,谁军事力量强大,利益就归谁。那个时代,大概从1919-1939年二十年间,世界的格局就是战胜国欺负战败国,大国欺负小国,在国际关系中遵循弱肉强食、强权战胜公理这样的外交关系原则。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第二个世界格局叫做雅尔塔体系。雅尔塔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见了分晓。当时反法西斯战线的三位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就在雅尔塔开会,研究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形成一系列决定。第一是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割军事占领,美、英、法占西边,苏联占东边。第二是根据战争胜利状况重新划分、摆布整个欧洲版图格局,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当时都划给了苏联。所以现在独联体的很多独立的国家,就是这个时候划给苏联的。波兰的一块土地也划给了苏联。像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都是苏联解放的,只有南斯拉夫是自己打出来的。二战结束以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了苏联,壮大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整个世界变为两极世界。

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到1991年的“8·19事件”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叫雅尔塔体系。从世界格局三个要素分析,第一在大国关系方面,是两极世界、两个阵营,后来我们把它叫做两个“超级大国”,两个霸权主义,世界进入“冷战”时代。第二在国际关系上,雅尔塔会议确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国家间相对来讲比较平等,也是基础相对比较广泛的国际组织。战败国可以加入联合国,但是战败国不能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战败国的处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轻一些,所以相对比较公正。第三,在国际关系的原则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的民主力量战胜法西斯力量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民主的原则得到扩大,和平共处作为国家之间交往的原则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1954年,周恩来总理、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三人联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成为会议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在国际关系原则上占了主导地位。雅尔塔会议,以及前后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这四个会议形成的雅尔塔体制是人类历史上相对比较公正、比较民主、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格局。

到了“8·19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世界有一极已不存在了,进入了一种单极世界的状态。单极世界的这一极就是美国。美国的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还有它的软实力,也就是软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传媒的力量都雄居世界之首,使它能够在整个世界称霸,没有一个国家和国家联盟能和它抗衡。为此,美国确定了它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战略,叫“新帝国论”。“新帝国论”认为美国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美国的制度是先进的,所以应该领导和改变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负起全面的责任。英国现任首相的外交顾问库伯把世界分成三类国家群体:第一类是前殖民地国家组成的“前现代国家”、第二类是前殖民者组成的“后帝国和后现代国家”;第三类是“传统的现代国家”。认为由前殖民地构成的“失败国家群体”是动乱和威胁的滋生地,主张使用新殖民化的手段,由“后帝国”对外输出稳定和自由,让“先进的国家”指导它们,如果不从,那就是“流氓国家”、“无赖国家”,可以把它们搞掉。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朝鲜以及西非的一些国家就被列入“黑名单”。美国认为必须主动改造“无赖国家”,主动应对各种威胁,提出一个先发制人的理论。就是说,当发现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时候可以先行发制人。根据这个理论美国已经先发制裁了好几个国家: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

新帝国理论表面上是要用美国的价值观、民主制度改变全世界,对全世界负起责任来;而实质上还掩盖着两个最基本的战略目的:一个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二个是占有人类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实际上就是要占领石油,占领外层空间,占领世界上最主要的战略要地。美国还经常搞双重标准,当能够符合其战略目标的时候,它讲这套理论,不符合的时候就干脆不讲理。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战略,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9·11”以前美国认为苏联解体了,中国也还没有强大到可与其抗衡,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在全世界称王称霸。所以,那阵子美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又是否定《京都议定书》,退出《反对弹道导弹条约》,又是攻打科索沃,甚至威胁中国。小布什五年前刚上台的时候,他说台湾是个“共和国”,台湾和大陆打起来,他们就得派军队帮忙。他破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提高了对台军售的水平,直接宣称中国和美国先是对手、后才是伙伴,直接鼓吹遏制中国。“9·11事件”使美国人在信心上受到打击,它的战略目标也随之发生重大转移。所谓战略目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美国人研究后认为,拉登恐怖主义是它的第一号敌人,中国排在后面去了。所以它在对中国的问题上来了个很大的转变。他对中国转弯,对俄罗斯转弯,对欧盟加强工作,使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用在世界上逐渐发挥出来。这是因为美国人不得不往后退,这个时候美国需要我们。美国人在打阿富汗的时候需要我们,因为我们跟阿富汗有共同的边界,我们传统的友好国家巴基斯坦跟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打拉登,若没有巴基斯坦帮忙的话,是打不掉的。同样,美国没有俄罗斯也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措施。

这个时候,多极化的趋势在发展。从这个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过程中,我们分析一下国际格局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大国关系,变成了一极和多极互相博弈的这么一个关系。多极化的一方都想自己这一极往前发展,单极化的一方也想自己尽可能在全世界负领导责任,实现它的战略意图,但是它又不得不借助多极化的力量,这样就形成了单极和多极矛盾的不断加深。多极化在曲折中往前发展,世界格局处于变动中。第二是国际的协调机制发生了变化。联合国或多或少被美国边缘化。比如说,打阿富汗这个事,全世界默认它打,但是并没通过联合国作一个决议授权它打。它可以打掉阿富汗,但是它打掉阿富汗本身合理不合法。而打伊拉克是联合国不同意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三个不同意。联合国的作用在美国这种霸权主义的干扰下,变得越来越难以发挥。但是,由于多极化的发展,美国又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帮它解决伊拉克问题。

第三是国际关系准则受到美国的挑战。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被践踏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也做不到了,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在美国的捣乱下有的变得支离破碎了。所以,现在世界的格局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格局演变,演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要拭目以待。中国是主张多极化的,是支持多极化的。
这样的话,自上个世纪以来我们历经两个半格局的大变动,第一个是凡尔赛体系,第二个是雅尔塔体系,从“8·19”开始到“9·11”算一半,并且仍在继续演变,由一极向多极演变,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二)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国际形势的主调,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但国际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掉以轻心的。一是军备竞赛在发展。由于美国恃武争霸,加深了很多国家的危机感。美国的军备一年比一年高,2005年的预算增长到4200多亿,比2004年增加5%,其中高新技术比例增大,美国花重金保持他在军事高科技上的力量。这样就促使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以及很多国家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甚至韩国、朝鲜、巴基斯坦、印度也都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全世界的,军事开支呈水涨船高的局面。俄罗斯2005年的军费预算比2004年增加27.6%。日本的军费预算比上一年增加很多。二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冲突热点不断。2004年新发生的冲突,比上年增加15起。发生在中东、伊拉克、朝鲜半岛、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冲突,就随时随地可以加剧。

外国人还把我们台海也看成冲突地区。三是人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非传统安全指SARS、口蹄疫、禽流感,还包括大面积停电、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印尼海啸震惊全世界,专家认为,它不完全是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开发资源,使沿海的生态受到破坏,使海啸的危害急剧扩大。四是全球性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恐怖活动越来越分散、隐蔽、本地化,而且频率高,破坏力大。今年英国、埃及、印尼、印度等都发生了恶性事件。

(三)国际经济恢复增长

在国际政治格局调整的同时,国际经济逐步摆脱衰退,步入新的增长期。各国经济通过前几年的结构调整,基本上摆脱了新经济泡沫破裂的阴影,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张,企业利润明显增加,设备投资重新活跃,内需和出口增长加速。2004年,多国经济克服了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达5%,比2003年的3.8%上升1.2 %,是近30年来最快的增速。美国将达4.3 %,日本4.4 %,欧元区2.2 %,俄罗斯7.3%,亚洲发展中国家7.6 %,非洲4.5%,拉美4.6%。后来资料证明这个估计是比较准确的。这些速度平均起来成为三十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人们普遍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减缓。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布的初步预计表明,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比2004年回落0.5到1个百分点。过去我们讲,全球经济都是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在变成了全球经济百花齐放。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区域络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发展,形成了几个大的共同市场。一个是欧盟。欧盟这个区域正在形成一个新型的国家,它现在防务已经是统一的,经济是统一的,货币是统一的,对外政策也是统一的,而且通过了欧洲宪法,将来还会有更多方面的统一。其他如拉美共同市场,独联体市场,中国、东盟和日本(“10+ 2”),也形成共同市场。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四)中国的发展备受关注

美国一个学者写的文章指出,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现象:一个是美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不减,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瞩目。他列举了中国走向崛起的若干表现,第一条就是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增长。而且中国对世界资源的需求,拉动了全世界的消费出口;中国外贸的出口和外贸的加工,使其成为世界性工厂;中国对资金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的资金,等等。在政治上,中国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很多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无论是在联合国里,还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中国表态的份量加重。中国在印尼海啸的国际救援中,对难民的抢救,第一是反应非常迅速,第二是跟我们的国力相比,所提供援助的份额很多,第三是援助人员很到位,第四我们的宣传和外交工作做得很成功。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在巴以冲突中,在其他一些事情上的作为,使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在树立起来。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初国际形势中一个非常令人嘱目的现象。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对彼此之间的分歧,应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加以解决。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蓬勃发展。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828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80亿美元。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62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多来,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履行各项承诺方面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为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安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支持联合国的改革,支持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国际反恐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了所有国际军控与防扩散条约。在防扩散方面,中国一贯严格履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积极致力于中国防扩散机制的法制化建设,已建立起一个相当完备的防扩散出口控制体系。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人权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已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18项人权公约,并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对付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国际犯罪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

用几句话概括,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基础,发展中国家是重点,多边是补充”。

附带讲一下中国外交的三大难题:

中国外交目前主要有三大难题:一是台湾问题。中国是大国中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二是中国选择的政治道路是独特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愿信任这种选择。三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地区可能是国际关系最复杂的地区,大国小国、各种宗教力量等集中于此。地区形势的复杂性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挑战。

此外,经济因素也使中国外交受到挑战。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对世界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大约有300多项起诉在等着中国,其中来自拉美的最多。

目前,中国外交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如中日关系麻烦不断,美国出现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另外还存在朝鲜半岛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但这些问题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位学者认为,中国内部和外部的“两大阶段”,对中国外交造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其一,就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来讲,中国正处于一个“将起未起”的阶段。如果中国完全没有崛起的势头,其他国家就不会注意中国,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自然要少很多。而如果中国已经彻底崛起,国际社会肯定会接受这一既成事实。“将起未起”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重视,但还没有被接受。

其二,就国内发展而言,中国正处在转型阶段。外国习惯上把中国叫做“转型期社会”或“转型期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向不明朗。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但是国家利益总在发生变化。中国进行的现代化不是要自己永远成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在外交上给自己的定位是“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但另外三大因素成为中国外交的有力后盾:一、军事上的核力量;二、政治上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三、经济上市场规模庞大。这三大因素直接支撑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我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这一方针。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抵制。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三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在我坚决反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我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各种国际力量经历了一个分化与改组的过程,苏联走上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格局,它们既对抗又妥协,既争夺又勾结。为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美苏加强了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从而加剧了两个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帝国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根据上述战略,我国这一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中国奉行睦邻政策,通过友好协商,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签订了边界条约,同巴基斯坦签订了关于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地区之间的边界协定。同印尼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并为此向我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他还竭力使我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遭到我国断然拒绝。对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本应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苏联领导人却采取高压手段和突然袭击方式,企图迫我屈服。这一图谋失败后,苏联继而采取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走在华的全部1390名苏联专家,撕毁中苏政府签订的12个协定和三百多个专家合同,废除二百多项科技合作项目,继而在我国新疆一些地区挑起边境纠纷。我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对苏联的霸道行径进行了必要的斗争。但为尽可能维护中苏友谊,我国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期望苏联悬崖勒马,改弦易辙。但苏联领导人依然故我,在霸权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甚至入侵我珍宝岛等地,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还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把中苏关系推向战争的边缘。面对苏联的军事挑衅,我国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击退了苏联的多次武装入侵。1969年9月,应苏方要求,周恩来总理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举行了会晤,双方达成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进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谅解。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朝鲜和印度支那停战后,中国为缓和中美关系,努力争取同美国坐下来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但美国根本没有诚意,会谈旷日持久,还数度陷入僵局和中断。与此同时,美国恣意策动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并派美舰为其护航,扬言“随时准备象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为粉粹台湾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串犯大陆的图谋,配合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马祖。慑于中国的坚定态度和美国在中国沿海岛屿海域为蒋军护航存在的风险,加之大批军舰滞留台湾海峡对美国全球战略不利,美国政府遂转而力劝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实现“划峡而治”,使台湾和大陆永远分离。美国的这一建议未被接受。我也及时识破了美国险恶用心。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揭露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并先后采取暂停炮击和逢双日不炮击等作法。正如毛主席所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围绕炮打金门、马祖而进行的这场斗争,有力地挫败了美国的阴谋。

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五十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_cxy2560 对中国外交形势的看法
  这一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2月,他在会见一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在毛主席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年2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取得突破。1973年1月,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1979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1971年10月,在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这一时期,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全面贯彻外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不断加强经济外交。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3、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4、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5、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

五)、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的两大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借口“人权”等问题,以政治、军事、经济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很不安宁。
  面对新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1、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

3、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4、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5、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政策更加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经受了国际风云的严峻考验。展望未来,世界正处在大转折之中。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世纪之交,我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应变意识。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该文写于2006年末和2007年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943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俄罗斯篇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俄罗斯篇)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复杂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当前,菲律宾、越南等国挟美自重,一再挑战中国南海的底线,严重践踏中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寰宇近年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等趋势深入发展推动下,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外交与安全的战略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导致当今国际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复杂的演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中东局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

简述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016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旧的冷战秩序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远未实现。国际专家学者们议论纷纷,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看法。不少人忧心忡忡,或担心美国霸权永续,或担心世界更不太平。当前国际形势

声明:《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_cxy2560 对中国外交形势的看法》为网友很酷的殺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