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呕吐一百八十九法 特种神医一百八十九章

【症状诊断】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呕吐物最初可见胃内容物,如持续不止,可吐出

胆汁和肠液。恶心和呕吐可单独或同时发生。根据病因可分为:反射性呕吐,

如咽部受刺激,胃肠疾病,肝、胆、胰及腹膜疾病,心血管疾病,青光眼、

某些急性传染病等所引起的呕吐;前庭障碍性呕吐,如迷路炎及晕动病引起

的呕吐;神经官能性呕吐,主要是胃神经官能症所致呕吐;中枢性呕吐,如

中枢神经感染,脑血管疾病、脑震荡、脑溢血、脑膜炎、脑炎、脑肿瘤,颅

内高压症、颅脑外伤、代谢障碍性疾病、妊娠、甲状腺危象,以及药物及化

学毒物引起的呕吐。中枢性呕吐前病人并无恶心,而常伴有明显头痛,且呕

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

胃肠道的炎症、惊挛,肿瘤或其他梗阻性病变,均可引起呕吐。消化道

阻塞,特别是完全性或高位的梗阻,一般均可有恶心、呕吐。食后不久就呕

吐者,表示食管病变(如食管癌、食管贲门失驰缓症);胃幽门梗阻、胃十

二指肠溃疡、胃癌,呕吐多在夜间发生,呕吐量较大,呕吐物含有宿食,带

发酵味。如梗阻部位在小肠下部和结肠时,呕吐发生较晚,呕吐量也较大,

常有粪臭气味。炎症性病变(如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及阿米

巴痢疾等),常于食后即有恶心、呕吐、且多伴腹痛,腹泻。强酸、强碱中

毒与食物中毒往往伴有强烈恶心,呕吐。胃神经官能症者常可发生经久不愈

的餐后呕吐,称为神经性呕吐。

中医认为,呕吐是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不和、胃虚不纳等因素以

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分实症和虚症两大类。凡发病较急,病程较短,

脉实都属实症。实症包括:①外邪,感受风寒可见寒热头痛,舌苔薄白,脉

浮;感受暑热可见心烦口渴,身热,脉儒软。②食滞:饮食失调最易引起呕

吐,伴有胸脘胀满,嗳气吐酸水,得饮食则症状更加重,舌苔厚腻,脉实大。

③痰饮:多由脾胃素虚,饮食停积而为痰饮,伴呕吐痰涎,头眩心悸,胃有

振水声,食不得下,舌苔白腻,脉弦滑。④胃热:多为嗜酒,喜食肥腻或甘

甜食物,湿热内蕴,造成食后即吐,口臭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脉数。⑤气郁:忧思恼怒以致肝失疏泄,影响于胃,其症状为胸

胁胀闷,甚至作痛,常嗳气叹息,脉沉弦或涩。凡病程缓慢而长,导致正气

虚弱,都有转虚症可能。虚症包括:①胃气虚弱:其症状为饮食稍多即吐,

时时发作,疲倦乏力,怕冷喜暖,甚则四肢清冷,大便稀薄,舌质淡,脉多

濡弱。②胃阴不足:多为病久伤阴,胃中津液不足,故口平咽燥,不思饮食,

舌红而干,舌苔少或剥,脉细数。

【简易疗法】

陈皮九克煎汤,加姜汁服。或用主姜汁涂舌尖和内服少许姜汁。

【验方】

1.治疗胃寒所致呕吐的方药:

(1)取生姜汁少许,加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2)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腌一昼夜。用时取生姜三片,加红糖适量,

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频饮用。

(3)花椒六克,干姜六克,炙甘草六克,加水煎服。

(4)吴茱萸四点五克,水煎去渣,温服。

(5)鲜姜三百克,红糖三百克,共捣烂后调匀,每早晨开水冲服,分数

次服完。

2.治疗饮食失调所致呕吐的方药:

(1)无花果叶三至五片,捣烂绞汁,用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误食鱼蟹类

中毒所至的呕吐。

(2)桔皮、竹茹、姜半夏各五克,生姜二片,黄芩五克,水煎十分钟滤

汁,澄清待凉少量频频内服。每次三至四匙,间隔十五至三十分钟,服三至

四次,如不吐,即可增加每次服药量。一般一剂药分五至六次,一日服完。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所致的呕吐。

(3)姜竹茹六克,炒陈皮三克,生大黄一点五克,春砂仁一克,水煎两

次分服。用于新生儿呕吐。大便泄泻,舌质红者去大黄加川连,腹胀加生麦

芽,黄疸加菌陈。

(4)炒麦芽九克,生山楂九克,水煎服。适用于食积呕吐,不思饮食。

3.治疗情志不和,胃虚不钠等所致呕吐的方药:

(1)生赭石五十克,半夏十五克,黄连十克,竹茹十克,枳实十五克,

于姜五克。水煎三次,分早晚两次服。用于神经性呕吐。

(2)党参十五克,半夏十克,水煎服。适用于胃虚呕吐。

(3)薏苡根六十克,煎浓汁服。适用于经常伴有胸闷,头晕等呕吐。

4.治疗妊娠呕吐的方药:

(1)干姜九克,半夏九克,共为粗末,每次水煎九克,缓慢咽下。

(2)葡萄根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3)萝卜籽十克,生姜十克,柚皮十克,加水二百毫升,煮成一百毫升

内服。

(4)乌梅花六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偏方】

1.胡荽子三十克。甩法:炒黄,研末,每眼二至三克,每日一至二次。

2.土豆一个,生姜三片,桔子一个。用法:将桔子去皮,与土豆、生姜

共捣烂,挤汁,饭前服一匙,每日二至三次。

3.生姜十克,山楂十克,新鲜酱油十五毫升。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

二次。

4.铁矿石三十至六十克,大枣五个。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5.丝瓜藤二十克,荷花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6.生姜十克,竹子一节,苏叶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7.鲜藕二百五十克,生姜五十克。用法:洗净,捣烂,用净纱布挤汁。

分二至三次服完。每日一至二次。

8.高粱米五十克,苏叶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9.白萝卜叶一百克,酸枣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10.灶心黄土十五克,五味子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11.苹果一个,蜂蜜三十毫升。用法:苹果蘸蜜,饭前吃,每日二至三次。

12.葡萄藤十克,鲜芦根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13.炒大麦芽三十克,炒山楂二十克。用法: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

二至三次。

14.炒白术三十克,炒鸡内金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三克,每日二

次。

15.艾叶十克,陈皮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16.乌梅十克,冰糖十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17.蜂蜜二汤匙,鲜姜汁一汤匙。用法:上二味加水一汤匙调匀,放锅内

蒸热,稍温顿服。功效:用治反胃呕吐症。

18.萝卜一个,蜂蜜五十克。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加上蜂蜜

拌食,分两次吃完。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反胃呕吐,恶心。

19.甘蔗汁半杯,鲜姜汁一汤匙。用法:将甘蔗洗净,去皮,捣烂绞取

汁,姜取汁相同。将二汁和匀稍温饮服。功效:清热解毒,和胃止呕。用治

胃癌初期,妊娠反应,慢性胃病等引起的反胃吐食或干呕不止症。

20.生姜五十克,水果糖一块。用法:将生姜洗净,在临行前口嚼服下,

然后口里含一块水果糖。功效:健胃止呕。预防运动性呕吐,如晕车、晕船、

晕飞机出现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

21.豆腐二块,盐适量及味精少许。用法:水开后下料,煮二十分钟食饮。

功效:凉胃止吐。用治饭后胃胀不适,口苦发粘,舌苔厚,食无味或反酸暖

气,以及水土不服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

22.柿饼(带蒂)五个。用法:将带蒂柿饼在饭上蒸熟食。功效:清热降

逆。治胃寒呕吐、反胃。

23.韭菜根。用法:洗净。捣烂取汁约一小杯,用开水冲服。功效:健胃、

止呕。用治呕吐,恶心。

24.荔枝七个。用法:荔枝连皮核烧干存性,研为末,白水送服。功效:

通神益气,散滞气。用治呃逆不止:咽喉肿痛症。

25.麻仁杵烂,水研取汁,着盐少许,啜食立效。

26.真火酒一杯,新汲井水一杯,和服,妙。

27.陈梅酱煎浓汤,有火加竹茹,有寒加豆蔻,或砂仁或煨姜,如无梅酱,

则以乌梅代之。

28.芦根煎浓汁频饮。

29.半夏三钱,糯米一钱,生姜一片,红枣三枚,煎服。

30.顿服生熟汤三升,即止。

【秘方】

1.主治:噎隔,食后即吐,呃逆,痰涎上壅等,并治慢性胃炎。处方:

广木香九克,白豆蔻(去皮)十五克,白芨九克,乌梅九克,硼砂九克,黄

丹四点五克,雄黄三克。制法: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服法:每日眼二次,

每次服三至六克,饭前白开水送下,或在口内徐徐含化。

2.主治:呃逆、呕吐。处方:高多参、牛膝各九克,白术、云苓各十五

克,陈皮、丁香各三克,沉香六克。服法:水煎眼,重煎二次,空服。注意

事项:禁忌恼怒。疗效:治愈数百人,百发百中。

3.主治:噎隔,食吞即吐,呃逆,痰涎上壅等,并治慢性胃炎。处方:

广木香九克,白豆蔻(去皮)十五克,白蔻九克,乌梅九克,硼砂(炒)九

克,黄丹六克,雄黄三克。制法: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服法:每日服二次,

每次服三至六克,饭前白开水送下或在口内徐徐含化。服半月痊愈。4.方名:

七伤通气散。主治:十隔五噎,腹内久积,气缺伤力,呕吐,臌胀。

处方:牙皂(煅)六十克,大黄、(面包烧熟)六十克,硵砂六克,巴

豆十八克,当归七点五克。

制法:上药为末。

服法:每服零点三克或零点六克,量人大小虚实用之,引用好酒,一口

调服。不饮酒者,滚白水亦可。

注意事项:此药服之,不吐则泻,不泻则吐。

5.主治:吐逆,小便不利。

处方:藿香平胃散加五苓散。

服法:姜,枣为引水煎服。

疗效:立效。

6.方名:灵雨汤。

主治:呕血,紫黑成块,土败阳虚,中下湿寒之症。

处方:人参六克,甘草六克,获菩九克,干姜九克,侧柏叶九克,丹皮

九克,半夏九克。服法:水煎服,清水三杯煎至一杯,临睡前温服。

疗效:南里村张××,男,五十四岁,患吐血症数十日,更医多人,屡

治无效,自服此药后即见功效,连服五剂,即告痊愈。

马××,男,四十岁,患吐血症,经常住院治疗,七、八年问屡冶屡犯。

自服用本药后月余痊愈。

7.主抬:各种吐血。

处方:铁树皮十五克,黄酒半杯。

服法:水煮冲黄酒服,服后盖被出微汗。

疗效:即愈。

8.方名:藕芽散。

主治:血热妄行,咯血,唾血或因劳伤而引起的吐血等症。

方药:藕芽三十克,蜂蜜三十克,梨四个。

制法:将藕芽,焙黄研细面,将梨的一端削去一片,去核,加入藕芽面

六克,蜂蜜七点五克,分装于四个梨内,搅匀,复用原削下的梨片封闭,即

将梨放碗内置笼屉中蒸熟(或将碗放锅内,锅中盛水勿使高于碗,慢火煮熟)。

服法:将梨搅烂,与蜜拌藕芽面调均匀,用温黄酒少许送下,每日两次,每

次一梨,空腹时服。疗效:李×,男,二十六岁,因劳累过度,咳嗽吐血,

脉象虚大而芤,经用本方四次痊愈。

9.主治:年老人头晕倒地口吐鲜血者。

处方:鹰蛋二个,陈丝包头一条。制作与服法:陈丝包头烧存性入蛋内,

用面包好烧熟后,再放锅内炖食之(无鹰蛋用绿皮鸭蛋代之)。

10.主治:呕吐酸水。

处方:黑山栀三钱,生姜汁少许。制作与眼法:将黑山桅煎浓汁,入生

姜汁,和服。

又方:黄莲六分,吴茱萸一分。用法:二药共煎汤服。

11.主治:气逆呕吐。处方:川莲三四分,苏叶二三分。用法:二药共煎

汤服。

12.主治:饥饿呕吐。

处方:凡人饥饿,每作欲吐之状宜用川椒煎汤服,即安。

13.主治:胃热呕吐。

处方:苏叶一分,黄莲二分。用法,徐呷下。

14. 主治:胃寒呕吐。

处方:大黑枣七个,去核,入丁香,煮烂,去丁香,将枣连汤空心服,

七服自愈。

15.主治:湿热呕吐。处方:川莲三分,苏叶二分,煎汤呷。

16.主治:上气呕吐。

(1)芥子,蜜丸梧子大,寅时,井水空心服七丸,以酒浸服,亦得。

(2)萝卜蜜饯,细嚼咽。

17.主治:虚逆呕吐。

(1)好酱油,开水调服。

(2)干红莲子细嚼咽。

18.主治:中酒呕吐。赤小豆煮汁徐服。

19.主治:呕吐绿水。韭汁入姜汁少许,和服。

20.主治:见食即呕。生姜二两,打碎,陈皮五六钱,切碎,泡汤一碗,

渐渐服下,自安,甚者竹汤姜汁和匀,逐匙挑在舌上咽下,若咽得急,并药

吐出矣。

21.主治:干呕。

(1)频嚼生姜,即止。生姜乃治呕圣药也。

(2)用甘蔗汁加生姜汁和匀,温热服。

22.主治:翻胃呕吐。

(1)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绿矾末令满,泥固,煅存性,研末,每

次饮服一钱,日二服。

(2)石莲肉为末,入少肉豆蔻末,米汤调服之。

(3)棠梨叶油炒,去刺为未,每旦酒服一钱。

(4)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服甚效,切勿以他药杂之。

(5)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眼,神效,

或以缫丝汤煮粟米粥食之。

(6)陈年灶土为末,米饮汤服三钱,甚验。

(7)鸡内金一个,烧存性,酒调服,男用雌,女用雄。

(8)纯酒酿,去米粒以半酒杯好酱油,与半酒杯甜酒,和匀,温服。

【食疗】

1.将绿豆碾成细粉,过筛。每日用绿豆粉三十克,开水冲眼。可清热解

毒,用于热毒在里所致渴易呕吐。

2.带蒂柿饼三个,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可降气止呃。

3;蜂蜜三十克,姜汁一汤匙,调匀炖温服用。用于胃寒呕吐。

4.淮山药三十克,清半夏三十克,白糖适量。山药研末,半夏洗去矾味,

加水二百毫升煎至一百毫升去渣,入山药末调匀,再煮数沸。调糖服,可和

胃止呕。

5.韭菜二百五十克,生姜二十五克,牛奶二百五十克,(或奶粉二汤匙,

加水适量)。韭菜生姜洗净,切碎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放人锅中,

再加牛奶煮沸,趁热顿服。有散寒止呕作用。

6.生姜十五克,糯米十五克,蜂蜜三十克。生姜、糯米加水二百毫升,

研末取汁,入蜂蜜后炖熟服。有补脾、祛寒止呕之功。

7.乌梅茶:将十二克乌梅与冰糖同用水煎,代茶饮。和胃健脾,主治恶

心呕吐,因脾胃虚损,恶心欲吐,食欲减退,心烦胸闷。

8.萝卜叶茶:白萝叶一百克,将其捣烂取汁,以开水冲代茶饮。消食化

滞,健脾和胃。主治恶心呕吐,因七情内伤,外感邪气,使脾胃损伤,积食

不化,脘腹满闷,胀痛,厌食,食下即吐。

9.蔗汁蜂蜜饮:甘蔗汁五十毫升,蜂蜜三十克。两种混和拌匀,每日早

晚各一次。和胃消食。主治反胃呕吐。胃热口苦。食欲不振。

10。鸡内金酒:鸡内金五十克,酒少许。将鸡内金烧存性,研末。每次

五克,用酒冲服。主治恶心呕吐。

11.白扁豆粥:炒白扁豆六十克(或鲜白扁豆一百二十克),粳米一百克,

同煮为粥,早晚服食。健脾养胃,清暑止泻。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呕逆,夏

秋泻痢烦渴。

来源:《延年秘旨》

12.桔皮粥:桔皮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白糖适量。

制用:此方制作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桔皮洗净,烘干,研为细末,粥将

熟时,加入粥内,稍煮片刻,加入白糖即可服食。二是将洗净的桔皮煮水约

二十分钟,去渣取汁,以汁与淘洗净的粳米煮粥,服时加白糖即成。可常服

食。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主治脾气不运而致食作胀,不思饮食,呕吐哕逆、

咳嗽多痰、亦可解鱼、蟹毒等。

来源:《调疾饮食辨》

13.半夏山药粥:清半夏三十克,山药细末五十克,白糖少许。将清半夏

用温水淘去矾米,以砂锅煎取清汤二百毫升,去渣入山药细未煎二至三沸,

粥成后加白糖。每日作早点服。

主治因外感暑湿风寒之邪,内伤七情六欲,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导致胃气上逆而发呕吐。

14.藿香粳米粥:鲜藿香三十克(干品十五克)粳米一百克。将鲜藿香煎

汁。用粳米煮粥熟后,加入藿香调匀煮沸食用。

主治呕吐(因外感暑湿风寒之邪,内伤七情六欲,以及饮食不节,劳倦

过度,导致胃气上逆而呕吐)。本方对脾胃吐逆,霍乱,心腹痛,有良效。

还能开胃进食,对暑热症引起的呕吐也有良效。

来源:民间验方。

15.姜汁砂仁粥:砂仁三十克,生姜汁十毫升。用砂仁煮粥,每小碗加生

姜汁十毫升随意食之。醒脾、通滞气、散寒饮、温肝肾。主治气逆胀疼、脾

胃虚弱,食少呕逆。

16.鲫鱼砂仁汤。鲫鱼二百五十克,砂仁、叩仁、生姜、胡椒等适量,共

煮汤服。主治恶心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17.豆腐汤。豆腐二块。盐适量及味精少许。水开后下料,煮二十分钟食

饮。清胃,止呕。主治饭后腹胀不适,口苦发粘,舌苔厚、食无味,反酸暖

气,以及水土不服而引起的恶性呕吐等症。

来源:民间验方。

18.芒果方:鲜芒果数个。洗净后用塑料袋装入,用麻绳扎紧口袋保鲜食

用。益胃,止呕。主治:对外旅行乘飞机、船,可预防和治疗眩晕呕吐。

19.萝卜蜂蜜方:萝卜一个,蜂蜜五十克。将萝卜洗净切丝捣泥,加上蜂

蜜拌食,分二次吃完。健中和脾养胃。主治反复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20.甘蔗姜汁方:甘蔗汁半杯,鲜姜汁一汤匙。将二汁和匀稍温服饮。清

热解毒,和胃止呕。主治:眉癌初期、妊娠反应,慢性胃病等引起的反胃吐

食或干呕不止症。

来源:民间验方。

21.燕窝牛奶方:燕窝十克,牛奶二百五十克;将燕窝以水泡发,隔水炖

熟;牛奶见拂后,共服适量。主治反胃,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22.丁香煨雪梨方:雪梨一个,丁香十至十五粒。每次用雪梨一个,剖开

去核,放人丁香十至十五粒,再台好,用水湿草纸四至五层包好,文火煨热,

去丁香吃雪梨。健胃、降逆、止呕。主治反胃、恶心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23.白鸭热血方:白鸭(鹅亦可用)血若干,趁热饮服。主治恶心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24.活鲫鱼方:活鲫鱼一尾,苍术二十克,绿矾(皂矾)十克。将鱼去肠

杂物,不动鱼鳞,将苍术及绿矾填人鱼腹,黄泥囊封,烧存性碾末,以米汤

送服五克,一日二次。具有调味、实肠的功效。主治呕吐反胃症。

来源:民间验方。

25.鲜羊奶方:将鲜羊奶煮沸,每次饮一杯,一日二次。具有滋阴养胃功

效。主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

来源:民间验方。

26.猪肝炖五味子:猪肝一个,五味子十五克。将二昧同炖食。主治恶心

呕吐。

来源:民间验方。

27.生姜煨红枣:将新鲜带皮生姜,每块切开两半,挖空中心,放入红枣

一枚,再合好,放炭火上煨生姜至焦黑后取出红枣食之。每日食红枣五至六

枚。

功效:散寒、暖胃、补脾、止呕。

主治:胃寒呕吐。

28.蜜饯萝卜:鲜白萝卜五百克,蜂蜜一百五十克。将白萝卜洗净,切成

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凉晒半日,再放入铝锅内,加蜂蜜,

以小火煮沸,调匀即可。待冷装瓶备用,早晚各吃二汤匙。

功效:降逆和胃、止呕。主治恶心呕吐。

29.韭汁姜汁炖牛奶:鲜韭菜汁二汤匙,生姜汁一茶匙,鲜牛奶二百五十

毫升。

制用:将韭菜汁、生姜汁、鲜牛奶共隔水炖熟,饭前服食。

功效:驱寒止呕。

主治:脾胃虚寒之噎隔反胃,进食即呕吐等疾患。

来源:民间验方。

【药茶疗法】

1.红茶一至二克,干姜三至五克,炙甘草三克。生姜洗净切片,炒干即

成(每次可炒二百克备用),用时将上方各药剂量,置茶杯内加开水三百毫

升,泡五分钟后,分三次,饭后饮。日服一剂,用于胃寒呕吐。

2.红茶、菊花各三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治胃院胀痛,暖

气呕吐,食积不化、或伤食生冷瓜果等。

3.绿茶零点五至一克,葱须二十五克,大枣二十五克,甘草五克。后二

味加水四百毫升先煎,沸后十五分钟,再加入葱须绿茶蒸一分钟即可。分三

至六次,温饮,可加开水复泡再服。日服一剂。治呕吐腹泻。

4.茶叶、绿豆粉各等分,白糖少许。将绿豆粉、茶叶用沸水冲泡,加糖

调匀,顿服。本方清热解毒,和中止泻。可治急性吐泻。

5.茶叶十克,柿蒂三个,开水冲泡,温饮频服。治胃寒呃逆。

6.绿茶三克,生姜三片,刀豆子十克,红糖适量,将上药放入保温杯内,

用沸水浸泡片刻,趁热饮用。治胃寒呃逆。

7.茶叶三至五克,生姜二十克(切薄片),泡茶服。或用生姜汁二匙,

蜂蜜一匙,调匀炖热服。治呃逆。

8.绿茶一克,丁香九克,冰糖二十五克,先将丁香捣烂和绿茶、冰糖拌

匀,加入开水三百毫升,浸泡五分钟,分二次饮服。日服一剂。主治呃逆。

来源:民间验方。

【酒疗法】

1·杨梅泡白酒,一周后饮用,每次一至二只,每日三次。用于治呕吐。

2.葡萄酒二十毫升,加入生姜汁适量,调和服用。用于治呕吐。

3:活鲫鱼一条(约一百八十克重),捣取汁,黄酒冲服。用于治脾胃虚

呕吐。

4.柿饼烧灰存性,研末,每服六克,黄酒送下。用于治反胃呕吐。

5.鸡内金三十克,挠存性研末,每次三克,用酒调服。用于反胃呕吐。

6.干苏叶和陈皮各十克,用等量酒水煎汁,分次服。用于感寒呕吐。

7.黄酒五十毫升放在瓷杯中,再加丁香二粒,隔水蒸十分钟,趁热饮酒。

用于治感寒性呕吐。

8.生萝卜一只,灶心土和酒各适量,前二药共捣为泥,加酒调匀敷胸口。

用于治呕吐。

9.甘蔗汁四百毫升,随意饮服。也可将甘蔗四百克剁碎,加水适量煮沸

片刻去渣,趁热一次饮完。用于治饮酒后干呕。

10.石膏八克,食盐二十克,泥土研细末,调匀白酒成膏剂,外敷贴缺盆

穴。用于治呕吐。

11.白酒(五十度以上)一匙,凉开水一匙。掺和一次服。用于吃饭过饱

过快,走路尽快,或受寒气刺激等一时性呃逆。

12.硫黄五克,艾叶十克,用酒煎沸,令患者含生姜片,薰煎药之蒸气,

每日一次,连续三天。用于胸膈寒冷之呃逆者。

13.柠檬一只浸酒中,打呃时吃(但不能吃柠檬皮)。

【醋蛋疗法】

1.醋矾面粉糊

组成: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将醋、明矾、面粉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

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止呕。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可用于因呕吐而药难服下者。

2.姜醋红糖饮

组成:生姜三片,醋、红糖适量

制用法:生姜洗净切片,浸醋一昼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代茶

饮。

适应症:适应于外感风寒所致呕吐,或兼发热,恶风寒、头痛等。

3.醋炙水牛喉管

组成:白水牛喉管一根,醋一小杯。

制用法:将白水牛喉管两头及筋膜脂肉去掉,煎以阿胶黑片收藏备用。

用时以醋炙煎药,边炙边淬,以醋尽为度。每服三克,醋调下。轻者一服见

效。

适应症:对于反胃呕食,药物不下,便秘等可十愈八九。

4.糖醋腌萝卜

组成:白萝卜、白糖、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鲜白萝卜洗净切丁,拍碎,加白糖及醋腌半小时后即可食用。

适应症:适用于肉食积滞,喛腐吞酸,呕吐食物。

5.姜醋煲木瓜

组成:醋五百毫升,木爪五百毫克,生姜三十克。

制用法:将木瓜、生姜洗净凉干,与醋同置瓦煲内,煲好后分几次食。

适应症:适应于饮食不节所致之呕吐酸腐,院腹胀满,喛气厌食等。

6.醋调姜末

组成:生姜末三克,醋少许。

制用法:生姜末加适量水,煎煮,然后加醋少许,趁热服下。适应症:

适应于过食鱼腥、生冷瓜菜果实所致之厌食呕吐,恶心腹胀。

7.葱姜糯米粥

组成:生姜三至五克,连须葱白五至七根,糯米五十至一百克,醋十至

十五毫升。

制用法: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入砂锅后煮一,二沸,加葱白,待粥将成时,

加醋稍煮。乘热食用。适应症:适应于脾胃虚寒或体虚外感风寒之恶心呕吐,

厌食。

8.蚕茧汁蒸鸡蛋

组成:蚕茧十个,鸡蛋一只。

制用法:蚕茧加水煎汁,再打入鸡蛋,蒸服。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

9.芹菜根鸡蛋茶

组成:鸡蛋一只,鲜芹菜根十克,甘草十五克。

制用法:芹菜根与甘草加水共煎,沸后以汁冲鸡蛋,服之。

适应症:适用于反胃呕吐。

10.红背菜炒鸡蛋

组成:红背菜一百五十克,鸡蛋一只,花生油适量,盐少许。

制用法:将花生油置炒锅内,稍热加入红背菜、鸡蛋(打碎),用猛火

炒熟,加盐调味食之。每日二次,连服数日。

适应症:适应于消化不良所致之呕吐,腹胀,嗳腐吞酸。

11.生姜鸡蛋面粉糊

组成:生姜一百克,面粉三十克,鸡蛋清二只。

制用法:将生姜捣烂,与面粉,鸡蛋白混合,敷于胃部。

适应症:适应于脾胃虚寒性呕吐。

12.鸡蛋壳粉

组成:鸡蛋壳一只

制用法:将鸡蛋壳焙于,研细末,开水送服。

适应症:脾胃运化失职所引起的上吐下泻。

13.蓬蒿菜蛋清汤

组成:鲜蓬蒿菜二百一十克,鸡蛋清三只,麻油、食盐少许。

制用法:鲜蓬蒿菜加水适量煮汤,将熟时加入鸡蛋清,再煮片刻,加麻

油,食盐调味,佐餐。适应症:适用于食积腹胀,呕吐酸腐,厌食暖气。

14.消食鸡蛋羹

组成:山药、莲子肉、麦牙、槟榔和茯苓各十五克,山植二十克,鸡内

金一只,鸡蛋一只,食盐或白糖少许。

制用法:山药、莲子、麦芽、槟榔、苻苓、山楂、鸡内金共研细末,每

次取五克,加鸡蛋搅匀蒸熟,加食盐或白糖食之。每日一至二次。

适应症:运用饮食失节之呕吐腹胀,暖腐吞酸。

【拔罐疗法】

1.取穴:中脘、膻中,肝俞——胃俞范围内压痛反应点、内关(交替)、

足三里(交替)。

治法:可采用单纯罐法、留针或出针罐法(孕妇针法刺激宜轻,体质弱

甚者不用针罐法),涂药罐法(孕妇和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酮中毒者忌

用)、敷姜罐法等。若属虚寒型呕吐者(症见院胀不舒、时呕时止,肢体欠

温,倦怠乏力,面色白等),可于中院和背部敏感点上配合艾条或采用姜

艾炙罐法,其他穴位施行单纯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日一次。

2.取穴:中院。

治法:于进食前采用单纯罐法(但吸力不宜过强),上罐后即可进食,

食后十五至二十分钟起罐。连续使用本法数天后,若疗效有所降低,可加用

棉球饱蘸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或白酒塞双耳孔,或于足三里穴(交替)施行单

纯罐法或敷姜罐法(本法适用于妊娠呕吐者)。

疗效举例:

王某,女性,二十四岁。首胎妊娠二月。一周来,恶心呕吐,不欲饮食,

每餐只吃少量粥和酸菜,吃后不久则吐出大部分,每天需静脉点滴高参葡萄

糖溶液二百五十毫升。为此,医者嘱其丈夫在病者进食前在中院穴施行拔罐

术,上罐后即缓慢进食,食毕十五分钟左右起罐。首次治疗能吃进一碗稀饭

和少许酸菜不再呕吐“如此每日二餐,连续治疗八天,前五天进食后偶有少

量呕吐,需加酒精棉球塞双耳孔,未使用其它疗法。停用本法后半月内,虽

食后有轻度恶心,但再无呕吐出现。

【脐疗法】

1.药物:生姜、半夏各适量。

制用:半夏研细末,与生姜共捣烂,或半夏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于脐

部。治寒性呕吐。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一九九○·十二·二十五。

2.药物:火葱、胡椒、枯矾各适量。

制用:上药共捣烂,炒热。敷脐腹部,用于胃肠炎所致的呕吐。

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3.药物:吴茱萸适量。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敷神阙穴。

疗效:治疗二十例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止呕效果良好。快则于敷

药后三至四小时左右吐止,绝大多数于二十四小时内停止呕吐。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备注:有的选加①绿豆;②生姜;③大葱。

4.药物:鲜生姜适量。

制用:将鲜生姜切厚片;若没鲜生姜,可用于生姜,开水浸软。敷神阙

穴和内关穴。疗效,治疗妊娠期恶心及轻度呕吐三十多例,疗效非常满意。

来源:民间验方。

备注:也可用于防治晕车及异味所致的呕吐,内关穴在手腕内侧,离腕

横纹二寸。

5.药物:生葱头一把。

制用:捣烂,放食盐少许,蒸熟成饼。敷于脐中。良久呕可止。

来源:民间验方。

6.药物:炒吴萸三十克,生姜一块,香葱十余根。制用:共捣成饼,蒸

熟。敷于脐部,约一小时左右,呕吐可止。来源:《常见病验方参考资料》

7.药物:大黄、丁香、甘草各等份。

制用:混合粉碎为未,过筛,撒布于一张黑膏药中间。敷神阙穴,一日

一换。用于胃中有热,食后即呕吐者。

来源:《穴位贴药疗法》

8.药物:仙人掌根六十克

。制法:捶烂,炒热(以不会熨伤皮肤为度)。用法:敷脐周围,用于

小儿吐泻。来源:民间验方。

【敷贴疗法】

1.大蒜三十一至六十三克。

制用:将大蒜捣烂,蒜泥分包两足心涌泉穴。引热下行后,脚心发热,

鼻有蒜气时即效。包蒜时,先将猪油擦脚心,以免起泡。功效:祛风化痰,

消滞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各类呕吐,以外感、食滞、痰饮等所致者为优。

2.绿豆三十克,鸡蛋清适量。

制用:将绿豆研为细末,鸡蛋清调匀如膏状,外敷贴于百会穴及涌泉穴。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利湿,和胃止呕。适用于突然呕吐,口渴唇于者,

尤适于夏天呕吐的患者。

3.大黄、丁香、甘草各等量。

制用:诸药混合碾成细未,过筛。取药末十五至二十克敷贴于神阙、中

院穴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贴至病愈。

功效,清胃泻热,降逆止呕。适用于呕吐、泛酸、口臭的胃热证。

4.吴茱萸二十克,葱二十克,姜十二克,盐二十克。

制用:上药混合捣烂,外敷贴神阙,命门穴,然后温炙。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适用于呕吐频作,吞酸嗳气,喜温恶寒者。

5.生姜十二克,半夏十克。

制用:上药捣烂炒热,外敷贴中院,神阙穴。

功效:温化痰饮,和胃降逆。适用于痰饮内停所致的呕吐,症见呕吐多

为清水痰涎,头晕心悸,脘闷不食等。

6.胡椒十克,葱白十茎,酒曲三个。

部位:中脘、膻中、脾俞、行间。

制用:将上药混合捣融如膏,取药膏加黄酒适量,炒热,分别贴于上述

穴位,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

功效:健脾益胃,和中降逆。通用于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脘闷神疲的

脾胃虚弱反胃症。

【刮痧疗法】

用铜钱或光滑无损的瓷汤匙,蘸植物油或清水后,从脊柱两旁身上而下

至腰部顺剖。刮痧一般约二十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握药疗法】

取半夏、陈皮各九克,研为细末,加葱白六克,鲜生姜十克,共捣泥为

丸,握于手中。如呕吐不止,可同时用生姜九克煎汤,少量频服。

【爆灯火疗法】

取穴:内关、合谷、胃俞、脾俞、足三里。

治疗方法:打爆时,一般先灼阳侧,后灼阴侧,先灼上部,后灼下部,

先灼阳经,后灼阴经,先在足三里灼二三炷,以降火气。医者一手捏灯芯,

露出三厘米,伸入油中,蘸饱油,用火柴点燃,燃端向上,快速而敏捷地向

选定穴位点的,发出“叭”的爆声,提起即可。

【推擦疗法】

1.取生姜(打碎)三十克,大葱二十克,加水煎煮三十分钟,待温。用

食指蘸取药液在患者的食指正面上下推擦十二次。多用于小儿呕吐。

2.取生姜汁,先用拇、食二指推揉内关,足三里穴各五分钟,然后蘸姜

汁轻轻揉背心一分钟,可以止呕。

9·取面粉五十克。蔗糖、蓖麻仁各十五克,鸡蛋一只(取蛋清),共捣

如泥为球状,在患者胸骨膻中穴,鸠尾穴处揉搓推擦五至十分钟,至皮肤潮

红为度。

【捏脊疗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捏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骰

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

三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二至三次。

具体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台,挟持肌肤,拇指在

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进,边捏边向

项枕部推移。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病在一个疗

程后可休息一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推拿疗法】

直推膻中一分钟,揉乳旁十次,按揉承浆五次,摩中脘五分钟,分推腹

阴阳三十次,按揉脾、胃俞各十次,按揉足三里十次。

【耳穴模压疗法】

取穴:胃、肝、脾、神门。

治疗方法:将制好的耳模套在耳廓上,对准所选耳穴开孔,在穴孔置磁

珠或王不留行子,每日按压三至四次,每次三至五分钟。两耳交替使用,三

至五日更换一侧。

【隔姜炙疗法】

1.取穴:内关、中脘、建里、足三里、肝俞、脾俞等穴。

治疗方法:将鲜生姜切成三至四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

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点燃放在所选穴位施炙,一般炙到病

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

功效: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主治虚证寒性呕吐。

2.取穴:中脘,足三里,公孙,关门等穴。

治疗方法:将鲜生姜切成三至四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

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放在所取穴位,点燃施炙,一般炙到

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

功效: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卖证寒性呕吐。

【耳穴压丸法】

取胃、肝、脾、神门、下脚端,每次选二至三穴,常规耳穴工不留籽压

丸法,压丸期间经常按压耳穴,二至三天换丸一次。

【提针疗法】

取穴:内关,足三里。

治疗方法:提针以粗铜丝制成,也有用兽骨或硬木制作的,针尖钝圆,

形如黍粟,针长三至四寸,针柄常用铝丝缠绕。用针时,以握笔式的姿势紧

捏针柄,对准穴位或刺激点,按压片刻,以形成明显的凹坑,出现酸、胀、

重等针感为准,按压时也可以拇指甲沿针柄作上下刮动,加强感觉。

【耳穴疗法】

取穴:胃、神门、耳中、交感、枕。

临证配穴:神经性呕吐加皮质下或肝;胆道炎症所致者加肝,胰胆;呕

吐痰涎者加脾;伴有头晕者加缘中。

治疗方法:埋针、压丸、药线炙、艾炙、按摩法,维生素B6 注射都可选

用。药线炙,艾炙,维生素B6 住射一般每天一次,两侧耳交替,重者每天可

二至三次。埋针、压丸、按摩每日按压(揉)三至五次,或发作即按,刺激

由轻渐重。孕妇不宜强刺激,以压丸法为宜。

【耳针疗法】

取穴:胃、肝、脾、神门耳穴。

治疗方法:以三十号毫针针柄,先探测耳穴敏感点,经过消毒,然后快

速刺入所取耳穴,以刺入软骨为度。留针十五至三十分钟,一般慢性病,疼

痛性疾病留针时间可延长。起针时以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再以

碘酒涂擦消毒,以防感染。

主治:恶心呕吐。

【体针疗法】

1.取穴:下脘、璇玑、足三里、腹结、气海。

治疗手法:针用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指插幅度大,频率快。

主治:伤食呕吐,症见呕吐多为未消化之物,吐后轻快,嗳气食臭,脘

腹胀满,食入更甚,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

2.取穴:章门、公孙、中皖、丰隆、脾俞。

治疗方法:针灸并用。

主治:痰饮呕吐,症见胸痞眩晕,呕吐痰涎,喜热饮,肠鸣有声,或见

心悸、头晕、苔白、脉滑。

3.取穴:上脘、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内关、公孙。

治疗手法:针用泻法。

主治:肝气呕吐,症见胁痛呕酸,多烦善怒,恶心干呕,苔薄,脉弦。

4.取穴:大椎、外关、合谷、内庭、中脘、三阴交、太冲。

临证配穴:若干岖灸间使七壮:眩晕针风池;呕吐黄水加丘墟。

治疗方法:病症偏寒用灸,偏热用针。

主治:外感呕吐,症见偏寒则呕吐暴急,吐出多为清水稀涎,伴恶寒发

热、头痛、苔白、脉浮等证;偏热则呕吐频繁,吐出酸苦,口渴欲冷饮,伴

头痛发热,舌红,脉数。

注意:妊娠呕吐慎用本疗法。

【巨针疗法】

1.取主穴:脾俞透三焦俞;配穴:公孙。

治疗手法:脾俞透三焦俞用插刺进针法,与公孙穴均用泻法。

主治:饮食停滞呕吐,症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溏或

结,舌苔腐厚,脉滑实。

2.取主穴:肝俞透胃俞;配穴:阳陵泉。

治疗手法:肝俞透胃俞用插刺进针法,与阳陵泉穴均用泻法。

主治:肝气犯胃呕吐,症见呕吐吞酸,暖气频繁,胸胁胀痛,烦闷不舒,

苔薄腻,脉弦。

3,取主穴:脾俞透胃俞。配穴:足三里、阴陵泉。

治疗手法:脾俞透胃俞用插刺进针法,与足三里、阴陵泉穴均用泻法。

疗程: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症见面色萎黄,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

食不甘味;倦怠乏力,大便微溏,舌质淡,脉细弱。

4.取主穴:大椎透至阳:配穴:大部。

治疗手法:大椎透至阳用插刺进针法,与大都穴均用泻法。

疗程: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主治:外邪犯胃引起的呕吐,症见突然呕吐,伴有发热,周身疼痛,胃

院满闷,舌苔白腻。

疗效举例:王×,女,二十八岁。怒后进食,食入则吐。以后每逢情志

不畅进食则吐,嗳气厌食,烦闷不舒。先以神经性呕吐治疗月余无效。诊其

脉弦,以肝气犯胃论治。取肝俞透胃俞(双侧),阳陵泉(双侧)用泻法。

隔日一次,针一次不吐,针三次治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于一个呕吐的病人,最主要的是分析产生呕吐的原因,轻

度呕吐,或病久呕吐用自我按摩的方法,可以缓解病情。如果呕吐伴有腹痛、

神志昏迷、高烧等症状,应当尽快送医院去治疗。

1.按穴位:取曲池、内关、足三里。将对侧拇指指腹按于曲池穴,先揉

后按,然后再按内关,先按后揉,使酸胀向上扩散,最后再揉按足三里,左

右交替施术,每穴按揉一至二分钟。外感呕吐加大椎、外关、合谷、内庭;

伤食呕吐加下脘、璇玑;痰饮呕吐加章门、公孙、丰隆;肝郁呕吐加太冲、

粱丘、阳陵泉;脾胃虚弱呕吐加脾俞、胃俞、关亢;胃阴不足呕吐加合谷、

太溪、三阴交等穴,做常规穴位按摩,每穴可按揉半分钟。

2.摩脘腹:仰卧位,先深呼吸二至三次,将右手掌心放于剑突下,左手

掌心放在右手背上重叠,自上而下,作顺时针按揉,按揉至脐后再从剑突向

下按揉,一般按揉五至十分钟。

3.推胸胁:坐在床上,身体自然放松,除拇指之外,用并拢的两手四指

的指面,分别附着在胸部剑突下两侧,力量由轻到重,一般重复操作十至二

十遍。

【灸法】

取两侧间使穴,将艾绒制作成黄豆粒大小的艾炷,分别放置在问使穴上,

每穴点五至六壮,对于治呕吐效果甚佳。

【药物疗法】

呕吐剧烈者可选用阿托品、胃复安、奋乃静、晕海宁或镇静药物等,西

药还常用维生素B6,每次二片,每日三次。中药选保和丸,每次六至九克,

每日二至三次;或藿香正气水,每次一至二支,每日二至三次;或理中丸,

每次一丸,每日三次,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性呕吐;鲜芦根九十克,切碎,水

煎服,适用胃热呕吐;生姜适量,嚼服。

●注意事项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之物,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

不饥饱无度,以免损伤脾胃。要注意精神上的调摄,心情舒畅。要注意适当

休息,寒温要适宜,进食要容易消化之品,宜清淡,少量多餐。对器质性病

变所致呕吐,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治疗腹泻二百八十八法

【症状诊断】

日排便次数多,粪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者即为腹泻。腹泻的病因颇多,腹

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常见于食物中毒,急性肠道感染,

化学药品中毒等;慢性腹泻常见于慢性痢疾、肠结核、消化不良、消化道癌、

结肠过敏等。根据病变部位和致病原因,又可分为:胃原性、肠原性、胰原

性和内分泌性腹泻等。

胃原性腹泻包括胃酸缺乏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晚期胃癌等疾病,因胃

酸缺乏而致的腹泻;胃切除后胃内容物流入肠腔过速,食物未经充分的消化,

也可引起腹泻。

肠原性腹泻最为常见,致病原因有:①肠道感染,细菌感染,如细菌性

痢疾,沙门氏菌感染、霍乱、肠结核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病毒感染,如

流行性感冒;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虫病和姜片虫病等。

②肠道炎症: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③肠道肿瘤:以右侧结

肠癌引起的腹泻最多见,肠道恶性淋巴瘤亦可致腹泻。④吸收障碍:肠粘膜、

乳摩管或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引起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时,可致腹泻。⑤过敏:

如吃了鱼虾蟹类、乳类或蛋类等,可导致肠道过敏而引起腹泻。⑥神经精神

因素:如结肠过敏、情绪性腹泻等,均与神经功能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⑦

中毒和药物:砷、汞、磷等中毒,以及毒荤中毒等均可致腹泻;尿毒症时,

尿素等代谢产物也可引起中毒而致腹泻。

胰原性腹泻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因胰腺消化酶分泌缺乏而致的腹

泻。

饮食不当,多食生冷,或误食不洁之物,或暴食过量的油腻,使脾胃受

伤,不能把饮食物的精华运输至全身,而与水液糟粕混杂而下,可以发生腹

泻。

中医称腹泻为“泄泻”,多由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而引起。分为寒湿、

湿热、食滞、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肾虚寒等六类,

【简易疗法】

1.宜坚持作抬腿臆身活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明活动下

肢可以增强胃肠功能,帮助消化。中医历来有“脾主四肢”的说法,四肢的

活动受脾胃的影响,反之,四肢的活动也可以改善和促进脾胃功能。抬腿可

以健脾胃止腹泻。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全身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或交叉

于背后,年老体弱者,可用拐杖等物作为辅助支撑物,但注意不要将身体重

心放在支撑物上。先调匀呼吸,再做动作。吸气时。右腿屈膝上提,小腿下

垂,大腿抬平,与躯干成九十度角(如金鸡独立状),然后呼气,缓缓将腿

放下,但腿不要着地。随着吸气再抬腿。如此反复做十五次至三十次,换左

腿,动作与右腿相同。这种健身运动每日可进行二至三次。每次做的多少,

可根据个人身体强弱而定,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坚持不懈,才会收

到一定的效果。

2.多喝淡茶水。茶叶中含有鞣酸、茶碱、维生素和多种电解质等,腹泻

患者喝茶可起到止泻解毒,纠正脱水的目的,最好在白天服用,以免引起兴

奋造成失眠。

3.吃苹果可治腹泻。苹果中富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腹泻患者应多

吃生苹果泥或煮熟的苹果。

4.饮食不节引起的腹泻,宜食山楂粥。这种腹泻表现为大便稀,带粘液,

酸臭不化,泄泻时作,吃山楂粥效果好。具体制作方法是,大米三十克,山

楂二十克,生姜三片,白糖十五克,共煮成粥,一天内分三次服下,可连服

三至五天。

5.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宜食红枣山药粥。这种腹泻的主要症状是

大便稀溏,时发时止,久泻不愈,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用大米三十克,红

枣十枚,山药三十克,苡仁三十克,干姜三片,红糖十五克共煮成粥,一天

分三次吃完,连服半个月,收效良好。

6.因受寒湿引起的腹泻,宜食花椒糯米粥。这种腹泻主要症状的泄泻频

作。大便清稀如水,院腹胀满,四肢酸困。用花椒适量,糯米三十克,干姜

六克,共煮成粥,一天内分二次服下,连服一至二周。

7. 因年老体弱,肾虚不固而引起的久泻、宜食骨碎补煲猪肾。这种久泻

伴有腰酸背痛,经久不愈。先将猪肾(猪腰)一个剖开洗净,将其白筋膜除

去,加水适量,与骨碎补十克共炖至熟,去骨碎补,加盐调咪,喝汤,吃猪

肾。一周服二次,连服四周。这既有营养,又具治疗作用。

8.宜喝盐糖混合水,患者腹泻期间,即使肠道功能混乱仍具有吸收功能,

民间常用一撮盐一把糖兑水饮用,既能补充因腹泻而损失的体液,又能保护

胃肠粘膜。国际统一的口服补液盐就是根据这一方法用葡萄糖、氯化钠,氯

化钾和碳酸氢钠配制而成的。当然。用口服补液盐更符合生理要求。但在家

庭就可以用三撮盐(约一点五克)与五十克白糖兑开水一千五百克饮用,对

单纯性腹泻有一定疗效。

9.宜饮米汤。个少腹泻脱水的婴幼儿,一册补液无效时.喂给米汤却每每

奏效。一般在最初的二十四小时.只喂给米汤,以后吃中奶.又发生腹泻时.

则应改吃米汤或稀饭。母乳喂养的婴幼患儿,在喂米汤时仍可哺乳。

10.宜吃胡萝卜汤。婴幼儿最容易得腹泻,其原因大部分是喂养下当和饮

食失调所致。对于这些患儿一般个需要打针吃药,家长只要及时进行饮食调

整,自己制作胡萝卜汤给孩子吃,就能很快起到止泻的作用

胡萝卜是一种碱性食物,富含果胶.果胶可使大使成形并吸附肠道内的细

菌和毒素。明萝卜中的挥发油也能起到增进消化和杀菌的作用。此外,胡萝

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补充因腹泻从大便中

丢失的大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给腹泻的婴幼儿吃胡萝卜汤,能减轻患儿的

胃肠道负担,帮助患儿及早恢复消化功能,并利用果胶起到止泻的作用。

胡萝卜汤的制作方法:将市场上买回来的新鲜胡萝卜洗净,切成二片,

剔除中心白茎,切成丝或切成小块,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用纱布挤压过

滤,去掉纤维等残渣,然后将胡萝卜泥加米汤(按一公斤胡萝卜加二公斥米

汤的比例),放糖再煮沸,即成胡萝卜汤,装入奶瓶即可食用。

食和方法:轻度腹泻,可在两餐之间喂胡萝卜汤,每天三至四次,每次

一百至一百五十毫升(按年龄大小适当增减)。中度腹泻,胡萝卜汤与奶交

叉食用,即隔顿服用胡萝卜汤,量同平时的奶量。重度腹泻,在结合药物治

疗的同时,给孩子喝胡萝卜汤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一般二至三天就能止泻,

直至完全痊愈后停服胡萝卜汤。

11.寒泻:冶宜温中散寒,可用理中汤加减,并可各服纯阳正气丸,每次

九克,每日三次。

12.湿泻:胸闷胃呆,肢体沉重,口中粘腻,大便多为水分,腹痛不甚,

苔白腻,脉濡细。治宜芳香化湿,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13.热泻:发热口喝,小便短赤,有时恶心呕吐,腹中痛一阵,泻一阵,

肛门灼热,大便为黄色糜状,臭气极大,苔黄,脉数。洽宜清热利湿,可用

葛恨芩连汤加减。

14.暑泻:夏天腹泻,烦热口渴,头昏,微发热,胸闷泛恶,汗出倦怠,

苔黄腻,脉虚大。治宜清暑利湿,可用六一散合香连丸加减。

15.伤食泄泻:多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泛酸嗳腐,胸腹饱闷,腹痛而泻,

泻而痛减,矢气较多,大便极臭,苔黄腻而厚,脉滑大,治宜消导运化,可

用木香槟榔丸吞服,每次六克,每日二次。16.肝气乘脾泄泻:多见于精神紧

张,情绪抑郁,易动怒的人,稍一紧张或发怒,即发作腹痛,腹泻,时易反

复,经久不愈,舌质淡红,脉弦。治宜抑肝扶脾,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17.脾虚泄泻: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手足清冷,泻下水谷不

化,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健脾补中,可用参岑白术散加减。

18.肾虚泄泻:慢性泄泻,病时已久,除每日必泻数次外,并多在每日清

晨五更泄泻,必有腹痛肠鸣,泻则迫不及待,泻去则安,所以又称“五更泻”。

下肢及腹部多觉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补火,可用四神丸吞服,

每次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19. 受寒或伤食腹泻,可用建神曲十五克,煨姜二片,煎汤服,每日二

次。

20.烧酒浸杨梅,一月后可取食,每服二三枚,每日二至三次。

21.久泻服诸药不效,可取新鲜山药,放在饭上蒸熟,蘸白糖代点心常服,

或常食糯米粥也有效。

22.慢性腹泻,久治不效,可在方中加入蚂蚁草三十克,有一定效果。

【拔罐疗法】

1.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

法、徐药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幼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

病情明显缓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2. 取穴:从肝俞至小肠俞的膀胱经上寻找压痛点(如无压痛点,则自上

而下每次取一至二对俞穴)、水分、盲俞、阴交、天枢、关元、足三里(交

替)、三阴交(交替)。

治法一:每次取背部痛点或一至二个俞穴,腹部二穴,下肢一穴施行挑

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三至四日施术一次;或施以出、留针罐法,皮肤

针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采用单纯罐法,贴敷姜、蒜、伤湿止痛膏罐法,涂姜、蒜、风

油精等药罐法,温水罐法等。属虚寒型者,宜选用灸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

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取穴:隔俞至骶尾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及沿线上的压痛点。

治法一:先在两侧膀胱经走罐至局部潮红,然后在疼痛反应点上闪罐五

至六次,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先在两侧膀胱经上涂姜、蒜汁或云香精、风油精等,然后施行

密排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4.取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

左右臂自然放置躯干两侧,用五至六厘米直径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使火罐

吸住皮肤,沿背部脾俞、胃俞至大、小肠俞,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推移

火罐,反复推移二至三遍。动作要缓慢,用力要均匀,皮肤充血发红即可起

罐。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此法适用于慢性泄泻。

【敷脐法】

1.取艾绒少许加少量十滴水,两药搅拌均匀,继之加温一至二分钟,以

不烫手为度,放置于肚脐中(神阙穴),然后用胶布固定,二十四小时后取

下,一般每日一次。此法适用于急性腹泻,效果较好。

2.敷脐法:用胡椒末和饭作饼,敷贴脐上,甚佳,主治寒泄。

3.伤湿止痛膏贴脐法:用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一贴,贴于脐部,

十二至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用于腹泻。

4.丁桂散灸脐法:丁香、肉桂、甘松、山奈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加

面粉,温水调成药饼,用针灸针刺数孔。将药饼子按脐上。再将鸡蛋大小之

艾炷置药饼上,灸三至五壮,若皮肤的痛,稍移动药饼。

疗效举例:白××,男,四十六岁,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日初诊。腹泻

数月。曾用中西药物无效,症见:面色萎黄少华,四肢畏冷乏力,脘痞纳少,

喜温喜按,大便日行三至六次。舌质淡红,舌苔厚白,脉细软。按上法治疗,

灸五壮后,患者感一股热流于腹中周流,顿感舒适。次日便次减少,但仍脘

痞,原法加灸中脘穴,五次而愈。

出处:《四川中医》一九八七·九·封三。

5.药艾绒隔盐灸脐法:陈艾叶五百克,川乌三十克,草乌三十克,冰片

五克,雄黄三十克,薄荷十克,麝香一克,甘草十克,细辛十克,于姜三十

克,牙皂十克。将上药共研为细绒,捏成蚕豆大小的艾柱。用食盐将脐填平,

铺成一个直径约六厘米的圆形薄饼,约一分硬币厚,上置药艾住灸之,边烧

边吹,待其烧尽,再换一壮,连灸数壮至十余壮,用于暴泻。

疗效举例:熊××,男,三十一岁,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劳动时

稍觉小腹发胀,当晚下半夜,先觉恶心欲呕,继则腹痛泄泻,初泻稀便,进

而泻水样便,势如洪水决堤,不可收拾,病人眼眶凹陷,唇乌口张,肢冷脉

伏,送医院补液,二小时许,腹泻如故,泻下之物如洗肉水。在继续补液的

同时,迅速采用上法,灸至五壮后腹泻渐停,第十壮时四肢微温,第十五壮

后,病人眼微睁,可发微弱喉音。在灸神阙穴的同时,以艾条(以上药艾绒

搓成拇指大小药艾条)悬灸百会,双侧涌泉三十分钟后,病人方完全清醒。

后以扶脾丸(东垣方)收全功。

出处:《四川中医》一九八五·十·四十一。

备注:百会穴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

三分之二交界之凹陷处。

6.针脐中四边穴法:脐中四边穴即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处,共四穴,患

者平卧,选用二十八号或三十号针,以四穴上下左右为序进针,成人一般针

三至五分深,小儿针二至三分深,不留针。急性泄泻每日针一次,慢性泄泻

隔日一次。

疗效举例:张××,女,六十二岁,患五更泄泻四年,近一年来形体消

瘦,食欲减少,腰背酸痛,肠鸣腹胀。服药甚多,尚未治愈。经针刺脐中四

边穴五分深,捻转半分钟,泄泻停止六日,继针八次而愈。

出处:《江苏中医》九六一·九·二十九。

7.吴茱萸三至五克,食醋五毫升。将吴茱萸研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

加温至四长摄氏度左右,摊于二层方纱布上(约零点五厘米厚)。将纱布四

周折起,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十二小时更换一次,用于脾胃功能失调的

泄泻(消化不良)。

出处:《江西中医药》一九八八·五·三十三。

8.白胡椒、吴茱萸各六克,大蒜少许。用米饭捣成饼。贴于脐上,用于

寒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9.芥子末、面粉各等分。用湿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胶布固定。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0.五倍子适量。将其研末,醋炒,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于久

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1.炮姜、附子未各等分。共研细末。敷干脐部,炒盐加葱热熨子上。用

于阳虚寒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2.理中散:党参十克,白术七克,干姜五克,灸甘草三克。混合烘干,

碾面,备用。取药粉零点二克填入脐内,覆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

胶布固封,三至七天换药一次。用于慢性泄泻。

出处:《河南中医》一九八三·一·三十九。

13.隔盐灸脐法,患者仰卧,将细盐适量倒人脐部。以填满脐窝并稍高出

脐部周围皮肤为度,将艾绒制成艾炷数个,每用一个放盐上点燃灸之,燃尽

后再换一住,连灸七至十壮,日一次。

出处:湘南民间。

14.丁香、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敷于脐部,胶布固定,一日一换,三

至五天为一疗程。

出处:《中国灸法集粹》

15.艾绒、十滴水各适量。取艾绒少许,放在金属小盒内,用酒精灯温火

加热,再加适量十滴水,搅拌均匀,继续加温,大约经过一至二分钟用手取

出艾绒(此时艾绒已呈湿润状),按压至不滴水,不烫手为度。放在神阙穴

上,用胶布压盖固定,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另用百分之五葡萄糖溶液二毫

升,注入双侧足三里穴(每侧一毫升),每日一次,可连用三至四次。用于

夏季流行性腹泻。一般五次痊愈。

出处:《中国针灸》一九八五·四·三十。

16.乌梅、川椒、黄柏各等分,鲜生姜适量。前三味共碾为未,加生姜共

捣制成糊膏状,将姜膏摊在纱布上。外敷神阙穴,用胶布加压固定。用药半

小时,脐腹有温暖舒适感,一般外敷一次可症状告愈,若不愈,二至三日后

可换药再敷。用于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病性结肠炎及其它慢

性腹泻,寒性腹泻者。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一九八五·四·二十六。

17.肉桂三克,硫磺六克,白胡椒一点五克,鸡内金三克,枯矾六克,五

倍子六克,新鲜葱头三至五节。前六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葱头捣烂,

与上述药末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于脐部,用纱布覆盖井用胶布

贴稳,每天敷二小时即可,每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若敷药后出现发痒、

灼痛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用于五更泻,症见泄泻日久,每日黎明前即感

腹痛,登厕必泻,小腹畏寒喜暖者。热泻及痢疾禁用此法。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一九八六·二·四十三。

18.清凉油适量,搽脐内,用于受凉而引起的单纯性腹泻。

出处:《群众医药》一九七六·七·四十三。

19.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灸甘草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热,

布包。放于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此法通治泄泻和痢疾。

出处:《理沦骈文》。

20.苍术、厚朴、陈皮、山檀炭、车前子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热,

布包。放于脐上,热熨斗熨之。用于水泻。

出处:《理沦骈文》。

21.车前子适量。研细未,水调成膏。敷脐。用于水泻。

出处:《理沦骈文》。

22.车前子、肉桂各适量。研细末。纳脐。用于寒泻。

23.白芥子适量。研细末。纳脐。用于寒泻。

出处:《理论骈文》。

24.胡椒适量。研为细末,纳脐内。用于寒泻。

出处:《理沦骈文》。

25.官桂、厚朴各适量,姜汁少许。将前二药研细末,用姜汁调成膏,敷

脐。用于寒泻。

26.丁香、枯矾各适量。研细末,纳脐内。用于寒泻。

出处:《理论骈文》。

27.胡椒、大蒜、艾叶、吴萸、灶心土各适量,除大蒜外。余药研细末,

人大蒜捣如泥状,敷于脐部,用于寒泻。

出处:《理沦骈文》。

28.滑石、甘草、鲜车前子各适量。前二味研细末,用车前子捣汁调成饼;

敷脐。用于热泻。

出处:《理沦骈文》。

29.猪苓、地龙、针砂各适量,葱汁少许。前三味研细末。加入葱汁调成

饼状,敷脐。用于热泻。

出处:《理沦骈文》。

30.滑石三十克,酒芍十五克。灸甘草六克,炮姜一点五克,丹皮汁适量。

分别研细未,将滑石用丹皮汁浸煮收干,再加入余药,用水调成膏,敷于脐

部,用于热泻。

出处:《理沦骈文》。

31.硫磺、枯矾各适量,来砂少许,前二味研细末,朱砂为丸,纳脐内。

用于气虚暴泻。若泻不止行,用艾五百克坐身下,火烘脚。

出处:《理沦骈文》。

32.木鳖仁,丁香各适量。研细末,用唾液调成膏,纳脐泄气愈。用于水

泻。

出处:《理沦骈文》。

33.热泻散:黄连十二克,滑石三十克,木香十互克,吴茱萸十克。共研

细末。贴神阙穴,大肠俞,胶布固定。用于热泻。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注: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旁开一点五寸。

34.木鳖仁五个,丁香五个,麝香零点三克,共研细末,米汤调作膏。纳

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用于水泻不止。

35.暖脐膏:白芥子九克,鲜姜一百二十克,红皮蒜三个,香油一百八十

克,章丹一百二十克。将药浸于香油内,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

滴水成珠。贴肚脐。用于受寒肚痛、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36.封脐艾:陈艾叶、蛇京子各三十克,木鳖子二个(带壳生用)。共研

为细末和匀,用棉包裹。安在脐上,以纸圈固定,以熨斗熨之为妙。用于脐

腹冷痛或泄泻。

出处:《东医室鉴》。

37.熟艾十五克,硫磺六克,蓖麻仁七个。前二味碾末,同蓖麻仁共捣烂。

棉包安脐上,熨斗熨之,可止泄泻。

出处:《本草纲目》。

38.食盐少许。炒热,布包,热敷于脐部,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39.陈艾(醋灸)七片,蚯蚓五条。共捣烂如泥,用火烘烤。敷脐眼上,

用布盖住,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40.艾叶适量。以酒炒艾为绒,作饼,敷于脐部。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1.热柴灰适量,用布包敷于脐上。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2.糯米。酒糟、盐各适量,和匀,炒热。趁热敷于脐部。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3.胡椒、大蒜各适量,捣作饼,敷于脐部。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4.艾叶、灶心土,门斗灰,吴茱萸各等分。共为末,用醋炒热,敷于脐

部。用于治疗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5.炮姜三十克,捣烂,贴于脐部,盖过丹田穴(约长二寸五分,宽一寸),

布包扎一至二小时。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6.松香三克,大蒜二枚。将松香研成末,与大蒜同捣烂,敷于脐上,用

膏药盖贴。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7.生附子一大片,烘热。包肚脐上,用于寒泻腹痛。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8.松香适量,研为细未,过筛,用酒或白蜜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

穴,胶布固定。用于寒湿泻。

出处:民间验方。

49.肾泻散:吴荣英、补骨脂、五味子、生硫磺各三十克,带根须葱白十

根。葱白切碎,余药共为粗未。将上药放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炒热,纱布

包裹,热熨神阙穴,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至二次,一剂药可用三天。用于

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者。

疗效举例:周××,男,四十岁,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初诊,五更泻了

年余。患者每于晨起六时许即腹痛欲泻,泻后痛止或痛减,大便时稀,小腹

怕凉,喜温,舌质淡,苔薄白,舌边尖有瘀点,脉细弱。证属肾阳不足,夹

瘀为患,用肾泻散加生蒲黄,五灵脂各十五克,如上法用之,用药四剂痊愈。

半年后未复发。

50.久泻膏:生黄芪、补骨脂、乌梅炭、五倍子各三十克,米壳、肉桂各

十五克,川连、冰片各六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三克,用生姜汁调

成膏状。填敷神阙穴,用伤湿止痛膏或肤疾宁膏固定,三夭换药一次,用于

久泻。

疗效:治疗顽固性腹泻三十余例,无一不效。

51.胡椒未九克,生姜汁少许,调成稠膏状,敷于脐部,布带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一至二次,以愈为度,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外治法。

52.胡椒未三克,饭团少许,拌匀,制成饼状,贴于脐部,每日换药一至

二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外治法。

53.透刺神阙法:取三寸毫针从天枢穴(脐旁开二寸)皮下进针,针尖向

脐中方向斜刺二至二点五寸深,持续缓慢捻转三至五分钟起针,每日一次,

用于急慢性肠炎、慢性肠功能紊乱等疾病所致的腹泻,有显效。

疗效举例:王某,五十四岁,医生。患慢性肠功能紊乱已二十余年,虽

经多方治疗时愈时发,发时日解大便八至十二次,稀薄带有少量粘液,伴腹

痛腹胀,纳差。用上法并加刺双足三里,翌日大便二次,成形。依法继针六

次,病愈停针。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三·六·封底。

备注:本法治脱肛效亦佳。气海透神阙可治膀胱炎,痛经。

54.蚯蚓五条,陈艾六片,米醋适量。将陈艾用醋灸过,然后与蚯蚓共捣

烂如泥,再用火烘热。趁热敷于脐眼上,用布盖扎,每日换药一次,连续数

日,以愈为度,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55.葱白根适量,黄丹少许。将葱白根洗净,捣烂如泥,入黄丹和匀为丸。

敷于脐部,布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

水泻。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56.神秘万金膏:草乌、川芎、大黄各十八克,当归、赤芍、白芷、连翘、

白芷、白蔹、乌药、官桂,木鳖子各二十克,槐、柳、桃、桑、枣枝各十二

克,(一方加苦参、皂英各十五克,一方加苏合香零点九克,名万应紫金膏)。

将上药细锉,用麻油一千克浸药一宿,用火熬至药焦色,用丝绢滤去渣,将

油再入锅,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后入乳香,没药末各十二克搅

匀。摊贴脐上,用于泄泻和痢疾。

备注:本方贴患处可治疗风寒湿气所侵、跌打闪创伤损、一切疼痛,并

治一切无名肿毒;贴背心可治疗哮喘咳嗽;贴太阳穴可治疗头痛眼疼。

出处:《膏药方集》。

57.丁香三克,大椒六克。研极细末放膏药中,贴脐中。用于水泻。

出处:民间验方。

58.葱、姜各适量,黄丹(如豆大)一粒。把葱、姜打烂、入黄丹和匀。

纳入脐中,外贴膏药。用于水泻。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资料》。

又方:葱白根捣烂,加入黄丹为丸,放脐上。

59.丁香、白芍、甘草各等分。研细末后,用唾液调和如饼状,敷于脐上,

外贴膏药保暖。

出处:民间验方。

60.硫磺、丁香各二克,白胡椒一点五克,绿豆粉四点五克。共研末和匀。

将药末少许敷在脐上,外以膏药封贴。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61.酒饼丸适量。研成粉末,以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每日一次,五至八小时后去掉,同时禁食,有脱水及酸中毒者,给予输

液及纠正酸中毒。

出处:《广西赤脚医生》一九七六·六。

62.大蒜一至二枚,连皮放热灰中煨熟,去皮捣烂,纱布包裹,敷神阙穴。

局部有烧灼感,并且皮肤发赤时去掉,一日一次。

出处:《中华药学杂志》一九七六年十二期。

备注:大蒜治泄泻许多医籍均有记载,如《千金方》以大蒜须捣脐中,

《增广验方新编》取大蒜须同银珠同捣敷脐等。现多煨熟后再用,以减少对

皮肤的刺激,延长敷药时间。

63.生姜、大葱、大蒜各六十四克。木鳖仁十五克,穿山甲十克,乳香。

没药末各九克,丁香一点五克。前五味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将后三味糁入

膏内,敷脐上。用于夏日泄泻,敷之即效。

出处:《理沦骈文》。

64.鲜石榴果皮二十克,捣成泥状,敷于脐部,外盖锡纸、纱布,胶布固

定,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

疗效:治疗腹泻二十四例。一次痊愈十二例,二次痊愈五例,三次痊愈

四例,好转三例。

出处:《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一九七七·四。

65.五倍子(炒黄),干姜各十克,吴茱萸、公丁香各五克。共研细末,

备用。每次取十克,用温白酒调成软面团状,做成直径五厘米的药饼,敷脐

部,胶布固定,晚敷晨揭,每日换药一次,连用一至八次。用于腹泻。效果

较好。

出处:《铁道医学》一九八○·三。

66.细辛、荞子粉各三克。共研细末,制成蚕豆大的丸子。放脐眼内,纱

布盖上,固定好,用于腹泻可一次止泻。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67.总管根皮少许,嚼烂,敷于脐部。用于腹痛便泻。

出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68.五倍子六克,公丁香三克,共研细末,水和调匀。每次取三克敷脐眼

上,外用普通膏药盖贴。用于腹泻。

出处:《穴敷疗法聚方镜》。

69.白胡椒二份,肉桂一份,丁香一份。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水

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并敷命门穴。外用胶布固定,一至二日

换药一次,直至痊愈为止。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备注:命门穴在与脐相对的腰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疗效:治疗腹泻一百五十例,百分之九十五均在用药一至二次痊愈。近

百分之五的病人,疗效不佳。

【敷贴疗法】

1.大葱适量、大粒食盐适量。将二味混合炒热,用纱布包起来,乘热敷

于腹部和腰背部。发散逐邪,解毒杀虫而止泻。适用于腹痛肠鸣,泻下粪臭

或清稀如水的患者。

2.大蒜二十克,朱砂零点三克。共捣烂,用油类纱布二层包裹,压成饼

状,贴于肚脐神阙穴和双足心涌泉穴。消食导滞,解毒止泻。适用于泄泻腹

痛,或泻下不爽,或泻下酸臭的患者。

3.五倍子三十克,白面十五克,米醋适量,将五倍子碾为细末,加入白

面、米醋,调匀如糊状。取药糊分别涂布于穴位,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

日换药三至五次。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不愈,面黄神疲,少气懒言,食欲

不振者。

4.炮姜三十克,研末,用开水调成药饼(长八厘米,宽三厘米),竖贴

于神阙与关元之间的丹田。温中止泻。适用于腹痛肠鸣,泄泻清稀如水,得

温则舒,畏寒肢冷者。

5.绿豆粉适量,糯米粉适量。将两粉混合;加入鸡蛋清调拌,外敷贴囱

会穴和双足心涌泉穴。清热解毒,祛暑止泻。适用于腹痛,泻而不爽,粪色

黄褐而臭的暑湿泄泻。

【体针疗法】

1.急性泄泻:发热急,便次显著增多,尿少。

取穴: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针用泻法,寒证加灸。

若热甚加内庭、商阳、少泽点刺;肢冷脉伏加神阙隔姜灸。

2.慢性泄泻:发病缓,便泻次数较少,病程较长。

取穴:中院、天枢、足三里。针用补法,可加灸。

若脾虚加脾俞、关元俞;肝郁加肝俞、行间;肾虚加肾俞、命门;脘痞

加公孙;胁痛加阳陵泉;短气加气海。

【巨针疗法】

1.取主穴:足三里透下巨虚;配穴:中脘。

手法:足三里透下巨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中院用泻法。每日一次。主

治寒湿急性泄泻,(症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腹痛肠鸣,身寒喜暖,口不

渴,舌质淡,苔白,脉多沉迟)。具有健脾强胃,温化寒湿止泻。

2.取主穴:阳陵泉透阴陵泉;配穴:内庭、天枢。

手法:阳陵泉透阴陵泉用泻法,内庭,天枢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

主治:湿热急性泄泻,其症状为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泻下黄靡热臭,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症,苔黄腻,脉滑数。

3.取主穴:上脘透下脘;配穴:足三里。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

一次,治愈止。

主治:宿食停滞急性泄泻,饮食不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转化失常,

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食物不化而腐败,泻下臭如败卵,嗳气不食。

4.取主穴:脾俞透胃俞;配穴:太白、足三里。

手法:脾俞透胃俞用插针法进针,太白、足三里用补法。隔日一次,十

次为一疗程。

主治:脾气虚弱慢性腹泻。其症状为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不思饮

食,食后胸闷不舒,久泻不止,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5.取主穴:命门透腰阳关:配穴:关元、太溪。

手法:命门透腰阳关用插刺法进针,关元、太溪用补法隔日一次,十次

为一疗程。

主治:肾阳虚衰慢性泄泻。其症状为,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

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之征。疗

效举例:张×,女,七十八岁,晨起四至五点钟肠鸣腹痛,泻后则安,病程

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伴纳呆,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沉。证属脾肾阳虚

所致泄泻。治以温肾健脾,施以巨针脾俞透肾俞,配命门、关元、足三里,

用补法。针七次症状减轻,食欲增加,针十二次痊愈。

【灸法】

1、艾灸疗法:取穴,足外踝下,赤白肉际(粗、细皮肤)交界处即为

腹泻特效穴。

方法:取陈艾叶晾干,用桑皮纸或其他燃烧性良好的纸张做成灸条。采

用温和灸法,手持点燃的艾条距离该穴一寸左右,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度。左

右穴每次各灸十至十五分钟,每日灸二至三次。适用于脾虚,肾虚所至的腹

泻。

2.灯芯火爆治久泻:取神阙,长强穴。方法:灯芯蘸香油,点燃,神阙

穴周围灼灸六次,长强穴的灸一次,听有喳之声为佳,每三日灸一次。

3.隔盐灸神阙穴治慢性腹泻:取神阙穴。患者取仰卧位,将精盐填平脐

窝,用陈艾绒做成直径零点八厘米,高一厘米艾柱放在盐上点燃后施灸(以

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灸三至九壮,隔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

【耳穴压丸法】

取大肠、小肠、胃、脾、肝、肾、下脚端、神门。每次选一侧耳穴二至

四穴,用常规王不留行籽压丸法,压丸期间经常按压耳穴,每三至五天换丸

一次。

【药线灸法】

用青麻搓成直径约零点五毫米的线浸泡于由麝香等药物配制的药酒中制

成药线。以拇、食二指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约一厘米,点燃后待线头呈

红炭珠火(忌火苗)时,对准大肠、小肠、脾、胃、交感,三焦耳部穴位,

顺应腕力,拇指尖稳重而敏捷地将火线头点按于穴位上,如穴位深不便拇指

按入,可将火线头伸入点灼,不需指压,一按火灭即为一壮。急性及重症者

每天灸一至二次。对于泻下粪便清稀,腹部冷或喜温,肢体不温者,宜配合

用艾条,线香、药线温和灸肚脐。脱水者必须输液。主治急性腹泻。

【耳穴埋针法】

取穴:有如下几种方法:

慢性肠炎和慢性结肠炎者:取大肠、小肠、脾、肾、神门,粘液多者加

耳迷根、肺、心,大便次数多者加便秘点。

过敏性肠炎,结肠炎;取肾上腺、风溪、结肠、小肠、交感、神门,便

次多且带粘液或粘液血便者加耳迷根、肝、脾穴。

吸收功能障碍:取脾、胃、肾、小肠、肺、皮质下、胰胆。

肠神经官能症:取心、肾、小肠、缘中、胃、神门,失眠头昏后病情加

剧者加神经衰弱点,失眠点、枕、食少乏力者加胰胆、三焦,粘液便者加结

肠、耳迷根、交感。

操作方法:将所取穴位部用百分之二碘酒涂擦,继以百分之七十五酒精

涂抹脱去碘,左手固定耳廓,并绷紧局部以暴露穴位,右手用消毒过的镊子

夹住消毒的皮内针的针柄或揿针的针环,对准穴位刺入压尽,然后用剪成小

块的胶布或止痛消炎膏、伤湿膏贴敷固定。贴完后,按压约二至三分钟,以

加强刺激。每耳每次埋穴三至五个,一般每次只埋一侧耳廓,必要时也可同

埋双侧,每日自行按压三至五次,每次一至二分钟,保留四天左右,五至十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当撕开胶布,埋针则同时粘出,针口应用百分

之二碘酒涂擦。

【耳针疗法】

1.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三焦耳部穴位,用针刺法,每天一至

三次,每次留针一小时。主治急性腹泻。

2,取神门、大肠耳穴。以压痛法探找神门、大肠穴之敏感点,用三十号

耳针垂直迸针一至二毫米,以不穿透耳壳为度,一般留针一至二天可愈。泻

止后可酌情加内服药以善后。

疗效:用此法治疗泻痢重症病人五十例,效果良好,一般针一至二次可

收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一九八五·五·五十一。

【指压疗法】

1.用拇指罗纹面按揉腹部关元、腰部肾俞和脾俞及小腿部足三里穴,各

一分钟。

2.用手指按压耳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泄泻的治疗,由于病因复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自我

按摩对慢性泄泻有比较好的疗效。

1.按穴位:取中院、章门、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将右

手中指伸直,其余四指轻握拳,左手抓住右拳背,然后用右手中指分别点按

上述穴位,由上而下逐个进行。急性泄泻加上巨虚、内庭、公孙;慢性泄泻

加脾俞、肾俞、大肠俞。每穴点按一至二分钟。

2.摩腹部:仰卧位,左右手重叠,右手掌心在下放置于中皖穴处,左掌

心叩放在右手掌背,然后,两手均匀用力做顺时针旋转摩动,正中由中脘开

始,向下到耻骨,再沿右左胃经向下推拿至耻骨,以腹部舒适为宜。

3.擦腰骶:坐位,先两手掌面相对擦热,用两手掌根部,贴附在腰脊柱

两侧,从肾俞至大肠俞,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往返推擦,用力宜大,推擦

要快,擦至局部出现湿热感为宜。4.揉尾端:取俯卧位或膝胸卧位,充分暴

露尾骶部,右手中指指尖放于尾骨尖端下方长强穴位,做勾揉按摩动作,用

力由轻渐重,一般二至三分钟为宜。

5.推胁腹:用两手大鱼际及手掌掌面,贴附在两胁部,然后两手从胁至

小腹往返推擦,推至小腹时,两手鱼际稍做用力,动作宜快,以胁及小腹出

现热感为好。

【食疗】

1.炒糯米六十克,淮山药三十克。共煮粥,然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

量调服。用于脾虚泄泻。

2.炮姜(或于姜)六克,大米五十克,共煮粥,熟后去姜,食盐调味服

食,用于寒泻。

3.莲子二十克(去心,炒熟研细末),大米五十克。先将大米煮粥,快

熟时加入莲子粉,几开便可食用,咸、甜均可。用于脾虚泄泻。

4.干荔枝七个,大枣五枚,水煎食用,每日一次,用于久泻病人。

5.辣椒一个,豆腐适量。将豆腐放在锅中蒸熟,就辣椒,于早晚二次吃

下,用于水泻。

6.茶叶十五克、炮姜、食盐各三克,粳米三十克。同炒至焦黄,水煎饮

服。主要用于寒性水泻不止。

7.青梅三十克,黄酒一百毫升。同放瓷杯中,放在有水的蒸锅中蒸二十

分钟,每次温饮十至三十毫升。用于食滞、久泻。

8.糖拌木瓜:木瓜、白糖适量。将木瓜去皮后,切片,拌糖服用。用于

脾胃湿盛,消化不良,吐泻。

9.饭锅巴一百二十克,莲子肉一百二十克,白糖一百二十克。将锅巴、

莲子肉研末,与糖和匀,每眼三至五汤匙,一日三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芡实、薏苡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六克,加

水适量,煎煮四十分钟,再加入淘净的大米一百五十克,继续煮烂成粥。分

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用于消化不良,久泻。

11.浓茶酸醋饮:浓茶一杯,酸醋少许,调和饮服。具有清热、止渴、止

泻功效,主治热泻黄水,热臭难闻,口渴。

12.生姜米醋鸡蛋:鸡蛋三枚、生姜十五克、米醋十五毫升。将鸡蛋打碎,

生姜切碎,加适量盐,葱调味品混合搅匀,用油煎炒作鸡蛋饼,将熟时用米

醋灸之即成。当点心吃。具有健脾温中功效。主治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3.米醋鸡蛋方,鸡蛋数枚。米醋适量。用米醋煮鸡蛋,蛋熟食。日服一

次,每次二枚,二至三次即愈。具有健脾固脱功效。主治暴泻、水泻,伤食

泻。

出处:民间验方。

14.黄瓜叶米醋鸡蛋:黄瓜叶三十克,鸡蛋二枚,米醋十克将黄瓜叶洗净

切碎,鸡蛋打碎,二味和匀于铁锅中,炒至蛋将熟时,冲入米醋。炙熟即成。

一服即效。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功效。主治热泻。

出处:民间验方。

15.盐腌香椿:鲜香椿适量。将香椿洗净。晾干,以十分之一量的食盐,

腌渍数日,再晒干,贮存即可。经常佐餐食用,具有健脾化湿,解毒止泻功

效。主治慢性泄泻。

出处:民间验方。

16.黄母鸡炖莲肉:黄母鸡一只,莲肉一百五十克。将鸡除去毛脏,与莲

肉同煮烂吃。具有开胃止泻功效,主治腹泻次数繁多。

出处:民间验方。

17.梗米末冲姜水:粳米、姜各适量。将梗米适量置铁锅中,炒成炭,研

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五克。具有补脾和胃,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

胃肠炎。

出处:民间验方。

18.鸡内金白术散:炒鸡内金、炒白术各五十克,将上二味研末。每天服

二次,每次十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具有健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肠

胃炎。

出处:经验方。

19.大蒜头灰水方:大蒜头一个,将大蒜头烧灰存性,煮水饮服。具有健

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腹泻不止。

出处:民间偏方。

20.黄芪植草汤:黄芪三十克,肉桂六克,灸甘草九克,水煎常服。健脾

和胃,消炎止泻。主治虚寒型慢性胃肠炎。出处:民间验方。

21.沙参养阴汤: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各十五克。水煎,常服。主

治阴虚型慢性胃肠炎。

22.糯米粽子:糯米棕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糯米棕子切片晒干,蒸

熟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十片,早晚各一次。温补脾胃,驱寒止泄。

主治寒泻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23.莲肉糯米糕:莲肉三百克,糯米或粳米五百克。莲肉(去芯),加水

煮烂,捣成泥,糯米或粳米五百克,水浸二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

隔水蒸熟,稍凉后切块,撤白糖一层。每天早晚当点心用。补脾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食

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

出处:民间验方。

24.炒米面粉:米粉、面粉各二百五十克。将其放入铁锅内文火炒热,冷

却备用。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任意服食。益气止泻,主治慢性泄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

缓弱)。本方还可治热病烦燥,泄泻等症。

出处:民间验方。

25.黄米粉:黄米、砂糖各适量。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具有消宿食,止泻功效。主治久泻食欲不振。

出处:民间验方。

26.炒白面糯米大枣粉: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将白面、糯米炒黄,

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健脾法湿。主

治脾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症。

出处:民间验方。

27.焦米粥:白粳米一百克。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健脾

祛湿。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症。

出处:民间验方。

28.莲薏粥:白莲肉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粳米五十克。将白莲肉泡去

皮,与另二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清

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症。

29.荔枝粥:干荔枝肉五十克,山药、莲子各十克。将干荔枝肉、山药、

莲子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

晚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治五更泻(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

泻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0.大枣糯米粥:大枣十五克,糯米六十克。将大枣浸泡一小时,与糯米

同煮为粥,早晚食之。安中养脾、补胃益气。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31.茯苓粉粥:茯苓粉、大米各适量。将其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利

水祛湿,补益脾胃,宁心安神。主治由脾胃虚弱而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

大便溏泻,痰饮眩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32.山药羊肉粥:羊肉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五百克。用羊肉、鲜山药,煮

烂入糯米,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早晚服食。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

效。

33.人参粳米粥:人参五克(或党参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用二者同煮粥,

加冰糖少量,早晚服用。益元气,止泄泻。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阴虚阳元,火郁内热诸症忌用。

34.番石榴末:未成熟的番石榴数个。晒干研末。每次十克,用酒送服,

每日服二次。具有祛寒、健脾、止泻作用。主治寒泻、泻出清水。口淡唇白。

出处:民间验方。

35.石榴茶:石榴皮五克。将其碾为末,水煎代茶饮。涩肠止泻。主治久

痢不愈,因脾肾阳虚所致经常泄泻,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出处:民间验方。

36.二花茶:红茶十克,玫瑰花六克,银花十克,甘草六克,黄连六克。

加水煎取汁顿服。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固肠止泄。主治急慢性肠炎,下痢,

泄泻。

出处:民间验方。

37.干姜车前子饮:干姜三克,炒车前子十克。将干姜、车前子共研末,

加红糖一匙,滚水冲服。每次一杯。若煎煮服,用干姜六克,炒车前子三十

克,治乳白色水泻尤佳。具有温中止泻功效。主治急性腹泻。对脾胃虚寒,

肠鸣腹痛,大便清稀无臭的泄泻有良效。

注意:泻止停服,不可久服。

38.干白莲肉二十克,米汤或开水二百毫升。将莲肉研末,加米汤或开水

煮成一百五十毫升,加白糖少许,每日眼三次,每次五十毫升。

39.鸡蛋一个,白果仁二个。将白果仁碾成细粉,纳入鸡蛋内,再将鸡蛋

用小火烧熟,每日吃一个。

40.苹果一个,红糖适量。将苹果洗净煮熟,去皮、核后加红糖,捣烂如

泥,加热食之。用于不发热之轻症。

41.栗子七至十枚,白糖适量。粟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

加白糖调服。

42.绿豆一把,大蒜头一个,扁豆二十克,共用水煎服,每日三次,连服

二日。绿豆,清热解暑毒;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大蒜头,解毒杀虫,

健胃行滞。主治暑天腹泻。

43.猪腰子一个,骨碎补末十克。将猪腰子去筋膜,破开后纳入骨碎补,

外用湿纸包后煨熟,取出,去骨碎补,切片,用淡盐水送服。用于肾虚,久

泻。

44.淮山药三十克,鸡蛋三个。将淮山药研细煮成粥,入鸡蛋黄煮熟服。

用于肾虚,久泻。

45.乌雌鸡一只,草果仁三十克。将鸡去毛和内脏,果仁用面煨后研末,

入鸡腹内,用线缝台,煮熟服。可燥湿健牌。

46.狗肉或黄牛肉一百二十克。胡椒粉三克。肉与胡椒粉一起用菜叶包好

后,煨熟服,用于寒性腹泻。

47.浓茶,米醋各少许,同服。此方用于湿热泄泻、腹痛、即泻、口干渴

者。

48.葛根粉及白糖各三十克。加水煮糊服。用于肠炎腹泻。

49.黄雌鸡一只,莲肉一百克,将鸡去毛和内脏后,莲子去心,共煮烂服。

用于脾虚泄泻。

50.炒慧仁三十克,大米五十克,水适量。先将水煮沸,然后加入苡仁和

大米再煮,加适量食盐调味服食,用于脾虚湿困之泄泻。

【酒疗法】

1.生姜一百二十克,米双酒三十克。将生姜洗净,切开,蘸米双酒,急

搽揉患者四肢,搽至转热为度,每日二至三次,连续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

肠炎腹泻。

2.白酒和红糖熬热内服。用于腹痛泄泻。

3.柿饼二只,蒸熟加酒吃。用于寒泻清水。

4.杨梅用高梁酒浸,瓶装盖紧,七天后饮用。每次食一至二枚,每日二

次。

5.鸡蛋一只,打入碗中,加白糖十克,倒入白酒一百毫升,搅匀。划火

柴点燃,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6.黄酒五十毫升,丁香二粒,黄蒸炖十分钟,趁热饮酒。用于感寒性腹

痛、腹胀、吐泻。

7.糯米粽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粽子切片晒干。用时先蒸热后,加

姜汁和酒少许吃。每次吃一百克,早晚各一次。用于治寒泻清水。

8,葱白适量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入米酒少许炒热,用布包好,趁热

熨患者脐部,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分钟,连续熨二至三日。用于急性胃肠

炎腹泻。

9.艾叶一握,米双酒适量。将艾叶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加酒炒热,用布

包好,趁热熨患者肚脐上,冷则再烘。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至十五分钟,

连续熨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

10.松香六克研细末,调拌白酒,外敷贴肚脐。

11.艾绒捣成饼状,用白酒浸泡,外敷贴肚脐,胃脘处,然后用温炙。

12.黄酒二百五十毫升,赤砂糖五十克,食醋少许,老姜数片,共煮沸趁

热服,不能饮酒者适当减量。用于慢性腹泻。

【药茶疗法】

1.石榴叶茶

处方与用法:石榴树叶六十克。生姜十五克,食盐三十克。三味同炒黑,

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温中止泻。

选按:石榴叶《本草纲目》载“止涩泻痢、带下”。据研究报告,本品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抑

制作用。加生姜温中止呕,食盐主含氯化钠,能保津止渴。可用于急性胃肠

炎寒泻症。

2.车前子茶

处方与用法: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每用十五克,制粗末,

布包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

选按:本品性昧甘寒,《医说·车前止暴下》云:“此药利道而不动其

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车前子治疗泄泻是针对“湿盛则濡泄”

的病因来治疗的,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据研究,本品含有多量的多糖体粘

液质,可能为保护肠道局部以及吸附解毒的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促进水、

钠的重新分布,阻断水、钠的肠腔内移动而共同起到止泻的作用。故本方适

用于急性肠炎初起水样便。

3.苦瓜根茶

处方与用法:鲜苦瓜根三十克,切碎成粗末,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毒。

选按:本品属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性味苦、凉。《众集验方》介绍,

“治痢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加水炖服。”民间将之用

作治疗夏季泄泻的验方广为流传。

4.藿米茶

处方与用法:藿香十五克,糊米三十克,煎水澄清代茶频饮。

功用:健脾,清暑化湿。

选按:藿香辛微温,《药品化火》载“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

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

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伍以糊米,健脾化湿。故本方

可用于夏季暑湿泄泻。

5.萝卜叶茶

处方与用法:萝菔叶(干)三十至六十克,煎水装入保温瓶,代茶频饮。

功用:行气消食,化滞止泻。

选按:萝卜叶又叫菜菔叶,宜于冬春季采收阴干备用。崔岛锡《食经》

云,采菔叶“消食和中”。《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一切喉症..水土不

服,饮食停滞,胀泻..菜菔叶洗净浓煎服之。”本品具有行气消食,化滞

止泻的功效。故运用于伤食积滞之泄泻。

【醋蛋疗法】

1.老姜糖醋酒方

组成:食醋量一百毫升,黄酒适量,老姜五片,赤砂糖五十克。

制用法:将上述四味同入砂锅中,煮沸趁热吞服。不能饮酒者,酒用少

许。

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肠炎。

2.蒜醋止泻方

组成:大蒜,食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大蒜去皮,浸入醋中备用,泄泻时每餐食蒜头六瓣。每日服

三次。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肠炎,腹痛泄泻。

3.醋茶饮

组成:醋与浓茶各适量混合一次服下。制用法:将醋与浓茶混合,一次

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

灼热等症。

4.一味米醋饮

组成:米醋五十毫升。

制用法:以开水稀释,频频饮服。

适应症:适用于食积泄泻。

5.醋豆腐方

组成:醋五十至八十毫升,豆腐一百五十克。

制用法:将豆腐切成二至三块,明火用花生香油,加食盐少许,加醋,

煮片刻,即服食。

适应症:适用于肠炎腹泻反复不愈者。

6.白矾鸡蛋方

组成:白矾如绿豆大三块,鸡蛋一枚。

制用法:将鸡蛋打一孔,放入研末的白矾,湿纸封口,外用黄泥包裹,

放炭火中煨熟,每服一枚,日服二次,连服三日。

适应症:适用于久泻不愈者。

7.青盐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食盐三克。

制用法:将蛋打碎,与食盐搅匀,不放油干炒熟,当早点食之。

适应症:适应于五更泻。

8.胡椒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胡椒七粒。

制用法:将鸡蛋打孔,放入胡椒末,湿纸封口,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约

三至五毫米厚,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烧酒送服一枚,一日三次。

适用症:用于虚寒性腹泻。

9.艾叶鸡蛋

组成:生艾叶若干,鸡蛋一枚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

空腹服。

制用法:将鸡蛋用生艾叶包裹约五至六层,放入柴灶热灰中煨熟,艾叶

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空腹服。

适应症:用于寒湿泄泻。

10.薤白鸡蛋

组成:薤白一百二十克,鸡蛋二枚。

制用法:先洗净薤白,切碎,再打碎鸡蛋,二味相和煮作蛋汤,早晚空

腹顿服。

适应症:用于久泻伤阳者效佳。

11.白酒白糖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白糖十克,白酒一百毫升。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里,加白糖,再倒入白酒,搅匀。划火柴点燃,

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寒湿盛泄泻。

12.醋蛋止泻方

组成:醋一百毫升,鸡蛋二枚。

制用法:用搪瓷锅盛醋,加入鸡蛋共煮,至蛋熟,将鸡蛋同醋一起服下,

若下愈可再服一次。

适应症:用于慢性腹泻。

13.姜醋蛋饼

组成:醋三十毫升,生姜十五克,鸡蛋三枚,盐、葱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切碎的生姜,葱及盐搅匀,用油煎成鸡

蛋饼时再用醋灸之。作点心吃。连食数次至症状改善为止。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14.醋蛋炒瓜叶

组成:醋十毫升,鸡蛋二枚,黄瓜叶一百克。

制用法:将黄瓜叶洗净切碎,打入鸡蛋搅匀,在铁锅中干炒至蛋熟时,

倒入醋灸熟,每日一剂,至愈为止。

适应症:用于湿热泄泻,见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者。

【药物疗法】

急性腹泻西药用黄连素,每次二片,每日三次;中药选藿香正气水(或

片、丸)每次十毫升,每日三次。慢性腹泻选次碳酸铋,每次零点六克,每

日三次。中药用参苓白术丸,每次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或四神丸,每

次九克,每日一至二次。

【验方】

1.治疗寒湿、湿热所致腹泻的方药

(1)生姜十五克,绿茶十五克,苏叶十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腹泻。

(2)火炭三十克,马齿苋六十克,葛根三十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腹

泻。

2.治疗食滞所致腹泻的方药

(1)花椒三十克,小茴香三十克,枣泥适量。花椒、小茴香共研细末,

取枣泥制丸,丸重九克,每次一丸,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

(2)干萝卜叶三十克,水煎服。

(3)山楂六十克、菜菔子三十克,苹果十克(或桔子皮五克),水煎服。

3.治疗脾虚所致腹泻的方药

(1)酸石榴皮二十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2)酸石榴皮六克,生山楂九克,共研细粉,分二次,用红糖水送服。

(3)酸石榴皮,研成细粉,每日早晨空腹服六克。

(4)茄根六克,石榴皮六克,水煎服,小儿量减半。

(5)饭锅粑五百克,焦山楂一百克,山药二百克,砂仁五十克。先将饭

锅粑炒成焦黄,然后与诸药研成细粉和匀,每次内服十克,白糖水调服,一

日二次,适用于老人和小孩脾胃虚弱久泻。

(6)糯米糠,小麦芽各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之,每日吃三至五个。

适用于脾虚腹泻。

4.治疗急性胃肠炎腹泻的方药。

(1)将葱白捣烂炒热,熨脐。

(2)韭菜连根一把,用水洗净捣烂绞汁约六十毫升,用温开水冲服。

5.治疗脾肾虚寒所致腹泻的方药

薏仁米、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各六十克,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同

煮,待苡仁煮熟即成,日三次分服,连服二剂,用于五更泻。

【偏方】

1.鲜马齿苋汁半杯用法:略沸,一次饮完。每日二至三次。

2.茶叶六克,柚树叶十五克。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三次。

3.大米一百克,莲子五十克。用法:将大米炒黄,与莲子共研末,每服

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4.山药五十克,干姜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

三次。

5.玉米棒(去掉玉米粒)用法:炒黄,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三次。

6.椿树皮三十克,干姜十克,甘草六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7.辣椒根六克,陈醋二十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8.干石榴皮十五克,干柿子皮十五克,干姜六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二至五克,每日二至三次,小米汤送下。

9.枯矾三十克,苏叶三克,茶叶十克,干姜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0.鸡蛋一个,柿蒂十五个,白酒五十毫升。

用法:加水一百毫升,搅匀,蒸熟,去柿蒂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稻米壳十克,高粱壳十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每日一至二次。

12.赤石脂六十克,干姜三十克,乌梅三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四克,每日二至三次。

13.干藕节六十克,辣椒粉二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4.五倍子六十克,陈皮十克。

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次。

15.花椒五克,炒大米六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6.饭锅粑一百克,莲子肉一百克,白糖六十克。

用法:共研为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7.炒小茴香十五克,炒车前子三十克,炒干姜六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一至二次。

18.炒谷子三十克,椿树皮三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二至三次。

19.白扁豆叶十五克,陈皮十克,柿蒂十五克,干姜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0.炒白术十五克,艾叶十克,益智仁十二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1.石榴皮十五克,大枣十五个(去核),甘草十二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一至二次。

22.白萝卜叶六十克、葱须十五克,生姜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3.棉花根六十克,艾叶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4.白面、糯米、大枣各等份。

用法: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

克,开水调服。

功效:用治脾虚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25.莲子(去心)二十克,淮山药二十五克,内金十五克,糯米五十克,

白糖适量。

用法:先将前三味加水煮二十分钟,再下糯米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食

用。

功效:用治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

26.红茶或花茶十克,醋少许。

用法:用开水沏成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饮。

功效:用治水泻,其臭难闻,口干口渴。

27.大蒜二头。

用法:烧灰存性,煮水服。功效:解毒、消炎。

用治腹泻不止。

28.泄泻不止,诸药无效者,梧桐叶煎汤洗足。

29.泄泻日夜无度,针砂、地龙、猪苓共研末,生葱汁调贴脐上,小便长

而泻止。

30.车前子,不拘多少,为细末,每股二钱,米饮调服。

【秘方】

1.主治虚寒型久泻。

(1)处方:赤石脂十八克,炒白术九克,干姜三克,麦芽十五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服。

疗效:屡验当效。

(2)处方:陈艾一握,生姜一块。

服法:每日二剂,水煎热服。

(3)处方:头烧酒。

服法:饭前饮五十克。有特效。

(4)处方:母丁香、桔红等分。

服法:研为细末,制蜜丸豆大,米汤下一丸,日三次。

2.主治湿热型泄泻。

(1)处方:田螺二粒,羊矢十四粒,槟榔九克,鲜车前草五株。

制作与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后熏热,外敷脐部约半小

时以上,待小便通利后揭去。

疗效,验几十例,有效。

(2)绿豆汤温服,甚妙。

(3)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

(4)黄芩、白芍各二钱,甘草一钱,腹痛者加桂皮二分,当脓血者加黄

连。

3.主治:暴泄注下。

(1)处方:车前子(微炒)三十克。

服法:研为细末,清米饮调服。

(2)处方:艾叶一把,车前叶一把(阴干)。将二叶细切,用水二盏,

煎至一盏,去渣入萎汁,再煎一沸,稍热服立愈。

(3)秦艽二两,炙甘草半两,每眼三钱,水煎服。

4.主治:久泻不止。

(1)处方:罂粟壳一个,乌梅十个,枣儿十个。

服法:水煎服。

(2)处方及服法:生姜四两,黄连一两,剉豆大,慢火炒,待姜干脆深

赤色,去姜取黄莲为末,每一钱,空心腊茶清下。

(3)处方及服法: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

下四五十丸。

(4)陈火腿煅研,锅心饭焦,各三钱炒,松花一钱,米和丸,参汤下。

(5)黄火炒为粉,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6)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为末,枣肉拌食。

(7)白石脂、干姜,等分研,白沸汤和面为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

丸。

5.主治:习惯性食肉后腹泻。

处方:鲜枳壳一个,鲜猪肉少许。

制作与服法:去枳壳少瓤,将鲜肉切细装入枳壳内,封口,用黄泥包籽,

入火灰里烧之,焦时取出,去泥研成细末,分三次用,黄酒冲服。

疗效:病轻者一个,重者二至三个可愈。

6.主治:脾虚泄泻。

(1)针砂七钱半,官桂一钱,枯矾一钱为末,以冷水调,摊脐上下,缚

之,当觉大热,以水润之,可用三四次。

(2)常食荞麦面,便能止。

(3)糯米炒黄磨粉,加白砂糖调服。

(4)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钱。

(5)吴茱萸开水泡,焙干,每用三钱,水煎,入盐少许服之,立效。

(6)白术土炒,白芍各一两,冬月加炒肉豆蔻五钱,共为末,饭丸梧子

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汤下,极效。

6.主治:五更泻,又叫肾泄。

(1)处方:雄黄十五克,麝香九克,梅片二十一克,白芷三克,胡椒六

克,公丁香六克,细辛三克,鹅不食草三克,皂角十五克。制法:共研极细

面贮瓶备用。服法:每日服零点三克,重者服零点六克,姜汤(或白开水)

送下,服一小时后即见效。

疗效:曾治一千多例,百分之百治愈,有特效。

(2)处方:台参九克,焦苍术六克,茯苓六克,炙草四点五克,莲肉六

克,山药六克,故纸六克,吴萸四点五克,五味子三克,扁豆十五克,乌梅

六克,诃子六克,炙票壳六克,麦芽六克,焦楂七点五克,肉蔻六克,砂仁

四点五克。

服法及注意事项:水煎服,忌生冷食物及房事。

(3)处方:五味子去梗二两,吴朱萸汤泡七次,五钱,同炒香为末,每

早陈米汤服二钱,服完一料,即愈。

7.主治:暑泄。

(1)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开水下二三钱。

(2)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效。

8.主治:水泄。

处方: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饮下二

三十丸,妙。

9.治老人泄泻。

(1)枯白巩一两,煨诃黎勒七钱半为末,每饮服二钱,取愈。

(2)黄土炒白术半斤,炒山药西两为末,饭丸,米汤下。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

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忌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消化,而使腹

泻加重。油腻食物包括肥肉,油炸食品等。对腹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若急性暴泻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水、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若是

虚寒泄泻,亦可予以淡姜汤饮用,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

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因为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

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4.忌生吃大蒜。大蒜能治多种疾病,但腹泻时吃生大蒜,不仅无效,反

而会加重病情。因为人在腹泻时,肠内局部粘膜组织炎性浸润,肠壁血管的

通透性变异,肠腺体分泌亢进,酿成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使大量体液渗

入肠腔。这些异物成份,刺激肠壁而产生腹泻。此时,整个肠道内均处于“过

饱和而紧张应激状态”中,如再吃生大蒜这一辛辣刺激之物,就会因辛辣的

大蒜素而激葱肠壁,促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滑入肠内,

加剧了腹泻。因此,腹泻时忌吃生大蒜。必要时可将大蒜煮熟后再放冷吃。

5.忌滥用氯霉素。氯霉素治疗痢疾(具有腹泻症状)有效,如果是消化

不良所致的腹泻,滥用氯霉素则是危险的。

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都有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效

果更好,用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确有特效,但是,氯霉素在杀灭细菌的同

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千万不可滥用。

氯霉素的一般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失眠、乏力,并可出现幻视、幻听

等,停药后这些副反应会自行消失。可怕的是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毒性

极大,能使白细胞减少,特别是能杀伤颗粒性白细胞,影响红细胞的成熟,

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目前尚难治疗)

6.忌盲目使用止泻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要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

不宜简单一律使用止泻药。诏食物中毒时发生的腹泻,对人体反而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通过腹泻可以把细菌毒素和毒物排出体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0132.html

更多阅读

创世纪十九章索多玛的毁灭 创世纪十九章讲解

创世纪 十九章关键词:罗得,索多玛,蛾摩拉,琐珥今天读《圣经》一小段,记录心得如下:创世纪十九章记录了索多玛城的灭亡。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住在索多玛,城市里的人互相认识,一天罗得坐在城门口,看见两个外乡人。他诚心地请他们去家里

声明:《治疗呕吐一百八十九法 特种神医一百八十九章》为网友不哭的理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