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答疑 大安法师答疑视频

   (2013-03-15 15:14:42) 转载▼

标签: 佛教

净土答疑

大安法师

净心居士

文化

分类: 佛学园地



净土答疑 大安法师

问: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

答: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加之自己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常现象。而老头老太太,文才不足以广阅经论,体力不能支撑长久坐禅。且桑榆已晚,感到腊月三十快到,渴求出离生死心较切,是故一闻简易而究竟的念佛法门,便全身归命阿弥陀佛,靠佛力带业往生,了办生死大事。这种心态与行持,乃是以他(她)们大半辈子人生苦痛经历为代价,所获得信仰上的硕果,可庆可贺。这种愚夫愚妇实是根器深厚的念佛人,无量寿经指称为佛的第一弟子,所谓愚不可及也。而我们一些有点世智辩聪的年轻人,看得几本佛经,了解几则禅宗公案,或密宗的神通感应等,便空腹高心,轻视净土,这山望到那山高,实则并未在心地上下过真实的功夫。大概等到学佛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痛定思痛之余,或有浪子回头之一时。待到那时,自认是愚夫愚妇,舍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莫能出离生死苦海,如是死心念佛,方是真正的上根利智,是乃人中芬陀利。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答: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恒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自性弥陀)。吾人本具阿弥陀佛性德,托彼名号,显我自性等等,兹不广述。愿即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要真为生死发出离心,观照此娑婆浊世,如火宅,如牢狱,如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愿往生心,万牛莫挽。具备这种深信切愿之心态,忆佛念佛便法尔自然。声声佛号,契入弥陀愿海;步步经行,趋近极乐故乡。清凉安乐,庆快生平。这是从净宗信愿核心,单刀直入,获得法益。此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如或未能,便从谨遵净业三福入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孜孜修福。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转化为智慧,所谓福至心灵。有般若智慧,便会厌离三界之苦,油兴欣慕莲邦之乐。是故,净宗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亦有因材施教之善巧,或事入,或理入。然总不离导归弥陀愿海,蒙阿弥陀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成办净业。从修行功课上,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制定一切实可行的功课。然总以简洁、一门深入为主。每日坚持念佛或一万声,或二三万声,记入功课册。以数量求质量,不可自瞒自欺。解门,亦先需一门深入,主要是对净土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作要熟稔。以此作为辨别是非邪正的坐标,建立净宗正信正见。待到净宗信根深植后,行有余力,可旁涉其他大乘经典,以广见闻。其次须亲近净土善知识,勉策信行,以古为师,如是方可获得真实利益,不致走错路头。勉旃勉旃。

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名念佛确实是修持净土法门的一种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么,在持名念佛时,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号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

答: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并无大的区别,总在念佛人的习惯、方便、欢喜而定。但都必须如印光祖师讲的:“(在)真信切愿(的基础上)志心执持。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

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根与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以意根或记数或作观想,摄住耳根与意根,其它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念佛方法甚多,兹略述三五,以备净业同修选用。

1.简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事务忙碌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趺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趺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大安法师净土答疑 大安法师答疑视频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4.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此临睡观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

问: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答: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获真受用。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灭心揣摩佛经真实义,往往愈推愈远。是故宜从真修实干入手。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其中持名念佛为信愿二科之落实。吾人无始劫以来,总在妄想杂念堆中讨日子过,是故伊始念佛,不是被浓雾般的昏沉所困扰,便是杂念汹涌,佛号被冲得无影无踪。加之吾人懈怠放逸的习气,缺乏披铠上阵一人与万人敌的刚毅,所以因循故辙,泛泛悠悠若干年,没有获得一丝毫的念佛法喜。须知看经阅教如读药方,持名念佛方为服药。印祖开示,一个真老实念佛者,一分时间阅经,九分时间念佛。意在吾人从念佛行持中契入。所以文化人学佛,应多从事相入手,每日规定自己念佛的数量,或一万,或二万,或三万。拜佛若干,记录在册,限期检查。有机缘可作或共修或自修的精进佛七,或百万佛号持念等。总在使佛号变熟,止观并运、定慧等持,功夫得力。此时看经阅教,自然心明眼亮,默契于心。愿净业行人共勉之。

问: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答: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净土法门难,稍生信心,如法修行难,勉力行之,恒常精进难。吾人在无量劫六道轮回中,亦曾发过求出离三界之心,修道之行,只因屈于懈怠放逸烦恼,净业无成。所以还在生死轮转中,受大苦恼。今生又闻持名简要法门,当决定成办净业,做到三点,用以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第一,生死心切,智慧思惟无常,生命在呼吸间,三界火宅魔窟,不容片刻停留,今生不了生死,下生定入三途,万劫千生,难闻佛名,思地狱苦,发往生心。将深信切愿二法,常存在心,忆念不忘,作为人生惟此为大之要事。第二,一门深入,莫换题目,摒弃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等众生,安立于涅盘净土。

深知吾等业力凡夫,处于浊世,惟有全身心依怙阿弥陀佛才可得救。第三,记数念佛,克期取证。每日有定课,持念佛号不少于一万声(多多益善),记入功课册。有机缘参加精进佛七,或百万佛号闭关,或昼夜经行念佛(东林寺亦可为四众弟子提供这些修行的条件),如是在实修中得到真切的体验,获得法喜。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念佛的道心才能有进无退。须知,凡夫众生道力怯弱,多有退转。而皈投阿弥陀佛悲愿之海中,弥陀之光明便会摄受我。

问:怎么忆佛?

答: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一个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过天安门广场,现在作意回想一下,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里。忆佛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忆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忆念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忆念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光明,忆念六字名号功德。这个忆是我们的内心系念牵挂境缘,不能忘怀他,就好像鸡孵蛋,保持这个暖气,就好像家里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关的事情,这时候你在上班工作当中心里面自然还牵挂着那个事情。所以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要把忆佛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惟此为大,天天忆想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能救度我们,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遇上种种逆缘,他人非理给自己的诬谤,不可生瞋恨发脾气,应作念想,我都是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了,怎么能跟他去计较呢?如果污秽贪欲的心上来了,应思惟我都要去净土莲华化生了,怎么还能有贪欲的心呢!看到贵重财物生起盗心时,应思惟我都要去西方净土,那里金银七宝具足,我怎么能去拿人家里的东西呢!念佛忆佛能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彰显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软,止恶防非,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便能降服贪瞋痴烦恼,香光庄严,是故宜常念佛忆佛。

问: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答:怨恨是一种对不如意的人与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此时,勿怨天、勿责人。应思惟这些违逆境缘,皆是自己宿世今生业缘所致。若见人欢喜者,得欢喜报;恼害人者,得恼害报,种种皆是本着前世之所为,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所以要心平气和,作还债想,可千万不要积聚怨恨,这是很不吉祥的事情啊!且聚积的怨恨遮盖着我们的佛性,遮掩着我们智慧的光明哪!这个怨恨一旦像决堤的水冲出来,其力势足以毁灭对方,同时也毁灭了自己,自他不二吗。吾人内心如清冷之水,虚明湛洁,一起怨恨,则若投下污秽之物,当即浑浊水之清冷。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哪。此时,要忍住,作还债想,尤其是念佛人,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啊,他曾经作过我父母,我作为子女要孝顺他,孝顺都来不及,还怎么敢怨恨他呀,一定要把这个怨恨放下,以慈悲心对待一切,身心祥和。

悔恨心也要遣除啊!事情过去了就把他放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做梦啊!如梦幻泡影,有什么可执著的呢?昨晚你做个梦,有老虎在追你啊!恐惧得惊醒过来,原来是假的,虚惊一场,此刻你还有什么悔恨呢!如果有悔恨的话应该是想,既然是做梦,何不在梦中做个人情,就给老虎吃掉好了,正好做一布施功德,乐得做个人情,乐得做个君子,岂不快哉!

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

答: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安享涅槃常、乐、我、净。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体现出世间的本怀,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点善,下一辈子得个富贵的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们今生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就惨啦!如果我们发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么我们这一生持戒,念佛,修种种慈善事业的事情,下一辈子可能得到大富贵,在富贵中,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少,迷惑颠倒以富贵造诸恶业者多,这不得不谨慎啦!所以截流大师开示,如果今生不能够发出真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的话,跟一阐提、五逆十恶的人本质上没有两样。五逆十恶者是当生下地狱,那个不能真心求生净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狱。下地狱的时间只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们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净土的话,下一辈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杀盗淫妄酒),即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资格啊!试问我们的五戒持得怎么样,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说,下辈子保住人身比往生西方净土还难。得人身靠自己持戒的力量,而往生净土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今生能闻到念佛法门,一定要信愿持名,今生成办往生之净业。

这个往生净土的信愿建立之后,在世间法当中,要落实大乘佛法真谛与俗谛圆融的特质,在世间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净业三福就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孝养父母,恭敬师长,对朋友要有信誉,要吃素戒杀,身、口、意三业趋向纯善,这样你在家庭和单位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便会导致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你是世间的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积累开发智慧,所以你的事业也会做的越来越好。学佛不仅不会与世间法矛盾,反而能促进世间事业的昌盛。大凡世间上能够建功立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开发有相当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则徐以大无畏的气概,烧毁英国的鸦片,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什么地方?我们得知林则徐用非常工整的楷书来写《金刚经》、《阿弥陀经》、《往生咒》。政务之余,抽暇念诵这些经咒,才知道他从佛经里面吸取了精神的养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龚自珍都是虔诚的念佛行人哪。还有很多的企业家的财富,大多是多生多劫布施的善行所致,今生他又布施,越布施越有财富,可见出世间法与世间体现相辅相成,出世间法提升世间法,世间法为出世间法准备资粮啊!

我们在世间首先要有终极关怀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个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顿了行李,他出去办事,他心里很安定阿!哪怕办事再晚也预定好了地方,这把钥匙在手上随时可以进房间休息,这样,这人才安心呀!如果他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背着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这办事的过程便一直伴随着恐惧不安。办完事到哪里去啊,心里不安呀!这是一般人常见的心态。由此扩大一点说,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试问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没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必先解决的问题,然而多少人却忘了这个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追求世间的种种东西,一生都伴随着不安和恐惧啊!

阿弥陀佛慈悲之极,用这个念佛法门给我们安顿好住的地方,令我们了知生命的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安心立命的事情解决后,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间的事业,那会做得很踏实,很快乐。可见,念佛法门是缔造安乐人生的妙法。

问: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

答: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正信正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动不动就向大家宣布,我什么时候往生了,我要表演给大家看了,这些心态都有其他的杂念在里面,自己出问题了。念佛往生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解决自己无量劫以来的切身大事,不是向外面去表演的。念佛人要平实,昔慧远大师在念佛禅定中,三次见阿弥陀佛,皆沉厚不对他人讲。大行法师念佛三七日,见琉璃地,亦未对人说。预知时至,只是将往生的日期及生平念佛的感应,写在字条上,夹在《阿弥陀经》中。往生后,弟子门人才了解到他念佛修行的功德,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即便预知时至,也不是说你有多了不起,有多大的功德,这是由于我们至诚念佛,阿弥陀佛怜悯我等众生,以种种方式诸如在梦中给我们预告一下,让我们得到安心安乐,在这时候你也不要到处张扬自炫,我有多大本事,有这样的燥妄心,大多要吃亏栽跟头的。在什么时候往生,如何往生,你不要挂在心上,你只要念佛嘛,只要至诚恳切,称念佛名,阿弥陀佛慈悲不舍我这个苦恼的众生,解决生死大事,至于度众生一事,阿弥陀佛自然会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令众生产生信心。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嘛,不要念念都想着表演给别人看,这之间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夹着虚荣心,其结果自己真就成了闹剧演员了。中国大陆若干年来发生的几起往生闹剧,一则疑误众生,让社会人士对佛教产生鄙视,另一方面也伤害了当事者本人。所以念佛行人的正信正见是不可或缺的。

问: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播比如《地藏经》的录像,这样的动机是为度家人、度无形众生,这样可以吗?

答:念佛主要是自念自听,用心去念,念兹在兹,修道就是修心,离开心念,效果大打折扣,念佛机只是助缘,不能成为替代品。因为念佛机是他人的声音,不是你自己的声音。有的念佛堂放念佛机声音甚至比行人的声音都高,在大的念佛机音响中,有的同修或就不出声念,正好掩饰自己的懈怠,放逸,如是念佛何能得到法喜?当然平时播放念佛机让社会人士和家人听听佛号,主要是让他们种点善根,或对念佛产生信心。然这样做时,要恒顺众生,不能让他生烦恼。如果家人要休息的时候,最好不要播放了,他不想听的时候,任何声音对他来说是噪音呀。现在讲以人为本,你得考虑他愿不愿意接受呀,接受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他,他不接受不可强加给他。所以度家人也要有善巧方便。慈悲心不是强加于人,你播放个讲经的录像带,也是这样,要想想他愿不愿意听呀,在夜晚休息就寝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不可把声音搞得那么响,学佛人不应该不顾及他人的心情。首先要懂得尊重对方,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啦。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他对你有好感,有感恩的心,这时才愿意接受你讲的佛法,缘分没到,慢慢来,所以晚上睡觉都也放VCD是不可以的。

至于播放录像带子度无形众生问题,亦无什么根据。如果你有救济众生的慈悲心,应从自身作起,以至诚恳切心,以诵经念佛功德至心回向给无形众生,这样比放磁带录像带更有效果。因为当下至诚一念可通法界。还是应向内心求,不必拘囿于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念佛先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待往生净土华开见佛,得无生法忍后,才真正有能力救度一切无形的众生。至于无人的时候,不断播放讲经带子,或会影响他人休息,亦是万万不可的。

问: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都尽量心念佛号,不过每天都还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遇到不如意的事,还会发脾气,但心中总是希望早日熄灭贪、瞋、痴。在此有四个问题挚诚恳请开示:

(1)、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答: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那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第一次发脾气你可能会火冒三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窜不那么高了,这得有一个过程。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至于你总是希望念佛熄灭贪、瞋、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要调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这才指向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之水与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彼岸。贪、瞋、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不理会他,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能恳诚念佛求往生呀。

(2)、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妄念?

答: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有呵斥。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这样念念都有效果呀!怎么妄想杂念还有呀?妄想杂念不管他嘛,只要在妄想杂念当中,有这句佛号,能够守得住,把得稳,就是我往生左券。由此获得安心安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呀。有如是信愿心态后,至少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你必须完成它,念不完一万声佛号就不要睡觉。万一当天极忙无法完成,也要在其他日子补上。如果持之以恒,念佛功夫得力,妄念自然稀少,此长彼消,水到渠成。

(3)、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助我,驱除心中的贪、瞋、痴?

答: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净土七宝莲池中,标上你的名字莲华放出光明,莲华越来越大。念佛时,即有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我们至心“南无”(全身心归命),就是真正的祈求。有了弥陀强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驱除自己的贪瞋痴。贪瞋痴如浮云,念佛犹如智慧之风,风吹云散,性天法尔朗彻。妄念来了不要去管他,一定要转化为佛号的念头,念头转化,也要经过由生转熟的过程。现在有些人边念佛边琢磨有不有清净心,听说要清净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观察念头,哎呀,我这一念又不清净了,这里妄想杂念又起来了。这怎么办,怎么办?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为我没有清净心。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自设障碍,并无圣言量的依据,纯是自己凡夫的知见,不可依从。

(4)、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请开示。

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候念陀佛。如果是六字,那么吸的时候念南无,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一呼一吸,渐微渐细,然意地中亦有音声之象,用此摄心。这样心系在佛号上,这就是念佛禅,“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禅就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无上的愿心上,就安住在无上深妙禅上。于此禅和净就圆融不二了。

问:请教法师,我皈依佛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

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妄想一皈依学佛,就得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身体比别人键康等,用这些来能证明学佛的成效,这个观念是有偏颇的。固然学佛为了出世间的解脱,也是能获得世间利益的。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错综复杂,所以不可平面线性地看待此事。对净业行人来说,对世间顺逆等事,应作如理的观照。世间无论遭遇倒霉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都属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念佛行人宜应随高随低随缘而过,顺境感恩阿弥陀佛,逆境同样感恩阿弥陀佛,因为逆增上缘更能增加我们的道心。这个世间,众苦充满,三界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苦不堪言,赶紧出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不如意的事情会成就出离心,如果天天都是很顺利,日日都过得舒舒服服,就感觉到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死于安乐。我们念佛行人对苦难要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即使在所谓成功快乐中,也要看到其本质上苦空无常。由是对现世的福报不必过于贪恋,应利益众生、惜福培福,这样便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而人往往在顺境中容易骄逸造业,在忧患中或能令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从三界苦域中超拔出来。这个心理学有个实验,将青蛙放进沸腾的池水中,这个青蛙会蹦地一下跳出来,侥幸逃一命;如果把这个青蛙放在凉水里面,慢慢地加热,直至沸腾高温,那么这个青蛙在这过程中出不来,会被煮死。所以修行人以八苦为师,成就菩提,斯言不虚。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不要怨天尤人,应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如是便是转化逆境之良方,进而心地光明,静定安乐,念佛法喜洋溢,方为真正的净业行人。

问:我们要怎么样在经济条件差劣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戒赌,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赌博是一种根源于贪欲的不良行为,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低收入者,越穷越想赌,抱着侥幸的心理,想通过赌一把发大财,然而往往是越赌越穷,甚至执迷不悟,越赌越上瘾,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这一念贪心众苦之本呀!一个学佛的人不仅不应出入赌场,相反要修布施,把自己的福报布施给一切众生去享受呀!如果自己没有钱,对他人布施的善举随喜赞叹,也有一份福报。须知财富从布施中来。学佛者应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可以侥幸贪欲的心想捞人家一把啊!所以你得下定决心戒赌。当你这个赌瘾要起来的时候,你赶紧在阿弥陀佛面前磕四十八个响头啊!忏悔业障!至诚恳切地念佛,自己要管得住自己,若烦恼重,自己难以做主,更要仰靠佛力。六字佛名内具万德,执持名号把我们自性的无量寿、无量光显发出来就能管住自己。无量寿的寂定令自己如如不动,无量光的智慧能了达诸法的空性,以及对自他赌博所带来的身心上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人身难得,光阴易度,赶紧利用难得的光阴勤修道业,哪有闲暇顾及他事,尤其是自他俱损的事情。净业行人一定要痛下决心,戒赌净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成办净业便会一了百了。

问: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答: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没有父母,便没有自己的生命。母亲十月怀胎,饱受苦恼,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来,哺乳三年,慈悲之极。将饭食嚼碎喂养小孩,用自己心血来为我们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亲便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湿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亲倍加忧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来,如是等父母的恩德,虽天地不能喻其高广!所以我们必得孝顺父母。动物都有反哺之恩,何况人呢!其次应思维,我们自己也会变老,我们现在孝养自己的父母,让他得到一个精神和生活上的安定,那么,自己的子女将吾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在眼里,我们孝养了父母,子女也会孝养我们,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种种不孝顺,比如,自己住很宽敞的房子,让父母住狭小阴暗的房子,那你的儿子以后也会把你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孝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促成我们的事业,是最大的福德。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获丰硕。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单位上必然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尽心尽责的人,然后他把这一念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孝,就能成圣成贤。如同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一样,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扩展开来,成就普度一切众生的悲愿。另外,孝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一念要去赌博的时候,思维自己的身体发肤都来自父母,如果赌博把自己都赌惨了,父母也会难受啊!让父母感到痛苦,就不能去做呀!如果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让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脸见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这一念孝心,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干了违法乱纪的事,蹲监狱了,可真是不孝之极了。以上种种方法均激发孝心,作为净业行人,孝养父母是净业三福之首条,吾人当如教奉行。

问: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

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就是见大,吾人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为感知外部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六识(眼识乃至意识),这十八界就把吾人内在的功德法财劫夺掉了。吾人如今修行佛法要返本还源,不让六根向外面驰骋,而是向内心回复,在净土法门就是用一句佛号把六根摄住,那么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这句佛号,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把耳根和意根摄住,擒贼先擒王,我们的耳朵容易听外面的声音,因为耳根最圆。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听得到,所以就要摄住耳根,耳根怎么摄呢?就是自念自听,听自己念出来的声音,不要去听外面的声音,因为我们的耳根总是听外面的声尘啊!这就驰骋六尘了,声尘,现在要入流忘所,用这个闻性入法性之流,消泯能闻与所闻,暗合道妙,吾人念佛的时候常会心猿意马,口里念着佛号,心里打很多的妄想,这就意根没有摄住。摄意根有种种的方法,或者观想阿字,或者观想佛的白毫相,印光大师还介绍过一个最简便的方法,用意根去算数,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二句佛号,记二……次第记到十的时候,再倒回来记一、二、三、四,每句佛号都伴随着数量呵,这样就用意根去记数,如果你意根一跑,记数就中断了,这时候你就知道意根跑了,就把它抓回来。如果耳根和意根摄住了,那么其他的四根便不摄自摄。眼睛自然微垂,看到面前的三尺左右,不可东张西望;鼻根自然闻念佛堂的香味;舌根自然在念佛啊!身根结弥陀印,开始念佛时是合掌,表明散乱的心合在一起,万法归一,经行到第一个转弯的地方便放手结弥陀印,念佛的时候身体不可摇摆,就好象头顶着一碗油一样,这样也就有威仪了。都摄六根于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就是阿弥陀佛清净心,如摩尼宝珠,投到众生浊染的心中,能令我等烦恼染浊的心转为清净,所以执持名号就是净念,这个净念能够不间断、不夹杂,就是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这个方法专修念佛法门,就能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能所融为一体,就契入到不二的法性,法性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忍是慧心忍可的意思,忍可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这样一句佛号便能打开吾人如来藏性这无尽的宝藏,将吾人心里巨大的势能开发出来。是故专修念佛法门,以六字洪名打开心里的势能,生到极乐世界疾速成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给吾人的无上开示。我等净业行人若以如子忆母的恳诚,专修念佛法门,矢志往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能这样依教奉行,个个都能成为大势至菩萨。

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答: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天妄想杂念纷飞,我们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诸多的无明烦恼,一定会驱使吾人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正因为我们是这样罪恶的根机,才有阿弥陀佛这种同体大慈悲心所流现的念佛法门和西方净土的设立啊!他就是令我们这个烦恼不断的众生能够带业往生啊!只要我们在烦恼当中还有这个信愿持名愿往生心,我们决定能蒙弥陀愿力的加持,能横超三界啊!这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说我信愿持名,我没有烦恼,我心很清净,我能够功夫成片,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往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固然好,那往生不在中下,然而我业障深重,还有烦恼不断,每天还造作这样那样的恶业,然而我们只要信愿持名,我们一定往生啊!带业也带旧业,也带新业,你说我们学佛以后就都没有造业吗?你观察一下每天你的念头在想些什么?起个坏的念头就是个业啊!就有一个因果啊!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啊!有什么慈悲啊!有什么无我啊!我们内心朋从尔思的大多还是贪嗔痴三毒烦恼,这些都是业啊!阿弥陀佛悲悯我们,不舍一切众生,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这个大航船啊!我们原来的呀!比如呀!业力四十由旬的大石头,然后我们再加点新业五十里的大石头放在这个航空母舰上,它照样运输过去呀!但是并不意味着反正带业可以往生,我现在就造作很多恶业吧。不能这样啊!一个真心学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净业三福,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啊!念佛行人尽最大努力消旧业,尽可能做更多的善业,但在起心断恶修善业的过程当中,渗合着贪、瞋、痴的烦恼,这种杂毒之类是在所难免的,在这世间上做事,我们常会犯错误,能找一个不犯错误的人吗?我们就是在错误当中成长的啊!如果这个念佛法门搞得非常严格,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那我们都没有办法啦!所以这个一定要把它辨识清楚,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好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然而确实烦恼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给阿弥陀佛了,他老人家会怜悯我等,会有慈悲愿力,一揽子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啊!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速成佛,这净土法门的异胜方便,圆妙妙法,吾人当深信不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0530.html

更多阅读

大安法师关于藏传净土法门的开示 大安法师最新开示

大安法师关于藏传净土法门的开示问: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是末学是修学密宗的,有几个问题想提请法师解惑。昨日听法师说往生极乐世界唯靠阿弥陀佛,任何上师都靠不住。而密宗强调要视师如佛,不知法师如何看待?大安法

转载 大安法师:离开地狱的唯一生路

原文地址:大安法师:离开地狱的唯一生路作者: 在人间-莲师净土大安法师:离开地狱的唯一生路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就往生这一点,是全靠佛力。这是净土法门不共之(特)点。那么全凭佛力,看看佛力能不能靠得上,佛有不有那么大的力量解决我们

大安法师答疑: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应该深入经藏?

居士问: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应该深入经藏?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一门深入是指从行门上来说的。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中,一定要选择一种法门来专心致志地修行,不能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修那个法门,头

净空法师最新讲座 净空法师所有视频大全

净空法师《吃素是福》2013-8-31古老的智慧能救当前的社会吗2013-3-14净空法师《护国息灾的方法》2013-2-22净空法师《2013恭贺新禧》2013-2-9法务人员生命教育研习营讲话2012-11-25净空法师《2012净土大经科注》2012-10-23净空法师

声明:《大安法师净土答疑 大安法师答疑视频》为网友哇塞你好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