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卡斯黠嘎斯 富裕柯尔克孜 哈卡斯共和国

哈卡斯是萨彦-阿尔泰高原的一部分。据学者们推断,人类的祖先早在30万年以前就曾经在萨彦-阿尔泰高原和哈卡斯-米努辛盆地居住过。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是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哈卡斯以其古代历史考古文物而闻名于世界。考古学家们称之为“考古圣地”决非偶然。一千多年以来,在现代哈卡斯的领土上曾经有过乌果尔-芬兰语系民族、伊朗民族、古突厥民族等多种文化的碰撞。就连古代中国对于南西伯利亚各民族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曾经提及被中国人称作“黠嘎斯”(黠xíɑ,音霞)的北方邻居。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同寻常的: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军事冲突、生存斗争和进行过活跃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相安无事的时期。自上古以来哈卡斯就有驮道联结蒙古、中国、西藏和印度。在吉尔吉斯汗国时代就存在过与图瓦相联结的伟大丝绸之路的一个支路。远在7-8世纪古突厥人的古文字碑上就提到过这条路。据Л.Р.柯兹拉索夫教授推断,叶尼塞河上游盆地(包括哈卡斯)中的文字一直存在到蒙古远征,即存在到13世纪,而根据最近的研究,一直存在到更晚的17-18世纪时期。在10世纪初期,显贵的哈卡斯人把自己的子女远送出国到北方中国去进修学业。在这一时期哈卡斯有懂得汉语和契丹语甚至受过中国教育的人。自13世纪以来,萨彦-阿尔泰各民族,其中包括叶尼塞吉尔吉斯人开始遭受来自南方蒙古邻居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经过持续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结果蒙古军队侵入了吉尔吉斯(哈卡斯)国的领土,于是在1293年这个国家便沦陷了。在哈卡斯的历史上,蒙古时期的特点是人口大量减少,文化沉沦,封建制被粉碎。哈卡斯国解体以后,哈卡斯领土上的零散的封建王公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终究也没有能够建立起统一的联盟来。一直到17世纪初期才有了一定的稳定,那时形成了4个封建乌卢斯(公国),即阿特萨尔乌卢斯、阿特尔乌卢斯、叶泽尔乌卢斯和秃拔乌卢斯。管辖这4个乌卢斯的王公是统治民族吉尔吉斯人。俄罗斯人把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当地人都统称为“米努辛斯克鞑靼人”、“阿巴坎鞑靼人”或“叶尼塞鞑靼人”,而当地人自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民族名称,平时多使用各自的部落名称,或较多地使用一个叫作“浩拉依”(HOORAJ)的名称。17~18世纪时,在叶尼塞浩拉依-吉尔吉斯人(突厥人)、克特人(古西伯利亚人)和萨莫耶德人(乌拉尔人)等基础上,形成哈卡斯部族。“哈卡斯”这一民族名称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在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时,根据我国史书上汉语“黠嘎司”、“辖嘎斯”这一历史民族名称的语音而采用的。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族称在中国史书上曾先后被汉译作“鬲昆”、“坚昆”、“结骨”、“”、“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等。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汗国,也有过文字,即“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文)。10世纪初,他们先受契丹人统治,13世纪初又受蒙古人统治。在长期的战乱和难以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离开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向中亚及新疆迁移。到16世纪末为止,大部分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已离开了故土,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这里。留下来的人们于17世纪时还建立过阿勒泰萨尔公国、耶泽尔公国等几个小的公国,但仍受西部蒙古的管辖。随着沙俄向东方的不断扩张,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广大地区于1703年并入沙俄。1707年并入俄罗斯之前哈卡斯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而是零散的游牧部落。哈卡斯人主要从事半游牧业和狩猎,饲养细毛羊、牛和马,兼事农业,种植小麦、燕麦、马铃薯等。经济和文化落后。哈卡斯人(Khakass)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共有10万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哈卡斯共和国境内,有67000人,占全共和国总人口60万的11%多。另有一些哈卡斯人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哈卡斯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他们有本民族的母语———哈卡斯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与阿尔泰语及图瓦语比较接近,邻近的说突厥语的民族还有阿尔泰人、肖(绍)尔人(Shor),图瓦人和西伯利亚南部的托发拉尔人(Tofalar,或称卡拉加斯人〔Karagas〕)。哈卡斯语分为哈斯(卡钦)方言、萨盖方言、高依巴尔方言、格孜勒方言、别勒德尔方言和绍尔方言。绍尔语有时被认为是另一种不同的突厥语,语法上绍尔语更接近阿尔泰语。哈卡斯人的文学语言是在哈斯方言和萨盖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世纪初被沙俄殖民者征服。由于文化上长期受邻近的蒙古人影响,又长期受到俄罗斯统治,因此文化上呈现出集突厥、蒙古、俄罗斯文化于一身的特点。哈卡斯人曾信仰萨满教,则名义上信仰东正教,实际上仍信萨满教等原始宗教。

哈卡斯人与中国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初迁移来时曾使用过的语言也有不少共同的语言特点。黑龙江省的柯尔克孜族(解放前一直被称为“吉尔吉斯人”),在富裕县有1000多人。据说是18世纪随一部分蒙古准噶尔部军民东迁的,原住地就位于哈卡斯地区。富裕县的柯尔克孜语与新疆柯尔克孜语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差别极大,基本上是另外一种语言。新疆的柯尔克孜语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两个方言,彼此差别很小。富裕县柯尔克孜族曾信仰过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从未信仰过伊斯兰教。一般说汉语和蒙古语,原有的独特的古柯尔克孜语濒临失传。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族称在中国史书上曾先后被汉译作“鬲昆”、“坚昆”、“结骨”、“黠嘎司”、“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等。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汗国,也有过文字,即“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文)。10世纪初,他们先受契丹统治,13世纪初又受蒙古统治。在长期的战乱和难以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离开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向中亚及新疆迁移。到16世纪末为止,大部分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已离开了故土,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这里。留下来的人们于17世纪时还建立过阿勒泰萨尔公国、耶泽尔公国等几个小的公国,但仍受西部蒙古的管辖。随着沙俄向东方的不断扩张,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广大地区于1703年并入沙俄。1707年并入俄罗斯之前哈卡斯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而是零散的游牧部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0812.html

更多阅读

马尔克斯的“孤独王国” 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从写《枯枝败叶》的那刻起,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是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他可能没有想过,十多年后他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无疑是一个最有理想和豪志的作家。从写完《枯枝败叶》开始,他的创

恒大买进埃尔克森:代替孔卡的下一个穆里奇

恒大买进23岁巴西国脚埃尔克森代替孔卡的下一个“穆里奇”570万欧元的转会费,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000多万元了,这已经是中超球队每年平均投入的40%了。恒大一口气就将这笔钱投入到一个叫埃尔克森的巴西前锋(边锋、前腰)身上,还没包括他4

达尼-哈尔克,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北京时间8月9日凌晨,据《马卡报》最新消息,西甲西班牙俱乐部队长达尼-哈尔克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26岁。就在《马卡报》登出噩耗后,西班牙人俱乐部官方网站则发表声明,并证实达尼-哈尔克的确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26岁的西班牙本土球

柯尔利克斯绿色蜘蛛怎么抓? 柯尔利克斯同模型蜘蛛

(秒抓卡尔金、刀疤、绿色蜘蛛和红色蜘蛛,跳台子有个康复之风100%急速的buff,在空中有个有风的平台按下空格就可以飞到对面的火羽峰,此方法没有亲自试验过,不知是否行的通,如果此方法实用下面的都是废话)熔火前线有5只稀有蜘蛛,其中只有紫

声明:《哈卡斯黠嘎斯 富裕柯尔克孜 哈卡斯共和国》为网友贱是一种态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