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心想事成的境地下

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心想事成的境地[下]
上一章的实验中间接提到一个仍然未解的谜题。证明无量之网存在的证据之一是,当某两种曾经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如两颗光子,DNA与光子,或受试者及其DNA,纵使在分隔几尺或几百里远,却仍表现得彷佛彼此仍然相连。问题是:为什么?「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身为一个偏重图像思考的人,这句话对我而言再确实不过。譬如,能亲眼看见如何启动汽车引擎,远胜于阅读说明为何转动钥匙,就能激活活塞使活星塞击出火星的操作手册。我只要看过整体图像,必要时,就能随时回头了解细节。有时候我只是希望车子能发动罢了 。我猜许多人也是如此。尽管我们淹没在高科技的操作手册和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学习事物为何如此运作,直接经验仍然是诠释新概念的最佳方法。全像摄影术就是直接经验最好的例子。全像摄影术在一九四〇年代末出现后,一直被运用在研究中。然而,全像摄影术是什么,有何作用,对当时不懂科技的人而言始终意义不大,直到一九七七年电影《星际大战》上演后,情况才改观。影片开始没多久,出现一幕重要场景,亦即莉雅公主恳求协助拯救其人民的画面。她将求救讯息以数字全像图的形式,储存在掳获全球观众的心与想象力的机器人R2-D2的内存中。当莉雅公主仍身陷于宇宙的一端时,R2-D22带着她的全像影像来到星云另一边的遥远世界。最后由年轻战士天行者路克,从机器人身上取出这段秘密讯息。电影利用最尖端的影片制图技术,呈现出一段惊人的画面,R2-D2在屋内投射出公主的微型影像,彷佛她亲临现场似的传递了请求。公主活生生的影像突然间就这么出现在半空中,苦苦哀求着。对电影观众而言,她看起来非常立体,很有临场感,甚至感觉能伸手摸到她,就像触碰邻座观众那样真实。但若真的伸手触摸,手只会划过空气,因为她不过是个全像影像。在七〇年代,许多人透过这一幕,首度体验到何谓全像投影及其真实感。那画面也使我们得以一窥电话在不久将来可能具有的惊人形式。即使在数十年后的今日,只要提及全像图,就会想起莉雅公主的影像。就目的而言,一般认为全像图是利用特定投射方式,或在特定光线下制造出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电影画面呈现的是全像图的用途之一,它的运用并不止于简单的摄影技术。全像图的原理,或许是最简单又最不为人所知的自然现象,同时却又具有最大的潜力,因为我们可藉由全像图的原理,在特定时间内,产生心智无法理解的大规模变化。但若想将此力量运用到个人生活上,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全像图,及其运作方式。所以,让我们从头开始认识究竟什么是全像图?若请科学家解释何谓全像图,他们可能会说那是一种特殊摄影,影像表面在直接受到光照时,突然变得立体。要制作这种影像,必须使用雷射光将图像分布在整个胶巻的表面。「分布」特性是全像影片最独特之处。如此一来,胶卷表面每一部分都具有如眼睛所见的完整影像,只是规模较小。换言之,每一片段都是个全像图。原始图像若被分割为许多碎片,不论多细碎,仍能呈现出原始图像的完整画面。一如发动汽车引擎的直接经验,是说明引擎运作的最佳方式,要解释全像图的运作,最好的方式也是运用实例。一九八〇年代,市面上出现运用全像图科技印制的书签〔如今已成为收藏品),那是乍看像光滑铝箔纸的银色条状小纸片。把书签放在直射光线下前后晃动时出现的现象,正是有别于传统书签之处,因为亮光中的影像,彷佛有了生命般出现在纸片上方。就算把书签倾向另一侧,或者又换边,影像依然存在,而且仍旧立体、栩栩如生。我记得这类书签有多种款式,如耶稣基督的容貌、圣母玛丽亚的身影、海豚跳跃金字塔的画面和一朵盛开的玫瑰。假使你拥有这种书签,就可以自己进行实验,示范全像图的运作方式。不过我得先提出警告:实验的缺点是你的书签会被摧毁。清楚后果后,就可以拿把锐利的剪刀,把闪闪发亮的漂亮书签剪成各种形状的小碎片,尽可能剪至小到不能再小。假使书签是全像图真品,透过放大镜观看时,即使是在最细小的碎片上,也仍能看见书签完整的影像,只是比较小。其中的原理就在于,因为完整的图像其实存在于整张书签的每一处。在全像式「物体」中,每I部位都反映着物体的全部。解开孪生光子之谜了解何谓全像及如何制作这种影像后,让我们重回第一章提及的日内瓦大学实验。回顾一下:一对孪生光子彼此分隔一 一十一一点五公里远,当其中一颗光子在旅程终点前被迫于两条路径中做出选择时,另一颗光子彷佛「知道」孪生兄弟的举动般,永远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同一实验在不同状况下被复制多次,每次的结果都一模一样。两颗光子虽然相隔数十里,却表现得彷佛仍彼此相连。传统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这种连结现象,是因为光子能透过某种方式彼此传递讯息。而这就是物理学家面临的困难,因为讯息若要在两者间传递,移动速度必须超越光速。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移动速度无法超越光速。那么有可能是粒子违反了物理定律?又或者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它展现的也许是种非常陌生的世界观,而我们仍企图强以现知的能量传递方式来诠释眼前谜样的现象?或许光子从未将讯息发送给另一颗光子?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光子之间的讯息、为关切的对象所做的祈祷或对和平的渴望,是否不需要旅行半个地球,不用任何传输,就能被接收?答案是可以的!我们正处于这样的世界。加州.门洛帕克市史丹佛研究中心的共同创办人罗素,塔格〕,对此连结做了精采的陈述:「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定域性世界,物体虽然彼此分离,却能在瞬间互相沟通。」塔格接着又如此解释:「但那不表示我闭上眼睛,然后对千里外的某人传送讯息,而是我和他在意识上某种程度并无分隔。」讯息不需在两颗光子间传送,是因为它们早已在那里,从未从任何地方离开,也不曾以传统方式被传送到另一地点。根据定义,全像图中的任一部位皆反映出整体的每个部位。某一部位具有的特质,也存在于其它所有部位。因此,在非定域性全像式宇宙中,负责连接万物的潜在能量,也在瞬间连结了全体。灵性导师大都同意科学家对此真实相状的观点。系统哲学发起人鄂文,拉兹罗如此叙述:「一如宇宙的演化,生命也在演化,在根本的场域中跳着『神圣舞蹈』。」这似乎正是大乘佛教的古典籍《大方广佛华严经》描述的「美好的能量网」,它连结了宇宙中的万物。假使宇宙是非定域性与全像式,那么这张网不仅将一切串连一起,其中每一点也都反映出其它的点。经书一开始便提及,在古老的过去,网有段时间「挂」了起来,且如宇宙自身一般,「朝四面八方无限延展」。这张网不仅是宇宙,也容纳了宇宙,并赋予其全像的特质。古经文中描述网上数不尽的珠宝是宇宙的眼睛。因此,一切皆可为万物所见。这部可能是世上描述全像图的最古老经文提及,每个珠宝都具有改变整张网的力量:「宫殿网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现,隐映互彰,重重无尽。」5根据我参考的经文翻译,这张网「象征了宇宙中的万物间,具有一种无尽重复的交互关系0」这是个美丽的描述,说明了大自然藉以生存、成长、演化之微妙有力的原理。在全像式宇宙中,每一小片段都以较小的规模映照出整个世界,每一处都拥有全部。在全像原理中,我们生存与生长所需的一切,不论是单纯如一片草叶或复杂如人体,全都随时随地与我们同在。了解全像图无限连结的力量后,就能明白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隐而不见的秘密,因为秘密是分离感的副产品。我们在表面上或许与彼此和世界是分离的,但在全像图源起的层次,也就是无量之网中,分离并不存在。在这个一体的层次上,没有所谓的「这里」和「那里」。现在可以回答本书第一部提及的实验中,奇特事件「为何」发生的问题了。美国陆军对受试者及其细胞进行实验时,DNA表现得彷佛仍与产生情绪的主人相连一般。即使受试者与其DNA相距逾四十八公里,结果也无不同。由于传统解释无法回答为何DNA对主人的情绪有反应,谜题依然未解。多数人认为这个实验中存在某种共享的能量。当我们想到能量,通常认为能量总先在某处产生,再被传输到另一处。就像电视影像或收音机中的音乐,是能量由八点放送到8点的结果,我们也期待某种力量由受试者传送到他的DNA。但若要进行传输,从一点行进到另一点必然需要时间。时间不必太长,也许只是十亿分之一秒,对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传统能量而言,已经足够。然而,此实验的重点在于,原子钟(在百万年内只有一秒钟的误差)显示并未发生时间差。情绪影响同歩发生在DNA上,根本不需要交换讯息。在量子层次上,受试者和DNA是同一模式的一部分,来自彼此的讯息早已存在于彼此之内。它们早已连结一体。受试者情绪的能量从未前往任何地方,因为它早已存在于每一处。我们希冀改变世界的所有期望,包括疗愈、心爱者的平安、中东地区或全球六十余个陷入战乱国家的和平,并不需要自心中或脑海发送到所需的地区,不需「派送」到任何地方。祈祷一旦在内心发生,也同时无所不在。襕键5:连结一切的意识全像图,使善愿与祈祷在心中升起的剎那丄即已存在于标的中。这个原理的含意非常深远。但要真正体会它对生命的影响,还必须检验全像图运作方式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引发改变的力量。假使万物真的互相连结,且无所不在,那么如果改变全像图的某一部分,会有什么结果?答案或许将再度令你讶然。某处的改变意味着全面的改变电影《接触未来》中,有些回顾主角童年的画面陈述了她父亲骤然往生前,对她生命的影响。他对主角达成目标的雄心壮举总是给予支持,经常说女儿在未来会一小歩、一小步地完成伟大之事。这不仅是父母给孩子的好建议,显然也是生命与意识全像图运作的方式。当我们在这里做点小改变,在那里又做点小改变,突然间似乎I切就全变了。事实上,某处的小变动,能永远改变整个格局。先知暨哲学家拉兹罗解释了原因:「在一处发生的事件,也发生在其它地方;在某一时间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此后的时间中。没有什么是『定域性的』,不受限制仅能发生于某处某时。」^定域性全像原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甘地和泰瑞莎修女等精神导师即为最佳的示范。在量子世界中,改变就是巨人歌利亚,而这股力量是以小博大杀死巨人的戴维。全像图的每一部位都含有原始影像,改变任何片段,变化也会反应在图像的每一处。多么美妙的关系!单纯改变某处,竟能导致每一处也发生变化!从大家都熟悉的人体DNA上,即可看见小改变影响整个系统的最佳案例。看过现代犯罪现场调查就知道,犯人在现场留下的任何身体踪迹,都能拿来指认他。只要调查人员鉴定出身体部位或来自身体的任何东西,例如一滴血、一根扯断的头发、精液污渍或断裂的指甲,就能指认某人。DNA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并无所谓,因为根据全像原理,每一部位都映照了整体。单一DNA与体内所有的DNA(突变除外)长得一模一样。据估计,人类平均约有五千万兆到一亿兆个身体细胞,每个细胞各拥有二十三对含有个人(生命密码)的染色体。算一算,人体内约有二十三亿兆到四十六亿兆个DNA。若想要一个个更新细胞内的所有DNA,要花掉多少时间?然而DNA修改物种的蓝图时,并不需要透过一次一个的线性方式,基于全像图原理,一旦发生变化,将会普及全体。生命叫的微小变化透过意识全像图。即能反映在世界各地。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这对我的生命很重要?问题虽然清楚明了,答案却非如此。全像图微妙之处在于呈现只改变某一处模式,即能大规模引发巨大变化的影响力。之所以必须了解全像原理,因为我们似乎就是如此运作。从体内的DNA、世界的原子结构、记忆和意识的运作方式等现象看来,我们似乎是某个更伟大存在的全像图,不过我们对它的了解才刚起步。全像宇宙中的全像式大脑我记得曾在一九七〇年代看过某部关于人类大脑的纪录片,片中外科医师正准备为意外受伤在全像团中,某物的任一部位会反映出其它所有部位,变化也出现在全体各处。即使将宇宙分割为四小块,每一小块仍将反映出整个宇宙。某部位的改变〖以淡色小方块表示)也反映在每一镜面中。的患者释放出脑部深处的压力。医师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以电探针刺激暴露在外的某些大脑区域,检视其与身体哪些部位有关。譬如当电探针触碰某处,患者若「看见」颜色爆发开来,该区位就被标示为视觉中心。撇开在明亮的手术室看见活生生大脑的诡异经验不谈,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有趣,在于过程中对人类大脑运作方式的发现。影片显示大脑的特定区域受到电流刺激,能使患者看见颜色,但这些区域不符合传统观念中与视力相关的部位。感觉像是某些部位学会了「看」,而在一般预期中那是大脑其它部位的功能。脑神经学家卡尔,普里布朗在其革命性工作中,发现大脑功能比过去推测的更有整体性。在普里布朗之前,人们相信大脑就像一台惊人的生物计算机,在特定区域储存特定类型的信息。在机械性记忆模式中,特定记忆和储存位置是一对一的关系。然而实验结果并未发现这种定域性的记忆。纪录片显示大脑不同部位也同样「知道」其它部位的功能。实验更证实,移除动物脑中掌控特定功能的部位后,动物仍保有该功能的记忆,并且继续生活。换言之,记忆与脑部特定位置之间并无直接相对关系。显然,脑部与记忆的一对一机械观点并非我们找到的解答,反之,一定发生了某种奇特而美好的事情。普里布朗在一九七〇年代早期,率先发展一种可用来解释实验结果的有效模式,因为他渐渐认为大脑和记忆的运作模式有如全像图。探索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实验,就是证实他想法正确的关键之一。普里布朗运用早期研究来测试其假说。一九四〇年代的科学家丹尼斯,嘉伯运用了复杂的傅立叶转换公式,以发现者约瑟夫,傅立叶为名),创造出第一个全像图,并因而于一九七一年获颁诺贝尔奖。普里布朗假设大脑的运作方式若真如全像图那样,能将信息分布到大脑的所有柔软回路中,应该就能像傅立叶公式一样处理信息。普里布朗了解脑细胞能制造电波,因此运用傅立叶转换公式,就能测试出讯息回路的模式。果不其然,他的理论正确,实验证明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等同于全像图。普里布朗在某次会谈中,以「全像图中的全像图」的简单比喻解释他的大脑模型:「视觉系统中的全像图是……断片全像图亦即大影像的小部分。「整个影像的组成方式就像昆虫的眼睛,是由千百个小晶体而非一个大晶体所组成……当你面对该影像时,看到的是所有画面交织而成的统合图像。」有趣的是,普里布朗和波恩〈其理论见本书〈前言〉〕虽然各自独立展开研究,却以相同的解释描述其实验结果。两人不约而同皆应用全像模式来理解生命现象。量子物理学家波恩将宇宙视为全像图;而脑神经学家普里布朗则将大脑视为全像处理器来进行研究,认为大脑执行的是全像式工法。若将两个理论组合起来,得到的可能性将会粉碎旧有思维模式。那样的可能性暗示我们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是某些真实相状中之诸多真实相状内的许多真实相状。在此系统中,世界可被视为是在更深层且根本的真实相状中所发生事件的影子或投射。眼前的宇宙,其实是个人及集体思想将更深层领域内的可能性,转换为物质真实状态的结果。这种对自己和宇宙全然不同的新观点,使我们得以直接实践所有可期望〈祈祷)的、梦想的与想象的可能性。普里布朗的硏究为这些可能性提出一种思维。他认为,透过与宇宙互动的大脑全像模式,大脑的运作使我们得以获得超越时空的经验。在全像模式的脉络中,一切都有可能。想要经历潜在可能性的力量,必须以这种新思维来看待自己,一旦办到了,就会发生美好的事情:那就是焕然一新。我们无法模棱两可地视自己为可能性宇宙中强大的存在者,若「非」即「是」,没有暧昧地带。这正是本书的重点。除非有理由,否则我们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自己。无量之网是个处处相连的全像图,这个概念指明,唯一能使我们受限的是心中的信念。如古老的灵性思想所说,那道由内心最深层信念筑起的无形之墙,是我们最坚固的牢狱,却也是自由最强大的泉源。尽管世界各地的知识传统各异,却一致指出:我们握有受囚或自由的机会,也是唯|具有决定权的人。芥子的力量普里布朗的先驱工作和随后其它人员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就如全像式资^讯处理器。若对个人是如此,对集体思绪与意识也应如此。如今地球人口(及心智)逾六十亿,在无量之网的容器中,每个人的心智全隶属于更庞大的觉知。不论每个人的心智差异多大,都含有整体意识所具备的模样。透过这个连结,人人能与整体直接接触。换言之,我们全拥有改变世界全像图的力量。对某些人而言,那不是他思考自己是谁的惯常方式,但对其他人而言,却与其信念和经验不谋而合。科学研究证实这些原理为真,并且发现当团体之中的人分享某一共同意识经验时,不仅能在团体之外测得效力,甚至扩及聚会的建筑物之外。显然,内在经验能透过某种微妙的管道进行传输,而不受物理定律或周遭环境的限制。这个现象可在超觉静坐对广大群众的影响中获得验证。一九七一 一年,美国一一十四座人口超过一万的城镇,在仅百分之一的当地人〈一百人)参与这项研究后,在地社群即体验到有意义的改变。参与研究的人,采用特定静坐技巧,创造反映周遭世界和平的内在经验。为了纪念瑜伽行者玛哈礼希,玛赫西特将此现象称为「玛哈礼希效应」。玛哈礼希主张只要百分之一的人口参与他提供的静坐方式,就能降低那群人口之中的暴力与犯罪。这些实证和类似研究最后促成一项指标性计划「中东国际和平计划」的产生,成果于一九九年刊载于《冲突解决期刊》一九八〇年代初期,在以色列黎巴嫩战争期间,参与者接受超觉静坐技术训练后,在体内创造和平现象,而非只是单纯在脑海中思考或祈祷和平到来。在每个月几个特定日子与每天特定时间中,这些人被安置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东地区。当他们处于和平状态中,恐怖事件、犯罪、急诊、交通意外的频率全都下降,然而一旦离开和平状态,统计数字不降反升。这些研究确认了早期的发现:小部分人口内在达到和平时,周遭世界也将祥和宁静。研究结果也将一周的哪几日、假日,甚至连月周期都考虑在内,由于结果始终如一,研究人员因此得以确认,要使内在经验反映到周遭世界所需的最少人数是百分之一人口数的平方根。这是启动效果所需的基本人数,参与的人越多,成果越明显。尽管无法全然理解为何会有如此效应,但实验结果与关连性证实效应确实存在。此原理可应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团体,不论是小社群、教会聚会、大都市或整个地球皆然。要计算出一个团体内需要多少人一起进行和平祈愿及疗愈,公式建议如下:1判定现有总人数。1.计算出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将步骤一得出的数字乘以〇,一〕。1计算出总人数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在计算器上打入步骤一一得出的数字,接着按下,功能键)。以此公式得出的数字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小。例如,在拥有一百万人的城巿中,总共只需一百人。在六亿人口的世界里,只需要八千人。公式代表的是启动此程序所需的最少人数,参与者越多,效应越快发生。虽然这些研究仍值得加以深入探索,却也同时证实效应的产生并非偶然。要在意识中「启动」改变,所需的最少人数为总人口数之样,或许这就是为何许多珍贵的古老思想都强调个人对整体的重要性。关于信念的力量,最著名的寓言是耶稣运用全像原理,说明一个人只需要一点信心,就足以打开通往更大可能性之门。他说:「事实上,你的信心若有芥子那么大,就可以对山说:『从这里移动到那里。』山就会移动。对你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事。」下一节将讨论这究竟代表什么意义。但在那之前,应先厘清「信心」是什么意思。信心一词有时带有一点情绪性特质,因为它经常被联想为缺乏明显基础支持的信念,例如不时听到的「盲目的信心」。我认为并没有所谓绝对盲目的信心。在内心深处,一切信念来自对于事物「现况」与「可能状况」间的深度连结所产生的感觉。我们也许无法随时意识到或有办法解释为何自己会如此衡量某事,但心中的信念对我们来说却是真实无疑,而此真实感就是信心的基础。不过,有一种信心确实奠基于稳固的先进科学,有量子物理的发现左证。我们在第三章曾简单讨论过,为何单纯的观察能够改变物质世界。所有的量子诠释都同意在具多重可能性的宇宙中,同时存在许多真实相状。如实验所证,我们观察某物的这个举动,即有意识的观察,促使诸多可能性之一被锁定为我们的真实状态。换言之,我们在观察时所抱持的期待或信念,是在可能性浓汤中,「选择」某一可能性成为「真实」经验的要素。在此前提下,耶稣所说的信心,就不只是藉用字意来象征山将移动而已。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寓言,传授的是一种有力的语言,使我们得以从既存的无数可能性中选择真实状态。如奈维尔对于信心的清晰描述,在「坚持已满足渴望的假设……」的举动下,「世界必得服从你的假设。」^从移山的例子看来,当我们确实知道山已移动,这股抱持此事已发生的信心信念假设,是把该可能性推入真实状态的能量。在所有可能性的量子层次中,山别无选择,它必须移动。下列案例说明了这类信心与信念有多么简单、自然,而且能打开通往无数可能性的门:只要你略为转念,就能在世上创造出巨大的转变。几年前,我有幸目睹在生物上等同「移山」的事迹。这一次,所谓的「大山」是I位中年妇女膀胱中致命的肿瘤。西医诊断出妇女体内有个巨大的恶性肿瘤,认为已无法开刀切除。在饭店大厅临时布置的教室中,讲师为我们播放一段他制作的影片,当时他在中国北京一所不施药的医院,亲眼目睹了神奇疗愈过程。网这是当地诸多采用非传统疗法、且成功率极高的医院之一。在寒暄和介绍引言等例行程序后,我们对即将观看的影片已有所了解。讲师强调影片的目的是要展现每个人都具有疗愈的力量。这不是医院的广告,也不是要鼓励病危患者冲动地前往北京。我们即将目睹的事迹也能在教室或家中的客厅发生。他说疗愈的关键在于以非侵入性和慈悲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或关切对象(取得当事人同意)的情绪和能量的能力。片中的妇人尝试过所有方法后抱持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这家医院。医院强调健康是个人的责任,也提供肯定生命的新生活方式,而非单纯只是「医治」,然后把人送回家。新生活方式包括新飮食习惯,从事温和运动以提升体内的生命力(气〕,以及新式呼吸法。遵循简单的改变,患者的身体便足以承受接下来的疗愈。在手持摄影机的画面中,长肿瘤的妇人躺在医院推床上,神智清醒,并未施打镇定剂或麻醉药。后方站着三位穿着白袍的治疗师,一位超音波技师坐在前面,握着能产生超音波影像以检视体内肿瘤的扫描仪。讲师告诉我们,影片并不像自然节目那般毫无延迟,例如在几秒内快速播完玫瑰连续数日的开花过程。影片播放的是实际花费的时间,如此才能见识真正的治疗功效。影片很短,仅历时四分钟。在这段时间,我们目睹西方医学标准中所谓的奇迹。然而,在无量之网的全像脉络中,一切合情合理。治疗师们以同一个字来强化自己体内某种特定感觉的质量,并单纯处在妇女已经痊愈的情绪中。这令人联想起奈维尔的引导:「把未来的梦想视为当下的事实……表现出愿望已达成的感觉。」|虽然他们都知道在展开疗程的前一刻肿瘤早已存在,却也认为肿瘤的存在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个。那一天,他们启动召唤另一种可能性的密码,运用无量之网能理解与响应的语言,也就是受人类情绪指引的能量(见第三章),来进行治疗。我们看着治疗师,听见他们重复念诵某种祈祷文,意思大约是「已成就、已成就」。最初似乎毫无动静,突然间肿瘤开始变得忽隐忽现,像是摇摆在不同现实之间。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鸦雀无声地看着屏幕。几秒钟后,肿瘤变得模糊,然后在画面上完全消失……肿瘤不见了!其它一切事物就和几秒钟前相同,除了那颗威胁妇人性命的肿瘤之外,全都一模一样。房间没有改变,治疗师和技师仍然在场,没有任何地方看起来「有鬼」,只有原本使妇人性命濒危的情形消失。记得自己当时心中想到「只要一点信心就能移山」的古老告诫,也反省过去以为移山只是个比喻,当下却明白那是货真价实的事实。运用百分之一平方根的公式,医院中参与的人数证实了意识能直接影响人类的真实状态。疗程中共有六个人在场(三位治疗师、一位技师、一位摄影师和接受治疗的妇人)。应用该公式,在场人数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仅〇,一一四四个人!只要不到一人绝对确信疗愈已经完成,就能改变妇人的生理真实状态。尽管参与这个案例的人数极少,公式依然奏效。如前面所述,这个数字是启动新真实状态所需的最少人数。现场所有人可能都感受到她的痊愈,而且她的身体只花了一一分四十秒就反映出他们的真实状态。我取得授权,在世界各地为许多观众播放该影片,其中包括杏坛人士。观众的反映不一,但都在预期之内。当疗愈发生时,现场通常陷入短暂的沉寂,因为观众仍在内心和脑海中理解眼前所见。沉寂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喜悦的叹息和笑声,乃至掌声。对某些人而言,这段影片肯定他们已深信的事物。真正看见事情的可能性后,连信心也受到加持。心存怀疑的人通常会问:「假使这是真的,为何我们不知道?」我则回答:「你现在知道了!」下个问题往往是:「疗效能持续多久?」研究显示患者若能持续医院教导的有益生活的营养、呼吸和运动方式,五年后的存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人往往渴望相信,但太多人又因为无法受惠于现代科技而感到挫折,所以看完影片后,他们不禁喃喃叹息说:「这太简单了……不可能这么容易!」我的回应则是:「为何要期待任何不如意呢?」在无量之网的全像世界中,一切都有可能,我们主导着自己的可能性。若一昧相信我们在「这里」,而可能性在「他处」,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可能性遥不可及。用来描述无量之网如何运作的规则,同样也告诉我们,在更深层的真实相状中,我们以为的「他处」其实就是「这里」,反之亦然。一切端看如何在一片可能性之中看待自己。明白一切经验早已存在的道理之后(包括最可怕的折磨与最美妙的狂喜在内自然而然能发现自己拥有瓦解那些介入性的干扰空间并将可能性带入生活的力量。而透过想象力、梦想和信念的无声语言,即可掌握这股力量。第五章:此地即他方,此刻即彼时在无量之网中跳跃时空⑥时间完全不是表象那回事。它并非单向流动,未来与过去同时存在。⑨时间防止|切同时发生。间对等待的人而言太缓慢对恐惧的人言而太快速对悲伤的人而言太漫长对欢喜的人而言太短暂但对心中有爱的人时间不存在。」诗人亨利,范.戴克为我们点醒人类与时间的讽刺关系。时间可能是人类所有经验中最扑朔迷离的一种,我们既无法捕捉时间,也无法摄影存证。一反日光节约时间所指涉的意义,我们更不可能收集时间,留到稍后再用。试图描述时间在生命中的意义时,能使用的只有具相对感的文字,例如某事发生在过去的那时,或现在的此时,要不然就是未来某时。我们只能透过发生于其中的事物来描述时间。千百年来,神秘难解的时间一直是人类注意的焦点。过去以来,我们有充分理由在数不尽的岁月里,努力发明与改良能追踪时间周期和周期内的循环系统。譬如,若想知道何时该播种作物,以支撑整个文明生活,就必须了解自上次收成后,过了多少日子以及几次月亮周期和亏蚀。古老的计时系统对此有详尽的纪录。马雅历法从公元前三一一三年〔五千多年前)就开始计算时间周期,而印度历法系统更早在四百万年前,便已追踪创世周期的进展!二十世纪以前,西方世界对时间的看法仍相当诗意,认为时间是一种人类经验的人为产品。哲学家尚保罗,沙特描述我们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分离:一种带来结合的分割」。然而爱因斯坦于一九〇五年发表相对论后,诗意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相对论问世之前,时间被认为是独立的经验,与定义空间的长宽高毫无关连,但爱因斯坦的理论却主张空间与时间密不可分。他说,时间与空间共同创造出四度空间,那是个超越我们熟悉的三度空间经验的领域。于是突然间,时间不再只是个平凡的哲学概念,而是一股需要认真看待的力量。爱因斯坦透过对明显事实的简单叙述,描绘了时间神秘的本质,给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带来新的意义:「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顽固不返的幻觉。」5爱因斯坦如此强力的断言,完全改变我们对自己与时间关系的看法。想想看这其中的意义,假使过去与未来全存在于当下这一刻,该如何与它们沟通?又能否进行时间旅行?爱因斯坦发表如此大胆言论之前,前述问题引发的可能性,早已激发科学家、神秘主义者和作家的好奇心。从埃及奉献给时间经验的秘密寺庙,到赫伯特,乔治,韦尔斯于一八九五年出版的经典惊悚小说《时间机器》,期盼拥有在时间之流中搭便车的能力,不仅掳获了人类的想象力,也充斥在我们的梦想中。我们对时间旅行的迷恋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对时间的疑问也永无止尽。时间是真实的吗?没有我们,时间是否存在?时间的意义与意识有无关连?若有,我们有能力或权利打断它往前流动的趋势,以窥探未来,或者拜访过去并与故人沟通吗?我们能否与其它空间,乃至与和我们共享此刻的其它世界接触呢?下一节的故事中,由于「此地」和「他处」的界线并不明确,进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时间在生命中的真正意义。超越时间的讯息『叶蒂,杭伯斯坦和朱蒂斯,李文佛于《在转角遇见奇迹》这本震撼人心的书中,分享了一则关于原谅的神奇故事。尽管我已尽力捕捉这则令人惊叹故事的精髓,仍希望你有机会能阅读原文,以便体验故事的完整性。故事中的原谅是如此强大,甚至超越了时间,不仅增添故事盎然趣味,也使我想在此与你分享。父亲的死讯震撼了乔伊。自从他十九岁那年,对家中传统的犹太信仰提出质疑后,便不曾再与父亲说过话。对父亲而言,对古老的哲理心有存疑,是最不可原谅的耻辱。他威胁儿子必须接受自己的根,不可质疑,否则将终止父子关系。乔伊无法达到父亲的要求,于是离家去探索世界。他和父亲从此不曾再说过一次话。朋友在印度某家小咖啡厅找到乔伊,传达了他父亲的死讯。乔伊得知父亲过世的消息后立即赶回家,并开始探索自己的犹太传承。自己的背景和对父亲的了解所带来的新洞见使他深受感动,于是计划进行一趟个人的朝圣之旅,前往家人传承之根的起点^以色列。故事在此出现一个神秘而深刻的转折,使我们得以洞悉无量之网的力量。乔伊来到耶路撒冷的哭墙前,那是古老寺庙围墙的一部分,寺庙在两千年前遭到破坏,只留下这片墙。传统犹太人每天到此礼拜,重复念诵千年不变的祷词。乔伊写了张纸条给父亲,述说他的爱,并且请求原谅他对家人造成的痛苦。然后,他打算依循习俗,把纸条留在石墙原有灰浆脱落后造成的裂缝中。当他找到适当的位置放置纸条时,发生了一件西方传统科学无法合理解释的神奇事件。正当乔伊把纸条置入墙缝之际,另一张纸条突然从石缝间掉落到他脚边。那是某人所写的祈祷文,可能在几星期或几个月前就已放进去。乔伊伸手拾起纸条,突然感受到某种奇特的感觉0他打开纸条,阅读内容,最后认出了字迹,是父亲的笔迹!那是父亲过世前所写,并且留在石墙上的纸条。字条里述说了他对儿子的爱,并且请求上帝的原谅。不久前的某个时间,乔伊的父亲也旅行来到乔伊此刻伫立的同一地点。在出人意料的共时转折中,父亲把他的祈祷放置在石墙上,纸条一直留在那同一位置,直到乔伊经过。真是个令人震撼的故事!世间怎么可能发生如此特殊的事情?显然在各种真实相状与世界之间,正在进行某种沟通。乔伊生活在现在的领域,也就是「我们的世界」里。尽管他的父亲已不在人世,犹太教徒相信他仍存在于哈夏马印,即天堂之中,那是超越人类世界之外的领域。他们相信两个世界同时存在于此刻,并且能互相沟通。虽然乔伊父亲的讯息如何抵达他手中的机制可能永远是个谜,可以确信的是:要使乔伊接收到父亲仍能与他接触的征兆,两人间必然有某种连结,并且有个媒介,为此两领域的经验提供容器。无量之网就是这个容器,它完全符合古人对天堂的描述:那是灵魂的家,它包容了过去、现在与未来。透过无量之网这道桥梁,乔伊和父亲得以发展出某种美丽而珍贵的连结。某种超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在此故事中)超越生死的沟通,为一对父子带来心灵的疗愈,完成旅程。空间创造出此地与他处,而时间引发彼时和此刻,因此必须更深入探讨人类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才能了解此类事件如何发生、为何发生。此地即他方假如宇宙和其中的一切真如实验所证,全存在于无量之网容器中,就得重新定义空间与时间的概念。我们甚至会发现,看似将我们与彼此和心爱的人分隔开来的距离,实际上分离的只有我们的身体。如乔伊与其父的故事所示,我们内在有某种东西,不为距离或传统物理定律所限制.虽然这些可能性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却也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主题。事实上,在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都投入大笔经费,试图了解连结一切万物的无量之网究竟有多真实。这些超级强权尤其想知道我们能否透过无量之网,以心智穿梭于远方,进行所谓的遥视,也就是一种运用心灵能力的心电感应。实验结果和近年来的卖座电影惊人相似,甚至可能是电影情节的脚本。这些实验也使得现实与小说间已然模糊的界线更加暧昧不清。一九七〇年代,美国正式展开调查,探究利用心智在无量之网中「漫游」的可能性,藉此窥探远方和目标敌人。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置了早期的实验,利用心灵特别敏感的人,如精神共感者不需语言或视觉线索即能感应到他人经验的个体),让他们将心智专注于机密地区。5共感者成功后又接受进一步训练,以便能更详细描述发现的事物。这个缩写为的「坐标扫喵」计划,日后成为史丹佛研究院著名遥视研究的前身之一。尽管就某些方面而言,遥视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其实却有可靠的量子原理为基础,本书已经探讨过其中部分原理。一般而言,遥视之所以能成功,要归功于量子物理学的概念,也就是看似坚固且彼此分离的事物,其实是以某种宇宙能量场的形式存在,且互相连结。比方说,我们手中握的美丽贝壳,从量子观点看来,它的能量其实无所不在。贝壳不仅只存在于手掌这个局限的区域,因此可说它是「非定域的」。愈来愈多科学家接受了宇宙、星球乃至人体为非定域性物体的实验证据,也就是说,我们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如第四章中的罗素,塔格所言,尽管我们的实体可能彼此分离,却能进行瞬间沟通,这就是遥视的精神。实际上,参与坐标扫喵计划的遥视者,还学会如何拥有清醒的、「神智清晰」的梦境。在遥视状态中,他们让意识自由专注于特定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同一栋楼的另一个房间或地球的另一端。塔格解释宇宙在量子领域的连结性时说:「描述发生在苏联偏远地区的事件,并不会比描述对街的状况困难。」遥视者接受长达三年的训练指示后,才展开机密任务。美国军方遥视计划细节直到最近才解密公诸于世,其中描述了至少两种训练法。第一种称为坐标遥视,由遥视者描述在以经纬度标示的特定地理坐标中,所发现的事物;其次是以一连串的放松与冥想技巧为基础的延展式遥视。尽管遥视过程方法不同且细节各异,但一般而言,遥视者会先进入温和的放松状态,因为他们在这个状态中更加开放,更能接收对远方的感官印象。过程中,通常有另一人担任引导角色,协助敦促遥视者去观看特定的细节。遥视者透过一系列规则,来辨别哪些印象在特定「任务」中属于重要信息,并详尽描述观看到的细节。引导者的督促似乎使这种受控制的遥视型态,有别于在睡梦中自然发生的清晰梦境。遥视而来的信息,对机密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情报收集展开新时代,减少特勤人员的风险,但只维持到一九九〇年代中期,因为计划遭到终结。这些遥视任务拥有令人好奇的代号,譬如星门计划,而最后一项计划在一九九五年「正式」结束。尽管遥视计划被视为「边缘」科学,甚至不被军方的怀疑论者承认,但有多起遥视任务获得证实,其成功并无法归因于巧合,其中某些甚至可能挽救过人命。一九九一年波斯湾战争期间,遥视者接受指示,在伊拉克西部沙漠中寻找敌人隐藏飞弹的地点。5遥视计划成功找到特定的飞弹所在地,排除掉其它地点的可能性。这种心灵搜寻法的益处显而易见,因为缩减可能隐藏武器的地点数量,节省了时间、燃料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减少部队牺牲生命。遥距搜寻致命武器的能力,对于传统上必须在地面进行搜索任务的士兵而言,降低了许多风险。我选择在此提出这些计划和技术,是因为它们成功证实我们对无量之网的两项认知。首先,它们再度显示无量之网的存在。要使我们的某部分能在人不离开座位的状态下旅行到远方,看见完全真实的事物,必然存在某种使意识得以穿越的物质。我要表述的重点是,不论目标何在,遥视者都看得见。其次,引导遥视得以成功的能量本质,显示全像式连结似乎是人类本身的一部分。在无量之网存在的证据下,那些关于我们是谁,如何在时间I空间中运作的旧观念逐渐瓦解。反映真实状态的语言西方科学才刚开始了解在一切相连的前提下,我们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但原住民早已明白其间的关联。譬如,语言学家班杰明,李,沃尔夫在探索霍比族语言时发现,他们的用词直接反映其宇宙观,对人类的看法与我们对自己的典型看法也非常不同,他们认为世界是个单一整体,一切万物都在源头相连。沃尔夫在其创新的《语言、思想与真实状态》一书中,如此概述霍比族的世界观:「在霍比族的观念里,时间消失了,空间也改变了 ,牛顿的古典理论或我们直觉所认知的那个同质、实时的永懂空间,也不复存在。」问换言之,霍比族对时间、空间、距离和真实状态的看法,就是不同于我们。在他们的眼底,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互相连结,而且「此刻」正在发生中的活跃世界里。他们的语言反映出这个观点。比方说,我们望向海洋,看见一道波浪时,可能会说:「看那道波浪。」但我们知道那道波浪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因为其它波浪才存在。「若非透过语言的投射,没有人能看见单一波浪。」沃尔夫说。2我们看见是「变化无穷、波浪起伏的运动状态的表面。」然而,在霍比语言中,陈述者会说海洋正在「起浪」,藉以描述海水当下的运动。沃尔夫进一步说明:「霍比人会说瓦拉瓦拉塔,意思是『多重起浪动作发生中』,同时也能和我们一样,专注于起浪运动中的某一处。」5虽然对我们而言有些奇怪,但他们的确更能精准描述世界的模样。同样的,传统的霍比信仰对时间也另有观点。沃尔夫在研究中发现,「已具体实现的一切,是由现存或所有感官及历史上的物质宇宙所能运用的一切组成……现在与过去毫无区别,但摒除了我们称为未来的一切。」2也就是说,霍比族只用同样的语词描述「现况」或已发生的事物。从前面对量子可能性的讨论看来,这种时间和语言观点完全合情合理,因为霍比人描述的是选择后的可能性,对未来则保持开放状态。从霍比语言隐含的意义,到遥视案例的实证在内等诸多证据,一再显示我们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显然不仅止于过去传统所知而已。新物理学的精髓揭示了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因此,重新思考在无量之网中距离对我们的意义时,毫无疑问也必须重新考虑自己与时间的关系。这正是最有趣之处。除了要在球队活动仍未结束前,把孩子送达足球场练习,或者确保自己能准时到达机场赶搭飞机之外,时间究竟是何物?构成日子的分分秒秒,真如本章引言中惠勒所说的,是唯一使一切不至于乱撞成团的机制吗?假使无人知道时间的存在,它是否依然存在?或许,进一步的问题应该是:发生在时间中的事物是否已经「固定不变」?还是宇宙中的事件已铭记在时间之流中,且逐步上演成我们的生活?又或者时间其实是可形塑的?若是如此,那么在其中发生的事件依然可变吗?传统想法认为时间只能单向行进,也就是往前去,发生过的事物,已经蚀镂在时空的脉络中。然而,实验证据却指出,我们对于过去与现在的概念,或许不够条理清晰。因为时间不仅如爱因斯坦所说,能双向移动,而且今天的选择似乎可以改变昨天发生的事情。一场于一九八三年进行的实验,就是为了证实这个可能性。实验结果和我们对于时间的认知完全相反,其后隐含的意义更是令人讶异。为了进行研究,物理学家惠勒将著名的双狭缝实验加以变化,用来测试现在对过去的影响。在此我先对第一一章介绍的原始实验简述如下。朝目标一颗量子粒子〈光子)发射,此目标能侦测光子抵达的状态是物质粒子或能量波。不过,抵达目标前它必须穿越有狭缝的挡板。神奇之处在于,光子似乎「知道」挡板有一道还是两道狭缝。当挡板只有一道狭缝,粒子旅行和抵达目的地的状态就如启程时一样,仍是粒子。但是挡板若有两道狭缝,启程时虽是粒子,却在穿越挡板时以能量波的方式同时穿越两道狭缝,最后以波的形式抵达目的地。实验结果:由于执行实验的科学家是唯一知道挡板上狭缝数的人,因此他们的知识以某种形式影响了光子的行为。惠勒实验的变化版中,有一关键差异,用来测试他对过去与现在的概念。他把实验改成光子只在通过挡板后、抵达目的地前被观察。换言之,光子己经在前往目标的路上时,实验者才决定要如何观看它。他设计了两种方式以得知光子已抵达终点。一是利用镜头在视觉上当作它是粒子来「观看」,另一个方式是利用屛幕,当成波来进行感应。这个作法很重要,因为过去的实验显示光子会依据受观察的方式,遵循对方预期的方式表现,也就是说,假使以粒子方式测量光子,它们就会变成粒子,若以波的形式测量,则会变成波。因此,在这个实验里,假使观察者决定以粒子看待光子,镜头将会就位,而光子只穿越一道狭缝;如果是决定以波的形式进行,目标屛幕则维持在定位,光子将以波的形式同时穿越两道狭缝。实验关键就在于:观察者是在实验展开后(即当下)才做出决定,而这会决定粒子在实验展开时的行为表现(即过去)。惠勒将此测试命名为「延迟选择实验」根据实验所示,我们这世界(物质层次)所知道的时间,似乎对量子领域(能量层次)毫无影响。惠勒认为,后来的选择若能决定发生于过去的事件,他就能「选择在事件发生后才知道事物的属性。」|他话中的含意为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开启更多可能性。惠勒的说法透露,今日的选择,其实能直接影响过去已发生的事物。假使真是如此,所有一切即将改观!是真的吗?我们现在做的决定,可以影响甚或决定已发生的事物?许多伟大圣人曾经说过,人有能力超越最深刻的痛苦,那么这能力可扩张到改写使痛苦发生的过去事件吗?一想及此问题,我不禁想起电影《回到未来》中,主角马蒂,麦夫来由米高,福克斯〕饰演)有机会改写过去后,所导致的混乱情况。但假使我们能从上个世纪的战争,或才刚经历的离婚痛苦中学到经验,并在今日做出防止事情发生的决定,想象会产生怎样的可能性。若可能的话,这就相当于拥有量子橡皮擦,允许我们改变为人类带来痛苦的事件的发展方向。而这里所提出的问题,正好是双狭缝实验的另一变化版本。有趣的是,实验名称真的叫做「量子橡皮擦」实验。听起来很复杂,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其含意更具粉碎典型思考模式的威力。基本上,这个实验显示粒子在实验开始时的行为,似乎完全取决于实验结束后才发生的事件。I换言之,现在具有改变已经发生的过去的力量,亦即所谓的「量子擦除效应」发生在后的事实,可以改变(「擦除」〉在更早时间点中粒子的行为方式。此处要问的是:效应只适用于量子粒子,或者也适用于我们?虽然我们是由粒子组成,或许是意识将我们锁定在各种被视为是真实状态的感知事件之中,包括战争、折磨、离婚、贫穷和疾病。或许,事情不仅如此,我们可能己经藉由学习错误,改变了过去,而且一直这么做。或许,我们现在的选择往回影响到过去的事件,已是一种常态现象,以致于我们对此毫无察觉,也不曾加以思考。或许今日所见的世界,即使有时看起来艰难无比,却是我们已学到的成果,被往回反射到现在的结果。这一点值得再深入思考。不过目前而言,研究结果似乎支持这种假说。想想,我们的世界若果真像个宇宙回馈循环,而目前的学习正在改变过去,这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至少,这暗示了今日的世界,是学习后的成果。若没有这些教训,情况可能会更糟,不是吗?不论是否真能影响过去,我们此刻的选择毫无疑问将决定现在与未来。而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正共存于无量之网这个容器中。身为网的一部分,我们当然能够藉由对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且有用的方式与之沟通。根据科学实验的成果,以及珍贵的古老传承思想所述,我们确实具有此能力。前面章节中各种研究的共通点,具有两层含意:我们是无量之网的一部分。人类情绪(信念、期待、感觉)是与无量之网沟通的语言。有趣的是,虽然可能是巧合,但有些经验在基督教圣经中遭到删除,并受到西方文化的防堵。不过,今天一切正在改变中,我们鼓励男性要尊重自己的情绪,女性则开始探索新的方法,以展现本来就存在于本质中的力量。情绪、感觉和信念显然是无量之网的语言,情绪中有某种特性,使我们能以强烈的、疗愈的与自然的方式,来体验与宇宙相连的能量场。此刻的问题是:「假使我们正在与无量之网说话,如何能知道它已给予回应?」假使我们的感觉、情绪、信念和祈祷正为宇宙的量子物质提供建构蓝图,那么我们的身体、生命和人际关系,如何反应我们与无量之网的对话?若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了解与宇宙对话的第一一部,也就是该如何阅读来自无量之网的讯息。第三部来自无量之网的讯息在量子意识中生活,爱与疗愈第六章宇宙正在对我们说话:来自无量之网的讯息前面章节已说明,透过感觉及信念与无量之网对话时,无量之网如何藉由生命中的事件回目应我们。在对话中,我们最深层的信念成为生活中一切体验的蓝图。我们与世界的对话持续不断,且永无止尽,不论是世界和平、身体治疗、人际与爱情关系,乃至对事业的追求皆然。既然对话永不停止,我们就绝不可能站在生命的边缘,永远当个被动的观察者。只要有意识,自然会不停创造着。这场对话有时候很微妙,有时则不然。但是不论隐微与否,只要生活在反思式的宇宙中,就意味世界呈现出来的不管是挑战或喜悦,都是无量之网对我们最深刻与真实信念的反映,分毫不差。而这包括了我们的亲密关系。然而,尽管一切如实反映,但有时候在他人身上看见的自己,却可能是令人最难以接受的面向,不过这些又可能是通往深层疗愈最快速的途径。反映真实状态我一九九八年在西藏的经验,为量子「对话」的运作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隐喻。在进入首都拉萨的路上,旅行团的车顺着岩壁下方的蜿蜒车道,朝一座小湖开去。四周寂静无风,水面完美照映出四周的一切。我从高处看见水面上倒映着一座雕刻精美的巨大佛像,但那当下未能看见雕像本身,只能见到它的倒影。直到车子转个弯,来到笔直的路上后,才亲眼看见我认为应该是形成倒影的实体的来源。就在高耸峭壁上,一座佛陀雕像矗立于湖岸,从石墙上活生生蹦凸出来,默然注视着过往路人。 ^在那一刻,湖面的影像成为视觉世界的隐喻。看见水中佛陀时,倒影是告知雕像存在的唯一线索。虽然我曾猜测倒影映照的是某种实体,但是以我的角度,根本无法看见物体本身。相同的,据说日常生活世界也是倒影,映照的是深刻在宇宙深处的真实状态,一个我们无法从现处位置看见的真实状态。古老智慧和现代科学皆认为我们可见之「生命」中的各种关系,是发生在另一领域事物的倒影,但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无法看见那个世界。一如我十分确知水中的影像反映出某种真正实体,同样地,生命也正在知会我们关于另一个存在层次中发生的事件。虽这些事件然看不见,并不表示不确实存在。古老智慧认为那个看不见的世界,比这个视觉的世界更真实!如本书引言中波恩所述,从我们所处的时空位置,无法看见这个「深层的真实相状」。尽管无法直接看见这个无形的领域,但那里发生什么事却有迹可寻,因为从日常生活中可见它的倒影。由此角度看来,我们的日常经验就是来自深层真实相状的讯息,是来自无量之网的沟通讯息。就如要了解一个语言,必先认识其字词一样,我们必须熟悉无量之网的语言,才能了解它所传递的讯息。有时候,我们获得的讯息非常直接,不可能误解,有时讯息又非常模糊,容易忽略错过。更常发生的是,我们以为讯息表达的是某件事,而事实上说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表象不等于真实状态那瞬间突然一阵风袭来,我的眼睛感到一阵灼热。我狐疑地看着那个地区。一切看起来完全正常。「我什么也看不见。」我说。「你感觉到了。」他回答〔……〕「什么东西?那阵风吗?」「不只是风,」他坚定地说,「对你来说可能像风一样,因为你只认得风。」8在这段对话中,亚基族印第安巫士唐望正在教导门生卡罗斯,卡斯塔尼达关于无形世界细微的真实状态。在《巫士唐望的世界》一书中,人类学家卡斯塔尼达记录了古老的萨满之道,他很快学到一件事:不能再如过去受到制约时那样,一昧信任负责过滤事物的感官。他发现世界在有形与无形的诸多层次上,都非常鲜活生动。譬如,卡斯塔尼达过去的教育告诉他,身边的草丛晃动,而脸颊上也感到一阵冷空气轻拂而过,那就是风在吹动。但在上述的案例中,卡斯塔尼达的老师提醒他,那只是感觉像风,因为他只认得风。在真实状态中,它可能是风,但风轻拂脸颊、吹过发际的感觉,也可能是某种灵的能量在宣告其存在。因此,卡斯塔尼达很快发现这类经验再也无法归类为「单纯只是风」而已。我们透过感觉过滤事物,尽可能将爱情、友谊、财务和健康融入过去经验所建立的框架之中。虽然如此分野或许管用,但究竟有多适合我们?我们在生命中,有多少次是透过从他人身上所学得的事物,来响应生命,而不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做为反应基础?又有多少次,我们阻碍自己拥有更富足的生活、更深刻的关系、更有意义的工作,只因为那些出现在生命旅途上的机会,与过去的经验太相似,使我们迫不及待闪避它?协调一致在无量之网的脉络中,我们是每一片草叶、是每条溪和河流中的每颗石块。我们存在于每一滴雨中,清晨走出家门时,也存在于轻拂脸頼的凉风之中。假使我们与世间一切的关系如此深刻,理应在生命中的每一天看见这份连结的证据。或许我们的确看见了确切的证据,甚至可能每天都见着了,只不过我们不认得或者未曾察觉。处于人群、地方和围绕我们的事物中愈久,愈能感到自在。对多数人而言,走进自家的客厅,肯定比进入饭店的「客厅」更为自在。虽然饭店可能较为新颖,有最时髦的纺织品、地毯和内部装潢,却没有「家」的感觉。如此经历事物时所产生的舒适自在感,是来自一股能精密对焦的微妙能量,这股能量使我们得以与世界保持平衡,称之为平衡共鸣。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和所有事物都处于共鸣状态,包括车子、房子,甚至日常使用的各式家电,这也是为何我们的存在能影响周遭的人、物和世界。因此当我们内在或周遭事物发生变化时,改变自然也会出现在生活中。事实也确实如此。有时候变化是不知不觉发生。譬如,我有一辆里程数已超过四十八万一一千八百公里的美制老爷车,一九九五年卖掉它时,仍拥有原厂引擎。我一直尽力照顾这位外观如新车的可靠老友,因为它带着我平安穿越科罗拉多的山区,一路来到加州的那帕,又回到西墨西哥州的北部高原沙漠。我开车的时候,车子总是顺利发动和运转,可是只要把车借给别人,肯定会「出槌」。手感不同的人坐上驾驶座时,引擎要不出现怪声音,就是仪表板上警示灯亮起,或者根本就发不动。当然,换我坐回驾驶座,把车开到修车厂时,问题却又神奇消失,「自行痊愈」。尽管技师告诉我「这种事经常发生」,但我相信经过几次的假警报之后,他看见我开着那辆有四十八万公里行程的庞帝克进修车厂时,心中也会有疑窦。虽然我无法提供科学证据,但跟许多人聊过此事后,我明白那经验并不罕见。熟悉我们以及我们熟悉的事物,在我们的身边似乎运作得较好。不过有时候,我们与世界的共鸣比这明显许多,传达的讯息也不容易错过,一如下面的案例。一九九〇年春天,我辞掉丹佛市的国防工业工作,暂时居住在旧金山。白天我开发研讨会的课程,并撰写着第一本书,晚上则是个谘商师,协助人认识生命中情绪的力量,和情绪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其中有位个案描述了一段关系,完美示范了我们与世界的共鸣关系是多么深层而实在。她将自己与生命中这个长期相处的男人的关系,形容为「永无止尽的约会」。过去十余年来,他们维持着看似绝望的关系。每回论及婚姻,总是在吵闹中结束。但分开后两人都过得不好,而且也仍想与对方分享彼此的生命。有一晚,个案描述了一个共鸣的经验,清晰而深刻地显示这种连结确实存在于世间。「谈谈这星期的生活,家里发生哪些事情?」我问她。「你不会相信发生了什么事,,真是光怪陆离的一周!我和男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浴室竟传来巨大的爆破声,我们赶紧去看发生什么事。你永远猜不到我们看见了什么。」「我无法猜测或想象,不过现在妳真的引起了我的兴趣。发生了什么事?」「水槽底下的热水管爆炸了,冲破水槽下面柜子的门,喷到前面墙上。」她说。「哇!这辈子没听过这种事。」我大叫了一声。「还不只这样!去车库开车时,地板也全是热水,因为热水器也爆炸了。接着,我们倒车到车道上时,车子的散热气管也炸掉,搞得车道上到处流着热腾腾的防冻剂!」我听着她的描述,立即察觉其中的模式。「那天家里发生什么事?」我问道,「妳怎么描述你们的关系?」「很简单,屋子感觉像个压力锅。」她脱口说出。突然间,她安静下来,看着我。「你该不会认为我们之间的紧张关系跟这些事情有关系吧?」我回答:「在我的世界里,这就是为何会发生那些事情的原因。我们向世界求助,世界则以物质能量方式展现出我们的情绪经验。展现方式有时很微妙,难以捉摸。但就妳的案例而言,妳的房子实实在在反映出妳与男友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透过几千年来表达情绪最精粹的物质,也就是水为媒介。妳从能量场中接收到一个清晰、美丽又有力的讯息。那么,接下来妳打算怎么做?」关键仃:无量之网是I面镜子,反映我们以信念创造的关系世界。不论我们是否认得自己与周遭真实状态间的共鸣关系,关系确实存在于无量之网中。如有智慧了解透过周遭环境传递而来的讯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能成为一个有力的导师。有时甚至能救人一命!一讯更在我母亲的生命中,除了两个儿子外,最好的朋友是一只十二磅重、活力十足的边境犬,名叫柯莉苏(简称柯莉)。我因为研讨会和巡回演讲在外旅行时,至少一星期打一次电话给母亲,了解她的生活状况,也让她知道我的情况。一一〇〇〇年的《解读末世预言》巡回签书之旅展开前,我在某个星期天下午打电话回家,妈妈告诉我她很担心柯莉的状况。柯莉的行为表现很奇怪,进食也不正常,因此母亲带她给兽医检查是否身体出问题。检查时所拍的许多X光片中,出现出人意料的东西。不知为何,片子上显示柯莉的肺部有许多不该存在的小白点。「我从未在狗身上见到这种状况。」兽医困惑地说。他们决定做进一步检验,了解柯莉身上的白点究竟为何。妈妈显然很担心她的狗,但是我听着她的故事,却开始担心另一件事。我告诉她关于共鸣的原理,以及我们如何向世界、汽车、家庭,甚至是宠物求救的种种。也提出几个动物案例,纪录中,有些动物在主人发现自己的身体有异状之前几周,乃至几个月前,先发展出相同的病征。我觉得柯莉和母亲之间便有这种类似状况。经过一番关于生命中充满讯息的游说之后,母亲同意隔周去体检。虽然她完全没有任何不适,外观看起来也没有做检查的必要,还是同意去找医生安排照胸部X光。你应该猜到故事的结果,以及我为何要在此分享的原因。母亲讶然发现X光显示她的胸部有可疑斑点,而不到一年前的年度健康检查中还不存在。经过深入检查后发现,母亲右肺部有些因小时候的疾病而留下的结缔组织,现在已变成癌细胞。三星期后,她进行了手术,完全切除右肺下方三分之一。手术后我与医生在恢复室谈话,他不断说母亲非常「幸运」,因为很早就发现了肿瘤,尤其是并无任何病征能作为警讯。手术之前,她还觉得一切良好,和柯莉及儿子们生活愉快,享受美丽的花园,全然不知身体状况可能不妙。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可以如何运用生命中的镜子。由于母亲和我已学会阅读生命中的讯息所呈现的当下情况,也对此语言有足够的信任,能将之运用于实际情况,所以这个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母亲在手术后已恢复健康。我撰写本书时,她的情况依然良好,已经六年没有癌症迹象。有趣的是,原先出现在柯莉肺部使我们产生警觉进而检査母亲身体健康的斑点,在母亲手术之后也完全消失。她和母亲又共度了健康的六年,在彼此的生命与日常生活中分享各种喜悦。〈作者注:柯莉苏在本书进行编辑之际,因为年老产生并发症而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她再半年就十五岁,对她的品种而言,已是近乎人类百岁的年纪。在出现斑点及母亲的手术之后,她一直很健康,并为每个与她接触的人带来生命的火花。母亲常说:「对柯莉苏来说,没有谁是陌生人。」她热爱每个人,常以温柔的湿鼻吻来表达她的爱,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想念我们或许无法以科学证明柯莉的问题与母亲的状况有任何关连,但两个经历间的同时性却不容忽视。由于这并非单一事件,因此只要看见此种同时性,就可以说彼此具有相关性。虽然我们现在仍无法完全了解这种连结,不过就算再继续研究五十年,也无法完全认识。我们能做的是,将所知运用到生命中。如此一来,日常生活的事件就能变成一种丰富的语言,为我们最私密的秘密提供洞见。在以生命本身反映人类最深层信念的世界中,没有什么能成为真正的秘密。到最后,生命旅途上出其不意的转弯为什么会出现,可能不再重要,关键只在于,我们是否认得警告转弯即将出现的语言。由于无量之网不断透过生活中的事件反映出我们的信念、感觉和情绪,所以日常生活能为隐藏在自我深处的领域提供洞见。个人镜子所显示的,是我们最真实的信念、爱与恐惧。世界是一面强有力的镜子,一面不容易坦然以对的镜子。生命给了一扇能直接进入信念终极真实状态的窗,全然诚实无伪,只是有时从中看到的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影像。我记得那是一九八九年某天晚上,在丹佛市郊一家超市发生的事件。那天我下班回家,一如往常到超市买晚餐食材。我在专卖罐头食品的走道逛着,目光离开购物清单时,注意到走道上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位年轻母亲推着购物车,上面坐着一个小女孩。她们显然很匆忙,而且看起来和我一样,不情愿在漫长的一天结束时,还得来超市购物。我的注意力回到比对购物清单和架上一排排的罐头名称时,突然被小女孩的尖叫吓了一大跳。这可不是一般的尖叫,她的音量和强度可媲美美国爵士名伶埃拉,费兹洁拉在广告中「这是现场演唱还是麦莫雷斯的录音效果?」的强度。"小女孩被单独留在购物车中,把她给吓坏了,使她处在全然惊吓的状态。母亲几秒钟内就回来安抚女儿,小女孩立即停止尖叫,大家的生活也恢复正常。虽然随处可见如此景象,对我而言那晚的状况却不平常。不知为何,我对如此常见的事件竟无法释怀,于是认真观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开始搜寻走道,最后发现事情只不过是母亲暂时离开购物车,让她两三岁大的女儿独处片刻。小女孩只是独自一人,就这样而已。她为何那么害怕?母亲不过暂时离开视线,转个弯走到隔壁走道罢了。为何一个小孩,周围环绕着色彩缤纷的罐头和标签,在没有人会阻止她任意探索的时刻,却被吓坏了?为何她无法告诉自己:嘿,现在只有我I个人和这些有漂亮红白标签的罐头汤在I起。我来一排排探索,一罐罐检查,好好玩一玩!诸如此类的话。为何被单独一人留下的想法,而且只是片刻,竟在她如此幼小的年纪,触动内在的本能,教她使尽吃奶的力气惊声尖叫?另一个晚上,我有个谘商会谈,个案是位三十多岁的妇女,我们已进行过多次谘商。这天的会谈一如往常展开。个案在柳条椅上放松下来后,我请她描述自上次会谈后这一周所发生的事情。她开始叙述与结婚近十八年的丈夫的关系。他们在婚姻关系中一直争吵不休,有时还暴力相向。她似乎是受害者,不论是她的穿著、理家的方式或料理,天天遭受批评,即使是性生活她也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虽然她所描述的种种,对他们夫妻关系来说并非新鲜事,但过去这一周,情况更加严重。当她质问丈夫在办公室「加班」和晚归的问题时,他对她大发雷霆。这个她所深爱与信任的男人使她的生活悲惨无比。而如今,由于丈夫失控的情绪而造成的生理伤害已成为真实的威胁,更加深了她的惨况。最后一次争执时,丈夫盛怒中把她推倒在地,随即离家去找朋友。他没留下电话、地址,也没交代何时回家就这么消失无踪。这个使她长期受折磨、用强烈的情绪爆发威胁她的安全、对她施虐的男人,终于离开了。她描述丈夫离去的同时,我则等待着某种解脱的征兆。然而,取而代之的情况却令我惊讶。妇人察觉到丈夫已经离开她的生命,竟然失控哭了起来。我请她描述当时的感觉,得到的回应并非我预期中那种问题解决或解脱了的感觉,她反而说自己因为孤独和渴望而感到非常痛苦,描述丈夫不在对她是一种「破灭」和「全然绝望」。现在她终于有机会在没有批评、污辱和虐待中生活,却反而感到痛苦。为什么?我所描述的两个情况,「为什么」的答案是一样的。尽管情况不同,却有个共通的主题。小女孩在超市走道所经历的恐惧,和妇女在虐待成性的丈夫离开后所感受的绝望,很可能都与当下离开她们的人无关。小女孩的母亲和妇人的丈夫只是一种触媒,引发了人心深处那几乎无法识别,难以捉摸又非常强烈的模式,一种完全被遗忘的模式。那就是恐惧。恐惧在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面貌。尽管在我们建立友谊、事业、爱情和健康的身体等种种活动中,恐惧扮演了关键角色,却几乎以我们无法察觉的模式出现在曰常生活中。有趣的是,这个模式或许根本不属于我们。一旦发现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浮现到生活表面,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我们认为造成恐惧的原因为何,经验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某种截然不同的因素,一种深刻而原始因素,此元素以不可误解的形式和我们生命旅程交错之前,很容易遭人忽视。人类共通的恐惧你若正在阅读本书,很可能已经检视过生命中的种种关系,在探索之中,肯定获得许多珍贵的洞见,了解人们为何会触动某些情绪。事实上,你或许对自己有很深的认识,所以当我问到关于你的生命和过去的问题时,你说得出正确答案,并在任何治疗性的问答中,得到正确的结论。然而,就在可接受的完美答案中,你可能错失那一个自你来到世间,始终渗透着你生命的最深刻模式。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会邀请所有参与研习会的人,填写一份事前印好的问卷,找出自己童年时的照顾者所具有的最深刻的「负面」模式。我寻找的是负面模式,因为人很少受困于生命中正面的快乐模式。几乎每个使人困顿的情况中,都有某些所谓的负面感觉。这些情绪与自我经验,以及经验对我们生命具有的意义有关。虽然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却能因而了解感觉为何产生,并改变生命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写完问卷后,我会请参与者随机喊出他们所写下的关于照顾者的负面质量。对许多人而言,照顾者可能是亲生父母,有些则是养父母,也有哥哥姊姊、其它亲戚或家庭友人。不论照顾者是谁,主要是指在形成人格期间,也就是青春期前的照顾者。大家开始接连喊出自己表中写的负面质量让我写在白板上时,教室里害羞的气氛逐渐消失,很快出现有趣的事情。当某人分享了描述自己记忆中的字眼,就会有人也提出相同的感觉,甚至使用一模一样的字眼。每次活动下来,出现的形容词近乎相同:包括:愤怒 冷酷 缺席 苛求批判 虐待 嫉妒 严格控制欲 渺小 可怕不诚实教室的气氛变得轻松,面对身边参与的同伴开始笑了起来。不知道状况的人,可能误以为大家来自同一个家庭。字眼的相似度并不只是巧合而已。这么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怎会拥有如此相似的经验?谜题的答案就在于深入人类集体意识中的模式,也可说是我们的核心或共通的恐惧。共通的恐惧模式很可能以微妙而不好捉摸的方式呈现,可是回想起来却又相当痛苦,因此我们总是巧妙加以伪装,使它们变得可容忍。就好像某些痛苦的家庭记忆虽然始终存在,却很少提出来讨论,无意中我们也同意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掩饰发生于过去的集体伤痛。我们成功隐匿了内在最大的恐惧,伤痛的缘由也遭到遗忘,只留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将之付诸行动。失去丈夫的妇人和超巿里的小女孩,可能不曾察觉自己为何有那种感觉,为何如此反应,我们亦是如此。由于我们伪装了恐惧,因此永远不需要谈论生命中最深的伤痛。但它们始终残留,未曾被解决,直到某事发生,才迫使我们直视其存在。一旦允许自己更深入这些强烈而真实的生命片刻后,将会发现恐惧虽看似截然不同,却不脱三种基本模式(或其组合模式),包括分离与抛弃的恐惧、贬抑自我价值的恐惧及屈服与信任的恐惧。我们将逐一探索它们。第一种共通的恐惧:分离与抛弃我们几乎有个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自己是孤单的。每个家庭成员心中皆存在一股不言而喻的感觉,觉得自己与那个负责带我们到世间的某人或某物分离了。在朦胧的古老记忆中,感觉自己被带到世间,却没有获得一句解释,就无由被抛下。我们理所当然会感到孤单,不是吗?如今科学已经能将人类送上月球,甚至转译基因密码,却仍不知道我们是谁,更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这里。我们从内在感受到自己的灵性本质,并且想为这些感觉找到合理解释。在文学、戏剧、音乐和文化中,我们把自己在地球和遥远天界中的角色划分开来。西方世界以描述人类与造物者关系的《圣经》中伟大祷词的翻译,也就是〈主祷文〉,来证明自己与造物者的分离。譬如,最常见的西方翻译往往以「在天上的父」来接受这个分离,可诠释为我们在「这里」,而上帝在遥远的「他方」。但原始的阿拉姆文中,我们与天父有着与此截然不同的关系。同样字句,阿拉姆文的翻译如下:「光辉的祢:祢从我们之内、从我们之外发着光,当我们忆起时,连黑暗也发光。」这里强调的是造物者并未与我们分离,也非遥不可及。反倒是天父的创造力〈不论我们如何诠释此力量),不仅存在于我们之内,那股力量就是我们,渗透在我们所知的世界的每个角落。二〇〇四年发现的神之密码,以及从生命DNA转译成古希伯来文及阿拉伯文字母得到的讯息,似乎都支持阿拉姆文的原始翻译。探寻第一世纪神秘的《创造之书》留下的线索时,会发现DNA中的组成元素在书里那些字母中各有其可对应的字母。经过转译之后,我们发现人体第一层的DNA似乎证实古代警语所说:伟大的智慧无所不在,包括人体在内。人类DNA经转译后写出的文字是:「神/永恒存在于体内。」生命中一旦出现恐惧,就算我们无法清楚意识到那是什么,仍会产生情绪上的成见,一种经常被形容为「敌意」那经验将以某事是「公正」或「谬误」,或事情「理当如何」的强烈概念出现在生命中。敌意和痛处将会制造出某些关系,显示我们有哪些恐惧需要获得疗愈。换言之,敌意呈现出我们的恐惧,敌意愈强烈,恐惧就愈深刻。这种对应很少出错。例如,分离或遗弃的恐惧若被你遗忘在潜意识中,它很可能会在最料想不到、最不凑巧的时刻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譬如在爱情事业和友谊中你觉得自己是「离去者」还是「被离弃者」?你是否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某段关系已经结束了的人?美好的婚姻、工作和友谊是否毫无预警或无缘无故在你面前瓦解呢?当关系破碎和失败时,你是否感到绝望?又或许,你是站在另一边。你是否总在爱情关系、事业和友谊一切顺利时,就先行离开,免得受到伤害?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说:「这是完美的〈填空)。我最好趁一切美好的时候赶快离开,以免发生令我受伤的事情。」假使这类情况曾经或正在发生,很可能就是你自己的精心创作,是一种为社会接受的掩饰法,以隐藏你对离弃和分离的恐惧。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中重复同样的模式,或许能把因恐惧而来的痛苦降低到可容忍的程度,甚至帮助你度过一生,代价却是把痛苦变成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用来躲避我们共通的恐惧,也就是你与造物者的整体性是分离的、被遗弃的,甚至遭到遗忘的恐惧。若总是在太亲近的时候就离开或被离弃,你要如何才能找到内心渴望的爱、信任与亲密关系?第一种共通的恐惧:贬抑自我价值世界上每个文化、社会中,几乎弥漫一种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觉得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工作场域的贡献,不足以获得表扬:觉得自己不值得因为身为人类而获得尊重;有时候甚至还出人意料地认为,自己不值得活在人间。我们或许不常意识到这类自我贬抑感,但它确实持续存在,而且成为我们面对生命与人际关系时的潜在基础。作为情绪生还者大师,我们经常在真实生活中,演出我们在想象中期许自己该有的价值。例如,每个人皆有梦想、有抱负,希望完成生命中的伟大成就,可是却往往用尽各种理由为自己无法达成目标寻找合理的借口。从前面章节得知,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是无量之网能够给予响应的语言。一旦觉得自己似乎无法达成最大的梦想时,无量之网会单纯地将我们释放的情绪,以延迟、挑战和阻碍回馈给我们。虽然我们可能抱有更大的期许,但来自内心深处的质疑终究是源自于那个自己不值得的感觉。我们会怀疑:我真的好到有资格在生命中拥有这等喜乐吗?既有如此想法,又怎能拥有此外其它不同的感受?在西方的基督教传承中,我们所信任与尊敬的人会说,我们是种「劣等」存在,不如天堂的天使或圣人导师。这个传承说服了许多人,他们相信基于自己某些无法理解的理由,只因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就需要从生命中获得救赎。透过耶稣于一一千年前的故事,我们的人生被拿来与某人经编辑、浓缩、偏好后的人生记忆做比较,而那是个我们永远无法成就的人生。有时候这种对比还带有严重的警告意味,假使无法以某种方式生活,死后将会面对艰苦的折磨。偶尔他们若不那么严苛时,就会提出充满讽刺意味的问题,如「你认为你是耶稣基督吗?」或「你要怎么到达那里?走在水面上吗?」藉此提醒人们自己的不足。你听过多少次批评暗示你就算尽全力过个好生活,仍然不如一位过去的大师?虽然我们很少对这类评论认真以待,内心深处,它们却仍提醒我们,自己并无资格享受生命中的喜悦。就算你非常有自信,某种程度上仍可能相信这些暗示。基本上,我们或多或少都相信。因此,我们透过对成就的期待、允许自己拥有多少喜悦,以及关系是否成功等方式,来表达这些信念。若总是害怕自己不值得拥有爱、认同、健康和长寿,那么缺乏自我价值的恐惧将绝对反映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上,而且以作梦也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生命中。譬如,你有多少次接受了并非真正想要的关系,却自我合理化地说:「现在这样就够好了」或「这只是骑驴找马」?你是否曾经说过:「我很想和一位忠实的、慈悲的、有教养的、关爱他人的另一半分享生命,可是……」或者「这不是能让我发挥才能的工作,可是……」然后给各种理由,解释为何心中最大的梦想此刻仍无法实现?假使此类情况曾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很可能是你用来质疑自我价值所创造出的精美面具。你透过个人和专业关系,来提醒你对自己的核心信念,而此核心信念需要更深入的疗愈。第三种共通的恐惧:屈服与信任你是否经历过某段关系,由于完全信任,使你愿意屈服而交出自我,藉以换取认识另一个更棒的人的机会?在此我要解释清楚,这并不是建议你在任何情况下放弃自我或个人的力量。相反地,我所说的经验是指你对自己是谁相当清楚,甚至能够放下关于你是谁、是什么的信念,以便换得自己可能成为的那个更棒的人。但几乎人人都感觉这样做并不安全,认为信任别人、信任身体的智慧或世界的和平是不安全的事。我们又有何理由不这么想呢?只要看看夜间新闻,就能找到足够理由来合理化这些感觉。每天有各式案例说明我们生活在恐怖危险世界的感觉,不仅合理而且始终存在。从世界上各种恐怖、谋杀、暗杀等事件,到个人私领域的信任遭背叛和泄密,以及每天被警告的诸多健康问题等各种事件看来,这个我们称之为「家」的星球,看起来真的是个可怕的地方。因此,要在世间感到安全,安全感必须源自内心深处。而要能体会到此安全感,就必须信任,问自己对于存在于所有情况和生命中的宇宙智慧是否有信心。假使答案是没有,那么就得自问为什么?是谁或是什么经验告诉我们这世界不安全,我们不该信任?譬如,你是否相信生命的过程?当你发现世界投了个变化球给你、给你心爱的人或宠物时,你是否立即怨天尤人,才能感觉受到保护?子女早上出门上学时,你是否立刻担心起他们的安全?或者你知道下午三点半校车送孩子回家,你满心欢喜迎接之前,他们是安全的?虽然发生在周遭的可怕事件确实是某个真实状态的一部分,但粉碎恐惧的关键就在于了解它们不必成为我们的真实状态。尽管这听起来可能像个天真的新时代哲学,事实上却是个受到先进科学认同的古老信念。我们知道无量之网确实存在,并在生活中反映我们心底及脑海中所有的思绪、感觉、情绪和信念;也知道只要稍微改变对自己的观点,就能使改变也反映在健康、世界和人际关系上。恐惧恶性循环的荒谬本质在此清晰可见。关键5:「负面」经验的根源可追究到人类三个共通恐惧之一《或其组合):离弃、贬抑自我价値或缺乏信任。若想有所改变,就必须打破循环,使无量之网反映出不同的事物。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吗?可能没有想象中简单,因为改变对自我的观点可能是一生中最难做到的事情。内在的经验使我们置身外在世界时,经历着内心和脑海正在上演的大战,一场认定自己是谁的挣扎之战。尽管有一箩筐不信任的理由,我们仍必须为自己找到一条脱离恐惧枷锁之路。生命的经验每天请求我们展现出自己能付出信任到什么程度。那不是单纯盲目的信任,而是真实认为自己在这世间安全无虞的感受。【原注】阅读关系之镜,,来自自我的讯息⑥生命是一面镜子,会将思索者的想法反映在镜中。⑥天国在你之内,在你之外-…所有隐藏的也将显现。无量之网除了是承载经验的容器外,也是一面量子镜,照映出人类信念在世间创造的一切。我们能透过与他人的关系,清晰看见这些信念。有时候镜中的写照显而易见,我们会说:「事情原来如此啊。」有时候则反映出微妙的真实状态,使我们意外发现自己的看法和自以为相信的事物不同。不论镜中写照给予怎样的教导,只要花时间与他人相处,这些写照就会在精确而适当时机触动正确的情绪,帮助我们疗愈生命中最严重与最深的创伤。人际关系不仅显示出我们的喜悦与爱,也显示出恐惧,但由于我们很少会「陷在」喜乐之中,因此纯然愉快的关系很少能触发深刻的生命学习。透过人际关系,我们有机会以各种想象得到的方式看见自己。不管是同事、同学或生命伴侣,每个人都能使我们认识自己,察觉自己因信任遭到背叛的伤痛,或内在想要填满空虚的渴望。只要能辨认被反映出来的讯息,就能揭露那些在生命中制造痛苦的信念。有些人告诉我,他们的人际关系正处于休息状态,又或他们再也不愿建立任何关系,因为实在令人痛苦万分。事实上,我们永远与某人或某物处于关系状态中。即使隐居到深山之中,一辈子不再见到人类,仍与山、与自己进行互动。而这些互动将真实反映出我们的核心信念。为何会如此?因为在这世间反映着我们的那面镜子,从不停止工作。你无法逃避!镜子也从不说谎。关键:最真实的信念反映在最亲密的关系中。无量之网提供的是个中立平台,单纯将任何投射其上的事物反映出来。问题是,我们是否懂得它的语言。或许更好的问法是:我们是否了解自己传送给身为无量之网的自己的讯息?二十世纪的心智科学创始人霍姆斯曾说:「生命是一面镜子,会将思索者的想法反映在镜中。」"无数的古老智慧都认同这个连结,认为人际关系的镜中写照是走向整体、与神合一的道路。例如,我们可在于一九四五年发现的《纳格哈玛地藏书》中,所包含的古埃及、诺斯底及犹太教苦修派经文里,看见一系列的镜中写照,那些是每个人一生某些时刻必须面对的经验。然而,尽管写照可能随侍在旁,我们却似乎必须透过特定顺序才能认得。古老灵性智慧相信,痛苦的感觉获得疗愈时,我们将能主导允许伤痛存在的模式。换言之,要克服生命中现存的恐惧,首先必须主宰使恐惧存在的模式。五种古老关系的镜中写照第一: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第一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的评判第三道镜中写照:反映失去、放弃、遭剥夺的事物第四道镜中写照:反映灵魂的暗夜第五道镜中写照:反映最伟大的慈悲行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依最明显到最难捉摸的顺序,探讨这五种关系的镜中写照。而依此顺序获得的解答,就是允许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疗愈成果的密码公式。科学研究显示,我们可以改变对过去事件的感觉,改变身体当下的化学反应。生活在一个能透过周遭环境反映出感受的世界中,辨认我们的关系所表达的内容,并学会阅读来自无量之网的讯息,非常重要。第一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你能阅读天空和大地的表情,却无法认得眼前的人,你不懂得如何阅读当下。-八多马福音〉动物很擅长触动我们心中的微妙情绪,那样的情绪可称之为「议题」。单纯而天真的本我表现,使牠们能够引发许多关于「事物该与不该」的强烈控制欲望与判断情绪。猫是最佳例子。我与猫最早的接触始于一九八〇年冬天。当时我住在丹佛一间小公寓,在一家石油公司担任计算机地质师。身为新成立的技术服务部门的一员,我日以继夜,花了许多时间学习新计算机各种相关细节,并将所学应用到传统的石油地质观念中,连周末也没休息。我从未想过要养宠物,因为没办法经常在家照顾牠。某个周末朋友来访,为我带来一个意外礼物:一只大约五周大的橘黄色小猫。牠在同胎手足中身材最娇小,名为老虎,取自经典儿童故事书《维尼熊》中的老虎。我即刻被老虎吸引,牠小小身躯所散发的浩大雄风令我感到相当有趣,因此牠不在身边时,我非常想念牠。虽然我住的公寓不允许养宠物,我仍决定赖皮将牠留下,心里告诉自己只是暂时性的安排。老虎和我于是成为一家人。我立即训练新朋友要遵守家中「禁区」的规则,教牠不可爬到沙发、流理台和冰箱上。最重要的是我上班时,不可以窝在窗台上让全世界看见牠。每天我回家时,牠都睡在许可区的某处。我们的秘密关系似乎进行非常顺利。有一天我比平日早下班回家,打开公寓大门时,老虎正从猫的深层睡梦中醒来,但牠是睡在厨房水槽旁的流理台上,一个规定是禁区的位置。看见我走进门,牠一脸惊讶,立即跳下来,回到床上属于牠的位置,等着看我如何处置此事。这下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V这只是一次例外,或者是我每天出门后的真正情况?牠是否对我的模式了如指掌,所以每晚我回家时,牠总在正确的时间回到该去的地方?那天我进行了一项实验。我假装出门工作,却走到俯瞰美丽绿带的阳台上,躲到窗帘后等着。不消几分钟,老虎随即跳到流理台上烤面包机和果汁机旁的老窝,一副舒适满足的模样,然后很快就在水槽旁打起盹,沉沉入睡。那是个牠假使知道我在家,一定不会去的地方。我和养猫的朋友聊过之后,才得知一项大概所有猫饲主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你没法训练猫!虽然偶尔有例外,但猫就是会做猫做的事。牠们喜欢高处,而且会往高处去,也就是流理台、冰箱和窗台等禁区。虽然我们在场时,牠们可能会守规矩,但一旦独处,猫主宰自己的世界。镜中写照无所不在老虎的举止对我产生的影响,是我分享故事的原因。当老虎表现出本我之际,我却挫折到近乎发狂。牠直视我的眼睛,而我也知道牠完全清楚自己的界线何在。但牠依然违反了训练规则,选择在牠想要的时候,做牠想做的事情。就在面对老虎的问题时,我注意到自己在工作上也出现相同挫折。或许那并非偶然。我负责指导的下属,也对我做出老虎做的事:他们忽视我针对计划所下的指令。某个状况百出的下午,其中一位同事来找我,问我为何不能单纯让她做她该做的事。我指派了一项任务给她,但她觉得我对她的每一项表现紧迫盯人。那晚我回到公寓,老虎再度睡在厨房流理台上的禁区里。这回牠看着我,甚至懒得动,可把我气坏了!我坐在沙发上思考呈现在面前的情况,注意到老虎「轻忽」我的规则,就和同事展现的态度一样。这两个同时发生、且看似毫无关连的经验,皆映现出我的一项重要性格,反映出某个我之前从未察觉的微妙模式。这成为我必须自我发现的第一个内在镜中写照,日后才能在其他更强烈与微妙的关系中获得疗愈。在一九六〇和七〇年代,自我养成的专家经常说,如果不喜欢眼前看见的世界,就该转而看自己。他们教导说,同事的愤怒、背叛等等一切,都是自己最深刻信念的写照。我们最强烈感同身受的模式,往往也最无法在生活中被察觉。这正是老虎和同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我不是在暗示同事知道他们反映出我心中的写照,或知道这是我生命的模式,我很肯定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只不过在互动中,我看见某种他们在我身上引发的事物,那就是反映出我的控制欲。由于这个反映写照发生在当下,而非几小时或几天后,我才能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的反应之间的关连。立即性的回馈是这个学习的关键。当下的写照若观察亚洲偏远部落的人类学研究就能得知,了解自己的作为与世间发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多重要。探险家发现某个「失落」的部落(当然,只有对我们是失落的,因为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是谁,身在何处),相当讶异部落的人不曾把性交和怀孕连结在一起。性交后到孩子诞生之间数个月,时间落差太大,对他们来说,两事件的关连完全不明显。这就是镜子的价值,其立即性能帮助我们了解看似无关的事件间,真实的基础连结。若透过镜子看见自己的信念具体呈现,就表示信念正在发生中。我们看见的任何反映,都是珍贵的机会片刻,负面模式一旦被察觉,就能在瞬间得到疗愈!而辨认出它,是了解其存在的第一条线索。我们最后往往也会发现,映照在生活中的负面模式,根植于前一章探讨的三种共通恐惧之一。看见自己的信念实时反映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示我们正在经历第一项镜中写照,也就是当下的写照。然而,有时当下写照显示的,可能是比我们的作为更微妙的事物,有时甚至揭露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判断。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经历的,就是关系的第一一种镜中写照。第一1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的评判一旦认出洞见中的课题,那些未能察觉的也将变得理所当然。2-〈多马福音〉一九七〇年代,一位武术教练分享了他的秘密,告诉我们他如何判读对手:「每个处于竞争状态的人,都是你的镜子。身为你的私人镜子,对手会呈现出你当下的模样。观察他如何接近你,就能看见他如何看待你。」我始终记得教练的话,且反复思考。后来,我开始把他针对柔道竞赛所说的话,应用在人类生命中的行为。一九九一一年,我发现自己卷入一场事件,而镜中反映的写照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那时,我才察觉到关系的第一一个镜中写照微妙之处。那年秋天,有三个人在很短时间内陆续进入我的生命。透过他们,我经历三段成年以来最强烈、也最痛苦的关系。虽然当时我并未察觉,不过三人以我无法想象的方式,成为我重要的导师,一起为我上了一课,从此改变我的生命。每段关系皆在最适当的时间执行了镜子的反映工作,但最初我并未能看出他们教我的功课。第一段关系是一位女性,她与我有十分相似的目标与兴趣,最后我们决定一起生活与工作。第一一段是专业上的新伙伴,协助我安排与组织全国各地的研习会,是我亟需的后援关系。第三段关系是友谊和事业的结合,在我离家旅行工作时,一位男性友人协助照顾我的地产,他则免费居住我一栋正在翻新的空建筑,做为劳力交换。三段关系在同一时间来到我面前,我其实就应该警觉到事有蹊跷,而且还是件大事。几乎打从一开始,这三人便测试着我的耐心、自信和果断力,简直快把我逼疯了!我跟他们争吵、意见相左。由于我不断在外旅行,因此倾向于忽视紧张关系,逃避解决之道,总是带着「等着看」的态度离开,直到旅行回来。但回来后,事情仍和离开前一样,有时甚至更糟。当时,每回结束研习会,走出机场后,我总习惯先提领行李,再到提款机领足加油和吃一顿饭的钱,然后上路开四、五个小时的车回家。但在某次行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使这些关系中的一切变得清晰明白。领了行李后,我到提款机想领一一十美元,打算去加油,但机器却印出一张收据,告诉我户头里余额不足,我非常震惊!我最近才安排承包商翻修我名下一栋百年老泥屋,而支票正是从这个账户开出,眼前情况因此更加震撼。提款机显示我完全没钱,一毛不剩,不仅无法负担房贷、办公、旅行和家庭开销,连其它该尽的责任也无法承担。一定哪里出错了,但在新墨西哥州星期天下午五点半的此时,我什么也不能做,必须等到星期一才能处理。我说服停车场人员会寄支票付长期停车费后,展开了漫长的回家旅程,一边思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隔天打电话给银行,听到了更惊人的消息,账户余额确实为零,真的一毛不剩。事实上,比一毛不剩更惨。协助管理我事业的女人,未经授权就将我的账户完全清空,而因为那些已开出支票的超额支出,我还得负担罚款。突然间,我因为几千美元的透支罚款,而负债累累。我震惊得难以置信,马上怨恨了起来,然后怨恨又转为愤怒。脑海里闪过所有我开支票的对象,想到自己将无法履行责任而失信。信任遭到违背,以及全然漠视我和我的承诺,比想象中还令人痛苦。祸不单行的是,同一天稍晚,我的事业伙伴关系也面临爆发阶段。当我打开邮件仔细检查已完成的研习会的费用账户时,发现费用报告有所差异,我立即打电话,一条条清算、争取我该拥有的收入。在那同一周,我又发现免费住我房子的房客,完全未依照当初同意的方向执行任务,而新墨西哥州政府对此很有意见。显然,我不能再继续忽视发生在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不只一面镜子隔天早上,我沿着泥巴路,走到屋后俯瞰整座河谷的大山上。我带着宁静的祈祷之心,小心翼翼跨过泥沟和碎石,在心中寻求着理解眼前模式所需的智能,想要了解非常露骨但我却看不懂的模式。使这些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共同线索为何?我想起武术教练所说的话,于是自问:这三人透过其行为,所呈现的共同写照是什么?许多字眼在脑海中闪过,有些一闪即逝,有些则清楚呈现。几秒钟后,四个名词特别突显:诚实、正直、真实、信任。我问自己更多问题:这些人反映的是我当下的模样吗?他们在说我不诚实吗?我是否在工作上违背了正直、信任和真实原则呢?我在脑海里思考问题时,内心深处涌起了一股感觉。一个声音,是我的声音,开始尖叫。不,我当然是诚实的!我当然是正直的!我当然是真实又值得信任的!因为这些正是我的工作基础,是我与大家分享的事物。接着,另一个感觉出现了 ,一开始很难捕捉,但逐渐清晰而强烈,最后终于具体呈现,使我得以看见与理解。在那一刻,镜中影像突然变得清澈透明:这三个我精心吸引进入生命的人,不是要给我看当下的我,而是呈现另一种我不曾知道的更微妙的反映写照。透过彼此信念和生活风格的差异,他们呈现的并非我是谁,而是我所评判的事物!他们让我看见能在我心中激起强大敌意的质量,也就是我认为他们所触犯的质量。当时,我确实对人如何达到诚实与正直应有的特质,有很多的评判。我的敌意可能从童年就开始累积。当下我立即想到生活中这些特质被触犯的案例:以前女友的生命中出现其它人而对我不诚实,大人给了承诺却不曾实践,朋友的好意和事业上的良师做出永远办不到的承诺……例子不胜枚举。我对这些议题的评判,以小到未能察觉的程度在多年间持续累积,此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核心。银行存款归零的巨大效应,使我必须了解这些关系所带来的讯息,才能继续往前走。就在那一天,我学到第一一道镜子微妙而深刻的奥秘,那是一道反映我对事物所下评判的镜子。认得自己的写照吗?请你检视你与亲近的人的关系,承认那些使你恼怒难受,甚至几乎将你逼疯的特征与性格,接着问自己:这些人呈现出我当下的模样吗?很可能是如此。若是如此,你「本能」就会知道。然而,答案若非如此,他们揭露的,或许是比反映出你是谁还更深层而强烈的事物可能是你在生命中所下的评判。只要了解与承认这面镜子的存在,就能开始治疗你的评判特质。具串联效应的疗愈察觉评判之镜存在后的隔天,我拜访了一位住在附近陶斯布韦円的朋友。布韦洛是北美州最古老的原住民小区之一,过去一千五百年来持续有人居住。罗伯,非真名)在布韦洛内有一家店,是一位技巧精湛的艺术家和工艺师。他的店里到处是「美国」诞生前,就已经属于其文化传承的雕像、补梦网、音乐和珠宝。我走进店内,他正在雕刻一座高约一一点一公尺的雕像。打过招呼后,我询问他的家人和生意近况,花了几分钟了解他的状况。他也回问我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告诉他过去一周发生的事件,那三个人以及不翼而飞的钱。听完我的描述,他思索了一会儿,接着告诉我一个故事。他说:「我的曾祖父在新墨西哥州北部平原猎过野牛。」他谈的是很久以前的事,因为就我所知,他说的那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野牛了。「他过世之前,把最有价值的财产送给了我,那是他年轻时猎到的第一头野牛的头。」罗伯说野牛头也成为他的宝贝。曾祖父过世之后,那是少数能让他与自己过去的传承相连结的遗物。有一天,邻近城市的艺廊老板来拜访罗伯,看见那个美丽的野牛头,便问说她是否能把它摆在艺廊展览,罗伯同意了。几星期过后,罗伯一直没有朋友的消息,便到艺廊去探望情况,到达时,却讶然发现那里空无一物。大门深锁,窗户密封,艺廊已经关门大吉。艺廊的老板和他的野牛头消失无踪。罗伯的眼神移开雕刻作品往上看,神情说明他在这次经验中受到了伤害。「你怎么办呢?」我问道,心中期待听到他追踪到艺廊老板,要回野牛头的讯息。当我们的眼神交会时,他话里所蕴藏的智慧,并未因为答案太简单而消逝。他说:「我什么也没做,因为她必须承担自己的作为。」那天离开陶斯布韦洛时,我心里思索着故事,以及它对我生命的意义。当周稍晚,我开始寻求法律途径,想要至少追回部分账户中消失的钱。但我很快发现,尽管我的案子很有力,却将是一段漫长、耗神且昂贵的过程。由于案件属性的关系,我必须把这件事转给刑法单位,而不能以民事法律程序解决。一旦转为刑事案件,事情将完全脱出我的掌控,那女人若是遭到起诉,将要面对牢狱之灾。到最后,只会使一段我已不想再与之牵扯的关系,变得漫长而情绪化。我思考过可能的选择,再度想起与布韦洛朋友的对话,以及从中学到的课题。我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而且感觉那么做是对的,也就是什么也不做。几乎就在同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三个反映出我的评判特质的人,开始远离我的生命。我对他们不再怨慰,不再愤恨,甚至产生一种他们「不足为道」的奇特感觉。我并未特别花力气将他们驱离我的生活。我根据这段经验的本质,而非他们在我评判中呈现的人格,来重新定义我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件后,就再也没有必要将他们留在生命中。而他们也在我日常活动中逐渐消失,来电和信件突然变少了 ,一天过完后,我想起他们的次数和时间也减少。原来,我的评判是维持这些关系的磁力。这是个有趣的新发展。不过,在几天之内,竟出现更令人困惑与好奇的事情。我察觉到,某些在我生命中存在许久的人,逐渐疏离。但与之前一样,并非我有意努力结束关系,这些关系只是单纯不再对我有任何意义。我和其中一人有过一次难得的对话,当时却感到非常勉强而肤浅。过去我们共有的关系,如今只剩下拘束、局促。我一注意到这种改变,便开始察觉到一个对我而言很新的现象。每个逐渐远离我的关系,当初建立起来的模式,与故事之初来到我生命的三人相同,也就是评判。原来,我的评判除了是吸引这些关系的磁铁外,也是使它们得以维持的黏着剂。少了评判,黏着剂于是溶解了。我发现这是个串联效应,一旦在某处(如某段关系中)辨认出某个模式后,其回响效果也将在生命的其它层次消退。评判之镜非常微妙难解。就算意识到此镜存在,可能也理不出个头绪,无法明白其中道理。朋友和家人知道我决定「什么也不做」后,认为我在否认事实。「她拿走了你所有的钱!」「她背叛你的信任!把你掏个精光!」一方面,他们的观察真实无误,因为事情确实发生。但我认为,假使我遵循一般的报复模式,企图讨回公道,就会陷入报复思想的恶性循环中,而使此经验持续滋长。但另一方面,这三人在单纯表现出本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某些关于我的事情,这些事情将来会在我的事业决策上成为关键元素,因此为我上了很有效的一堂洞察信任课。这次经验之前,我总以为信任是一一元的,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人只能是信任或不信任,一旦信任了,就该完全信任。虽然我不愿相信世界是以另一种方式运作,但从这三段关系,我学到对他人该有不同程度的信任。我们经常过度相信别人,赋予的责任甚至超过他们对自己的信任。而这就是我的经验。能够认出I段关系反映出来的评判,即是一种有力的发现,而此发现的余波将持续荡漾并影响生活每一层面。对于帮助我得到学习的人,我心怀感激。对于使我看见自己人性层面的朋友,我给予最深的敬意与谢意,因为你们为我举起一面无懈可击的镜子,完美证实了关系第一 一道镜中的奥秘!〈作者注:在前面故事中,我提及如何调解评判所产生的敌意,但并未完整描述。我在二〇〇六年由海伊出版社〔33301^〕出版之《失落祈祷的秘密》一书中,以「第三秘密:祝福就是释放」的主题,对这一部分做了完整的诠释。简言之,祝福是转化评.判的强效关键。这是一个古老的秘密,能将我们从痛苦折磨中释放,并以其它情感取代苦楚。若能祝福曾经伤害我们的人或物,痛苦的循环就能暂时中止,不论是中止了千万分之一秒或一天。在循环中止的片刻,祝福,是我们通往那扇步上疗愈之路的门,让我们能在生命中继续前进,因为关键在于在某些循环阶段中,放掉痛苦的时间够久,他物即可藉机进入我们的心房与思绪之中,而所谓他物就是「美」的力量。〕第三道镜中写照:反映失去、放弃、遭剥夺的事物你的爱、慈悲和关怀,就像是上述寓言里的坛中食物,是一生面临艰难困苦时,用以安慰、滋养与支持他人(以及自己)的部分。丧失心爱的人、地、物时,正因为有爱和慈悲的滋养,才得以走过苦痛,存活下来。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分享爱、慈悲和关怀,因此这些也最容易失去,否则就是轻易送出或遭强权夺走。每当我们相信可以去爱或滋养他人,而这份信任却遭到侵犯时,总会因此丧失部分自己,于是我们开始迟疑付出,以防再度受到伤害,自我保护。那也是我们得以在最深刻的伤痛与背叛中存活的手段。每回只要将慈悲与滋养的最真实本质隔绝起来,我们就会像自那女人怀抱的坛中慢慢流出的食物。当我们来到生命某一阶段,因为真心想打开心房与另一个人分享自我,而往内在探索时,却发现什么也不剩,只留下一片空虚。原来,在信任并允许他人进入生命的经验中,自我已一点一滴流失。好消息是,那些看似已经失去的自我,并非真的消失,并未永远遭到歼灭,它们是我们最真实的本质、是灵魂的一部分。如灵魂永生不灭的道理一一样,我们真正本质的核心也不会丧失,只不过是隐藏起来,受到妥善保管。若想了解我们如何隐藏它们,必须展开疗愈过去的旅程。而召唤我们失去的部分自我,可能是自我掌控的最佳表现。早期我还在国防工业领域工作时,曾参与发展武器系统软件。同事和我共享一间小办公室,使用标准空军规格的桌椅和隔间,我们有很多时间近距离相处。可想而知,办公室里几乎没有隐私,电话内容在石膏板墙间回荡,从隔间上方传开,同事彼此逐渐熟悉,甚至很快担任起对方事业、约会、家庭事务和个人生活的顾问。每星期我们有几次共进午餐,偶尔一起去银行兑现薪水支票,或趁午休时间去办事。在某次午休冒险时间,我目睹了第一手的镜中写照经验,那经验成为一位好友同事的个人「地| 0他任何时刻都能与在工作中遇到的女人「陷入恋爱」,对方可能是点餐的服务生或超市结帐的收银员。事实上,他一天中遇到的人〔当然是女性),几乎都有可能是他恋爱的对象,情况不仅随处发生,模式也始终一样。他总是看着女人的眼睛,「感觉到那种情感」,连自己也无法解释。他并未试图了解那是什么情感,便直接把此经验套用在他唯一知道的解释上,也就是自己恋爱了!而且一天好几次。问题在于他已经结婚了,也深爱美丽的妻子和漂亮的新生儿子,因此完全无意伤害他们,或破坏共同创造的生活。然而于此同时,他对其他女人的情感几乎越来越过分,不过他就是无法了解状况有多糟。这一天,我们吃完午餐,到银行办完事、加过油回到办公室。他的麻烦始于银行,协助我们存款的柜员是位美丽的女性(那年代还没有电子转帐)。他回到办公室后,满脑子只有她,无法专心工作,也没法忘掉她。「万一她现在正在想我?」「万一她是我的真命天女?」最后,他拿起话筒,打电话到银行找那位柜员,邀请她下班后喝咖啡。她答应了。但是他们在咖啡厅时,他抬头看见了端飮料的女服务员的眼睛,马上又爱上她!我在此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同事基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理由,有种必须与他真心相信自己爱上的女人接触的冲动。但这么做,他得冒着失去一切珍贵事物的风险,包括失去妻子、儿子和事业。他到底怎么回事?你是否有过类似经验〔希望程度不至于如此强烈)?是否曾察觉自己原本处在完全快乐与投入的关系中,突然间「它」竟发生了?或者,你没有与人维持任何关系,也不想要有,却毫无预警地在某条繁忙的街道上或购物中心、超市、机场,突然有了「那个经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从面前走过,你们瞬间四目交会,然后--滋--滋---电到了,出现了那种感觉。或许那只是一种熟悉感或可能性,让你站在那人身边时,会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欲望,想要认识对方、跟他说话。我在许多研习会中常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有趣的是,如果能够诚实以对的话,将发现这种连结并非不寻常。这种情况过程通常如下:即使两人眼神交会,且显然彼此都有「感觉」,其中一人也会漠视当下那刻。然而,有那么瞬间,发生了某项不可否认的事情,那是一种非常态,非真实。在稍纵即逝的剎那,双方眼睛交换了一个超越一般眼神的讯息,彼此可能向对方说了某些两人都不曾意识到的事情。接着,几乎像是打好讯号一般,理智会制造某种分散注意力的事,打破那个局促不安的接触,或许是一片叶子扫过路面,或许是一个喷嚏,乃至闪躲人行道上的口香糖,都足以使人分心!重点是,其中一人只要透过任何事物,就有借口转移注意力,而那片刻即随之消逝!当我们经历到这种经验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他人身上察觉自己所失之物若能察觉自己处在这类情况,并运用这重要的时机,将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认识自己,只是重点在于,我们是否知道那一刻的发生是为了什么。若不能,就会像我那工程师朋友一样,发现这类连结令人非常困惑,甚至感到害怕!而此类遭遇的秘密,正是第三道镜中写照奥妙的本质。我们为了生存下来,对自己是谁这类问题,常做出很大的妥协。每妥协一次,内在就会在社会可接受的方式下,丧失某些东西。但这是个痛苦的过程。这些妥协包括:家庭破碎时,丧失童年,扮演大人的角色;文化被迫融合时,种族认同的消逝;压抑伤痛、生气和狂怒的情绪,以便在早期创伤中存活。以上都是使人丧失部分自我的例子。为何要这样做?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信念、爱、信任与同情之心,纵然明白这些是自我的本质?答案很简单:为了生存。例如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现沉默是金的道理,这样才不会因为发表意见,而冒着被父母、兄弟姊妹和同侪取笑、轻忽的风险;若是家暴受虐对象,「让步」与遗忘,要比抗拒威权更安全;或是在社会上,接受战争中杀害他人的举动,并辩称那是特殊状况。我们都曾受到制约,学会在面对冲突、疾病或难以承受的情绪时出卖自己,而出卖的方式我们到现在才要开始理解。事实上,每种情况都是机会,让我们能看见强大的可能性,而非判断事情的对错。每一回为了到达今日的地位,而出卖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内在就会留下一处空白,等着被填补。我们永远追寻着某种事物,以填满内在特定的空虚。当某人拥有我们付出的特定事物时,就会觉得靠近对方的感觉真好。他拥有的互补特质能填满我们内在的空虚,使我们再度感到完整。这就是了解我那工程师朋友以及其它讨论过的案例的关键。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失落」的部分时,就会被对方强烈吸引,无法抗拒,甚至相信自己的生命「需要」他们的存在。要到想起对方吸引我们的,是某种自己早已拥有的事物,只不过那事物目前处于沉睡状态,情况才会停止。若能察觉自己仍然拥有那些特质,就能揭露它们,将之重新并入生命。只要这么做,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无缘由如磁铁般,强烈受到反映出我们那些特质的人吸引。能够正确看待我们对他人情感的本质,而不是看见自己在制约状态下所呈现的模样,是第三道镜中写照的关键。与某人相处若产生某种无法解释的情感,那如磁铁、烈火般使人活力充沛的,其实是我们自己!那就是我们失落的自我的本质,也是一种觉醒,一种想要找回失落自我的认知。了解这些之后,让我们回头再访工程师朋友的故事。当然,我的朋友很可能在不自觉的状态下,从女人身上看见自己这辈子失落、出卖或被夺走的部分。他也可能在男人身上发现同样事物,但基于制约效应,无法允许自己对男人有同样感情。在其经验中,他丧失的事物非常普遍,以致于在每个遇见的人身上都能找到踪迹。但是,由于他不了解这些情感为何,因此总是无法自制,只能不断地以唯一知道的方法接近女性,并真心相信每一次相遇,都是获得快乐的机会,因为和女人在一起的感觉很美好。他依旧深爱着妻儿,有一回我问他是否会离开妻儿,他满脸震惊。尽管他毫无结束婚姻的欲望,却仍顺着感觉走入妥协的情况中,直到失去家人的危险变得真实。察觉受吸引的感觉背后所隐含之意每个人都曾为求生理或情绪上的生存,在必要时候,有技巧地付出或出卖部分的自己。这么做,却很容易感觉到自己「不足」,或陷在对仅剩事物的信念中。对某些人而言,这种交易早在察觉前已经完成,不明白究竟发生什么事;对其他人而言,这是个有意识的选择。上班某天下午,我获得一项意外邀请,要针对新设立的策略性防卫计划〈5131621006^215613111 &26;或俗称的「星际战争」武器系统,向白宫和军方人员做非正式报告。活动后的酒会中,我听到一位军方高层和公司总裁的对话。总裁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对方付出什么代价,而达到今日的权力位置。他问道:「你做了哪些牺牲,才有今日的地位?」官员描述了自己如何在军方和国防部中逐渐升官,最后来到与国际企业接触的权力位置。我非常注意听他以罕见的坦率与诚实回答问题。他说:「我把自己送给了制度,才到达今日的地位。每升官一次,我就丧失一点自我。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已经到达顶端,于是回头看看过去的生命,结果发现我给出太多的自己,什么也不剩。企业和军方拥有我。我放弃了最爱的一切,包括老婆、孩子、朋友和健康,以换得权力、财富和掌控权。」我很惊讶他的诚实。尽管他承认在过程中丧失自我,却很清楚自己的作为。他很悲伤,却认为为了得到权力,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或许原因不同,但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做出类似的选择。不过对许多人来说,交换的目标无关乎权力,多半是为了生存。遇见某个在你心中激发出一股熟悉感的人时,希望你能把握时机,沉浸在当下。对你们俩来说,某种罕见且珍贵的经验正在发生。你找到了握有你失落片断的人,而这通常是双向经验,对方也因相同的理由受你吸引!运用你的洞察力,情况如果适当,可以与对方交谈。只要能维持视线交会,说什么都可以。在说话的同时,私下问自己:我在这人身上看见了什么是我失去的、出卖的或被夺走的?你的脑海中往往会立即出现答案,有时那只是一种明白的感觉,有时可能是个清晰的声音,一个你发现从小就一直存在的声音。答案经常是简单的字或短句,而且身体知道什么对你是有意义的。或许你只是看到那人身上的某种美丽,是你当下欠缺的,也或许是那人表现出来的纯真,或是他走在超巿里的优雅模样,在工作表现上的自信,或是生命力散发出来的光芒。你们交会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秒钟或几分钟。那些短暂的片刻,就是你感受当下的喜悦与振奋的机会。你在那人身上找到了部分的自己,是你已拥有的自己,同时也体会到那失落的部分苏醒时的感觉。对于能在短暂相遇中勇于承认这些熟悉感的人来说,可能每天都必须面对失落之镜,并在他人为我们反映出的真实本质中,感受到自我的完整。我们集体寻找着我们的完整性,而且各自创造出种种能使我们找到完整的状况。不论是服务员、老师、长者、青少年、父母或孩子,每个人都是感情的触媒。我们透过这些感觉,在自我之中找到渴望之物,那是我们依然拥有,却隐藏在我们以为的自我面具之后的事物。了解自己对他人的感觉所代表的意义,或许是帮助我们发掘自己伟大力量的最有效工具。第四道镜中写照:反映灵魂的暗夜你所拥有的^将因你把它从你之内呈现出来而使你得救。5-八多马福音V在高科技开始发展的一九九〇年代早期,杰罗德(^^^!",非真名)是加州硅谷的工程师。他结婚十五年,有个美丽的妻子和两个漂亮的小女儿。我们初见面时,他因为连续五年担任公司某项软件的资深难题解决专员,获得公司颁奖,成为不可或缺的资产,而公司对其专长的需求,也使他常常得工作超过规定的八个小时。杰罗德因为技术需求而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并带着软件到处旅行,参加各种展览和博览会。没多久,他发现自己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更多。当他谈及与家人的疏离时,我从他眼中看到了悲伤。杰罗德每天下班回到家,妻女已经上床睡觉;早上出门上班时,她们的一天还没开始。他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陌生人,对同事家人的了解甚至比自己家人还深。这时候杰罗德的生命有了大转折。他来找我时,我正在撰写《穿梭异世界:慈悲的科学》一书,描述关系之「镜」在生叩中扮演的角色。在二千二百多年前,《死海古卷》的作者指出我们与他人互动时,有七项特定模式。杰罗德描述的故事显然是其中一种模式,是我们在生命中最深层恐惧的写照,俗称为「灵魂的暗夜」。杰罗德同事中有一位才华洋溢、年纪与他相近的新近女软件设计师。他和她经常被分配在同一工作小组中,有时连续一起工作好几天,并在全国各地旅行。不久,他已觉得自己对女同事的认识更甚于对妻子的了解。故事及此,我已经猜到结局,但却未能预期到后续的发展以及使杰罗德丧志的原因。他很快觉得自己爱上女同事,于是决定离开妻女,和她展开新生活。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合理的决定,因为他们拥有许多共同点。没几周后,新欢调任到洛杉矶去执行计划。杰罗德设法利用人情,也使自己转到同一办公室。但情况却开始急转直下,杰罗德发现自己失去的比获得的更多。他与妻子多年来共有的朋友渐渐疏远;同事认为他离开努力多年的职务与计划,根本是荒谬的举动;连父母亲也因为他把家庭搞得支离破碎而生气。尽管他觉得很受伤,却认为若要改变,势必付出代价。即将展开新生活的他,又有何求?这正是平衡之镜和灵魂的暗夜出现的时刻。就在杰罗德感觉一切似乎到位的同时,却发现事实上一切正在瓦解!不过几周,新欢即宣称两人的关系与她的期待不同,突然决定结束关系,并请他离开。就这样,他落得孤单一人,孤独而绝望。「在我为她做了那么多之后,她怎能这样对我?」他悲叹道。他离开了妻子、孩子、朋友和工作,换言之,他放弃了所爱的一切。没多久,他工作上开始表现欠佳,经几次警告和不光彩的工作成效评量之后,终于被裁员。杰罗德故事的发展非常明显,他的生活从拥有新关系、新工作、更高薪的收入等至高的颠峰,掉落到梦想全然消失的最低潮。杰罗德来找我的那一晚,问了一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原本前景看好的一切,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灵魂的暗夜:察觉触动点我遇见杰罗德时,他已经失去所爱的一切,而失去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杰罗德放手离开旧有一切,并不是因为自己已经完整了,想继续前进,反之,他在等到有更好的事物可取代现况时,才做出离开的决定。也就是说,他只想求稳当。由于他害怕自己可能无法找到更好的,就算对家人和婚姻已经没有感情,也等到好一阵子才真正离开。因为感到完整圆满才离开工作、朋友和爱情,与因为害怕没有更好的选择而留在原地,两者间的差异微妙而重大。在各式各样的关系中,我们倾向抓住现况、骑驴找马。之所以产生此种附着现象,可能是不自觉表现出的行为,或者是因为不敢自找麻烦,不愿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这很可能代表了某种我们未察觉的模式。不论是工作、爱情或生活习惯,我们或许发现自己处在不愉快、但又紧握不放的模式中,从未与相关者坦诚沟通。所以尽管全世界认为一切正常,我们心中却非常渴望改变,而且因为无法与亲近的人分享这份需求而感到沮丧。这种模式导致人日渐消极、负面,将心中真正的感觉隐藏在压力与敌意中,有时干脆在关系中缺席。我们每天执行工作,或与另一人分享生活与家庭,情绪却在遥远的另一个世界里。不论问题在于老板、爱人或自己,我们都会辩解、妥协与等待。然后有一天,事情就这样砰然发生,我们等待与渴望一辈子的东西彷佛无中生有般突然出现。这时候,我们会像世界末日在即似的扑过去,从此紧握不放。在杰罗德的案例中,他跟着新欢搬迁到新城市,留下了未解的空虚,导致他的世界因而塌陷。如今杰罗德坐在我面前,因为失去所爱的一切,斗大的泪珠滑落脸颊。「要怎样才能重新找回工作和家庭?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把摆在一旁专为这种时刻准备的面纸盒递给他,杰罗德完全没有料到我接下来竟说:「虽然事情确实发生了,但这一次,你的功课不是取回失去的一切。你为自己创造的情况,深度远超过你的工作与家庭所及。你才刚唤醒一股内在的力量,它将成为你最有力的盟友,经过这次经验,你将拥有坚毅不摇的全新自信。你已进入了古人所谓的灵魂暗夜的时期。」杰罗德擦干眼泪,坐回椅子中,问道:「灵魂暗夜?什么意思?我怎么没听过?」「灵魂的暗夜是你生命中的某一阶段,在此期间,你将被吸引到一个代表你最深恐惧的状态中。」我回答。「这个阶段往往发生在最出乎意料的时候,而且毫无预警。事实上,只有在你对生命的掌控显示你已做好准备,才会被吸引到此状态!就在生活近乎完美的时候,你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就是你已准备好要进行改变的讯号。此外,创造改变所需的诱惑,将是某种你所渴望且无法拒绝的事物,否则你永远无法跨出那一步!」「你是说,例如一段新关系这类的诱惑?」杰罗德问道。「正如一段新关系。」我回答。「关系就像触媒,引导我们朝新方向前进。」我继续向他解释,就算我们知道不论接下来有什么遭遇,自己都能安然存活,我们的本能毕竟仍无法让自己某天清晨醒来,对自己说:「嗯,我想我今天要放弃所爱与珍惜的一切,走入灵魂的暗夜。」似乎无法这样运作!暗夜最大的测试似乎总出现在最出乎意料的时候。生命总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带来所需的东西。就像除非打开水龙头,否则无法在杯中装水一样,满载的情绪其实正是一项讯号,用以转动生命的水龙头,为生命带来变化。在开启水流之前,什么也无法发生。反过来说,若察觉到自己处于灵魂的暗夜,可以确定的是,之所以会有此遭遇,完全是自己启动了开关。不论刻意与否,此时我们已准备好面对生命即将带来的课题。最大的恐惧灵魂暗夜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经历自己最大的恐惧,并从中获得疗愈。暗夜有趣之处在于,人类的恐惧各有所异,对某人来说可怕的经验,对另一人可能微不足道。例如,杰罗德承认他最大的恐惧是孤独一人。那晚稍早,我与另一位女士谈话时,她却说「独自一人」是她最大的喜悦。害怕孤单的人经常长袖善舞,却又在关系中经历孤独的恐惧。例如,杰罗德描述了过去许多无法持续的恋爱、友谊和工作关系,每次结束,他总认为关系「失败」了。在现实中,每段关系其实都非常成功,因而促使他看见内心最大恐惧的产生,而那就是孤单。只不过,由于他从未在生命中疗愈这个问题,也不曾认出此一模式,恐惧因此愈来愈明显。最后,生命终于将他引导至此,他必须面对此种情绪,否则无法继续前进。一生中,我们会经历多次灵魂的暗夜,第一次经验通常最为艰难,但往往也是促成改变最有力的媒介。一旦了解伤痛为何如此痛苦,此经验就能产生新的意义。一旦认得了暗夜的征兆,就能说:「啊!我认识这个模式,确实是灵魂的暗夜。这回我得学会掌控什么呢?」我知道有些人从暗夜经验中获得疗愈后,非常有活力,甚至还向宇宙挑战下个暗夜经验。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若能熬过第一次暗夜经验,就能在任何经验中存活。只有在不了解这些经验为何,或者为什么发生的情况下,才会多年一直卡在同一个模式,甚至可能延续好几辈子。这些模式甚至会盗走我们最珍惜的事物,譬如生命。第五道镜中写照:反映最伟大的慈悲行为指出造屋者不要的那颗石头,它就是基石。2-〈多马福音〉一九八〇年代末期,我的办公室位在丹佛山脚一栋巨大的多层楼建筑中。尽管建筑非常庞大,基于冷战末期和政府经费缩减等因素,我工作的公司也必须跟着「缩减」规模,加以整并。其它部门搬进来后,空间变得珍贵。我必须与另一位雇员共享一间办公室,这位女士和我在同部门任职,但工作内容截然不同。我们之间既无竞争,也无共同分担的责任,因此很快成为好朋友,交换家庭周末、朋友及公事以外生命中喜悦和悲伤的故事。一天,我们吃过午餐回来后,她听着午休时间留下的电话留言。我从侧面看到她整个人突然静止不动,坐下后两眼直视,除了脸頼和嘴唇上的妆,脸色变得很苍白。她挂上电话,我则等了一会儿,待她收拾好情绪后,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她看着我,对我说了一个既悲伤又震撼的故事。她的好友有个女儿,拥有令人羡慕的美丽、运动员的技巧和艺术的天分,从小就培养出各项才华。女孩长大后,开始寻找能够结合所有长处的事业,最后决定成为时装模特儿。家人支持她的决定,并尽全力帮助她达成梦想。她把相片写真送到各经纪公司,得到许多热烈的回应,获得旅行、教育等各种远超过她想象的资源与福利。对旁观者而言,她的生活已是再美好不过了 。然而,那些真正了解她的人,察觉女孩正隐约、微妙地改变。她的热情转成担忧。她的经纪公司开始寻找拥有特定姿色的女孩来宣传,虽然这女孩也拥有独特的美丽,却不是八〇年代末期经纪公司欣赏的,型。为了拥有那种特别的姿容,女孩请家人协助她进行一连串的整型手术,将身体塑造成模特儿行业所追寻的模样。她从最明显处开始强化,进行了整容手术。手术后多少接近了理想目标,但仍未能确实拥有那种「容貌」,于是她再进行更极端的手术。她从小就有点暴牙,下巴和下颚略微内缩。她决定打断下颚,整容重置,使下巴更对称。骨头愈合期间,她嘴巴用钢丝固定长达六周,只能吃液体食物。术后,钢丝移除,她拥有了对称的漂亮脸蛋、突出的颧骨,暴牙也消失。同事让我看了朋友女儿的照片,但我实在看不出她术前和术后的容貌有何差别。这漂亮的女孩因为连续数周的液态饮食而瘦了下来,她注意到自己不再拥有手术前的V型体态。事实是因为她变瘦,所以上半身肌肉失去强度,使她不再拥有「模特儿」的身材比例。然而,她却认为这是个可以透过手术修正的问题,因此又进行手术,移除胸腔最下方的浮肋,以获得更明显的身体轮廓与比例。她的身体因为各种手术而来的压力陷入混乱。她发现自己无法像从前一样控制身材,随心所欲这里胖一点或那里瘦一些,身体自动进入了「减重」模式,而旦是天天瘦。等父母察觉异状将她送到医院,为时已晚。由于一连串的并发症,最后她在那天上午过世。这就是午休电话留言上的讯息。你或许认识某人也走在类似的旅途上,我希望他的情况不像此案例这么极端。故事中,女孩对于完美有自己的想象,成为她用来比较的标准。她不断把自己摆在参考点的阴影中,以脑海中的影像作为衡量标准,来比较自己的实际外型。她相信自己原本的模样不完美,而此「不完美」可以透过现代科技奇迹加以修正。然而女孩所面对的问题,深度远胜于为了修正她认为的缺陷而进行的手术,反而是直接深入镜中写照的中心。为何女孩认为必须采取如此极端手段才能成功?为何亲友都支持她对完美的追求?这位原本就很美丽的年轻人,为什么如此渴望成为别人,而不是出生以来所培养的自己?她面对了什么样的强烈恐惧,必须改变自己的外貌,以迎合他人的认可?另一个更好的问题是:从她的经验中可学到什么?我们自己用了什么来当作比较的标准?又是以什么为参考点,来评估自我成功与否的责任应在自己身上。「不完美」即完美我经常在研习会中分享这个故事,故事一说完,立即请参与者填写一份简单表格,评量自己的教育、爱情、专业和体育成就。评分标准分为四级,从「非常好」到「非常差」。我给他们写表格的时间很短,因为对我而言,他们为此所做的思考,比表格中呈现出来的人格更重要。不论答案为何,事实在于,只要参与者认为某事不完美,就是对自己做了裁决。而唯一能评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与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做比较。大家都知道,我们对自己的批判最严苛,因此,这面镜子也是我们能给自己最大的善举。这是对自己的关爱,让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又变成了谁。透过自我这面镜子,我们能慈悲允许生命中的每一刻,以既有的模样完美存在。不论他人如何看待那当下或结果如何,每一刻确实已然完美。在自己给事情结果赋予意义之前,每个经验都只是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假使能接受自己一切作为的原本样貌,不论结果如何都视之为完美,你的生命是否会有所不同?如果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那么与其它事物比较成绩之前,它怎么可能会没那么好?专业计划、人际关系或学校作业若未能达到预期成果,何不从经验中学习,下次换个方法做?在无量之网中,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包括表现、外表和成就,转化成周遭的真实状态,反映出我们自己。了解这一点后,生命中最深层的疗愈,也就成为对自己最大的慈悲之举。那就是对自己仁慈。超脱镜中写照虽然还有其它镜子能反映出自我真实本质的微妙秘密,但我在此分享的五面镜子,却能为生命中的人我关系带来最大疗愈。过程中,我们将发现自己身为无量之网创造者所具有的真实力量。每道镜子都是一块垫脚石,帮助我们在个人修行上更上一层楼。一旦知道了这些镜中写照,就无法「重返无知」的状态;一旦看见它们出现在生命中,就无法「视而不见」。在生命的某一处认出其中一面镜子时,很可能也会在其它领域看见相同的模式。譬如,家庭中的管教与权力掌控问题,常会引发许多情绪,而那样的议题或许在与陌生人交易买卖一一手车时,会以较不激烈的方式浮现出来。由于你和销售员的关系,可能不如你与亲友那般亲密,所以冲突比较和缓。尽管模式较为温和,却仍然存在。这就是意识的全像模式精采之处。你若能找到方法,解决你与汽车交易商、超市收银员,或最爱的餐厅里端来烧焦餐点的服务生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也会随之改善。绝对必然如此,因为这就是全像图的本质。一旦某处的某个模式改变,所有具有相同模式的关系也将受惠。改变,有时出自始料未及之处。若非如此,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在某天清晨起床时决定:「今天我要来解决问题,处理那些照映出深植内心的评判。」我们的运作方式并非如此!反之,透过镜中写照获得疗愈的最佳机会,往往可能是在前往寄信的路上,或为轮胎充气之际。不久前,我遇见一位朋友,他刚放弃在另一州的事业、家庭、朋友和一段关系,移居新墨西哥州北部的荒野之地。我问他为何要抛下那么多事物,居住到荒凉的高原沙漠。他说他来寻找「灵性之路」,但又立即说他还无法开始寻找,因为没有一件事感觉是对的。他与家人有问题,事业遭遇瓶颈,连和为他搭盖新「灵性」家园的承包商都处不来。他显然非常挫折。听完他的故事,我提出一项对他或许有帮助的建议。从我的观点看来,人类除了灵性生活,无法以其它方式存活。换个方式说,身为灵性生物,我们只能经历灵性经验。不论生命的外观如何,我相信每项努力和每条道路都将引领我们到相同的地方。根据此一信念,日常生活并无法使我们远离灵性成长,因为那就是灵性成长的过程。我告诉朋友,或许此刻他面临的所有挑战,正是他的灵性之路。他没预期会听到这样的答案,不过却也对这些话的意义感到好奇。他以为住在偏远宁静的地方,每天沉思冥想,灵性境界就会实现。我为他解释我的信念,告诉他,他面对的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寻找解决挑战的方法,可能正是他要探索的道路。我们道别时,他回头看我,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简单回道:「或许是吧!」一第八章里写真实状态密码现在你找到了得以使心中渴望成为你存在之真实状态的情境。停留在这里,直到你的内在获得I股无法摧毁的力量。七〇年代热门蓝调摇滚合唱团「十年之后」专辑歌曲中的歌词,响应了多年来我从世界各地人们口中听到的深切渴望,他们极度想要改变世界,却感到无能为力。「我想要改变世界但不知该如何着手?所以我让你来决定。」我希望透过接下来的章节,能集结到一切所需的指示,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在本书的第一章,分享了美国原住民朋友的故事,他的族人相信,人类在很久以前不知何故,忘记了自己拥有改变宇宙的力量。他认为我们今日使用复杂科技,模仿自己身体能做的事情,目的就在于要想起这个能力。了解了这一点,计算机为何会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不奇怪了,因为它确实模仿了我们储存记忆以及与彼此沟通的方法。然而,这个内在与外在科技的对比,可能比那位朋友所想的更深入(或者至少更胜于比他当天与我分享的内容)。从许多层面看来,大脑和意识的运作方式,与现代计算机很相似。塔夫斯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德奈特在其极具开创性的书《诠释意识》中指出,我们确实把大脑「当成计算机看待」,那样做,有效帮助我们厘清人类莲用信息的方式。就许多方面而言,计算机科学的概念确实帮助我们了解存在于科学所描述的大脑,和我们透过大脑所经历的现实之间,德奈特所谓的「未知领域」。显然,作为记忆与沟通工具,计算机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有力的比拟,帮助我们明白意识的奥秘。以下是一段对现代计算机运作方式的简约描述,内容或许过度简化,但信息是正确的。这个简单的模式,使我们得以将外在世界的硬件和软件,与内在的意识运作方式做比较。两者间的相似处,可是既惊人又真实。首先,不论体积是大是小,或看起来有多复杂,所有计算机只需要三项事物就能运作,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至此,一切看来非常简单,但若要真正了解意识的运作方式,就必须了解这三个部分的功能。操作系统使我们得以与计算机芯片和回路沟通,也能使打印机和屏幕等周边配件运作。不论是大家熟悉的麦金塔或微软操作系统,或是为特殊任务而研发的奇特系统,透过键盘键入指令时,由于有操作系统将指令翻译成机械能认得的语言,计算机才能懂得如何运作。硬件就是计算机的结构实体,包括屏幕、键盘以及回路、芯片、处理器等各种透过操作系统运作的小机件。计算机运作的输出信息,通常透过视觉上可看见的硬设备呈现,除了屏幕之外,这些设备包括打印机、绘图机、投影机等显示装置。软件则包括大家熟悉的程序,如文字处理和表格,帮助我们每天在办公室和学校完成工作。我们透过使用这些程序,让计算机接收到指令,进而能有效运作!这个比拟的关键在于:实际上,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固定不变的。换言之,它就是一切。若希望计算机执行不同的任务,要改变并非是操作系统,而是我们输入的指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意识似乎正是以相同方式运作。假使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巨大的意识计算机,那么意识本身就是操作系统,而真实状态就是输出的信息。正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固定不变的,改变必须来自与它对话的程序,因此要改变我们的世界,就必须变更直实状态能够理解的程序,也就是感觉、情绪、祈祷和信念。关键:完全成为自己在世间选撂要经膨的事物。我们想象得到的一切,或者甚至是没想到的事情,都可套用这个模式,进而从中看见自己。感觉、信念和祈祷是用来改变意识输出成果的程序,也就是用来改变无量之网的工具,就如文字处理、办公室文书处理等程序可用来修改计算机的输出信息。这个比喻的绝妙之处在于点出我们已经拥有制造真实状态的高效程序,而且天天运用它们。我们随时随地将情绪、感觉、祈祷和信念等讯息传送到意识中,由意识将之转译成身体、人际关系、生活和世界等日常真实状态。至此要关切的,已不再是此语言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要了解为何我们的信念能如此强有力,以及如何在拥有六十亿人口的世界里做任何改变,就必须对全像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整体模式文章至此,我们是全像生物的事实应该已经非常明确,而且是生活在具有全像意识的全像宇宙中的全像躯体,这点应该也无庸置疑。我们是很有能力的生物,能将身体界线延伸到细胞之外,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单纯「做」自己,我们便能容纳万物,反映一切,包括最壮观的现象、最微妙的事件,以及最明亮的光芒、最晦暗的黑暗等等。朋友、伴侣、父母和孩子全是这整体的一部分。身体反映着宇宙的模式,那模式又深植于更多模式之中,每个模式又嵌于更多模式之中……然而,人类的全像式存在并非秘密,甚至是历史上许多深奥动人的散文诗歌所描绘的主题。在诺斯底教派之《雷电:完美的心智》中,一名生活在第三世纪的女性,宣称自己是已存在于每个人之中的所有可能性化身。她说:「我是第一也是最后,是妓女也是圣女。我是妻子也是处女……是父亲的母亲,也是丈夫的姊妹……在我虚弱之时,不要抛弃我,不要害怕我的力量……你为何决意恨我?」以上文字精准描述了人类的全像式存在,而这却是写于基督教权力兴起的早期,是比当代更先进的思想。因此,父权制的教会委员会选择要将哪些文件从「正式」的宗教经典中删除时,不难理解为何《雷电:完美的心智》会消失,直到一千七百年后,才在前教会时期撰写的《纳格哈玛地藏书》中发现。这里的重点是,每个人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且在如此的状态中,能够找到钥匙,进入一个更庞大整体中的更庞大疗愈模式。就是这个强大的原理,在生命中触动各种经验与情绪。不过,被触动的经验与情绪,却可能与我们所以为的议题毫无关连。例如,看到一部描述失落的电影时,你所感受到的悲伤很可能与电影实际情节无关。一九九〇年上映的电影《与狼共舞》中,士兵射杀被约翰,邓巴(凯文,科斯纳主演)驯服的灰狼那一幕,是解释这个原理如何在生命中展现的完美实例。观众透过邓巴的眼睛,看见囚禁他的士兵,攻击那头学会信任邓巴并成为其好友的灰狼。我在许多场合看过此部电影,每一回,这一幕从观众身上诱发的情绪都非常强烈、真诚,而且对某些人来说,甚至还是个谜。「为什么看见那头名叫『两只袜子』的狼遭到猎杀,会使人感到如此悲伤?」他们问道。答案可能令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感受到的悲伤,很可能与萤幕上的情节无关。也许是因为电影在几分钟内,触动他们心中深锁的感觉,那些心爱事物消失不见或遭夺走时,被锁入内心的感觉。追根究底,我们被电影情节触动的感觉,或许与自己有关与自己为了在生命经验中存活,内在失去的事物有关^与电影中人物所经历的剧情反而无关。这其实没有什么好讶异。尽管不知道自己失落了那么多,我们还是被自己认同的书本、电影和各种情况给触动。我们藉此提醒,自己仍然认得那些为了走过伤痛的片刻,而在生命中失去的事物。生命的运作方式似乎是如此:每个人皆为他人反映出整体的不同部分。这使人想起古代隐士的原则:「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我们或许就像宇宙中的巨大回馈回路,以同样的模式不断重复,只是规模不同。古老的智慧传承对此概念有更深的认识,它们相信这个生命的「经验」回路会持续不断,直到我们找到最有效的疗愈为止。届时,我们就能自此循环中解脱,或如印度教所坚信的,我们的业已完成。领军前进在意识计算机栩栩如生的全像图中,影像的每一小块,不论有多小,都存活于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域,却又在更大的整体中运作。例如,次原子粒子是组成原子的物质,也决定了原子的运作方式;而原子组成了分子,并且支配它们的运作方式;分子组成了身体的细胞,建构了我们的运作方式;我们的身体又是宇宙的镜子……以此类推。如本书第二部所示,基于全像图的本质,在某一层次发生的改变,将在整体的各处获得反映。因此,在意识的整体模式当中,并不需要有太多人改变想法或信念。例如十五世纪的北美原住民部落巫士,因为改变了自己的视角,使得族人也学会「看见」外国船只诡异外型的故事;或如一九八〇年代的以色列及黎巴嫩,当少数受训者以特殊方式在特定时间感受和平时,当地人口也同样经历和平的经验,这些都是少数人在意识中创造新程序,而对集体真实状态的输出成果产生巨大影响的案例。关键在于,必须有人带头做。必须有个人在他人面前先选择新的存在与生活方式,让他们目击发生经过,而锁定成新的模式。这么做,就能将信念程序升级,把新的真实状态蓝图传送到意识之中。我们已多次见证过这个原理的运作,从佛陀、耶稣基督、穆罕默德、甘地、泰瑞莎修女、马丁,路德.金二世等,太多人选择在他人面前采用新的方式存在与生活。只是,对于如此强烈的改变案例,我们或许司空见惯,以致于习以为常。仔细观察这些大师如何在既有规范中,洒下新概念的种子,就会发现他们的作为堪称惊天动地。以计算机的比喻来看,他们的成就相当于突然把处理文字的软件,改写为太空科技软体……若真有这种事,可真称得上是人工智能的典范了!而若能在过去使我们受限的信念中,创造出同样的巨变,效果也将一样神奇。这就是为什么学会在一个使人感到恐惧的宇宙中找到信任,在沉溺于报复中的星球找到原谅,或在一个杀害有所令人恐惧或不解生物的世界中找到慈悲,会是那么巨大的成就。而这些也正是大师们的成就。过去的先知们,藉由生活在智慧、慈悲、信任与爱之中,改变了能与意识「操作系统」对话的信念「软件」,于是这些新可能性的种子,「升级」了我们的真实状态。如今我们也拥有相同的机会,不需要成为圣人就能产生改变的作用。我们目前拥有的选择和过去先知的选择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差别。科学研究显示,愈多人怀抱新的信念,愈容易使信念落实为真实状态。(如本书第一一部所述,「百分之一人口数的平方根」公式,说明了需要多少人才能开始改变。〕虽然佛陀、耶稣和其它大师们或许在此成就上是先驱,他们的示范却成为刺激因素,为许多人打开大门,获得相同的成就。连耶稣自己都说过,未来世代将做出被当代人视为奇迹的事迹。多年来,许多人跟随先知的引导前进,他们所创造的动能,让我们拥有先知缺乏的优势。如今我们知道身体可以疗愈,可以长寿。我们明白爱、欣赏与感恩能为生命带来肯定,使身体充满活力,世界得以和平。我们也了解,只要有少数人知道如何升级程序和无量之网对话,就能产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这项认知呢?假使有一人决定要以新的反映,面对充满伤害性的旧有模式,结果将如何?假使有人选择不以伤害和愤怒,响应「背叛」或「违背信任」,又会发生什么事?当某人看着晚间新闻,对于那些犯罪、侵犯他人者,不再想报复或讨回公道,对这家庭将有何影响?结果会是:这个单一个体将成为一座桥梁,对于有勇气选择相同路径的人,他既是先驱也是助产士。而每一次只要有人又做出相同选择,那选择就会变得更容易,因为已经有人先做过了。如前面所述,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所改变,就必须超越慯害自己的事物,同时不迷失在此经验中。换言之,马丁 ,路德.金一一世无法透过憎恨来阻止憎恨。尼尔森,曼德拉若鄙视囚禁他的人,他将无法在南非的监狱中存活一一十年。同样地,我们不可能以更多的战争来阻止战争。我们在一一十世纪寻求和平之所以失败,正是证实此理的强力案例。追本溯源,在一个反映着人类信念的宇宙中,显而易见的是,愤怒的群众无法创造和平的世界。我们已经尝试过,而今日世界的动荡,正是过去的企图所造成的结果。前面的案例提及,人能在压迫的环境中改变压迫循环,而这些案例呈现出两种非常明显的模式:选择超越憎恨的力量,源自于产生憎恨的同一信念系统,而非外来资源加诸于现有系统之上。选择超越憎恨的人,会成为他最关爱的人的活桥梁。他们在一个并不支持当下信念的系统中,活出自己的真理,藉此找到其最真实的力量。多么明显而有力的模式!全像式意识能使发生在系统中任何地方的改变,成为每个地方的改变。即使现在有六十多亿人共有这世界,我们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少数人对和平与疗愈的选择。我能如此断言,是因为我们已见识过这个原则的实际运作。透过无量之网的相关知识,如今我们已拥有一切所需,能够掌握创造的力量,将所知应用于现代的激烈挑战中。不论是选择世界和平或家庭美满祥和,或是使关爱的人或自身获得疗愈,原则都一样。把宇宙视为意识计算机,感觉、情绪、信念和祈祷是设计真实状态的程序,从这个比喻看来,我们理当也有一本教人操作真实状态的使用者手册。而我们确实有这份手册。长久以来,知识丰富的大师们将之一点一滴分享于世。下一节提出的各项关键,便是取自大师的教导,引领我们循着已被证实能创造改变的逻辑与行动顺序,按部就班前进。世间必然还有其它秘诀可循,但这份历经时间考验的步骤,不论在历史上或我个人经验中,都十分有效。我在这里提供一本「操作手册」简约版,帮助我们升级设计真实状态的程序,改变身边的世界。创造真实状态的一一十项关键这里所提供的一一十项关键包含了本书的重点。每项关键,各有其趣。但集体看来,则共同述说了一个故事,那是我们的故事,提醒了我们创造的力量。各项关键可被视为意识计算机用来创造真实状态的软件,也就是改变的密码。就和所有密码一样,关键的排列顺序也有其道理。简单地说,就像在烤蛋糕之前,得先备齐所有材料一样,只有先了解每个步骤,且需要时即能拿来派上用场,创造真实状态的关键才能发挥效果。理解这些关键时,我想起犹太教神秘主义卡巴拉教义第三部书《创造之书》,所描述的一连串深刻有力的知识。不知名的作者一步步描述宇宙成形过程的同时,也让读者逐步思考了万物形成的每一步骤,藉以参透每一步骤自身的力量。「检视它们乂探测它们」,古老的经文如此指示。「看见〔每一〕事物的本质。」同样地,我邀请你逐一单独思考以下的关键,让每个关键的特色成为一个强烈的改变媒介。持续钻研,直到了解为止。届时,所有步骤将共同成为你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密码。进行意识创造的II十项关键关键一:无量之网是承载宇宙的「容器」,是连结万物的「桥梁」,也是显现我们的创作的「镜子」。关键二:世上的一切皆与其它一切万物相连。关键三:若要运用宇宙本身的力量,我们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一部分」,而非与之「分关键四:某些物质若曾经结合为一体,不论实体是否持续相连,「将永远相连」。关键五:专注意识的举动,就是创造的行为。意识能够进行创造!关键六:我们拥有达成改变所需的所有力量!关键七:意识的焦点会变成世界的真实状态。关键八:光只是「说」选择新的真实状态,这样还不够!关键九:情绪感觉是用来与无量之网对话的语言。要感觉目标已经达成,祈祷已经得到回应。关键十:并非任何感觉都可行。「感觉」若要能从事创造,必须不自我、不评判。关键十一:我们必须「成为」自己选择想在生命中「体验到」的事物。关键十一一:我们不受今日所知的物理定律制约。关键十一二:在全像式「物体」中,每一部位都反映着物体的全部。关键十四:连结一切的意识全像图,使善愿与祈祷在心中升起的剎那,即已存在于标的中.关键十五:生命中的微小改变透过意识全像图,即能反映在世界各地.关键十六:要在意识中「启动」改变,所需的最少人数为总人口数之百分之一.关键十七:无量之网是一面镜子,反映我们以信念创造的关系世界。关键十八:「负面」经验的根源可追究到人类三个共通恐惧之二(或其组合):离弃、贬抑自我价值或缺乏信任。关键十九:最真实的信念反映在最亲密的关系中。关键二十:完全成为自己在世间选择要经历的事物。大家几乎普遍认为,人类不仅只是表面所见而已。在古老记忆的深处,我们知道自己拥有神奇的力量,而且自孩童时期,便幻想自己拥有超越理性与逻辑能理解的各种能力。理当如此不是吗?还是孩子时,我们根本还没「学到」所谓奇迹不可能在生命中发生的规则。然而,提醒我们关于自己拥有神奇潜力的征兆无所不在。在本书第一一部中,我说,或许量子粒子的「异常举止」,并不单纯只是「奇怪」和「诡异」的行为。我问道,粒子在时空中的自由移动,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命或许也拥有同样的自由?我刻意将答案保留到此刻来回答。在了解所有的实验与研究,并看见那些超越自我信念限制之人的范例之后,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假使组成人体的粒子可以瞬间彼此沟通,同时存在于两地,生活于过去和未来,并能透过当下的选择改变历史,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些孤立的粒子和人类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们是由无数粒子透过意识的力量凝聚而成。古老的神秘主义者点醒了我们的心,而现代科学实验则为脑袋提出证据,证实宇宙间唯一的强劲力量存在于我们之内。而这就是宇宙最大的秘密:一股能将我们信念中的想象之物,在世间创造出来的力量。这听起来似乎太过简单,不可能为真,但我相信这正是宇宙运作的方式。苏菲教派诗人鲁米指出,我们对自己的永生不灭感到恐惧,他的意思或许是,我们真正恐惧的,是得以选择永生不灭的那股力量。一如本书前言克里斯托弗,洛格诗中的新生所发现的,大家都需要被推一把,才得以遨翔空中,或许我们也需要稍微改变一下,才能看见自己是世界和命运的建筑师,是在宇宙画布上展现内在信念的宇宙艺术家。若能记得我们既是艺术作品,也是创作那作品的艺术家,或许就能记得我们既是奇迹的种子,也是奇迹本身。如果能够做出这点小转变,那么我们在无量之网中已被疗愈。致谢《无量之网》集结了自一九八六年来,因科罗拉多州丹佛巿一小群坐满客厅的听众而展开的研究、发现和演讲。迄今,许多人在生命中与我交会,提供经验的桥梁,使我终能获得书中所分享的强有力的讯息,这些人通常甚至不曾察觉自己的参与。若要完整提及所有人,可能需要一整本书的篇幅才够。因此我想藉此处,对那些对本书有直接贡献者,表达我的谢意。我特别感谢:我的第一线编辑与朋友史戴芬妮,康宁,非常感谢你的奉献与技术,以及你为工作带来的能量。最重要的是感谢你协助我在复杂的科学中,找到适当的文字,以愉快而有意义的方式分享它们。对于你总能提问适当的问题,让我做出最清晰的选择,我始终惊奇不已。我很骄傲能成为多年来支持我的工作、并随之成长的工作团队及家族的一分子,这个家族包括了包括我最喜爱的〈也是唯一的)办公室经理罗莉^威尔莫特,对于你无时无刻的支持(特别是在重要的时候),我致上无限的敬意与感谢。资源出版〕的罗苹与杰利,麦纳,感谢你们多年相挺,创造出许多美好的活动以及精彩的演讲素材,支持我们的计划。致「有效研讨会」的工作伙伴,包括巴克曼、瑞巴斯金雪朗,贵格、维克,史伯汀,感谢你们的协助,我们才能在全国各地与美好的观众分享我们的讯息。致母亲苏维亚及兄弟艾瑞克,感谢你们历久不衰的爱与对我的信念。虽然这是个小家庭,但充满爱的家庭,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广阔。对于你们为我每一日的生活所带来的成长,我的感激溢于文字篇章所能表达。音效?视觉工程师暨非凡的技术大师艾瑞克,特别感谢你在我们共同工作、走过许多变化多端的挑战路程上所展现的耐心。我很高兴能与你分享工作,且非常骄傲能身为你的兄弟。致我挚爱的妻子、生命的伴侣甘乃蒂("^!^々),你和我一起走过最光辉与最黯淡的时刻。感谢你无所不在的爱与坚定的支持,谢谢你在难熬的长日、匆促的夜晚及远距离的互道早安中所给予的耐心。最重要的是,感谢你使我们常保健康与强健的身体,帮助我实现要永远展现出最好一面的承诺!你总在最适当的时候,以你所无法想象的方式给予我所需的鼓励!最后要特别感谢多年来每一位支持我们的工作、书籍、录音与现场演说的读者与听众。你们的信任使我无比荣耀,你们对一个更好世界的愿景使我感佩。由于你们的参与,我得以成为更好的倾听者,能够分享希望与机会的讯息,让人类更能自主。对所有的人,我永远心怀感激。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超越极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352.html

更多阅读

Cascade+Infinidock让你拥有不一样的Dock栏 cascade infinidock

Cascade+Infinidock让你拥有不一样的Dock栏——简介ios上拥有一个像mac上的Dock栏,在主屏幕的任何页面都可以显示Dock栏,但是在Dock显示的图标数量是有限的,iphone上只能放4个图标,而ipad也只能放6个,今天跟各位介绍两款Dock栏插件,其中一

声明:《无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心想事成的境地下》为网友西瓜贩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