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礼仪风俗 藏族民族礼仪

藏族礼仪有献哈达、磕头、鞠躬、敬酒、敬茶等。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西藏的。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教解释,说它是仙女的飘带。

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 在大昭寺、布达拉宫及其他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常常可以见到磕长头的人群。磕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过去,有些虔诚的佛教徒,从四川、青海各地磕长头到拉萨朝佛、行程数千里,三步一拜,一磕几年,有许多死在路途之中,也觉得尽诚尽意、毫无怨言。大昭寺前的粗石板,也被磕长头的人磨光了。 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磕头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鞠躬,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对尊敬者合掌得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敬酒茶,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逢年过节.到藏族家里做客,主人便应敬酒。请喝青稞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 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藏族习俗十则

哈达

哈达是藏族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礼巾。它表示敬意和祝贺,其长短不一。以白色为主,也有红、黄、浅兰等色。等级分有三种:“浪樽”为首,长9市尺,形同一幅绫绸;其次为“阿喜”,长4〖BF〗.〖BFQ〗5寸;再次之“索喜”,长3尺。

哈达,在藏族中用途很广。朝拜寺院或活佛,迎送贵宾或婚配嫁娶,祝贺典礼,感谢或道歉等情况,均离不开哈达。如,藏族举行“姑娘成年礼”仪式,必在改梳后的姑娘发辫上系一条哈达。在出嫁时,又将系一条哈达。假若姑娘一生没有再嫁之情况,她的发辫上一生只会系两次哈达,它是姑娘人生重大转折的标志。再如,在藏族领亲(旧时俗称“抢亲”)时哈达也必不可少。这种“领亲”是姑娘同意,但姑娘家中不同意情况下的一种娶亲形式。男方把姑娘领走时,必会在姑娘家的帐篷或门口挂一条哈达,以作明示。娘家人也即心领神会,一般也不会违背姑娘婚姻自主的心愿,做出强阻的事。哈达是藏族人民心中珍贵、圣洁的礼物。

娶亲贵“阿央”

在藏族口语中有这样两句话:一生尊敬的是父母,婚礼上尊敬的是“阿央”。由此可知“阿央”在婚礼上的尊贵程度了。

“阿央”系藏语。在海南地区,娶亲之日“阿央”泛指送亲的全部男性。无论“阿央”来了多少、年龄大小,都会被迎亲方当作尊贵的客人,毕恭毕敬地给予款待。婚礼是否令人愉快、满意,关键是能否招待好“阿央”。一般来说,迎亲方和送亲方的家境富有,来的“阿央”就多,婚礼的规模就比较大。为了使“阿央”乐意,增加婚礼的热烈气氛,迎亲方必定会选择懂礼仪、能说善唱、有威信的男子迎接和招待。美洒先要敬给“阿央”喝,肥肉好肉要让“阿央”吃,赞颂的“勒”〔酒曲〕先要唱给“阿央”听,好听的祝词要给“阿央”讲。“阿央”送亲途中,迎亲者需选择地点敬三次酒。“阿央”到达家门口,要铺上毛毡供“阿央”下马时垫脚用。

因为娶亲之日尊敬“阿央”是藏族的传统风俗,所以,这天的“阿央”就会想方设法地找差错,小题大作,真真假假,务使对方处于下风,以表示自己一方 的尊贵和今后的不可侮。遇到领头的“阿央”是一个能说会道的,稍不注意就会使娶亲人家束手无策。如遇到“阿央”发脾气,娶亲人家除了向“阿央”笑脸奉陪,表示道谦和谅解外,别无他法。一般地说,被迎亲家里尊为贵宾的“阿央”是非常自尊的。但有的“阿央”却不甚“自爱”。习惯上,“阿央”碍于面子,不能任意吃宴席上的肉;但有的“阿央”即便是不吃,也要恶作剧地在肉上划几刀,使娶亲方难以再招待客人。有些“阿央”还会在喝茶时将碗揣入怀中以取笑娶亲人家没碗等等。即便如此,“阿央”仍然会受到娶亲人家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阿央”的此种诙谐之作与戏谑,多半是为了给婚礼增添热闹气氛而已。(原载《海南文史资料》)

"拉伊"即山歌,类似河湟地区汉族的"花儿"。"拉伊"采用比、兴手法。一般开头一段是比兴,第二段叙述本意。内容多是男女情爱,所以忌在村庄附近、长辈面前演唱。现摘录两首,其大意是:

可爱的布谷鸟啊!

没有你,我不知道冬夏,

可爱的姑娘啊!

没有你,我的日子怎样渡过?

可爱的布谷鸟啊!

四月五月已经结束,

你在什么时候将会鸣叫?

可爱的姑娘啊!

十五、十六的妙龄已到,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成为情侣?

看见 辽阔的草原,

想念我年轻的野马;

经过宽长的大路,

看不见野马我心里悲伤。

看见辽阔的村庄,

想念我温柔的姑娘;

经过山间的小路,

看不见姑娘我心里悲伤。

在演唱“勒”时,歌手一般手端一龙碗酒。在唱“拉伊”时,歌手一般拿着一条头巾或毛巾。藏族家庭遇到婚配嫁娶,多数以唱“勒”为主。然而,青年男女相聚,对唱“拉伊”的情况更为多见。

唱“勒”和“拉伊”时,歌手拿的酒碗和头巾,似游戏“击鼓传花”中的“花”一样。一曲唱毕,歌手将此物交给谁,谁就接着演唱,起着催对方出节目—“勒”和“拉伊”的作用。如接替者属于长辈或不善歌者,也可呷上一口酒后把碗转交给善歌者歌唱。随着酒碗头巾来回传递,一歌未罢,一歌又起。无论男女歌手,为激发灵感和增加勇气,偶尔也会饮上一两口自己手里端着的酒。

老人祝寿礼

对年龄到70岁以上的老人,海南藏族有为其祝寿之俗。一般在老人年龄虚岁80岁时举行,谓之“加曲加东”(指八十寿辰礼)。祝寿礼多安排在春节期间,一般在正月初三举行。此日,晚辈及亲朋好友均带茶叶、哈达、点心、布料等礼品前来祝贺。祝寿礼开始,首先由主人家在佛像前点酥油灯,供献食品。祝寿时,老人衣着一新,坐在上首,面前摆着盛有糖果、糕点之类的盘子,凡祝寿者必向老人说吉祥话,赠送礼 品,以示祝贺。老人也高兴地向来者回赠糖果、糕点等,并说一些吉庆话,大意是:“我的寿让一部分给你,祝你也长命百岁”。然后,人们便饮酒唱“勒”〔酒曲〕。常以高山大海作比喻,赞颂老人一生的功绩,以老人之乐而乐。祝寿这天,禁忌口角和打骂孩子。

吻礼

海南的藏族有吻礼,但这种吻礼与我国汉族和外民族的接吻有所不同。汉族人的接吻主要盛行在情侣之间,而海南藏族吻礼,是在久别重逢之际与离别之前。为表示重逢的喜悦和离别之情,由长辈主动亲吻晚辈的额部,或年长者与年幼者互相紧贴面颊。兄弟姐妹年龄相近。一般不行吻礼。行吻礼晚辈必须恭敬地接受长辈的吻礼,否则就会被人们嗤笑,长辈也会因此而不高兴。

“杜麻”

“杜麻”系藏语,原料与“糌粑”同。即在小碗里放少许炒面、曲拉,在碗底的一侧用手指压实,再放一小块酥油,然后盛茶,当饮茶将尽时,用手将炒面捏成团状食之。差别是“杜麻”碗里的炒面、曲拉、酥油则比“糌粑”少。在牧民家庭,凡有客至或自家人放牧归来,均先吃“杜麻”。然后再吃手抓,拌炒面,喝酸奶或食用其他主食。

当你一走进藏族的帐篷,不论是哪一家,热情好客的藏族牧民,都会给你端上一碗“杜麻”茶。这时候,你若是不饿,将茶喝完以后,可以不吃“杜麻”,把碗里的“杜麻”用手指搅一搅捏成团后放在牧民的锅台上,也可装入自己的衣兜里带出帐房后可给自己的马吃,但你尽量不要这样做。最好还是将“杜麻”吃掉。如果你在一两个小时内要继续串好几个帐房,实在吃不了,可采用第一种办法。但为礼貌起见,还是预先谦让,当看到主人开始给你盛茶时可告知女主人不要放“杜麻”。否则,如串的帐房多,见“杜麻”就吃,你就会受不了。

器物“返家”过年

海南藏族有“让器物回家来过年”的风俗。

藏族有着互通器皿的传统美德。平时,用罢了借来的器物忘记归还,器物的主人不会上门去要。然而,临近春节,尤其时至腊月二十七八,他们特别注意将借出的器物收回,“让自己家的东西回家过年”。届时,妇女们会清点家中的器物,小如碟、盘、碗、筷,男人们则留心农具等。无论是啥器物,价值大小,凡借人家的,会主动归还原主。凡被人借走遗忘归还的,会上门去要。邻居 间如此,亲戚朋友间也同样如此。借的器物如属碟、盘、锅、碗、面盆等,在归还时,还要在器皿中放上小块茶叶或一把食盐,或放上几颗糖或几颗红枣。

据藏族老人解释,春节乃“一年之始”,要回自家的器物,意即“讲究圆满”、“家全人全”,器物的回家则是意味着“家全”的一个方面。

戴孝

在海南地区,凡遇藏族男子在帽沿(指礼帽或单帽)上缝有一块白布或贴一条白胶布者,那是他们的长辈逝世后,为长辈戴孝的标志。如碰到这种情况,你问去世的是你家的何许人?但决不可直呼去世者的名字,这是一个禁忌。藏族以为直呼死者之名字,则意味着是对安息了的人不让安息。也被视之为是对死者的侮辱和对死者亲属的挑衅。此外,戴孝者一般不去娱乐场所,不饮酒、不唱歌、不过春节、不穿新衣、不披带辫套,四十九天之内不洗头、不理发,女性的发辫多以白布条、白线绳扎之。一般为期一年,满周年后方可脱孝。

起初,男子戴孝,需将帽子翻过来戴。后逐渐演变为在帽沿上缝白布,到现在变为贴一条白胶布。戴孝的标志的变化,都是出自方便。

穿新衣 搬帐房

一年之内,随着季节的变化,牧区的藏族要搬三、四次帐蓬,分别要进入冬、春、夏、秋草场。搬帐篷,最忙的还算是妇女。为搬迁到新址做好准备,她们要收拾衣服家具,分别装箱或装入皮袋、毛袋。为到新址能立即开炊,要提前炸馍馍、炒青稞、磨炒面、收拾作燃料的牛羊粪等等。经过几天的忙碌之后,在搬帐篷的这天,她们梳妆打扮,象过节似的穿起新的藏服,背上了“俄当”(形状似碗的银制装饰品),脖子上戴上珊瑚和松耳石的项链,同时也给孩子穿上新衣。男人们骑着马,背着装有枪叉的火枪或小口径猎枪,赶着牛群、羊群、马群走在前头。她们或骑马,或骑牛,孩子小就揣在怀里,孩子稍大,就放在垫有羊毛、羊皮等物的筐子里,驮在牛背上,跟着三五成群的驮有帐篷及全部家产的牛队,慢悠悠地翻山越岭,朝着新的牧场走去。此时,吆牛喝马的驱赶声,羊的“咩咩”叫声,牛、马的脚步声,妇女们的装饰品发出“哐啷”的声响,在空旷宁静的草原上可与最时髦的乐队演奏的交响乐相媲美。

尊敬长辈

尊敬老人是传统美德。藏族在这方面至今保持着许多优良的风俗。

晚辈骑马,见老人要下马;就座,讲究先长辈后晚辈;吃饭、喝茶、饮酒,先要端给老人;夜晚,老人未睡前晚辈不睡;凌晨,老人未起,晚辈先起。吃羊肉,将刀子先给老人,让老人先动刀,先吃肉;老人死后,不能呼其名,碰到同 名者,要以其它方式避讳改称之;为老人服孝期间不理发、不猜拳、不饮酒、不唱歌(指酒曲和民歌),不穿鲜服丽装,女子不佩戴首饰,春节不给人家拜年,谓之“没有年”。每逢节日,先向老人表示祝贺;向老人赠送礼物或接受老人的馈赠时,须双手递接,态度恭敬,遇到熟悉的老人要先请安问好;出远门,要向老人打招呼,告诉去的地方和要办的事。家庭遇到婚配嫁娶,弟兄分家或丧葬等大事,要征求老人的意见。对老人的意愿不违背,不强阻,否则,会受到众人的谴责。老人教育晚辈,言辞即便失了分寸,晚辈也不计较,不争辩。与老人饮酒,一般是量力对饮,谨防过量喝酒,不兴猜拳。若是老人高兴执意与你猜拳,晚辈必须用一只手撑起猜拳的手。老人出远门,晚辈要为老人打点行装,抓住马笼头,扶其上马,全家以礼相送。归来时,也需全家出帐房或出门相迎,让老人先进家。喜事宴席或集会时,必须把老人让到上座。在演唱对歌、唱“拉伊”〔情歌〕时,要用“勒”〔酒曲〕向老人请示,征得老人的同意后方能唱“拉伊”。春节,谁家有老人,先要到谁家去拜年。给老人拜年要行磕头之礼;家家户户喝年茶,首先要邀请老人。老人年龄接近八十时,要为老人举行八十寿辰礼。无论是牧民家庭或农民家庭,一般来说,都为老人设有专门的坐卧之地。在藏族的家庭里,老人在家里是最高决策者,他们除了干一些愿意干的零星活外,主要时间花在照看孙子上。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zhlzw.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140.html

更多阅读

请客吃饭的礼仪 请客吃饭的规矩

亲朋聚会,客人来访,免不了要坐下来喝上几杯。然而,酒桌上的座次,谁坐在什么位置可是有讲究的。有时亲戚朋友在一起可能还可以随便些,而如果是接待客人就要讲究点规矩了。酒桌上的座次到底如何来排,可能各地风俗不同,排法也不同。经历了这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风俗礼仪篇 古代礼仪制度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风俗礼仪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

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

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藏族舞蹈体态风格特点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

中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单项选择题选编 高中英语单项选择题

1、( A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的。A、礼仪 B、礼节 C、礼貌2、礼仪是以建立( B )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A

声明:《藏族礼仪风俗 藏族民族礼仪》为网友安分小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